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家妻_九斛珠-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字画卖出去。因他的书画得过当朝名士赞赏,加之这回人逢喜事下笔如神,有书院里常往来的贵家子弟捧场,三幅字两幅画,各取百两,凑上旁的银钱,买下这宅子倒是绰绰有余。
阿殷一路骑马疾驰过去,到了静安巷,两侧朱墙相接,到得最里面,双扇绿漆门半掩着,里头却传来奶娘的说话声。
她心下激动,顾不得栓马了,一跃到了门前。推开门扇,便见小小的影壁前摆着许多盆景,奶娘正指挥两个面生的小丫鬟摆放。见了她,那俩小丫鬟尚且惊诧,奶娘已直起身笑眯眯迎了过来,“姑娘可算是回来了!不是说过两日再搬来吗?如今伤可都好了?”上上下下的将阿殷打量着,看她活蹦乱跳,自是放心,便忙往里头走,“家里来了客人,老爷正陪客呢。姑娘的住处在后厢房里,都已经收拾出来了,就只是比从前窄些,却更自在……”
她絮絮叨叨的说,阿殷自然也是欢喜,搀着奶娘的胳膊,进了里头院门。
这院落格局跟西洲凤翔城里的那一处倒是相仿,只是京城里不似凤翔宽裕,没有后头的果园子,只是改作后厢房,适宜安置女儿家。除此之外,倒是与旁的宅子无异,正面五间大屋,两侧各有厢房,中间花木扶疏,甬道两侧青泥之上碧草茵茵,竟有两只麻雀在其中啄食。
虽说这宅子比起旁的府邸,难免狭窄逼仄些,然而这是属于她的家!
阿殷腾起这个念头,唇边笑意便愈来愈深,朗然笑道:“窄怕什么,等咱们再周转一阵,总能买到更宽敞的宅院!”
这话颇鼓舞人心,奶娘笑着点头称是,正屋里头陶靖听见声音也走了出来,“阿殷回来了?”
“父亲!”阿殷三两步就跑到他跟前,正想说今日怀恩侯府抄家的事情,却见他后头转出个魁伟的身影,竟是高元骁。
“高将军?”阿殷有些诧异,站在阶下仰头望他。
暮春的院里花开正浓,阳光明媚的洒下来,她的眼神清亮,琉璃珠子似的。有些日子没见,她的装束也都换了,那一袭绯色的官服穿在身上,腰间由金钩装饰,说不出的精神挺拔,神采夺目。
高元骁步出屋门,眼底的惊艳毫不掩饰,将她看了片刻,才道:“有件事来跟陶将军请教,正巧你也回来。听说那日对战突摩时伤了腿,都好了?”
“已经无碍,多谢高将军关怀!”阿殷探头往屋内瞧了瞧,“哥哥呢?”
陶靖笑道:“去了书院还未回来,今晚就能见着了。”——离秋试也只半年的时间,陶秉兰固然有才气文名,不过科举的策论文章毕竟不同于诗词歌赋,他如今斗志更胜,想要博个好的出身,自然比从前更加用功。
阿殷点了点头,原想着尽早将喜讯告知父亲,不过既然有高元骁在场,她便先回后厢房去瞧瞧,请他二人自去叙话。
从西侧的双扇洞门进去,后面是个两丈见深的院子,那排房间亦颇整洁,比之前院,更添许多花树草木。
阿殷面上喜色半分未减,同奶娘入屋各处瞧着,又道:“父亲如今跟高将军往来很勤快吗?”
“自打咱们搬来这边,那位高将军几乎隔天就要来一回。”奶娘声音慈和,“我听老爷跟少爷议论,说高将军原本是想去王府探看姑娘的伤势,偏偏又进不去,所以常寻着由头过来,跟老爷说话儿。”
“隔天就过来?”阿殷闻言诧异。
先前她在定王府养伤,平常有往来的同僚皆过来探望伤势,贺她升官,阿殷瞧着高元骁始终没来,还只当他已经想通了,不再钻牛角尖,当时还舒了口气。如今听奶娘这话音,难道是高元骁想去定王府上探望,却被定王阻拦在门外,所以半个多月之内连个影子都没露?这般隔日就来拜访,显见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不是什么好事!
她不愿再将此事耽搁拖延下去,在这后屋中盘桓了会儿,便依旧回前院去。
果然高元骁还没走,正跟父亲在厅上说话。
见得阿殷过来,陶靖尚未说什么,高元骁的眼神便瞧了过来,含笑起身,“还未恭贺升官之喜,往后该改口,称陶司马了。”在陶靖跟前,高元骁并不敢露出半分轻率,虽然来这里的目的各自心知肚明,那态度却还是格外端方的。
阿殷自然也拱手,“多谢高将军。”
“今早进宫时听见街上动静不小,说是定王带着禁卫军去查抄了怀恩侯府,陶司马也去了?”
阿殷依陶靖之命坐在下首的椅中,因此事动静太大,早已传遍各处,她也没什么好隐瞒,将今日之事说了。这一说,便足足三盏茶的功夫,直到日影在中庭拉出狭长的影子,高元骁才动身告辞。
陶靖送他至院门,阿殷却没有留步的打算,望向陶靖,“父亲歇着,我送高将军几步吧?”
父女俩自是心有灵犀,陶靖跟高元骁往来不少,也能看出高元骁的心思。从前在西洲的那番恼怒胖揍已然过去,如今协力做事,对于高元骁的性情为人,陶靖倒渐渐生出了欣赏。因阿殷已经领了官职,自是与寻常闺阁女儿不同,送客出门也没什么,便允了。
静安巷外是条热闹的街市,阿殷送高元骁至此,选了个瞧着颇安静的茶馆进去。
*
此时朱雀长街的一处酒楼内,代王同太子进了最角落的雅间,屏退随从。
这酒楼是代王亲信之人的产业,选出来的自然也是最安静,不会有人打搅的雅间。太子落座,方才极力收敛的不满便再难压制,“代王兄你瞧,玄素这是个什么臭脾气,父皇才夸他两句,就这般傲慢!以为抄了姜家是多大的功劳?目中没有尊卑长幼,连我的教训也不听了!”
“殿下息怒。”代王斟茶递过去,“这回定王剪除怀恩侯府,可是占了大大的便宜,他自然要高兴。当初姜侯爷为殿下尽心竭力,如今怀恩侯府被查抄,殿下也是受损不少。这定王呢,人品才干其实也是有的,当初墨城大捷,西洲剿匪,甚至如今捉了那刺客突摩,都是旁人难以比肩的功劳。皇上赏识他,他恃宠而骄,也是常有的事情。”
太子最忌惮的就是定王的功劳。早年定王还不够老练,皇后才能顺利安排那屠城的事,叫他虽立了大功,却也不得不被杀神的名声牵累。如今他身边是越来越密不透风,连个钉子都插不进去,父皇却又愈发赏识他,这样一桩桩功劳立下去,假以时日,风头还不盖过他这个太子?
他冷笑了声,“恃宠而骄倒无妨,攀咬诬陷就不对了!那日朝堂上代王兄也听见了,怀恩侯府的罪过竟往你的头上推,若这回他牵连成了,下回还不往我头上来?”
代王察其神色,亦徐徐叹道:“这却是他多想了。那突摩乃是行刺皇上的人,姜家暗中窝藏,连我也不知情!否则这般无法无天的事情,我必定呈奏皇上!当今皇上圣明,太子殿下贤德,朝堂百官,谁不臣服?我是个醉心文墨的人,如今所求的,无外乎襄助殿下编纂经典,整理图籍,那御史硬是攀扯,也是可笑。”
太子对这番话倒无疑心。毕竟这些年代王避嫌退让,行迹分明,以如今朝纲稳固之状,他早已没了重回东宫的可能,唯有谨慎自保,料他也没那胆子。反倒是那定王,明明只是个庶出的小小王爷,却处处争功显能,居心不良,为人又孤傲冷清,目中无人,着实可恶!
“我自知代王兄是仁善忠直之人,这些年多蒙代王兄从旁协助提醒,为我筹谋,着实叫我感激。”太子客气。
“居于东宫并非易事,太子贤德,我能襄助,自然要尽力。”代王徐徐饮茶,继而稍稍皱眉,“只是有件事情,我思来想去,总归觉得不安。殿下是否细想过这回怀恩侯府的事情?突摩自是罪魁祸首,但追究起来,最先露出苗头的,却是我那妹夫。怀恩侯府被查封,最先便是因鸿胪寺那边出的事情,当日那鸿胪寺少卿翟绍基被刺,我是越想越觉得奇怪。”
“代王兄此话怎讲?”
“殿下这些年也曾跟驸马有过不少来往,他原也是个沉溺诗书的人,哪里有胆量指使人去杀朝堂官员?就算是要刺杀,又怎会选在光天化日之下,必定是有人从中作梗,蒙蔽了他!这事暂且不提,事发时,却偏偏有定王身边那侍卫在场,从中取利,更叫我担心的,是高相府上的高元骁也卷了进去。”
提及高相,却是叫太子面色微变,“这我也有所发觉,那高元骁虽跟玄素来往不多,跟陶靖却是来往甚密。”
“来往不多,那也只是旁人看不到而已。去年西洲剿匪,皇上派了高元骁去襄助定王,这可是半年的相处!定王在军伍里素有威信,多少武将欣赏他的才干,殿下难道不知?他若是出手招揽高元骁,也未尝不能。所以殿下——”代王搁下茶杯,往前靠了靠,“最需防范的,是那高相!如今怀恩侯府被查抄,殿下又少了条臂膀,若是叫定王把高相也拉拢过去,殿下可就危险了!”
“他若敢结党营私,父皇又怎会坐视不理!”
“殿下仁善,自然以为人人皆有仁善之心,却不知小人谗言诋毁,防不胜防。殿下当真觉得,皇上不曾被他蒙蔽?殿下且算算,高相是皇上倚重的近臣,高元骁亦得皇上赏识,定王府上的右典军又升了三品的散骑常侍,出入随从皇上左右。更别说那陶靖,胆大包天提出与郡主和离,皇上却是如何处置的?从三品的将军之衔保不住,便调为羽林郎将,那可是禁军!”
太子蓦然心中一惊,“先前忙于琐务,倒未深想此事!”
——如此算来,皇上近来对定王诸多赏赐提拔,难道是已有了扶持定王之心?
这念头一腾起来,立时叫太子惊出半身冷汗。
细想了片刻,太子的脸色愈来愈沉,“多谢代王兄指点!若非今日之言,我还被蒙在鼓里,不曾察觉!”东宫里那些辅臣多是由皇上安排,学问才能固然极高,却都成日只在政事上为他谋划,说皇上如何器重东宫,他这太子当如何回报,却有谁敢这般剖析利害,指点迷津?
太子遂冷哼了声,“玄素狡诈,着实可恶,绝不能放任他如此。只是他向来防范甚严,想要出手剪除他的帮手,却非易事。”
“这倒未必,眼下就有个极好的地方可以下手。”
太子微喜,“代王兄是指?”
“他那个右典军,陶殷!”代王将这名字咬得极重。
“就是上回嘉德带来那个女侍卫,姿容倒是出众,只是玄素向来冷情冷性,这女侍卫当真有用?”
“殿下忙于政务,怕是没有细想这些琐事。当日突摩被擒,皇上封赏的正是定王府的右副典军冯远道和那女侍卫。殿下细想,定王府上有多少高手,不说那常荀,就是左右卫中,身手难道会比那个十几岁的女侍卫差?定王却冒险派她去,必定是为了送上功劳,可见对着女侍卫有多器重。另外还有件事,殿下或许也没细想。”代王眼底掠过阴沉,“正月里西苑马球赛,我曾被定王用马球所伤,殿下可还记得?”
“记得,当然记得!”
“当时为免除是非,我并未声张。其实定王那一球并非巧合,而是蓄意!他那女侍卫出自临阳府上,因为容貌极好,临阳有意将她赠于我,定王因此怀恨,才会挟私报复。当日他以马球击我,陶靖从旁接应,那等紧要关头,殿下相信有这般巧合的事情?必是两人事先串通!亦可见,定王在西洲剿匪之时,早已与陶靖串通,私下往来。”
这样一说,太子也想起来了。那日双方组队,他特意安排陶靖入定王队伍,原想让他暗里护着代王,哪料最后会是那般结果,原来竟是有这样的缘故!前因后果对得严丝合缝,叫他深信不疑。
“果真如此,玄素对那女侍卫,真是高看得很了!恐怕嘉德那日在父皇母后跟前夸人,也是受了他的指使!”
代王亦做出恍然大悟之状,“想必是了!”
太子便冷笑起来,“要动玄素不容易,要动那么个女侍卫,却也不是难事。多谢代王兄指点!”
代王举杯,浮起温润笑意。
*
静安街上,此时的高元骁却是面色颇差——
他又一次被阿殷拒绝了,而且态度比上回还要干脆坚决。
虽然早已预料到了这结果,听她亲口说得明明白白,他依旧觉得失望。
可失望也无济于事,虽然辗转反侧的想要得到美人,然而有那前车之鉴,他却不敢再用什么手段来将她绑进高家——即便许多次,他想到前世今生的求而不得时,都恶狠狠的想这么做。
阿殷送走了他,回到自己家中,自是格外欢喜,往定王府上当差时,劲头也更足。
到得四月初八浴佛节,京城内外的佛寺都要办法会,京城中最负盛名的万寿寺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万寿寺今日专迎皇家亲贵,从宫中皇后起,至诸位王妃、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几乎聚了个齐全,此外便是三品以上命妇。因阿殷是个四品女官,虽然官位不及,却因是女官中的翘楚,加之嘉德公主极力劝说,皇后便也允她前来。
这是没法拒绝的恩宠,阿殷原打算今日同傅垚去城外逛的,听得宣召,只好改往万寿寺去。
万寿寺就坐落在内城之中,周围多是公府侯门的宅邸,亦有热闹街市,因这法会隆重,从初五起便有禁军过来清道,各处设了禁步,将可能藏匿歹人的地方细细搜查一遍,初六封了道路,再不许闲人来往。到得这日,京城最负盛名的几位得道高僧在万寿寺聚得齐全,那一座供了五丈高金身佛像的宝殿开门,外头炉香袅袅,法号萦回。
阿殷一早就起身梳洗,穿了官袍,骑马往万寿寺去。
到得两条街外,就已有禁军在道旁把守,除了皇家几位王妃、公主及年事已高的诰命可以乘轿而入,余下的车马皆不许进去。阿殷的马自然只能在那里驻足,交给人牵走,混入那一堆华丽贵气的车马之间,而后由外围的女官照例查过身份,才准许她进去。
这一进去,便是满眼的朱环翠绕,绫罗生彩。京城里最有身份的女眷在今日几乎聚集齐全,就连那些平日深处内宅、轻易不见外人的诰命夫人们,此时也都由受许带入的府中姑娘或是一两个丫鬟搀扶着,慢慢往里走。
阿殷虽曾见过几张熟悉的面孔,却几乎都对不上身份,自然不敢张扬,只靠边前行,远远闻着飘来的檀香。
正走之间,忽然听后面有人唤她,回头一瞧,便见两位打扮雍容贵丽的妇人缓步而来。这两人阿殷都认识,一位是当今的太子妃,常荀的亲姐姐常兰芝,另一位则是从前专爱挤兑临阳郡主的金城公主。她二人旁边是位将近五十岁的老妇人,再往后却是高相府上的千金高妘——想来那位老妇人便是当今高相的结发妻子高老夫人了。
太子妃今日似乎心绪甚佳,舍了软轿不乘,却同金城公主并肩,与高老夫人叙话而来。两人都是身份极尊贵之人,金线彩绣的华美服侍在阳光下贵丽生姿,发间的赤金宝石映衬美眸,更见威仪。
阿殷驻足躬身,待她们靠近时,才行礼问候。
金城公主是太子的亲妹妹,亦因临阳郡主而对阿殷有些印象,自不会对阿殷多和善,目光轻飘飘的扫过,便看向不远处的万寿寺佛殿。太子妃面庞与常荀有几分相似,只是更见雍容端贵,比起太子的庸碌自矜之态,她倒是目光平易,含笑看向阿殷。最慈和的当属高老夫人,她陪着高相从末等官吏成为如今的宰相夫人,早已练得圆融通达,听见是高妘开口叫她陶殷,又瞧见阿殷那绯色官服,便笑问道:“想必这位就是京中盛传的那位女中豪杰了?”
不等阿殷答话,高妘已笑道:“母亲好眼力,这位就是定王府的右司马,上回教我打马球的那位陶姑娘。”
陶家这回多承高元骁相助,阿殷自然也客气,再度行礼道:“拜见老夫人。”
“果真是个爽利精神的姑娘。”高老夫人也笑着夸赞。
旁边太子妃将阿殷打量着,笑道:“这位就是陶殷了?从前也听兰蕙提起,说你身手绝佳,惹得她也想习武强身。如今看来,这般神采,确实过人,假以时日,恐怕能跟隋小将军比肩了。”
——这兰蕙自然是指常荀的亲妹妹常兰蕙了,上回嘉德公主就曾提及。
阿殷微笑,恭敬行礼,“多谢太子妃,卑职人微力弱,不敢跟隋小将军相比。”
“倒也知分寸。”太子妃一笑,携着金城公主和高老夫人,依旧往内慢行。
后头高妘冲阿殷笑了笑,比起上回的些微不情愿,这次的笑容倒自然了许多,往后退了两步,低声问道:“听说你捉了凶神恶煞的突摩,可是真的?我听兄长说,那人可是顶尖的高手,连他都未必能够取胜,你是如何得手的?”
娇养闺中的姑娘,会对这些好奇也是常事,阿殷只笑了笑,将当时情况简略说给她听,也不过是说得热闹些罢了。
一行人到得万寿寺门口,早有宫人在外恭敬迎候,瞧见太子妃和金城公主,当即恭恭敬敬的引她们进寺,往皇后暂歇的静室里去。阿殷原打算就此不动声色的离开,却未料太子妃回头瞧着她,道:“上回母后提起你十六岁就做女官,颇为赞许,嘉德也总念叨,既然来了,同我过去拜见吧。”
阿殷没法推辞,便应命跟随。
第57章 1。20
皇后暂歇用的静室在大雄宝殿之侧的一处院落,另有随行的刘妃、甄妃等得宠的妃嫔。这院落平常都是落锁禁止旁人进入,此时院门外站了宫人守着,见得金城公主和太子妃,当即躬身迎入。
院内已经来了不少人,都是雍容打扮,阿殷认识的只有一位嘉德公主。
嘉德公主正在同一位年约十六的姑娘说话,瞧见阿殷,笑着冲她望过来,阿殷便也行礼。
随后跟着太子妃等人入内,拜见皇后。
皇后对于阿殷倒有些印象,勉励夸赞了几句,倒也没多说什么,便将目光投向旁边的高夫人母女。
高相如今颇得皇帝倚重,皇后对高夫人自然也客气,握着高妘的手,从容貌身段到气质,亦是夸赞。太子妃听见,便凑趣道:“母后瞧着高姑娘如何?儿臣今日途中碰见,便觉她容貌过人,行事又端庄乖巧,不愧是高相最疼爱的掌上明珠。高夫人有这般女儿,可真是福气。”
皇后亦笑道:“她与嘉德年纪相仿,倒是比嘉德懂事许多。”
太子妃便道:“母后可是最疼嘉德的,这般夸赞,可见是看重高姑娘。我听说到高相家提亲的人可都快踏破门槛了,母后若是喜欢他,可得早些出手,免得被人抢走了,回头又遗憾。”她这些年侍奉皇后尽心尽力,且太子又是皇后膝下独自,便颇得皇后其中。
皇后闻言,笑着瞧她,“你这是有主意了?”
“昨儿殿下还跟儿臣提起,说永安王年纪也不小了,皇后娘娘忙着顾不过来,叫儿臣平常留心些,多为母后分忧。儿臣今儿见到高姑娘,便想着,若能跟她做了妯娌,将来一起入宫给母后解闷儿,必定也很好。”
“玄夷是年纪不小了,太子在这个年纪都已定了婚事。不过他的前头还有个玄素,总不能越过次序去。”皇后瞧着太子妃,见那边笑容温煦,便是心领神会,拉过高妘瞧着,“这孩子生得好,我也喜欢。嘉德——带她们出去走走。”却将高夫人留在身边说话。
嘉德公主久浸宫闱,一听这话,便知道母后又操心起定王兄的婚事来了。
不过这也没有她置喙的余地,于是叫人请高妘过去,又拉上阿殷,同她身旁的常兰蕙四个人,先去寺里走走。
今日的万寿寺自是金彩辉煌,佛香袅袅。高妘跟常兰蕙是惯熟的人,平常宴会踏青,或是马球赛,都常有来往。嘉德公主固然喜欢常兰蕙,却因为定王的缘故,对阿殷也很有好感,四个人徐徐走过诸佛殿,高妘有心事,碰见佛香便要默默站着望会儿,常兰蕙不好扔下她先走,便只能略等几步。
嘉德公主却没兴致等她,走到僻静处,却是将阿殷拉过来,“陶殷,几日不见,你这就升官啦?难怪上回定王兄不肯把你给了我,原来是心疼你的本事,留着这样的好职位呢!连我在宫里都听说了,你这年纪当四品官,是独一份的。”
“公主过奖了,卑职也是撞了大运,如今穿着这身官服,更是惶恐。”
“这有什么好惶恐的。上回我将那桃花带回去,母妃还夸你,说你看着就懂事,当得起这位置。只可惜我出宫的机会不多,六月里若是父皇肯带我去行宫,我便央定王兄带我出去玩,你可得来。”
阿殷倒没想到刘妃会这样夸她,闻言笑道:“公主殿下有命,卑职自然奉陪。那行宫几十里外有一湾湖,六七月荷花开了最好,到时候便陪殿下过去散心。”
嘉德公主自是喜欢,回头瞧见高妘还在佛像前流连,却是微微一笑,“母后必定是又想给定王兄物色王妃了,只不知道这位高姑娘能不能合定王兄的意。父皇那般器重高相,恐怕你们定王府上就快要有王妃了。陶殷——”她睇着阿殷,眼底藏了打趣,低声道:“定王兄府上就你这么一个女官,你可得再加把劲,把官儿升得更高些!”
“卑职忝居司马之位,已是力不能胜,哪敢再做奢求。”阿殷故作不懂。
嘉德公主却将眉头微挑,“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阿殷只笑了笑,没有多答话。
皇后想把高妘娶给定王为妃吗?论家世似乎也合适,高家是淮南世家,高相又是皇帝倚重的宰相,虽非侯门公府,却也是朝堂上炙手可热之人。且高夫人是一品的诰命,她的女儿要嫁入皇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此时的皇宫大内,因皇后依仗出宫去了万寿寺,调走不少人,竟比往常更清净了许多。
定王跟着永初帝到了谨妃宫中,却见谨妃病歪歪的靠在美人榻上,眼睛阖着像是在小憩,手里虽握着半卷书,面色却颇差,即便涂了脂粉,亦显得苍白。她出身武将世家,虽不像隋铁衣那样胜于男儿,幼时也曾习武强身,轻易不会生病。如今初夏反倒病了,着实令人诧异,若不是这场病,今日本该跟着皇后出宫去万寿寺礼佛的。
听见动静,她睁开眼,挣扎着就想起来,永初帝两步过去,拦住了她,“既然病着,行什么虚礼。”
后头定王却是端端正正的行礼,给母妃问安。
谨妃由女官扶着坐起来,意有歉然,“臣妾失礼了,皇上莫怪。”
“朕与玄素说起北庭的事情,想起你病着,过两日又是玄素的生辰,就带他过来看看。”永初帝入座,指了个座位给定王。
谨妃便只笑了笑,欠身道:“叫皇上担心了。”遂将目光挪向定王,却是欣慰,“一晃二十余年,玄素都这么大了。”
二十余年前,她还正当妙龄,是王府里最得宠的侧妃,即便是正妃孟氏,也对她格外客气。而今日呢……她想起旧事,甚至懒得看永初帝一眼,只向定王道:“北庭又怎么了?”
“是隋彦上书问候你的身体,没什么大事。”永初帝接过了话头,“京城里早已入夏,北庭却还跟初春似的,草才刚发芽,冷得很。隋彦自己不知辛苦,只怕你旧疾复发,所以特地问安。”
谨妃便笑了笑。
哪有什么旧疾呢,无非心病而已。二十余年前她满怀喜悦的诞下孩子,原以为他会跟她一样高兴,谁知连着等了七八日,却都没见到他的踪影,甚至连她派人去请,也请不来?彼时她还以为是她做错了什么而惶恐不安,后来才知道府门外那道士“杀父弑兄”的预言——他竟然只因为道士疯疯癫癫的几句话,便彻底厌弃了这刚出生的孩子,连半眼都不曾来看?
满腔的情意温存在等待中消磨得所剩无几,在得到这消息后,更是消失殆尽。
她这才明白他许的那些诺言,无非逢场罢了,转过头便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曾经最得宠的侧妃忽然默默无闻下去,安静的抚养那个被预言为不祥的孩子,一晃便是二十来年,时至今日,她凭借诞子的功劳居于妃位,但是跟永初帝的感情,依旧不咸不淡。
皇上还提什么旧疾?
谨妃捂着帕子咳嗽了两声,“兄长向来如此,在苦寒边塞摔打惯了,习以为常。”
“他戍守北庭,为朕解了许多烦忧。”时隔二十余年,永初帝对于当初的事情也渐渐回过味来,只是心病早已种下,隔阂早已裂出,他哪会以帝王之尊来认错弥补?此时瞧着谨妃面色冷淡,到底有些愧疚,续道:“这两个月,玄素为朕解了一桩心头大患,如今你又病着,合该重伤他些什么,叫你也高兴高兴。谨妃你说,该赏些什么?”
谨妃瞧一眼定王,道:“玄素承蒙皇上教养恩泽,为皇上分忧是分内的事,哪还能要什么赏赐。”
“话虽如此,有功不赏,却也说不过去。玄素,不如你来说说?”
定王就在美人榻旁边的方椅中端坐,闻言抬头,瞧向谨妃病弱的脸色,却是端端正正朝永初帝跪了下去,“儿臣为父皇分忧,敢不尽心竭力,绝不敢求赏赐。不过有件喜事却想禀报父皇和母妃,求父皇能够恩准,也好教母妃欢喜,早日痊愈。”
“喜事?”永初帝有些意外,“说来听听。”
“儿臣府上的右司马陶殷,想必父皇还记得。”他抬头看着永初帝,徐徐道:“儿臣二十余年来,从未对哪个姑娘动过心,唯独对她,辗转反侧,心生爱慕。陶殷的容貌气度自不必说,从西洲剿匪到此次捕获突摩,她的勇敢志气更是无人能及,儿臣恳请娶她为妻,求父皇允准!”
他孤孤单单过了二十余年,谨妃几乎将京城的姑娘搜罗个遍,几乎没人入他的眼。
如今,竟忽然有了心上人,想求娶她?
这消息着实突然,永初帝和谨妃都愣住了。片刻后,谨妃才掩不住的欢喜而笑,“你是说,你有了中意的姑娘?”
“儿臣有了中意的姑娘,是羽林郎将陶靖的千金,陶殷。”定王重复一遍,却将目光投向谨妃,“上回北苑马球赛,嘉定想要讨去做侍卫的正是她。先前在北庭,舅舅和铁衣也对她赞不绝口,想来母妃也会喜欢。”
这么一说,谨妃倒是想起来了。
那日北苑马球赛,嘉定公主想讨那姑娘做她宫中侍卫,却被定王拒绝。当时她就疑惑,不知这素来疼爱嘉定的儿子为何突然舍不得个女侍卫,原来是为此!再一想,年节之前兄长问安的信递进来,他确实对儿子身边的一个女侍卫赞不绝口,如今想来,儿子身边能有几个女侍卫,想必就是那陶殷了!
对于兄长和隋铁衣的眼光,谨妃向来都是相信的,且那日见到阿殷,虽不曾跟她说话,然而那姑娘身姿挺拔,目光端正,确实是旁人难以企及的美貌气度。谨妃出身武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