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义姐-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皇上出征夺回两城,传回京城时百姓津津乐道,冲散了前段日子里的各种猜疑,幕后推手似乎也收敛了一些。
杨统领没把宴卿卿的事传到边疆,听闻岩城战绩时嘴便收得更紧。
扰乱军心,行兵大忌。
但战胜的喜悦没持续多久,更为震惊的消息从边境传了回来。
军中要务遭奸细泄露,皇帝受伏,下落不明。
朝中大臣震悚万分,倒是自请停职在家的刘右丞不见惊讶,仿佛是早就知道样。他派暗卫去找一群说书先生,将闻琉早就准备的说辞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比起边疆传回的消息,他提心吊胆的是自己性命。如果皇上回京,发觉宴卿卿不在,甚至可能已经出了事,到时该怎么办?
……
吴州离京城有段距离,这里既非要塞之所,也少有商贸之人经过。其下有一淮安县,环境清雅宜人,四处是汩汩清泉,绿树成荫。
一个月前,县城中那所干净的大院子翻新租了人,搬来户新人家,没人见过买主长什么样,只看见她的丫鬟下人经常出来购些东西。有去那府上送东西的,偶然见了几次。
似乎是个丧夫的寡妇,肚子里还有个遗腹子有些日子了。有人私下说她是哪家大人养的小妾,怀了孩子,怕家里母老虎发现所以才来的这边,因为他从没见过这样艳的女子;也有人说看着不像,那姑娘通体高贵气质,或许是哪家落魄小姐。
这些话宴卿卿都听不见,她腹中胎儿已经四个多月,快要五个月了,不便外出,就打算一直在院中呆着。
孩子胎像稳定,请了大夫诊脉,是双胎,以前闻琉说时宴卿卿还不信,现在到不得不信。
她每天得在院子里走上半天,要不然会身子乏力,大夫说她怀的是双胎,孩子似乎也有些大,为了日后好生产,得早做准备。
宴卿卿心中没有纠结,已经决定要腹中孩子,她想以后只要把事情瞒得死死地,应该就不会惹起任何怀疑。
这是她的孩子,与闻琉无关。
没了在京城的沉重感,宴卿卿觉得身子的担子都轻了几分。她害喜很是严重,都快吃不下东西,幸好这个地方有种专门的酸梅子,能压压味道。
她的脸色白皙红润,睫毛长长,身子消瘦了些,胸脯却还是饱满。为人父母,要想的事情总会多些,怕孩子长得不好,怕以后出生遇见乱子等等,谁都会想。故而宴卿卿闲来无事时,就会坐在一旁翻看医书。
宴卿卿与闻琉相处得久,在京城时也时常见到与他有关的东西,时时都以为他在自己身旁,不觉有什么怪异。
现在突然离开,倒十分不习惯。见惯了京中景色,来这儿是新颖,但还是有轻微的水土不服。
宴卿卿又怀着身孕,现在喝水都有些难受,又想起闻琉常日体贴的照顾,终归觉得不易。
闻琉看着是正人君子,口中的话却从不是安分的,宴卿卿不经意回想时,还会小脸一红。可想到他曾那样对自己,她脸上的温度又会慢慢降下去。
他是孩子的父亲,想到他很正常。自己又与闻琉结识多年,如果什么都不想,那才是奇怪。
宴卿卿这样说服自己。
而相然望着她时,总觉着她心情不太好。
宴卿卿看似过得无忧无虑,日子清静,甚至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腹中孩子身上,但相然却仍怕她想别的东西。
这里环境虽好,但也偏僻,消息委实不灵通,如闻琉夺回几城那事在京城该人人皆知了,而她们却是这几日才有所耳闻。
钱叔为了避免有心人怀疑,留了群守卫给她护身后就先往另一个地方藏了起来。钱叔对宴将军忠心耿耿,对待此事并不轻视,尽心尽力。宴卿卿行踪不能暴露,专门传递消息的探子也谨慎许多。
宴卿卿听到闻琉消息时还愣了许久,那一天失魂落魄了许久。人离得远了,约摸会想念对方的好,更何况宴卿卿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他。
相然看在眼里,却迟疑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有次帮宴卿卿整理东西时,不小心打翻了个刻兰花木盒,吓了一跳,捡起来时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纸和一块玉佩,而纸上仅一句话。
“愿夫人安康。”
这字迹不是她家小姐的,谁写的不言而喻。相然没想到宴卿卿会把这张东西带出来,她只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现,把东西原封不动地放了回去。
她想不明白宴卿卿这是什么意思,倘若真讨厌皇上,为什么又留下这些东西?如果不讨厌,那为什么又要废着心思远离京城?
相然没有喜欢的人,猜不透宴卿卿心中所思,可转念一想时,却又惊觉并没有什么不对。
宴将军和宴小将军死后,时常来宴府的只有闻琉,即便他不常说些安慰的话,但也常常带好东西过来。
明明他那时还是个落魄皇子,却像个脊梁柱样帮宴卿卿撑起了风雨飘零中的宴家。此后宴卿卿与他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难有人能比也不奇怪。
这天傍晚,天色昏暗,太阳下了山,余晖尽消。
相然轻轻点上灯,转头看宴卿卿拿着书没动静,道:“小姐?小姐?”
宴卿卿一怔,慢慢回过神来,她放下手中的书,揉着额头道:“大抵是在这边过得太悠闲,不用想旁的事情,近几日总在发呆。”
说来也怪,宴卿卿心中叹了口气,她早已经离了京城,可这几日又不知怎么回事,心中时常想起往日事。
相然不戳穿她,只道:“您肚子越来越大,快五个月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会生,奴婢觉着要不然先去请个稳婆,备着不时之需。”
虽是早了些,但防患于未然,宴卿卿却摇了摇头,说不急。
相然收拾完东西,过来给她倒了杯热水。
宴卿卿抿了一口,又觉腹中不太舒服,便放了下来,朝相然道:“最近右眼一直在跳,心中不安极了,总觉得会有事情发生,外面可有消息传来?”
“暂时没有,”相然说,“小姐安心,不会出什么大事,要是有,会有人过来的。”
“钱叔做得缜密,但吴州也是呆不久的,不走的话,陛下迟早有一天会找过来,稳婆去了新地方再请。”宴卿卿的手搭在方桌上,她微微低头,轻轻抚着肚子,“相然,你在想什么?”
她只是来吴州养段日子,不可能会在此处常住,宴卿卿有自己的想法。
“小姐可想过会回京?宴家底子都在京城,在外总比不得在家,若日后生出来了小公子,宴家也有继承人。”
“够了。”宴卿卿突然打断她,“你不必担心此事,我既已离京,便没做过再回去的准备。”
相然沉默了会儿,跪在地上道:“小姐若是与陛下真心相爱,不必在乎世人看法。若陛下找来小姐要怎么办?小姐明明喜欢得紧,怎地偏要委屈自己?”
纵使闻琉对宴卿卿不敬,可宴卿卿如果真喜欢,相然也不想背地里做棒打鸳鸯的人。她幼年被宴将军所救,得了恩赐进宴府做宴卿卿丫鬟,凡事皆已宴卿卿为先,自不想让宴卿卿为了旁人看法勉强自己。
当初宴卿卿在宫中遭了罪,她没敢多说,平日闻琉与宴卿卿的亲密她也没阻止,导致如今下场,相然心中愧疚万分。
如果她那时早早发现陛下对自家小姐别有用心,现在这些事根本不会发生。
宴卿卿的手微顿,她淡淡说道:“这几日总问你京城的事,所以让你想多了,我对陛下只有姐弟之情,旁的再也没了。以后京城来的事,除非必要,你不用再说给我听。”
相然忙地抬头道:“可是小姐……”
宴卿卿摇头道:“父亲与兄长为宴家挣了光,我作为父亲的女儿,如果德行有亏让宴家蒙黑,不仅对不住宴家先祖,怕是父兄泉下有知,也会怪罪。”
“但那并非小姐之错,都是陛下他——”
相然脸色微变,她的话戛然而止。
宴卿卿就这么淡淡望着相然,她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慢慢放下杯子。随后又将刚才还摊开着的医书合上,一语不发。
“奴婢知错。”相然磕头认错。
就算她与宴卿卿情同姐妹,这些话也不是她这个做丫鬟该说的。
宴卿卿再次摇摇头道:“以后京城中消息如果不是与我有关,一律不许多说。”
第92章 第 92 章
夜色昏暗起来; 微风吹过树木枝杈; 叶片摩挲; 发出声响。烛光轻轻跳动,这座院子里的桌椅陈设皆是新的。
宴卿卿撑着腰慢慢站起来,她如今显怀; 身子也重; 行走不便。宴卿卿将桌上的医书放回紫檀书橱上; 相然要起来扶她,她却淡淡说了句跪下。
相然浑身一僵; 不敢再动; 知道自己惹怒了宴卿卿; 低头道:“小姐恕罪。”
宴卿卿扶着书案在一旁坐下,艳丽的面庞精致白皙; 即使什么也不做; 也有天然的妩媚,她开口轻声道:“你是我的贴身丫鬟,所以你逾规越矩时,我只同你随意说几句; 从不罚你。”
相然垂眸认错道:“奴婢有错; 不该枉议。”
她跟了宴卿卿许久; 宴卿卿也也不想罚她,只是道:“有的话少说些; 说多了总会惹是非。”
相然低声应是。
宴卿卿心中叹了口气; 她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不对劲?
可她到底不是拖泥带水之人; 不对的事,当断则断。退万步说,就算她真的对闻琉有意,也不会在自己丫鬟面前承认。
宴卿卿慢慢给自己倒了杯温水,喝下一口压住喉中的呕意。案桌上摆着上好的纸墨与砚台,文竹雅致。
“罢了,”宴卿卿呼出口气,“你起来吧,以后陛下的事少说为妙。”
相然迟疑地抬头,道了声谢小姐。
宴卿卿的白手抚着肚子,她的眼皮跳得厉害,仿佛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吴州这里平静安宁,山水宜人,不像是有其他坏事的样子,倒是闻琉那里不知道怎么样了。
他在边疆,又亲自上了战场,刀剑皆不长眼,一不小心便是性命之忧,就算闻琉受伤与否与自己无关,但他终归还是晖朝的皇帝,万一出了事,朝中该乱成一锅粥。
可她方才又让相然别总打听京城的事,现在也不好开口再问相然别的。
宴卿卿抿了抿嘴,心想算了吧,闻琉是聪明人,他自有定夺。那些大臣也不是个个都在吃素的,和她没关系,多想无益。她的手撑着桌子,纤细白嫩的手指轻轻揉了揉疲倦的额头。
既然已经远离京城,便不消再乱动念头,省得以后被闻琉找到。
……
而此时的京城之中,人人皆是胆战心惊,神经崩成一条细而紧的绳,一触便断。
连皇帝都出了事,以后就算胜了蒙古国,以后又该怎么办?
还没等这些人想明白,先太子妃——该说瑞王妃,她消失了段时间后,不知道被哪个大臣接了回来,突然抱着孩子又出现在京城,似乎还打算在瑞王府住下。
这又让人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皇帝生死不明,他膝下无子,关系最亲近的也只有这个两三岁大侄儿。如果真出了意外,那也只能让这位先太子嫡系来继承大位,稳定局势。
可皇上不是还没出事吗?不少人惴惴不安。
闻琉下落不明一事本该瞒着,现在也不知道是谁把事情弄得众人皆知,朝中七嘴八舌,整日没个安静。
各种不知真假的谣言正悄悄传开。
有些本是荒诞不已,却因人人都在议论,说得跟真的一样,让人心里却不由自主地信了三分。
朝堂中有蒙古国的探子,隐名换姓做了官,身居高位,表面德高望重,对皇帝忠心耿耿,实则暗藏祸心,手段狠毒,居心不轨。
皇帝自即位时就已有想法,只是那人藏得实在是深,上一次由赵郡王叛乱查出可疑,动了许多人,竟也没找到他的痕迹。
此次皇帝御驾亲征尚未敲定,那人便把消息传了出去,蒙古国新大汗抢先一步与太守联系,边疆的人始料未及,皇帝因此受到伏击,下落不明。
这种事是极为恐怖的,谁也不敢想象敌国奸细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藏在一众朝廷官员之中,加上边疆没有闻琉安全的消息,顿时又是人心惶惶。
许多百姓先前就以为是请辞的刘右丞,现在则更加笃定。甚至已经有人上门破口大骂,被丞相府夫人骂了一顿后再也不敢过来,到底这事还不知真假。
不过如果真说起震惊二字,都还不如另外一个消息。
皇帝有子嗣。
这句话一经传出,就像是平静的湖泊之中,重重砸下一颗分量不小的石头,惊起阵阵波澜。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连不少大臣也这么想。
闻琉身形高大,性情温善却不失果断,平日认真处理政务,手段极高,远胜于旁人。可他素来不好女色,清心寡欲,没有即位的心思,在纳妃这上面从不像先帝那样上心。
他能有先帝一半数量的妃子,底下臣子就安心无虑。可闻琉没有,他对女子毫无兴趣。
前段时间,大臣甚至不敢上奏章提及选后纳妃之事,生怕闻琉觉得烦躁直接出家。
现在突然说他有子嗣,那绝不可能。
谁都不信,但这件事越闹越大,仿佛就像有人亲眼所见一样。
闻琉安危让人心里提着口气,这个莫须有的孩子也着实怪异。闻琉如果瞒得紧,那是谁传出的这件事?
还未等众人想清楚,京城内便加强了禁制,不允许百姓再议论此事相关的话。强硬的指令并没有压下谣言,反而让别人都注意力都集中起来。
直到最后,众人才倏地想起那封没见过内容的立后圣旨。
旁的暂且不论,闻琉临出征前将这张圣旨放在礼部尚书那里就已经说明他的态度。
皇后有人选。
礼部这几天暗中来了不少官员,纷纷是来问这件事的。
朝中有几位熟悉政务的要臣管理,还没出大乱子,底下的官员为了日后着想,也只敢去问问,没有做出格事。
他们心底半信半疑,闻琉出事的消息并不完整,民间谣言大多都是在猜,他是否真出了事,百姓并不确定。
见了密报的大臣清楚大致缘由,知道那太守是贪色误事,却也不会拿这种事出去乱说。
不知道的,则是各种猜测。闻琉要是有个子嗣,那这帝位便与瑞王府没什么关系,所以上面的人没动静,就不值得奇怪。
可若是假的,那张圣旨又该怎么解释?闻琉如果真要立某家姑娘,大可直接宣布,为什么要把圣旨压在礼部?
而礼部尚书闭口不言,他现在找不到宴卿卿,御林军统领跟他说宴家小姐近日不在京城,他心觉不对,却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只能闭紧嘴。
但他还是模棱两可地说了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话,当下让人炸开了锅。
皇帝如果真有了子嗣,纳妃不过小事一桩,没必要遮遮掩掩地拦着不让人发现。
倘若要立后,更加不必这样隐瞒。
既然礼部大臣都敢说这话,代表闻琉也应该是没有顾忌,那为什么迟迟不宣?莫不是有什么不能说的难言之隐?那女子总不可能是敌国公主吧?
众说纷坛,皆猜不透。
后有消息传出,又是令人满脑惊讶,听说是礼部尚书的亲信醉酒的话。
——皇帝其实早有退位之心,已经成婚生子,只是怕那家小姐受奸细谋害,故而从未提起。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闻琉顾忌到这种地步?诸多官员都下意识地观察起周边好友,收敛了不太正当的举动,生怕被别人连累。
皇帝愿意同那女子成婚,还有了孩子,可见他是认真的。而现在更是有立后的准备,是否是他想给那个女子名分?难道他已经查到那暗中之人?
从边疆传回来的消息,到底是真的出了事,还是在辨别谁是包藏祸心的人?
谁也说不清楚。
朝廷里的大臣心思莫测,但百姓却对闻琉的逸事感兴趣起来,都火烧屁|股了,竟然还能传出了好些个版本。
……
朝中气氛沉重,边疆局势也不轻松。
闻琉中蒙古国大汗的计是真,现在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传回来,边境将领皆沉着脸,商谈下一步该怎么做。
闻琉没有音讯便是最好的消息,倘若真出了事,单是蒙古国那边都压不下去。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树叶被晒得蔫巴,两军对峙,偶尔会有些不好的摩擦,人的心也随之躁乱。
皇帝御驾亲征,与将士一起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百姓敬重,回城之时百姓皆会出来瞻仰圣颜。
闻琉生得副好相貌,与旁人相较着实不同,贵气常人难比。指挥战役缜密有方,不容小觑,来这不到一月便得百姓称赞。对他有偏见的,听说他曾是宴将军的徒弟后,不自觉中又对他多分敬意。
如果他在战场上出了事,便是旁人嘴上不说,岩城这边的百姓怕也会议论纷纷。
岩城守将指着舆图道:“目前只知陛下在临闾谷一带,派探子过去,并未查探到有过战斗,车特尔只把陛下逼了进去,近大半月来没消息。如果我们不去救援,恐怕比起敌军,他们更难熬的是粮草。”
这位守将说得比传回京城的要轻得多,闻琉是遭了埋伏,但并未正面与车特尔发生冲突,只是被他们逼进了临闾谷,下落还是知道的。
车特尔这些日子派将士严守住临闾谷,并没有进攻的准备。看来是想等闻琉粮草用尽,把人拖死在谷内。王诀等人也不能强攻,否则两败俱伤。
他们掐准了这点,严密防守住入谷口。
而蒙古国新大汗的名字,就叫车特尔。
王诀沉着道:“再等几天,如果还没消息传回来,我到时再领兵过去。”
岩城守将问:“可要快些过去?”
这位是皇帝亲信,谨慎稳重,在赵郡王叛乱时立了大功劳。来了此处也不倨傲自重,能放下身份,倒也是令人佩服。
“路将军放心,陛下不会出事,他曾给过我一月之约,切勿打草惊蛇。”王诀沉声道,“郑太守那边可查出了什么?”
路将军摇头道:“那贪生怕死的就是爱美人,没什么奇怪。”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士兵就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那士兵说话急促道:“报!陛下取蒙古国大汗首级,领兵回来了!”
在场众人眼睛一亮,立马跑了出去。
乌泱泱的军队跟在后边,闻琉骑高头大马走在前边,手上提着个布袋子,上面还有淋漓血迹。他嘴唇苍白,面容虽是倦意,眼中却从未见半分疲惫,到了驻扎地后便将布袋往前一扔,车特尔的头颅滚了出来。
当天下午,陛下万岁的高呼声响彻了岩城驻地的天空,燥|热被这呼声加重了几分,闻琉却抬手压下声音,让各队守卫不要掉以轻心。
这位蒙古国大汗能即位,确实厉害,但人心不和,也是大忌。他身边的人个个都不是黄口小儿,根本不用施计便能离间。
他并未进临闾谷,中途便和人换了身份,出去与别人汇合,暗中挑拨蒙古国亲王与大汗的关系,又设下陷阱,密切关注。这些人内斗得厉害,只要伺机埋伏,等他们松懈之时,再给致命一击,便可省去许多麻烦。
进谷的士兵每人皆多带了份粮草,撑到现在已是不易,他也不能再拖。
闻琉下马回营帐,叫王诀跟上,说有事情要谈。
王诀发觉不对,连忙跟上。
而闻琉进了营帐之后,全身就像被抽干了力气一样,脸色煞白,膝盖重重跪到了地上,王诀惊得叫了声陛下,连忙上前扶住了他。
闻琉穿着不合身的盔甲,背脊有一条大伤疤,里面的衣服已经被鲜红的血液浸染,他眸色淡淡,道:“瞒下去,不要让朕姐姐知道。”
第93章 第 93 章
沉闷的天气热得让人心烦意乱; 车特尔之死让蒙古国乱了好几天; 但随即不久; 另一个亲王以他的死激愤士气。
他虽未登上大位,但离上面那位置也不远了,盯着他的人不少; 他嘴上说得好听; 却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闻琉在驻城营帐内养伤; 为定军心,没有回城。他背后被车特尔砍了一刀; 伤重流血; 跟王诀说完那句话后就晕了过去。当天就发了一趟大烧; 要不是命大,可能救不回来。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 旁边围了一圈将士; 他药还没喝,便沉声问战场上的战况如何。
闻琉取敌军首级比那亲王所做之事要振奋得多,于晖朝将士而言,有位不顾生死的英勇帝王镇场; 心中再无半分惧意。皇帝来此要做的是振奋士气; 倒不料他还会亲自出征; 也难怪是宴将军教出来的。
他身受重伤,在营帐内躺了一两天; 余下旁事由王诀与岩城将领一同商议。
闻琉从被蒙古国拦截; 到回到岩城; 在边境疆域外整整呆了快要一个月,守城将领知他辛苦,在他养伤时不会特意过来打扰。
营帐床头旁有一个装信的木盒,雕刻精致,与营帐内别的东西格格不入。京城来的消息不能径直传到他那里,直到现在闻琉才有时间开始拆里面的信件。
为了不影响伤口,他只能趴在床上。闻琉的面孔有些苍白,眉目间满是漠然,不像平时在宴卿卿面前的温润。
他拿着手中的信件,一目十行,见到自己想看的东西时,又停在那里顿许久,心想义姐果然还是走了。
事情照着他设想的发展,只不过还是掺杂了一些不该出现的声音。京城中的各种谣言是他派人传的,但皇帝急躁导致出兵失利这种,就与他无关了。
手上不干净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留下了蛛丝马迹。只要线放得够长,总会有鱼儿上钩。
暗中的尖刺最熬人,必须拔除。
可他越往下看,却越觉得不对劲。闻琉的眉毛紧紧皱起,他将手上的信看了好几遍,又接着拆开下一封。
一封又一封,都在说宴卿卿离京去扬州后,安心在扬州养胎,似乎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杨捕时与宴卿卿相处不多,他只能这样说。
闻琉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安的预感,义姐怎可能到现在都没发现他的人?
不可能,她还没那么迟钝。
闻琉脑中想法一闪而过,他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背上的伤被牵扯,鲜血开始从包扎好的伤口渗出,他却像没感受到疼意样。
不好,出事了。
“来人!”
……
闻琉平安归来的消息传到了京城,又掀起一阵波涛。
某些大臣本就猜这事悬,现在更是夹着尾巴做人,御林军统领暗中盯着几个可疑的,也不打草惊蛇。
民间言论被紧紧压着,但私下的言论传得火热朝天,竟不知道怎么烧到了宴卿卿身上。
皇帝旁边极少女子,只有这个不同姓的义姐。听说他极其宠□□家这位小姐,宴家小姐出身高贵,又是已逝功臣之后,没有外戚,如果说皇帝要立她为后,倒也意料之中。
但礼部尚书亲信所说的皇帝早已成婚,又让人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宴家的家风正派,宴卿卿虽被人暗中说过有狐媚之气,但平日进退有度,是心性正直之人,言行举止挑不出任何错误,倒没有人乱想她。
据说是皇帝爱慕宴家小姐,宴家小姐百般拒绝,最后在天子山时救了宴小姐一命,她被皇帝的深情感动,答应了他。
这种事闻所未闻,却也着实新奇荒谬。大多数人心思都放在了皇帝身上,上位者的事总是比别的要吸引人。
还有文人专门写了感人的话本子,痴情帝王与将军小姐的曲折逸事,广为流传,竟不少人读过或听人说起过,更有甚者,竟心疼起了话本的可怜儿。
很是怪异,几乎所有人都盲目地默认了闻琉已和宴卿卿成亲的事,偶尔有些不同的话语,也会被不动声色地压下。
有人在引导百姓的言论,官府越压,事情传得越快,但也幸好,并不是负面的。
晖朝风气开放,宴卿卿与闻琉又不是亲姐弟,不需要讲太多伦|理,虽说有些迂腐人家是受不了,但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在乎。最多就是有些疑惑那孩子,可他们若是早已成婚,这也就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了。
宴府的大门紧闭,两头威猛的石狮立在朱红大门前,没人出来否认这件事。事情传得更像真的,可实质不过是里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杨统领瞒着宴卿卿的事,不让宴府透漏半点风声,他做好了受罚的准备,却不料还是有人发觉了异常,如牢狱之中的赵紊。
他在这个地方已经呆了许久,宴卿卿说到做到,当真没再来过。地牢四周围满了狱卒,要想越狱,难如登天,倒是能得个外界消息,但也没什么人敢明目张胆地跟他传递,只敢私下传几次。
赵紊既然能行反叛之事,那在京城中的人脉还是有的,可他出不去,只能咬牙让底下人偷偷去边疆送消息。
……
宴卿卿只在吴州呆了两个多月,在此期间,她没再听过半分有关闻琉的事,相然也没刻意去打听。
府外倒是有过议论,但也仍然还是闻琉夺回两城的事。淮安县的人大多是平民百姓,顾及的是赋税多少,降水如何,对京城事务并不关注。
钱叔传了消息,说是在岭州找了处隐蔽的宅子。宴卿卿本就有意要走,便差人抹掉踪迹,辗转到了一旁的岭州。
岭州故县那小地方更加不便利,但宴卿卿目前只是想要个安定的地方,倒没有太多要求,她肚子已经有六个多月。
七月下旬正是最闷的日子,穿着轻薄的衣衫也常常出热汗,宴卿卿怀有身孕,身子受了影响,也出些了尴尬的小意外。
明明孩子还没出世,娇软的雪脯就开始漏乳白的奶水,时常打湿薄薄的衣裳,嫩|滑的肌|肤也染上白|液的痕迹,弄得宴卿卿身上总有淡淡的乳香味,着实窘迫。
她看医书上说不是坏事,但出了这种情况也得好生养着,让人适当按揉,还要用温水轻拭。她性子并不腼腆,却也不好让丫鬟进来弄,只能自己沐浴时动手。
宴卿卿身子不好生养,但看这样子却也还好。至少生了孩子后是个奶水足的,怕是奶娘都不用请。
等宴卿卿肚子到七个月的时候,相然就差人出去提前找了三个稳婆在院中住下,都是朴素安分的。
大抵是因为这个月太过闷热,又或许是宴卿卿久未与闻琉一起,身子不知怎么地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