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个这继母待继子一家人不自觉的就多了几分小心谨慎,不敢有半分疏忽。
杨氏的声音落下之后,门外五个郎君很快走了进来,其中两人正是离去没多久的长孙无忌和长孙无逸,另三人,有两人年纪瞧上去差不多,都是八九岁的年纪,一个身着宝蓝色童袍,另一个身着白底暗纹的锦面棉服。
着宝蓝色服饰的孩童稍稍偏胖,一双眼睛骨碌碌的转着,显得颇为调皮,他便是长孙仁的儿子、长孙炽嫡孙长孙潜,现年九岁;另外那名身着白色锦服的孩童模样长得十分俊秀,双眉漆黑如墨,唇红齿白,一双乌目炯炯有神,一眼望去,仿若观音座下的童子。
更为难得的是,他小小年纪身上竟有一种形容不出的沉稳和贵气,他手里牵着一个漂亮小男童,这小男童看上去只有三岁左右,进屋之后,一双灵动乌黑的大眼就左顾右盼的瞧个不停,这两个孩子正是唐国公家的二郎君和四郎君。
高氏的目光落在李二郎身上的时候,眸中不由自主闪过一抹惊艳,这般出众的小郎君,在这满地都是勋贵的京都亦十分罕见。
“二郎,带弟弟过来和高家婶婶见礼。”窦氏的目光落在自家两个儿子身上,弯眼微微一弯,笑着开口道,窦氏与唐国公李渊成亲已有二十年,两人共育有四子一女。
长子李建成现年已有十七,次子李世民现年八岁,长女李秀宁已有十一,三子李玄霸七岁,四次李元吉年方三岁,长子年岁已大,一般的走亲访友,已不会再随窦氏出行,三子玄霸生来力大无穷,脑子又不太好使,平日里也极少出门,长女秀宁前些日子随她师父出了远门至今归来,为此,窦氏今日来长孙府就只带了二子和四子同行。
李二郎本就是听闻长孙晟和高氏等人到了特意过来见礼的,为此,窦氏的声音一落,他便带着弟弟走到高氏面前,规规矩矩的行礼道:“李家二郎携四弟见过婶婶。”
“潜儿见过叔祖母。”长孙潜也跟着过来和高氏行礼,这娃虽然贪玩了些,却也不是个是傻的,眼见李家郎君都过去行礼的,他自然也不会站着不动,倒是长孙无忌兄弟之前已和众人行过礼,他们进屋之后,只向各位长辈打了个招呼,就站到了一旁。
“起来,快起来,好孩子,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高氏连忙起身,将眼前几个孩子一一扶起,并将早已备好的礼物一一分发下去,她目光落在李二公子身上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多看了两眼,这孩子小小年纪,便如此沉稳雍容,也不知是如何教出来的。
“观音婢,过来给哥哥见礼。”高氏分完礼物之后,又在心里感慨了一翻,随后转目对身后的女儿道了一句。
“小二见过李家哥哥。”长孙姑娘闻声站了起来,走到李家二郎面前,规规矩矩的朝他行了一礼,话说对眼前这位首次相见的哥哥,长孙姑娘心头也颇些好奇,像李家二郎这般年纪,气度便如此出众的小少年,长孙姑娘长到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得,只不过良好的家教让小姑娘很清楚什么事是自己该做,什么事是自己不该做的,她心里再好奇,也不会盯着一个首次相见的陌生哥哥猛瞧。
至于李二郎,他刚进屋子的时候就注意到安安静静坐在高氏身旁小姑娘,这小姑娘相貌秀美文静,她有一双乌亮澄静的大眼,就那般目不斜视,规规矩矩的坐在她母亲身边,非但没有半丝呆板木讷之感,反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贞静文雅,平日里很少注意同龄女孩的李二郎不自觉的就悄然多瞧了她几眼。
此刻听得她用那软糯清脆的声音自称小二,心头愈发惊讶,他在家中同辈男孩中排行老二,人都称他二郎,在长辈面前很多时候也自称小二,没想到眼前这可爱又贞静的小姑娘也自称小二,意念落到这里,他目中不自觉的浮出一抹笑意,伸手轻轻虚扶了一下,开口道:“长孙妹妹,不必多礼。”
长孙二姑娘顺势站直身体,一抬目正好撞上对方那双灼灼生辉的眸子,心头不由微微一跳,面颊亦不由自主的微微红了一红,随即敛目垂首,退到目母亲身后,窦氏瞧静静瞧着这一对小儿女的互动,心头莫明一动,她认真打量了长孙姑娘几眼,又看了看自家儿子,眸中笑意不自觉的愈来愈深……
第六章 继母难为
在长孙炽府中吃过午饭后,窦氏因心里惦记家里那个没有跟自己出来的三子,就先一步向长孙炽夫妇辞行,临别之前,一再对高氏发出邀请,让她有时间带着儿女去自己家窜门,出门的时候,李家二郎的目光不自觉的朝长孙姑娘所在的方向多瞧了一眼……
窦氏离去后,长孙炽拉着弟弟长孙晟来到书房,兄弟俩在书房长谈了一个多时辰,直到申时中左右才从里面出来,辞别兄长归家的时候,长孙晟的目光不时若有所思的落在小闺女身上,长孙姑娘被自家父亲古怪的目光看得心里有些发憷。
她爬上马车之后,忍不住悄悄将自个儿今日的表现细细梳理了一遍,生怕有什么不妥行为落到父亲眼里去了,结果想了半天,也没发现自己干过什么别特出格或者不得体的事,思量无果之下,长孙姑娘便将这个念头驱逐脑后……
长孙晟此次返京是因外任到期,受皇命回京待调,原本调令要到来年初春才会下来,中间有三个多月的假期,可帝心难测,长孙晟在家休息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被隋炀帝召进宫中。
来到宫中,隋炀帝告诉他,自个儿明年开春准备北巡,欲带兵出塞外,向外亮亮我朝军容,以壮我朝之威,又怕无端惊到启民可汗,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为此,命长孙晟提前过去启民可汗的汗帐喻旨,长孙晟接到圣命后,第二日就起程出发了,他走时候已是十二月初五,只有二十余天就要过年了,想顺利赶回家过年,自然不能在家里多墨迹耽搁。
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右骁卫将军府自然也不例外,虽说长孙晟这个男主人不在家,将军府里却还有不少人,除了高氏母子等之外,长孙晟还有两个妾室以及数名儿孙,这个节自然是不能不过的。
高氏是长孙晟的继妻,她比长孙晟小了二十余岁,嫁到将军府的时候,长孙晟已有三子一女,这四个子女中长子和次子是庶出,三子安业和长女是嫡出,所谓继母难为,高氏嫁过来之后,对长孙晟前头的几个儿女都十分亲善,绝不敢对他们有半分轻忽……
这么些年下来,长女长孙大姑娘早已嫁人,安业现年已二十有五,数年前已经成亲,膝已有一个三岁多的女儿和一个一岁半的儿子。
因长孙晟的父母数年前已经过世,自长孙晟的父母过世、高氏守孝之期满后,大多时间都随夫在任上,将军府中内宅的掌家一事就一直由长孙安业的妻子陈氏负责,如今高氏回来了,陈氏的一对儿女又尚年幼,这掌家权自然要交到高氏手上。
掌惯了权的人,一旦要他们交出手里的权力,心里自然不舒坦,不过心里再不舒坦,迫于长孙晟这个父亲长年积累下来的威慑,在他面前,长孙安业夫妇并不敢表现出来,如今长孙晟不在府中,长孙安业夫妇心头少了顾忌,矛盾自然而然的就显露出来来了。
十二月初六,高氏趋着几个儿媳妇过来请安的时候和她样商量如何办腊八粥的事,因以前数年这些事都是陈氏负责的,高氏回府才两个多月,她也不想让儿媳们感觉自己这个做婆母的太强势和没有人情味,一回府就牢牢掌控府中的一切,一点权力都不放给儿媳。
为此,略一斟酌,她的目光便落在三媳陈氏身上,开口道:“三媳妇,我这些年多半随你阿公在任上,府中的大小事宜都是你负责的,我对府中诸事亦不太了解,关于这腊八粥的事,如今仍交给你来负责,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从旁协助,如何?“
郑氏年方二十三,她十六岁嫁入长孙府,至今已有七年,而她的大嫂张氏则比她足足大了七岁,二嫂郑氏也比她大了四岁,按理说来,高氏当着三个媳妇的面,开口就以陈氏为首,其它两个媳妇只怕面子上不太好看,实则不然,这个时代嫡庶分明,张氏和郑氏虽是陈氏的嫂子,但她们的夫君却是庶子。
高氏不在府中的这些年,府中内宅大权一向由陈氏把控,现高氏这样安排,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张氏和郑氏也没有什么意见,可她们没有意见不代表陈氏也没意见,高氏的话音一落,陈氏的声音就响了起来:“媳妇多谢婆母厚爱,只是儿媳的幼子麟儿年纪尚幼,兰姐儿最近身体也有点不适,我适才抽不出身来,关于腊八粥的事,媳妇只怕是不能为婆母分忧了。“
她说话的时候微微垂着脑袋,没有让高氏看见她眼眸中飞快闪过的冷笑和不宵,高氏听得眉头轻轻一皱,兰姐儿昨日还好好的,今日就身体不适了?自己没回来的时候,长孙麟更小陈氏管理府中的一切,照样管得好好的,而今自己回府后分咐她做的第一件事,她就百般推诿……
高氏静静的看了陈氏半响,半刻之后才淡淡的开口道:“既然三媳妇脱不开身就算了,老大、老二媳妇,此事就由你们一起来协同我办理如何?“
“但凭婆母分咐。“张氏和郑氏一同站了出来,恭恭敬敬的接口道,陈氏因自己丈夫向来不喜继母高氏,她对高氏这个年轻的婆母同样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但张氏和郑氏不一样,他们的夫君都是庶出,不管婆母是何人,只要对他们不是太苛刻,她们就不会公然和婆母为敌。
陈氏不肯接这差事,原本是想趋机落落高氏的面子,她知道自己夫君厌恶高氏这个继母,只要找到机会,就会给高氏找点不痛快,而高氏这个继母为了讨阿公的欢心,在府中向来都以谦恭贤良的模样示人,面对自己夫妇的刁难,向来不多说什么。
她本已算定即便自己推脱,高氏也不敢如何,最后仍不得不多和自己说些好话,再把这差事交到自己手中,哪知结果大出她的预料之外,这高氏非但没和自己说好话,反而二话不说,自己就揽了过去,心头不由大为恼怒,不过她好歹也是官宦之家的女儿,基本的隐忍和礼仪还是懂的,当场并没有发作出来,唯有手里抓着的一块帕子差点被她揉烂……
“阿母,我瞧三嫂的脸色不太好看,是怎么回事?“长孙姑娘今日过来请安的时间比较迟,她过来的时候,正好瞧见几个嫂嫂从高氏院中出来,陈氏面色铁青,双目含怒,显得十分生气,她进了母亲的屋子之后,便忍不住问了一句。
第七章 找茬
“没什么大事,就是你三嫂这么些年掌家习惯了,现突然让她把权柄交出来心里有些不舒适,你年纪尚幼,这些事无须无理会,观音婢,马上就到腊八节了,阿娘手上杂事繁多,估计没有什么时间管你,你自个儿的小院子记得让丫环们收拾齐整些。”高氏瞄了闺女一眼,开口道。
高氏知道自家闺女生来多慧,一般事都不会客意瞒着她,女儿年纪虽幼,可内宅中的诸多琐事只有自小就让她慢慢接触了解,再正确引导,等她长大嫁人之后,才能明白如何在后宅立足,如何做好一个既知进退,又不会随意被人拿捏哄骗的贤妻良母。
“知道了阿娘,我会管理好自己的小院子的。”长孙姑娘有些犹豫的看了自家母亲一眼,她可没忘记自家那位三哥向来不喜欢自家母子几人,以三哥那脾气,瞧见三嫂从母亲这憋了一肚子回去,只怕会想着法来找茬,可她瞧着母亲的神色,再看看自己的小身板,知道这事没有自己插嘴的余地,只乖乖应了一声,其它话什么都没说。
因马上就到腊八节了,高氏要亲自主持腊八切的一切事宜,(据隋书记载,腊八节在当时是个很重要的节日,不仅家家户户要备腊八粥,家里还要祭祖先,同时宫里还会给诸臣分发腊八粥)很是繁忙,长孙陪着高氏说了会话,就很懂事的离去。
回自家院子的途中,长孙姑娘忍不住对青岚道了一句:“青岚,你说这个腊八节,咱们真的顺顺利利的过么?“究竟是不到六岁的孩子,心里有了担忧,不便在母亲面前表露,却忍不住和身边的贴身丫环絮叨起来。
“能,我相信以娘子的本事,咱们一定能平平顺顺的过这个腊八节的。“青岚微微默了一默,才笑着接口道,她年纪比长孙姑娘大不少,又是高府跟过来的丫环,对高氏的性子十分了解的,高氏看上去似乎温顺柔和的没有一丝脾气,实则心里什么都门儿清,不然也不会嫁入长孙府这么些年,不仅得能郎君专宠,一双儿女也教育这般出众,在外间更无半点不良口碑。
“也是,以阿娘的聪慧能干,实用不着我操心。“长孙姑娘听得一怔,随后摇头笑了起来……
三日时间转眼即过,腊八这一日五更天刚过一点,长孙姑娘就被丫环给叫醒了,腊八节这一日不仅仅要吃腊八粥,还有祭祀,京都的风俗腊八这一日的祭祀一般是五更天末。
五更天末即零晨五点,因祭祀本身就需要一些时间,为此参加祭祀的人通常四点半就要到祠堂,好在腊八这一日只是家祭,所有分了府的人在自家家中的祠堂祭拜先人即可,若是新年大祭,直系一脉的人都要聚在一起祭宗祠。(如长孙晟父母虽然不在,但他有三兄弟,年祭这三家人都要在一起。)
长孙姑娘穿戴梳洗完毕后,时间约莫已到了零辰四点样子,青岚掌了一盏灯笼,与一个管事婆子一同带着长孙姑娘,将她送到高氏院中,长孙姑娘到的时候自家兄无忌也带着幼弟无逸一同过来,无逸年纪尚幼,目前还没有单独开院,就住在长孙无忌院子里。
(长孙无逸是妾生子,长孙府的规矩妾是没有自己扶养儿女的权力的,孩子出生之后,有的会放在主母身边扶养,有的则单独立院子,派专门的乳母丫环照顾,幼时每日生母可前去见上一面,待满五周岁,孩子进学之后,通常一周或者半月才能见上一面。)
他们过来之后没一会儿,长孙姑娘的大哥和二哥都携着妻儿一同过来了,请过安之后,时间已差不多到了寅时五刻,高氏又等了约十分钟左右,发现长孙无业夫妇仍没过来,眼前就要误了祭祀时辰,无奈之下高氏只能开口道:“走吧,咱们去祠堂,三郎夫妇住的院子离祠堂那边较近,许是已经过去了。“
高氏的院子离祠堂约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可此时天色尚未放亮,虽有灯笼照着,可这天寒地冻的,铺着石砖的地面都被冻得硬绑绑的,并不好走,一行人花了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才到祠堂,到达祠堂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寅时六刻半,他们到达的时候长孙安业夫妇果然已经在祠堂门口了。
“母亲,你们来得这么迟我还以为你压根就不记得今个儿要祭祀呢。“长孙安业的目光落在高氏母子几身的身上,不阴不阳的道了一句。
年少气盛的长孙无忌听得双眉一竖,就待开口反驳,若不是他们夫妇故意找茬事,不敬母亲不到主院碰头,也不派人过来打声招呼,母亲会迟到?可他刚想开口,却发现衣袖被人扯了一下,低头一看,发现是妹妹正抓着他的衣袖,见他看来,立即微不可察的朝他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终想起今个儿日子不一样,自己若在此时和三哥顶嘴,真正难做的还是母亲,意念落到这里,只能将心头那股不忿给压了下去,高氏淡淡看了长孙安业夫妇一眼,开口道:“天冷路滑,不太好走,所以迟了片刻,好在没误祭祀的时间,既然人都来齐了,我们就进去罢。“
“祭祀之物呢?莫非母亲多年不在京中,已不记得规矩了?”长孙安业四下扫了一眼,并没有发现手捧供奉之物的下人,不由沉着脸道。
“所有供奉之物,在三更天末的时候我已命人放进祠堂,三郎若担心我准备不周,不妨先进去看看,现还有一刻多钟时间,若真有什么遗漏,弥补还来的及。”高氏淡淡的道,说完这句话后,便抬步跨过祠堂的门槛,朝里走去。
长孙安业被噎得语意一滞,眼见其它人都跟了进去,他除了举步相随之外再也没什么办法,祠堂内早已点好高烛,高氏进来之后,管事很快上前将红布盖好的供奉之物揭开,样样齐全,什么都不缺,长孙安业瞧着这滴水不漏的安排,脸色不由自主的更黑了几分。
拜完祖先之后,最后高氏还要领着儿女们祭拜长孙晟的前妻余氏(史书没查到长孙晟的前妻姓啥,作者自己编的。)长孙安业一心想在祠堂上挑高氏母子几人的错,为此,导致高氏带着儿女给余氏上香祭拜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一直在高氏母子几人,正因为太过专注,叩香的时候一不心将额头给送到手里点着的香上去了,直烫得他嘶的一声嗷叫起来。
“三哥,我们知道你纯孝,心里时刻念着母亲,你可再惦念她老人家,也用不着以香焚额来显示赤诚不是……”长孙姑姑瞧见这一幕,不由一脸无辜的开口道了一句……
第八章 年节
“观音婢,你这丫头,回京还没几月,怎的就变得这般尖牙利齿了?”从祠堂回来,到了自己的居所之后,高氏立即将闺女叫到身旁,板着脸训道。
之前在祠堂长孙安业显然是因为一心想找自己母子几人的毛病,一个没注意才把自己给烫了,这事本来大家心里知道即可,实没必要点出来,谁也没想到向来乖巧懂事的长孙姑娘会突然开口补他一刀,直惹得长孙安业一直到出祠堂,一张脸还黑得像锅底。
高氏是继母,她刚过门,将军府中就有四个年纪比她小不了多少的现成的儿女,她这个继母实在不怎么好当,高氏自小受的就是传统教育,品行端良贤淑,认为自己嫁了人,自是要夫唱妇随,理所当然的要包容和接受夫君家里的一切。
所谓夫荣妇贵,即丈夫能力出众,地位显赫,家族兴旺,她这个妇才能贵,她嫁到了长孙家,长孙家的荣辱就和她成为了一体,为了家族的利益和谐,为了丈夫不左右为难,她这些年来行事如履溥冰,从未产生过为了争权去算计陷害继子继女的心事,即便明知继子不喜自己,她也不愿与对方闹得太僵,虽不会一味无底线的退让,却从没做过让对方面子下不了台的事,更不许儿女直接参和到里面来。
“阿娘,我错了。”长孙姑娘悄悄瞄了母亲一眼,发现她脸上没有半丝笑容,显然是真生气了,顿时耷拉下脑袋,慢慢蹭到高氏身边,拉着她的衣袖小声认错。
“阿娘,我觉得妹妹并没有错,三哥他实在是……“高氏尚未来得及开口,一旁的长孙无忌却是忍不住插口接了一句。
“辅机,住口,你性子跳脱,平常多半是你父亲在教导你,阿娘很少说什么,今个儿阿娘却是要好生给你上一课,翻过年你就十三了,别总像长不大的孩子,三郎不喜欢咱们不假,可若咱们也像他一样,时刻与他针锋相对,那这个家会成什么样子?阿娘和你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你要知道,你和他都姓长孙,都是你父亲的儿子,你们的荣辱休戚与共!“长孙无忌一句话没说完,就被高氏沉着脸给厉声喝断。
高氏很少这般声色皆厉的和儿女说话,长孙无忌和长孙二姑娘还有无逸小孩童一时都给吓得呆住了,高氏见几个儿女被自己吓住,忍不住又放缓了语调:“辅机,玄同,观音婢,不是母亲苛严,无端责骂你们,实在是,一个家族最怕的就是兄弟萧墙……”
腊八节这一日就在各方不同的心事中风平浪静的过去了,腊月二十七,长孙晟风尘仆仆的回来了,他回到家,家里自然免不了一翻热闹,家里年节需要准备的一切东西高氏已然备好,她虽多年不在京城的将军府中主持中馈,可这理家的手腕是一点也没搁下,长孙晟瞧着诺大的一个将军府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心里愈发的对妻子敬重满意。
长孙晟自过了父母的孝期、被外调之后,他们夫妇两人已有数年没在京里过年,如今好不容易归来,将军府中的气氛自是与往年大不相同,大年初一一大早,长孙晟就带着儿女妻子等去了长孙氏的祖堂,与长孙一脉在京所有的族人一同年祭。
长孙氏是京都豪族,他们这一脉在京的族人加起来足有近百口人,除了大伯一家人长孙姑娘已经见过外,其它人她几乎都不认识,这么多人的年祭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年祭完后,小辈们又要一一和族中长辈见礼,长辈们再给小辈发红包,待一切礼仪结束后,时间已差不多到了午时,大家伙都是天色未亮就起床,空着肚子来祭拜祖先的,到这个时候都是滴水未进。
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别说年幼的孩子们,一些体弱的姑娘和妇人都有些坚持不住了,长孙小姑娘还不错,从祖堂出来的时候,她面色虽然在发白,腿走路也有些踉跄,却仍能免强拖着疲惫身体同母亲一同上了轿,她自三岁开始,应父亲的要求,虽没有习武,每天早中晚都会花一些时间在外间走动活动锻炼身体,年纪虽幼,身子骨却颇为不错。
(备注,长孙姑娘绝非什么弱不禁风的病美人,虽比不得平阳昭公主那般英武厉害,青少年的时候却也能骑马射箭,否则也不可能在十八九岁的时候,丈夫长年在外征战,她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四处随丈夫奔波的同时还能把一家老小照顾得井井有条,她英年早逝,是嫁给李世民之后,承受的东西太多,又生了很多孩子,身体和心灵都在不断的消耗,才日益虚弱下去。)
从祖堂回来,长孙姑娘随父母一同去吃饭,开饭前长孙晟和几个年幼孩子道了一句:今个儿他们接的红包无需上交,都可以存起来当成自己的私房钱,几个孩子一听,顿时欢呼起来,吃完饭,大家就回到自己的院子休息了。
长孙姑娘回到自己院子之后,将自己收到的红包拿出来让丫环们清点,这一清点,发现自己还真接了沙,这些红包有大伯二伯,还有族里的几个堂叔,除此之外,大伯和二伯家的堂哥,自己家的几个兄长也给了,自家兄长都给了,父亲和阿娘自然也少不了,这一清理,发现一共接了十六个红包,其中有二个红包里面装的都是五铢白钱。
还有四个装的是金豆子,装五铢钱的红包中最少的是一百个五铢钱,多的则是三百个,四个装金豆子的红包则是大伯、二伯、父亲和阿娘给的,阿娘和父亲给装的是八颗金豆,两个大伯给装的是六颗,所有的红包零零总总加起来,已算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自出生至今尚是头一回回将军府过年的长孙姑娘看着丫环们清点出来的红包,饶是她心性远比一般同龄孩子稳重,一张秀美可爱的小脸蛋上亦不由自主的布满了喜悦,这可是她长这么大头一回拥有这么多的个人私产……(嗯,高氏对儿女教育比较严格,小姑娘除了月例之外,平常手头上并没有太多的产财。)
第九章 省亲
大年初二,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省亲的日子,将军府中三位已经成了亲的郎君都要陪媳妇回岳家省亲,高氏虽是将军府辈份最高的女主人,膝下已有了孙儿,可她实际年纪才刚刚三十出头,娘家父母兄长皆在,这省亲自是在所难免。
为此,大年初二一早,昨日已得了叮嘱的长孙姑娘起床练完字后,青岚就拿一套暂新的衣裙走了过来让她更换,那是一套颜色极其鲜亮娇嫩的鹅黄色衫裙,裙衫上绣着一朵朵淡紫色的丁香花,与鹅黄衫裙摆在一起的还有一件粉色镶白免毛的斗篷,长孙姑娘的目光落这套衣衫上,忍不住皱着鼻子开口:“青岚,我今年不过六岁,穿颜色这般鲜艳的衣服合适么?“
“噗哧,瞧娘子说的,这种颜色的衣服正是你这年纪的小娘子穿的,小娘子相貌长得好,肤色更是一等一的白皙娇嫩,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再衬不过,再说了,今个儿是你随娘子回外家省亲的好日子,本就要穿得鲜亮些,来,奴婢帮你换上。“青岚闻由不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边笑边拿着衣服在长孙姑娘身上比划。
长孙姑娘的目光在衣服上打了半天转,最后还是乖乖让青岚给自己换上了这套衣衫,这衣服是高氏特意帮她订制的,容不得反抗,正如青岚所说,长孙姑娘年纪小,肤色白里透红,清亮如玉,没有半点瑕疵,再加上相貌又长得出色,这套颜色娇丽得有些过份的衣衫穿在她身上,竟是相得益彰,好看得不可思议。
“二娘子,你真好看。“饶是青岚早料到长孙姑娘穿这套衣衫会好看,可等它真正上了长孙姑娘的身,青岚帮其系好斗篷,后退两步,抬目打量的时候,仍看得呆住了,口中更是不由自主的脱口赞了一句。
“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好看。“长孙姑娘被她夸得面色微微一红,不由自主的抬步朝铜镜走去,不过铜镜照人的清晰度本就不高,再加上又是早晨,屋内光线不够,镜子里映出来的只是一个朦胧的人影,长孙姑娘瞧了半天,也没能瞧见青岚口中的惊艳,忍不住回头白了她一眼。
“确实好看,二娘子,铜镜清晰度不够,你看不清楚罢了,不信等会到了主院,你瞧瞧郎君和娘子的表情和反应就知道了。“就在这时候,刚迈进长孙姑娘闺房的小丫环小舞看到换好新装的小娘子,亦不由自主的呆了一呆,紧接着这口齿伶俐小丫头就接过了长孙姑娘的话头。
主仆几人在自家院子打闹了几句,长孙姑娘拿起自己给外祖母绣的抹额,还有自己亲手给外祖母抄的一卷经文,仔细装好,便带着青岚和小舞一同朝主院行去,她到达主院后,兄长长孙无忌已经到了,高氏和长孙晟看着装扮一新、鲜亮美丽得如同晨曦中的花骨朵般的小闺女,两中目中齐齐露出惊喜赞叹之色。
比她先一步过来的长孙无忌更是直接两步窜到长孙姑娘面前,围着她转了两圈,口中啧啧赞道:“妹妹,没想到你一收拾竟这般好看,看样子哥哥日后要更加勤奋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考取功名,好赚钱拿俸禄,给我家妹子多做些好看的衣裳才行。“
他此言一出,高氏和长孙晟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唯有长孙姑娘被自家无良的爹娘和兄逗得羞红了脸,不过这姑娘性子显然不如她表现出来的那般害羞和好欺负,她面颊微微红了一红之后,随即双目一转,一脸狡黠的抬目朝长孙无忌看了过去:“好啊,那妹妹就等着哥哥的表现了。”
兄妹两人笑闹了几句,很快被高氏制止,今个儿还是初二,除了出去省亲拜年的人,其它在府里的人自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