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历史的触笔和角度,用文字盛情演绎大唐贤后长孙氏一生的传奇。(备注,无穿越,无重生,正剧,鉴于作者君的水平有限,此文最终能写成什么样,暂时不得而知,只能尽自己所能一试。)
标签:正剧 皇后
===============
 第一章 长孙二娘子
    数久寒冬,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的长安特别寒冷,冬至过后,大雪一场接着一场,巍峨皇丽的长安城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仿若变成了一座冰雪之城,平日熙攘的街道显得分外安静,这般寒冷的天气,不管世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亦或居无定所的游乞,没什么大事,皆无人愿顶着这刺骨的寒意在外乱窜。

    街道上人流不旺,一些规矩的世家大族子弟,到了时辰该起床习文修武的仍要起床,这不,你瞧瞧那右骁卫将军的将军府,约莫卯时中左右(早上六点),天色才刚刚蒙亮,将军府的大门就打开了,家仆们有条不絮的开始清扫门前的积雪,府里的郎君亦逐一起床,该读书的读书,该习武的练武。

    将军府西边一个不大的宅院中,大门打开不到一刻钟,这个院子的人也逐渐跟着起来了,几个粗使的婆子手里拿着雪铲出来扫清除院内积雪,院内一间陈设简洁却不失雅致的厢房内,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青衣丫环正在为一个五六的小姑娘着装。

    此时天色刚开始蒙亮,屋子又没开窗,房内的光线很暗,床上的小姑娘起身的时候,丫环已点燃了房中的烛台,给小姑娘穿好中衣后,青衣丫环又为她套上了件鹅黄色的锦袄和青色棉裤,着好之后,小姑娘推开了丫环给她穿鞋的手,自己从床榻上溜了下来,一边自己穿鞋,一边开口:“青岚姐姐,去忙你的吧,我这里已没什么事,等小舞把水端进来,我洗完手脸,就去习字,早膳可在一个时辰之后端过来。”

    “二娘子,其实今个儿你用不着起这么早的,外在这么冷,娘子和郎君昨个儿已经发话,今个儿你和府里的小郎君们都休假一天,早饭前也不必过去请安,等食过早饭,随娘子一同出去走亲戚。”青岚瞧着正在低头忙碌的小人儿,笑着开口道了一句。

    “那可不成,青岚姊姊,阿娘阿父和先生都说过,学不可一日懈怠,我年纪尚幼,正是熬性子的时候,识文习字皆处于起步阶段,稍有松懈,就有可能慢慢养成懒散拖延的坏毛病,家里虽允了我一日假,我却不能因此随意放纵自己。”刚穿好鞋的小女童闻声抬起头来,一脸认真的看着青衣丫环开口。

    她不过五六岁的年纪,声音软糯清脆,一张白里透红的圆润小脸上嵌着一双黑葡萄般的灵动大眼,小瑶鼻娇俏挺直,脸颊边还有个小酒窝,未语先笑,衬着拽的烛光,看上美丽可爱而无害,可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偏偏脸上有一股与这个年纪不符的端肃,让她身上无端多了一丝沉静与威严的气息。

    青岚瞧着眼前神色认真的小主子,先是一怔,随后面容一整,退后两步,恭恭敬敬的朝着小姑娘拜礼认错:“二娘子说得是,是青岚僭越了。”青岚是小姑娘的贴身大丫环,伺候小姑娘已有二年多,她其实早知自家姑娘的性格,只是瞧她年纪这般小,天气又这般寒冷,平日里读书习字本就十分勤勉努力,难得有一日沐假,这才没忍住劝了一句。

    “不打紧,我知青岚姐姐是心疼我,不过咱们屋子里有地龙,不出去根本察觉不到寒意,较之外面那些简房陋瓦,连风都挡不住的贫寒百姓之家,实在幸运太多,若在这般好的环境中还荒废光阴和学业,实是大大不该,好了,青岚姐姐,你去忙你的,屋里剩的事交给舞儿就可以了,一个时辰之后再端早膳过来。”女童摆了摆手,她说话的当口,一个七八岁的小丫环已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

    青岚跟随小娘子的时间不短了,深知自家姑娘的性格,闻声没再说什么,只应了一声就出去了,那名叫舞儿的小丫环将水盆摆在盆架上,女童走了过去,自己动手洗了手脸,随后走出卧房,朝外行去,跟在她身旁的舞儿见状忍不住道了一句:“二娘子,外面寒冷,你披件披风再出去。”

    “无妨,我只在外厅走动两圈、活动一下睡得有些僵的身子就回来习字,并不到院中去。”女童应道,这个小姑娘便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幼女…长孙二姑娘,小字观音婢,现年已满五周岁,长孙晟共育有五子二女,其中四子无忌和幼女为继妻高氏所出。

    长孙姑娘在外厅走动了几圈,待睡得有些僵硬的身子缓和了些后就回到了卧室,走进与卧室只隔了一道帘门的小书房,点燃烛台,坐到小书桌前,先温了一会书,随后拿起笔和描红本,规规矩矩的埋首习字,转眼间一个时辰就过去了,直到大丫环青岚敲门进来唤她出去用早膳,她才抬起头来,放下笔,轻轻捏了捏了有些酸疼的稚嫩手腕,起身随青岚一同走了出去……

    她的早饭放在卧室外的偏厅,膳食并不算丰盛,一共只有一小碗粟米粥,两张小溥饼外加一小碟酱菜,长孙姑娘对此并无丝毫意外,显然这样的早饭是常例,她安安静静的坐在矮桌前喝粥,不时拿起溥饼,沾点酱菜,就着米粥吃上一口,她吃饭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咀嚼吞食旁人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不过五六岁的年纪,言行举止,已是一等一的好。(高氏虽是慈母,却不溺爱儿女,更不主持铺张浪费,为此,她亲生两个儿女房中的摆设和膳食皆无半点奢靡。)

    吃过早饭,长孙姑娘在院内略略走动活动了片刻,便取了件披风,带着青岚一同朝父母的主院行去,昨日父母已然告知,今个儿辰时后,要带他们出门走亲戚。(这个时代的仕族,一般无须见礼请安的时候,儿女都各自在自己的房间用早膳。)

    长孙二姑娘的院子离主院约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府内路面上的积雪已被清理出来,路并不难走,长孙姑娘来到主院的时候,时间约莫是辰时七刻(约莫八点四十五分,古人一个时辰为八刻),她到达的时候,父亲长孙晟和母亲高氏用完早膳不久,正在聊些什么,高氏听到丫环禀报,立即招手:“快让她进来。”

    “小二见过阿娘,阿父。”长孙姑娘进屋之后,规规矩矩的朝着父母行了一礼。

    “自己家里,不必拘礼,起身吧。”长孙晟摆了摆手,开口淡淡道了一句,他是军旅之人,性格肃穆刚毅,对子女教育甚严,眼前这个聪慧懂事的小闺女虽极得他的喜爱,却也甚少在其面前表达出来。

    高氏是慈母,显然没有这么多的顾及,她瞧着裹在镶着白毛边的紫红披风下、粉妆玉琢般的小闺女,一颗心已软成一滩春水,忙朝她招了招手:“观音婢,过来,到阿娘这边来,用过早膳了罢。”

    “回阿娘的话,已经用过。”长孙姑娘走到母亲身边,解开披风,将其递给身边的丫环,规规矩矩的盘膝坐到母亲身边,开口答道。

    “这孩子,在阿娘面前何须如此拘谨,你呀,被你阿父教导得越来越古板了,一个女孩子家,要这般端肃方正干什么。”高氏瞧着目不斜视,端端正正坐在自己身旁的小闺女,忍不住有些好笑的伸手捏了捏她白脸透红的面颊。

 第二章 慈父

    高氏十七岁嫁入长孙府,至今已有十四年,她性情温婉柔和,育有一子一女,与夫君长孙晟感情甚好,于外,她谨守妇道妇规,从不会有任何越礼之处,于内,她恭谦温良,孝顺长辈,对长孙晟前妻所出的子女极为友善,私下与丈夫和自己孩子相处的时候,却又随意而不失活泼,这种进退有度,又不刻板的性子甚得长孙晟的喜爱,为此,两人婚后十几年,感情一日胜过一日。

    年仅五岁多的长孙小姑娘被生母这一打趣,端正挺直的身板并未动弹,俊秀的小脸却微微红了一红,她略带着两分无奈的瞄了母亲一眼:“阿娘,你又捉弄小二。”(长孙姑娘暂时没有大名,让她自称观音婢总感觉怪怪的,长孙晟有五子二女,她手上还有一个庶出的姐姐,同辈女孩中排行老二,就让她自称小二罢。)

    “阿娘哪有捉弄你?阿娘说的全是实话,瞧瞧,你年方五岁,可行居坐卧比你无忌兄长还要板正几分,照此下去,长日以久,岂不长成了一个刻板无趣的老夫子模样?”高氏闻声差点笑出声来,面上却是不显,她双手捧住长孙姑娘的脸,先揉捏了两下,随后将其扳向自己,点头她的鼻头打趣,坐在高氏右手边的长孙晟瞧着自家闺女那张被妻子揉成一团的无奈小脸,唇角微弯,有些想笑却又怕闺女生气,只好生生忍住。

    “阿娘……”被自家母亲这一通蹂躏,目中余光再瞧见父亲脸上那抹强忍的笑意,长孙姑娘端肃的小脸终于绷不住,她推开母亲的手,将自己的脸从母亲的魔爪中解救出来,随后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不依的拽着高氏的衣袖抗议。

    “哈哈哈,观音婢,你母亲说得对,你年纪尚幼,在我和你阿娘面前,不必太过端肃拘谨,你现在这样子才是五六岁的小姑娘该有的模样。”高氏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倒是长孙晟瞧着自家闺女撒娇的模样,再也端不住严父的架子,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把头埋在母亲怀里撒娇的长孙姑娘听得父亲那饱含宠溺的愉悦大笑,不由呆了一呆,不自觉的抬起头来,愣愣的朝他看过去产,在她记忆中,父亲尚是头一回用这般轻快宠溺的语气和自己说话,不是说父亲对她不好,而是在她的记忆中,长孙晟一直是严父,在儿女面前,鲜少像高氏一般,用这般直白宠溺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

    “观音婢干嘛这般看着为父?莫非在观音婢心中,为父是那种死板严厉、没有半点温情的刻板父亲么?”瞧着小闺女的模样,长孙晟再想想自己与儿女相处的情景,心头莫明一酸,一种陌生的情绪从心头弥漫开来,他长臂一伸,将坐在妻子身边的闺女拉了起来,带到自己身边,让她坐在自己膝上,笑着开口道。

    说话长孙晟是真心喜欢高氏这个比他小了二十余岁的娇妻以及她所出的一对儿女,高氏出自书香门弟,不仅性情温柔相貌姣好,学识教养样样不差,长孙晟在外征战的时候,她把家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对儿女也教育得极其出众,四子辅机生来聪慧,不管学什么都快,唯性情比较顽皮跳脱,令他有些头疼。

    幼女观音婢是他年过五十才得的女儿,(长孙晟此时已五十有六)生来性子就比一般孩子沉静许多,其敏慧较其兄还胜半筹,小小年纪,已懂事自律得令人心疼,长孙晟对她着实喜爱得紧,只是多年军旅生涯下来,雷厉风行和端肃已刻进他的骨子里,让他与儿女们相处的时候,鲜少言笑,哪怕面对自己最喜爱的幼女亦是如此,不知不觉间在儿女们心中形竖立起一个根深蒂固的严父形像。

    “不是,阿父在小二心中一直是最好的父亲。”长孙姑娘瞧着将自己抱在膝上、眉眼间溢满宠溺之色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再想起往日待自己虽然严厉,实则从未少过半点关爱的父亲,鼻子无端一酸,她双臂一伸,轻轻抱住父亲的脖子,带着浓浓的鼻音开口道。

    长孙晟瞧着闺女的模样,心头愈发的难受,自己只在闺女面前恣意笑了几声,抱了她一把,闺女就激动成这样,看样子以前自己真不是个合格的父亲啊……

    “阿郎,娘子,四郎君和五郎君过来了。”正值长孙晟满心感慨的反省的时候,室外值守丫环的声音响了起来。

    “让他们进来吧。”长孙晟从感慨中回过神来,再瞧了瞧一脸温柔看着自己的妻子,微微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长孙姑娘听得哥哥们来了,立即收起情绪,挣扎着从父亲怀里退了出来,规规矩矩的坐在父亲身旁,唯有尚有些发红的鼻子显示这姑娘适才情绪颇为激动。

    “儿子辅机,儿子玄同见过父亲。”门帘打开,一个少年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走了进来,他们来到长孙晟和高氏面前,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那少年看上去约莫十二三岁的年纪,此人正是长孙姑娘的胞兄长孙无忌,另一个孩童则是长孙姑娘的庶弟长孙无逸,还差一个月才满五岁,比长孙姑娘小了八个月。(备注:唐史上关于长孙无逸记载很少,没有记载他的字,玄同这个字是根据明代蒋一葵所著的《尧山堂外纪》提到的长孙皇后之弟玄同推测的。)

    “起身吧,辅机,玄同,你们过来,先坐一会,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咱们再出门。”长孙晟摆了摆手,指着自己身边的位置开口道,他此言一出,长孙无忌和长孙无逸齐齐起身抬目,一脸愕然的朝他望了过去,这话若是高氏来说,再正常不过,可从长孙晟口中说出来,这两个孩子一时颇有些反应不过来……

    “你们俩那是什么表情,这大寒的天气要出门,父亲让你们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有什么不对么?”长孙晟见状故意将脸一板,瞪着两个儿子开口道。

 第三章 伯父长孙炽

    “没有没有,父亲,儿子和五弟只是有些受宠若惊罢。”性格跳脱机敏的长孙无忌闻声微微愣了一愣,随即回过神来,他眼珠骨碌碌一转,一个马屁就朝长孙晟拍了过去。

    长孙晟闻声嘴角不自觉的抽搐了两下,心头既好笑又无奈,他瞧着过了年就满十三,心性却仍跳脱得有些过头的儿子,故意将脸一板:“都多大的人了,还这般不稳重,赶紧坐下来。”

    长孙无忌性子跳脱机敏,又最会看人脸色,长孙晟若真发脾气,他自然畏惧严父,可现瞧长孙晟的样子,显然心情极佳,在这种情形下被父亲疼不痒的轻斥两句,自然没有什么畏惧可言,长孙晟的话音一落,他嘻嘻一笑,就牵着幼弟坐到了妹妹身旁。

    “青羽,去泡几杯热米茶过来,让两位郎君和二娘子喝下暖暖身子。”高氏瞧着他们父子几人的互动,眉眼间不自觉的溢满温柔的笑意,待两个儿子坐下之后,抬目朝身边伺候的大丫环青羽分咐了一句。

    青羽现年十七,是高氏身边的大丫环,也是青岚的姐姐,她们姐妹都是高氏的陪嫁陈妈妈的闺女,陈妈妈的丈夫去世得早,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本极为不易,好在她自小就跟在高氏身边,高氏对她极为依重,主仆感情极深,高氏又怜她早年丧夫,自是格外体恤,对她的几个孩子也格外照顾。

    陈妈妈和她的几个孩子也没有辜负高氏的一番苦心,母子几人既争气又对高氏忠心耿耿,陈妈妈目前是高氏身边最得力的管事妈妈,两个女儿聪明伶俐,行事进退有度,极得高氏喜爱,现分别是高氏和长孙姑娘身边的大丫环,唯一的儿子青松,亦在外院跟着大管事学习管理府中事务……

    青羽听得高氏的分咐,恭敬的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儿,就端了一个托盘进来,托盘里一共放了五杯刚泡好的米茶。

    青羽先往高氏夫妇面前各放了一杯,随后又根据年纪分别往三个孩子面前各放了一杯,待大家都喝完米茶之后,长孙晟站了起来,对高氏道了一句:“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准备出门罢。”

    高氏笑应了一声,跟着站了起来,她起身之后先帮几个孩子整了整衣衫,随后进屋再检查了一遍今日出门该备的各种物件,没发现什么纰漏后,便带着几个孩子随夫君一同出门,长孙晟和长孙无忌骑马,高氏带着女儿了和尚不满五周岁的长孙无逸乘坐马车,朝府外行去。

    他们今个儿要去的是长孙晟的兄长长孙炽的府邸,长孙炽比长孙晟大两岁,两人是同父同母的兄弟,感情颇深,长孙炽去年冬天以西南道大使之身份巡视西南道,不想恰遇吐谷浑入侵张掖,立即率精骑五千迎敌。

    长孙炽亦有一身好武艺,弓马娴熟,虽不及其弟长孙晟能征善,兵略亦十分不凡,他以五千兵马击退吐谷浑二万大军不说,并一路将吐谷浑大军逐入青海方返回,前不久回朝后被炀帝授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并出任大理卿一职,当前声望正盛。(史上仅记长孙炽巡至张掖恰逢吐谷浑大军入炃,炽五千精骑击退吐谷浑大军,并未说吐谷浑有多少兵马,这两万之数是作者杜撰,若与史实不符,望考究者见谅。)

    长孙炽在京的时候,长孙晟在外任职,长孙晟回京之后,长孙炽又不在京中,说起来,他们兄弟两人已有数年未见,为此,长孙炽回京安顿好一应琐事后,立即就向弟弟一家人下了贴子,邀他们过府做客。

    长孙晟共有五子二女,前面三子皆已成年娶亲,大女儿亦嫁了人,为此,这个休沐日,他夫妇带着出门的人就只有高氏出所出的一对儿女以及幼子长孙无逸。

    长孙炽的府邸离右卫骁将军府并不远,两府只隔了数条街道,两个胡同,约莫三四里的路程,只是大雪天气,街面道路不太好走,不过三四里的路程,却也耗费了半个时辰左右才到达,右骁卫将军府的马车刚一停稳,立即就有那候在门前的大管家和一个三十来岁的郎君一同迎了过来。

    这位郎君便是长孙炽的嫡长子长孙仁,仁貌随其父,长得颇为英伟,他一看到长孙晟,立即快步迎了上去:“侄儿见过叔父。”

    “不必多礼。”长孙晟一步从马背上跳下来,伸手将其扶起。

    “辅机见过大堂兄。”跟着父亲下马的长孙无忌走过来朝长孙仁行礼。

    这叔侄几人刚见完礼,高氏也带一对儿女从马车内下来了,长孙仁忙过来和她行礼,长孙姑娘与堂兄见过礼后,眼尖的发现门口除了自家的马车和马匹之外,还有一匹骏和一辆低调又不失奢华的四轮马车,也就是说,今个儿伯父家请的并不只自己一家人。

    长孙姑娘看见了那马车和马,高氏夫妇自然也看见了,长孙晟与兄长关系莫逆,在侄儿面前也没那么多讲究,他的目光在那马车上扫了一圈,随口便问了一句:“安世,你们府中今日可是还有其客人?”

    “回叔父,是唐国公的夫人携两位公子来府里看望母亲了。”长孙仁答道。

    长孙晟轻轻哦了一声,没有再言,带着妻女随侄儿一同朝府内行去,唐国公与兄长关系不错,其夫人窦氏与嫂子在闺中的时候就是好友,这时候过来窜门自不是什么稀罕事。

    一行人约莫走了一盏茶左右的功夫,就到达正院,刚到正院门口,长孙姑娘便看见一个相貌清逸、飘然若仙的中年男子站在院中,瞧他那模样显然是在等自己一行。

    果不其然,父亲一看到这个男子,目中顿现激动之色,但见他三步并成两步急急迎了上去,长揖拜倒:“弟季晟见过兄长,兄为长,却因弟而迎至院外,弟惶恐。“这人不用说,便是长孙晟的兄长长孙炽。

    “贤弟,快快请起,,咱们是一家人,不必拘这些俗礼。”长孙炽大手一伸,将弟弟拉了起来。

    “弟媳高氏携儿见过大伯。”高氏这时也领着几个孩子过去和长孙炽见礼。

    “免礼,免礼,几年不见,辅机都长这么大了,这位小姑娘便是你们的家的观音婢罢,好个出众的小娘子。”长孙炽虚扶了一下,目光落在高氏身旁的几个孩子身上,当他的视线落在年仅五岁,长得粉妆玉琢不说,身上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沉静端宁气质的长孙姑娘身上时,双目不由一亮,笑着开口道。

 第四章 初见(上)

    长孙炽与长孙晟虽为兄弟,又都在京有府邸,但长孙晟是将军,大半时间在外地任职,长孙炽也时常受帝命差遣外出,说起来,他们兄弟两人已有五六年没有见过面,为此,长孙二姑娘出生到现在,与她的伯父还是头一回见面。

    “正是小二,小二见过大伯。“长孙炽的声音一落,不待高氏回话,长孙姑娘已朝前一步,再次行礼接话,她年纪虽小,可言行举止,却极其规范端正,让挑不出半分错处。

    长孙炽瞧着眼前这个明明只有五岁多一点,却俨然像个十足小淑女的小姑娘,满意之余不由升起一丝恶作剧的心里,他瞄了长孙姑娘两眼,忍不住出言打趣:“观音婢,像你这般年纪的小姑娘,性子多半活泼跳跃,而你小小年纪,行事便如此一板一眼,就不怕有人笑话你古板木纳?”

    “回大伯,古语有云:无仪不成德,无范不规,小二年纪尚幼,正是应该好生学规矩礼仪的时候,若仗着年幼,便一味肆意,待许多不良习惯养成,日后想改就难了,到时不仅自己容易受人话柄还可能给家里招来祸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观音婢临愿木纳些亦不敢肆意。”长孙姑娘抬目看向自己的伯父,一脸平静的答道。

    (备注,隋唐时期的女性地位虽较往朝高一些,可所高有限,仍是典型的男权社会,上流社会的贵女自小开始,所受的教育仍是典型的传统教育,没有什么机会像现代孩子一样学什么释放天性,标榜过性之类的东西,在这个社会的女子想要过得顺遂一些,自小开始,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绝不可随便肆意妄为,高氏是聪明人,长孙晟也疼爱女儿,生来慧敏的长孙姑娘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该懂的基本道理自然都懂,这是正统历史小说,请书友们莫要以现在的女性标准和穿越题材的小说来衡量此文。)

    “哈哈,哈哈哈,好个两害相权取其轻,好个钟灵毓秀的小姑娘,三弟、三弟媳,你们好福气,外面天寒,咱们别站这里寒暄,先进屋,正好唐国公的夫人窦娘子也来了,弟媳可以好好和她们拉拉家常。“长孙炽先是一怔,紧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开口道。

    长孙炽相貌出众,气质不凡,虽年过五十,看上去却丝毫没有腐朽老迈之感不说,反有一股形容不出的成熟和儒雅,这般无所顾及的放声大笑,亦丝毫不损他的魅力,好在身为他亲兄弟的长孙晟相貌也不差,虽不如其兄那般俊美逼人,却也英伟不凡,再加上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站在兄长面前,倒也不显逊色多少。

    长孙晟和长孙仁深知长孙炽的性格,对此丝毫不以为怪,倒是长孙二姑娘今个儿是首次见自家大伯,眼见他仅因自己两句话便笑得如此恣意,一时愣愣的有些回不了神……

    长孙炽没有再打趣小姑娘,他笑声未落,便把过弟弟的手,引着弟弟一家人朝主厅行去,此时主厅中除了他的妻子杨氏之外,还有两位妇人坐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人看上约莫三十出头的模样,相貌端丽,气质高雅,此人正是唐国公的妻子窦氏,另一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此人是杨氏的儿媳妇小杨氏。

    杨氏听得丫环来报,郎君带着弟弟一家人过来了,她立即站了起来,笑着对窦氏开口道:“三娘,我三弟一家人过来了,我带儿媳妇到门口迎迎。”她一起身,小杨氏也跟着站了起来。

    “高娘子我也认识,我与你一同去迎。”窦氏微微一笑,也跟站了起来,窦氏现年三十有七,大儿子李建成已有十七,只因保养得当,看上去不过三十上下的年纪。

    三人刚走到厅堂门口,长孙炽一行也到了,大家自是免不了一番见礼,又因屋内都是女眷,长孙炽和长孙晟和她们打过招呼后,兄弟两人就相携离去,他们走了,长孙仁是晚辈,年纪却不比屋内的女眷们小多少,自然也不方便留在里面,他打完招呼,就带着堂弟长孙无忌和长孙无逸去找府中的小郎君们玩去了。

    郎君们一走,屋内就剩四个已婚的娘子和长孙二姑娘这位年仅五岁多一点的小娘子,窦氏第一眼见到长孙小姑娘的时候,只觉这小姑娘小小年纪,看上去便如此沉静,心头颇有几分惊讶,待她进了屋,见完礼后,便规规矩矩的坐到自己母亲身旁,安安静静的听着大人说话,既不胡乱多言,亦没有半分不耐或者紧张不安的表现,就愈发的让窦氏惊讶了。

    窦氏乃真正的高门贵女,她娘家门庭极其显赫,幼年之时更在皇宫中呆了一段不短的时光,不过是教养礼仪,还是学识眼光,皆远非普通女子可比,一个姑娘的品行如何,她打过两回交道便能摸出过七八分,像长孙姑娘这般年纪,言行举止和教养便如此众的小娘子,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了。

    “高家妹妹,你家小娘子小小年纪便这般安静懂事,当真令人馋得紧,不知今年几岁了?”窦氏比高氏大了六岁,两人在闺中的时候虽不算特别熟悉,却也认识,大家都不是生人,见了面很快就聊到了一处,彼此聊了一会后,窦氏的目光就不自觉的落到了长孙姑娘身上。

    “观音婢啊,是三月生辰,过完年就六岁了。”高氏听得窦氏提起自家小闺女,眸中顿时掠过一抹骄傲,面上却是不显,微笑着接口道。

    “还不到六岁,便这般耐得住性子,当真难得,一点不像我家秀宁,这丫头现年都十一了,性子还野得狠。”窦氏一听,不由大发感慨。

    “窦姐姐你可是过谦了,说起秀宁这姑娘,整个长安城谁人不谁人不晓,秀宁能文又能武,是无数贵女们心目中的楷模呢。“高氏闻声不由笑了起来,忙道。(备注,平阳昭公主名不详,正史未记载名字,野史中多以李秀宁称之,咱也用李秀宁罢。)

 第五章 初见(五)

    “妹妹过奖了,秀宁这丫头顽劣跳脱,哪有你说的这么好。”提起自家那个与一般闺秀大不相同的闺女,窦氏的眉眼间不自觉的变得愈发柔和,嘴里虽在抱怨,可她眉眼间掩不住的笑意分明显示自己对这个闺女外分满意,窦氏可不是什么古板守旧、一心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愚昧母亲,这一点仅需瞧她所出的几个儿女,没有一个是庸才,便足以显现她的不凡。

    静坐在高氏身旁的长孙姑娘瞧着母亲与窦氏的互动,心头不由对这位素未某面的姐姐升起了一丝好奇,她年纪虽幼,却并不认为女子只能一味学心女德工容,同样也因为年纪小,心里好奇一起,脸上就不自觉的显现出来。

    “二丫头,有空的时候随你母亲一同去伯母家玩,你秀宁姐姐见到你,一定会很喜欢你这么个妹妹。”窦氏瞄见长孙姑娘脸上神色,不由笑着道了一句,小姑娘被人瞧出心事,俏脸微微一红,颇有些腼腆的崔下了脑袋。

    “娘子,咱们家的几位郎君和国公府的两位郎君过来和你们见礼了。”就在屋内的几位夫人说着闲话的当口,门外值守丫环的声音响了起来。

    “赶紧让他们进来。“杨氏一听,忙开口道,杨氏比窦氏大了八岁,同样不是长孙炽的原配,她嫁入长孙府已有二十余年,只生有一女,因长孙仁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她个这继母待继子一家人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