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念娘归录-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池朗宜告辞,余念娘上了马车,刚坐好,就听外面有人敲车窗,还不待余念娘撩起车窗帘子,一只手伸了进来,将一只小匣子递给了她。
余念娘一愣,小匣子看起来很普通,不过,上下两面雕刻的花纹手艺精湛,巧夺天工。
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对碧绿水汪汪的玉镯子。
余念娘一愣,这是什么意思?
她撩起车帘子,可是池朗宜已经骑着马车离开了神武门走出一大截了。
余念娘摸着下巴觉着池朗宜是不是要送给自己。
她拿起玉镯子看了看,是和田玉,整只手镯温润坚密、莹透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这是珍贵的和田羊脂白玉。和田羊脂白玉乃是玉中极品,非常的稀少。而且这一对和田羊脂白玉手镯打磨极好,手镯轻巧而灵活,颜色清新、淡雅、活泼,充满青(春春)活力,明显是一对年轻女子配戴的手镯。
余念娘讶然,难不成这真是池朗宜送给她的?
☆、第385章 大朝拜
大年初一,按照十年如一的惯例,皇帝要在太和(殿diàn)接受百官朝拜,京城所有官员要在这一天行礼如仪。往年只有文武百官,今年特殊,天道院也在行礼如仪之列。天道院所有的天师都要参加,当然包括余念娘三个新进天道院的。
故,天还未亮,余念娘便起来,着装当然是天师袍,素袍宽袖。男天师头发要挽成个簪,余念娘则将头顶一部分的头发挽成簪,后脑勺及下部份的长发留着。有点像双平簪,但头顶两边的两个簪改成了一个簮。
与双平簪似像非像,发式不同,将人显得更加沉稳。
待余念娘用过早膳后,五彩便驾着马车载着余念娘出了余府,直接朝着午门方向而去。
大年初一的大朝会文武百官由午门而进。
余念娘到的时候许多人都到了,天道院来了好几个,杨凯也到了,看见余念娘,还朝她招手。排列不分前无后,余念娘站在了较后的位置,杨凯则站在她后面。
前面和左边全都是文武百官。
看见天道院今年也在朝拜行列,百官眼神不由复杂起来,但也只一眼,众人便将目光收回。
排列位置按照品阶而站,大天师站在最前面,而余念娘等人在队伍的最末。
对于从不进朝堂的天道院来说,能被安排在大朝会上,已是极大的荣幸了。
拂晓时分,天刚蒙蒙亮,仪式正式开始。
由一名乐手敲击奉天门侧大鼓,一重一轻,节奏由慢转快再快转慢,声音由弱转强,再由强转弱,接着另一个乐手重击奉先门的大钟,发出嗡嗡庄严肃穆的声响。
人人噤声,目露庄重。乐响声后,百官们这才开始在午门外列队。
二通鼓,再击鼓,完了再吸敲击钟声两响,百官人人面色肃然,神(情qíng)庄重,开始由左、右掖门入。
当击三鼓,三响,皇帝在保和(殿diàn)穿戴好衮服龙冕,端坐于大(殿diàn)上,执事进(殿diàn)行五叩之礼,接着皇帝驾出了保和(殿diàn),亲临太和(殿diàn)。音乐起!
余念娘跟在队伍后面缓缓前行,长长的队伍从午门一直通向太和(殿diàn),所有人表(情qíng)严肃,态度认真,直到进入太和(殿diàn),外面四名鸣鞭者开始鸣鞭。
赞礼官高喊“鞠躬!”,奏乐开始,百官朝北向端坐于大(殿diàn)上的皇帝行四叩礼,起(身呻)后,典仪官再高喊“进表。”
内赞官高喊“宣表目!”
大(殿diàn)内文武百官哗啦齐齐跪下,余念娘等人也跟着跪下。跪聆“表目”。宣表结束后,众臣齐呼万岁。如此反复三次,跪听,高喊。
经过一系列繁冗的仪式,皇帝这才起(身呻)返回保和(殿diàn),百官此时可以休息。
整个仪式下来差不多两个时辰,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官,还是兵士宫女太监都累得够戗。
本来余念娘(挺挺)好奇宫中大年初一的百官朝会的,终于有机会体验一番,她却觉得(挺挺)没意思。等她回到余府的时候已经巳时中。
孙妈妈和玲珑忙伺候她靠在榻上,马车上虽然有手炉,不过,在大(殿diàn)上站了两个时辰,又跪又喊的,两只脚几乎都要冻僵了。
余念娘用厚毛毯将两条腿整只裹在毛毯里,连喝了两杯(热rè)茶,这才觉得(身呻)体里有了些暖意。
孙妈妈早就熬了燕窝,余念娘一口气没停喝完,然后才觉得(身呻)上完全暖和了。
玲珑看着心疼,直叹气:“本来听说姑娘能去参加大年初一的大朝会,大家都觉得羡慕又新奇不已,没想到姑娘却受了这么些罪,早知道还不如不去呢!”
“胡说!”孙妈妈立刻喝斥她:“大过年的叹什么气。姑娘能参加大朝会这是多大的荣耀。这是皇上的旨意,哪是你什么想不去就不去的?”
玲珑吐吐舌头,低声道:“我就这么说说。”
“说也不能说。”孙妈妈绷着脸。
玲珑一脸知错的点头。
孙妈妈看向余念娘又换上一幅和谒的面容:“姑娘要不躺会儿吧?”
“不用。”余念娘摆手:“只是站的时间长了,脚冻得厉害,倒也不累。”
“哦,那好,如果姑娘累了就躺下休息一会儿。”屋里烧了碳,十分暖和,孙妈妈接着又道:“本也不是大事,原想着姑娘累了等您休息了再说,既然姑娘不乏那妈妈就先跟姑娘禀了。”
余念娘点头,好奇孙妈妈要说什么。
“是这样的,姑娘走后就有人来拜年,还送了东西,奴婢想着既然别人诚心来跟姑娘拜年,怎么能拒人以千里之外,于是就将东西收下,每个来拜年的下人都打赏了”
余念娘意外,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来跟她拜年,也不知道是谁?
“刑部侍朗的段太太第一个派人来,送了一些自己府上做的糕点,看着(挺挺)精致的;还有大理寺卿夫人,也派人来给姑娘,送了一些庄子上的水果;还有武候世子夫人也差人向姑娘问好;还有光禄寺卿府上、宣统理尉使司副使太太等等”
都送了礼,全是一些(日rì)常用的,要不就是自己府上或者庄子上的,东西都不贵,不过,看着都是用了心的。
比如说段府,段府的厨子是段太太刚从江南请回来的,听说做糕点很有一手,在京城小有名气。大理寺卿夫人送的水果也是时令新鲜水果,还有一些是京城还没有的
上从候爷府上,下到六七品小官。送的礼放在桌上堆成了小山。
玲珑一脸自豪的道:“咱们家姑娘就是厉害!”
孙妈妈也是一脸高兴:“那是当然,朝中许多大人家里都派人送礼过来了,可见咱们姑娘多得皇上看重。想必恐怕连大天师那儿也没有这么多人吧?”
“对呀”玲珑连忙附合。
不过,孙妈妈的话让余念娘一下想起昨天夜里,王国安对她说的话,睡了一觉,脑子似乎也开了窍,她凝了凝眉,将王国安昨天夜里的话回想了一遍,猛然一下就明白王国安的意思了。
“原来是这样”余念娘凝神喃喃。
“姑娘,您说什么?”听到余念娘嘀咕,孙妈妈笑着问道。
“没说什么。”余念娘道:“我只是突然明白户部尚书是什么意思了”
☆、第386章 邀请
,念娘归录最新章节!
王国安特意与余念娘闲话,然后扯到余道生,又说什么人要知足。意思就是要委婉的警告她,做人要知道分寸,懂得进退,要知足。
想来她进京也没做过什么,之前做的那些事都是帮着皇后和大皇子,与她个人自己是没有多大利益的。王国安的话就只能是针对一件事,那便是余道生的事。
难道是王国安知道她一直在调查余道生的死?
余念娘面露疑虑。
她与王国安无私交,所以,王国安也不会是因为什么关心她的前途来跟她说这些。但是她查不查这些和王国安又没有关系。难不成余道生的死和王国安有关系?
马上,余念娘又否定这个想法。王国安明明就说余道生已经追封为天演大师,有名声了,也算是告尉,让她就不要再惹事端。
这个意思如果不是王国安在帮着谁,那就是听了谁的意思特意来告诉她?
可是一个户部尚书会听谁的?
余念娘心中一惊,难不成是皇帝?
思来想去余念娘也没得到确切答案。她躺在榻上没一会儿就有种昏昏(欲欲)睡的感觉。没过一会儿,杨凯就过来了,还带了一小篓的蟹。
“这个时节你从哪里买到的?”余念娘双眼放光的看着蒌里的蟹。
自从来到这个地方后她再也没有吃过那种美味的蟹,那熟悉的味道就像老朋友一般。
余念娘立刻对孙妈妈道:“快拿到厨房去让厨房今儿响午做来吃,记得,要辣些,咱们不是有好些佐料吗?现在都可以派上用场了!”
“师妹会做?”杨凯笑呵呵看着余念娘。
“一点点。”余念娘抿嘴笑着道:“自己没做过,但见别人做过。”
“我娘倒是(挺挺)会做蟹,蒸吧,味道又鲜又美味!”杨凯建议道。
余念娘更喜欢吃辣的,她担心厨娘不会,于是又将法子写下交给孙妈妈,让孙妈妈到时候盯着厨娘做。孙妈妈心中虽然奇怪余念娘什么时候会做蟹,只当她是在哪本杂记上看到过,也没怀疑什么。
然后余念娘留了杨凯一起用午膳。响午的麻辣蟹当然做得很好吃了,又香又辣又麻,味道十足。
杨凯也吃过这种炒蟹,可是却和余念娘的这个味道差太多,。
等到用过午膳,杨凯便离开了余府。余念娘这会儿才想起自己原本是打算正月初一的响午吃汤圆的,自己和面,做汤圆更有意思。
孙妈妈三人觉得这主意(挺挺)不错,还能消磨时间,纷纷赞成。
于是,到了差不多申时中的时候,孙妈妈亲自和了面,又做了各种馅料,有花生芝麻的,有甜的,有(肉肉)的。
花生芝麻馅和甜的还好,看到(肉肉)馅,玲珑和五彩脸上都闪过怀疑的表(情qíng)。
“汤圆也能有(肉肉)馅?这能吃吗?”
“怎么不能吃,我的家乡就有(肉肉)馅的汤圆。”孙妈妈解释道:“一般的汤圆都是甜的,这(肉肉)馅咸汤圆可是另一种特别的口味,保你们喜欢吃。”
余念娘不喜欢吃(肉肉)馅的,这种汤圆馅料很少见,不过,她曾经有幸在一个小地方见过。
然后主仆几人便坐在厨房里开始自己包汤圆,厨娘站在旁边打下手。晚上,余念娘吃了十个汤圆,(肉肉)馅的汤圆她尝了尝,油腻腻的,果然不太喜欢。
大年初二,对于已经出嫁的姑娘来说,便可以回娘家了。
余念娘没有地方可去,依然待在府里。
直到大年十五,上元节到了。
余念娘收到池朗宜的请贴,请她去看花灯。
余念娘拿着信左看右看许久,还拿帕子在上面擦了擦,检查自己是不是幻觉。然后又问送信的十一:“这真是你们世子爷写的?约我去看花灯?”
十一心里正替自家公子悲哀呢,两人相处这么长时间,余姑娘竟然一点儿没看出公子爷的心思,反倒是接到请贴是这么个反应。这原因总究还是自家公子的问题,话太少,不会表达。倒是天道院的杨天师听说和余姑娘走得(挺挺)近,三天两头不是去卦相馆,就是到余府,两人的关系似乎还很好。
他笑呵呵的道:“姑娘没看错,的确是我家公子爷给姑娘的,请姑娘明晚去看花灯。”
“这大过年的,你们家公子又遇到什么麻烦了?”余念娘疑着眉头。
十一笑呵呵的脸顿时变成苦瓜:“姑娘,你看我们家公子对你……不薄,你怎么能这么咒他呢?”
“我哪有咒他,我不过是实事求事问问。”余念娘一脸认真。
十一苦笑,好吧。
“我们家公子的确是想请姑娘去看花灯,也没遇到什么麻烦。姑娘你只(身呻)一人在京城,上元节很(热rè)闹的,姑娘可以去逛逛,人多龙蛇混杂,多个人陪着也要安全些。”
余念娘看他一眼,觉得他说得没错,这才点头:“好吧。”
十一脸上立刻溢满笑容,拱手告辞。
等十一一走,余念娘便从柜子里拿出一只匣子,里面装着一把精巧的匕首。匕首做工很好,小巧,刀刃锋利,在木头上轻轻一削,就削掉一大块。她把匕首插进刀鞘里。然后在自己腰间和袖笼里比划。
孙妈妈三人看着奇怪,便问:“姑娘您这是干嘛呢?”
余念娘头也没抬:“没瞧见我这是在藏东西呢!”
五彩讶然:“姑娘干嘛要藏把匕首在(身呻)上?”
余念娘白她一眼,那意思就是说,亏你还是个练武的,带个匕首当然是防(身呻)。
“姑娘是想上元节晚上用?以防万一?”还是孙妈妈最懂余念娘:“可是,有宁安候世了保护姑娘这东西应该用不着吧!”
余念娘一脸不以为然:“谁说用不着?我可没忘记咱们是怎么来京城的。”
不过是随口一句话,没想五彩三人纷纷变色,你一句,我一句,脑子比余念娘转得还快,几句话就重新做了决定。
一脸严肃的五彩:“姑娘的意思是说上元节会有人刺杀宁安候世子?如此的话,奴婢觉得还是应该通知宁安候世子一声,以做准备。”
孙妈妈表(情qíng)凝重:“这样还做什么准备?奴婢觉得姑娘还是不要出去,就待在府里好了。虽然有宁安候世子,可是咱们自己却没有侍卫,万一混乱起来,宁安候府的侍卫恐怕只顾着保护宁安候世子,哪里还顾得到姑娘。”
玲珑:“怎么这么倒霉,还有刺杀?有完没完啊!姑娘,奴婢也觉得您还是不要跟宁安候世子一道好了,宁安候世子仇人太多,咱们跟着只有遭秧。”
五彩:“奴婢也赞同姑娘不要去。”
余念娘:“我其实……”
“为了姑娘的安全,只能这么决定了。既然不去上元节,那也就不用准备了。”
孙妈妈将刚刚替余念娘选好的衣服全部放回衣柜。
“不过,我们可以在府里自己做几个灯笼,就像做汤圆一样,自己动作……”
“哎呀,我还从来没做过这个,这个有意思……”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好了……”
“我要做个篮瓜灯笼送给姑娘……”
“蓝瓜灯笼太丑,我做五彩灯笼送给姑娘……”
“五彩就是很多种颜色,你要怎么弄……”
……
余念娘靠在榻上,手掌撑着下巴,吧唧着嘴看着几人……
☆、第387章 元宵
不管孙妈妈几人如何猜测安排,最后还是得听余念娘的。结果自然就是去了上元节。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在元宵节的时候点上各种灯笼以供观赏,后来渐渐发展成为灯会,元宵节赏灯不仅在京城,全国各地都是十分兴盛。
在街道边处处张挂着彩灯,除了各种形状的灯笼,人们还制作出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人山人海,十分繁华(热rè)闹。
到现在,灯会上的灯样式也越来越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qíng)。
除了可以欣赏沿途每色漂亮的灯笼外,还可以猜字迹,若是猜中了的,可以有个小小的奖励,例如赢得灯笼。
除了猜字迹,灯会上还有各种游行活动,如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抬阁等各种表演。
而放烟花则是元宵节的**。
京中的灯会在离护城河不远的地方,这样即可以在灯会现场游玩,还能去河边放花灯。
而放烟火则在护城河外,烟花(射射)向高空时,不仅城外,城内的百姓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乃是最精彩的部分。
余念娘坐着马车在灯会场外停了下来,将马车停在固定的地方,一行人便入了灯会。
早等着的十一一眼就看见了余念娘几人。然后迎着余念娘朝不远处的一家茶楼上去。
池朗宜正在雅间等着。
他今天穿了一件白色的袍子,腰间挂着一个玉佩,一个香囊,头发用玉冠束起,和平(日rì)在宫中穿着统领服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更加随和亲切,就像个儒雅的翩翩公子哥一般。
余念娘进来的时候,池朗宜正出神坐在窗边看着下面。
余念娘瞧着奇怪,走近也伸长脖子朝下看去。街道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少皆有,更有不少郎才女貌的公子姑娘相携而来。
她收回目光:“世子爷。”
池朗宜在余念娘进来的时候就知道了,只是看见下面来来往往面带笑容的百姓时觉得这难得的和谐和平静,不想开口而已。
不错!街面上(热rè)闹非凡,对于池朗宜来说确是难得的和谐平静,没有算计,没有危险,没有勾心斗角,人们脸上的欢乐都是真真实实的。
他收回目光,看向还站在旁边的余念娘,语气温和,声音低沉的道:“坐呀,怎么不坐?”漆黑的眸子如黑色的幽坛般带着不知名的温柔。
余念娘惊悚了下,接着又奇怪的看他一眼,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长长的街道上灯红闪烁的盛景。
“我们就在这儿坐着?”余念娘决定,如果池朗宜真打算在这儿坐着,那她就自己去逛。看见外面人头攒动的街道,她还真希望池朗宜不要去。
谁知道,池朗宜二话不说已经起(身呻),看着余念娘微笑道:“我已经在那边订好位置,我们可以直接在二楼上观看。楼下有肩舆,坐着过去不用挤来挤去。”
可是余念娘却觉得这样没意思。
“即是来看灯会的,不亲自体验一下有什么乐趣。”
两人一前一后下了楼,余念娘带着孙妈妈几人率先朝着街道人群中走去。
池朗宜其后才出来。
地煞紧跟在池朗宜(身呻)旁,面色无常,实则神色警惕的看着周围,低声道:“公子,不如还是坐轿子吧,人太多。”
“无事。”池朗宜摆手。大踏步三两下就追上了前面的余念娘,与之并肩而行。
地煞看向旁边的十一,十一耸耸肩,朝他双手一摊:“我早说过公子爷不会坐轿子的。我可没办法。”
两人不敢多说,忙追了上去。
余念娘一边走一边看,街道两边的灯笼各式各样,上面的诗词歌赋,字谜也是繁多有趣,可这些她都不擅长,也不喜欢脑筋急转弯。欣赏元宵的景致,感觉这喜庆的气氛才是最重要的。
和现代的灯会比较起来,古代灯会逊色不少,但是(热rè)闹喜庆的气氛却更浓。
余念娘喜欢。
顺着街道几人到了护城河边,买了几个河灯,众人蹲在河边放河灯。游街的人纷纷朝河边而去,没一会儿,整条护城河里星星点点,到处一片光亮,就像天上的银河一般。
池朗宜却一直跟在余念娘(身呻)后,不作声也不说话。对众人都很(热rè)衷的放河灯他也一脸毫无兴趣的样子。
余念娘突然觉得这人的生活有些可怜还(挺挺)无趣。拿了一个河灯给他:“你也放放。”
池朗宜摇头:“不用。”
“来吧,只是玩玩而已。元宵节你既然出来了,怎么也得放放河灯。我对这种东西没有什么信仰不信仰,就当是娱乐好了。你也来吧!”余念娘看着池朗宜,将手中的河灯递过去。
池朗宜却坚决不要,不论余念娘怎么说都不放。却也没说走,这就有点不太像池朗宜的(性性)子了。
余念娘眼珠子一转,看着池朗宜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qíng):“你该不会从小到大从来没放过河灯吧?你难道是不会?”
池朗宜脸上一(热rè),面上却一片平静:“不是。”
“那你来呀!快点来吧。你若不放河灯,又何需跟我一起,不如,你先回去吧。”余念娘道,反正她也觉得这么个人跟在后面玩得不尽兴。
一旁的十一则一直朝池朗宜递眼色,最后干脆直接接过余念娘手中的河中拿给池朗宜:“公子爷,我小时候也放过河灯,其实(挺挺)好玩的。”
池朗宜立刻凉凉朝他看去:“小时候?”
十一一惊,忙摆手:“公子爷,您别误会,我可没把您当小孩子,我就是打个比方。”您的狠劲儿在京城是出了名的,我哪能把您跟小孩子比啊。
这话,十一没敢说出来。
池朗宜看着手上的河灯皱紧了眉头,余念娘见池朗宜没将河灯丢掉,立马觉得有戏。
你能想象一个平(日rì)严肃一板一眼,(性性)子清冷的人拿着一盏河灯在河边玩耍的(情qíng)景吗?想想都觉得好逗!
余念娘一脸认真的怂恿着池朗宜往河边走:“你得走近一些不能打翻它会顺水而下”
池朗宜脸色不太好看,余念娘真当他是个傻子,连这个都不会?
而余念娘正朝后面的十一和地煞看去。
看见余念娘挤眼弄眼的样子,十一和地煞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敢戏弄他们家公子爷,真是活腻歪了。
☆、第388章 元宵二
,念娘归录最新章节!
就在十一和地煞瞪着眼珠子的时候突然听到“啪”的一声,也不知道是谁撒了水在河边,河边上没清理掉的泥土被搅成了稀泥。池朗宜一脚踏上去,泥水溅到了袍子上。素白的袍子上几块大大的黑渍!翩翩公子哥形象顿时大打折扣!
池朗宜脸都黑了,甩手将河灯丢在河里掉头就走,而河灯居然也没翻,好好的顺着河水往着下游而去。
几人瞪着眼珠子相互对视一眼,还是余念娘最先噗呲一声笑了起来,孙妈妈和五彩三人也憋着笑。可又不敢如余念娘一样笑出声来,十一和地煞更不知道该用什么更够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qíng)。于是池朗宜回头的时候就看见一群人全都低着脑袋。
他冷哼一声,甩手拂袖而去。直到上了天和茶坊二楼雅间,脸色还很难看。
天和茶坊在全国各地都有,光是京城就有两三家。不光是因为其内环境好,服务也是一流,茶水更是货真价实,不掺虚假,这才能留住不少老顾客。
叫了茶水,伙计又送上精致的点心,余念娘一边喝着茶水一边欣赏着外面街道上的景色,逛一大晚上,也该休息会儿了。
片刻后,乏去困意来,她已有回意,便起(身呻),还没开口,一直没说话的池朗宜已经道:“等一下。”示意她坐下:“烟火马上就要开始了,看完再回去吧。今天晚上的烟火和除夕宫宴的烟火又不同。要让街道上的人都看到,所以,大多以高(射射)(性性)花炮为主,会是另一番景致。”神(情qíng)平静,眼神深幽,哪还有一丝的怒意,就像刚才发脾气的根本不是他似的。
除夕夜众人都在太和门城楼上观看,那是放给皇帝皇后还有朝臣看的,大多是架子火,就是把五花八门的炮火绑在驾杆上表演。
而上元节是放给百姓看的,要让全京城的百姓都能一睹,当然要选择一些飞(射射)较高,在高空爆破较美的花炮才行。例如百花齐放,百鸟朝凤,莺歌燕舞,蜂飞洋溢,花篮花开等等。
还有一种高空礼花,在现代我们又称为火箭,也是高空焰火,(射射)程有一百至三百米,(射射)向高空后,有带哨子的,有带小降落伞的,还有带五光十色的小火弹子的……内容丰富,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如天花散花一样,被人称为空中奇观。
“今年的烟火准备得比以往都要周全。”外面炮声啪啪的响,不过,余念娘还是听见了池朗宜的话。
“兵部去年在陕西发现了火药……”
意思不言而喻,所以,朝庭开始研究火炮和火枪之类的,这些花炮想必是只是一些试验。
两人正说着,地煞走了进来,低声对池朗宜道:“公子爷,人来了。”
地煞声音虽低,却没有掩饰,所以,余念娘也听见了。
池朗宜眼神一凝,道:“去了哪里?”
“在一楼大堂。”地煞道,明显声音里带着疑惑。
既然池朗宜没有刻意背着她,那就是不介意她听到。
她很好奇地煞说的是谁?
池朗宜告诉她:“黄天师。”
余念娘一脸讶然。难不成池朗宜闲逛一晚上就是为了等黄天师?
佟伯府的事后,黄天师表现得越加规矩,更没有以往的飞扬跋扈。这点其它人不知道,但是余念娘能明显的感觉到。
难不成平静了一段(日rì)子,黄天师又要开始有所动作?佟贵妃已势去,他还要干什么?
“看着点,找机会听听他们说了什么。”池朗宜对地煞道。
等地煞应声而去,池朗宜才告诉她:“晚上出来的时候我的人就查觉到黄天师有些不同寻常。按照以往的习惯,他是不会来这些地方凑(热rè)闹的。”
“所以,你就派人跟着他?”余念娘看着池朗宜。
池朗宜点头:“不错。”
那这个黄天师到底要干嘛呢?
池朗宜派了不常在(身呻)旁走动的一个侍卫去一楼大堂,黄天师选了一个靠后的位置坐下,他的前面,左右面都有人坐,只有后面一张桌子没人坐。不过,整个大堂几乎已经坐满,而进来的人还源源不断,可是那张桌子却一直没被安排人。
很明显是有人早定了位置。
没一会儿就见一个穿着蓝色衣袍,满脸胡子的人在那张空桌边坐下,大胡子戴着帽子,将额前低低的遮住,他又一直低着头,所以,侍卫并没有看清大胡子的样子,只觉得他长相似乎有些特别,鼻子很(挺挺),眼睛很小,看人的眼神有些锐利警惕。
黄天师与大胡子靠背而坐,若是这么一看并不觉得有什么,仔细再瞧,就能发现,黄天师偶尔会借着端茶的动作掩饰嘴角的动作,口型不同,表(情qíng)却要装得很平淡,对茶坊外(热rè)闹的灯会,以及漂亮的烟火完全无视。
可是侍卫坐的位置与黄天师二人的位置隔了好几张桌子,所以,并没有听到两人说些什么。
大约半刻钟的时间,黄天师就离开了,侍卫尾随其一直回到住处,就再也没见黄天师出来过。
而大胡子则在茶坊里坐了半个时辰,一边喝着茶水吃着点,一边欣赏着外面的元宵夜景,颇有兴致的样子。
等到他离开的时候,侍卫便悄悄在跟在后面,几条巷子之后人就不见了。
侍卫惊了一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竟被对方发现了。回到茶坊惭愧的向池朗宜复命。
所以,费了力气最后什么消息也没打探到,只知道黄天师与一个陌生人悄悄见了面。
“这样看来,对方的武功应该不弱。”后来赶过来的小九揣测道。
地煞跪下请罪:“都怪属下,属下应该亲自跟过去的。”
池朗宜蹙紧眉头,对面的余念娘却突然道:“我们都是凡人,又不是神仙,谁又能知道。”
小九等人齐唰唰的看向她,没想到余念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