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听完他的话后半天没有反应,李世民心头有些不安,下意识的抬起头来,用手托起妻子的面容,朝她望去。

    但见妻子面色平静如水,李世民不由惊讶的问了一句:“观音婢,你,不觉得我手段龌蹉?”

    “太子与她们有没有染我不得而知,但是齐王确与尹、张二人不清不楚。”长孙王妃微微默了一默,才接口道。

    “你,什么时候知道这事的?”李世民愈发的惊讶,他发现齐王与张、尹关系不清不楚的事都是偶然,着实没想到妻子竟也发现了这点。

    “在仁智宫的时候。”长孙无妃答道。

    “。。。。。。这个畜生,罢了,不说他了,我还要出去一会,今个儿你好生休息,不必等我,明天与我一同去玄武门。”李世民听得面色一沉。

    他发现元吉与尹、张两人关系不清不白,是半年前的事,却没想到这个混账那么早就和二妃勾搭上了,还让妻子看见,污了她的眼。

    玄武门伏击的时间虽在两日前已经定了,但具体安排还需重新推演布置,他和长孙王妃说出会话就出去了。

    等他再次回来的时候,已是后半夜,长孙王妃已经沉沉睡了过去。

    李世民站在床前,看着妻子安静的睡颜,不自觉的伸出手,轻轻在她面庞上摩挲。

    长孙被他的动作惊醒,她眼开眼睛看到丈夫,脸上不自觉的灿出一抹温柔的笑意:“回来了?”

    “嗯,你再睡会,还有点时间。”李世民道。

    “不睡了,瞧你这样子,今夜大概是没有心事入睡了,我正好起来,备一桌薄酒,你让大家过来一喝吃个饭,喝场践行酒吧。”长孙掀开身上的薄薄的被单,起身坐了起来。

    “也好,秦王府的将士们个个都很敬重你,由你这个做王妃的亲来自给大家准备一桌践行酒,估计比我说再多激励的话都有用。”李世民笑道。

    “贫嘴,若非有你,我一介弱质女流,又岂能入他们的眼。”长孙白了丈夫一眼,也没有惊动丫环,自己着衣挽发,整理好之后,去将阿丑和青岚唤了起来,让她们帮助自己一同准备酒菜。

    李世民在她备酒的时候,已着人去喊人,等大家过来的时候,长孙已将酒菜备好。

    来人一共只有十一个,高士廉和兄长无忌都在其中,长孙王妃看到他们也不惊讶,她神情自若的上前打招呼:“舅舅,哥哥。”

    “见过王妃。”高士廉和长孙无忌齐齐回礼,其它人也纷纷上来见礼。

    “都是自家人,不必客套,酒菜已经备好,大家入座吧。”长孙王妃微微一笑,招呼大家落座。

    正常情况,男宾入席,别说长孙这种身份的贵妇,即便一便平民之家的妇人,也鲜少会跟着入男宾席。

    但今日长孙却仿若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一切规矩,她神情自若的跟着大家一起走到酒桌上,亲手为在桌的每个人面前斟了一杯酒,最后给自己也斟了一杯。

    随后端起酒杯,视线在所有人脸上转了一转,缓缓开口道:“诸位,喝完这顿酒之后我们要做的事风险有多高,大家都知道,我身为女流之辈,其它漂亮的话就不多说了。”

    “我只想在这里诚挚的对大家说声谢谢,谢谢你们这些年对王爷的支持,谢谢你们原意提着脑袋和压上满门性命来跟随王爷一起来干这件危险的事。”

    “这样的恩情,长孙无以为报,这一杯酒,我敬大家,喝完之后,我便随大家一起上战场,这些年来,长孙居于后宅,看着平阳姐姐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心里着实羡慕得紧,也钦佩得紧。”

    “只可惜,长孙没有平阳姐姐这样的本事,这份羡慕只能深深的在心里,今日,难得有这样与诸位携手御敌的机会,长孙很高兴,很激动。”

    “此杯酒之后,我便不再不是王妃,而是与你们一同沐血沙场的将士,长孙虽从来没有打过仗,没有杀过人,但长孙出身将门,绝非手段缚鸡之力之人。”

    “到了战场,诸位不用担心我,我有自保之力。。。。。。”

    “王妃,王爷,这。。。。。。”大家刚开始看到长孙王妃上桌的时候便感到有些奇怪,等看到她拿起酒杯,准备敬大家酒的时候,这种奇怪就变成了激动的,可等听完她说要跟着他们一同上战场时,大家伙都懵了。

    长孙王妃不是普通女子大家都知道,王爷在外征战的时候,京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是王妃一手摆平。

    她胸襟宽广,视野开阔,处事又十分公允,秦王府诸人都十分钦佩信赖这个女主人,但是明日那血腥场合,岂是她这种没见过血的贵妇人能经历的。。。。。

 第一百九十章 喋血玄武门(四)

    “是我决定要带她一起去的,明日,不,应该说是今日,现离天亮只有不到一个时辰了,今日之事若不能成,她留在府里,也不见得比随我们上战场安全。”

    “至于王妃随我们前往会否成为大家的累赘,你们可以放心,王妃弓马娴熟,对敌的本领虽比不得我们这些沙场老将,自保却是无虞。”李世民接口道。

    李世民的话音一落,众人顿时默然,尤其是刚开始听王妃说要随他们一起行动,心里十分震惊和愤怒的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听完秦王的话,也变得缄口无言。

    秦王之举,说白了是对妻子一往情深,将妻子爱到了骨子里,今日之事若败,在场所有人都活不了不说,他们的家人,乃至族人都要受到牵连。

    秦王府的男丁到时候肯定是一个不留,女眷的命运如何则要看皇帝和太子的心情。

    可对于长孙王妃来说,真到了那步田地,夫子皆亡,让她独活,还不如让她去死。

    与妻子心意相通的秦王自然不愿留下她一人来面对那未知可怕的残局,如果不能带着她共享万丈荣光,他便带着她一同共赴黄泉。

    “王妃请放心,我尉迟恭哪怕舍掉性命,也会助王爷事成。”尉迟敬德这个粗人不知是被触动的心事还是怎的,听完李世民夫妇的话后,他眼眶泛红,端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喝完之后重重将手中的酒杯砸在地上,沉着声音开口道。

    “我等一样,舍命也会助王爷成事。”其它人纷纷效仿。

    吃完饭,喝完酒,长孙换上一套戎装,背上弓箭,趋着天色未亮,随大家一同悄然潜进了玄武门。

    今日玄武门值守的是常何,因李世民早与他打好招呼,他们悄然潜进玄武门的时候没有惊动任何人。

    不说秦王府诸人的心事,但说昨日李渊听了李世民的话后,口上虽不肯相信,心里却不由自主的开始怀疑,他不断的回想尹、张二人在自己面前所说过的那些话。

    似乎,她们从来没说过太子和齐王的一句不是,太子也就罢了,他性情温厚,对人比较大度,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对后妃们比较尊敬还是有可能的。

    可元吉一向是个暴躁的性子,他连和自己的嫡亲的兄姐都不十分亲密,更视万贵妃为仇冠,又怎会刻意讨好张、尹两人,从而得到她们的赞不绝口呢?

    人便是如此,不曾怀疑某个人的候,那个人的一切行为都觉得理所当然,可疑虑一生,怀疑的种子便如疯长的野草般不可遏制。

    他思虑再三,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连夜让内侍去东宫和齐王府传话,召太子和齐王明日来内庭对质。

    太子和齐王接到口谕感到很奇怪,明日休沐,皇帝已经约好了和几名老臣去临湖殿外的海湖内泛舟游乐,到底有什么事让内侍这么急匆匆跑来传召,让他们明日一早入宫觐见?

    建成和元吉心里虽然疑惑,却没有太多其它念头,必竟这一段时间李渊很器重他们,有事没事,就会召集他们入宫议事。

    明白皇帝是和几个老臣们一起游湖,并非干什么不能见人的隐秘,在这地方召见他们也不稀奇。

    六月四日一早,李建成和李元吉用过早膳,各自带了几名侍卫就往宫里去了,走到宫门口的时候,兄弟两人正好碰上。

    李元吉看到建成,停下了脚步,一脸疑惑的开口道了一句:“大哥,你说父皇昨个儿夜里,急匆匆的派人来召咱们,让咱们今日一早入宫,到底所谓何事?”

    “不知道,我只听说内侍来咱们府里之前,老二刚从宫里离开。”李建成接口道。

    “不会是老二在父皇那给咱上了什么眼药吧?”李元吉听得眯起眼睛。

    “谁知道呢,即便老二在父皇面前搬弄了什么是非,以父皇如今对他的态度,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李建成摇了摇头。

    “不对,万一父皇被他说动了心事,欲对咱不利,咱们岂不是很被动?这样,大哥派人先回太子府交待一下,要是宫里有什么变故,让他们也能有所防备。”李元吉脚步一顿,道。

    李建成想了想,觉得元吉所言在理,便派了名侍卫回府将这个事告诉魏征。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元吉话中影响,原本轻装前来的两人,各自又从随行的侍卫手中要了一张弓,一柄槊。

    “咱们是不是谨慎得过头了?”拿过武器之后,李建成抬目打量了宫门四周一眼,发现各门的守卫如同雕塑一般立在那里,看不出半点异样。

    “小心无大错,如若没有问题,咱们进了玄武门,穿过临湖殿,到达海湖前的时候,再把武器还给他们就是。”李元吉接口道。

    李建成没有再和他争论此事,两人继续前行,进了玄武门,踏入临湖殿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浑身的汗毛不自觉的竖了一竖,他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对危险的感知比常人敏锐得多。

    今日的玄武门似乎安静得过了头,走到临湖殿门口的两人不自觉的停下了脚步,李元吉开口道:“大哥,不对啊。。。。。。”就在这时候,玄武门的大门轰的一声被关上了。

    “不好,是老二的阴谋。”李元吉和李建成这时候哪里还不知道自己中了陷井,他们的话音刚落,一轮猛烈的箭羽便如飞蝗般射了过来,紧接着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就率兵冲了出来。

    李元吉和李建成这边骤然不及防之下,有两个侍卫被当场射死,李元吉和李建成看着李世民那张杀机毕露的脸,知道此时再逞口舌之利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有得选择,他们肯定是选择第一时间跑,但玄武门出去的那道门已被关上,进临湖殿的那道门则被李世民一行拦住。

    退无可退,此时求饶或打亲情牌显然也不会有作用,既然如此,剩下唯一的路就是拼命了。

    李世民那边一共只有十人,除了他之外,另外九人都是秦王府排得上号的猛将。

    侯君集,长孙顺德,长孙无忌,程知节,尉迟敬德,张公瑾,刘师立,独孤颜云等都在其中。。。。。。

 第一百九十一章 喋血玄武门(五)

    实际上李世民这边应该是十一人,还有一个是长孙王妃,但李世民不忍见她手沾鲜血,更怕她被元吉和建成当成首要目标,便让她藏在一旁,没让露面。

    李元吉和李建成进宫的时候身边各带有六名侍卫,走到半路的时候李建成派了一人回东宫报信,刚被射死了两人,现共剩十一人。

    十一人对十人,己方不见得会输!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望了一眼,瞬间就做出决定,既然退无可退,那就各凭手段,来分个你死我活!

    “杀!”李元吉和李建成口中大喝一声,一边抵挡避让箭雨,一边抬步朝朝李世民等人冲了过去。

    两方人马数量差不多,战力李世民这边有尉迟敬德、独孤彦云,程知节样的的猛将,稍占了一定优势,不过能成为太子和齐王近身侍卫的人也不会是弱者。

    当偷袭的优势抵消,双方一经短兵相接,接下来的战斗很快呈白日化,李元吉对李世民恨极,他压根不顾其它人,不顾一切的朝他冲过来,显然是想以风雷不及迅耳之势击毙李世民。

    只不过他想法虽好,能跟李世民到玄武门来的人却无一弱者,李元吉冲过来的身形很快被侯君集给截住。

    侯君集是秦王府有名的悍将,打仗向勇猛和不怕死出名,李元吉被他拦住,一时想要脱身自是不易,两人很快杀成一团。

    李世民这边论人数要比太子那方少一人,战力最强的尉迟恭人一迎战两人,李世民则与太子的一名近卫厮杀在一起。

    因李建成刚到宫门的时候,受李元吉提醒,让人回太子府报了信,向来谨慎的魏征立即通知了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让他召集东宫羽卫,密切注意宫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异,立即出击。

    为此,玄武门关门的动静很快惊动了冯立,冯立当机立断,立即率领数百骑赶到玄武门。

    玄武门内的众人交上手不过几片刻,冯立就带着人赶到了玄门门外。

    “张公瑾,你上城墙阻挡外面的援军,这里交给我们。”李世民刚刚一槊将对手刺落马下,就听到外面传来的剧烈马蹄声,立即转目朝张公瑾大喝了一声。

    张公瑾虚攻两招,转身就走,他的对手也不纠缠,立即朝李世民扑了过去。

    在场的没有一个庸手,大凡被缠住的想要脱身极为不易,李世民想要射死太子和元吉,找不到机会。

    元吉和太子想要杀死李世民,一时也找不到机会,不过当他们听到外面传来的马蹄声时,立即振奋起来,听那声音,还有秦王的举动,来人肯定是东宫的人马。

    他们只要坚持到东宫的援马破门而入,今日的这场伏击的得利者则会成为他们。

    只是建成和元吉心里的念头还没转完,不远的地方又传来啊的一声惨叫。

    却是与尉迟恭交战在一起的两名侍卫被他一矛捅死了一个,加上被李世民斩杀的那个,太子和元吉这边的十一个人已经只剩九人。

    玄武门外的冯立来到城门口,大喊了几声让守将常何开门,常何置之不理,冯立便命令麾下将士全力攻门。

    不说外面的动静,但说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眼见玄武门的大门在自己等进来之后突然关上,里早已明白,这里的守常何已经被李世民收买。

    玄武门上的将士们对门内的这场厮杀视若无睹他们能理解,让他们不解的是离玄武门只有一墙之隔的临湖殿那边也没有一点动静。

    这边动静这么大,杀声震天,里面的御林军却没有半点反应,这实在不和常理,难道说,整个皇宫,里里外外都被秦王控制了?

    或者说,即便没有控制,在秦王和太子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他们并不会插手双方的战争?

    他们并不会因为太子是储君,是正统,就维护他?念及此处,太子和齐王的心几乎跌到了谷底。

    皇帝是个什么心事他们不清楚,但有一点太子和齐王都明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救他们的只有门外在攻打城门的援军。

    除此之外,在他们没有和秦王分出胜负之前,不会有任何其它势力插手这场争斗。

    意识到这一点的李建成心头又悲又怒,他想不到平日里对他这个太子的毕恭毕敬的文臣武将们到了真正需要站队的时刻,竟都是墙头草。

    而在临湖殿外的海湖泛舟的李渊确实隐约听到了玄武门这边似有什么动静,可两地隔地远了些,当他倾耳细听的时候,却又什么都听不见。

    “你们有没有听到玄武门那边有什么声音?”李李渊反复听了几次无果后,目中不由露出狐疑之色,转首问身边的大臣。

    跟在他身边的有裴寂,萧瑀,封德彝等老臣,率领在湖边拱卫皇帝安全的将领是屈突通,李渊这些年打过不少仗,论听论实比裴寂,萧瑀,封德彝等文臣强上不少。

    他都听不清的声音,裴寂,萧瑀,封德彝等更是听不见,众人皆摇头,李渊又将视线转到岸边的屈突通身上:“屈将军,你呢?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回陛下,臣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屈突通心头微微跳了一跳,面上却是分毫不显,一脸平静的接口道。

    李渊问不出所有然,心头的疑惑却未曾散去,三个儿子明明说好了,今日过来对质的,怎的这个时辰还没来?

    只不过今日要问的话不便与众臣说,他也不好当着众臣的面提出来。

    不说高祖的心事,但说玄武门内,随着冯立带着数百东宫护卫冲到玄门门,不断的攻击城门的时候,李世民被对手缠住,用尽全力一时间仍解决不了对手,心头十分焦虑。

    这场伏击拖的时间越久,越对自己不利,一旦城外的兵马破门而出,自己便是全盘皆输。

    却在这时候,一支强弩毫无预兆的从某个角落飞了出来,将与李世民交战的对手射了个对穿,那人手中扬起一半的长枪碰的一声跌落在地,人也跟着翻落马下。

    李世民又惊又喜,知道这是藏在暗处的妻子的手笔,不过此时显然没有功夫去考虑太多。

    他的手一经空出来,立即放下长槊,拿下背上的弓箭,挽弓搭箭,一箭射向正与程知节厮杀在一起的太子李建成。。。。。。

 第一百九十二章 喋血玄武门(六)

    就在李世民的对手被意外飞来的冷箭射杀,他拿起弓箭,对准太子的时候,与侯君集交战的李元吉一槊将侯君集挑翻在地。

    李元吉挑翻侯君集之后,一抬眼,正好看见李世民手中的弓对准了太子。

    他目中凶光一闪,不再管侯君集,飞快的拿下背后的弓,但见他挽弓搭箭,瞬间就将手中的强弓拉成满月,箭头对准了李世民。

    李元吉的箭对准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手中的箭刚刚出弦,这个时候的他旧力已去,新力未生,以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有李元吉的臂力,这个时候,他不管是想挡,还是避,都来不及。

    而一直隐蔽在旁、注视着战场战局的长孙王妃在看见李元吉的箭对准李世民的时候,再也顾不得其他,像旋风般冲了出来,朝李世民卷了过去。

    在李元吉的箭脱手的刹那间挡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长孙王妃冲过来的那一刻,李元吉的箭正要出弦,他陡然看到冲出来的长孙王妃,瞳孔不自觉的放大,手指一颤,出弦的利箭下意识的偏了一偏。

    长孙王妃刚冲到李世民身前,那只强弩便呼啸着擦着她的发际过去,在她的脖项间划出了一条不深的血痕。

    此时正好解对手的尉迟恭见状立即挽弓搭箭,但听得一声尖锐的破空之声,一只强弩呼啸般朝李元吉奔去。

    李元吉此时仍处于突见长孙王妃冲出来为李世民当箭的震惊中,面对这奔雷般的夺命之箭,根本没有抵挡之力。

    但听得噗嗤一声,呼啸而来的强弩毫不意外的穿透了他的后背,透进前胸,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衣衫。

    意识逐渐模糊的那一刻,李元吉脑子里最后念头竟然是他被杨暕抓去后归来时,两位嫂嫂同时迎接他的情景。

    他的母亲窦氏在生下他不久后,身体逐渐变差,再加上家里还有个脑子有毛病的玄霸,窦氏大半心事都放到了他身上,相对窦氏所出的几个儿女,元吉得到的关爱是最少的。

    正因如此,元吉自小就特别的渴望母爱,长嫂郑氏对他十分照顾,这些年他对郑氏也一直敬爱有加。

    二嫂长孙与他相处的时间远没有大嫂那么多,但元吉对她的印像和感情却比对郑氏更强烈几分,长孙只他比长两岁,但她处理事情的时候却比郑氏还有稳重许多。

    他记远忘不了自己从杨暕府中归来,二嫂与大嫂郑氏一同站在门口迎接他的情景,当时的她,那样的美丽,又那样的温柔。

    她不同于郑氏对他一惯的迁就,她教训他的时候措词十分严厉,可他却又分明从她严厉的训斥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的担心,就像母亲还在的时候,她每次教训二哥的就是这样子。

    她既有母亲的严厉,又有他想象中的姐姐的温柔。。。。。。

    这些年李元吉每每看到李世民,就打心底里厌恶,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他自己都不搞不清楚原因。

    但在这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他大概一直在嫉妒二哥,嫉妒他能拥有这样美丽聪慧又贤淑的女子为妻吧?

    他当年第一眼就看中了杨珪娘,不正是因为她有一双和二嫂很相似的眼睛么?

    大倒是大过于沉浸往事,李元吉几乎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他倒下来的那一刻,目光还直勾勾的看着长孙王妃。

    长孙王妃先被李元吉那一箭给惊得脑子一片空白,再见他被尉迟恭射杀之后,一直盯着自己,心头更是恐惧不安。

    李元吉看着她的眼神很古怪,那不是恨,而是一种形容不出的迷茫、困惑和不解,长孙王妃不知道他这一刻在想什么,只本能的觉得难过和不安。

    也许元吉是在指责自己和丈夫的狠辣和无情吧?长孙王孙看着胸口染满鲜血,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可一双眼睛仍瞪得老大的元吉。

    再看着另一边以同样姿式倒在地上的太子,她只觉得浑身发冷,胸口痛得难以呼吸。

    “不要怕,观音婢,一切都过去了。”同样注意到元吉的古怪的李世民目光沉了沉,他感受到妻子的不安和恐惧,往前踏进两步,伸手将妻子拥进怀里。

    太子和元吉都死了,剩余的几名侍卫斗志全消,根本用不着李世民再操心。

    长孙王妃强行压下心头的难受,抬目看向丈夫:“二郎,事情已经过去了么?”

    “差不多了,我先让人送你去贵妃娘娘那边歇歇,等我和诸将前去面见陛下之后,再接你一同回府。”李世民道。

    长孙王妃点了点头,李世民送走了妻子,对刚解决完残留的几名敌人的尉迟敬德等人开口:“走,我们去后海池见陛下。”说完之后,转身跨进了临湖殿

    太子和齐王已死,之前两不相帮的玄武守军立即开始阻截冯立,他们都不傻,陛下就只有这三个嫡亲的儿子,现在太子和齐王都死了,接下来的接位人不用说,除了秦王不会再有别人。

    秦王府众人穿过临湖殿,来到后海池边的林地,尉迟恭一马当先,手里提着鲜血淋漓的长矛,策马奔向在湖里泛舟的李渊。

    一来到湖边,就被禁卫军拦住,尉迟恭也不急,他扯着嗓子大声喊道:“陛下,太子与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之,我家王爷恐陛下受惊,特派臣来宿卫。”

    “什么?这好好的,太子和齐王怎会作乱?二郎呢?让他速来见我!”李渊一听,顿如晴天霹雳,震得他脑子发晕,浑身发冷,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立即厉声喝道。

    “父皇,儿臣在此,适才玄武门的局面太过混乱,儿臣一时控制不住,不小心之余射杀了太子和齐王,特来请罪。”李渊的话音一落,全身盔甲的李世民便从后面冒出来,但见他重重跪在地上,以头伏地,痛哭泣泪。

    随着他一同出现的还有近百黑甲卫,这些人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从哪潜进来的。

    “你,你。。。。。。”李渊被气得浑身哆嗦。

    “陛下,既然太子和齐王作乱在先,现已被秦王诛杀,秦王乃有大功,陛下当给予褒奖。。。。。。”机警的裴寂第一个接口道。

 第一百九十三章 王妃呕血

    “不错,陛下,秦王这些年来为国四处北战,功高望重,众心所归,而太子两年前便有前科,当时在仁智宫,若非天佑我皇,让太子府的属臣提前去仁智宫给陛下报了信。”

    “又有秦王以风雷不及迅之势平息了杨文干,事态最后还不知会发展成什么样,陛下当年念及父子之情,非但没有惩罚太子,还委屈了秦王。”

    “可惜,太子不知恩,如今不过区区两年时间,他又故态萌发,再次企图逼宫谋反,秦王能洞察先机,及时将此事扼杀在萌芽中,实乃对江山、对社稷都有莫大功劳。”

    “太子和齐王不孝在先,陛下着实无须为此伤怀,以微臣等浅见,陛下不如处以元良,委以国事,立秦王殿下为太子,此举对国对民,都有极大的好处。”萧瑀和陈淑达同时接口道。

    他们表达的意思很清楚,如今你三个儿子的斗争已经落幕,老二赢了,不仅赢了,还赢得非常漂亮,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若想安全退位,还是别较真为好。

    反正都是你的儿子,谁继位不一样?再说了,太子手握储君之位,又与齐王联手,还有陛下你帮忙,他在占有如此多优势的前提下都斗不过秦王,不管从哪方面来讲,你家老二都比老大更合适接掌帝位。

    李渊不是蠢人,自然听得懂众臣的意思,更知道在场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没有一人愿与秦王为敌,认清这个事实后,他内心非常愤怒,也十分悲哀。

    可不管他此刻心里有多么不甘和愤怒,都只能顺着大臣们递过来的梯子下往爬,当着众臣的面,下了口谕,封了李世民为太子。

    一场父子间张弓拔弩的对峙就此化去,李世民放声大哭,他跑到船上,伏在李渊脚下哭得晕天暗地,一开始还有几分作戏,可哭着哭着就哭出了真感情,泪水如汹涌的波涛般不断的往外涌。

    他并非无情之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设此毒计,亲手杀了自己的一母同胞的哥哥和弟弟,要说心里没有一点愧疚和痛苦,是不可能的。

    众臣看着伏在李渊脚下痛哭的秦王,心情十分复杂,事情走到今日这一步,他们既意外,又觉得理所当然。

    自秦王不断的打胜仗,高祖不断的封赏抬举他的那一刻开始,太子和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这两人之间,必定要有一个彻底败亡才能收场。

    一场政变,以不到百人的伤亡而落下了序幕。

    秦王胜了,秦王府众人哪怕尽力压制,可这种掩不住的喜悦仍不自觉的从他们轻扬的唇角眉梢和轻快的脚步中透露了出来。

    玄武门外的东宫的羽卫已被禁卫军平息,冯立被控制押解下去。

    李世民受封了太子,从后海湖出来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尉迟敬德和程知节分别带人去太子府和齐王府。

    命他们诛杀所有与太子和齐王有血缘关系的男丁,一个不留,吩咐完这道命令,他才去万春宫接妻子。

    长孙王妃在玄武门战事激烈的时候,一直表现得很平静,直到她亲手射杀了一名侍卫,又亲眼看到李元吉和李建成满身是血的倒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她心里绷着的那根弦就断了。

    她一闭上眼,就仿佛能看见元吉和建成死不瞑目的瞪着她的样子,再想着太子妃和齐王妃听见他们的死讯后的心情,长孙王妃心里不断涌出的愧疚和痛苦几若要将她淹没。

    虽然她极力控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