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下喜欢收藏这些东西的人少,但偏偏宁怀璧有个喜欢研究这些的爹。

    邹润是出身贫寒,邹家老爷子还是干泥瓦匠的出身,但也正因如此,邹润从小就跟着祖父看些檐角砖瓦,雕梁画栋。及至娶了宁佩,宁四娘也没嫌弃丈夫的爱好乡土,反而帮他寻了些残败的秦砖汉瓦,提升品格。

    邹润因此越发来了兴致,还自己画了图册,时常跟孩子们讲些风格流派什么的,是以宁怀璧耳濡目染,倒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些东西在世人眼里,也不是很值钱。但在喜欢的人眼里,就是极其难得的宝贝了。

    但夏老太公送给女婿的这间商铺里,是难得的还不是这间破房子了,而是屋里暗藏的一箱青铜器。

    那箱东西不多,只有三件。

    一把历经千年,依旧锋利无比的青铜古剑;一只刻着铭文的编钟;以及最为贵重,一株足有半人高的摇钱树!

    饶是宁怀璧素来镇定,可看着这三件泛着青绿斑驳的宝贝,眼睛也开始发直。

    光这一件东西,都不知可以换回几套大宅了!他那老岳父,竟然,竟然把这些全都一股脑的送给了他?

    老掌柜感慨道,“当初老东家买这宅子时,也没瞧出好坏。直到无意间发现那箱青铜器,才觉出这宅子不寻常。后来一打听,才知这宅子的故主原是个喜好古董的读书人,在前朝乱世中散尽家财,藏了许多宝贝。只可惜他家后人不争气,将好认的金银字画全卖了之后,连祖宅也守不住。倒了几手,才到了东家手里。老东家虽有心珍藏,却一来找不到可信之人鉴赏,二来也怕传出去招惹祸端,更怕家中儿孙为了争这几件东西闹得反目成仇,故此谁也没提。只让我们在前头做点小生意掩人耳目,后头便照原样保存下来。如今交到二爷手上,您好好收着,便不辜负原主人和老东家的一片苦心了。”

    宁怀璧久久无语。

    怪不得当初选宅子时,听说他要这里,老丈人那么快就拍了板。这不光是大方,更是智慧!

    这样宝贝,别说夏家,就算搁到宁家,也是要惹起好大纷争的。

    可夏老太公就这么爽快的送给女婿了。

    既是为了保全这份财产,避免产生家庭纷争,又何尝不是老丈人送给他的一份大礼?

    只要有这个宅子,别说宁怀璧现在只是个八品小官,就算是他当上一品大员,都不能看轻自己的妻子!

    拿着那串沉甸甸的黄铜钥匙,宁怀璧心里也沉甸甸的。

    老丈人到底还是偏心,把最值钱的好东西都偷偷留给女儿了。

    可他能不收么?

    嘱咐老掌柜依旧好好看护旧宅,宁怀璧也没敢久留。

    这份大礼太招摇了,夏老太公守了几十年都不敢轻举妄动,宁怀璧更不可能拿出来招摇。

    只是原本还想搬过来住的打算是彻底行不通了,还是回宁家吧。

    好在宁守信答应空出来的半个园子,地方大小都不错,宁怀璧看过之后,便着手修整,让母亲准备迁居。

    可他在那边才弄得七七八八,忽地任所上司急信传到金陵府衙。说是当地连日暴雨,渐生灾情,急命他赶去赴任!

    这是公事,可万万耽误不得。

    宁怀璧急急告辞,宁珂怕他应付不来,特意自请随行。

    宁守信好人做到底,见宁怀壁的家丁多半留在辛姨娘那儿,又挑了些家丁送他赴任。还交待宁珂,若情形不好,不妨多留几日,协助他料理好了再回。

    故此这边宁怀璧等不及见到妻女,便先赶去赴任了。只临走前,他也没忘了给妻女准备的衣裳,特特一件件亲自看过,命人打好包袱收拾妥当,才算安心。

    ※

    梁溪。

    当夏明启从下溪村去到宁家,说起这高粱饴生意,宁四娘想想,做主接下,并且把这门生意,单独划到了宁芳的名下。

    可宁芳怕大伯知道了不高兴,不肯答应。

    宁四娘却道,“这是你自个儿想出来的生意,和村里、你舅舅还有其他人要如何经营结账,全由你自己拿主意。便是你大伯知道,也说不出什么。”

    可宁芳想想,还是决定往家里交上三成,“虽然我年纪小,大伯不会与我计较,可就怕兄弟姐妹们攀比着有意见。不如就这么立个规矩起来,也省得祖母难做。”

    宁四娘知道,孙女这是心疼自己,怕宁怀瑾以后也打着儿女的旗号,巧立门户,不过她还真不怕这个。

    “这事祖母既说了无妨,就是无妨,你安心做吧。谁要是有本事,能依你这样,自个儿找着好营生,我倒要替他高兴了。”

    看祖母坚持,宁芳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把生意接下。

    只是既要打理生意,宁芳忽地发现,她也得培养一下自己的班底。

    徐妈妈已经很忙了,主要还得帮着夏珍珍。喜鹊画眉都是贴身丫头,不便抛头露面,她得找几个男丁帮她办事才行。

    可找谁好呢?

 第81章人选

    宁芳正犯愁人选问题,忽地画眉翻出只小花篮,拿给她看。

    “要说这赵小二也算有心,编几个花篮不值钱,但这是特特拿艾叶编的,里面还加了好几味乡下常见的香草,土是土了点,但咱们若上金陵,却刚好搁车上熏蚊子了。姐儿看可好?”

    宁芳还没说话,反倒是喜鹊酸溜溜的道,“你收了人家什么好处,要这样替人说好话?莫不是看如意姐姐要嫁了,也留心起寻小女婿子?”

    如意是宁四娘身边的大丫鬟,今年已经十八,宁四娘原想在梁溪给她寻个好人家做媳妇,也好照管梁溪这边的产业。谁知她却相中了当年一同被卖进府,颇有些青梅竹马情份的粗使小厮,并且不嫌弃人家混得不如自己。

    宁四娘心善,在查明二人并未有过什么苟且私情之后,便作主成全了这丫头。可难免有嘴碎之人,就要拿着这事开玩笑,这些天小喜鹊可是听了一耳朵。此时一时嘴快,便拿出来酸画眉了。

    小姑娘脸皮薄,画眉别处可以不计较,此时却当真恼了,正要回嘴,宁芳却是眼前一亮。

    “赵小二?不错呀!”

    要说这小子胆子大,人也机灵。

    当初宁芳下乡,他是第一个敢跳出来跟她说话,做她小跟班的。后来她被程七太爷带头围攻,也是他瞧着不好,第一个跑回去报信的。

    有忠心,有狗腿,读过书,还颇明白事理,又是自家庄子上的人,收来做个小管事,不是正好么?

    宁芳打定主意,决意去跟祖母说说。

    不过走之前,也没忘记训斥喜鹊,“开玩笑也要有个分寸!这样不三不四的话,你且拿到徐妈妈跟前说去,看她怎样罚你!”

    喜鹊羞得满面通红,赶紧低头认错。

    反倒是画眉看她服软,给她求了个情。

    宁芳却不肯姑息,“你是好心,却不能不让她长长记性。此事我可以不告诉徐妈妈,但是喜鹊,我却要罚你三天不准开口说话。说一句便扣你十文钱,你可服气?”

    喜鹊连忙点头,“奴婢服气。”

    要是落在徐妈妈手上,说不得又要挨一顿板子了,还不如禁言。

    宁芳道,“那好,从现在开始,你便闭嘴吧,画眉做好监督。”

    她处置完毕,就去见祖母了。

    听说她想任用赵小二,宁四娘完全没意见,全然放手让宁芳自己去做。

    否则她为什么要把饴糖生意单交给她?就是用来历练孩子的。

    宁芳便去告诉夏明启,让他再下乡时,帮忙递个话,若是那赵小二愿意,就送到金陵来。

    夏珍珍听着很担心,“那赵小二才几岁,能担得起事么?不如挑个年纪大的。”

    但夏明启却道,“就是年纪小才好学。象咱家的孩子,五六岁起就开始学打算盘,学看货了。那小子既念过书,有基础,自然上手更快。不过也先别急着带到身边来,我先打发人过去调教一番,等有些基础再送来,便能得用了。一个还不够,往后你瞧着好的,还得多找几个。”

    宁芳听得连连点头,一并托付了舅舅。只夏珍珍很诧异,“我们家从小有教算盘么?我怎么没学过?”

    呃……

    这个问题就得问夏老太公了。

    夏明启打个哈哈把妹妹糊弄过去,“我方才说的是男孩子,女孩都是出嫁才学。你当时嫁得急,光绣嫁妆都赶不及,哪还有空弄这些?”

    哦!

    夏珍珍深以为然。

    想起当年绣嫁妆的辛苦,她不免又提点起女儿来,“芳儿茵儿你们可得早些把针线学起来,到时娘也好早点买些好布料,早点开始绣。省得到时手忙脚乱,可累人了呢!”

    就她娘那手绣活,还有外祖外祖母那样的娇惯女儿,呵呵。

    宁芳很识趣的跟舅舅对个眼神,闭口不谈。

    只有宁茵,傻乎乎的问,“真的吗?那娘你当时绣了多少东西?”

    夏珍珍心有戚戚道,“我一共绣了八个荷包,六块帕子,还有四双鞋面呢!”

    这……这也叫多?

    如今宁芳也能两天绣一只荷包了。若是正经办嫁妆,哪个女孩不得绣几顶帐子,还有嫁衣的?亏得宁四娘不挑剔,否则这样的新嫁娘早被人笑话死了。

    宁芳再次跟舅舅对个眼神,表示这样无知的夏珍珍,还是很幸福的。

    在帮着妹妹一家打点好上路的诸般事宜之后,夏明启便拿着宁怀璧举荐夏存俭入学的书信回家了。

    他倒是想送宁芳一家去了金陵再走,可宁四娘坚决不同意。在宁家这样的书香门第里,孩子读书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此去金陵,并不甚远,况且一路官道平坦,何须相送?何况你也是一家之主,成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先去把孩子的事安顿好了,若有闲暇,去你妹夫那里看看,倒是更能宽我们的心。”

    夏明启听了便不再客套,只心中对宁四娘的敬佩,暗暗更深一层。

    因近日商谈蚕丝生意,接触颇多,他也越发瞧出她并非普通妇人。虽与自己差不多年纪,但行事爽利大气,倒比寻常男子还强。

    自家妹妹是没啥希望了,若几个外甥女能学到她五六成,将来便是嫁了人,也能少操好多心。

    至于宁芳要提拔赵小二之事,给来府里送饴糖的孟老庄头揽了去。

    “这点小事,何须舅爷又往乡下跑一趟?我去说说就行了。索性先也别点破,只说姐儿要挑人,有心的人家自会上进。”

    宁芳听着倒好,又拜托他操心饴糖生意,孟老庄头笑道,“姐儿太客气了,这些都是赚钱的营生,大伙儿听说,只有生怕被撇下的,谁还敢不用心?只上溪村那帮人讨厌,又想来捡现成的便宜。”

    宁芳一听便明白他是要讨个主意,“如今咱们还要养蚕缫丝,若人手不够,你只管雇来使就是。只要老实肯干,也未必就不能拉拔着些。”

    到底上溪村也是英王府的老家,虽然小气的三舅公生了这些乡亲们的气,可若能让乡亲们念着英王府的好话,又何必逼得他们心生怨恨?

 第82章金陵

    孟老庄头得了准话,便知道怎么做了。最后才把家里准备的包袱拿出来,只说是给孟拴柱带的,让宁家有空给宁怀璧捎东西时,再一起捎去。

    倒是宁芳想着问了他一句,“可有给保柱捎的?若有,倒不如托了人从金陵送。那边码头大,遇到走船的机会也多。”

    老孟也不隐瞒,“实有给保柱带的,原想着给了老大,再让他给弟弟送,既姐儿有话,便由姐儿作主吧。”

    宁芳便让他把东西交给喜鹊收着,“正好也历练一下我身边的人,让她们学着办事。”

    老孟自然要向喜鹊道谢,可一向伶牙俐齿的小喜鹊却是死死闭着嘴,一声不吭。

    等听说她是因为犯了口舌毛病,被罚三天不许说话之后,老孟倒很是称赞,“姐儿规矩越发好了,这事我回去也得跟村里孩子们说说。要想到您身边来当差,不仅得能干,还得学好规矩呢。”

    等他回了村里,先说了宁芳要提拔几个小厮,村里人自是一片欢呼。能有机会跟着家主去城里奔前程,谁不乐意?等孟老庄头又说了学不好规矩可是不行,大家,大家反而更加坚定了。

    多的不说,只看孟拴柱。原先在村里,不过是个老实木讷的汉子,可自从跟着宁怀璧进了京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虽也不怎么多话,但接人待物里便透着几分跟乡下不一样的规矩和沉稳,连孟老庄头都有些比不上。用乡下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气度”。

    可这样的规矩和气度,不跟着主子,能学得到么?

    于是许多人家都开始盯紧了儿子功课,有些更加用心的,便连丫头也一并盯紧了。

    “姐儿这回是要选小厮,可难保下回不想选几个丫头。别说姐儿还有两个妹妹,就是二奶奶身边的丫头,不也得过几年换一拔?就算一直选不上,多学点本事,日后自己过日子,不也得人高看一眼?”

    如此一来,倒是让上溪学堂的风气前所未有的好了起来。原先只想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可如今大家却开始比着谁学得好了。

    学生们这么上进,学堂的先生自然高兴,教得也越发卖力。如此良性循环,不下几年,村里倒是出了好些考中童生,挣得功名的学生,惹得上溪学堂美名远播,这又是若干年后的意外之喜了。

    ※

    算上后世,这还是宁芳头一回来到金陵。

    后世她被选入宫,却在即将进入金陵的前一晚,遇害了。

    所以当这一世,终于亲眼看到那传说中巍峨雄壮的城门时,宁芳忍不住有点小激动,一再从窗帘缝里往外偷瞟。

    宁四娘笑道,“既然想看,就大大方方的看。来人,把窗户打开,纱帘蒙上,让姐儿们都瞧瞧。”

    在宁芳一脸惊奇的表情里,宁四娘道,“是不是觉得这样不合规矩?可女子活这一辈子,能有几回肆意纵情的时候?趁着你们还小,有些规矩不守也罢。真要是成天活得跟书本上似的,再好也只是个木头美人罢了。”

    然后,在宁芳满心的敬佩里,宁四娘还指着窗外景致,饶有兴致的跟两个大孙女讲解起金陵典故。

    忽地闻到一阵食物香气,宁芳正转头去看,却见一个挑着担子打算进城贩卖的小贩,正驱赶着一个浑身脏兮兮,颇有些痴肥的男孩。

    “去去去!我这儿又不是善堂,要吃就拿钱买,没钱别跟我装可怜!”

    那男孩看起来也有十四五来岁了,可讲话却有些口齿不清,“钱,我家有钱,好多好多钱。我,我就是忘记带了。”

    小贩嗤笑,“是啊,我家也有好多钱呢,我做梦都数不完!傻子,一边儿玩去,别耽误我做生意!”

    把那男孩赶开,他就开始吆喝,“卤豆腐,又香又嫩的卤豆腐!卤豆腐!”

    男孩倒是老实,被赶到一旁也不闹事,只是眼巴巴的跟着这小贩一路走,闻着那卤水香气,不住的咽口水。

    宁芳瞧着不忍,敲敲车窗吩咐道,“喜鹊,去买一碗送那小哥。”

    突然,身后有只小胖爪子,扯了扯她的衣袖。

    回头看着宁茵那同样眼巴巴的小眼神,宁芳秒懂。可当着祖母的面,却不敢随便给妹妹买路边摊。

    才想要怎么替妹妹求个情,宁四娘却瞧着好笑,“如此,咱们就停一停,多买几碗吧。”

    宁芳顿时豪气干云的又敲了敲车窗,“去!把那卤豆腐全买了,分大伙儿尝尝。”

    别说,那卤豆腐真挺香的,宁芳闻着也馋了。反正又不贵,既然要吃,就大家一起尝尝呗。横竖宁芳如今也是有自己产业的小富婆一枚,这点小钱可不在话下。

    小贩一共只挑了两桶,宁家上上下下这么些丫鬟家丁一分,差不多也就没了。

    那小贩看她把自家生意全包了圆,十分高兴,亲自挑了最好的一碗送到车边递给丫鬟,还不忘替自己美言几句。

    “小姐这样好心,日后必得好报。您可别嫌我方才不待见那小傻子,实在是家里穷,我们这小本生意,施舍不起。不过他倒有眼光,知道跟着我走。不是小的自夸,我家这豆腐可是家传手艺,自己磨自己做,香得很呢!不信您进了金陵打听打听,上了岁数的人,有几个不知道张记卤豆腐的?”

    宁四娘颇有些感慨,“当年我还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你们曾祖父也曾带我吃过他家豆腐。那时这小贩还是个半大孩子,跟着个婆婆出来卖。你去问问他,那豆腐婆可还健在?”

    宁芳转头问了,那小贩倒是一愣,“哟!原来真是老客,还记得我祖母呢,只她十多年前就过世了。唉,也是家里穷,一场风寒,人就没了。”

    虽然早已想到,宁四娘听着也很是伤感。

    因为她的父亲,宁二太爷也是一场风寒没了的。如今豆腐虽在,可当时卖豆腐的婆婆,还有带她吃豆腐的人,却都已不在了。

    看她眼圈微红,宁芳忙打岔道,“那祖母您小时候,也常出城来玩吗?”

    知孙女用心,宁四娘笑得颇有几分骄傲,“岂止出城?我十来岁时,你们曾祖已经带我游遍江南了,连家里兄弟都没我走的地方多。”

 第83章敲打

    可才说完,思及过世的爹娘,宁四娘眼中终究有忍不住的波光闪动。怕孩子们瞧见,忙掩饰笑道,“等以后空了,祖母也带你们四处逛逛。”

    可宁芳已经握着她的手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带祖母走遍大江南北!”

    反正她是要早夭的,以后就别嫁人了。不如带着祖母娘亲,多走些山山水水吧。

    看孙女如此贴心懂事,宁四娘心中又酸又暖,才想打趣几句岔开这个话题,谁知宁茵从豆腐碗里抬起头来,小胖脸上还挂着油渍,便异常认真的道,“那我就带祖母去吃好多好吃哒!”

    噗哧!

    宁四娘心中最后一点酸楚给这小胖孙女逗得丁点儿也不剩了,摸摸两个丫头毛茸茸的小脑袋,心中一片宁馨。

    一家人和乐融融,吃完豆腐便继续上路了。

    而那个略有些痴傻的男孩,只顾埋头苦吃,等他再抬起头来,却是左右找不见人了。

    倒是有几个家丁找到了他,“我的少爷哟,您怎么又乱跑?这是要吓死小的们吗?快回去,老夫人都快急死了!”

    傻男孩道,“可,可我还没道谢呢。那小妹妹呢?她还给我买豆腐吃了。”

    他瞪着眼睛去找小贩,可小贩又哪知道宁芳是哪户人家?把傻少年手上的粗碗收回,他卖完豆腐,也要挑着担子回家了。

    不过看这男孩象个有身份的样子,他好心说了句客套话,“若是你们有缘,自会相见。”

    那几个家丁忙道,“是哩是哩,若是有缘,自会相见。咱们先回家,说不定路上就又遇到了呢?”

    说着话,把男孩哄上车,总算走了。

    而宁四娘此刻却觉出几分不对劲来,说好了今日进城,怎么都快瞧见城门了,宁家却没打发人来相迎?

    亏她还特意让孙女在城外吃了卤豆腐,故意耽搁了一时,可至今不见宁家人影,莫非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

    金陵,宁府。

    当年自四房分家后,今儿还是头一回聚得这么齐。

    男女老少,大小主子,别说能走会动的,就是还只会吃奶的娃娃,都给抱到了议事厅。熙熙攘攘,挤了里外两大间屋子。

    可此刻,比起里头女眷们嘻嘻哈哈,叽叽喳喳,不时还来一句,“哎呀,你踩了我新鞋子!”

    “你这头花怪好看的,借我戴来试试!”

    外头的男人们却是静默无语。

    半晌,四房的六老太爷宁守佺忍不住催道,“这到底该怎么办?眼看人都要进城了,两位兄长倒是快些拿个章程出来呀!”

    这是个相貌平庸的中年人,除了那个发福的肚子和刚上身的簇新衣裳,没什么显得出宁家老爷气质的。尤其这一开口,催促中又带着几分小心的味道,跟个大户人家的管事也差不多。

    三房的五老太爷,宁守俊是从来没把这个庶出弟弟的话放在眼里,只继续悠闲的嗅着他新得的鼻烟壶,一言不发。

    宁守信左右瞟一眼,心里只把那个还没进门的二哥骂个半死。

    今天,是大房早就说好回金陵的日子,大家也做好准备迎接了。谁知他那个致仕的兄长宁守仪,宁家大老太爷突然一早也打发下人来说,今儿也要回城。

    宁四娘一家是南上,宁守仪却是北下。如果要打发人迎接,必得分出两拔人马,这可怎么安排?

    要是从前,当然不存在这个选择题。无论从官职,还是辈份,自然得以宁大太爷为重,但如今却不一样了。

    这倒不是说宁守仪一致仕,就不看重他,而是他只打发人含糊说要回来,却没有表示自己一定在其中,这就藏着猫腻了。

    宁守信估摸着,他大概是派几个儿孙先回来整理房屋。若这样论起辈份,便该以宁四娘为重。但他若当真悄没声息夹在当中,若没去迎接,会不会因此得罪那个小心眼的大哥?

    都说虎瘦熊心在,宁守仪是不是正因为自己致仕,想试试家人们的反应,所以才故意挑在今日派人回来?

    宁守信真真是为难了。

    正僵持着,忽地里屋珠帘一动,宁守佺他娘,周姨奶奶倚老卖老的出来了,“我说你们商量好了没?一群大老爷们这么磨磨唧唧的。赶紧的,让人备车,往北门去!”

    宁守佺故意嗔道,“姨娘你慌什么?兄长还没拿主意呢。”

    周姨奶奶嘴一撇,“这还有什么好拿主意的?没个说侄女进城,反倒撇下大伯的。我看你们派几个小的去南门,其余人都去北门便罢。省得光在这里磨蹭,回头人都进城了!”

    虽心烦他母子俩一唱一合,但这最后一句话,到底是说动了宁守信。不管怎样,总得先把人接来才是。

    于是,宁守信只好安排下去了……

    于是,在宁四娘担心着宁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正犹豫着要不要打发人回去问问时,终于,宁府派来迎接她们的人到了。

    “给四姐姐请安,哥儿姐儿们都好吗?”看领头来接的只是宁守信的庶子宁云偲,宁四娘眼神微眯。

    脸上还有笑容,那便是家中无事。可笑容中又带着几分尴尬,那就是有些不好说的事了。

    于是她只客套道,“都好。只三叔也是的,怎么劳烦你这读书人来接了?耽误你的功课了吧?”

    宁云偲笑得说不出有多苦。这种时候,一般人越客气,就说明越生气。不过也确该生气,离家多少年的姑奶奶回来了,不说夹道欢迎,起码要派些身份相当的人来迎接才是。

    可如今家里大半人都去接大伯了,这边就这么小猫两三只,看着能不生气吗?

    要是可以,宁云偲也不愿来接这趟差,可怎么办呢?

    他爹身为同房的亲兄弟,不可能不去迎接兄长。其他房头他又不大支使得动,只得把小儿子派来顶缸了。实指望宁四娘能瞧着他跟宁怀璧一起上京城的份上,能少些计较。

    宁四娘确实不太好跟个比自己儿子还小许多的庶出小兄弟计较,可了解原委后,心里怎么可能不生气?

    大伯可是好大一个下马威!

    这是看她们长房出了两个当官的,生怕她狂妄起来,所以特特赶着同一天回来,要敲打她么?

    不过他这么做,岂不也暴露了实在是后继无人,所以才心虚的要来争这一口闲气?

    想及此,宁四娘是又好气又好笑,可当着孙儿孙女们的面,又不好发作,只不动声色的带着一大家子入了金陵城。

 第84章用心

    等宁四娘一家进到宁府时,去北城接人的队伍还没回来。家中只剩下些不那么要紧的大小主子。见与不见,也都那样了。

    唯一的例外,是三房的五老太爷宁守俊。

    这是个十足的聪明人,眼看风头不对,他索性借口犯了头疾,哪都不去,就在家里歇着。只派了两个孙子,一边一个跟去应景。

    守氏身为晚辈,又看到宁珂的面子上,自然要带着全家前去请安。

    宁守俊倒也不含糊,乐呵呵给夏珍珍和几个孩子都打赏一番,便让她们回去休息了。

    云姨娘等把人送走,才悄悄问道,“如今七爷跟长房走得可近,老太爷因何这样淡淡的?”

    和宁守信一样,宁守俊自几年前老妻过世后,并没有续娶,如今这位相伴多年的云姨娘,算是他身边比较能说得上话的。

    所以云姨娘看宁守俊打赏得并不丰厚,只是些寻常的见面礼才会觉得奇怪。要知道宁珂从夏珍珍那里弄到了蚕丝生意,早传得阖府皆知了。宁守俊这么做,会不会让人觉得太过小气?

    可宁守俊却道,“年轻人要怎么走是他们的事,横竖我这老头子就这样了。”

    云姨娘暗中掂量着他这话,倒有些吃不准是什么意思,只得赔笑道,“老太爷既这么说,妾身自然是跟着您的。”

    所以她便把自己备好的礼物减了一半,稀松平常的送了过去。三房其他人瞧着如此,自然更加不敢逾矩。

    唯有宁珂的妻子简氏,之前礼物全是丈夫亲自过了目的。虽瞧着旁人如此行事,可她还是咬牙装作不知,把早准备好的厚礼送了去。

    只她自己却没露面,借口不敢打扰姑母休息,让房中一个体面婆子去请安送了礼。

    宁云偲一路把宁四娘祖孙送回园中安置,见此情形,回头也自作主张,把他老子准备的礼物克扣了三成才送了来。

    而其余诸人瞧见他们两房如此亲厚的尚且如此,便更加敷衍起来。

    等宁芳洗去风尘,换了干净衣裳出来,就见收拾好的祖母,正在厅中望着那些形形色色的礼物,淡然不语。

    宁芳心里挺不高兴的。

    她年纪小,受些冷遇也无所谓,可祖母却是独自支应门庭的姑奶奶,娘家人这样不给面子,岂不叫她难做?

    “来人,把我们带来的礼物给减一半,给各房送去!”

    她说这话的时候,廊下恰好还站着两个来送礼的婆子,听着未必有些不高兴。

    但见长房这位二姐儿,精致漂亮的小脸上却没有半分尴尬,反而理直气壮道,“来而不往非礼也。若送得重了,倒叫亲戚们不安心了。祖母,您说是也不是?”

    “确实。”宁四娘睨着那两个满面羞惭的婆子,勾起一抹讽刺,“就按姐儿说的办吧。”

    眼看那两婆子无比尴尬的接了回礼,逃也似的走了,宁芳才想要安慰祖母,不要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