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念娘归录-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卫老太太欣慰又感概。
  “一段子不见,我儿又长高了。”卫夫人拉着卫其宇高兴的道,眼中慈谒疼展惜展露无疑,将他骨节分明的手翻过来,并在手背上轻轻捏了捏,笑道:“没胖,不过,也没瘦。”
  “那是。”卫其宇笑着道:“回去二伯和二婶可每好吃好喝的招待我。”
  一旁的李氏忙道:“应该的应该的。”
  儿子回去能被好生招待,卫夫人自然高兴,立刻笑着感谢李氏:“真是辛苦弟妹了。”
  “大嫂说这话就见外了,其宇难得回太原一趟,我不知他生活习惯,还怕他吃不惯呢!”卫其宇替她贴金,李氏当然不会拒绝,卫鸿峰的官职还等着卫鸿山帮忙呢。
  “这孩子不挑嘴的!”卫夫人看着卫其宇笑眯眯的道。
  卫其宇扶着卫夫人重新在凳子上坐下。
  桃粉褙子姑娘和浅绿色褙子的姑娘也上前见礼:“二哥!”
  “替你们带了些太原的特产回来,一会儿让人给你们送到院子去。”卫其宇看着两个妹妹笑着道。
  桃粉褙子姑娘叫卫其颜,今年十四,浅绿色褙子姑娘叫卫其玉,今年十六。
  “好啊好啊。”
  两人立刻高兴的道。
  卫其颜还故意撅着嘴不满的对卫其宇抱怨:“二哥你不知道,你走后,娘不知道有多想你,每念叨你,我和姐姐耳朵都起茧子了。”
  卫其宇笑看着她:“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调皮啊?”
  “什么啊!”卫其颜立刻不满的道:“我又不是小孩子,再说了我是姑娘家。这话你该去问小弟。大……二姐,你说是吗?”
  “二哥,三妹这段子在家帮了母亲不少忙呢。”卫其玉笑着道。
  卫府两兄弟,分居太原和京城,各房取名都是各自排,京城大户人家均是各房一起男女分别排行。
  卫鸿峰带着妻儿到京城后,原来卫其玉在将军叫大姑娘,卫其雪在家也叫大姑娘。
  于是老太太决定,两府子女重新排行。
  按照年龄来分,卫其雪十七,最大,于是便排了老大,卫其玉行二,卫其颜行三,卫其行四。
  几位少爷,倒无多大变化,卫其颜口中的小弟便是指李氏的小儿子卫其士。
  卫其士刚到将军府的时候还比较斯文守礼,两三后,便开始调皮捣蛋,本暴露无余。
  卫老太太满意的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和姐妹们开玩笑。
  这时,卫其雪和卫其也上前见礼,连李氏也说了一句:“辛苦了。”
  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后面的余念娘。
  孙妈妈和玲珑暗自捏着手。
  余念娘倒是一脸无所谓的表。
  一一打过招呼后,卫其宇示意余念娘上前,余念娘恭敬的向卫老太太行了礼。
  所有人都看着余念娘,屋内静悄悄的,只有余念娘轻柔,明郎的声音:“老太太安!”
  “哎哟,快起来快起来!”卫老太太立刻笑着道:“今儿上午我还在和老大媳妇说你,平安到达就好……这一路你也辛苦了,这几你就在府里好好歇息。”
  余念娘行礼道谢。
  衣饰一般,料子普通,样式也是往年过时的。不过,言行举止倒还得体。
  等老太太说完,一旁的卫夫人才笑着对余念娘道:“瞧着就是个有灵的姑娘,难怪老太太会喜欢。”
  “那是,我现在也能对老太爷有个交代了。”卫老太太感概的道:“这丫头好好的,老太爷在天之灵也能放心了。”
  “那是。”卫夫人和李氏均笑着接话。
  接着,卫其宇又一一向余念娘介绍了卫其玉和卫其颜。
  余念娘一一见礼,卫其玉优雅端庄还礼,卫其颜一脸笑意,还道:“余姑娘若以后有空,可到朝霞院来寻我说话。”
  余念娘还以一微笑。
  对余念娘这个份不明的到来,屋内人神色各异。
  简单寒喧几句后,卫老太太便对余念娘道:“你一路奔波劳累,先回院子休息吧。”
  卫夫人也道:“是啊。好好休息休息,晚膳我会派人来告诉你。”顿了顿又道:“其它各处院子都满了,你就陪着老太太住在东跨院吧……”吩咐旁边的丫头:“百合,你带余姑娘到玉笙阁,那里一切都打点好了。”
  最后一句是对余念娘说的。
  余念娘自是要行礼道谢。然后又跟卫老太太告退。
  老太太很大度的朝她摆手。
  这时,一旁的卫其宇抬起手也朝老太太拱手:“由几位妹妹先陪祖母,孙儿有事,还未去见过父亲。”
  “好,你去忙你的,只要得了空过来坐坐就成。”卫老太太道。
  “是。只要有空孙儿一定过来。”卫其宇道。然后对正退出去的余念娘道:“我送余姑娘。”
  此言一出,屋内众人皆露惊诧。

  ☆、第141章 玉笙阁

  余念娘前脚要走,卫其宇后脚也跟着要离开,还顺道要送余念娘。
  别说卫夫人了,就连卫老太太脸上也闪过意外。
  从太原出发的时候卫其宇和余念娘还不过是点头之交,没想到现在已经这么熟了?
  余念娘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平静的应下:“是。”
  然后跟着卫其宇一前一后出了屋子。
  众人看着落下的帘子思绪还没回来,而卫夫人突然觉得有东西堵在她的口,让她呼吸不顺畅起来。
  将军府是四进院子,里面除了亭台楼阁,假山怪石,水池小湖以外,花草树木植被也费了不少心思,所以,整座宅子景致占了很大的地方。
  卫鸿山夫妇住在正院的吉香院,大儿卫其林已经成亲,住在世安苑,卫其宇则在墨韵堂,而卫其士此次也被单独安了院子,在七彩居。
  卫其颜住在朝霞院,和卫其玉的点翠院相邻而处。
  卫老太太一个人住在西跨院的南苑。
  而卫鸿峰夫妻在东跨院的芙蓉院,卫其雪在玉清小筑,卫其则在漪澜小筑,两人喜欢这名字的。
  西跨院很大,只住着老太太一人,还有闲置的小院,所以,最后余念娘被安排在了西跨院,离南苑不远不近的玉笙阁。
  卫其宇和余念娘走后,卫夫人悄悄派了人去看。
  卫其宇一直将余念娘送到玉笙阁外才离开,虽然一句话也没说,但卫夫人的好心还是一落千丈。
  百合将余念娘三人送到玉笙阁,又对院子里的仆人下人吩咐一番,无非是要小心伺候余姑娘之类,然后就离开了。
  玉笙阁比付府的静园大了不止一倍,三间正房,还有一排耳房,另外还有单独的小厨房。
  粉墙环护,绿柳倒垂,墙角根栽种的藤蔓顺着墙沿爬了一路。
  两处花葡里面种着各色品种的花草植被,院中白石板路直通正堂,整个院子花园锦簇,剔透玲珑。
  屋内摆放典雅温馨,宽敝明亮,阳光顺着窗棂便可照进来。
  正堂布置大气简约,金丝楠木的桌椅,白瓷的官窖,用来招待客人正式又不失礼。
  而左边屋子当中放着一张黄花梨木的大案,案上压着砚和纸,笔墨,各色笔筒,旁边一个斗大的汝窖花囊,插着满满一囊的山茶花,墙上正中挂着一幅米襄阳的《烟雨图》,图上题写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
  屋内左边紫檀木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窖的大盘,盘里放着数十个造型不同,服装各异的陶人,屋子东北角放着一个酱紫色的书柜。
  正堂右边则是厢房,进屋便看见悬着葱绿色双绣花卋的帐蔓的拔步,铺柔软干净,锦被整整齐齐的叠放着。
  旁边红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馨,旁边挂着精致的小锤,黄花梨木的柜子上放着汝窖美人觚,觚里插着瓜叶菊。
  屋角紫檀木架上放着小巧玲珑的香炉,整个屋子一应俱全,该有的都有,可见布置的人花了心思。
  孙妈妈在几间屋子里转了一圈,仔细盯着那幅《烟雨图》上的诗,又看了看花囊里的山茶花和觚里的瓜叶菊,花瓣都是新鲜滴,一瞧就是今才换上的。
  孙妈妈惊讶的问余念娘:“姑娘那字儿是颜鲁公的真迹吗?”
  “不知。”余念娘摇头,她向来对这些不在意,也不懂。
  “我觉着是赝品。”玲珑凑近悄悄道。
  “不过,这屋布置得还真有心,连笔墨都替姑娘准备好了。”孙妈妈暗暗点头道:“还有那汝窖的囊和觚,可都是真的。”当年付府还没有破落的时候也有不少这种好东西,孙妈妈自是认识一些。
  玲珑跟着点头。
  单看这院子选得跟姑娘的气质也很符合,恬静柔美又不失大气。
  孙妈妈看了眼外面院子里的下人,凑近余念娘低声道:“看来这卫夫人应该和善的。”
  余念娘点头。
  是不是真和善以后才知道。
  余念娘的箱笼一直随着卫府车队,早在卫老太太到的时候就被搬了过来,于是,玲珑和孙妈妈将箱笼令下人抬进来,打开,开始收拾。
  这种贴的活当然不能让别人来,于是孙妈妈吩咐婆子去替余念娘烧水。
  箱笼里有一些正穿的冬衣和披风,还有一些过季的夏裳秋裳。
  两人重新整理一番,孙妈妈又将余念娘的书全部拿出来摆到左屋,那边算是余念娘以后的书房。
  孙妈妈一根手指在书架上扫过,手指上一丝灰尘也没有,她脸上不由爬上笑容,看来这屋子是每都在打扫,也不算怠慢姑娘。
  将书摆好,孙妈妈又按照余念娘的习惯将花和装陶人的盘子挪了挪位置,确定屋内的花香不会太浓影响到余念娘看书,这才作罢。
  余念娘坐在正堂里喝茶,下人烧好了水,沏了一壶龙井刚端进来。那婆子替余念娘倒满茶,殷勤的递到余念娘手上,还道:“这是老太太特意让人留出来,前两就送过来的。姑娘尝尝喜欢不喜欢。”
  然后看见孙妈妈出来,婆子很有眼色立刻将手上龙井递过去:“这是将军从宫里得的,送给了老太太,老太太喝着觉得好,立刻留了一些给余姑娘,这茶还是妈妈收着吧。”
  孙妈妈将茶收下,笑站对那婆子道:“你叫什么?”
  婆子忙道:“奴婢夫家姓赵,叫赵长,在京郊庄子上当差。”子对着余念娘弓行礼。
  “嗯,赵长家的谢谢你了。”孙妈妈笑着道。
  赵长家的忙道:“哎哟,当不得妈妈这声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然后又满脸笑的道:“现在有姑娘在玉笙阁,往后就闹了。”
  “玉笙阁以前没住人吗?”孙妈妈好奇的道。
  “没有。”赵长家的道,仿佛想表现一般,不待孙妈妈问,就开始细细说道:“这将军府是今年皇上才赏赐下来的,这宅子本来就大,不仅造得好,环境也好,院子也多。之前老太太和二老爷一家在太原府,搬进来的时候将军和夫人就直接住的主院,而大少爷已经成亲单独一个院子,二少爷也住在外院,两位姑娘的院子虽然挨在一起,可东跨院本来就是给二老爷一家准备的,所以府里都空空的。特别是一到夜里,这后院里到处静悄悄的。我们待在玉笙阁夜里都不敢出门,连三姑娘也抱怨过太冷清。”
  赵长家的长着一张薄唇,一看就是个说的,一张一合的说个不停,于是孙妈妈趁机问起她院子里的事。
  果无说求求求……………………

  ☆、第142章 婚约

  初来乍到很多况不明,自是需要先打听况。
  “你们一开始就住在这里?”孙妈妈道。
  “不是,是两三个月前才搬进来的,包括老太太的南苑,只有东跨院一直空着……”赵长家的噼哩叭啦的说着。
  “之前院子里只有我们三个下人……”她指着正在外面浇花的一个婆子道:“那是齐钿家的,她当家的也在京郊庄子上做工……还有一个小丫头,叫原浆,从小无父无母,有个婶婶,在厨房当差。长的一般,不过,干活实在。姑娘喝的水就是她烧的。”
  接着赵长家的又指了指正在院子里扫地的青色褙子丫头,和立在门外不远处的蓝色褙子的丫头,低声道:“这个叫吉星,那个叫百照,她们是姑娘到之前派过来的,原来是在夫人院子里当差。”
  然后又朝余念娘走近两步,像是怕被人听见似的,声音压得更低,谨慎的样子连余念娘都不由侧目。
  “吉星今年十七,做事稳重有序,之前在夫人院子里不过是个三等丫头,不过,来这里之前受百合姑娘精心挑教过的,想必应该能有担当;百照今年十四,子活泼一些,和谁都能说到一块儿去,所以,各院的下人她都熟悉,却有些懒散。不过,却比吉星份还要高,是二等丫头。两人的爹娘老子都是卫府的家生子……”
  这意思很明显了,吉星和百照都是卫夫人临时派过来的,很有可能是卫夫人派来监视余念娘的。
  赵长家的这种谨慎的样子让人不多想都不行。
  既然知道两个丫头是卫夫人派过来的,那为何还要告诉余念娘。
  余念娘看向她,淡淡的问:“你,可,知我?”
  赵长家的愣了愣,没想到余念娘竟然问的这么直接,还有她说话的语气和字里行间的停顿,像是故意,可又有让人不能忽视的威严。
  当下人的,要想出人头地除了机灵,还得敢堵。不到玉笙阁的时候她们也不过是最下等的粗使下人,在卫府干了几十年下人,也没混到个管事妈妈的位置。
  不过,现在玉笙阁有了新主子,不过,这主子的份有些特殊,表面看来卫夫人是有监视的意思,但以后的事谁说不定。
  所以,赵长家的一听余念娘要喝茶,立刻亲自端了进来。
  余念娘刚到京城,又只是个依托着卫老太太进京的孤女,行事诸多不便,她壮着胆子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不过,余念娘似乎和其它的姑娘主子不一样,什么虚虚实实,弯弯绕绕,遮掩的都没有,直接了当的问出心中疑问。
  赵长家的转念一想,毕竟余念娘是主子,主子问她们这些下人,哪需要多费口舌。
  关键是她该怎么回答。她摸不准余念娘究竟想听什么。
  余念娘早已经放下茶盅,手上拿起一本书看起来。
  孙妈妈和玲珑都立在屋子里,神色淡淡又有些漠然疏离。
  赵长家的眼睛朝屋外看去,吉星已经将树下的落叶扫到一起,正打算装起来拿出去倒掉,齐钿家的就走了过去,接过吉星手中的扫帚扫起来,看到齐钿家的,站在屋外的百照立刻走了过去,同时还回头朝屋子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就见她板着脸对着齐钿家的说着什么,齐钿家的垂首听着,只点头。
  一定是又在吩咐齐钿家的做事,自从吉星和百照来到玉笙阁,院子里所有的事都是两人在分配。
  赵长家的吐出一口气,想到那次卫夫人接到卫老太太的信时,惊得直呼怎么可能,声音大得主院外面都能听见,接着就派人急匆匆的去将将军请了回来。
  将军从屋子里出来后也是一脸难看。
  后来第二次太原府来信的时候,卫夫人捏着信在屋子里破口大骂,吉香院里的所有下人听得清清楚楚。
  什么穷酸不要脸,以恩挟报,最后还说老太太也糊涂了,吓得王妈妈差点跪在地上求卫夫人不要说了。
  从那以后,整个卫府的下人都知道了,卫府少爷有一门从小订下的婚约,而且这婚约还是卫老太爷在生的时候订下的。对方十多年毫无音讯,也无人提起,卫大少爷已经娶妻,那这亲事便可作罢?
  想得美!那怎么可能,人家姑娘手里拿着信物呢!而且这亲事也没说给谁订的呀,不是还有二少爷吗?
  赵长家的心中百转千回,已经想好怎么回答。
  她恭敬对余念娘行了个礼,垂首回道:“姑娘是老太爷生前一位旧故的孙女,而且卫老太太在太原府一见姑娘就喜欢姑娘,老太爷生前一直想要报答故人的恩,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还恩,所以,老太太便带着姑娘到了京城,希望能帮姑娘找个好人家。”
  “哦?这么说的?”余念娘脸上露出一笑,很感兴趣的道。
  赵长家的抬头看了眼面带笑容的余念娘,觉得她那双大大的眸子乌黑灼亮,比那夜空的繁星还要耀眼!
  姑娘其实长得好看的,就是出低了些!
  “是的,主子们是这样说的。”赵长家的道。
  一旁的孙妈和玲珑面色复杂的站在一旁,鄙咦,气愤,疑惑!
  余念娘嘴角勾起,看着赵长家的,定定的问:“还有呢?”
  赵长家的脸上惊讶一闪而过,头垂得更低了,吱唔道:“其实,其实大家都知道姑娘和卫府有婚约。”
  “嗯。是的。”余念娘认真的点头,很爽快的承认。
  赵长家的一愣,看着余念娘毫不羞涩,坦率直接的回答,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一旁的孙妈妈却开口了:“我们家老太爷和卫老太爷很早前就姑娘和少爷的亲事订下口头之约,而且也给了信物。我们老太爷生前最大愿望就是看着姑娘高高兴兴的成亲。老太爷虽然去了,不过,子女当以孝为先,自是要遵从老太爷的遗言。虽然卫老太爷也不在了,还有老太太嘛,当然了,这事自是得听从长辈们的安排,从长计议。”
  赵长家的怔怔的听着孙妈妈的话,桌边的余念娘已经重新拿起书看起来,注意力已经转移。
  这话也不用解释给她一个下人听啊!
  不过,原来还真有这回事啊!
  赵长家的出了屋子便悄悄拉着齐钿家的到一旁,将刚才在屋子的事告诉了齐钿家的,然后很不可思议的道:“依我看余姑娘到京城来恐怕是一心为这亲事来的。可咱们二少爷什么份啊,京城多少姑娘喜欢啊,她多半要空欢喜一场了。”

  ☆、第143章 知不知

  赵长家的将在屋子的事告诉了齐钿家的。
  不过,齐钿家的注意力明显不在这里,她皱眉看着赵长家的:“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管闲事。现在这院子不像之前了,该做事就做事。听吩咐就好,你不知道……”说着指了指正院的方向:“那边盯着呢,还凑上前去透信儿!”
  “没事。”赵长家的毫不在意的道:“我觉着那余姑娘好说话的,而且当时屋子里没有其它下人在,所以,吉星和百照也不会知道我说了什么。”
  “诶。”齐钿家的叹口气:“将军府的地位越来越高了,往后子也会越来越好,你还是老实些。”
  “我知道。”知道齐钿家的一片好心,赵长家的笑着应了,心里想着孙妈妈说那些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孙妈妈从赵长家的嘴里得知卫府各院的况。
  而南苑里,待余念娘和卫其宇离开后,李氏坐了一会儿,也带着卫其和卫其雪离开了,然后卫其玉和卫其颜姐妹也回去了。
  最后,屋子里只剩下卫夫人和卫老太太。
  卫夫人拿过卫妈妈手中的美人锤,蹲在卫老太太脚边,继续替她轻轻锤着腿。
  见状,卫老太太就道:“这种事有卫妈妈就行了,哪里需要你来。”
  “这怎么能一样。”卫夫人笑着道:“媳妇多年不在您边伺候,您现在来到京城,我和老爷自是要好好孝敬您老人家,这点小事儿算得了什么。”
  卫老太太立刻满面笑容,慈谒的看着卫夫人:“只要你们有这份心就好了。你们过得好,我就好。”
  “这可不行。”卫夫人笑着道:“您是咱们卫府的主心骨,一切当以老太太为先,怎么能只顾着我们呢!老爷常说府里幸亏有老太太撑着,一切才能安安顺顺,他才能走到今天,这得多亏老太太才是。您辛苦大半辈子,往后就只好享清福便是。有什么不好的,或者需要的直接跟媳妇说便是。”语气颇有些亲昵撒的味道。
  这就是区别!
  李氏做事总不多用脑子想,只看着表面上的蝇头小利,的确不如老大媳妇大气,明事理,懂道理。这样才能内宅平安,助丈夫仕途步步高升。
  卫老太太神色更加和谒,拉着卫夫人的手,拍了拍道:“我知道你的心意了。快起来吧,久了腿麻,让卫妈妈来。”
  一旁的卫妈妈立刻扶着卫夫人站起来,同时接过她手中的美人锤。
  卫夫人顺势站起来,坐到椅子上,笑着跟卫老太太商量:“余姑娘从小受苦,不过好在她自己是个聪慧的孩子。我瞧着她上的衣服也不算好,样式都很陈旧。媳妇明便让管事的令人进府替她做几衣服,玉笙阁现在有五个下人,加上余姑娘自己边有两个,就有七个,老太太您看合适不合适,若不够的话,我再从这边拨两个丫头过去。”
  “这事你拿主意就行。”卫老太太笑着道:“她是个乖顺的孩子,七个下人也就够了,人太多,有些反而容易偷懒。”
  卫夫人点头:“媳妇知道了。不过,再有半个月就是老太太的寿辰,老爷请贴已经准备好了,这两就派管事的送出去。到时候一定要替老太太好好办办。”
  “不是都说不用了吗?”卫老太太忙摆手道:“临近年关,朝廷上事多,老大哪有空,我也不认识两个人,不用瞎折腾了。”
  “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帮老太太好好闹一番,请了各府夫人太太上门来跟你祝贺,您也可以认识认识京中的权贵。”卫夫人说得真意挚,她也拟好了请哪些府上的夫人。
  “算了,这些你们作主吧,反正也不是大寿。”见卫夫人坚持,卫老太太只好道,到京城第一年儿子就能替她办寿辰,她当然是高兴的。
  “是。”卫夫人应声,又愧疚的道:“只是委屈娘住在西跨院了。”
  “这是哪里的话。”卫老太太丝毫不在的意:“我一个孀居的老太婆住到主院去干什么,鸿山是将军,你是将军夫人,当然得住主院,不然让别人知道不知道得说成什么样。再说,我觉得这南苑好的,清静环境又好。”
  见卫老太太说得都是真话,卫夫人这才放下心来。
  主院当然是一家之主住的,可是她和卫老太太相处的时间很少,摸不准她是个什么脾气,自然是先把好的给老太太。
  现在看来,老太太只是有些时候威严,并不是那拧不清的。
  卫夫人觉得以后自己只要顺着些老太太就没问题的,这事解决,卫夫人心头轻松了一些,想了想,她迟疑问道:“娘,听说余姑娘无父无母,只有一个舅舅在太原,不知道娘对她有什么安排?”这也是她最关心的。
  卫老太太当然知道卫夫人想问的是什么,便道:“她是老太爷故人的后人,我很喜欢她,既然来了,就不能怠慢。我也看过她拿的信物,的确是老太爷的。”
  “可是这事我们怎么都不知道?”一提到儿子的亲事,卫夫人就有些着急:“娘以前没听老太爷提过吗?”
  老太太凝眉想了想:“好像提了那么一提。”当年老太爷出事,她差点吓得魂飞魄散,后来见到老太爷的时候高兴得哭了,老太爷说了很多,包括救她的那家人,至于有没有提到亲事,她隐约记得是说过。因为时间太久,已经记不清。
  而且后来,也没再听老太爷提起,直到老太爷去世,她们完全把这事给忘了,别说是卫鸿山了,她都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
  不过,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你放心,其宇是我的孙子,我当然不会害他。这次带她来,也不是为了这个。往后怎么样,还得先看看再说。”接着卫老太太又叮嘱卫夫人:“我知道你一向比老二媳妇做得好。任何事要看长远一些,不要被眼前蒙敝。”
  卫夫人一向做事妥贴,稳重,也算精明,可此时感觉有些听不太明白老太太话中的意思。余念娘会占卜的事卫鸿山没有瞒着她,不过,她心中始终有些不放心。
  “难道她真有那本事?”
  “当下无法定论,但她确实有些能耐。”卫老太太道,做母亲谁不想给孩子寻门好亲事,她也不想卫夫人被这点事弄得整天盯着玉笙阁,便道:“有信物不代表有婚约,诺大卫府也不能言而无信,那样会被人话诟,你如果不相信我,总该相信老大吧。”
  “娘,媳妇不是这个意思。”卫夫人忙道。
  “我知道。”卫老太太打断卫夫人的话:“很多事急不来,我们得从长计议。有些事恐怕得问过其宇才知道。”
  而卫其宇和卫鸿山在书房待了两个时辰后,两人一起到了卫老太太屋里。
  等卫其宇将告诉卫鸿山的话告诉卫老太太和卫夫人,卫夫人则露出了和卫鸿山一样不敢置信的表。卫老太太凝眉喃喃了句:“如此厉害吗?”
  果无说继续定时

  ☆、第144章 供奉

  看天观象,测星卜月,卜卦推算,铜板龟甲,六十四卦,易经经,没有哪一样是简单的,更别说最深不可测,难做的推卦预知。
  卫夫人不相信。
  “她不过十五岁,就算懂得一些,哪就会有这般厉害?想那天道院的天师,哪个不是研习了几十年。一个黄毛丫头就算再有天赋,也太夸张了吧。”
  卫鸿山点头:“也许有些事只是凑巧罢了。”
  “就算她护着世子一路回京是凑巧,那她卜的那三卦呢?”卫其宇道。
  池郎宜的三卦可是卦卦都应验了的。
  第一次是汾州,果然在汾州的时候就遇上了袭击,汾州地大,就算余念娘有以全盖点的嫌疑,那过黑龙洞的时候,她可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前面会有埋伏,这总不能是假的吧!
  第二次茶水,虽然只是在看到卖茶杯的时候他们才警觉,但那也算是与茶有关。
  第三次是香气。果然他们所有人结实的中了别人的暗算,中了毒。
  一次算凑巧,两次算凑巧,难道三次也是凑巧?
  卫鸿山等人静默无语。
  卫其宇想了想,又道:“整个朝廷谁不知道宁安候最瞧不上的就是天道院那群天师。宁安候世子最讨厌的也是天道院的也是那群天师,可是,一路上,世子爷连一句反驳的话都没说过,她说让走哪儿,就走哪儿,让哪儿歇就哪儿歇。世子爷最不喜的就是别人对他指手划脚。可是,这次他竟然一句话都没说。”
  这只有两种况,一是对对方很信任,二则是自己心中有打算,在观察而已。但在那种况下领着一整个车队的人前行,没有一点儿本事是不行的。
  这下,卫鸿山真沉默了。
  片刻后,他看着卫其宇,道:“你是很相信她?”
  卫其宇想了想,道:“也许吧。”也不是他就从心底信服余念娘,而且种种事让他不得不相信余念娘。
  就像他们在丹州听到池郎宜和余念娘一起离开,然后去了京兆府,只找了两个百姓丢给他们两株草,留下一句,他们就相信了。然后一路,马不停蹄的往京兆府赶,竟然没有太多的担心。
  一个人无形之中慢慢的让你臣服在她脚下,对她俯首听命,唯命是从,从最初的鄙视不屑,到最后一个字都不反驳,这种本事不是人人都有的。
  想到这儿,卫其宇突然觉得,余念娘看起来柔柔弱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