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知国舅是女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那便走吧。”窦景宁转身朝外走之前,嘱咐老板,“黄公子看上的那两件,你要留好了。”
  
  老板满口应承,殷勤相送,将三人送至门口。
  
  黄琰琰握着翠玉环,出了溢彩阁的大门还是懵的:“宁哥哥,你不开玩笑,这个当真送给我?”
  
  黄荀怪难为情的:“也太贵了些,怎么好意思收啊……”
  
  唯有傅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旁边羡慕感慨道:“窦公子今生真是投了个好胎,未生于皇家,却胜似皇家中人,这钱财像是大水漂来一般,怎么花都不见少。下辈子,贤弟我愿……”
  
  话没说完,生生止住了。
  
  黄琰琰抬起脸,见傅乐眉头皱起,紧紧盯着街前边看,她扭转面颊,脱口“呀”了一声:“那不是邓弥哥哥吗?”
  
  出了溢彩阁,往前走几步就是十字路口。
  
  的确是邓弥。
  
  还有“杨馥”和邓康。
  
  眼瞧着那三人背影渐远,黄琰琰想着就连忙挥起手要打招呼:“嘿,邓——”
  
  黄荀飞快撞了她一下。
  
  “嗯?”黄琰琰一头雾水,撞得有些疼,她生气叫道,“哥你干什么!”
  
  黄荀古古怪怪地咳,目光直往窦景宁身上跑。
  
  黄琰琰糊里糊涂眨巴着眼。
  
  邓弥与杨洋并肩走着,闲聊之间偶尔会意笑笑。
  
  那是颇登对的两个人。
  
  跟在后面的邓康显得有几分多余。
  
  窦景宁寂然而立,然后转过身去,与之背向离开金市:“我们走。”
  
  黄琰琰不是很理解:“宁哥哥怎么了?他以前,不是最喜欢和邓弥哥哥在一块儿的吗?”
  
  傅乐叹息道:“唉……你也说了,那是以前。”
  
  说完旋步跟着走了。
  
  黄荀气不过,戳着黄琰琰的脑门数落她:“就你多事!”
  
  黄琰琰委屈争辩:“这哪里是多事?大家你认识我我认识你的,走路上碰见了,打打招呼怎么了?”
  
  “嘿,我说你!按照你的性子,不应该讨厌邓弥才对吗?”
  
  “谁说我讨厌他了?”
  
  “你是傻吧?那可是窦景宁喜欢的人!”
  
  “啊?原来是这样啊。”
  
  “……”黄荀扬起眉,表情有些纠结,他颇居高临下地盯着黄琰琰看,“啧啧,真难得啊。”
  
  黄琰琰蓦地脸凶起来:“喂,邓弥哥哥和你们不一样,我就是不讨厌他怎么了!”
  
  黄荀不以为然,嘁声道:“我倒没看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他待人,比你们温柔多了!”
  
  “不觉得。”
  
  “他读书多,比你们博学文雅!”
  
  “京中又不光他会读书,人家傅乐家学深厚,还从两岁就开始识字呢。”
  
  黄琰琰被激了两番,开始红起脖子了,挥动手臂叫道:“他、他长得秀美俊俏……”
  
  “行了!”黄荀赶紧打断她,“你这天生的小花痴,看见男人漂亮点就犯迷糊。你哥哥我懒,不想跟你舌辩,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黄荀迈开步子也走了。
  
  黄琰琰忽而脑海中灵光一现,急忙上前拽住黄荀:“哎,我记起来了!九月十六啊!”
  
  黄荀不耐烦:“今天十五。”
  
  黄琰琰摇头,满脸恳切地望着他:“我说明天!明天九月十六,是邓弥哥哥的生日!”
  
  黄荀愣了一愣。
  
  别说……仔细想想,还真的是。
  
  黄琰琰盯着手里昂贵的玉佩看,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这根本就是宁哥哥想送给邓弥哥哥的生辰贺礼!”
  
  黄家兄妹站在街面上,大眼瞪小眼,好一阵无话。
  
  “怎么办?”黄琰琰问。
  
  黄荀想了想,说:“还给景宁哥吧?要不直接拿给邓弥?”
  
  听到这样说,黄琰琰立刻变了脸,她将手一收,强硬道:“不,景宁哥送给我了,这就是我的!”
  
  黄荀还没来得及张口,面前的人就没了。
  
  黄琰琰怕黄荀劝说不成该用抢的,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
  
  黄荀傻了眼——这死丫头!
  
  再回过神来,又不由得摇头叹气,不是为舍不得放的家妹,而是为扭头就走的好友。
  
  黄荀深感遗憾。
  
  断袖,也不是多令人深恶痛绝的一桩事,古往今来,甚至上到君王,都是不绝于耳闻的,这并没有多见不得人。
  
  可惜的是窦景宁。
  
  那真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横看竖看都是京城里最拔尖的,二十多年里就见他喜欢过这么一个渭阳侯,旁人也足见其婉恋之情深深,可惜……
  
  黄荀犹豫着要不要追上去,委婉地将黄琰琰发现的小秘密告知给邓弥,但想想邓弥和杨馥走得甚近,觉得还是不要去多事了,于是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五十二章 又春

  九月十六这天,已经改作“渭阳侯府”的原昆阳君府,收的生辰贺礼多到要撑破屋子,但邓弥看上去并不是很开心,邓康偷偷翻过了送礼名录,似乎看出了点什么,却一字都未敢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入冬了。
  
  天子诏令,使杨秉代刘矩为太尉。
  
  杨秉新官上任,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弹劾贪赃,先前很多买官而上的人都在此时栽了跟头——邓弥虽不在朝,而此事声势浩大,不能不入耳闻知。
  
  太巧合了,被弹劾的偏偏是那群草包和社稷蠹虫。
  
  久未面见天子了,然而邓弥无法不想起那位高坐明堂的天子。
  
  延熹四年,卖官鬻爵。
  
  延熹五年,改换太尉,默允其奏表弹劾,捉贪拿赃。
  
  看来,这位天子并不昏庸,不过行事风格诡谲,心思太深罢了。
  
  杨洋垂首添了炭,抬眼时看见邓弥在出神,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杨洋笑了,柔声问道:“你在想什么?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邓弥匆匆醒过神来,短暂愣怔了一下,继而低头,启唇笑得更明显了:“哦,我只是……只是想到杨太尉做事忠正果断,为国为君为民取利,能有这样好的官员,是我大汉朝的福气。”
  
  杨洋心里泛起甜:“虽然你不是在夸我,但我照样觉得很高兴。”
  
  邓弥说:“因为你是杨家的人。弘农杨氏,以忠正清白传家,生在这样大家族里的人,是幸运的。”
  
  延熹六年,开春很早。
  
  自上元日,邓弥在灯市意外遇到窦景宁,邓康从中调和不成,反叫场面更冷,最后导致不欢而散后,邓弥有大半个月没有再出家门了。
  
  杨府后院里有一株红梅开得很好,杨洋听廊下走过的婢子们私下议论说,前两年这梅树开花伶仃,瞧不出哪里好,今年倒大不一样了,满树满枝的花开得极喜人,多亏得公子大费周章将之从远地移栽过来。
  
  杨洋不懂梅花,他也不像杨馥,有痴爱着的某一种花。
  
  婢子走远后,杨洋走近那株梅树。
  
  清香扑鼻,那一枝枝,一簇簇,满目可见的纤柔花瓣和细巧金蕊,像一大片缭绕的绮丽云霞盛开在眼前,确实风姿卓然,十分招人怜爱。
  
  杨洋带着几枝红梅探访渭阳侯府的时候,听说邓弥是在练字,可是他看见案头上的墨都没有研开。
  
  “送给你。”杨洋笑着将一束早春的红梅递给邓弥,“自己家中开的,听下人说和别处的不一样,我瞧着好看,所以折了几枝来。”
  
  邓弥微微错愕,继而道谢接了,转身去放花。
  
  杨洋在旁边找地方坐下,一面看她将花放进空瓶中,一面笑着说道:“你很久没有去过我家了,我爹娘常常会问起你。”
  
  算起来,从去岁腊月就开始忙,是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去过杨府了。
  
  邓弥没有很在意,随口应了一声:“哦,家里有很多事要打理。”
  
  渭阳侯府中的仆人奉了香茶来待客。
  
  邓弥将花插好了,回身走来,闻见茶香,含笑叙话道:“巧了,这茶是融雪水冲泡的,今日饮此茶,对面赏看那梅花,真是相得益彰。”
  
  杨洋看着她低眉坐下,欲言又止,没有立刻接话。
  
  饮茶间,邓弥带眼瞧见他袖口染了一片墨,不禁莞尔打趣:“以前有段时间,我很爱看风物志,书堆得满屋子都是,甚至专心到会忘记吃饭,阿娘就笑话我说,我能和书过一辈子,实则不然,我那只是一时兴起,远不如你,爱书成痴,能同笔墨纸砚天长地久。”
  
  杨洋意识到袖口有墨迹,因为这样的失仪,脸上立刻红了一层。
  
  “没有关系的,下次出门前注意便是了。”邓弥温言宽慰了羞窘的杨洋,转而又笑道,“啊,要说起来,你们杨家人仿佛是天生的爱读书,从前也总是听人说起,杨馥爱书惜书,年纪轻轻就博览天下群书,几乎没有他不晓得的事。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想的呢?难道真的生来就觉得诗书典籍最好?”
  
  杨洋想了想,压着衣袖,将手放在膝头,轻轻摇首说:“不是,我——”
  
  张张口,忽又顿住了。
  
  邓弥迷惑望着他。
  
  “我……我知道馥弟的学问很好,我想多努力一些,尽可能地像他。”杨洋牵起嘴角,半腼腆又半羞涩地笑,很快低下了脸。
  
  那轻柔的笑意,却令邓弥忽地心酸。
  
  尽可能多地,活成另一个人的样子……
  
  不约而同,她和杨洋都走在这条路上,退无可退。
  
  可是看着那样毫无怨尤、诚心接受的笑容,邓弥又觉得有所安慰,以前的杨洋鲜少会笑,但如今改换了身份,他渐渐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性格柔顺、爱笑了很多——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他。
  
  卸下以前冰冷的外壳,有机会接受命运全新的安排,这样多好啊。
  
  邓弥犹自出神,杨洋在对她说:“何况书中乾坤大,我的确学到了很多。”
  
  邓弥转回神来,陪笑,不说什么。
  
  春天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出着日头,阴云片刻,继而就飘起了小雨。
  
  屋外隐约传来仆妇相呼收衣收物的催促声。
  
  邓弥转头望着外面。
  
  杨洋看着她白净秀美的侧颜,心底里一点点柔软起来。
  
  温热的掌心覆住了几案上的那只手。
  
  邓弥陡然一惊。
  
  “我真的很感谢奚夫人教我识字念书,”杨洋轻声开口道,“没有她,我现在会很吃力,而且也不会有信心能变得更好。”
  
  邓弥想抽手,却不想对方握得更紧。
  
  “你方才说错了,我不是想和书过一辈子,我只是想和你,过一辈子。”
  
  邓弥脸上倏忽惊白,她诧异抬头,正对上一双温柔漆黑的眸。
  
  完全的……不知所措。
  
  邓弥脑子里很乱:“可是,可是我……”
  
  “我知道,你现在是渭阳侯,但是在我心里,你永远只是阿弥。”
  
  “不,你不明白,我不可能……”
  
  “可以的,我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杨洋将她手抓得更牢了,目光里透出坚定的光采来,“我已经‘死’过一次了,爹娘凡事都顺由我去做,他们听到过京中的流言,甚至主动问起过,我和你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忽然变得亲密,如果你还要继续做这个渭阳侯,我不会阻拦你,但是我希望,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
  
  邓弥心里真正喜欢谁,他不是分辨不出。
  
  此时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说得小心翼翼。
  
  杨洋决口不提窦景宁,因为他不敢提,他怕一说到那个名字,他从开始就会输。
  
  在那个短暂的瞬间里,邓弥恍恍惚惚像过了几世那么长,她什么都没有想,但是心里有声音在提醒她,不能接受,要立刻拒绝。
  
  神思混沌的邓弥忽地整个人一震,仓皇挣脱了手:“不!”
  
  杨洋瞬时僵住了,眼里的神采也很快黯淡了。
  
  邓弥看着他,然后抿紧唇角别过脸去,细声地说:“对不起……”
  
  “我不够好?”
  
  “不是!不是的!”
  
  “那是为什……”
  
  “不关你的事,是我自己!”邓弥抢白打断了他的话,她心中慌乱,两手紧紧交叠着压在膝上,她努力压制着自身的情绪,也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要再发抖,“我、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以前是怎样过的,以后也会是怎样,我……不希望有任何预期之外的事发生。”
  
  “预期之外?”杨洋自嘲地笑了笑,问,“那么,我也是属于预期之外出现的人吗?”
  
  邓弥没有料到他会这样问,一时之间她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想取代她心里装着的那个人,趁着她还没有下决心义无反顾跟那个人走之前,这样急于求成的心机不大光明磊落,可是他想不到更好的法子了。
  
  杨洋很想问,她是不是早已认定了一个窦景宁,但是直至最后,他都问不出口。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了。
  
  杨洋神色似经霜变,容色愈见灰丧。
  
  “抱歉,我……有我要做的事。”
  
  邓弥说完,不敢再正视他,她扭头将目光投向屋外。
  
  春寒料峭。
  
  雨落下来,尽是冷凉刺骨的。
  
  街市上已没有人走动了。
  
  丰宣急忙追出了酒馆,在雨幕中将醉醺醺的人拉住,好言劝说道:“哎,你等会儿!我已经让人去驾车了,片刻工夫就来,先随我到檐下躲躲吧?”
  
  一身湿漉的窦景宁挥开他的手:“不要管我,让我自己冷静!”
  
  “冷静!冷静!你已经冷静快一整年了,还要怎么冷静?”
  
  “走开,不要你管。”
  
  丰宣气急不过,挥拳砸到他脸上:“你看看你现在多狼狈啊,成什么样子?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窦景宁到哪里去了!”
  
  窦景宁跌在雨水里没有起来。
  
  丰宣看了更难受,走上前跪在他旁边,抓紧了他的衣领对他说:“情场失意而已嘛,不要太在意。”
  
  丰宣记得很清楚,这句原话,当初是从邓弥口中说出来的,但他此刻不想提那人的名字,隔了一会儿,他见窦景宁没有任何回应,揪心再劝解道:“是真的不用在意,会过去的,都会过去的!你看我没了周烟,现在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细密的水流从窦景宁脸上淌落。
  
  天上响过了一阵雷。
  
  一只冰凉的手挽住了丰宣的后颈,在那雷声过去之前,丰宣听清了窦景宁在他耳边说的一句话——
  
  “我和你不一样,我拿出去的,是我自己的整颗心。”
  
  
第五十三章 秋深

  延熹六年,陛下刘志对邓皇后的感情更淡了。
  
  邓猛总是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身份的事来,邓弥为她求过太多次情,到了十月,她的这位皇后姐姐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竟将气撒到了小公主刘修的身上,小公主的生母在陛下面前哭诉哀告,原本后嗣稀少、膝下仅有三女的刘志动了怒,他不肯听皇后辩解,下令其闭宫思过,无诏不得跨出宫门半步。
  
  邓弥急匆匆赶去宫中,在宫门口碰见了丰宣。
  
  丰宣袖手笑道:“奉劝国舅少操这份心了,说实话你那姐姐,做事真是过头了,那么小的小孩子懂什么?她竟能忍心将小公主的手臂伤成那副血淋林的样子。”
  
  邓弥大惊,直到这时才知道,拜皇后所赐,小公主受伤不轻。
  
  然而,稚子何辜!
  
  已经走到宫门下的邓弥,想起了小公主刘修天真乖巧的模样,她咬咬牙,立即旋身离开,这次没有再去为皇后求情。
  
  十月中,杨洋忽然很想去拜祭杨馥。
  
  杨馥葬在城外的一座山丘上,为免横生枝节,没有立碑。
  
  杨馥是窦景宁葬的。
  
  那时,邓弥与窦景宁心生隔阂,杨洋以杨馥身份“复生”无暇脱身出府,窦景宁没有不仁义地半道丢下一个烂摊子,他将杨馥葬了,后让邓康把具体方位转告给了杨洋。
  
  因为担心频繁出行郊外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杨洋即便心有愧疚,牵念故去的胞弟,也只敢在春冬悄悄去祭扫。
  
  杨馥在时,邓弥与他交情不过泛泛,当杨馥长眠城外丘山之后,邓弥最后一次去探寻他,是在上一年清明的时节。
  
  杨馥……
  
  邓弥想,如果不是她计谋一出“李代桃僵”,才貌两全而声名动天下的杨馥,不会在死后落到一个连碑都不能立的凄凉下场,作为杨家光华璀璨的“独子”,他会风风光光大葬于北邙山上,逢年到节,且会有鲜果明烛供奉,不至于孤清独处一隅,几乎被世间遗忘。
  
  邓弥良心不安,这一趟,她决意与杨洋同行。
  
  要出城去的那日清早,邓康顶着两个黑眼圈跑来了渭阳侯府。
  
  邓康犹犹豫豫地说:“叔,有个事,我本来是不打算教你晓得的,但昨天辗转反侧了一宿,我又觉得有必要和你……”
  
  邓弥约好了与杨洋碰面的时辰,正急着出门,她一面在廊下快步地走,一面没什么心思地听着:“有话就说,磨磨唧唧哪里有个男儿郎的样子。”
  
  邓康定住,瞪眼道:“这可是你让我说的,我就直说了!”
  
  邓弥隐约预感不对,却没能拦住邓康开口。
  
  “景宁哥说他要去当和尚啊!”
  
  ……
  
  邓弥脑子里“嗡”地一下,有些空:“什么?”
  
  邓康说:“你真的害死景宁哥了,他现在是不管他爹娘怎么逼他,就是宁死不娶,昨天窦郎中气不过,动用了家法,几棍子打下去,景宁哥竟忤逆地说,他不想成亲,爹和娘再硬逼下去,他就到白马寺剃度出家!”
  
  邓弥的心悬起,张口欲言。
  
  邓康瞧见她紧张的神色,心领神会马上就接着说:“话都说得这么狠了,可见心意有多坚决,景宁哥的爹娘当然吓得不敢多言什么,更不再打他了。”
  
  邓弥讷讷。
  
  窦景宁的生母,是窦郎中的亲妹妹,窦景宁从小被养在窦武膝下,对外是窦家公子、郎中窦武的长子,但窦景宁的真实出身,窦武、窦夫人、窦景宁三人心中皆有数,一直以来的相处,或许与亲生有着些微差别,但再怎样说,都是血脉相连的至亲,窦武不会放任窦景宁不管。
  
  希望窦景宁娶亲成家,窦武是站在长辈的立场巴望着窦景宁好,但是窦景宁……
  
  邓弥心里泛起一阵阵的疼,支吾问道:“他,他伤得厉害吗?”
  
  邓康看她一眼,反问说:“你既然这样关心他,为何不借机去探望他?”
  
  “探望他?”邓弥笑容里带上一层凄婉,“我没有去找过他吗?可是他何曾愿意见我!”
  
  邓康无言以对。
  
  的确,窦景宁太倔强了,自北邙山一声“珍重”后,他主动划清界限远离了邓弥,不仅是登门拜访不见,路上意外碰面他也是扭头就走。
  
  但越是行事决绝,反而越显露出内心的在乎来。
  
  邓康左右为难,有些话本不当问,可忍不住就脱口说出来了:“你不能选景宁哥吗?”
  
  邓弥目光颤动,面上颜色倏变。
  
  “景宁哥哪里不好?”
  
  邓弥僵立檐下,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邓康急切捉住她手臂追问:“你为什么不能选景宁哥?”
  
  “我……”
  
  “他对你,比对任何人都好!他真心实意喜欢你,而你也根本不想和他变成现在这样的关系对吗?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选他呢?”
  
  邓弥慌乱,脸色愈加显得白了:“不……不是……我不可以……”
  
  邓康坚定道:“没有不可以!为什么要在意外人说三道四?感情不是两个人的事吗?旁的人都无关紧要,最起码我会理解的,我也会支持——”
  
  “你不明白!”
  
  邓弥忽然之间大声吼道,她用力甩开了邓康的手。
  
  邓康怔然望着她。
  
  “子英,你真的……永远都不会明白!”
  
  那完全不是选谁的问题,而是在这世道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太多的局限和牵绊就已经存在了,没有人能肆意随心地活。
  
  邓弥知道,她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皇后兴,邓氏兴。
  
  满族的荣辱系在皇后邓猛一人身上。
  
  而深宫之中的皇后,非常需要一个屹立不倒、不出差错的娘家。
  
  十月秋深。
  
  丘山之上,百花百草渐已枯萎。
  
  祭扫了无碑的坟,徒步下山,乘车再返回京城。
  
  出来大半日了,邓弥始终忧思沉沉,没有怎么说过话。
  
  杨洋坐在车里,摸过一个水囊递给她:“渴了吧?喝点水。”
  
  邓弥点点头,接过水囊去,不多时再递回给他。
  
  杨洋盯着她,迟疑接了,问道:“我看你好像有心事?”
  
  “啊?没有……没有啊。”
  
  “没有?”杨洋笑着晃一晃手中的手囊,“那你怎么没告诉我,这只水囊是空的呢?”
  
  邓弥呆住,她刚才的确是心不在焉,喝没喝到水不大有印象了。
  
  但是空的水囊,不走神的人,应该是一拿在手上就知道的。
  
  很快地,反应过来发生什么事的邓弥,由呆怔转向恼怒了:“你故意——”
  
  “是,我是故意的,”杨洋打断她,大方承认道,“因为你太_安静了,我不习惯。”
  
  邓弥错愕望着他。
  
  杨洋继续说道:“从出城时起,我就觉得你不对劲。你在想什么?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没有。”
  
  “你不愿意告诉我?”
  
  邓弥忽然觉得很烦躁:“为什么你们都急于探知我的想法!我的喜怒哀乐,未必都需要拿出来说吧?就像你们自己,你们也有想要安静的时候,我就不行吗?”
  
  杨洋惊诧,慢慢开口解释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认为,如果你有烦心事,或许我能帮你分忧。”
  
  “不必了!”
  
  “……那好吧。”
  
  轻声的应答,让翻腾的怒气转眼下了心头,邓弥开始感到后悔了,对方的好心好意,竟换得自己恶语相加。
  
  “对不起,我……我心情不好。”
  
  杨洋点头:“看出来了。没关系,我没有怪你。”
  
  “杨洋哥哥,其实我……”
  
  “不想说就不要说了。”
  
  邓弥气馁,无数言辞堵在喉咙里无法发声,她怨恼至极,握拳砸在车壁上。
  
  “阿弥!”杨洋惊忙抓住她手腕,疾声道,“你这是做什么?”
  
  “没事。”
  
  痛麻的感觉倒有些压制住了难以言明的狂躁。
  
  邓弥抽手,转头向车窗,默了一会儿,喃喃问道;“你说这天底下,究竟有没有永远的秘密?”
  
  杨洋抬眼看她,凝神想了想,笑着问她:“你听说过我的祖父‘暮夜却金’的故事吗?”
  
  邓弥转面,迟疑着,迷惑点了头。
  
  杨震暮夜却金,是京城里许多孩童都耳熟能详的一则旧事。
  
  杨震博学广识,至晚年才肯入仕做官,他风正严明,乃举世皆知的清白吏,初时他经昌邑去赴任,曾受他举荐的昌邑令王密为报昔日举荐恩情,至夜怀金相访,杨震拒而不受,后来此事流传出来,渐为美谈。
  
  杨洋说:“王密当时见我祖父不肯收受十金,就说‘此时夜深,无人知矣’,但我祖父却正声反驳他道,‘不可暗室亏心,从来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
  
  邓弥缄默不语,她想,她大概是知道他提这个故事的用意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洋喟叹间,微微笑着对她说,“所以我不相信,这世上会有永远的秘密。”
  
  
第五十四章 揽月

  太阳渐渐偏西,马车进了洛阳城。
  
  这个时候,街市上正热闹,客贩熙熙攮攮,还有不少下学而归的孩童在人群里追闹跑动。
  
  “停车!”
  
  杨洋忽然间吩咐停下,说着就起身出去。
  
  “阿弥,你在这里等等我。”
  
  邓弥没来得及应声,他已跳下马车往回跑了。
  
  那眉目间的神采瞧上去,似乎是很欣喜的?
  
  邓弥撩开车帘,看见杨洋挤进了不远的一处人堆里,却是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邓弥跟着也下了车。
  
  靠近那拥挤的人群,忽有一个淡衣的身影辛苦从里面挤了出来,手里还高高托着一个纸包。
  
  邓弥疑惑地指着纸包问道:“这是什么?”
  
  杨洋长长舒了一口气,笑着回答说:“桂花糕。”
  
  “我从不知道你喜欢吃甜食。”
  
  “不,这是买给我娘的。”
  
  “哦?”
  
  面对邓弥诧异的目光,杨洋抿起嘴角,显得有几分腼腆:“我娘啊,她很喜欢桂花的。”
  
  邓弥略愣了愣,抬起双眼望着他。
  
  杨洋端着纸包,一面与她往回走,一面继续轻声说道:“好不容易回来了,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奉养爹和娘,我想看见他们多笑。”
  
  邓弥愣怔间,同时又感到心下被触动了,顷刻里五味杂陈,鼻端发酸。
  
  纵使为前事心虚,但此时此刻,又认为能有机会把杨洋替换成杨馥,大概是世上最好的安排之一……
  
  邓弥和杨洋不知道的是,当他们走在青天白日下的洛阳城,竟会有习惯藏匿在黑暗中的人在窥视他们的一言一行。
  
  立在壁下嚼着草根的灰衣男人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