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来之上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想了,还是坐下来先把东西吃了。这一次带了寿阳来,回头还有得折腾。”
“寿阳”说的是寿阳公主朱尧娥,隆庆帝的第三个女儿,不过前面两女也都不幸夭折。所以朱尧娥是如今最大的公主,只是也才七岁,简直像个小魔神。
一说起她,李敬修就头疼。
朱翊钧坐下来,腰上挂着的带鞘匕首在圆凳上撞了一下,“当”,轻微的声响。
李敬修看了过去。
听说,这一把匕首,来自鞑靼。
去岁,鞑靼国首领俺答汗进攻山西大同,计划称帝。
当时朱翊钧正陪皇帝在山西附近巡游,受命以皇子身份赶往山西监军。
原本监军一职很安全,正适合朱翊钧身份贵重又能体现皇帝恩典的人。
可没想到,在大明与鞑靼正面大战之时,鞑靼方的大将、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竟然带着精兵三千,声东击西,突入大明在山西的营地,见人杀人!
刀剑所向之处,一片血色!
把汉那吉何许人也?鞑靼人中,皆称其为“鞑靼乳虎”,甚为骁勇。
朱翊钧那时正在营地之中,身边仅有一千老弱病残。
把汉那吉精兵一围,朱翊钧不得不带人撤退,一路逃一路战,竟然被逼入峡谷,退无可退。
大明大军回援尚不知在何时,他们匆匆出逃,更没有足够的干粮,一旦被困,无法脱出,不出三日必定缴械投降。
朱翊钧一个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谁不都认为他娇生惯养?
当时的一千残兵,个个都以为自己死定了。
可谁想到?
朱翊钧在安顿好了大伙儿之后,竟然单枪匹马,持剑而出,直指把汉那吉:“可敢与我独斗一场?!”
那头的把汉那吉是个英武的青年,强悍勇猛,像是一头野兽,听了朱翊钧的话,大笑起来。
“我知道你,你是大明朝的太子。听说你们都是深宫里长大,刀兵骑射半点不通,敢与我一斗?刀剑无眼,杀了你,正好把你的头颅送给你老子!”
话音落地,把汉那吉眼神一狠,毫不犹豫打马冲上来。
朱翊钧亦策马而出。
二人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就在峡谷口上来了一场惊险无比的独斗!
把汉那吉万万没想到,他以为弱不禁风的太子,一双手挥舞起刀剑来,竟有千斤之力,周身气势骇人,居然压得他难以喘息!
多可怕的对手?
把汉那吉精疲力竭,虽给了朱翊钧好几刀,可身上也已经是伤痕累累。
二人皆是天骄一般的人物,咬牙也不肯后退半步。
战到最后,朱翊钧已经弃了马,踩在一片飞沙走石之中,一剑一剑砍出。
当,当,当!
手上的力道越来越小,可眼神却越来越狠!
朱翊钧一步一步地踏上前去,把汉那吉却已经节节败退!
最后一剑砍出去,把汉那吉手里的长刀已经被震飞出去,斜插在土堆上,他手一扣自己腰间,就要将匕首解下防身,与朱翊钧再战。
可在手指摸到匕首银鞘的那一刻,他已经无法动弹了。
——朱翊钧的长剑,横在他脖颈旁。
因为力竭,朱翊钧持剑的手并不稳当,颤抖的手,带着颤抖的剑,剑光闪闪,剑刃擦着把汉那吉的脖子,破了皮,鲜血从他脖子上流下来。
把汉那吉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然而,下一刻,朱翊钧已经把剑从他脖子旁边移开。
“饶你一命。”
把汉那吉彻底愣住,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看见朱翊钧长剑一挑,接着感觉自己手上一麻,刚刚还要去摸匕首的手就已经被逼开。
腰间一轻。
一把镶嵌满宝石的匕首,已经被高高挑起,朱翊钧伸手一接,已经稳稳把匕首攥住。
那一把匕首的影子,在李敬修的眼底,渐渐与朱翊钧腰上的这一把重叠在一起。
李敬修有些恍惚。
这,就是那一把战利品了。
山西一战,朱翊钧没有杀把汉那吉,把人放了回去。
不久之后,把汉那吉竟然主动求降于大明,理由是——
他祖父俺答汗睡了他即将迎娶的女人。
朝野震动。
这理由未免也忒不靠谱了一点吧?
大家伙儿议论纷纷,可最后还是接受了把汉那吉的投降,并封了他为指挥使,派回去与俺答汗议和。
没多久,俺答汗终于接受了议和劝降,但要求开放互市。
高拱、张居正两位辅臣一齐上书赞成,隆庆帝大手一挥,便开通了互市,还在今年三月封了俺答汗为义顺王。
于是,大明与鞑靼之间的战争终于止息,无人不夸赞把汉那吉深明大义。
只有李敬修在想:深明大义个屁!
不就是祖父睡了他媳妇儿吗?
说把汉那吉本事大,还不如夸夸太子爷朱翊钧。
只可惜,大家伙儿都跟忘了这一位一样。
李敬修想起这一段事情来,有些郁闷。
看看朱翊钧这深藏不露的模样,他老怀疑他当初在跟把汉那吉恶战之时说了什么。
不然,占妻之事在前,战役在后,把汉那吉早不降晚不降,怎么偏偏在那之后降?
可这件事朱翊钧从未表功,他也不好发问。
“怎么不落座?”
朱翊钧已经端了碗筷,却好半天没看见人,不由奇怪,回头看去。
李敬修站在那儿,神情古怪。
被他这一喊,他终于回过神来,连忙道:“没什么,没什么。”
李敬修连忙落座,端起碗来,可等着要吃的时候,面前全是青菜豆腐,顿时没了食欲。
屋子里安安静静的。
李敬修看向朱翊钧,朱翊钧在夹菜用饭,可半点声音都没有,乃是被宫中极严的规矩管教出来。
李敬修看了心里发憷,越发不怎么敢吃饭了。
窗外楼下,依旧是人流如织。
不断有人进了寺院,又出了来。
跑去给谢馥报信的霍小南总算是到了禅房前面,满月已经出来,就坐在外面廊檐下,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僧人,用手给自己扇着风。
她乍一瞥见霍小南,还当是自己看错了。
“奇怪,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你猜我在外头看见谁了?”
霍小南喘了口气,看满月睁大了眼睛看自己,也没卖关子。
“那位小姐。”
那位小姐?
满月一怔,立刻反应了过来:是珍姐儿,高妙珍。
“她来干什么?”
“我怎么知道,之前可没听说消息,她要跟咱们一块儿来。”
霍小南挠了挠头。
满月道:“不行,我得跟小姐说去。这一位主儿,一直包藏着祸心呢。”
女人的事儿霍小南不懂,叉腰站在廊下,没进去。
满月推开门,看见谢馥盘坐在靠窗的榻上翻阅经书,便把霍小南传回来的事情说了。
谢馥翻着书页的手一顿,才照旧翻过一页。
“看来,那一日在窗下听了墙角的,是她的人了。”
“什么?”
这是怎么推出来的?
满月怎么也想不明白。
谢馥看着经文,平心静气,挥了挥手:“你先出去吧。倒是可以先去看看花灯,待得傍晚上过香,度我大师要邀我写灯谜,你早些挑个给我挑个好看的、意头好的灯。”
“哦。”
满月鼓着腮帮子,心想自家小姐又不告诉自己,不过转念一想花灯,一颗心就荡漾了起来。
她甜甜一笑:“满月不走远,您有事记得叫门口小沙弥来唤奴婢。”
“嗯。”
谢馥点点头,看着满月那兴奋的样子,不由弯唇一笑。
满月退了出去,细心地带上了门。
禅香满室,佛龛里藏着经书卷卷,慈悲的菩萨注视着盘坐的谢馥。
谢馥低下头去,看着翻开的一页经文。
浅浅的墨香,混在禅香之中,隐约又独特。
密密麻麻的小字,也在她眼底浮动。
有一句在最前头,竖着排下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谢馥想,自己要成佛只怕还要很久,很久。
因为,她的屠刀,才刚刚举起。
☆、第012章 灯谜
“笃笃笃。”
禅房的房门被敲响。
已是酉时二刻,外面濛濛的细雨早就停了,太阳下午出来,此刻日头开始西斜,外面红霞飞了满天,照得窗纸上一片残红。
谢馥感觉到微红的影子落在自己的手背上,于是抬起头,看向了染着霞光的窗纸。
同时,满月的声音在外面响起,一道影子落在窗上。
“姑娘,时辰快到了。”
“就出来。”
谢馥应了一声,将经书那一页合上,在这小两个时辰里,她一直看着那一页,其实从未翻到别的地方去过。
这还是第一次,她心潮难平。
最后看了一眼慈悲的菩萨,谢馥似模似样地躬身一礼,然后才走到屋门口,打开了门。
微胖的满月和高瘦的霍小南,都站在外头等她。
前面的园径上,度我大师踱步而来,正准备来引谢馥过去。
谢馥走到他身边,两人一同朝着后前面净业堂走去。
堂前立着一个巨大双层石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刻着形似海浪的花纹以及山龙、海马、八宝。
堂内有知客僧引着不多的香客。
度我大师一摆手,请谢馥进去。
谢馥站到佛像下面,亲手点了一炷香,抬手抵在额前,闭上眼睛,拜了三拜。
青烟缭绕,她的容颜也有些模糊。
佛祖在上,但愿她的一切夙愿都能得偿。
重新睁开眼,谢馥凝视着高高在上的佛祖,总觉得它们不过都是泥塑木偶,并不懂人间的喜乐悲苦。
然而,她不过烧柱香,并不信佛。
上前两步,谢馥将三炷香插到了香炉中间,静立片刻,才听到背后度我大师的声音。
“善哉。”度我大师合十一礼,面上带笑。“今年照旧有灯会,猜灯谜,放河灯。老衲可等着施主的新灯谜许久了。”
“灯谜?”谢馥一怔,似乎才想起这一茬儿,她回头看向满月,“满月,交代你的事可妥了?”
“您是说花灯吧,早就给您备下了最漂亮的那一盏。”满月甜甜一笑,“就在这边,您跟奴婢来。”
满月当先朝着前面跑去。
整个法源寺内供人通行的道路两旁都挂了花灯,一片灯海璀璨。
谢馥几人跟着满月的脚步,很快来到了她身边。
此刻,满月就站在一盏漂亮的莲花大灯旁边,粉白的花瓣也是纸糊上去的,不过颜色涂得很好,浓淡适宜,姿态也仿佛刚出水一样。
谢馥随手一拂,挂在长绳上的花灯就跟着转悠了一圈,流光溢彩。
“这倒是挺好,比上次的好看多了。”
“……”
满月顿时苦了脸,好端端地怎么又提起上次的事情来了?
“上次还不都怪小南,是他贪玩出去晃,结果回来一看好看的花灯都被人选走了。就,就就只能……”
“只能给我挑了一个猴子摘桃儿?”
谢馥闲闲地看了她一眼。
满月一缩脖子,再不敢说半句,生怕被自家姑娘拧断脖子。
霍小南咳嗽了一声,也想起上次丑得令人发指的猴子摘桃,有种无颜面对自家姑娘的感觉。
度我大师就在旁侧,静静地看着这主仆三人说话。
谢馥身上自有一股宁静的气质,被两个颇为活泼的家伙围着,似一幅画。
旁边的小僧去捧来了笔墨纸砚:“施主,请写灯谜。”
谢馥从与满月等两人的笑闹之中回过神来,转头谢过小僧,捏了笔起来,略一沉吟。
大家都好奇地看着她,看看谢馥到底会写出什么东西来。
毕竟,前几次谢馥出的灯谜都有几分意思。
谢馥自己却在想,前几次的灯谜好像都被人猜了出来,好像这一时半会儿之间也想不出什么新奇的灯谜了。
那么,还是增加猜谜的难度吧。
目光微微流转,谢馥眉头拧起来一点,约莫有半刻,大家也都没出声,静静等着。
“有了。”
她忽然一笑,唇角扬起来半点,提笔。
众人好奇地凑了过去看。
洒金红纸上,谢馥的字迹颇为娟秀,一行小字很快落了下来。
满月一字一句地念着:“白蛇过江……”
霍小南接上:“头顶一轮红日?”
两人念完,对望了一眼。
霍小南道:“这是要猜什么?”
“一日常把用之物。”谢馥答道,搁笔抬头,“不过猜出了我的谜语还不算,猜灯谜者还需再出一个谜语,谜面要能对上我这一联才算答全了。”
度我大师的目光落在那一句灯谜上头,捻须沉思。
猜到已经有难度,更难的是要怎么再出一灯谜,谜面还要跟谢馥这一联对上。
真真个刁钻为难的!
度我大师叹息一声:“好谜面,不仅是个谜,还是个绝妙的上联。不过月余不见,施主才学见涨,老衲才疏学浅,竟难以对答。施主的这一盏灯,只怕要亮到天明了。”
“哪里有那般的好事?”谢馥并不在意,能得度我大师一句赞叹已是足够了,“十五年来,也就一盏灯能亮到天明。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是徐先生吧?”
徐先生,徐渭,字文长,张离珠的先生。
法源寺的灯会颇有意思。
猜对了灯谜的人,可以把花灯给取下或者就地熄灭,代表这一盏的灯谜已经被人猜中了。
京城之中有大才者,往往会相约在这寺内走一遭,看谁取得的灯盏最多,便能博得一个美名。
当然,有猜谜的,自也有出谜的。
如果一整夜里,有人出的灯能亮一整晚,不被人猜出答案来,便能在京城小出一把名。
毕竟法源寺众多士子云集,不被人猜出灯谜的几率实在太低,留到最后的往往都有几分天才、鬼才、歪才、怪才。
徐渭便是这样一个人。
这十五年里,唯一的一个让灯亮到第二天天明的大才子。
那时候,徐渭初到京城,年轻气盛,在法源寺灯会上出了一灯谜挂起来,扬言无人能解。
京城众人觉得他口出狂言,需要教训教训。
只是徐渭毕竟高才,众人忌惮他的本事,不敢单打独斗,只在那一日相约法源寺,要集众人之智,一起破灯谜。
可最后的结果叫人惊跌了下巴,整整半个京城的才子,都没解出徐渭这一灯谜!
从那以后,大才子徐渭之名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
这一桩京城里曾有过的趣闻,谢馥也听过。
她不觉得自己能与徐渭相比,灯谜不过也就是个小玩意儿罢了,用这来判断一个人的才华,未免有些失偏颇。
度我大师也不在意:“万事无定数,老衲看还说不准。”
谢馥拱手:“那就承蒙大师吉言了。”
后头满月与霍小南对望了一眼:你懂吗?我也不懂。
两个人对视完,同时摇头叹气。
霍小南打戏班子里长大,能认字但是不能写字,更不用说这么文绉绉的话题了。
他尴尬地摸摸头:“这灯谜也出了,是不是可以去放河灯了?”
谢馥与度我大师齐齐一怔,再一看你旁边满月期待的眼神,顿时什么都明白了。
她无奈,指头一戳满月:“好,好,带你们放河灯去。”
满月与霍小南顿时欢呼起来。
旁边挂花灯的小沙弥看了,不解地摇摇头,眼看着谢馥度我大师一行人走了,才嘟囔道:“没见过哪家的小姐这么惯着手底下下人的……”
法源寺的香雪海,在谢馥他们去放河灯的路上。
雪白的淡紫的丁香,小小的花朵,一成片凑在一起,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蔓延开了大片。
风一吹,丁香的花朵都在风里摇曳,姿态翩跹。
放眼望去,像是一阵阵细小的波浪,在大海之中起伏。
凋了的丁香被风吹起来,飘荡在半空里,偶尔沾到行人的衣角上,又是一番别样的趣味。
谢馥着一身雪青色的丁香衣裙,从这花丛之间漫步而去,裙裾逶迤,撒开的那么一点点弧度遮着绣鞋。
青丝如瀑,肌肤雪白,美人面遥映花中,粉黛不施,只单单看一个侧影,已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香雪海的这一头,朱翊钧与李敬修几乎同时停了脚步。
大片大片的丁香发出了幽香,随风飘扬,那一瞬间仿佛美人身上带着的香息,一不留神,就沁入了人心底。
李敬修道:“她果真还是有几分嚣张的本钱。”
说着,他扭头去看朱翊钧,没想到这一位太子爷只把目光一收,转头继续往前面走。
“有,但并不嚣张。”
“……”
不嚣张吗?
李敬修并不觉得,跟上朱翊钧的脚步。
前面就是整个寺院里现在最热闹的地方了。
沿着行人道路,两旁挂满了写了灯谜的花灯,四处一片绚烂,不时有自恃才高的文人对着身旁的人解说灯谜。
“这里就是猜灯谜的地方了。太子爷您要不要去显显身手?”
李敬修抬手一指前面,跟朱翊钧建议。
没料想,身边半天没话。
一回头,李敬修发现朱翊钧静静地看着某个方向,皱了眉头:“是他?”
他?
谁?
李敬修好奇地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一怔。
前面那华服青年,不是国舅爷陈望又是谁?
只见陈望背对着他们站在一盏莲灯前面,一群人簇拥在他身边,对着他,对着他前面那一盏莲灯,指指点点。
“可就差一盏了吧?”
“是啊,差一盏就第一了……”
作为国丈爷的独子,陈望人虽纨绔了一些,可肚子里也有不少墨水。
父亲陈国丈老是说他不务正业,半点本事都没有。
陈望一怒之下,就想到今日有灯会,若自己能赢,岂不就能小小洗刷一把冤屈,好叫他爹闭嘴?
所以陈望来了,可现在陈望走不动了。
这是他今晚看到的最大、最漂亮的一盏花灯,也是他见到的最难、最折腾的一个灯谜。
粉白的莲瓣,翠绿的莲叶,比寻常的花灯都要大很多,就挂在一众普通的小灯中,显得鹤立鸡群。
在看到这一盏灯之前,陈望只差一盏灯就能干掉今日的头名,成为第一。
可偏偏,最后这一盏,卡住了。
“他奶奶的,谁他娘出的这狗屁灯谜?!”
陈望咬牙切齿,已经在心里把出灯谜那混蛋大卸八块。
猜谜就猜谜,还要对什么对子,老子又不是来对对子的。
真是头疼。
陈望眼底隐隐有些发红,身旁的小厮拽了拽他的袖子:“国舅爷,要不咱们去猜下一个吧?”
“滚开!”
一把将自己的袖子抽回来,手一挥,陈望将身边这聒噪的狗东西挥开,目光都没有从花灯上离开一下,更不用说回头了。
他还就跟这一盏杠上了。
周围的议论声越发大起来。
为了这一盏灯停在这里实在不值得啊,这一盏猜不出来,去猜下一盏不就好了吗?
“这陈望是不是脑子出了毛病啊?”
李敬修两手往身前一抄,着实不解。
朱翊钧朝前面走了两步,显然也是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谜面,竟然让陈望止步。
不过他看人,又与李敬修有几分不同了。
“陈望这人,不学无术归不学无术,歪才还是有几分的。况且,也没那么窝囊。”
李敬修诧异地抬眼看了朱翊钧一眼,实在是没想到朱翊钧竟然会这样评价陈望。
他侧头去看陈望的身影,没看出这人身上到底有什么闪光的点,不由得困惑地摇头。
陈望依旧一动不动,朱翊钧与李敬修已经走到近处,能看见那一盏花灯上写着的谜面了。
在瞧见那娟秀的小字的时候,李敬修就说了:“出这谜面的当是个女儿家。”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朱翊钧看见了谜面。
打一日常用的器物,还要用一个谜面来对上这一句上联?
出题的也真是够刁钻。
朱翊钧两手一背,禁不住凝眉思考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瞬间,他脑子里一下闪过了一个窈窕的身影。
背在身后的手,手指忽然动了动。
朱翊钧回过头,朝着法源寺那一片在夜色里朦胧的香雪海看去。
那一道身影,早已经消失不见。
佳人芳踪已不知。
李敬修见他忽然转头回望,正觉奇怪。
不料一青衣小厮快步躬身从道上跑了过来,凑到朱翊钧身前,压低的声音依旧透着一种尖细,还有惶恐:“爷,寿阳公主在外头闹起来了!”
“她不是放河灯去了吗?”
朱翊钧的眉头,霎时皱了起来。
真是带了个麻烦精出来!
☆、第013章 雪
三寸河在法源寺侧面,沿着围墙流淌过去。
名曰三寸,倒不是因为只有三寸,而是说“佛心三寸”
今日十五,月圆之夜,天上玉盘高挂,从树梢渐渐往上爬。
河里也满满当当,都是人们从桥上放下去的花灯。
水波荡漾之间,晃悠着微光,一溪璀璨,像是天上的银河到了地上。
花灯的灯芯里,写着人们许下的心愿。
女儿家羞答答地求个姻缘美满,男儿们兴许求个功成名就,老人们求儿孙满堂,儿孙们求父母百岁安康……
谢馥也在这一群人当中,与度我大师一道站在河畔刚发芽不久的垂杨柳下。
她右手执一管笔,左手手掌上则放着一块小小的空白木牌,正犹豫着写什么。
满月手里还捧着刚刚买来漂亮河灯,也是一盏莲花的形状,里头的蜡烛已经点燃,亮堂堂地,就等着谢馥在木牌子上写好心愿,放入河灯之中,再放到河里去。
可谢馥的笔已经端起来半天,字却没落下一个。
“姑娘,您这又不是出对子,随便写个嫁得如意郎君不就得了?您再犹豫一会儿,奴婢看着满河都要被河灯挤满了。”
满月伸手一指河面上,一盏河灯挤着一盏河灯,密密麻麻,流动缓慢。
显然,放灯的人太多了。
谢馥抬眼起来一扫她:“急什么?”
还愁没地方放灯不成?
满月顿时瘪了嘴:“您这小事儿上拖拖拉拉的毛病怕是改不了了……”
写个灯谜要想,写个心愿还要想,平日里到底用哪个色儿的衣裳,若是身边没人参详,必定也要磨蹭个半天……
谢馥唯一不纠结的时候,约莫就是花钱的时候。
呵呵,好几万的银子扔出去,真是半点犹豫都没有,眼皮也不带眨一下的。
这样的小姐……
满月想想,若被人知道,一定是想掐死她的。
得了,让自家小姐慢慢想算了。
满月觉得自己听天由命比较好。
不过,这念头才一出来,谢馥已经起笔落字了。
许愿。
为谁许愿?
许什么愿?
谢馥其实不是很清楚。
她手腕微动,柔软的毛笔笔尖在木牌上划过,落下了一个字:“雪。”
一个“雪”字?
旁边的度我大师见了,心陡然一沉。
雪,是“沉冤得雪”,还是“报仇雪恨”?
这一个字,知情的人看了,只会觉得惊心动魄。
只是谢馥到底没有写得太清楚。
若是“沉冤得雪”还好,若是“报仇雪恨”……
度我大师忍不住在心底暗暗叹息。
萦绕在谢馥心中的仇恨太深,与她总是表面淡淡波澜不惊的样子,似乎截然相反。
谢馥习惯了,并没觉得有什么。
母亲之死,一直是她心底一块心病。来京城五年,谢馥几无一刻将此事淡忘。
她固然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安安乐乐,无忧无虑,希望自己的日子平平顺顺,不要坎坷不堪,希望高胡子能身体康健,无病无灾……
可没有一个愿望,能敌得过仇恨。
谢馥写下了,便搁下了笔,把方形的那一块小木板,放入了河灯之中。
“好了。”
满月迷惑地看着这个字:“这是什么意思?”
“随便写的,没什么意思。”谢馥笑笑,伸出手来,“来,灯给我。”
满月“哦”了一声,也没追究到底这一个字是什么意思,她甜甜一笑,颊边出现了两个小酒窝,伸手把河灯递了出去。
谢馥接过来,捧在手里,看了半晌。
“做工虽粗糙了些,可点上之后瞧着竟然还挺漂亮。”
只不知道,半路上会不会沉下去?
三寸河很浅,旁边的河堤都是白石砌成,谢馥捧着河灯走过去,轻轻地把它放入流动的河水中。
河灯渐渐在河流的带动下,离开了边缘,慢慢地,打了个旋儿,出去一尺余。
谢馥起身看着,神情很是放松。
忽然之间。
“咚!”
河对岸响起重物落水的声音。
“哗啦啦”一大片水花溅起来,周围不少的河灯遭了秧,全被溅起来的水花浇灭。
“啊,我的花灯!”
“谁干的?”
“我的灯灭了!”
……
三寸河周围不少放了花灯的人,一下都咋咋呼呼起来。
谢馥一下抬头看向对面,那边不少人都开始跳脚,一片混乱。
“怎么回事?”
“像是有什么东西掉下去,砸了大伙儿的灯。”霍小南看过去,粗粗下了判断,同时走到谢馥的身边来,防止旁人挤过来撞到她。
谢馥眉头皱紧,转过头去看晃荡的河面。
河面上,是刚才自己放出去的那一盏灯,虽随着波浪晃动,烛火摇曳,可没有灭掉。
谢馥无端松了一口气。
河对岸,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穿着粉绿色的锦缎夹袄,脖子上挂着如意金锁项圈,一只手戴着漂亮的玉镯子,另一只手腕上却空空荡荡的。
她横眉怒目,对着身边人大喊大叫:“现在我的玉镯子掉进了河里了,你马上给我下去捞!这些河灯都挡着了,都给我灭掉!灭掉!”
“哎哟,小祖宗,不就是一盏河灯吗?灭了再放就是,您何苦把玉镯子都给扔了?奴婢们给您捞,给您捞!”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
小姑娘身边的几个太监对望了一眼,都叹了一口气。
寿阳公主是宫里出了名,最难伺候的公主。
方才她闹着要出来放河灯,开始都还高高兴兴的,不成想河水晃悠,河灯才放出去没多久,竟然就翻了。
这一下可算是滚油里溅了一滴冷水,炸开锅了!
寿阳公主当即不高兴了,她的灯都灭了,其他人的灯怎么还可以亮着?休想!把整河的河灯都给我灭了!
小太监们哪里敢做这样的事情?顿时有些为难起来。
也就是这一个为难的功夫,寿阳公主朱尧娥就直接把自己腕上贵妃娘娘赏的玉镯子扔进了河里。
此刻,寿阳公主恨恨地看着那些飘荡在河里的河灯:“本公主的河灯都灭了,其他人的休想再亮!还愣着干什么?还不给我快点!”
寿阳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