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容闺-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钱氏心中亦是悲愤不已,明明闵华还是个清清白白的好姑娘,为什么就要背负上这样的将来?
  她来求老太太,倒也不是想要旧事重提,希望说动老太太让晏池娶了闵华。
  钱氏心里也是有几分傲气的,上次她提起这件事就被老太太推拒了,而且章氏后来的反应更是叫她知道这桩婚事不可能成。
  是以,她这次其实就是想让晏池替闵华打个掩护。
  若是方家辞了这桩婚事,说不得流言会愈演愈烈,到时候闵华只怕会走上极端,但若是在这个时候,闵华和陆家的公子定下亲事,那这谣言岂不就不攻自破了?
  陆家与闵家再怎么有亲戚关系,陆家的公子总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关系就与一个名节有损的姑娘定亲吧。
  如此,闵华的名声自然也就能保住了。
  当然了,钱氏也并不是要求晏池真的与闵华定亲,而只是往外传这样一个消息而已。
  在她想来,不过是往外传这么一个消息,又不会真的对晏池造成什么影响,更不会真的定亲,却能让挽回闵华的名声,想来老太太和章氏也不会太过反对吧?
  钱氏却没想到,以章氏对晏池的紧张,那是半点也不容许晏池有任何名声有损的,又哪里会同意这样的提议?
  在章氏心里,晏池就是二房的希望。
  以晏池这半年多以来的表现,他将来完全是可以光耀二房的门楣的,她又岂会可能让晏池与名声有损的闵华扯上关系?
  要知道,晏池将来是要入朝为官的,更需要一个好名声。
  想想,若是章氏真的应下了钱氏这样的请求,对外放出消息说晏池与闵华定了亲,哪怕再过得几年双方可以对外称解除了婚约,但晏池又会不会背上一个看不上地位不如自己的亲戚的名声?
  再则,有过这样“定亲”的经历,等到将来真正要替晏池定亲的时候,他又哪里可能会定下什么好亲事?
  也正因为如此,便是钱氏再如何哭求,章氏那日都当着老太太的面严辞拒绝了。
  不仅拒绝了,章氏还为此愤怒不已。
  在她看来,钱氏之所以打上了晏池的主意,不就是因为晏池是过继来的,而不是陆家亲生的吗?
  否则,钱氏为何又不将目光对准陆弛?
  这让章氏心里又憋了一肚子的气。
  卫氏将这些讲完,又叹了一口气:“你表婶也是不想华姐儿被那些流言蜚语给毁了,但以你二婶对池哥儿的看重,又哪里可能让池哥儿与这样的事沾上边儿?所以,你表婶注定要失望而回了。”
  卫氏对闵华也是极为怜惜的。
  说起来,在这件事中,最无辜的就是闵华了,不过是去甘霖寺上香而已,却遇到了这样的事,明明没真正的吃亏,却被人按上一个失了清白的名声。
  陆寻也跟着唏嘘不已。
  这世间的女子,向来是被这样严苛以待的。
  前世的闵华轻生不成,最后也只能远嫁他乡,出嫁之后甚至多年都不能回娘家看一看,若是当初这事没有传到她的夫家还好,若是被她的夫家知道了……
  那闵华在夫家日子过得如何,可想而知。
  不管是钱氏还是章氏,她们所作的考虑都让人可以理解,只是苦了闵华了。


第152章 偏执
  卫氏一脸的不忍,“华姐儿是个好姑娘,若是真的被这样一件事就毁了,那也太可惜了些……”
  偏偏,那些流言还真就叫人觉得不好处置。
  若是置之不理,那闵华就得背上一个失了清白的名声,将来指定是嫁不到好人家了。
  可若是由陆家帮着出面,说不得还会被人认为是闵家心虚,同样得不到什么好结果。
  事实上,钱氏想出来的那个法子,若是章氏同意的话,还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只不过,章氏又如何会同意呢?
  “那……”陆寻问道,“与方家的那桩亲事,真的就成不了吗?”
  卫氏道:“方家此前已经几次托人上门递话,只等着你表婶应允了,但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华姐儿平白就没了名声,这婚事又哪里还能成?就算方家没有真的说出反悔的话来,你表婶却也不能在这种时候让人回了话道是应允了这桩婚事,否则,若是方家变脸,对华姐儿来说可不就是雪上加霜?”
  这倒也是了。
  陆寻也跟着唏嘘不已。
  想毁掉一个女子,实在是太容易了些。
  而最让她不解的,却仍是赵氏放任这样的流言传出来,到底是图什么?
  ……
  就在陆寻不解的时候,李府,被陆寻揣测着的赵氏,也正一脸怒容的将李慧淑叫到了跟前。
  “淑姐儿!”赵氏满面怒容地道,“你前些日子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赵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下作事来。
  前段时间是忙着准备过年的事,之后又忙着与各府往来,是以赵氏压根儿就没注意到李慧淑做了些什么,若不是这几日出门应酬时,得了几位交好的夫人隐晦的疑问,赵氏都不知道如今已经有了闵家的姑娘毁了清白的传言,更不会知道这样的传言竟然还是出自于自己府里。
  得知这件事,赵氏第一时间是不相信。
  年前她领着李慧淑去甘霖寺上香,途中因缘巧合的确实是救下了闵家的太太与姑娘,好在那时闵家的姑娘也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李家与陆家是姻亲,陆家又与闵亲沾着亲,这样一算下来双方也都不是外人,因而赵氏当时就承诺了钱氏,不会将这件事情外传。
  自甘霖寺回到李家之后,赵氏也确实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叫到一起好好敲打了一番,为的就是不叫自己府里那起子多嘴多舌之人将这件事情传扬开来,以免伤了几府之间的情分。
  原以为,有了自己的敲打之后,当时在场的那些人是断不敢多嘴的。
  是以,赵氏之后也能放下心来忙活手里的事。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后来却仍是有关于闵华的传言流传了出来,而且那流言的来源,还是自己府里!
  赵氏再清楚不过,被自己敲打过的下人们是断不敢多嘴的,那么这流言之事是谁做的,就不问自明了。
  将面前微低着头一语不发的李慧淑仔细打量了一番,赵氏一时之间都有些不认识这个自己疼爱了十几年的小女儿了。
  见李慧淑只是垂着头,好半晌都不说话,赵氏心里的火气也上来了,“说!”
  李慧淑自幼被娇宠着长大,脾性比起温婉娴雅的李慧娴来说要娇蛮了许多,赵氏从前只以为,这姑娘家养上十几年就要嫁到别人府里去,自然该娇娇的养着,因而对于李慧淑的刁蛮倒也一点也不以为忤。
  但现在……
  她却有些怀疑自己此前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了。
  一直沉默着的李慧淑,在被赵氏这样斥了一声之后,到底也忍不住浑身微微一抖。
  好半晌,她才一脸倔强地抬头直视赵氏,“母亲,您猜得半点也没错,关于闵华的流言就是我做的!”
  就算早就猜到了,但听李慧淑亲口承认,再看着她那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的表情,赵氏还是忍不住眼前一阵发黑。
  “你……”赵氏手指微颤,指着李慧淑好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许久,她蓦地面现颓然,“看来,这些年来我这个做母亲的到底是将你给宠坏了,竟然将你宠得如此不知轻重,那闵家的姑娘与你有何仇怨,让你不惜使出这样下作的手段来毁了她的名声?你就没有想过,你的长姐如今成了陆家媳,这件事闹到陆家去,你长姐难不成还能讨得了好?”
  赵氏心里满满的都是失望。
  从前李慧娴还没有出嫁的时候,就算李慧淑对这个长姐多有畏惧,但姐妹之间十几年的情分却也不是假的,但现在李慧淑竟然一点都不考虑到李慧娴的处境,做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来,叫赵氏如何能不失望?
  李慧淑闻言紧抿着唇不肯说话。
  她会这样做,不过就是出于心中的不忿罢了。
  她对晏池的心思,不管是李慧娴还是赵氏都再清楚不过了。
  之前赵氏也不是没有隐晦的试探过陆家的态度,但陆家并没有流露出半点再次与李家结亲的意思,赵氏自然也就明白了,因而三番五次的勒令李慧淑早些打消心里的想法。
  可李慧淑又哪里能甘心呢?
  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着了什么魔,打从第一次见到晏池起,她满心满眼里就只剩下了晏池一人,为了能见上晏池一面,她甚至能丢了自己作为女子的矜持。
  但即使是这样,却也从来没有如愿过。
  也正因为得不到,李慧淑心里倒是越发的偏执了。
  这段时间她倒也没再试图去陆家,但这并不是因为李慧淑想通了,只是因为她还没想到一个万全之策,让她能够与晏池好好见上一面罢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慧淑跟着赵氏一起去了甘霖寺上香。
  李慧淑原本对于去甘霖寺上香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不过她也听说了,甘霖寺的香火尤其的灵验,在佛前祈求佛祖让自己心想事成,说不定就能得偿所愿呢?
  也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她才满怀期待的跟着赵氏一起去了甘霖寺。


第153章 原因
  这一去,就在半道上遇到了正为流民所扰的钱氏和闵华。
  最初时,李慧淑是半点也不关心钱氏和闵华的,不过就是赵氏一时心善救下来的两个人而已,与自家八竿子都打不着,又哪里能让她多看上几眼?
  但是,在得知钱氏和闵华是来自闵家,又知道了闵华的名字,李慧淑却对闵华格外的关注了起来。
  李慧淑心仪于晏池,对于晏池的情况,她自然是百般打听过的。
  就算有许多事她打听不到,但总也打听到了一些的。
  就比如……
  闵家有意将闵华嫁给晏池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在没见到闵华的面之前,李慧淑对于闵华这个人就没有任何的好感,在知道被自己母亲救下的就是闵华之后,李慧淑心里更是当即就起了恶念。
  她自己被家人所阻,不能与晏池扯上任何的关系,又哪里能见得了旁人与晏池扯上关系?
  这样一个差点与晏池定亲的女子,她就该被毁了清白才好,又怎么配有这样的幸运被人所救?
  李慧淑的心里就只剩了这样一个念头。
  从甘霖寺回到李家之后,这样的恶念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因为心里那求而不得的郁气变得更加的可怕。
  所以,趁着赵氏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慧淑使着丫鬟往外放出了那个关于闵华的流言。
  要毁掉一个女子的名声,真的再容易不过了。
  就算李慧淑只是一个尚未及笄的姑娘家,就算只是一个似是而非让人不知道真假的流言,但谁叫那些闲来无事,就喜欢打听这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三姑六婆向来爱嚼这些关乎旁人名声的舌呢?
  所以,关于闵华的流言能这么快就传到该知道的人耳中,李慧淑是一点也不意外的。
  她甚至还极为得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赵氏知道了自己做的这些事,李慧淑又哪里会有半点的悔意?
  就算赵氏知道了,但现在流言都已经放出去了,闵华的名声也被她毁得差不多了,这件事又哪里还有什么补救之法?
  至于别的……
  李慧淑没有考虑过,她也不想考虑。
  看着这样死不认错的李慧淑,赵氏突然一阵无力。
  “好,好……”一连说了几个“好”字,赵氏强压下心头的怒火,“你可真是我教出来的好女儿!”
  李慧淑闻言眼皮微微动了动。
  见着赵氏这样,她不仅没有为自己做过的事反省,反而心里还生出一股子痛快来。
  在她看来,自己不能得偿所愿,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赵氏不肯帮她想法子,但凡赵氏能更积极一些,陆家又何至于半点也不考虑她与晏池的事?
  还有李慧娴。
  若不是她嫁到了陆家去,那自己嫁给晏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的阻碍了?
  只能说,这人一旦钻起牛角尖儿来,旁人无论如何都是拉不出来的。
  李慧淑现在就是这样了。
  对于死不悔改的李慧淑,赵氏到底还是没拿她怎么样,只是下令将她禁足,然后暗下决心,等到过完年,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李慧淑的亲事定下来,再拘着李慧淑,让她老老实实的呆在府里绣嫁妆,没有特殊的事再不让她离府半步!
  但再如何说,赵氏也不能不替李慧淑收拾善后。
  这件事是李慧淑做的,而且其中还牵扯到了李慧娴,她若是不给陆家给闵家一个交待,便是陆老太太再如何大度,对李慧娴又如何能半点芥蒂都没有?
  作为母亲,她不得不考虑李慧娴的处境。
  是以,在陆寻与卫氏谈起闵华之事的第二日,赵氏就主动登了陆家的门,求见老太太。
  才被引着到了福寿居见着老太太,赵氏开口便赔了不是:“……亲家老太太,我这次是特意来道歉的,闵家姐儿的那件事,若不是晚辈行事不周,也不会闹成这样……”
  赵氏到底还是将李慧淑做的事背到了自己身上。
  儿女都是债。
  听了赵氏这话,老太太面上没有任何的动容。
  闵华是老太太亲弟弟的孙女,这些年来也没少在老太太跟前走动,老太太对她自然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感情,如今闵华几乎被毁了名声,老太太心里又岂会没有什么想法?
  “亲家太太多虑了,出了这样的事,也怪我那侄媳考虑事情不够妥当,出门都不知道多带几个人,这才被那些流民钻了空子,论起来,亲家太太对我那侄媳和侄孙女还有着搭救之恩,又哪里能叫亲家太太赔这个不是?”老太太淡淡地道。
  有这几天的功夫,老太太当然也能查到那流言的来源。
  老太太倒不认为这件事是赵氏做的,既然不是赵氏,那到底是谁做的,其实也不用多想了。
  老太太倒不至于会因为这件事就迁怒于李慧娴,但心里存了个疙瘩却也是再所难免的。
  是以,就算赵氏上门致歉,老太太仍没有给她什么好脸色。
  赵氏见状,又哪里能猜不到老太太的想法?
  她苦笑了一声,“亲家老太太这话真是叫晚辈汗颜了,不过是举手之劳,又哪里能当得起‘搭救’这两个字,若不是晚辈没有约束好府里的下人,闵家姐儿也不会遭受现在这些,晚辈也知晓如今说再多也不能弥补闵家姐儿受到的伤害,只能腆着脸向亲家老太太赔这个不是了……”
  老太太神色仍是淡淡的。
  就如赵氏所言,就算她现在说什么,也不能叫时间回到事情未发生之前,那么,她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如今对于李慧淑,老太太心里更是满分恶感。
  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姑娘家,为了一己之私,就能随意的毁了另外一个姑娘家的名声,这样的人,老太太也庆幸当时回绝了李家想要再次结亲的试探。
  否则……
  真要让李慧淑嫁给了晏池,二房以及陆家,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少事来。
  赵氏闻言亦有些泄气。
  事已至此,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对于这些流言,最好的应对之法,竟然就只是放任不管,等到时间长了,总会渐渐被人们所忘记。


第154章 挤兑
  但真的等到那时,闵华的名声大概也被败得差不多了,她将来的生活更会因为这样而受到许多不好的影响。
  无论是老太太还是赵氏,都明白这一点。
  再怎么样的歉意,对闵华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老太太的冷淡,也就来自于此了。
  赵氏又哪里能看不出来老太太的冷淡,可不管怎么样,这件事也是因为李慧淑才闹到了现在这样的地步的,作为母亲,赵氏也只能厚着脸皮来道这个歉了。
  只希望……
  李慧淑的任性,不会让李慧娴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
  这般想着,赵氏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有些为从前对李慧淑的宠溺后悔了,但这世间可没有什么后悔药。
  福寿居里陷入了一阵沉默。
  除了老太太和赵氏之外,周氏和章氏其实也在这里,只不过先前两人一直没有插话而已。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日,但章氏明显还没有完全消了那日听到钱氏的提议之后涌出来的怒气,见着赵氏,想起钱氏就是因为李家传出来的流言,才会又打上了晏池的主意,章氏心里的怒气便愈发的翻腾起来。
  若不是这个流言,她这个做母亲的,又岂会再经历一次儿子被人小看了的事?
  因而,章氏看赵氏便格外的不顺眼。
  这时听了赵氏那没有任何作用的道歉,趁着福寿居里一片沉默,章氏轻轻冷哼了一声,“亲家夫人若是真的觉得于华姐儿有愧,这件事其实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的……”
  赵氏心头微微一凛。
  她最初担心的是周氏这个亲家母,会不会因为流言的事而迁怒于李慧娴,因而这时见是章氏出声,她还有些不解。
  尤其是,章氏的语气明显有些不好。
  不过,听章氏说这件事还有解决之道,赵氏倒也将心头的怪异压了下去,连忙道:“不知二夫人有什么好主意?”
  若是这件事真的能完美的解决,那当然是最好的。
  李慧淑的一个任性之举,就要毁了一个姑娘家的一生,这本就太残忍了些,若是真的有解决的法子,赵氏也是真的不会吝惜的去做。
  但下一刻,赵氏的表情却立马就变了。
  章氏闻言看向赵氏,似笑非笑地道:“亲家夫人虽然对华姐儿伸了把手,但华姐儿是因为贵府才会没了名声这也是事实,若是亲家夫人真的有心想解决这件事,倒也不难办,听说贵府公子如今尚未婚配……”
  这话中的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
  赵氏心头剧震,差点就要脱口而出“不可能”几个字了。
  赵氏就只有一个独子,也就是李慧娴和李慧淑的兄长李显文。
  李显文今年二十一岁,今年正要下场参加春闱,若是能金榜题名,自然也就会入朝为官,因为这些年来一直专注于读书,因而一直也没有定下亲事。
  李侍郎和赵氏只有这么一个独子,两人对李显文自然是寄予了厚望的。
  与章氏一样,赵氏还盼着李显文能够给自己长脸呢,对于李显文的亲事,也是抱着他考中了进士之后再给他定一门好亲事的想法。
  但如今,章氏的意思却是,李慧淑惹出来的乱子,须得要用李显文的婚事来收拾烂摊子!
  这叫赵氏如何能答应?
  就算她及时将那到了喉间的“不可能”三个字给咽了回去,但她那骤然变得难看的脸色,以及眼里隐隐现出的愤怒,仍叫屋里的老太太三人看出了她的真实想法。
  章氏见了,心里却有些快意。
  因为从前那十几年的失意,章氏的性子本就有些尖锐,对待陆府里的自己人时倒是多少能压着些性子,但对赵氏这个外人,她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性。
  不管那流言是李慧淑还是赵氏的错,总之源头是在李家人那里,章氏自己曾经感受过的愤怒,现在作用到了赵氏的身上,她又如何能不快意?
  也正因为这快意,章氏对钱氏的恼怒都变得轻了许多。
  而这时,老太太看了章氏一眼,“老二家的,你太失礼了!”
  然后又转向赵氏,“……我这个儿媳惯是口没遮拦,还请亲家夫人不要见怪,华姐儿那里既然事已至此,也只能怨我那侄媳妇处事不周,无论是陆家还是闵家都没有旁的什么想法,亲家夫人大可放心。”
  赵氏因为老太太的“放心”二字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
  但,不管怎么样,她也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独子的婚事开玩笑的。
  别说闵华如今背上了这样的名声,就算是没有这回事,李家与闵家那也是门不当户不对的,闵华绝对不会是赵氏考虑儿媳妇的人选时会想到的人。
  是以,就算因为老太太的话而面上发热,赵氏到底也没有再说什么。
  有了这个插曲,赵氏后来只觉得如坐针毡,没再多在福寿居里多呆,便匆匆向老太太告辞,离开了陆府。
  待她走后,章氏又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老太太于是又看了章氏一眼。
  对于这个二儿媳,因为当初的事,老太太心里总是对她多了几分宽容,但这时却也肃着一张脸,略带了些告诫地道:“老二家的,池哥儿是你和老二的儿子,他的婚事就算是我也不会插手,这一点你大可放心,但你下次若是再这样……”
  章氏心头也是一凛。
  她连忙认错道:“母亲,先前是儿媳失态了。”
  老太太又将章氏上下打量了一番,似乎要看到她的心里去,好半晌才朝着章氏摆了摆手:“罢了,你且回去吧。”
  章氏于是也不敢再多作停留,自离了福寿居。
  等到屋里只剩下了老太太与周氏两人,老太太才又叮嘱道:“老大家的,华姐儿那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想来你也不会不知道,李家二姑娘作的孽,与承哥儿媳妇却是没有关系的,不管怎么样,承哥儿媳妇如今也怀着咱们陆家的子孙,你可不要因为这件事就迁怒到她身上去。”
  周氏闻言忙道:“母亲,您放心,儿媳省得的。”


第155章 上元
  周氏也不是那等拎不清的。
  别说李慧娴现在怀着身孕,肚子里有陆家的嫡长孙或者嫡长孙女,就算李慧娴没有怀着身孕,闵华这件事也是与李慧娴无关的,她又哪里会迁怒于李慧娴呢?
  而且……
  人的心里总是要分远近亲疏的。
  周氏虽然对闵华也有着诸多的怜惜,但那点子怜惜,但比起李慧娴这个儿媳来,一个表侄女,又哪里能叫周氏有所偏向?
  事实上,在老太太开口之前,周氏一直有些担心老太太会因为闵华之事而对李慧娴不满。
  毕竟,闵华可是老太太已逝的弟弟的亲孙女。
  哪里能想到,老太太不仅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对李慧娴有所不满,甚至还特意告诫周氏了一番。
  周氏心里因此感慨不已。
  陆家,因为有老太太,确实比别的后宅里少了许多的争端。
  ……
  陆寻知道了闵华的遭遇之后,也对着晏池唏嘘了好半晌。
  “闵华表姐也只比我大上一岁,平素还向来最是好性子不过了,偏偏遇到了这种事,要是没有什么转机,以后只怕……”陆寻忍不住微微叹了口气。
  晏池原本正在低头看书。
  过了上元节,他就要重新回到寒山书院去了,他本就是个再勤勉不过的,又唯恐这段时间在府里会荒废了学业,因而这几日只要一有时间手里都指定是抓着书本的。
  有时候,有些人之所以成功真的是有着期必然成功的原因的。
  听到陆寻这番话,晏池抽空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
  才十二岁的小丫头,面容还未完全长开,看着甚至还有几分稚嫩,却拿了这种忧心的语气操心着别人的事,这样的反差看在晏池眼里,莫名的就让他有些想笑。
  见晏池看向自己,陆寻略带了些期待地问:“……三哥,你觉得,闵华姐姐这件事,还会不会有转机?”
  虽然这样问,但陆寻心里其实是有答案的。
  从前世闵华的经历来看,前世她也是经历过这件事的,而且最后还被这件事所连累,不仅没有与方家的公子定亲,而且还不得不远嫁。
  前世如此,如今会有例外吗?
  晏池顿了顿,就在陆寻以为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才垂眼继续看书,嘴里淡淡地道:“这些流言带来的伤害说小也小,说大也大,若是这个时候能有另外一件事吸引了那些看热闹的人的注意力,这件事自然也就冷下去了,人都是健忘的,再过上一段时间,又哪里还会有人记得这件事?”
  陆寻微微一顿。
  晏池说的其实很有道理。
  前世的闵华之所以会被这流言影响了一生,那是因为这流言私底下传了很久,又有闵华受不住流言侵扰的轻生之举,更让外人认定了确有其事。
  可现在……
  流言只不过传了几日不说,就是闵华也并没有如前世那般轻生。
  那么,若是真的如晏池所说,这时候发生一件可以将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的事,让这些人根本无暇再关注这些善于闵华的流言,等到过上一段时间,还真有可能将这流言的影响完全消弥于无形。
  可是……
  陆寻仔细想了想,也没能想出来最近这段时间,到底会发生什么能有这样作用的事。
  她于是又有些颓然。
  要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前世的闵华又不会落到那样的境地了。
  ……
  闵家在京城并不惹眼,若不是因为闵家与陆家之间的关系,只怕闵华这件事都不会被人拿来说嘴,但现在这流言既然已经传开了,带来的影响也是可以看到的。
  而赵氏,自打从陆家回去之后,便将得了李慧淑的指使将当日发生之事传出去的几名下人狠狠收拾了一番,且发卖得远远的。
  到底心中有愧,而且还考虑到李慧娴的处境,赵氏做完这一切之后也尽了自己的力去尽量澄清流言。
  虽然此举并没能完全止住流言,但多少总有点用处,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这样又过了几日,就到了上元节。
  因为今年这“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早在年前,隆佑帝就已经下了旨,从宫里拨了银子办上元灯会,不仅如此,隆佑帝以及宫里的贵人们,还会在上元夜离宫与民同乐。
  有了隆佑帝的旨意,早几日京城里就格外的热闹了起来。
  “……听说宫里的皇后以及几位位份高的贵人都亲手做了花灯,还出了灯谜,猜出灯谜的人还能重重有赏呢!”
  福寿居里,用完一碗元宵的恒哥儿手舞足蹈地道。
  一边说着话,恒哥儿的眼里还满是期待。
  期待什么?
  自然是出门看灯了。
  陆寻闻言忍不住笑了笑。
  宫里的皇后和贵人,自然是不可能亲手做花灯的,不过亲自出灯谜倒是有可能,猜出灯谜的人会有赏也不会有假。
  看着恒哥儿这明明想出去看灯,偏偏就是不明说的小模样,老太太等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卫氏逗着恒哥儿:“……恒哥儿,今儿晚上街上人必定很多,你还小,可不能去这些场合,所以还是留在府里陪着祖母与母亲吧……”
  话还没说完,恒哥儿眼里的期待就渐渐暗了下去。
  众人看得又是好一通笑。
  待笑够了,老太太才冲着福寿居里早已经神思不属的孙辈们挥了挥手:“行了,你们这些猴儿,别看人还在这里,心只怕都已经飞到灯会上去了,今年的灯会是宫里指定要办的,想来比起往年会有格外的不同,你们想去看灯就赶紧去吧,不过一定要带足了人手,确保你们的安全才行……”
  上次中元时,陆寻就差点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