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念娘归录-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一会儿,付锦雪带着丫环婆子也过来了。
正好摆了早膳,付天谐一早到外院见了管事也在屋内。
樊妈妈立刻让下人多加了一双碗筷。
付府世代商贾,没有太多规矩,摆好碗筷,下人伺立一旁,付天谐按例询问了付锦雪几句,开始用饭,康氏亲自替付天谐夹了他喜欢的菜。
三人默默用完早膳。
下人撤走碗筷,付天谐换了一件衣服便带着管事去了铺子上。
付家在太原正街有两三间铺面,侧街还有两间,郊外有两处庄子,太原府周边县城还有几间铺子。
付一山原来置办的两处大庄子早被付天谐卖了。
今正月十四,再过几便是李府办的赏花会,康氏带着付锦雪去首饰铺打了一些首饰。
李府是太原府的大商贾,李府内只李长青有官,也不过是个小小的经历,李府三爷李长久是卫所里的一个小旗。
所以,李府办赏花会很多府是不用去的。但,李二老爷李长生的妻子黄胜雪乃是太原黄府的大小姐。黄府人丁单薄,黄老太太除了黄胜雪一个女儿外,还有两个儿子,黄胜久和黄胜河。
黄胜河现打理着黄府内庶物以及生意上的事。要说的是黄胜久,那可是太原府无人不知,十年前就因机缘巧合进了天道院,现在可是大天师座下得意弟子。
李府这些年和黄府的关系可是密切。
天师被传得神乎其神,在朝庭的地位也非常特殊,只要是进了天道院的人都是有几分本事的,所以,太原府各府对黄府以及李府都有些忌惮,也愿意结交。
故,李府办的赏花会还是会有不少官家太太去的。
康氏这次也收到了请贴,自然不能放过此次机会。
付锦雪亲事也不能再拖,借着此次机会将付锦雪引荐给众人,也可看看有否合适的小子。
母女俩带着仆妇转了几个首饰铺子,又到布料店选了两裳的衣料,刚回到府,一杯茶还没喝完就听到下人来报。
“太太,伊州的表姑娘到了。”
康氏一愣,这称呼听着可真陌生,付府人丁单薄没有多少亲戚,更没有什么表姑娘,再听到伊州两字,康氏立刻知道这是余念娘到了。
她动也没动,继续舒服的靠在大迎枕上,对下人道:“请表姑娘进来吧。”
“是。”
……
余念娘和孙妈妈,玲珑站在付府大门外。
付府大门高檐大气,“付府”两字劲拔如松,苍劲有力,显示出一种沉稳大气。不过,在伊州这种气势磅礴门匾也不是没有,所以,三人除了刚进太原府的惊羡以外,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惊讶表了。
等了好一会儿,门房才出来,对余念娘作了一个请的姿势,领着三人从侧门进了付府。
付府是个三进的院子,进门后入眼便一座雕刻精美的影壁。外院栽种着一棵参天古树,茂密巨大的树荫在院中央投下一个大大的伞荫,小花园里栽着一些淡雅的花。
经过外院,从垂花门进了二门,由下人领着由抄手游亭穿过小花园。
小花园一簇簇花争相开始长嫩叶,中间有一个小喷泉,泉水从张牙舞爪的龙口喷出来,流到下面的池子里,里面养着几只漂亮的红鲤,正欢快的摇着尾巴游来游去。
所有景致不花俏,简约不失格调,带着和谐的安静。
过了小花园便到了正房。
正房坐北朝南,屋外站着两个丫环,门房只将三人领到二门,便由另一个十二岁的丫头领了进来。
丫头看到立在屋外的两个丫环,还未近前就笑嘻嘻的喊道:“香梅姐姐,腊梅姐姐。”
香梅穿了一件青色禙子,长得清秀端庄,一看就是个做事沉稳的。腊梅穿了一件宝蓝色褙子,一双眼睛大大的,尤其有神,五官长得也标致,算是美人。她嘴唇较薄,是个会说的。嘴角微弯,似笑非笑,眼尾轻挑,给人一种傲慢之感。
“锁儿啊,你这小嘴是一天比一天甜啦!”腊梅看着锁儿挑眉笑道。
“哪有!两位好姐姐就是隔得再远,我都能看见。”锁儿笑嘻嘻的道,然后介绍余念娘:“这位是伊州来的表姑娘,刚到。”
“原来是表姑娘!”一直未说话的香梅面带微笑看向戴着帷帽的余念娘,看不清面容,但她还是端正的行了个礼,而腊梅草草拂了拂,道了句:“我去禀报太太。”便转撩帘子进了屋子。
孙妈妈和玲珑脸色有些不好看。初来乍到,又不敢多说什么,两人勉强笑着向香梅回了一礼。
☆、第26章 表姑娘来了
香梅知道腊梅刚才行事太过草率,只好陪笑着跟余念娘说话。
“……太太前几就念叨表姑娘,说是算着路程也该到了……表姑娘第一次来太原府吧,得空了奴婢领你到处走走……”
说是跟余念娘说话,不过是孙妈妈在回话,余念娘从头到尾吱也没吱声,站在原处连动也没动,就连衣角似乎也没飘过一丝一毫,跟一尊腊像似的。
看不到表,香梅只得心中疑惑。
孙妈妈觉得香梅随和好相处,便笑着跟香梅多说了两句。
门帘子撩起,腊梅走了出来。
笑着跟余念娘道:“真不好意思表姑娘,太太刚才在歇息,这才起,让你久等了。”
“不碍事。”孙妈妈忙道。
腊梅撩起帘子请余念娘进屋。
屋内放着碳盆,十分暖和。
帘子一撩开,一个纤瘦的形缓缓走了进来,紧跟其后一股冷风在屋内四散吹开,刺骨的凉意在众人脸上刮过。不但脑子瞬间清醒许多,连眼神似乎都更亮了。
纤瘦的女子材高挑,上穿着一件豆绿色的绫袄,下是朱砂马面裙,披着青莲绒的灰鼠斗篷,一双玉手从斗篷里伸出,将头上的帷帽取下。
康氏眼前不由一亮,巴掌大的小脸,肤色白皙如玉,光泽细润,柳叶眉,大眼睛,一管鼻子长得又又小巧,让端正的五官更加立体好看起来,特别是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像宝石般吸人眼球。
算得上是个美人。
眼睛长得特别好,和付天谐竟然有几分相似!
余念娘摘下帷帽看向坐在榻上的康氏。
康氏三十六岁,平注重保养,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也是双眼皮,却没有余念娘眼睛传神,薄嘴唇,宽脸,只能说是端正,倒是皮肝很好,脸上皱纹没什么,所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小。
她特意换了一件时下最新的交领褙子,湖蓝色,头上似随意插了两支金簪,仔细一看,能发现两支赤金簪子刻有精细的花纹,上面各镶着一颗猫眼大小的宝石。
余念娘垂眸准备行礼。
有丫环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个蒲垫放在余念娘面前。
余念娘盯着面前的蒲垫看了一眼,跪下规矩的向康氏行了大礼,声音清柔:“舅母!”
“哎呀,你这孩子,都是自家人,何必行此大礼。”待余念娘行完礼,康氏这才嗔怪说道,樊妈妈亲自扶起余念娘,同时训斥那拿垫子的丫头:“……真不懂事!”
丫头缩了缩脖子,忙收起蒲垫,默默站到一旁。
“记得上一次见你的时候,你才这么丁点高。转眼间就长这么高了!”康氏哽咽着声音比划着,感概又伤感的道:“要是你爹爹还在的话,看见你出落得如此标致,不知道多高兴!”说着,她拿着手帕擦了擦干干的眼角,继续回忆着余父的往事种种,时不时拿手帕擦试红红的眼睛,周围樊妈妈和一众下人跟着低头,表现出一幅跟着伤心的样子。
一番话勾起余念娘脑子里不少记忆,惹得孙妈妈红着眼睛几乎掉泪。
好一会儿,康氏说得口干舌燥,樊妈妈立刻端了茶,喝下一口,她才觉得几乎要冒烟的嗓子好些。转念又觉着不对。
抬头看向下面的余念娘,见她一如之前一样,端端正正的站着,连姿势都没变下,神平静,没接一句话,也没有一丝伤感表。
康氏顿觉无趣。
想快点打发余念娘,简单的询问了几句在路上的景,听见余念娘回答:“还好!”“不累!”正中下怀,懒得再废话,告诉余念娘付天谐不在府内:“……庄子上有事,今一早便出去了,你先去歇着,明再来见你舅舅也无妨,都是自家人,无需太多礼仪!”
余念娘应“是”,接着从孙妈妈手中接过包袱打开,里面是两双新做的绣花鞋。
“送给舅母。”余念娘道。
康氏怔了怔,没想到余念娘竟然还准备了东西给自己。那自己这个当舅母的岂不是也要送个见面礼?
可是她根本没准备,头上这两支金簪是付天谐送给她的,平她都舍不得戴,一般只有去参加别人家宴席才拿出来。而且两支金簪子得好几十两银子。
康氏高兴的拿着鞋直夸做得好,心中不免有些尴尬,最后只得道:“你真是好孩子……到静园好好歇息吧。”让樊妈妈亲自送余念娘三人去了静园。
付府是三进的院子,外院除了书房,付锦业也住在那。主院是康氏夫妇,西厢房是付锦雪住处。主屋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一排后罩房,住的都是下人。
康氏让人将小院子隔开,后罩房一分为二,西边重新整修一番,移栽了一些花草,变成了一个小院子,取名静园。
玲珑看着新砌的围墙,十分不满:“明明主院还有东厢房,为何让姑娘住在这边。”
“我原以为舅老爷继承了付家所有的家产,付府应该十分富裕,看样子也不尽然。好在付家人口简单,不然,这三进的小院子恐怕还住不下。”孙妈妈将屋内外环视一圈。院子是修葺过的,屋内摆设简洁,摆件看着倒还算可以,家具一应全是新的,院子里新种的花色也漂亮,屋檐下还放了两个盆栽,整体看起来,整个院子简单大气。但却不像姑娘家住的地方!
“这里比伊州好了。人家那东厢房可是得留给客人住的。”付府在太原虽不是巨贾,但也有些底蕴,客来商往是常有的。
听了孙妈妈的话,玲珑差点跳起来:“难不成咱们姑娘不是客人?咱们姑娘还是自己人呢!”
是啊,辛苦派人不远千里到伊州带话,将她们请来,不是客人是什么?可哪有客人住在这僻静的地方的?
孙妈妈一时语凝!
两人一边说一边将东西分置出来放好。
余念娘将屋内外看遍,又在院子里站了片刻。
院子虽小,该有的都有。
比如小厨房,宴息室,下人房。
其它东西没有,不过,柴禾还是有的,孙妈妈很快烧了水,余念娘舒服的洗了个水澡。玲珑替她绞干了头发,余念娘便躺在上休息了。
余念娘休息不用人守着,梳洗后,孙妈妈和玲珑也各自休息去了。
这几个月,三人是没踏实的睡过一晚!
这一觉睡到酉时中,直到送晚饭的丫头过来,三人才醒!
☆、第27章 大庙会
晚膳菜色比较简单,三菜一汤,一份宫爆鸡丁,一份芦笋炒,一份桂花鱼条,汤是三鲜汤。
比起数月来换着吃的干粮,看着就让人食大增。
“这是太太特意让厨房单独为表姑娘做的,府里的厨子是太原府本地的,表姑娘尝尝合不合口味。”锁儿将饭菜摆好,笑着道。
余念娘对锁儿微微一笑,坐下。
孙妈妈瞧着那桂花鱼条做的不错,闻着十分鲜香,替余念娘夹了一块鱼。
余念娘尝了尝,味道鲜美,也不辣,还有一股桂花的香味,她点点头。
芦笋炒也不错,芦笋切得很薄,炒得也嫩。只有宫爆鸡丁稍辣一点,不过,余念娘是个不挑食的,每样菜都尝了一些。
瞧余念娘还满意,锁儿更高兴了。
“表姑娘觉得合口味就行,奴婢叫锁儿,平在太太院子里跑腿的,表姑娘若是平有什么需要可以吩咐奴婢去做。”
这应该是康氏的意思,也是变相的将锁儿拿给余念娘使唤,但又不直接派到静园来。
玲珑笑眯眯的拉了锁儿了的手,亲的道:“那我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就找锁儿妹妹了。”
“姐姐客气了。”锁儿嘴甜,也会察颜观色,见余念娘不挑不捡,玲珑和孙妈妈随和好相处,笑嘻嘻的跟玲珑说起话。
孙妈妈拿出几个铜板打赏她:“拿去买糖吃。”
“谢谢孙妈妈。”锁儿高兴的收下,一点儿没嫌弃少的样子。
“我送锁儿妹妹。”玲珑亲的挽着锁儿,送她出了静园。
等锁儿一走,余念娘便让孙妈妈和玲珑也坐下吃。
两人犹豫不绝。
“这儿,无外人。”余念娘道,
想了想,孙妈妈和玲珑便也坐下。
余念娘饭量不大,一会儿就放了碗筷,然后在静园里转圈消食。
按理,这第一怎么也该去见见付天谐,既然康氏让人单独给余念娘送了饭,想必是让她不用过去了。
在静园里走了会儿路,也无其它事可做,余念娘便回到屋内,在榻上坐着看书。
没一会儿,玲珑从外面回来了。
“姑娘,打听到了。”
孙妈妈经事儿多,做事稳重,留在边不仅能帮衬,偶尔还能提醒她。玲珑年轻,喜欢往人堆里凑,会说,但又不会失了分寸,派出去打听消息最好。这也是余念娘一直留两人在边的原因。
“听说今儿表太太带着表姑娘逛了大半的街,咱们来的时候才刚回来,又是买首饰又是买衣服的。明儿是正月十五,有大庙会。在太原文庙,文庙巷内,舅太太明儿一早就要去庙会上香。”说着说着,激动的声音平静下来。
玲珑看着余念娘,犹犹豫豫。
孙妈妈皱起眉头,训她:“干什么了你,吱吱唔唔的样子,有什么快说。”
玲珑嘟了嘟嘴,看着余念娘小声道:“既然是大庙会,那舅老爷肯定也会去,可舅太太今儿即没派人来让姑娘过去,也没捎口信。那,那咱们是去还是不去啊?”
这事儿谁没看出来呀,个死丫头偏要说出来!
孙妈妈瞪眼玲珑。
笑着对余念娘道:“也不过就是个庙会去也不去都没关系。如果舅太太没让人来请姑娘,正好姑娘可以多休息休息。这些子姑娘一路舟车劳顿,多费神,正好休息。”
指余念娘运用异能之事,每次余念娘都会头晕,犯乏!
余念娘点点头,并无不高兴。
孙妈妈暗松一口气,又笑着道:“那姑娘不如今儿早些歇息,奴婢去准备水。”
余念娘点头。
玲珑替余念娘散头发,孙妈妈出了屋子。
一出屋子,孙妈妈脸上笑意尽失,板着脸眉宇间一股怒意,转念间,她又叹口气。
生气又如何?谁让她们现在寄人篱下!
准备好水,余念娘梳洗完毕,便躺在上看书去了。
翌,卯时中,余念娘就起来,然后在静园里转圈散步。
这是她在伊州一直的习惯。
直到全发,她这才进屋休息片刻,然后去了晏洗室。
余念娘刚从洗室出来,康氏边的樊妈妈便过来了。
先是询问了几句:“表姑娘昨夜睡得可好?”之类的,然后才道:“……每年十五,太太都要到太原大庙会上去为付府祈福……赶庙会的人多,龙蛇混杂,去的晚了有时候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表姑娘从伊州过来舟车劳顿,太太怕累着表姑娘,便让老奴过来传个话……把锁儿派过来给表姑娘使,表姑娘有什么需要让她去办即可。太太祈完福便会回来……”
委婉一圈,意思就是让余念娘留在家里。
孙妈妈面色不变的站在一旁,口的怒意压了又压。玲珑年纪小,忍了好一会儿也没将心中的不平掩盖下去,她站在樊妈妈后面,樊妈妈自然看不到玲珑的表。
孙妈妈朝玲珑暗使了个眼色,玲珑愤愤转出了屋子。
余念娘倒一点也不生气,从头到尾随和温婉,樊妈妈说什么她都点头。
樊妈妈走后留下了锁儿。
孙妈妈随便给锁了找了个活,将她支了出去。
康氏这般随意对待余念娘让玲珑和孙妈妈很气愤,连带着之前有些好感的锁儿也不顺眼起来。
玲珑瞪着眼睛看着锁儿在院子里浇水,觉得付府的人从主子到下人都碍人眼,气呼呼的甩着帕子进了屋。
早膳还是康氏让人给余念娘送过来的。
清粥加几样小菜。
戊时中的时候,康氏带着付锦雪,以及成群的仆妇下人,护院,一众人浩浩的出了府。
在外面转了一圈的玲珑没一会儿回到静园。
“……带着表姑娘一起,听说舅老爷一早出去了。不过,奴婢花几个铜板打听一番,是铺子上有事,舅老爷先走了,不过,说是约了地点会接应舅太太……另外一起去的还有表少爷……”
付天谐只有一儿一女。
“……丫环婆子带了不少,还有护院……一大群人,坐着马车去的……”玲珑叽哩呱啦说着,即愤概又新奇的样子。
孙妈妈瞧着直皱眉头。
明知道表太太没让姑娘去,偏还说这么多,不是成心给姑娘添堵吗?
不过,好在,余念娘从头到尾都一脸微笑听着,没有一丝不高兴或遗憾。
是了,她们家姑娘心,脾气样样都好,在伊州,子苦的时候没少听难听的话,这点小事自是影响不到余念娘。
不过,孙妈妈还是有些心酸。纵使知道余念娘不在意,还是忍不住打断玲珑的话。
“紧说些没用的,去箱笼里替姑娘把那书全找出来放着,姑娘想看的时候好拿。”那几本余念娘让扔,孙妈妈给偷偷捡回来的杂记。
玲珑缩着脖子吐了吐舌头,低头去屋子里将余念娘常看的几本书拿了出来。
有本药书,是余念娘的祖父留下来的。还有几本是后来到书店买的杂记。
“姑娘今儿是看药书还是杂记?”玲珑道。
余念娘摆摆手:“不看。”
“那姑娘是想绣花吗?”
“不。”余念娘摇头,起朝着屋外走去,招呼两人:“去庙会!”
☆、第28章 又见
太原府的繁华可不是伊州能比的。
宽阔的街道两旁店肆林立,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楼阁错落有致。有茶楼,酒馆,当铺,作坊,商铺等等,街道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到城外安静的郊区,可是大街上一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车送货的,有赶牛车拉货的,有驻足观光的。
初升的阳光淡洒在红砖绿瓦之间,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扬的商铺招牌旗帜,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还有那一张张恬淡惬意的笑脸,给眼前这一片繁华的太原城增添了无数朝气和生机。
“太原府果然名不虚传,好闹啊!”
昨来的时候匆匆忙忙,无睱欣赏周围的景色,此时特意出了付府逛街,三人兴致勃勃的一路走一路瞧。
玲珑更是不时感叹惊羡!
找了路人询问,三人朝着文庙巷走去。
若说太原街上繁华闹,那今天的文庙巷则人山人海,擦肩摩踵!
沿途小商小贩叫卖不断,各色东西应有尽有,吃喝玩,好些伊州没有的东西看得人眼花缭乱!
天朝对女子要求不算苛刻,穷苦人家亦有妇人出门摆摊谋生的。各家姑娘小姐出门不戴帷帽斗笠已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通往庙会的青石板路上,俏丽的姑娘,俊秀的小子随处可见!
余念娘今也没有戴帷帽,走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跟着人流,三人好不容易到庙会前。“崇真寺”三个字映入眼帘,端庄肃目,庄重神圣!
崇真寺乃前朝遗址,坐南朝北,内有琉璃线的龙照壁,棂星门。占地近四万平米,十分宏大,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庙宇之一。
因历来香火鼎盛,先帝登基后,便令人将崇真寺重新修整,对其内部稍作了修改,但崇真寺这个名字留了下来!
三人最先看到的是大关帝庙。
大关帝庙位于庙前街,坐北朝南,二进院落。
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让人心中油然生出神圣崇敬之感。
前放置了三座大香炉,烧香拜佛的络驿不绝,香烟缭绕,香客们双手合十,举过,额,头,然后平扑在地上,长年累月如此,以致石板有些地方陷了下去。
余念娘也上了香,绕过前,到了后。
后与前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院子安静详和。
内有许多佛象,神态各异,千姿百态,经小和尚介绍,一共九十九座佛,每座佛代表的意义不同。
据说从跨进门,随意哪边开始,以自己年岁为准,数到的最后一座佛,上面有签文解义,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解义。
因此,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安静的围绕着佛象来回反复转圈,直找到那座属于自己的佛象。
余念娘瞧孙妈妈和玲珑一脸期盼的样子,笑着朝两人摆手。
两人大喜。随即进也跟着开始数佛!
余念娘能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里,自是相信鬼神,但对于这种数佛却是不太信的。来参拜的人何其多,数到同一座佛的人又是无数,解义同或不同全都在解签的人!
不过,孙妈妈和玲珑信即由她们去好了。
余念娘在外的长凳上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香客,在这香烟缭缭,庄重的地方,她的心绪平静下来,脑子似乎也更加的清醒!
这时,伴随着说话声音,一群人走近。
为首老太太慈眉善目,十分和谒,她微笑和旁另一个更加年长的老太太说话。
两人旁簇拥着一大群仆妇,后边跟着两个护院。
只这架势,香客们纷纷侧目退让,自觉的驻足停下让两人先行进了内。贴的仆妇忙掺扶着两人走了进去。
没一会儿,里面的香客陆续出了大,门口站着的仆妇一边对香客们微笑,一边从丫环手里拿出赏钱。
本来还有些不满的香客,接到赏钱后心中的不愉也散了。
只是那发放赏钱的仆妇余念娘一个也不认识。直到一个中年妇人走了出来,余念娘子才动了动。
“……太夫人也很多年没有来过太原府了,若不是这次回去祭祖,恐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太原府呢?”于妈妈笑着跟旁的妇人道。
“是呀!所以,于太夫人这次一定得在太原多留些子,也好陪着咱们家老太太说说话。”贺妈妈亦笑着道。
虽然听不见说些什么,不过,瞧两人言语亲近状应该很熟悉。
余念娘微微一笑,缓缓站了起来。
于妈妈和贺妈妈相互客气的说了几句,眼看两位老太太也快出来了,贺妈妈虽早让人安排了歇脚的地方,可庙会上人多眼杂,便让护院出去准备一下。
于妈妈见贺妈妈一切安排的有条不紊,根本不需要自己帮忙,刚回便看见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影站了起来。
她随即大喜。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见了余念娘。
于妈妈快步走了过去。
“余姑娘,原来你也在太原府啊?”
余念娘微笑点头:“于妈妈,真巧。”
“我们早一步在鄜州登岸,原还以为你们去了其它地方,没想到你们也来了太原府,可真是有缘啦!”于妈妈笑着道,然后又问余念娘:“余姑娘怎么一人?”
余念娘抬手指了指她后。
于妈妈回头。
大门外人群中,被赶出来的孙妈妈和玲珑正站在原地和一个妇人说话。
“那是余姑娘的家人?”于妈妈疑惑道,从肃州一路过来,她打听到的是余念娘家中只剩其主仆三人,是去投奔亲戚的。
“下人。”余念娘道。
“哦。”于妈妈了然,想必是余念娘的亲戚就在太原府,不过如此正好,她正问余念娘现在住所。
孙妈妈和玲珑还有那妇人便走了过来。
“表姑娘,您怎么出来了?太太正准备回去呢,还好在这儿遇见了你,不然回府找不着你人那可怎么办……大庙会龙蛇混杂,您一个姑娘家怎可到处乱走……”樊妈妈一走近就噼哩叭啦对着余念娘说了一大通,像个长辈,说话口气哪像个下人。她也根本不给余念娘等人解释的机会,话里话外是为余念娘好,仔细一听是指责余念娘擅自出来。
可这正月里,过大年,又是赶大庙会,谁家不出来闹?
于妈妈皱起眉头。
自己说了一大通,余念娘连话也不搭,樊妈妈觉得就像拳头塞进了棉花里,软绵绵的,无趣。
她见于妈妈穿着衣料只不过比自己好一些,边也没主子,不像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猜测可能是余念娘一起的同路人。
于是,只对于妈妈草草点了个头,便让孙妈妈扶着余念娘去了前。
☆、第29章 原因
余念娘跟着樊妈妈到了前,并没有看见康氏一行人,然后几人出了大关帝庙,在庙外的街边看到停在街边的马车,马车旁边附手站着一个四十左右的男子。
男子浓眉大眼,面无表,后跟着一个小厮。
樊妈妈急忙上前,恭敬对男子,道:“老爷。”
这就是付天谐了!
余念娘垂首行礼:“舅舅。”
孙妈妈和玲珑也跟着蹲下行礼:“舅老爷。”
没想到余念娘竟能认出自己。再看余念娘长得端正漂亮,大大的眼睛遗传了付家人的。
付天谐紧绷的神稍有舒缓,不过,还是板着脸应道:“嗯,回去再说。”然后翻上了一旁的马。
樊妈妈领着余念娘上了第二辆马车。
马车上坐着一个穿桃粉色褙子的姑娘,五官端正,瓜子脸,双眼皮,她目不斜视,只瞥了一眼坐在对面的余念娘便低头玩起自己的指甲。
樊妈妈替余念娘介绍。
“这是我们家姑娘。”
付锦雪今年十七。
“表姐。”余念娘道。
接着樊妈妈又向付锦雪介绍。
“姑娘,这位就是表姑娘。”
付锦雪就淡淡朝余念娘点了点头。
孙妈妈和玲珑被安排在了另外的马车,和付家仆妇坐在一起。
街道上来往人流,车辆太多,只是出文庙巷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时辰。
付锦雪一会儿低头玩指甲,一会儿撩起车帘,显得有些烦躁。
余念娘端正的坐在马车内,只在付锦雪撩起帘子的时候往车外扫上几眼。也不主动找付锦雪说话。
马车内十分安静。
出了文庙巷,很快就回到了付府。
马车一到,付锦雪就撩起帘子,车外的仆妇忙扶着她下马车,待余念娘下了马车后,只瞧见付锦雪扶着康氏的背影消失在大门口。
付天谐乃一家之主,自是不用管其它人,最早进府的。
一群付家仆妇,留下孙妈妈和玲珑两人跟在余念娘后面进了付府。
进二门的时候有妈妈过来找到余念娘。
“……老爷和太太让表姑娘过去一趟。”
于是,余念娘改道,直接去了康氏院子。
院子里站着不少仆妇和小厮,最显眼的是跪在院子中间的锁儿。
香梅立在门口,看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