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步步紧逼 (下)

    李世民的伤足足养了一个半月才完全康复,他伤好之后时间就进入了冬季。

    在此期间,太子不只一次着人许以重利,企图拉拢李世民身边的心腹,可这些人对比皆无动于衷。

    李建成又羞又恼,心里暗自发恨,等自己除掉秦王之后,秦王府那些眼睛长在头顶的家伙他一个也不会放过。

    秦王伤好上朝之后,大臣们皆以为他受此重创,再回朝堂,定要与太子不死不休,可让大家意外的是秦王什么动静也没有。

    太子和齐王不知是没摸清秦王的底不好再次下手还是怎的,暂时也没了动静。

    武德八年最后的两个月,就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中滑了过去。

    不过这种平静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高祖大概是感受到了次子的对自己疏离和冷漠,心里有些不安,开始大力抬举太子和元吉,提拨自己信任的人,打压秦王一系的人马。

    武德九年正月二十五,他先封了裴寂为司空,紧接着在二月初又封了齐王元吉为司徒,而秦王一系的官员,则有不少遭到了贬斥。

    三月末突厥犯边,有大臣提议让秦王带兵出征,却被高祖一口否决,高祖道:此次突厥犯边的规模不大,用不着秦王这个天策上将出马,由齐王带五万大军前往凉州支援足矣。

    同时又对秦王说,此次突厥犯边的规模虽然不大,用不着你出马,但突厥人狡猾,谁也不知他们下一步的动作,你天策府中有诸多骁勇善战的猛将,我抽调几名随元吉一同出征,你不会有意见吧?

    齐王一听,先是愕然,紧接着唇角不自觉的泛出笑容,李世民在高祖灼灼的目光之下站了出来,一脸平静的开口:“儿臣不敢,天策府的人就是父皇的人,父皇想什么调配儿臣都不会有意见。”

    “甚好,难得你如此大度,待我与各部众卿商议好细节后,就会下旨。”高祖满意的点了点头,李世民满腹怒火,可此时此刻,他却不能表露作何异样。

    “大哥,你说父皇这是铁了心要将二哥一撸到底了?”从皇宫出来之后,李元吉立即跑到太子府,十分好奇的开口道。

    “我也不清楚父皇的心事,不过此事对我们来讲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二弟麾下的武将个个能征善战,勇猛无比,若能趋机把他们拉到我们的阵营来,对咱们自是百利而无一害。”李建成接口道。

    “这是自然,只是他们若不肯接父皇的调令或者说到了我军中之后,却阳奉阴违呢?”李元吉点了点头,可紧接着又将话锋一转。

    “不肯接父皇的调令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想造反,至于这些人到了你的军中,若是不听调令,阳奉阴违,那也好办,以四弟之能,你身为主帅,手握数万大军,难道还处置不了几个结党营私,无视君命的将领?”李建成淡淡的开口道。

    “哈哈,大哥所言甚是有理。”李元吉听完之后不由哈哈大笑。

    只可惜齐王和太子的构想虽好,却还未来得及实施,这场小规模的袭击就被凉州都督,长乐郡王李幼良给平息。

    战事已平,李元吉自然就不用再出征,不过战事虽然没有了,太子和齐王想瓦解秦王军权的心事却没有熄灭。

    此次犯边虽被打了回去,却没有对突厥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伤,以他们的兵动机制和兵力,随时可以再次向中原发起进攻,与此同时,南方那些少数民族也在蠢蠢欲动。

    时年五月下旬,某日早朝,太子向高祖谏言:“父皇,近一年多来突厥频频犯边,南方那些异族也颇有蠢蠢欲动之意,依儿臣之见,朝庭应该分别向北境和南境增派得力守关大将。”

    “嗯,太子之言不无道理,去年八月突厥突然越过石岭,进攻晋西的那场战事若非有李靖,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子。”

    “南北两境确实应该再增派得力将领,却不知你有何合适人选推荐?”高祖略一沉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复又问太子人选问题。

    “父皇,论推荐将领人才,当问秦王,秦王身为我朝天策上将,我朝自立国以来的大战役,有大半是他打下来的,各地将领的本事他了如指掌。”

    “他身边的尉迟将军,长孙将军,程将军,秦将军等,无一不是当世少见的猛将,由他来推荐这方面的人才,才是真正万无一失。”太子一脸诚挚的回答。

    “秦王,你对此有何看法?”高祖将视线转到李世民身上。

    “回父皇,儿臣没有什么看法,秦王府的将领有什么本领父皇都了解,若父皇觉得他们堪当大任,可随时调配,若让儿臣推荐,反倒容易受人把柄。”

    “至于不归秦王府管辖的将领,兵部尚书对他们的了解当在儿臣之上,父皇问他们即可。”李世民从列队中站了出来,一脸平静的接口道。

    “也好,这事待我与兵部和吏部商量之后再定。”李渊静静的看了李世民一眼,没再纠缠这个话头。

    在朝堂之上李世民显得很平静,一下朝回家他的脸色就黑得像锅底,回府的时候,正好碰到姬妾阴氏带着四岁多的儿子李佑在花园玩耍。

    阴氏看到李世民,忙带儿子过来安请,李世民却对他们视若无睹,吭都没吭一声,就阴沉着一张脸,大步朝锦笙园走去。

    李佑见状一脸茫然的开口:“阿娘,父王他不喜欢佑儿么?”

    “怎么会呢,佑儿这么可爱,今日估计是你父王的心情不太好。”阴氏心头十分羞恼尴尬,可在年幼的儿子面前却不便表现出来,只能强忍着难受,笑着开口道。

    “二郎,你脸色如此难看,可是朝堂之上又受了什么气?”长孙王妃看见黑着脸,气冲冲走进来的丈夫,吃了一惊。

    “观音婢,看样子大哥和父皇已经忍不住要对我下手了,今日朝堂之上,太子提出要往南北境分增守边大将,矛头直指咱们秦王府。”

    “今年三月突厥犯兵,父皇拒绝由我带兵征讨,当时就准备下旨将秦王府的旧将都拨到元吉帐下,结果尚未出征,边患已平,可他们瓦解我军权的念头并未就此熄灭。。。。。。”李世民道。

 第一百八十三章 艰难的选择

    “那二郎接下来有什么打算?”长孙王妃沉默了一会,问。

    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答她这个问题,只是静静的看着她,许久之后才开口道:“观音婢,如果我和父皇和大哥他们真到了不得不兵戎相见的那一步,你。。。。。。”

    “二郎,我是你的妻子,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义无反顾的站在你身后,你生,我便生,你死,我便与你共赴黄泉。”长孙伸手轻轻按住他的唇,截住他未完的话,一脸温柔的接口道。

    “。。。。。。”李世民。

    数日后,高祖与几部尚书商议的结果出来了,共派十一名大将远赴边境,共中有七人来自秦王府。

    尉迟敬德,长孙顺德,程知节,张公谨,秦叔宝,侯君集等秦王府有名的猛将皆在调遣之列。

    这些人并非大臣们选出来的,而是高祖主动提出,太子和齐王一齐力挺,几名主事大臣有心想说点什么,可他们瞧着高祖和太子的脸色,终聪明的没有接口。

    人选确定之后,高祖很快下达了圣谕,命他们收拾行装,辞别家人,于六月六日前离京。

    尉迟敬德,长孙顺德,程知节,张公谨等接到圣谕的时候皆十分愤怒。

    身为武将,受命赴境守边本不是什么稀奇事,可皇帝在这个敏感时期,下的这道圣旨却让他们接受不了。

    众所周知,他们都是秦王的人,这些年跟着秦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

    而近来皇帝、太子对秦王的态度,只要眼不瞎的人都看得出来,他们忌惮秦王,企图扳倒秦王。

    现在皇帝将他们调开,分明是想先瓦解秦王的兵权,再对付他。

    秦王没了兵权,就是没了爪子的老虎,到时候皇帝和太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旦秦王有个好歹,他们这些秦王的铁杆部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管是出于对秦王的忠心情义,还是自身的利益,他们都接受不了这种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今年三月底,高祖企图让他们随齐王出征的时候,大家伙差点没忍住就炸了,没想到齐王没出征成,转过头来又和太子联手搞上这一手。

    “他娘的,依老子之见咱们干脆反了算了,太子算个什么鸟?没有秦王,这大唐江山能不能坐稳都两说,现在好了,中原刚刚扫平,百姓勉强不再四处流离,他们就准备卸磨杀驴了。”脾气最为暴躁的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破口怒骂。

    “诸位慎言,具体该怎么做咱们还是听王爷的,我相信以王爷、杜大人,房大人的本事,不会眼睁睁看着事态就这么发展下去。”相对比较谨慎的张公谨看了这两货一眼,忙开口道。

    “对,去秦王府,对了,咱们是不是先派人去找一下房大人、杜大人和长孙大人?以我们几个的脑子,见了王爷怕是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程知节看了张公瑾一眼,道。

    “不必了,他们都是人精,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们的肚子里多半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只是我们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去王府似乎也不太合适。”侯君集道。

    “不错,侯将军言之有理,这时候陛下,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怕是都在盯着我们,我们这时候一窝蜂的涌进王府确实不太合适,咱们还是各归原位,等待王爷传唤为好。”张公瑾一听,立即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天策府的人果然不是吃干饭的,圣旨下来的当天晚上,秦王麾下那些收到皇帝调令的将领就接秦王的传唤。

    等他们来到约定地点时,除了秦王、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之外,长孙王妃的舅舅,去年年末刚调任回京的高士廉也在。

    “都来了?陛下的调令想必你们都收到了,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众将到来之后,李世民的目光在他们脸上转了一转,缓缓开口道。

    “王爷,身为武将,受陛下调遣本是常态,不管到哪任职,我等本不该有什么怨言,但我等这些年一直跟着王爷出生入死,而王爷如今的处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陛下把我们调开,并非常规调职,而是意有所指,说白了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企图削减的王爷的军权,一旦王爷手中没了军权,也就是陛下动手的时候。。。。。。”长孙顺德第一个开口道。

    他未尽之言很明显,如果你这个王爷都被人拿下了,我们这些人还能有活路么。

    “抱歉,是我连累大家了。”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王爷说这个干啥,自从我决定跟王爷那一刻起,心里就认定了奉你为主,我老程是粗人,漂亮的话我也不会说,我只想问一句,王爷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程知节将话头接了过来。

    “以本王如今的处境,我能怎么想?难道让本王揭杆而反?”李世民苦笑了一声。

    “为何不能?王爷和太子都是嫡子,太子若和普通人比起来倒也不差,但和王爷你比起来,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大唐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可一旦没了王爷,李唐江山保不保得住都两说,又何谈其它?武德七年,陛下受人蛊惑,畏惧突厥,想迁都的事王爷没忘吧?”

    “当时太子、齐王和一应朝臣皆应声附和,若没了王爷,凭着齐王、太子和陛下,一旦突厥铁了心要全面进犯中原,他们抵挡得住?”长孙无忌眉头一皱,接过话头。

    “不错,我挺长孙大人,我和老程一样,是粗人,说不出漂亮的大道理,但基本是非却懂,所谓盛世立长,乱世立贤,王爷的功勋才干,大唐没有第二个人能比。”

    “以大唐如今的处境,没有第二个人比王爷更合适接掌帝位。”尉迟敬德大手一摆,大声道。

    “可他们,一个是我的亲生父亲,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都是与我一母同胞的兄弟,真要兵戎相见,我。。。。。。”李世民双手紧握成拳,痛苦的闭上双眼。

    “王爷,如今不是行妇人之仁的时候,凡成大事者皆不拘小节,当年周公罢黜管叔、蔡汉,舜王疏井莫不如此”

    “王爷现在若不动手,一旦失了先机,将来就很可能就会造成大唐江山覆灭,天下百姓流离失所。”

    “我们若现在动手,只要细心筹谋,将此事的伤亡和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畴之内,一旦解决了太子和齐王,以王爷的影响力,根本无须担心不能顺利接掌政权,也无须担心天下人不服。”

    “在天下人的眼里,王爷是比太子更能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安全的人,你在天下百姓和朝臣的心目中的份量,丝毫不在太子之下。”房玄龄道。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喋血玄武门(一)

    “舅舅,你的意见呢?”李世民握拳转身,闭上双目,沉默了许久才睁开眼睛,他睁眼之后将视线投到自进门之后,尚未发过一言的高士廉身上。

    “王爷,微臣是无忌和王妃的舅舅,王爷若一旦决定起事并成功,我便成了外戚中的一员,无忌如今已身在局中,按制,我这个时候是不便多言的。”

    “但王爷今日既已将微臣召来,即已表示打心底将微臣当成了心腹,为此,微臣即便明知此时多言有逾制嫌疑也顾不得这么多。”

    “在是否取太子而代之的这件事上,微臣完全认同诸位将军、房大人、杜大人和无忌的看法,如今的大唐,没有第二个人比王爷更合适继承皇位,如今的大唐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实际则机四伏。”

    “其它的暂时不说,但说突厥,东突厥这些年在始毕、颉利两代可汗的经营下,已成为草原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势力,颉利可汗帐下现有数十万精锐骑兵。”

    “若没有王爷,不论是现在的陛下,还是太子,他们都抵挡不住突厥的兵锋,我说这些并非危言耸听,或故意讨好王爷、拍王爷的马屁,而是发自本心的肺腑之言。”

    “王爷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大这一点不必我多说,若没有了王爷,你麾下这些将领不可能服别人,他们的结局只有两种,一、另立山头,揭杆造反。”

    “二、被太子一党彻底清除,不管是哪一种,对大唐国力的损伤都是难以预计的。”

    “没有了天策府,没有了王爷麾下的这些将领,大唐想抵挡突厥的兵锋无疑于痴人说梦,其实这些事我不说,王爷也清楚,你如今犹豫不定,不过是亲情难舍罢了。”

    “可是王爷,你应该知道,纵观今古,大凡做大事者,皆需做出处舍,老天爷是公道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好处都给某一个人。”高士廉缓缓开口道。

    “我知道了,多谢舅舅教诲,多谢诸位的支持和对本王的信任,本王决定听从大家的建议。”

    “不过既然决意取代太子,这件事就需好生筹谋,我们一定要将每个环节都考虑周祥,做到滴水不漏。”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片刻,目中的迟疑逐渐消散,心念最终变成坚定无比。

    “这是自然,不过今日已是五月三十,陛下命我们六月六日就要离开长安,时间紧迫。。。。。。”长孙顺德和侯君集等武将听得大喜过望。

    “这事自有房大人,杜大人和长孙大人他们操心,让我们去想这些事纯属添乱,王爷,具体该怎么做,你吩咐就是。”侯君集他们的话没说完,就被脾气急躁的尉迟敬德给打断。

    秦王府众人见李世民终于下了决心,要取太子而代之,个个皆是大喜过望。

    这些人都是桀骜不驯之辈,又一直跟在秦王这样的人身边,想让他们一辈子忍气吞声,做低伏小,实不可能。

    自太子一党步步紧逼开始,他们就在期待着这一日,只不过秦王之前犹豫不决,没下决心,大家不好逼迫,现李世民心意一定,个个气势高昂,磨拳擦掌。

    “房大人,杜先生,无忌,你们对此有什么好建议?”李世民将众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心头微叹了口气,接着开口道。

    他其实很能理解众人的心情,他们这些年来都是将脑袋提在裤腰带上跟着自己南征北战。

    没有人愿意在付出这么多的血汗和努力之后,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要被人当成走狗给一锅烹了。

    “今日是五月三十,离各位将军离京还有五天时间,也就是说,咱们要干这件事的话,必须赶在六月六日之前,而我们想对付太子和齐王,调动大批兵马肯定是行不通的。”

    “陛下和太子最近对秦王府防备防得极紧,我们一旦有半点异动,就会引起陛下的太子的注意。”

    “一旦我们的意图提前暴露,这件事就不再是小范围内的夺权了,最终会演变成大规模的兵变,这与我们的初衷不符。”

    “为此,依微臣之见,我们应该想办法将太子和齐王引出来,在他们没有防范、同时身边又没有大批侍卫的时候动手。”房玄龄接口道。

    “不错,并且这个地点最好是在宫墙之内。”房玄龄话时一落,杜如晦的声音就跟着响了起来。

    “好,房谋杜断,既然你们都如此说了,这事就这样定了,关于引太子和齐王的事就交给我来办,地点,就暂定于玄武门吧。”

    “这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曾与本王有过袍泽之谊,待我先去探探他的口风,看有没有机会把他争取过来。”李世民听完之后,略一沉吟,就拍板认可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建议。

    “却不知王爷准备如何引太子和齐王?”长孙无忌问。

    “这事你们就别管了,我自有章程,先这么定了,等我先去探探常何的底,再与你们商议具体的行动时间和方案,时辰不早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李世民摆了摆手。

    李世民告别了众人,回到锦笙园的时候,时间已到了子时。

    长孙王妃知道丈夫去干什么了,她哄着小闺女睡去之后,就一直静静的坐在房内等丈夫。

    “观音婢,你还没睡?”李世民进来的时候,看着卧房内灯光如豆,妻子静静的坐在摇拽的灯影下,刚硬的心房顿时软成一片,他走到妻子身边,伸出手掌,轻轻抚住她的面颊。

    “嗯,在等你,是否已经做了决定?”长孙王妃抬目看向李世民。

    “是,观音婢,我此意一决,当无再回头的可能,若不能成功,我们一家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即便成功,你我夫妻二人,这后半生只怕也要活在愧疚和世人、乃至春秋史笔的指责之中,你,可怨我?”李世民紧挨着妻子坐了下来,闷声开口道。

    “二郎,我早说过,你我夫妻一体,不管是荣光万丈,还是九幽黄泉,自我嫁与你那一刻起,便已决定与你一同承担,又何来怨字一说?”长孙王妃伸出纤手,轻轻覆在丈夫的手掌之上,柔声接口道。

 第一百八十五章 喋血玄武门(二)

    竖日,玄武门守将常何正好不值班,李世民去了他家一趟。

    两人具体谈了些什么没人知道,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只知道他回来之后,就告诉大家,行事时间定于六月初四。

    “王爷,太子和齐王这边,你都安排妥当了?”长孙无忌小心的问了一句。

    “还没有,不过我既已把时间定在初四,自然会想法子让他们在这一日入宫,你们不必担心,具体行事细节,明日再行敲定。”李世民摇头开口道。

    商量完这件事,大家准备告辞的时候,长孙无忌被李世民留了下来。

    待议事厅只剩他们两人的时候,李世民将目光投到长孙无忌身上:“大舅兄,麻烦你安排两个得力人手去盯着常何和他的家人。”

    “王爷,常何他?”长孙无忌吃了一惊。

    “不,常何没有问题,他当年不仅在我部下任过职,后受父皇赏识,被调到玄武门做守将后,我和他之间的联系也一样没断,今日我去找他,只隐晦一提,他便二话不说同意帮我。”

    “但咱们所谋的这一件容不得半丝差错,常何和我们不一样,他有多向选择,我信任他,但基本的防备却必不可少。”李世民接口道。

    “无忌明白王爷的意思了,王爷放心,这事我会安排妥当。”长孙无忌一听,面容顿时变得十分肃穆。

    “王爷,您这事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啊,为何要劳驾长孙大人?你让他去办这件事,就不怕长孙大人多想?”长孙无忌离开之后,李世民的心腹管家荣管家从外面走进来,小心的道了一句。

    “大舅兄不会多想,本王和他的关系与旁人不同,别说本王和他本就是布衣之交,但说单凭王妃,本王就不担心他会有任何不利于我的心事。”

    “最重要的是,让他知道这件事,他和高舅舅才会明白本王并非完全不通帝王心术的纯武人。”李世民淡淡的开口道。

    “王爷的意思是长孙大人会将此事告知高家舅舅?”荣管家吃了一惊。

    “这个我说不好,大舅兄或许不会说,但我那高家舅舅多半猜得到,他啊,是个很神奇的妙人,怪不得能和大儒王通成为至交。”

    “当年,若不是他回京时的提点,说不得这些年王本还真有可能犯些致命的错误。”李世民道。

    有动作的不只是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几日也没闲着。

    他们担心皇帝要调离秦王府诸将,秦王府诸人要干出什么狗急跳墙的事,盯这边盯得特别紧。

    只不过天策府诸人没有一个是吃干饭的,哪怕这些日子大家伙没一个闲着,却无一人露出任何马脚,任凭太子的人马如何盯梢,都没看出半点蛛丝马迹。

    “大哥,我这心里很不安,以我老二的了解,他不会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臂膀就这么一点点的被卸掉,要不,咱们先动手,赶在秦府诸将离京前,先把他给做了吧。”探不到半点蛛丝马迹的李元吉十分焦躁。

    “我们这个时候动手不是给自己找事么?父皇的调令下来之后,秦王府诸将都安安份份的接了,若咱们赶在这个时候动手,那就是自动将柄送到父皇手中。”李建成心里也很不安,不过他想得却比李无吉要多得多。

    “只要除掉了老二,即便父皇心里不满,也不会对我们做什么,父皇所有儿子中,能担得起帝位的,就是大哥你和老二了。”李元吉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

    “那要是咱们没能要老二的命,又让父皇抓住了把柄呢?你可别忘了,仁智宫的事才过去两年。”李建成淡淡的道。

    “当然,老二不除,你我皆无宁日,不过要除他,却不是现在,等到秦王府诸将都离开、他身边的力量一点点被我们剪除之后,我们再动手就容易多了。”李建成语意顿了一顿,接着又往下道。

    李元吉抬目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言。

    六月初二这一日,风平浪静,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六月初三傍晚,李世民跑去找唐高祖李渊。

    李渊见他这个时候来找自己十分奇怪:“二郎,你这个时候来找我有什么事?”

    “父皇,儿臣有一事憋在心里许久,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告诉父皇。”李世民脸上的神色颇为挣扎犹豫,他站在李渊面前,迟疑了半晌,才开口道。

    “什么事?”李渊眉头一皱。

    “是关于父皇的宫妃,尹德妃和张婕妤之事。”李世民道。

    “她们有什么事?”李渊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些。

    “前些日子,儿臣去万春宫拜见贵妃娘娘出来,无意在后花园某处隐秘之地,看到太子、齐王和她们,行为极不检点。。。。。。”李世民咬牙开口道。

    “胡说八道,你,你简直岂有此理,只因兄弟不和,你就用如此龌蹉下流的手段陷害自己的兄弟,你,你。。。。。。”李渊勃然大怒,脸都气红了,气都有些喘不匀。

    “父皇息怒,儿臣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无中生有的编出这样的事来污蔑自己嫡亲的兄弟。”

    “父皇不妨细想,这些年来,尹德妃和张婕妤,她们对太子、对齐王的态度怎样,对儿臣的态度又怎样。”李世民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以头伏地,泣声开口道。

    “她们不喜欢你和平阳,不过是你们眼高于顶,看不惯她们以色媚宠罢了,而齐王和太子却对她们一向敬重有加。。。。。。”李渊听到这里,语意不自觉的滞了一滞,不过旋即就甩开了心头的那些疑虑,继续怒斥。

    “父皇,儿臣对她们是不如太子和齐王那般恭敬,可儿臣自问该有的礼节也不曾失过,另外就是,以太子和齐王的身份地位,如此巴结讨好她们,父皇难道不觉得奇怪?”

    “若是父皇仍不信儿臣之言,明日不妨召他们入宫来与儿臣对质,儿臣深知不该说这样的话,可儿臣更不愿看到父皇的后宫这般乌烟瘴气,看父皇这样被人蒙蔽。。。。。。”李世民也不抬头,继续伏地哭道。

 第一百八十六章 喋血玄武门(三)

    李世民从大极宫出来,面色肃穆冷凝,看不出半点喜怒,唯有步伐稳健异常。

    回到秦王府后,与他做了十二年夫妻,一眼就能看透他喜怒哀乐的长孙王妃瞄了他一眼,有些惊讶的开口道:“今个儿王爷心情不错,可是有什么喜事?”

    “喜事没有,不过一切都在按我计划好的方向走,观音婢,明日之后,咱们要面对就是一个全新的局面了。”

    “等待我们的也许是万劫不复的死局,也许是否极泰来,开始一份与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新章篇。”李世面的目光落在妻子的脸上,接口道。

    李世民对于明日之事并无必胜把握,虽说他已做了万全准备,可这种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没有人能预料后果。

    宫廷之内,变数无处不在,再好的筹谋,也做不到杜绝所有的风险。

    “王爷既然心意已决,不管接下来是什么路,我都会无怨无悔的紧跟王爷的步伐的。”长孙王妃一脸坚定的看着他开口。

    “你就不问问我使了什么法子让太子和齐王入我的套?”李世民心头一暖,又问。

    “你若想说,我就听,你若不想说,我便不问。”长孙道。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观音婢,这次我用了很卑劣的手段,我在父皇面前诬告太子、齐王和尹德妃、张婕妤有染。。。。。。”李世民长臂一伸,一把将妻子拉进怀里,下巴枕在她的脑袋上,谓然轻叹。

    长孙听完他的话后半天没有反应,李世民心头有些不安,下意识的抬起头来,用手托起妻子的面容,朝她望去。

    但见妻子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