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容闺-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如何能忍?
“你……”怒而起身,李进那张平时显得极为儒雅斯文的脸上尽是怒容,他瞪了安阳长公主好一会儿,到底还是有些无力地一拂袖,转身离去。
安阳长公主其实有些懊恼。
她这些日子极少与李进碰面,如今好不容易碰到了,哪里想得到又是这样不欢而散了。
可是,身为皇室长公主,她向来最是高傲不过,就算心里略有悔意,又哪里能拉得下脸来去挽留李进?
于是也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李进离去。
同时,对于引发了她与李进之间这番矛盾的程家以及程越,安阳长公主心里却是更为厌恶了。
而这件事的当事人安喜县主……
她苍白着一张脸躺在床上,并没有将父母的这番争吵听到耳里,脑中却是一刻不停的浮现出那日被程越所救的场景。
落水之时的绝望只有安喜县主自己才知晓,在那样的绝望之中,程越出现在了她的身边,将她自那冰冷的河水之中拯救出来,对安喜县主来说,程越就无异于天神下凡一般。
第165章 报喜
有些人大概注定了会看对眼。
就比如安喜县主对程越,明明两人之间的地位相差如此之大,若是按正常情况来说,两人是绝对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但只因为这一次的相遇,安喜县主竟然就对程越上了心。
若是被此刻正极看不上程家以及程越的安阳长公主知道了,大概又会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对于程家搞的这些小动作,安阳长公主本是不欲理会的。
若是换了普通人家,程家这种借了外人之嘴来行威胁之事的手段,总是多少会有点效果的,毕竟不是谁都能坦然的背上一个“不知感激”的名声。
但安阳长公主不一样。
她是皇室公主,向来就极为骄矜,外人是如何看待她的,于她来说并不重要。
就算有人在背后议论,难不成那些人还敢当着自己的面说什么不成?
既然不会,那这些人是如何看待她的,于安阳长公主又何影响?
从某个方面来说,安阳长公主也是活得极为自我的一个人了。
在安阳长公主看来,程家用尽了手段,无非就是想与公主府扯上点关系,但程家的胆量顶多也就这么点了,若是公主府一直没有反应,想来程家也不敢再有别的什么小手段,这件事也可以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了结了。
因而,安阳长公主之后就再没管程家的事了。
不过……
安阳长公主不理会,但李进这个驸马,却并不这样想。
李进自与安阳长公主吵了一架离开之后,就一直在想着这件事要如何善后。
若事情只是涉及到安阳长公主,李进是断不会想这么多的,可这件事情却是与安喜县主有关,李进纵是与安阳长公主夫妻不睦,对安喜县主这个女儿却也是关心的。
安喜县主落水蒙程越所救,就算公主府没有任何要致谢的意思,旁人总也不能拿安喜县主如何,但这件事总会多少给安喜县主带来不好的影响。
若这件事真的被捂得死死的也就罢了,李进自然不会做多此一举的事,可现在程越救了安喜县主一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若是安喜县主这个蒙人搭救的当事人什么反应也没有,在旁人看来多少总是有些凉薄的。
凉薄,对于女子,哪怕是县主,都不会是什么好的形容词。
身为安喜县主的父亲,在安阳长公主压根儿就没将程家看在眼里的情况下,李进也只能自己想法子来善后了。
于是,第二日,安阳长公主就听到了驸马李进亲自登了程家的门,向程家公子致谢的消息。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安阳长公主既震惊又愤怒。
她以为,昨天的争吵之后,李进应该很明白她对那程家的态度,现在李进都没知会她一声,就这样亲自登了程家的门,这岂不是完全没有将她看在眼里?
安阳长公主愤怒之下,又将房里才换好的摆设尽数给砸了。
而李进的登门,也让京城许多关注这件事的百姓们大呼过瘾。
这可是驸马爷,现在竟然亲自去了一个商贾之家,而且还是为了向程越致谢的,这可让许多与程家地位差不多的商贾之家嫉妒得眼睛都要绿了。
要是他们有这样的造化,别说是冰水里了,那就是刀山火海也得跳啊!
程越与安喜县主的事,也因为李进的举动而又重新变得瞩目起来。
而有这件事在前,先前被小范围讨论着的闵华的事,自然而然的也就没什么人注意了,对于这样的情况,陆寻当然是极为满意的。
就是老太太,也是松了口气的。
闵华是老太太亲弟弟的孙女,又时常在老太太的跟前走动,老太太自然不希望闵华在这样的年纪就坏了名声,甚至被毁了下半辈子,如今这件事总算是还没有到最坏的情况,老太太又哪里能不高兴?
除了老太太,就是李慧娴以及其母赵氏,也都在心中大呼侥幸。
这件事本就是李慧淑闹出来的,若是闵华真的被毁了,就算老太太和周氏再如何明理,她们心里又如何可能半点疙瘩都没有?
平时也许还能不迁怒到李慧娴身上去,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想到这一茬儿了?
现在闵华的事有了转机,赵氏和李慧娴自然是最为高兴的。
放下心来的赵氏想着李慧淑为了一个陆池,是越发的胡作非为了,心里发了狠要好好管教李慧淑的同时,亦极为积极的操心起了李慧淑的亲事。
在赵氏想来,李慧淑就算是再怎么死心眼儿,只要将她的亲事定了下来,她总也知道死心了。
不提赵氏之后如何做,又过了几日,钱氏就领着闵华再次来了陆府。
钱氏到福寿居的时候,周氏三妯娌,以及陆寻三姐妹都正陪着老太太说话。
知道钱氏到了,章氏的面色略有些不好看,不过当着老太太的面,章氏也就是微微落了脸色,倒也没有别的什么表现。
陆寻三姐妹则对视一眼之后,老老实实的站在了各自母亲的身后。
不多时,钱氏和闵华就被丫鬟领着进了屋。
陆寻的目光首先就落在了闵华的身上。
前世的闵华因为这件事可是行了轻生之事的,这一世的情况比起前世来说无疑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闵华自然不会再绝望到自尽,如今她的事又算得上是云消雾散了,倒也恢复了往常的娴静,至少是看不出来半点受了挫折的模样来。
钱氏亦是如此。
比起上一次,钱氏的面色明显要好了许多,眼里甚至还带着隐隐的喜意,想来是有什么喜事。
老太太先将钱氏和闵华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神色微缓,“怀哥儿媳妇,看你今天一脸的喜色,莫不是有什么喜事要知会老身?”
对于唯一的侄儿,哪怕闵怀如今都已经是快四十的人了,老太太仍称之为“怀哥儿”。
听老太太这样一问,钱氏就似被搔到了痒处一般,顿时就露出满面的笑容来,“回姑母,侄媳这次来还真是有件喜事要说与姑母听的!”
第166章 否极
老太太一听,目光先就落到了闵华的身上。
对比一下上次钱氏来陆府时的模样,她又哪里猜不到,钱氏所说的喜事,想来是与闵华有关,而且还多半是因为闵华的婚事。
面上也跟着多了笑容,老太太当即问道:“可是华姐儿的婚事有了着落?”
钱氏闻言连连点头。
然后,钱氏便与老太太说起了闵华的婚事。
关于闵华的流言刚开始传出来时,闵华与方家的方言正在议亲,甚至双方都已经互相通过气儿了,只等着方家让媒人上门提亲,这桩婚事便算是成了。
谁能想到,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李慧淑会放出那样的流言来?
如此一来,这婚事可不就算是耽搁了?
钱氏心里想着,出了这种事,再如何说,方家只怕也是不可能上门提亲了,因而对这桩婚事压根儿就没有了任何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她上次才会来了陆府,恳求章氏应了她的请求。
被章氏拒绝之后,钱氏别无他法,也只能回了闵家。
后来,想着闵华毕竟在与方言议亲,就算这婚事不成,与其等着方家拒亲,倒不如自己主动些表示这桩婚事不合适,总也能替闵华保得几分颜面不是?
于是就遣了人去方家,委婉的表明了意思。
不想,方家的举动却叫钱氏大为惊讶。
在得了钱氏的传话之后,第二日,方家的夫人就亲自登门,亲口表示方家不会因为那些莫须有的流言就轻视了闵华,更愿意继续议亲,甚至只要钱氏应允,立即就能遣了媒人上门提亲。
钱氏自然是欣喜不已的。
方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还愿意上门提亲,这就足以说明方家对这桩婚事的看重了。
在方家夫人离开之后,钱氏原本是想趁此机会就应允了这婚事的,却被闵华制止了。
闵华虽然陷入在了这流言之中,但也颇有几分骨气,她不知道方家在这个时候仍愿意上门提亲,到底是方家人都明理至此,还是有着别的什么原因,但她也知道,就算方家真的如此明理,但她若是就此与方言定了亲,将来嫁到方家去总也免不了被人说三道四。
就算方家人现在不在意,今后呢?
钱氏心疼闵华如今的处境,见闵华是真的不愿在这个时候定下亲事,就算觉得惋惜,却也真的就先暂且将这件事搁置了下来。
却不想,没过得多久,闵华的事却突然峰回路转。
有了安喜县主落水为程越所救一事,闵华的这点事又哪里还会被人注意到?
似乎突然之间,原本困扰着闵华以及闵家的流言,就这样消弥于无形了。
说起来,闵华都还得谢谢安喜县主了。
没有了流言作困扰,闵华的名声也并没有受到不可挽回的打击,在方家再次遣了好媒人上门提亲时,无论是钱氏还是闵华,自然都没有了任何的顾忌。
“姑母,华姐儿的亲事总算是定下了,而且瞧那方家的行事亦是颇为明理的,将来华姐儿嫁过去之后想来也不会吃什么苦,我这一颗心啊,总算是放下了!”钱氏一脸的笑意。
钱氏的性情本就温顺,平时生活的重心也就是放到了三个儿女的身上,自然是儿女好,她也就一切安好了。
老太太也微微舒了口气。
这时,钱氏又转向章氏,“二弟妹,上次之请也是我太过莽撞了,看在我也是因为华姐儿的事急昏了头,你也就原谅了我这一次吧?”
言辞极为恳切。
章氏倒是没想到钱氏会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向自己道歉,她这时想起自己上次的表现,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太过激动了些,听钱氏这样一说,倒有些不自在起来。
“表嫂快别这样说……”章氏的性子本就是吃软不吃硬,闻言连忙道,“表嫂这也是为了华姐儿着想,真要说起来,上次我的反应也太大了些,倒是对不住表嫂了……”
为人父母的,可不就是都为了自己的儿女着想。
两人之前的所为,说起来都是为了儿女,这时将话一说开,倒是相视一笑,将先前的那些芥蒂都尽数放下了。
老太太见状也跟着点了点头。
等到钱氏与章氏几人寒暄起来,老太太看着立在各自母亲身后的陆寻姐妹与闵华,笑着挥了挥手,“大人说话你们这些小的想来也不爱听,滢姐儿,你与两个妹妹就领着华姐儿在府里四处走走吧,园子里的梅花虽然已经快谢了,但好歹也能算得上一处景致,趁着天气还没有完全转暖还可以再看看……”
陆滢笑着屈膝行了个礼,然后领着几个妹妹一起出了福寿居。
等姐妹几个到了园子里时,已经有丫鬟将园子里的亭子收拾好了,石凳上置了厚实的软垫,还送上了热茶与点心。
四人在亭子里坐下,一边看着不远处梅林里的梅花,一边说着闲话。
“表妹,你这次可真是否极泰来了,那方家行事如此正,想来家风亦是极好的,将来你嫁过去了,定不会吃什么苦。”陆滢笑道。
陆音和陆寻闻言也都跟着点头。
方家能在闵华被流言缠身的时候还上门提亲,就足见方家人并不是那等人云亦云之辈,至少也能衬得上“担当”二字了,那方家的夫人亦可见是明理之人。
有这样的夫家以及婆婆,闵华将来的日子想来是不会坏了去的。
闵华一张脸顿时羞得通红,只低着头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虽是不说话,但那满脸的羞涩以及对将来的期待,却是任谁都能看得出来的。
看到这样的闵华,陆寻也跟着舒了口气。
不管怎么样,比起前世,闵华的情况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她没有轻生,亦没有远嫁他乡,而是得了一门挺不错的亲事,更不用出嫁之后那么多年都不能回娘家一次。
陆寻不知道这中间有没有自己的影响,但,能看着身边的人绕过前世的不幸,这总是再好不过的。
第167章 四年
时光荏苒。
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近四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四年间,陆府也有了许多的变化。
长房里,陆家长媳李氏一举得男生下了陆家的嫡长孙,陆家二少爷陆弛也成了亲,陆滢则在三年前嫁去了刘家,生活得顺遂美满。
二房的陆音也已经出嫁,晏池则学业有成,于去年的秋闱中了举人,而且还是头名的解元,让章氏这半年来面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尤其是在旁人夸晏池有出息的时候,眼中更是压不下的满足。
三房,陆寻也由当初十二岁的小姑娘长成了马上就要满十六岁的大姑娘,玮哥儿和恒哥儿也都成了小小少年郎。
除了陆寻这些小辈,陆府的长辈们这几年也都过得极为顺利,陆政平时就没少得隆佑帝的嘉奖,陆绩在翰林院亦是天子近臣,近来愈发为隆佑帝所倚重,陆栩则在上一任的国子监祭酒告老之后,成为了新一任的祭酒,天天忙着教书育人。
比起四年前刚刚除服,如今的陆家无疑更让人不可小觑。
这日一早,陆寻洗漱妥当就先去了朝云院。
她到得早,卫氏这时也正由丫鬟们服侍着梳洗,见了陆寻,卫氏微微扬眉,“寻姐儿,你今天如何来这么早?”
陆寻笑嘻嘻地坐到一边看着卫氏梳洗,“母亲,今儿文哥儿满周岁,我这个做姨母也不知道该送点什么好,可不就到母亲这里来打秋风了吗?”
文哥儿是陆滢的儿子,今天正好满周岁。
三年前陆滢便与刘家的刘安成亲,入门两年怀了身孕,之后便有了文哥儿,文哥儿可是刘家这一代的嫡长,自然被刘家的长辈们当作是眼珠子一样疼着,今天文哥儿周岁,刘家大夫人乔氏更是亲自大操大办,请了所有的亲朋去看文哥儿抓周。
陆寻身为姨母,给文哥儿准备一些小玩意儿,倒也确该如此。
“你这丫头!”卫氏笑着摇了摇头。
她也知道,这只不过是陆寻的玩笑话罢了,早在前几日,陆寻就已经让人去打了些适合孩子戴的手镯平安锁什么的,可不就是给文哥儿准备的吗?
母女俩又笑谈了几句,卫氏便也梳妆打扮妥当了。
看着镜中自己的容貌,卫氏突然轻轻叹了一声:“……那刘家倒确实是个好人家,你大姐姐的夫婿也是个值得托付的,就是那刘家的大夫人……你大姐姐也就是有了文哥儿之后才总算是过得舒坦些了!”
陆寻闻言深以为然。
早在当初与刘家结亲时,陆府众人便都知道刘家大夫人乔氏不是个好相与的,不过一来刘家确实是个好人家,刘安也确实才学品性都极为出众,二来也是想着刘家到底还有刘拙刘大人坐镇,乔氏纵是再如何不好相与,这桩婚事也是刘大人主动求来的,哪怕是看在这一点上,乔氏总也不至于太过为难陆滢。
至于旁的……
这女子出嫁,又哪里有能完全不受婆婆的气的?
却不想,那乔氏比起陆家众人所知的还要难缠一些,陆滢嫁到刘家的头两年,就没少明里暗里的在乔氏手里吃亏。
乔氏到底是婆婆,陆滢这个做儿媳的总不能悖了孝道人伦吧,因而很多时候都只能有苦难言。
好在,陆滢的夫婿刘安虽然是个孝顺的,却并不全然愚孝,对陆滢也是极尽体贴,再加上刘拙对陆滢这个孙媳妇极为看重,平时多少也会敲打着乔氏一些,这才叫陆滢的日子不至于那么难过。
后来陆滢有了身孕,乔氏念在她腹中的孩子,这才总算没有再折腾了。
等到陆滢生下文哥儿,乔氏更是将孙子当作是心肝儿宝贝儿,连带着陆滢这个儿媳也跟着沾了光,这才算是真正在刘家站稳了脚跟。
想到这些,陆寻又忍不住摇了摇头。
陆滢出身陆家,并不是什么小门小户的女儿,身后还有陆家作为依靠,嫁去了婆家之后尚且如此,可见出嫁的女子有多艰难。
“好在,大姐姐这也算是否极泰来了。”陆寻道。
卫氏闻言却有些不赞同地拧了拧眉头,不过到底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站起身,招呼了陆寻准备往福寿居去。
陆寻自然能看出来卫氏还有未尽之意,一边挽着卫氏的胳膊往外走,一边有些惊讶地道:“母亲,难不成大姐姐那里还有什么事吗?”
前世的陆寻与两个姐姐的关系可没这一世好,而且前世的她本也没有什么多细腻的心思,对于陆滢成亲之后的日子,也只是知道个囫囵,别的倒还真的没有怎么关心过。
卫氏原是不想与陆寻多说的,但想想看,陆寻马上也要满十六了,便是亲事也该提上日程了,倒不如将这些内宅之事多与她说些,总好过她什么也不知道吧?
于是又略叹了口气,道:“那刘家大夫人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先前确实因为文哥儿的出世而待你大姐姐和善了几分,但如今瞅着文哥儿渐渐大了,可不就又想着起妖蛾子了……”
卫氏的话中多有不屑。
刘家同陆家一样,也是从刘拙这一代才开始兴盛的,当初刘拙的长子刘业娶妻时,刘拙可没有现在这内阁首辅的风光,因而长媳乔氏的出身并不怎么高。
这如今,可不就看出来出身低的坏处了么。
乔氏其人,说精明倒也确实精明,因为刘老夫人身体不好,乔氏进门便掌了内宅,倒也将刘家的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的。
没有被婆婆刁难,又掌握内宅多年,乔氏这性子渐渐就变得格外的强势起来。
陆滢初进门时,之所以会被乔氏变着法子的折腾,也是因为乔氏自知她这儿媳妇的出身比起她要好了不少,为了不让陆滢压她一头,这才仗着婆婆的身份给陆滢苦头吃。
后来也是陆滢有了身孕,又被公公刘拙好生敲打了一番,乔氏这才算安分下来。
而现在,眼瞅着文哥儿就要满周岁了,乔氏心里便又有了别的想法。
第168章
乔氏也是真的疼爱文哥儿,这毕竟是她的第一个孙子,而且文哥儿的容貌还极为肖似刘安,虽然才满周岁,却也能看得出来极为聪慧,现在都已经能“祖母”、“祖母”的讨乔氏的欢心了。
这可是亲孙儿,乔氏可不就将文哥儿疼到骨子里去了吗?
不过,文哥儿总是被陆滢带着身边养着的,乔氏就算再怎么稀罕孙儿,也不是随时想见就能见着的,这就让乔氏心里有了些不满。
是以,乔氏最近时时都没忘了试探陆滢,想的就是将文哥儿养在她的院子里。
“什么?”陆寻闻言亦极为惊讶。
卫氏点了点头,又道:“刘家大夫人出身不高,不过因为刘家老夫人身子不好,她自打进了刘家的门就接掌了内宅,这性子难免就有些霸道,等到有了你大姐夫,念着这是第一个孩子,可是将你大姐夫宠得无法无天的……”
陆寻眨了眨眼睛。
这几年陆寻也不是没有跟着长辈们去过刘家,对刘安这个姐夫也算得上是熟识了,在她看来,刘安性情稳重极有担当,待陆家众人亦是既亲近又有礼,身上又何曾能看得出来半点被宠坏了的样子?
卫氏一见陆寻的模样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别看你大姐夫现在再稳重不过,他小时候可是出了名的跋扈,可不就是被刘家大夫人宠出来的么?”
后来,还是刘家老夫人看不过眼了,不顾自己身子不好,强行将刘安接到了自己院子里养着,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总算是将刘安的性子给拧了过来,再后来又有刘拙亲自给刘安启蒙,读书之后刘安也少有机会与乔氏这个做母亲的亲近,这才没让刘安被乔氏给养歪了。
“刘家大夫人怕是自己那时候经历了这母子分离之苦,现在看着滢姐儿将文哥儿带在身边便心里不舒坦,便想将文哥儿抱到自己院子里去养着……”卫氏最后还冷哼了一声。
向来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种说法,许多妇人做儿媳的时候没少被婆婆搓磨,因而到了自己做婆婆时,便也总想着让儿媳尝尝自己当年所受过的苦。
乔氏虽然没有被刘老夫人搓磨,但她现在想着将文哥儿从陆滢身边抱走的做法,又岂不是有着同样的心理?
陆寻极为肯定地道:“大姐姐定是不会同意的!”
陆滢虽然看着性情柔顺,但实则是个极有自己主见的,更何况这件事还关乎到文哥儿?
像这种,做婆婆的越过儿媳,将孙儿抱到身边教养的事不是没有,但大多都是婆家认为做儿媳的德行有失,不能将孩子教养好才会如此。
陆滢出身陆家,自幼也是习诗书长大的,该懂的道理又哪里会不懂,又岂会教养不好自己的孩子?
若她真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仅是自承德行有失,连教养自己的孩子都做不到,而且还是在给陆家抹黑。
既是如此,她自然不可能同意乔氏如此做法。
是以,陆寻才会如此肯定这一点。
卫氏也道:“滢姐儿又不糊涂,当然不可能同意,不过那刘家大夫人本就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想来这件事还少不了要折腾。不过,滢姐儿是咱们陆家的女儿,便是嫁出去了,那也是有娘家撑着的,刘家大夫人若是真以为自己是做婆婆的就能随意摆布滢姐儿了,到时候你大伯母总也不会置之不理。”
周氏同样掌管陆家中馈多年,陆家也不比刘家稍弱,周氏可不怵乔氏。
说话的功夫,母女俩就已经到了福寿居外。
门口的丫鬟打起竹帘,陆寻还没有进屋,就听到了屋里传来的老太太的咳嗽声。
她与卫氏对视了一眼,连忙加快的脚步进屋。
匆匆向老太太行了个礼,卫氏极为关切地道:“母亲,您这是怎么了?”
陆寻亦来到老太太另一边,从丫鬟手里接过温水,递到老太太手里供老太太漱口。
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紫苏闻言忙道:“回三夫人,三姑娘,昨儿晚上格外的闷热,房里备着的冰有些不足,大抵是受了热,老太太今儿醒过来便有些咳,奴婢们正要禀了大夫人请了大夫给老太太诊脉呢!”
今年的夏日似乎来得格外的早,现在也不过四月中旬,这天气便一日热过一日了。
陆府每年冬天都会储备冰块儿,自然不可能出现府里夏天用冰不足的情况,不过老太太本就上了年纪,自然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贪凉,平时用冰本就少,昨晚又格外的热,冰块儿不足也是寻常之事。
卫氏与陆寻一听,自然立即差了人去知会还未到的周氏,又让人去请大夫来。
老太太这时接了陆寻递过来的温水漱了口,抬手便要制止:“……不过是受了些热有些咳嗽而已,拿了川贝枇杷膏服个几次也就好了,哪里用得着这般兴师动众的。”
卫氏闻言有些不赞同,“母亲,您的身子骨就是最重要的事了,又哪里有什么兴师动众?”
感受着卫氏的关心,老太太便也不再说什么了。
不多时,周氏也领着两个儿媳到了,知道老太太病了,自然又是一番嘘寒问暖,直到确认老太太并无大碍,又知道已经去请大夫了,这才略放了心。
人上了年纪,身体本就半点也容不得轻忽,老太太如今已经六十有六,府里众人自然格外的在意老太太的身体了。
正寒暄间,章氏便领着晏池到了。
章氏的面上笑意盈盈的,自从去年的秋闱晏池中了头名解元,给章氏狠狠争了口气之后,章氏这半年多以来便都保持着这样的好心情。
尤其是今年二月时,晏池还下场参加了会试,只要能中了进士,那可就真的是金榜题名了。
章氏对晏池自然是信心十足的,因而,眼瞅着春闱放榜在即,章氏心里更是开始期待起来。
进了屋,瞧见周氏卫氏等人都围在老太太跟前,章氏也将面上的笑容一收。
第169章
“这是怎么了,母亲可是哪里不舒坦?”章氏极为关切地道。
紫苏忙又将先前的说辞重新说了一遍。
确定老太太是真的没有大碍,而且已经有人去请大夫了,章氏这才放下心来。
这几年的生活极为顺遂,章氏的脾性也比从前那些年要圆融了许多。
老太太微微摆了摆手,“不过就是昨儿晚上热了点,多休息一下也就好了,哪里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的,你们也就是爱操心!”
老太太当然能看出来,周氏等人都是真心关心她的身体,不过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老太太虽然上了年纪,但身子骨向来康健,不至于受不住这么点小病小痛。
听老太太这样说,周氏忙劝道:“母亲,这哪里是什么兴师动众的,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老可是咱们府里的宝,我们这些做晚辈的自然得时时注意着母亲您的身子了……”
老太太闻言笑了笑。
这倒是实话。
陆府这些年若不是一直有老太太坐镇,也不会如此风平浪静的。
就算是退一万步说,老太太如今还真不能有点什么闪失,当初陆老太爷去世,陆府众人守足了三年的孝,这几年好不容易才又重新有了兴盛之兆,若是这个时候老太太出了什么事,那陆政三人就得再继续丁忧守孝三年,便是府里还未嫁娶的孙辈们的婚事也都耽误下来。
就是晏池,就算今年真的中了进士,也只能再等三年才能入仕。
可以说,老太太的身子骨对于整个陆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了,老太太也知道,府里的这些儿孙们都不是因为这些才如此关心自己的,自然不会去钻这个牛角尖儿,听完周氏的话,便又笑着道:“好好好,你们放心,等会儿大夫到了,我一定配合大夫好好诊脉,日后也时常注意自己的身体……”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到这时,陆寻才将目光落在了晏池的身上。
四年过去了,现在的晏池比起当初那个十五岁的少年明显要成熟稳重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