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绝品女王之惊宫-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壬擎棋笑了笑,随即抿了一口茶道:“皇上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自己不应该在开科举的时候再去寻求所谓的隐士了。国家的法令应当做到说一不二,国家科举考试也一样。读书人想要做官,只此一条路可行,那么也就没有许多投机取巧之士,自然也没有终南捷径之说了。”
上官惜若点点头,随即道:“继续说下去,朕喜欢听你说话。”
“皇上,你这话可就危险了,你千万不能喜欢听臣说话,而是要明白臣说的对不对,有没有用。孔老夫子说过,有五种人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无比危险的。第一种是心思通达知晓一切,但是心存邪念的人;第二种是行为怪癖反常,能够将人们从正途半路带跑的人;第三种是言辞虚伪无用,偷换概念偏偏却十分雄辩能动人心之人……”
上官惜若打断了壬擎棋的话,拍了一下桌子道:“你的意思是让朕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要看透语言背后的东西?朕明白了,你放心,朕在问别人之前心中会有一个大体概念的。”
“如此草民倒是放心多了,平常人被牵着鼻子走都会做错事,何况是一国之主呐?皇上,孔夫子的五种人还有最好两种人,一种是经书怪诞,但是却旁征博引让你挑不出错来的;最后一种是顺着别人的心思说话,心中没有社稷的。”壬擎棋笑着说道,很多话本以为要被自己带入棺材里了,没有想到却还能有说出来的机会。
上官惜若点了点头,无意中和韩赤月对望了一眼,发现对方似乎也在外头思索着这些话,不觉有些好笑。随即若有所悟的道:“谢谢壬擎棋您的教诲,朕明白了。”
“皇上,你不明白。”壬擎棋却十分坚定的说道,发现上官惜若质疑的视线后,随即解释道:“当年尧帝考验舜帝的时候用了三年的时间,孔子将这个话的时候,他的弟子也用了三年时间方能领悟。如今草民的说服能力不及孔子,皇上你的领悟能力似乎也高不过孔子的弟子,怎能说你已领悟了呐?”
上官惜若闻言,哈哈大笑,随即狂傲的道:“壬擎棋,你还是小看朕了。这些话,朕当真是明白了,一点儿都不存在任何疑惑。其实祖宗为朕执掌天下已设定了一些章程,朕只需要顺时而更改,不胡作非为,就不会出大错。”
“皇上所言甚是。不过皇上可要知道嘴上说明白容易,若想让别人知道你真的明白这事儿,可是需要一辈子时间的。”壬擎棋的嘴皮子,那可不是厉害的紧,随便扒拉一下子,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道理。
上官惜若点了点头,随即笑道:“盖棺定论,朕明白的。朕会慎终如始,唯有如此才会终无败事。壬擎棋,朕可以同您打一个赌,百年之后朕一定是一个圣明之君。”
“皇上的志向未免太小了些,难道你只想让自己在后人心中活上百年吗?自古及今有那么多千古明君,皇上难道不想和那些人并肩而行吗?”壬擎棋说的轻巧,似乎这事儿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事儿。
上官惜若当真是镇住了,要知道她虽然狂妄,却也只是希求不要留下骂名而已。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草民竟然说她胃口小,还诱惑她做名垂千古的圣明之主?上官惜若身子前倾,有些许危险的道:“壬擎棋,不要胡乱诱惑朕。你抛出这么一个香香的鱼饵,朕可是很容易上钩的。”
“草民怕的只是皇上你不上钩;一旦皇上上钩了,臣何怕只有?自古及今,非但有名垂千古的圣明之主,也有流芳百世的不世之臣。草民要不就做一个潇潇洒洒的书生,要不就做一个流芳百世的治世贤臣。”壬擎棋眼里划过一抹坚定,身上突然浮现了一层光辉,不过随即就被他挥手散去,再度展现出一个草根儿的形象来。
“只许你有雄心壮志,不许朕有天地之想吗?壬擎棋听令,朕把如今盗贼四起的富隆县交给你,你立即上任去吧,记住,别让朕失望。”上官惜若难得出现肃穆的神色,眼里却燃着火焰。
身边东西多了,时间就觉得少了。睁眼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等再次抬头太阳早已没了踪影,只有些许红光证明对风曾经来过。
见到太阳的机会少了,见到月亮的机会也不多。此时上官惜若正对着头顶上那张巨大无比的地图出神,这张地图是她命小炉子挂上去的,地图上五个国家已经变成了四个,而目前她主政的汉唐虽然算不上最弱却远远不是最强的那一个。
正文 第六十章 不忍打扰
“上官惜若,不看一眼你想看许久的月亮吗?”韩赤月终究出声提醒,虽然上官惜若拜托了他好多次,但是看到入神想事情的上官惜若韩赤月总是不忍心打扰,为此没有少遭对方的埋怨。
上官惜若听到韩赤月的话,微微一笑,随即起身打开窗户。夜风习习,月亮亘古不变的挂在天上,没有任何喜怒哀乐。上官惜若状似无意的道:“如果我是天上的月亮就好了,不必担心民生也不必担心所谓的国际战争。”
韩赤月一语不发,拿出一件十分精美的大氅给上官惜若披上。随即若有所悟的从袖子中摸出一封信来,递到上官惜若眼皮子底下。
上官惜若接过来打开一看,随即抚掌大笑道:“好一个壬擎棋,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就能把富隆县治的如此服服帖帖,我当真是好生佩服他。”
“壬擎棋非常厉害,他未进入富隆县之前就知道那个县的症结所在。虽然你没有授予他一官半职,不过他还是利用自己的本事,把这个县整理的很好。怎么着,要不要招他如朝?”韩赤月鲜少夸人,但是这个壬擎棋却由不得人不赞叹。
上官惜若仔细将信读了一遍,随即道:“他能够用迷信来治疗迷信,当真是有点儿本事。不过咱们不着急,咱们要好好的把他晾一晾。这个人如今士气太盛,猛然把他放到朝堂里,只会成为一个被人攻击的靶子。”
“可形势不等人,而且也难保对方不会有什么想法。”韩赤月不无担心的道,毕竟所有的读书人都难免心高气傲。若是上官惜若这样冷落人家,说不定对方会明珠暗投。
上官惜若摇了摇头,十分自信的道:“相信我,他不会的,否则他就不是我需要的人。一个立志要做大事的人,绝对是一个等得起的人。心浮气躁的人,又何以成大事。不过有了一个能够应对事情的人虽好,我还缺少一个大管家。”
“大管家?壬擎棋还不够?”韩赤月有些疑惑的道,在他看来壬擎棋的本事已经天下难有人再匹敌了。这样的人,足以辅国安家了。
上官惜若朝着天上的月亮伸出了手,结果除了凉风什么都没有抓到,随即回头对韩赤月笑道:“壬擎棋是一把剑,一把可以劈开当前迷雾的剑。手中有一把剑,虽然足以自保和攻击人,却不足以让我本人强大起来。我需要一个大管家,能够统抓统观的人,他不行。”
“你的心思,似乎太大了。有些时候还是小一些好,免得招致祸事。”韩赤月知道上官惜若是什么心思了,这个人早把眼光放到了绊倒敌人之后了。这样固然可喜,不过在麻烦还没有找上门之前,自己不应该主动去寻求麻烦。
上官惜若关上窗户,径直走到韩赤月面前,以不允许对方逃避的视线道:“小月子,你觉得如今这个时局,是一个只要自保就可以平安无事的时代吗?不招自来,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所以与其被动挨打,我宁愿多走几步。小月子,当我的小太监,似乎有些委屈你了。”
“在这里能养精蓄锐,怎么能说得上是委屈呐?”韩赤月心中开始猛敲鼓,总觉得上官惜若在打着某种坏主意。
上官惜若打了一个响指,随即笑道:“知我者,唯君也。自始至终,我可没打算让你只做一个伺候我冷暖的小太监。反正南夷那里也是龙潭虎穴,不回去也罢。”
“你的意思不会是……”
“没有猜错,我就是想让你当我的大管家。等了许久,终于让你上路了。想想这一路,当真有让人出冷汗觉得好怕的时候呐。别说话,我不听任何拒绝的语言。”该强势的时候,上官惜若绝对是一个女王。
第二天早晨,朝臣们迅速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与以往三三两两成群结派说笑不同,今日所有人的视线都在右前方的那个人身上。那个人似乎是在哪里见过,只是印象有些模糊。不对,哪个人是哪根葱不重要,关键是他竟然敢站在百官的前面。
左丞相张廷玉面色不太好,望了望那个人,对方一领红袍,头顶三寸相冠,神色泰然。随即又望了望人数突然增多的侍卫,心里暗叫不妙。而六王爷则面色如常,谁都不理的安然而笑。
略微陌生的太监尖细的嗓音一起,众人就明白眼前这个人是谁了。这个人,这个和张廷玉并排而立的人,不就是曾经的小太监叫什么小月子的吗?怎么一小子月子大翻身竟然跑到朝堂上来了?
群臣们刚刚腹诽完,上官惜若已经安然坐在龙椅上。龙袍皇冠,看似没有什么不同,除了手中多了一截儿不怎么好看的木棍。呃呃呃,好吧,那不是木棍,而是从开朝皇帝传下来的无息木。张廷玉和张居正交换了一下神色,两个人的后背变得更加恭顺。
而朝臣门内也不由得低下了头,心中却已经明白,即将有大事发生。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皇上行此事的决心堪比金子,最好不要加以阻止。
上官惜若在龙椅上环视了一下朝中群臣,随即毫无帝王做派笑嘻嘻的道:“诸位爱卿,咱们汉唐向来讲究的是有功必赏,有怨必报。这也是朕的信条儿啊,所以朕这次就要报恩了。眼前这个人,你们应该都认识,原来是朕身边的小太监,不过他却救了朕的命,所以朕决定荣升他为太宰。”
群臣们的视线原本都朝中上官惜若所指的方向望去,心里大抵也知道皇帝要给这个人加官。但是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让一个小太监做了太宰。太宰,是太宰哎,不是杀猪的宰,是太宰。原本还有心要让一让天子的群臣,如今却各个义愤填膺,挽起袖子准备开口大辨了。
上官惜若却似乎一无所知的模样,她继续笑着说道:“汉唐虽然取得了第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咱们的国家还并不强大,咱们还有上下同心君臣一体,朕的江山还仰仗各位文武忠臣呢。”
皇帝的话刚刚说完,朝廷就像是被水入了的油锅,那感觉真是噼里啪啦的响。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互相以目光和声音询问,但却没有一个人拿视线望向龙椅上的九五之尊。
张廷玉咳嗽了一声,打破满朝的窃窃私语,随即一脸和善的道:“这位小月子公公,您救了皇上的命,我们文武百官对你都深表感激。皇上把江山给你都不为过,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太宰。不过你若成了太宰,心中可有什么要实行的方略?”
六王爷心中暗道,果然姜是老的辣,这个张廷玉平常是老好人,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绝对化身为蜜蜂,不蛰你一个满头包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上官惜若笑嘻嘻的望着韩赤月,完全没有丝毫把对方推进火坑里该有的自疚感。韩赤月皱了皱眉头,随即便转身向身后的朝臣拱手道:“皇上,各位大臣,汉唐实力为五国之最差,这一点儿想必大家都知道。虽然咱们打了一次胜仗,可着并不表示咱们的兵力已足以安邦。非但如此,咱们的米粮也不足以定国。所以唯有奖励农耕发展经济以富国,奖赏军功以强兵,统一治权以治吏,树立典型以正民风。唯有此,才能外足以抗敌,内足以安民。”
太宰属于什么,那是丞相之上的位置。原本张居正在梦中也曾经想过来着,醒来之后也只是无所谓的嘻嘻笑几声。毕竟他前面还排着一个张廷玉,无论如何这个位置也捞不到自己手上。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不知道从哪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小太监竟然后来者居上了。
张居正动了动眼珠子,随即清咳几声,一本正经的问道:“话大家都会背,礼运大同篇大家都知道,关键该怎么实现,小月子公公,你说是不是?”
此一问正中韩赤月的下怀,他微微一笑,拱手道:“关于该如何实现上面的目标,我已经写成了奏折转成给了皇上。内容大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要让民非农无所以得食;第二让人们非攻无所以得爵;第三修订法令,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第四设立一个民风部,专门管理老百姓之间鸡毛蒜皮的事情。”
“你还真是异想天开!”冯毅荣又出来跳脚了,他举起手中光躯,愤然作色道:“皇上,这个人想要花言巧语迷糊你,还请你把他拖出去斩了。”
此话一出,张廷玉立即下跪迎合。群臣们见状也不假思索的跪了下来,嘴里吼道:“清君侧诛宦官,皇上圣明。清君侧诛宦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官惜若微微一侧头,环视了一圈儿臣下,随即如同上面争论不存在般道:“众位都知道,朕不是皇宫里长出来的皇帝,而是从街头上走到朝堂的。不过既然如今上天将国家这个神奇赐予了我,我自然就要倾尽全力好好的治理他。至于如何治理,希望大家多多发言。”
这一番话,立即安抚了当时剑拔弩张的气氛,只是众位大臣似乎仍有所顾忌,没有任何人发话,上官惜若微微一叹,随即说道:“朕刚即位,东狄就兴兵来犯,虽然最终边疆之事稳定下来了,却也让朕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少了一个东狄,还有西戎和南夷,更有天下第一魏吴国。”
正文 第六十一章 劳苦功高
“皇上南征北战劳苦功高,若不是皇上御驾亲征咱们汉唐也没有办法从东狄那些人手里获得一点儿好处。皇上心怀仁慈,人民定会自化。”六王爷站出来发言了,这个时候他不力挺上官惜若,还有谁能力挺呐。
上官惜若淡淡一笑,随即道:“纵观天下大事,东狄不过是战争产链儿中的一环。目前咱们汉唐虽然说不上民不聊生,但是除了京都之外,各地尤其是边疆的百姓纷纷逃散田园荒芜,各位会如何帮朕治理这种情况?”
“皇上欲速则不达,治理国家之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要循序渐进。”张廷玉上前一步,随即拱手继续道:“比如田园荒芜的问题,咱们就可以先制定一些章程,然后利用章程就可以教化万民解决这些问题了。”
上官惜若摸了摸没有胡茬的下巴,用请教的语气道:“按照左丞相所说的做就能实现天下大治吗?那么整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朕有需要做什么呐?”
“皇上不必做什么,您只要清心寡欲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百姓经历过多年的战乱,都渴求平静。所以皇上只需要偃武修文教化百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廷玉继续说道,心里却想只要自己在这儿把关,天下乱不了。
李世终站了出来冷冷的说道:“如果皇上什么都不用做,天下就可以治理好。那么咱们还要皇上做什么好,干脆这个朝堂和龙椅都别要了,反正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你……”张廷玉面红耳赤,几乎要发狂了。李世终那番话让他第一次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虽然那些话未必是针对自己。可是说着也许无意,但是听者绝对有心。
上官惜若随即哈哈笑了笑道:“能够拱手而治,朕也很高兴。不过打破一个东西容易,建立一个东西就相对困难许多。不知左丞相张廷玉你可以具体的计划和安排?”
“这种事急不得,很多时候就足以水到渠成的。”张廷玉虽然有计划和安排,但是那是不能透露给当今皇帝的计划和安排,否则处于危险境地的人就是他张廷玉了。
这个时候韩赤月插话进来道:“无欲以静是对的,但是不能像左丞相所说的那样无为而治。须知天下大乱之后若想取得大治,最开始必须要划出条理来引到百姓,而不能采取无为的态度。无为只能在事情上了正轨后方可才有的态度,而不是现在。”
韩赤月的话立即引起了张廷玉和张居正的不满,他们以为这是韩赤月对他们政治的否定,是以二人都不客气的发出一声冷哼。群臣们也在底下窃窃私语,霎时间整个朝堂上又充满了嗡嗡蚊子乱舞的声音。
“划出条理来治理百姓,说的倒好听,我看你是想要拿鞭子驱赶百姓吧。若依你的话来治理天下,那么不就是想要陷害咱们的皇上进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有些时间没有发话的张居正终于忍不住了,从百官中走了出来。
韩赤月听到有人反驳自己,而且语言虽然犀利却并无道理,不觉笑着望去,但见说话的人时候张居正,是以淡淡的说道:“我并无驱使人民之意,您的话严重了。”
“严重了?我看还没有说到份儿上。大家都知道咱们汉唐可是在当今天子的带领下才取得了对战东狄的胜利,天下都知我皇英武绝伦,你怎么处心积虑的想要把皇上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张居正仰头说道,黑色的八字胡微微上翘,有些喜感。
上官惜若依旧一副笑嘻嘻的面孔,随即有些沾沾自喜的道:“没有想到朕在张居正心中的地位竟然这般高,当真让朕有些感动。不过张居正,有话好好说,不要夹枪带棒嘛。”
前半句话让张居正还有些微微自得,只是后半句却让他有些下不来台,是以走到韩赤月面前,忽然失笑道:“满朝文武都是阳刚男儿,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不知性别的糊涂东西,竟然敢站立在这朝廷之上?”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哈哈大笑。毕竟在谈论军国大事之间突然插进来这样一句话,当真让人心生快感。
韩赤月却并不动怒,反而笑道:“张居正大人你刚刚说我把皇上至于了不仁不义的境地,不知此话何解还请阁下细细为我讲明。”
张居正冷哼一声,鼻孔朝天,没有理他。
上官惜若眼光流转,继续笑道:“各位都是朝廷要员,一个个心怀国家大事,朕真是心感欣慰。各位只要忠君爱国,有话尽可说明白,即使当中有惹朕生气的地方,朕也不会动怒。”
“臣之所以说‘不明性别’人所说的话是置皇帝于不仁不义之地,是因为他的话无异于让皇上你乾纲独断成为秦始皇那样人人喊骂喊打的独夫。”张居正立马扣下了一顶天大的帽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韩赤月就地压死。
“皇上,张居正说的很多。国家要靠很多人努力,万万不可放在一个人手里。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想要慑服臣下,奴役百姓,最终会走上暴力统治的不归之路,然后全国骚动王将不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打虎亲兄弟,张居正和张廷玉虽然算不上亲兄弟,不过该联手的时候,两个人还是不会含糊的。
韩赤月忍不住挑了挑眉,随即说道:“二位说的话没有错,毕竟百姓为水,当权者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正是因为百姓是水,所以不能允许其胡乱行事,否则就会有水灾。为官之人只要观察水势和目的地,细心引导自然会水到渠成。”
“说的玄乎,你怎么一个引导法?”张居正问道,拿眼睛斜睨了韩赤月一眼。
上官惜若却点头道:“不错,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人民如水,是堵不得的,否则就会破堤而出,湮没一切。但是人民是水,又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就会水祸横行,民不聊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者自应顺应水势,加以引导才能真正的教化万民,如此一来天下方可大治。”
张廷玉皱了皱眉头,随即站出来说道:“皇上,三思啊。人民好静,万不可乱动。而且这个韩赤月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监,不识时务只会虚言其论,如果采用轻则会伤民,重则会败乱国家。”
韩赤月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张廷玉抢了先,他继续说道:“治理国家,理应用静。那些妄图通过某些手段治理国家的人,不都陷入了惨败的境地吗?当初的王莽推行什么新政,结果把西汉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皇上,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呐。”
“左丞相,此言差矣。要知道世易时移,不同的时代就需要有不同的治理方法。如果按照一种治理方法就能够行得通的话,那么也不至于改朝换代如此多次了。正是因为一种治理方法走到了极限,才会有新的方法横空出世进行教化。”
张廷玉闻言一时语塞,最终哼唧出了一句:“你这是罔顾祖宗家法,你这是大逆不道。”
“不,我这并不是大逆不道,而是每一个时代的人民都有所不同。正适合因为人民不同,我们治理他的方法才会有所差异。比如咱们这个时代的人民,读书人比较多,是以思想就比较复杂,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实现思想的统一,否则国家就会陷入无序的状态。”
“你这个人刚刚说的那四条可没有与读书人相关的,难道你这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吗?”张居正也急忙出来喊反对,这个时候必须紧紧守住自己的阵脚,万万不能乱。
韩赤月笑了笑,随即道:“我的四条里面有一个关于官吏的任用,就和读书人相关。我想让皇上进行吏制改革,良材而用,让所有的位置上占据的都是有能耐的人。而且这样做有利于民心稳定,毕竟能者各具其位,百姓们也就不会乱言了。若每个官吏都不能服众,又如何教化百姓?”
张居正顿时哑口无言了,他后脑勺有点儿发烧,似乎对方的话像是再说他一般。
护国公咳嗽了一声,上前说道:“太宰这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能者居其位,这是一个最服人的方法。而且只要每个位置上都是能者,国家这个大型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护国公这一句话可如同千斤重石投入水中般激起了无数波浪,许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准备改弦更张。毕竟手握重兵的护国公都喊小太监为太宰了,他们这些人又能反对了什么。
“护国公,你这话似乎说的不对吧。按理说虽然你带兵打仗人在外边,也应该读过不少圣贤书。三皇五帝的事儿,应该看过不少,难道不知道应当无为而治吗?”张廷玉一看形势不好,立马发声。心中却不由得后悔,早知道当日就不把兵权交到上官惜若手里了,如今鸡飞蛋打,自己说话的分量可轻了不少。
正文 第六十二章 大放厥词
又是一声不紧不慢的咳嗽,护国公对着张廷玉笑道:“左丞相,三皇五帝之事毕竟属于上古,有些遥远。但是咱们的国家却实实在在的在眼前,试一试不就知道那个有效果了吗?”
张居正闻言马上刻薄的揶揄道:“一个是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老病人,一个是站错位置身份不明的人,你们两个人可都是朝堂新手,怎敢在这儿大放厥词呐?”
护国公嗅出了张居正话语中的嘲讽之意,不过他却沉声说道:“难道一个下惯蛋的老母鸡下出来的才叫鸡蛋,新鸡下出来的蛋就是鹅蛋了吗?”
张居正正欲出口反驳,突然有人疾步走入朝堂,用蹩脚的汉唐话十分不满的说道:“汉唐的皇帝,你就是这样对待我魏吴国的使臣的吗?我可是魏吴国的使臣,而且是带着宝物前来祝贺你获得东狄的,你就这样对待我?”
上官惜若眨巴了一下眼睛,脸上露出一丝值得玩味的表情,随即道:“大理寺安大人,这个人该是你负责的吧。朕怎么没有听说魏吴国有派人来?”
大理寺卿颤颤巍巍的从人群中走出,头都不敢抬的跪拜道:“皇上,这件事情臣已经上报给了左丞相。左丞相说对方不懂礼仪,需要让他安静一下,是以才会……”
“左丞相可有此事?”上官惜若没等大理寺卿说完就笑着问向了张廷玉,只是她脸上那笑容怎么看怎么让人不寒而栗。
张廷玉也觉得今天的事情有些邪乎了,你说这个人被晾了七天了,什么时候发飙不好偏偏挑这个时候。张廷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随即陪笑道:“是有这么一会儿事儿,属下是见此人举动粗鲁,怕冲撞了皇上是以才会将其先行拦下,还望皇上不要怪罪。”
“左丞相是为朕好,朕怎么会轻易生你的气呐。是朕不好,什么都不会才让左丞相你这么费心思。您老年纪也大了,让你如此操劳,朕真的是于心不忍。朕现在已经比较懂事了,以后这样的事情,朕会自己注意的。”上官惜若说的客气,不过夺权的手却丝毫没有犹豫。
群臣闻言,面色皆是一变。而张廷玉还想为自己争些什么,不过上官惜若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上官惜若笑着对使者道:“你是魏吴国的使者,不知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汉唐的皇帝,我是魏吴国的使臣李兴禹。我们魏吴国最近出现了一个祥瑞,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就是麒麟。我们魏吴国的皇帝说这样的祥瑞要大家一起分享,何况汉唐刚刚战胜东狄,理应拥有此等代表着祥瑞意义的宝物。”魏吴国的使者李兴禹一字一顿道,大概他是过于强调了字正腔圆,是以话语才显得那么有意思。
上官惜若笑着点点头随即道:“李兴禹,回去替朕谢谢你家皇上。原本朕应该好好的款待你一下,不过朕这朝堂上还有事情没有解决。所以可以请你先会驿馆吗,等这儿忙完了,朕自然会依法来接见你。”
魏吴国的使者奉命离去,上官惜若随即对着大臣道:“各位,魏吴国给咱们送来了贺喜的礼物,你们说这宝物,朕是收呢,还是不收呢?”
“当然是要收下了,皇上,这可是魏吴国这个大国送来的贺礼,焉能拒之门外?而且别人诚心贺喜,咱们选择不收下,那就是看不起别人。看轻别国,尤其是大国是会招致灾祸的。”张廷玉觉得有必要在群臣和皇上面前重新显示一下自己,是以立即为国为民的说道。
上官惜若点了点头,未置可否,随即笑道:“那么大家都建议朕收下这个礼物了?”
“不,皇上,这个礼物收不得。”韩赤月虽无意和张廷玉较劲儿,不过现下的情形由不得他。是以他上前一步说道:“皇上,虽然众所周知麒麟是天降祥瑞,但是所有人都没有见过麒麟的模样。倘若这个东西不是麒麟,那么咱们将其奉之为祥瑞之物,岂不是要遭大国的嘲笑?倘若他真是祥瑞之物,祥瑞不产生于汉唐境内,有与汉唐有何关联?”
韩赤月的话迅速在朝臣中间播散开来,众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大致对这句话抱有的是赞同的姿态。毕竟有些东西虽然名义上是礼物,实则与炸弹无异。
“魏吴国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