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大孙女,着实有几分灵气。

    才在辛姨娘处吃了亏,立即就把她的做法学会了。不直接跟人吵,直接拿大道理压人,不噎死那些没规矩的才怪!

    此时游廊拐角忽地传出一阵爽朗笑声,“哟!这就是崔家弟弟的小媳妇么?果然是个鬼灵精!”

    宁四娘脸色一沉,抬眼望去,却见一个三十五六,打扮华丽的美貌妇人,正快步走来。

    简氏暗道不好,赶紧贴上去悄悄介绍了句,“这是江宁织造毛公公的儿媳妇。”

    然后快步上前,抢先给那妇人见了一礼,“给表姨母请安。”

    江宁织造毛公公,正经大名叫毛延福,是皇上派到金陵捞钱的镇守太监,也是本地四大实权人物之一。

    身为太监,自然不会有亲生儿子,但却可以有很多干儿子。

    这美貌妇人便是毛延福其中一个养子之妻,她娘家姓吴,跟简家有些小小瓜葛,所以简氏见了她,还得称一声表姨母。

    但这位表姨母却不是寻常货色,虽没读过书,但为人却极有眼色,又泼辣又能干,很会讨毛延福喜欢。是以毛家在金陵需要女眷出席的场合,多是由毛吴氏这位出面。

    别人看在毛延福的面上,也不敢十分得罪。于是一来二去,便捧得这毛吴氏在金陵上流女眷圈子里十分嚣张。就算得罪了人,她也仗着自己没读过书,撒泼耍赖,极是难缠。

    简氏因深知她的脾性,所以在毛吴氏望着宁芳便叫弟媳妇时,就暗道不好。此时抢先见礼,也是给宁四娘一个缓冲的余地。

    见她挡了路,毛吴氏笑甩着帕子,半真半假的拍了她一记,“鬼丫头!跟我还敢耍心眼子?来了也不赶紧过来跟我打招呼,瞧我回去告诉你娘,让她来捶你!”

    然后毛吴氏立定,笑盈盈的望着宁四娘,“这就是咱们金陵有名的巾帼女英雄,宁家四太太么?早听说了你的大名,今儿一见,果然不比寻常。还请四太太别嫌我这不读书的粗人俗气,好歹赏脸,且让孩子们收我一份礼才是。”

    她说着话,便有下人拿了打赏用的荷包送给宁府女孩儿们。

    看那些荷包里鼓囊囊的塞着银锭子,祝大太太心中先就满意了几分。也不管那毛吴氏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便开口道了谢。

    她毕竟是长辈,有她发话,宁四娘只得忍气让丫鬟婆子接了礼。

    正要让人还礼,却见毛吴氏又大方褪下手上一只明晃晃的大金镯子,递到了宁芳跟前,“初次见面,也没带什么好东西,这镯子就送你了。若不喜欢,熔了重打就是。”

    宁四娘这回不能忍了,淡然挡在宁芳身前,“这样厚礼,太太还是留着日后送您正经弟媳吧,我这小孙女想来是没有这个福气的。”

    毛吴氏那双俏丽的丹凤眼斜斜一飞,故作讶异道,“太太这话可是怎么说的?魏国公府救了宁进士,宁家把女儿许给我崔家弟弟,可是在金陵传了好些天的一段佳话,怎么如今竟是要反悔么?”

    宁四娘心中怒气翻涌,她知道毛吴氏是想讨好魏国公府,才故意当众说这样的话。可就算她家欠了崔家人情,那也是大人的事,与孩子何干?

    再说当日在崔家,不是和崔老安人说好了此事就此作罢么?怎么毛吴氏又旧事重提?这究竟是她自作主张,还是崔家的意思?

    要是后者,那可就麻烦大了。

    宁四娘心中开始暗悔,今日不该带宁芳到这重阳诗会来,让人堵了个正着,但面上,她依旧是云淡风轻的。

    “毛太太慎言。若两家当真有了婚约,岂可没有半分凭证?要说崔家确实于我儿有恩,但婚事纯属谣传。今日我也不怕当众说一句,天地在上,日月为鉴,崔家恩情总有我宁家回报的一天。如违此誓,猪狗不如!毛太太可安心了?”

    生蛋快乐!

 第129章解围

    毛吴氏还想说的话,悉数给堵了回去。

    宁四娘都当众立下重誓,必会报恩了,如果她还咄咄逼人,岂不跟那讨债鬼一样?

    难道崔家施恩就为了逼人家小姑娘嫁自家白痴儿子么?

    那反倒显得崔家下作了。

    毛吴氏想交好崔家,又不是把崔家往坑里填,所以她看在宁四娘这里占不到便宜,便识趣的换了语气,给自己寻台阶下。

    “要说我崔家弟弟也是个憨厚会疼人的,怎么太太就是看不上呢?您别怪我多嘴,我这人生就一副热心肠,就是爱替人说亲保媒,听说你家大孙女跟我那侄儿很是投缘,就忍不住管起这闲事来了,还望太太勿怪。”

    看她这样狡辩,祝大太太不说帮忙,还扯起后腿,“行了行了,这在外头吵什么吵,让人看了笑话。”

    这是她在吵么?也不听听人家这话是什么意思!

    宁四娘腹背受敌,眉头恼得突突直跳,不好说自家长辈,但对毛吴氏,便不那么客气了,“毛太太热心快肠,自是好的。只你在金陵多年,必熟知各家闺秀,怎么就没给崔家小公子挑个好的?反倒是和我这大孙女初次见面,就相中了她?”

    这话噎得毛吴氏彻底闭了嘴。

    否则她要怎么答?

    若答是宁芳太好了,那就得罪了全金陵的闺秀。可若不是,岂不显得金陵无人愿跟崔鸿联姻?况且你一个保媒的,放着熟人不挑挑生人,这是几个意思?

    前后左右都是坑,毛吴氏除了闭嘴,还能怎样?

    宁四娘再扫一眼四周若有若无的目光,淡淡道,“要说我这大孙女,不过是来金陵的路上,机缘巧合与那崔家小公子见了一面,送过一碗吃食而已。这事我也在现场,说他们投缘,倒不如说是崔小公子厚道,感念我孙女的善心而已。若论其他,这小小年纪的,也实在扯不上。毛太太是个明白人,你说是也不是?”

    毛吴氏正尴尬得不知要不要点头,忽地有人出来替她接了话。

    “这可说得再对也没有了!小孩子心思单纯,不都是你给我颗糖,我还你个枣的?若说有了恩情就可结亲的话,那我们家的儿子早该送到宁府来给四太太挑拣才是。若能挑中一个,我家先人还不定怎么乐呵呢!”

    转过脸,就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和气妇人,喜气洋洋的扯着个跟宁芳差不多大,六七岁的腼腆男孩过来见礼。

    “一别多年,四太太可还记得我么?当年我家老爷中举后,我曾跟着婆婆来府上送过一回年礼,见过四太太一面。那时您还小呢,却已经出落得落落大方了。还特特送了我家老爷一对田黄镇纸,至今还日日摆在老爷书桌上呢!”

    宁四娘猛地记了起来,“你姓顾?是顾家太太?”

    她小时就送过一回田黄镇纸,便是给宁府的旧宅主人,顾家那位中举的子弟。只年代久远,早记不清容貌。若不是这妇人提起镇纸,只怕她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来的。

    顾太太笑了,她的容貌原本寻常,但笑起来却很是真诚亲切,跟毛吴氏那虚伪的爽朗不同,让人极有好感。

    “四太太好记性,正是我呢!我家受了宁家恩惠,多少年才好容易供出我家老爷。只可惜后头到京城,却不如您家二爷出息。不过蒙皇上恩典,赐了同进士出身,也赏了一个官儿做做。只如今老爷年纪大了,家中又有八十多岁的老母需要奉养。皇上体恤,便允我家老爷调回金陵,在府学里当个教谕。上个月才回来,安顿好便想来府上拜见,可巧今儿便遇上了。”

    说完她便回身拉那腼腆男孩,“奎元,你在家时不天天念着要来拜见恩人的?怎么见了人又不说话?”

    给祖母这一打趣,顾奎元的小圆脸顿时红成猴屁股,但还是硬着头皮,结结巴巴给宁四娘见礼。

    宁四娘反倒笑了,“这是你孙子?”

    顾太太笑道,“可不是?在家就跟泼猴似的,没一刻安生,只一出门就怂了。还是从前呆在乡下,见识少了,让太太见笑了。”

    看顾奎元越发窘迫,脸上红得象要滴血,宁四娘摆手笑道,“快别打趣孩子了,谁不是这么过来的?象我家孙子孙女也是放在乡下养着,只怕来了还不如他呢!眼前这两个,倒是皮最厚的。”

    顾太太道,“太太过谦了,我瞧两个姐儿规矩都好,比我家的强上许多。回头太太若是有空,我必得上门讨教一番。这会子咱们娘儿几个说说话,让这小子去寻他哥哥,省得嫌我拘着,一脸的不自在!”

    顾家管事婆子立即知趣的带了小主子告辞,只顾奎元到底年纪小,一时着急,差点一脚踏空从台阶上摔下,狼狈的站稳之后,便逃也似的跑了,反逗得众人无不抿嘴而笑。

    至于方才毛吴氏那剑拔弩张的质问宁芳与崔鸿的婚事,便似石子溅起的小小水花,再无人提起。

    反记起今日正事,三三两两散开,各自去寻亲访友。去相看未来媳妇女婿了。

    宁四娘因毛吴氏那一闹,暂时不大好出头,便想寻个安静屋子,跟顾太太叙旧。

    祝大太太却不愿在此浪费时间,硬扯着简氏,带着她那边的女孩儿们去交际应酬了。

    只祝大太太亲儿媳妇胡氏,觑着那顾太太和气亲切,又听说顾奎元还有兄弟在此,便动了三分心思。

    “要说顾家跟咱们也算颇有渊源,只不知他家子弟如何……”

    谁知才试探着起个头,就被祝大太太低声喝止,“少动那些歪心思!没听说他家老爷是回来当教谕的么?那便是个穷教书的,无甚品级,你再瞧他家穿戴,也不象是个有钱的。你若愿把女儿嫁去受苦,我可没钱给她们日后打抽丰!”

    胡氏再不敢言语,简氏听着却十分鄙夷。

    府学里的教谕确实俸禄不高,品级也低,但人家真的就没前途吗?

    才怪!

    江南士子辈出,当个教谕轻轻松松就桃李满天下了。等到日后学生中有一两个出息的,当老师的岂能脸上无光?

    况且顾老爷是为何放弃当官,回乡教书的?那是为了奉养老母。

    如此孝顺,再加上顾家当年弃商耕读留下的美名,他们家的孩子前程能差得了?

    说到底,祝大太太还是出身低了。一个官家女婢,能看得到多长远?

    只简氏素来知道她有些左性子,怕劝了她还不高兴,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也不说了。只暗暗佩服宁四娘,看顾太太特意出来替她家解围,立即就跟人亲亲热热叙旧去了。

    热灶人人会烧,可烧冷灶才方显得出仁义!

    于是简氏想,等找着机会,她还是去寻宁四娘吧。跟明理的长辈坐一块,便不说话,光看她们行事都能学到不少东西。而跟祝大太太这样的在一块儿,真怕她眼都不眨,就把她陷坑里了。

 第130章算计

    眼看众人三三两两散去,毛吴氏收起脸上笑容,转身进了行宫后头一处用作更衣的暖阁。

    里头已经生了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个穿着紫檀刻丝菊花缎袄的贵妇人正背对着门,站在那尊硕大的福寿双全铜火盆前微微出神,却正是崔大太太。

    看着她那侧脸上的神情,毛吴氏原想张嘴的话,忽地就咽了回去,有些犹豫。

    事情没办好,会不会得人怪罪?

    不过只一时,崔大太太便察觉到,转头笑了,“方才难为你了。”

    毛吴氏忙赔笑道,“有什么难为的?只是那宁家……”

    崔大太太望着正对着她们方才说话的那扇窗户,淡淡打断,“不必说了,我知你的一番好心。”

    毛吴氏心里顿时熨贴起来。

    她公公毛延福虽也得皇上信重,才给派到金陵来管着江宁织造这么个肥差,但若是比起崔老太君在皇上心目中的份量,却又大大不如了,是以毛延福一向对魏国公府极是敬畏。

    但自从离宫,崔老夫人便异常谨慎,从不无缘无故接受旁人好处,便是宫中旧人也不例外。毛延福来了这些年,竟是连个拍马屁的机会都找不到。

    毛吴氏想要讨好公公,自然就得在崔家女眷里下功夫。

    只崔大太太禀承婆婆教导,寻常来往可以,但稍显得亲密的话,那是半个字都不会多说。是以相交多年,这还是毛吴氏头回得了句暖心的话。心中激动,可想而知。

    她暗自琢磨两下,越发做出打抱不平的样儿,“太太好性子,我却是看不下去的。这宁家如此不识抬举,真真是枉费了太太的一番好心!不过太太也勿要担忧,就以府上的门楣,什么样子的媳妇找不到?回头我必给崔鸿弟弟寻个绝色,到时看那宁家羞也不羞!”

    崔大太太道,“倒也不必绝色,才看你家女儿也有十岁,乖巧懂事,我很欢喜呢!”

    毛吴氏一下懵了,紫涨着脸皮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接话。

    她虽好拍马屁,可但凡还有点人性的爹娘,怎舍得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崔大太太看她那神色,嗤笑起来,“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容易,可搁在自家只怕都要为难的。我也不怕说句大实话,若我是个局外人,也是断断不愿意把亲生女儿嫁与鸿儿的,可谁叫我偏偏是鸿儿他亲娘呢?”

    她转头盯着铜盆里通红的炭火,神色复杂,“昨儿夜里下雨,本说这重阳诗会要不改期再办。可鸿儿听了却说,宁家妹妹头回来金陵,要是不能去玩,该多失望啊。于是他便求着老太太想法子,老太太给缠得无法,才帮着开口借了行宫。然后等天一亮,鸿儿生怕人不来,又巴巴的要打发人去请那宁家丫头。我说,你既这么想见宁家妹妹,带你同去便是。可鸿儿又摇头道,‘我这样一个傻子,纵来了也是给人笑话,连累得妹妹也没脸。还是不去了,让她好好玩吧。’你知道,我当时听了这话,是什么心情吗?”

    毛吴氏不敢接话,只见崔大太太笑得隐有几分泪光,“这个傻孩子呀!人家对他好一分,他就能记十分。偏偏人家还只当我家死缠烂打,施恩求报!可这世上施恩不望报的,到底有几个?且站出来,让我看看!”

    她脸上神情越发凄厉,“纵是给路边野狗喂口吃的,那畜生还知道摇尾巴呢!可她宁家受了我家大恩,就算是让她宝贝孙女来还债,又错了么?老太太好心,指望旁人能知恩图报,谁知这世上更多的是忘恩负义之人!还口口声声拿着大道理压人。哼,管我儿子对那丫头是个什么心思,总之他既喜欢她,我这个当娘的,就是拼着脸面不要,也要替他把人抢过来!”

    毛吴氏吓得一哆嗦,可崔大太太却又很快收起那略带疯狂的眼神,如常道,“一会儿你去帮我办件事,若办得好了,我别的不敢说,许你大儿子一个前程还是跑不掉的。”

    毛吴氏一听这话,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了。

    她又不傻,靠老公哪有儿子靠得住?只她那个大儿子虽有十六,却依旧学文不成,学武不就。不能说他不上进,只是这孩子确实资质平平,没什么天份。如果没有恩荫,这辈子注定艰难。

    毛延福虽然挺喜欢毛吴氏,但还没好到爱屋及乌的份上。

    应该说,她那老公公只爱用有用之人。对他身边那七八个养子儿媳皆是如此,对一大堆并非亲生孙子孙女更是如此。

    毛吴氏自己凭着伶俐泼辣上了位,自然想给儿子谋一条好出路。原本拍崔大太太马屁,除了讨好老公公,也是想替她男人多挣些前程。

    可崔大太太直接把前程许到她儿子身上来了,就由不得毛吴氏不拼命了。

    “太太尽管吩咐,若办得不好,不必您说,我再没脸到您跟前来了!”

    崔大太太道,“那好,你就替我想个办法,把这件东西交到宁家人手上。不管是谁接了,宁家只要还想做人,就都得把那丫头给我送来!”

    且不提毛吴氏听了,如何去做。这边宁四娘带着宁芳姐妹跟顾太太叙了好一时后,倒是当真动了与顾家结亲的念头。

    当然不是年幼的顾奎元,而是在考虑顾奎元的兄长们,与夏二太太那两个孙女有没有可能性。

    宁四娘是个守信之人,当日既然答应了替她家保媒,就一直挺放在心上。

    要说当家主妇,就没有不能干的。

    顾太太听她细问家中子弟,便隐约猜到几分。也不隐瞒,直言道,“我家苦了几代,好容易才供出我家老爷。只他的前程也就这样了,如今返乡教书,一来侍奉老母,二也是想清清静静教些家中子弟。回头若太太不嫌弃,还想请府上二位爷指点下学问。”

    宁四娘微微颔首,基本明白了她的意思。

    顾家虽败落了,但根基还在,对钱财之事看得就不是太重。只怕夏二太太再丰厚的嫁妆,也打动不了顾家,倒是象宁家这样的书香门第,才是她们联姻的首选。

    所以她也不避讳的提了句,“我二媳妇的娘家兄弟,如今有双孙女正适妙龄,想寻个上进有为的青年才俊,纵清贫些也无妨……”

    不等她拜托的话说出口,顾太太忙道,“这事我帮太太留着心!正好我家老爷如今在府学里任职,旁的不知,哪家子弟上进还是瞧得见的。只不知府上小姐年纪如何?”

    这些宁四娘也只知道个大概,而宁芳虽见过两位表侄女,却只打了个照面,只除了相貌姣好,瞧着皆是老实人,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反倒是小宁茵听了半天,忽地插了个嘴,“鸾鸾是好人,给我果子吃,还不嫌我把她的新裙子都弄脏了。”

    她说的是夏家二房的大孙女,夏鸾儿。

    因宁芳姐妹年纪尚小,所以长辈含蓄的议论婚事,也没特意避开她们,听她这么一说,顾太太反倒来了兴致。

 第131章说亲

    小宁茵比手划脚着,把事情复叙了一遍,“上回去外祖家做客,大人都在忙,她拿桂圆给我吃,还替我剥。我一下没拿好,掉她身上,把她裙子弄脏了,她也没有生气。旁边妈妈说我,她还说我小,还说不告诉大人。”

    说完,小胖妞才意识到说漏了嘴,一下捂了嘴,亡羊补牢。

    大人们看得好笑,也是头回听说的宁芳颇无语,“你这家伙,是不是人家给你吃的,就是个好的?”

    宁茵不服气道,“才不是呢,她还给我念诗了,你都没念过的!”

    宁四娘问,“那她念的什么诗?”

    小胖妞挠头,想不起来了,“就是说桂圆的。”

    宁芳心说桂圆诗她也知道,可连说几首,宁茵都摇头说不是,宁芳还说是不是这小胖根本不记得了,宁四娘忽地记起一首来。

    “可是‘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

    宁茵拍手欢喜道,“就是这个!还是祖母厉害,鸾鸾还给我讲了!”

    宁四娘轻轻点头,“看来她倒也读了些书,这诗是位画家所写,寻常书里却不多见。”

    宁芳这也才猛地记起一事,“鸾儿花样子画得好,祖母屋里有个绣屏就是她画了,请绣娘一起绣的,怪不得她爱读这些诗。”

    顾太太赞道,“原来还是个才女,且又这样体贴懂事。太太,我这儿倒有一户人家……”

    她才想跟宁四娘说起一家,忽地有人笑着打起招呼,“哟!你们娘儿几个倒在这里自在,我可来凑个热闹么?”

    顾太太喜孜孜的在宁四娘耳边道,“这可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了。”

    然后热情的起身相迎,“就说今儿怎么没见您,快进来吧!说来你们两家也是亲戚吧?”

    确实是亲戚。

    来的是宁守信妻子齐氏的娘家人,正是从前风传要给宁芳议亲的那户人家。

    只不过这位齐家太太可比毛吴氏有眼色得多,打听到宁芳在此,也只是带着女儿过来见上一面,看看姑娘的为人品性,再探下宁家口风而已。

    这算是宁芳今生第一次比较正常的相亲,看祖母没有让她避开的意思,她就装作懵懵懂懂,跟人见了礼,便厚脸皮的坐在那里旁听了。

    略聊了几句,齐家太太对她很是满意,便试探提起,“这么好的姑娘,日后不知谁家有福得了去。”

    宁四娘一笑,“孙女年幼,不着急。”

    齐家太太马上抿嘴笑道,“实不相瞒,之前我们听亲家说你们长房还藏着这样好姑娘,便厚脸皮的想要高攀。如今看来,确实这年纪不大合适。姑太太若有好的,可否替我家小子留意?”

    看她这么痛快,宁四娘也是笑道,“只怕府上眼光高,哪敢随便乱说?错系了红线,可是要挨骂的。”

    齐家太太顺势道,“咱们骨肉至亲,既托了姑太太,有话自然不敢瞒着。我家家境虽不如从前,好赖还过得去,不会象那些眼皮子浅的,算计媳妇嫁妆。只姑太太既供了两个哥儿,自然知道,孩子们读书有多费钱。我家那小子既中了童生,日后自是盼着他更进一步。媳妇若手头宽裕些,总是更好。至于模样儿什么的倒在其次,明白事理,人品端正,才是第一。”

    宁芳听得暗暗点头,这才是真正懂礼的人家。

    既不瞒着家里的窘境,却也不为了找个有钱媳妇,就没了原则。听上去似乎要求很多,但其实这种反而是最好找的。

    远的不说,她家鸾鸾就很合适啊!

    怪不得顾太太之前想提,这确实是门不错的婚事。

    可宁四娘倒是四平八稳,什么口风也不露,“既如此,我便替你家留着意。回头若有消息,必来寻你。”

    宁芳不明白祖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不好乱插嘴,牵着宁茵,跟齐家小姐一起去逛花园了。

    这也是大人们要谈正事,才把孩子们都打发出去四下露个脸。若有心结亲的人家看着喜欢,肯定要相互打听的。

    只宁芳她们这个年龄几乎都是绿叶,那些过了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们才是今天的红花。

    宁芳左右看看,忽地只觉仍被关在训诫斋里的宁淑珍没来,半点也不可惜。

    有没有发育的女孩子区别太大了,就她那一马平川的小胸板,在曲线玲珑的女孩子中间,实在是太不引人注目了。

    至于褚秀琴,就算她有了曲线玲珑,但一无得力的父兄撑腰,二无长辈为她出力,想来撞大运,基本属于白日做梦!

    不是宁芳无情,而这就是现实。

    门当户对,被叫了上千年,还是有道理的。

    好比宁芳,要在后世,若没有宫中选秀,她的最高目标,就是象堂姐一样嫁个家境殷实的员外郎,或是做个受人尊敬的秀才娘子。

    谈不上多富裕,但会比寻常种田人家强些。只要精打细算,也能过上全家衣食无忧的殷实日子。可这辈子,宁芳怎么也不可能嫁去那样人家了。

    不是她不能吃苦,而是她如今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生活环境,养成的生活习惯,还有身份地位都决定着她跟从前大不一样。

    不说多,只说宁芳如今每天上下午两顿点心,就抵得过寻常人家一天的饭菜钱了。再嫁那样的人家,怎么供得起她?

    想及此,宁芳忽觉十分庆幸。

    这辈子,有个强悍的祖母,还有个上进的爹,有钱的娘,这样的配置实在比很多人都强上太多。虽然很有可能早死,但能这么活一遭,如今还有机会来寻常百姓一辈子也不可能进来的行宫逛园子,真是死而无憾了。

    于是,只觉天下掉金子,又正好砸到她的芳姐儿游兴大起,誓要把这行宫逛个够本。

    要说这招待皇上的地方,到底不一样,就算是临时通知,可该有的景致半点不少。花园里各色菊花堆砌得灿若云霞,令人叹为观止。

    宁芳动了游兴,未免想多逛一会儿,可宁茵到底年纪小,转了一会儿就走不动了,给丫鬟抱着都直打哈欠。

    宁芳虽觉可惜,但瞧瞧妹子,也只能放弃。

 第132章收买

    看宁茵累了,爱护妹妹的宁芳就算游兴正浓,也不打算逛了。

    可跟着她们的婆子却道,“这会子四姐儿正打瞌睡,若抱着走,多半要睡着的。今儿又变了天,万一着凉就不好了。不如让奴婢们带着四姐儿在这里玩会儿醒醒神,二姐儿再跟齐家小姐远去逛逛。只姐儿们也别走太远,眼看宴席也快要开了,得早些回来才是。”

    宁芳想想也是,便寻了个避风的亭子让宁茵坐下休息,然后拿出荷包里的松子糖,跟妹妹达成协议。

    如果宁茵能保证在自己回来前,都乖乖呆在这里,不睡觉,也不调皮,等宁芳回来,就给她两颗糖吃,还帮她跟祖母求情。

    这对每天只有一颗糖的小胖妞来说,非常有诱惑力。不仅瞌睡虫立即跑了一半,还很愉快的跟姐姐勾着小手指头,表示成交。

    等宁芳再去逛时,那新认识的齐家小姐便笑道,“你还真有耐心,愿意花这些工夫哄你妹妹。”

    宁芳笑道,“谁叫我是老大呢?照顾弟妹也是应该的。不比姐姐会投胎,做人家的小女儿,受尽全家宠爱。”

    齐家小姐,齐瑞萱其实也就十岁不到的半大孩子,闻言笑道,“那倒也不是,我若做不来功课,也是要挨罚的。只不比哥哥们要挨板子,多半就罚我练字了。”

    “那姐姐临的什么帖子?我原临的是柳体,近来先生要我多练一种,我正想着是选颜体,还是隶书,姐姐有好建议没?”

    “按说你的这年纪,自是再练一种楷体,把基础打牢些好。可要我说,全是楷书写得也太无趣了,所以我头一种字体学的是楷书,第二种不学的便是行书。”

    “那姐姐学的是哪家的行书?”

    ……

    相同生活背景的女孩,就算一个略穷,一个较富,也能很快聊到一块。而齐家也是金陵老户,齐瑞萱带着宁芳在花园里逛了个小半圈,便带着她认识了五六拔年龄相仿的小姐们了。

    宁芳忽地意识到,祖母叫自己出来玩,倒也不全是为了她们大人说话方便,这是打开她的交际圈呢!怪不得方才婆子也不让她陪着,想来也是此意了。

    至于宁茵,她年纪太小,很没有必要。再说当姐姐的认识了,妹妹还用愁么?于是这边,宁芳打起精神,忙着认识新朋友。

    而那边,乖乖坐在亭子里跟小丫鬟翻手绳玩的小胖妞,便被正四处找寻宁家姐妹的毛吴氏盯上了。

    “哟,四姐儿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玩?走,姨奶奶带你吃东西去!”

    小宁茵正翻着手绳,猛地一抬头,手上便错了。再看着毛吴氏,她愣了愣。

    倒是旁边婆子答话道,“太太客气了。只我们二姐儿正在前头逛呢,说好了一会儿就要来接的。”

    毛吴氏领了崔大太太的令,心说这落单才好呢,更加方便行事。越发热情道,“留个人等二姐儿,回头带她一起来不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