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吉祥(汐还)-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晌,段明熙的声音又响起,透出了几分坚决与冷淡,“对不住姑娘,你二姐的事情,是家中长辈作主,段某并没有这个意思,姑娘莫要误会”
    文竹的心中轻轻叹了口气,误会不误会又有什么用呢,反正我是不会嫁给你的,就算是我愿意,想来陶氏也不会愿意,她已经看好了这个女婿,若是八字不合,她也不会让给别人,一定会找法子给圆回去。
    如今文竹想的,只是莫要嫁给太子,不要跟皇家扯上关系,嫁给谁都好。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绢帕,却不再开口。
    车夫已经赶着另一辆马车回来,将马儿换下来,自有人将那马儿和车送回去。直到庄府门前,文竹也没有跟段明熙再说一句话。
    吴三照样出来热情的请段明熙进府,而段明熙却以要回去跟四殿下交差为由,冷淡的拒绝了。看着马车悠悠驶进了内院,段明熙无奈的出了庄府。
    汤氏等人将文竹接到客院,嘘寒问暖。因着青杏早就回来,说是六小姐有些不舒服,被娘娘留下,众人不由担心不已。如今见了文竹虽脸色苍白,却是并无其它不妥,这才放了心。
    出了庄府的段明熙心情极为复杂,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他思量了一回,便顾不得腹中饥饿,快马赶了回去,在宫门落下前进了宫,自有内侍领他去见四殿下。
    一见面,段明熙便开门见山的道,“四殿下莫要为我费心了,想来她并不愿意”
    四殿下此时正在看着手中的信笺,听罢盈盈笑道,“晚了,已经交待出去了,不过也要看父皇的意思,嫁给你总比嫁给我皇兄做小强”
    同一时间的乾清宫里,小苏公公正捧着一碟子茶点,规规矩矩的低了头走进内殿。
    “皇上,您若是不愿用膳,就先用些点心吧?”小苏公公细细的嗓声落了半晌,才听到上面有书籍翻阅之声。
    一个浑厚的声音道,“也好,端上来吧”
    小苏公公将碟子端上来,自有小太监送上湿了的帕子,皇上擦了手,这才捏了一块黄澄澄的点心,塞进了嘴里。
    糕饼软糯,满满的桂花香,吃到嘴里又带了几分滑爽,皇上难得的赞道,“嗯,不错”
    小苏公公这才道,“不敢欺瞒皇上,这是贵妃娘娘送来的桂花芋头糕,并非奴才的功劳”
    皇上听了瞥了一眼小苏公公,小苏公公又低了头道,“贵妃娘娘是先去了太后娘娘那儿,太后娘娘吃着说好,又吩咐给您送来,贵妃娘娘便亲自来了一趟,奴才见您正忙着,便给拦住了,将贵妃娘娘劝了回去,这点心却留下了。”
    “嗯。”皇上这才满意,乾清宫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跟别的宫的主子有往来,这一点,苏盛英就做的不错,这个小苏子是苏盛英一手带出来的,又是个孤儿,自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伴君如伴虎,皇上待他们这些贴身的内侍一向不错,只是多疑了几分,小苏子这才松了口气,又道,“皇上可是吃不惯这花儿做的点心?”
    皇上听了倒是摇摇头,“倒也还好,只是怎么总是弄这些?”昨儿是百合酥,前儿个又是什么梅花糕,似乎这些日子总有些花儿朵儿的点心。
    小苏子忙八卦起来,皇上是纯孝之人,凡是太后的事情都要关心几分,更是爱听这京中老百姓的事情,这是苏盛英说过的,小苏子劳劳记着。
    “您不知道,这京里最近几个月都流行这个,传到宫里来也不止一日两日了,只是知道您对这个并不算喜欢,御膳房也就没有特意去做,也是贵妃娘娘那日送了一碟子荷叶芙蓉饼给太后娘娘,谁知道太后娘娘一吃便喜欢的不得了,又差人给您送来……”
    见皇上听的认真,便又道,“……要说这花糕的流行,还是庄大人家开了一回游园会,他家的小姐做了一回百花宴,那除了点心,连着菜里都带着各色鲜花,夫人们都喜欢的不行……”
    话没说完,就见皇上皱了皱眉头,问道,“小苏子,你祖籍是彭城,朕说的可对”
    小苏子听了愣了一愣,连忙跪下来,“皇上,奴才的确是彭城县人,只是数年前奴才逃荒时家中亲人便都已亡故,如今孤身一人,除了您,就是师傅苏公公是我的亲人,奴才这辈子,只认您和我师傅”说着便磕下头去。
    皇上叹了口气,“起来吧,我不过是随口问问,听说庄家老宅也在那里,这个做百花宴的六小姐便是自小养在那里”
    小苏子并不起来,额头点地,轻声道,“奴才家当年在彭城之时,居于龙湖,离彭城县极远,自小也从没出过村子。待到逃荒之时,更是个穿着破烂的乞丐,若说当年喝过庄家施的粥,奴才不敢说没有,但庄家的小姐都在深闺之中,奴才如何又能见得?”
    听了这话,皇上的眉头略略展开,方道,“朕倒不是疑你,只是……” 轻轻叹了口气,才又道,“只是她不是普通人,她的母亲,是景王之女若不是她父亲,她是活不到现在的”
    说着又冷冷的看了一眼小苏子,“你做的事情,我都知道,很好只是你告诉四殿下,这个女娃,是不可能给李泓的,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转身坐回去,又用浑厚的嗓音道,“明日早朝后,让庄崇礼到御书房来见我”

    第一百八十七章 落定(下)

    这一日傍晚,庄崇礼回了府,难得的没有去香姨娘处,而是直接进了主院,下人们看着老爷脸上浓浓的不愉,能避的都避了出去。
    待进了主院,便吩咐下关了院门,又将那些伺候的下人们都撵了出去。
    难得自家男人没有去那个小贱人处,陶氏不由心喜,只是那笑脸刚迎上来,就被庄崇礼劈头盖脸的骂了回去。屋内伺候的大丫鬟梨香,连忙溜了出去,老爷落夫人的面子,若是她们这些下人看到了,不知道会被夫人怎么发落。
    一顿怒骂之后,陶氏才明白,是前些日子段家提亲的事情自己没有告诉庄崇礼,她不由委屈起来,拿着帕子就哭上了,“妾身哪有自作主张,前几日跟老爷提过,只是老爷没有记得,何况文淑转过年就十六了,再不早早儿把亲事定下来……”
    “砰”的一声,庄崇礼摔了一只茶盏,“你还瞒我段家提的是谁?自从上次青儿死了,你就越来越不安份,近来还总是找香姨娘的麻烦”
    听着陶氏哭的大声,庄崇礼的语气又缓下来,“香儿虽得我喜欢,怎么说也就是个奴才,但她是世子所赠,你好逮得给世子留点颜面”
    刚刚还觉得委屈,装可怜的陶氏听到香姨娘,立刻火了起来,“那个小贱人惯会装,老爷啊,我再不济,也是给你生了一儿一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是你看那个小贱人,你看她从进门到现在,有几天到我跟前立规矩的?不是说肚子疼,就是头晕,一听说你回来,病马上就好了。还有秦姨娘,以前还好,自从拿了管家的大权,就再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说着又哭了起来,“我这个当家主母,哪里还能管得动人哟……呜……”
    “好了好了,今儿不跟说这事儿,那段家的庚帖赶快给我要回来,把文竹的给换过去”庄崇礼说着就要往外走。
    陶氏刚刚还抹着眼泪,一听这话,又急了起来,她一把拉住庄崇礼,急急的道,“老爷您说什么哪?这送去的庚帖怎么还能要回来”
    “你糊涂了,段家提的是文竹,你送文淑的贴子算怎么回事儿?要不是我问了一下家中的管事,还不知道此事”庄崇礼说着一甩袖子,陶氏却是攥的紧,“刺啦”一声,那袖子竟被撕破了。
    陶氏连忙松手,却顾不得这袖子,只瞪大了眼睛,“老爷才是糊涂了,段家不过是要跟咱们家结亲罢了,又不是非要娶文竹,再说了,文竹父母双亡,又是从小儿养在乡下,怎么能与文淑相比?那段家娶了文淑,岂非更好?”
    如此想着,又觉得是不是庄崇礼嫌这段家配不上文淑,便又道,“段家是百年望族,那二公子虽说是个庶子,但却是在军中挂职了的,前程大好,人也稳重……”
    庄崇礼气的吹胡子,“不管好不好,反正把庚帖给我换了”心里却是百般埋怨,今儿这事儿,差点让陶氏给坏了事儿,幸亏自己聪明。
    今儿一早下了朝,他就被皇上叫了过去,先是夸了一回前次办的户部的差事,而后便问起段家的提亲的事情,庄崇礼便说知道此事,皇上又夸了一顿,才道,“你侄女和那段二也算匹配,贵妃既然喜欢,待定了亲事,少不得要有赏赐的。”
    这话一出口,庄崇礼才傻了眼,又谢了恩,转回家的路上,便找了几个管事来问,其中一个管事的媳妇在厨房当差,知道些事情,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庄崇礼。
    于是一内院,庄崇礼便冲着陶氏一顿骂,可怜陶氏到现在还没有明白,她只觉得自家男人太不疼女儿,便又哭着道,“文淑自小聪明,若不是那年的事儿,怎会到现在都无人提亲?你好逮也是她亲爹……”
    庄崇礼听到这儿,脸一沉,“你还有脸说,要不是因为你看顾不周,说不得丹儿就是世子妃了”
    陶氏听了心中也是一沉,便不敢接下去,嘴里还是哭,“老爷,文淑是拖不得了,这段家的庚帖也看了,并没有什么异议,我看就算了吧,虽是庶子,但段家的门弟也高……”
    听到这儿,庄崇礼叹了口气,便想着将一早的事情说了,又怕陶氏再传出去,便放低了声音,耐着性子道,“段家提亲的事情,朝中已经有人知道,毕竟段家是西北大员,宫中过问两句也是有的。但若是庄府这给错庚帖的事情传出去,你还要不要名声?”
    听了这话陶氏心里一惊,转而又似想明白了,腰也硬了起来,“哼若是段家不愿,早就把庚帖退回来了,如今已经过了好几日,竟然没有半点消息,老爷,这门亲事是做定了,庚帖的事情您就别管了,我自有主张”
    庄崇礼听了,只觉得陶氏是个榆木疙瘩,他伸出手指指了指陶氏,却是气的说不出话来,随手一挥,便把多宝格上的一只前朝的梅瓶打落到地上。
    “砰”的一声,瓶子落到地上,碎成大大小小的瓷片,陶氏的心也被打的一惊。庄崇礼何曾发过这么大的火,这个瓶子可是前朝之物,价值不菲,又是庄崇礼极喜欢的。
    但她依然嘴硬,想着文淑过了年就十六,便咬了牙道,“不管怎样,这门亲是板上定钉,别想再改”
    到最后,庄崇礼也没有把陶氏的心意给拧过来,只是愤愤的拖着那只破烂的袖子出了主院,他先是往常去的香姨娘那里,走到半路,又想起陶氏的话来,又觉得香姨娘最近也不安份,才是在他耳边唠叨,还常打听朝中之事,便又转身去了秦姨娘处。
    秦姨娘听了小丫鬟的传话,连忙让厨房往自己的院子里传饭,又从几个管事妈妈那里知道了大概,待服伺完庄崇礼用饭,又劝道,“老爷,此事按理妾身不该问,但事关府中兴衰,若是一个不小心,府中的富贵是小,老爷的前程是大。”
    庄崇礼知道秦姨娘是官家小姐出身,有几分见识,若不是后来家里获罪,比陶氏还要多几分气势,便点了点头,“你且说来听听。”
    秦姨娘盛了一碗鸡皮竹笋汤,端到庄崇礼的面前,这才缓缓劝道,“虽是段家没有消息,但昨日六小姐却被贵妃娘娘召去,据说是因着王府赏荷宴上救了三公主的缘故。贵妃娘娘的娘家虽然不显赫,但跟段家、白家都有来往,常召进宫去说话。若是段家跟贵妃娘娘说了什么……”
    话没有说完庄崇礼就把喝了一半的汤放到了炕几之上,眉头紧皱,“这倒难了……”
    秦姨娘将那汤碗端到一旁,也不着急招呼小丫鬟撤桌子,只笑道,“老爷莫急,不如,明儿个我差个得力的管事妈妈过去,跟段家那边通个气,就算是段家对二小姐更有意思,也得顾着贵妃娘娘的颜面不是?”
    不止如此,还有皇上的脸面,庄崇礼想着今日的事情,额头起了冷汗,今儿皇上可说了,自己那个三弟当年是罪臣,皇上不追究是给庄家脸面,莫要起了什么攀附富贵的心思。说不得自己要给太子送侍妾的事情泄露了出去,此事看来是万万不能提了,定要告诉陶氏,再别让那冯夫人进门才好。
    如此想着,便觉得秦姨娘是个懂事的,心里又倚重几分,对陶氏却是添了几分厌恶。
    隔日的一早,秦姨娘便派了董妈妈到了段家,如今董妈妈是秦姨娘身边最得力的大管事,刘瑞家的顶了董妈妈管厨房的差事,而刘祥家的却成了厨娘里的头头。
    因着知道事情重要,董妈妈一大早便出了府门,可巧段家大夫人没在,段二夫人便将人带了进来,她本身对这门亲事就不赞同,便将人晾在了那里,谁知有人报给了老夫人。
    自有人领了董妈妈去见老夫人,董妈妈先是行了大礼,便又照着之前秦姨娘的嘱咐道,“老太太万福,我们太太上回给府上送庚帖送的急,今儿突然想起,便差奴婢来问问,若是便宜,就看上一眼,免得出了差错”
    段老夫人听了呵呵一笑,眼中透出一丝精光,“如何会出差错,庄夫人也太小心了”
    说着便有人赏了董妈妈,便要领人下去,董妈妈见了心里觉得不对,但又不能赖着,只好行了礼退了,待出了老夫人住的院子,方跟那小丫鬟打听段家大夫人的去向,那小丫鬟却是嘴紧的很,只说不知道。
    二人还没到二门,就见不远处乱了起来,还有几个小丫鬟往里面跑,董妈妈只听着说什么,“好大的排场”又说,“太监”心里不由一惊,扭头向那小丫鬟道,“哎哟,不知道是不是早上吃了什么东西,只觉得肚子疼,向姐姐借个方便。”
    那小丫鬟本想着去看热闹,如今听了便往来时的假山处一指,只让董妈妈快去,董妈妈转身往那假山处跑去,却是一步三回头的,看着那热闹,如此热闹过去,说不得段家大夫人也就回来了。
    就在此时,庄家的二门处也是热闹非凡,宫中传了贵妃娘娘的口谕,只说文竹贤良淑德,与段家二公子段明熙是天赐良缘,特地赐婚于二人。
    跪在临时铺了锦缎的地上,文竹额头点地,不敢出声,只觉得心快要从肚子里跳了出来,连膝盖都不觉得疼了,脑袋里却是一片空白。

    第一百八十八章 姻缘

    文竹的亲事终于落定,最高兴的算是汤氏,眼看罗家迎娶的日子将近,自己过了八月十五便也要回转。如今是贵妃赐婚,虽然中间所有波折,但那段公子她也见过,人才确是不错,便写了信给老太太,又在信中询问婚期与嫁妆之事。
    与之相反,最不高兴的人便是陶氏了,赐婚的那日下午,秦姨娘就被叫进主院训了一个时辰还多,所言不过是些许小事,之字不提那庚帖。秦姨娘心中有数,只是听了也不吭声,只由着陶氏骂,陶氏骂的口干舌燥,却见秦姨娘不哭不闹,只是垂手而立,气的摔了几个茶盏。
    偏巧董妈妈来问晚饭,因着庄崇礼今儿不轮值,是要回府用饭的,陶氏没办法,只好气哼哼的撵了秦姨娘出去。
    只是陶氏的气还没消,一连几日都没给文竹好脸色。汤氏每日忙着去罗家,没有时间呆在府里。于是陶氏便将任姑姑请来,让任姑姑好生教授,务必严格。任姑姑倒是嘴上应了,回头却是该如何便如何,愣是不将陶氏的话放在心里。
    这一日,因着文淑不适,文慧、文竹二人也跟着沾光,休息了一日。文慧从退亲之后,便病了一场,虽不碍事,却在床上躺了几日,好不容易好了,便又被任姑姑敲打,如今身子还好,只是脸色仍有些惨白。
    待到傍晚十分,两人用了晚饭,便坐在院子里,一面吃着瓜果,一面等汤氏回来。罗家迎娶就在数日后,汤氏最近几日又忙起来,都是用了晚饭再回。
    “六小姐,如今天气凉了,您披上这个”琉璃取了绢纱的披风出来,披在文竹的身上。
    文竹不由嗔怒道,“不过是在自家院子,这太阳也刚落,哪有这么娇气”
    文慧瞥了一眼琉璃,不由打趣起来,“好个伶俐的丫头,不愧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也不知道你们小姐要给你找个什么样的姑爷才满意”
    琉璃听了脸色一红,便回了屋子,再不敢出来。
    偏那边青桔也从屋子里出来,端了一张漆盘,盘上放了两碗汤羹,“两位小姐,如今天气凉了,但又开始燥起来,喝一碗冰糖炖雪梨,润一润”
    文竹便也不着文慧的样子打趣道,“好个贴心的丫头,果然是姐姐教出来的,也不知道要便宜了哪个?”
    羞的青桔把漆盘放到院中的石桌上,也不端下,扭头就走了回去。
    “看你,把人都吓跑了”文慧说着,亲自将那汤羹端下,递到文竹跟前。
    看了一眼,那青花瓷碗里,泛黄的雪梨中带着点点红,却是放了温补的枸杞。青桔比青杏倒是小了半岁,但如今也有十六,而青杏却是快十七了。按规矩,青杏明年就可以出府了,文竹便想着,在汤氏离京之前,便将青杏嫁出去。
    只可惜琉璃如今二十有一,却仍没有合适的,庄府里的管事,琉璃没有看上一个,若不在自己出嫁前嫁出去,就只有留在府里或是跟自己走两条路。
    跟自己去段府倒也不是不行,但陪嫁丫头是有定数的,年纪也有讲究,琉璃的确大了些。但若是留在府里,别说琉璃,连自己也不放心。
    如此想着,就见青杏从门院进来,一脸的笑意,心里不由一动,或者此事让青杏去办也未尝不可。
    于是,便朝着青杏招手,“这是去哪儿了?”
    青杏几步跑了过来,“四小姐、六小姐。奴婢刚刚见了崔二哥,他说,老家来信了,便让我给四夫人捎过来”
    文竹脸上一红,低头不语,前几日汤氏曾给老家去信,说了她的亲事。但转而一想,以往这信来回总要近半个月,哪有这么几日就回的。便抬头问道,“崔管事可说了什么事?”
    “说是过了年大少奶奶跟大少爷一起上京呢”青杏笑嘻嘻的道,“如此一来,双福是肯定要来的”
    文竹心里明白,便轻笑道,“这样最好,我还想着干脆在婶娘在的时候,就把你嫁出去,若是大嫂要来,便等她来办,也是一样”
    “小姐”青杏羞恼着将信塞到了文竹的手里,扭头回了屋。
    文慧掩嘴轻笑道,“好不容易来个干活儿的,又被你给吓跑了”
    “谁被吓跑了?”汤氏的声音响起,二人不由同时迎了过去,文竹又将那封老家来信呈了上去。
    回了屋子,汤氏换了家常衣裳,便坐在卧榻上看信,脸色也渐渐浓重起来。
    文竹和文慧对视一眼,不由都有些吃惊。
    “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咱们这样的家族,除非是像你六妹妹那样,得贵妃娘娘赐婚,不然,总要问过你们的意思。你父亲的信中已经言明,与你指腹为婚的路家已经上门提亲,只是他又说,若是咱们在京中看好了人家,就将路家推却,想来隔了这么多年,你父亲又不是官身,他家也不会很热衷……”汤氏看着文慧病了多日,略带惨白的脸色,心中不由担心,她倒觉得这路家倒是极有诚信,但那顾家的事情,文慧总是有心结的。
    “文慧这几日,让婶娘担心了。”这话说出来,倒让汤氏心中一暖,她虽觉得这个侄女没有文竹贴心懂事,却也没有什么心眼,既然是这样说,自然是明白自己的意思的。
    果然,文慧顿了一顿,艰难的点了点头,“若是婶娘和父亲都觉得好,文慧也无异议。”
    文竹诧异的看着文慧,自重生以来,自己认识的这个文慧,便无一日不想着嫁入富贵之家,虽与文淑不同,文慧对于皇家贵族没有特别的爱好,但找一个还算有钱的官宦人家却是她的底线。
    那个所谓指腹为婚的男人,是个白身,家中也不富裕,是她极为不愿意提起的,如今,却答应的这样轻松,这样随意,难免让人有些好奇。
    看着文竹投来的目光,文慧叹了口气,“那日咱们在兴化寺中,小和尚跟我说,姻缘是天定,以往我是不信的,如今,却是信了”
    看来这一次顾家对她的打击十分沉重。文慧已经十五,虽还有时间,但京城人家,不比家乡,说不定文慧定过亲的事情早已经在贵夫人中传开,如此还有谁敢上门提亲。
    她不聪明,但还好也不是太笨,这一点还是想得通的。文竹一时也放下心来,那个路家,也许并不似她们想像的这样穷。就像,也许那个段公子,也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坏。
    因着这门亲事,文竹知道,这回是彻底的把陶氏得罪了,这几天她看自己的眼神,就像刀子一般,让人不敢相对,唯恐一个不小心,她就跳起来大骂自己一顿。显然,她是认为自己那日进宫是跟贵妃娘娘告状去了,可是天地良心,那时候的自己,一直以为那个段明熙是要娶文淑的。这嫉恨,真是太冤了。
    只是这份嫉恨,却在罗家迎亲之后,被完全逆转了过来。
    罗家迎亲,本是一桩大事,汤氏早早的就做了鲜亮衣裳,又给文慧、文竹也做了两身,陶氏更是不必说,早早的就将文淑的穿戴定了下来,甚至还去奇珍楼里定制了两套头面。
    但因为文竹的亲事,陶氏心中颇为不悦,便跟汤氏商量,只道文慧与文竹的亲事已经定了,自当在家中好好做针线,这种场合就不用去了。
    汤氏倒没想这么多,但还是问了二人的意思,文竹不置可否,她本来喜静,这种热闹并不喜欢。而文慧最近的心情也不好,便也应了。
    于是,到得那日,汤氏与陶氏带着一身盛装的文淑去了罗家。
    “哼不就是怕你我抢了二姐的风头谁稀罕”文慧虽应了,却心有怨言,一面说着一面跟文竹一起绣着荷包。
    手上的富贵牡丹的荷包已经绣了一半,文竹揉了揉眼睛,轻轻叹道,“二姐转年就十六了,从定亲到出嫁,怎么也得半年一年的,若是那男方家讲规矩,说不得两年都是有的。总不能等她十八、再出嫁吧?那可真是老姑娘了”
    “哎,照你这么说,那可千万别,要知道,长幼有序,若是二伯母说,二姐嫁不出去,咱们便也要等着,那可就完了”文慧说着又叹气,倒让文竹心中有些好笑。
    “你是要回乡待嫁的,有祖母在,谁敢留你?不过,四姐姐就这么着急嫁出去呀?”文竹的话刚落,便被文慧瞪了一眼,这才住了嘴。
    二人又一边说着闲话一边绣花,文竹还特意派了琉璃去厨房,再把青杏叫来,让催管事帮忙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良家男子,只要人好,便要装琉璃放出去,青杏笑着应了,又保证不会说出去,文竹这才罢了。
    直到晚上,三人才回了府,但文淑却被小丫头们直接带去了自己院子,听说竟是捂的严实,连脸都看不到。
    庄家客院的花厅之中,看到进门的汤氏一脸凝重,文慧与文竹都是一愣,按说今儿是大喜事,可是汤氏的脸上看不到半点喜色。
    “婶娘,可是出了什么事了?”二人都担心不已,文竹端了一盏热茶,而文慧又上前扶了汤氏坐下。
    汤氏叹了口气,接过文竹递过来的细白瓷茶碗,却道,“哎,不管如何,你二姐姐也算如愿了”
    文竹惊讶的与文慧对视了一眼,都知道文淑定然是闹出了事。

    第一百八十九章 送别

    从汤氏的嘴里,还有水莲四处的打听里,文竹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大概。
    文淑终于如愿了,虽然极不光彩,却终于嫁给了安王世子,可惜却不是妃,其位份,还要等世子妃嫁过去之后才能定夺。
    文慧也辗转知道了此事,不由语气中带了不屑,“哼二姐姐终于得偿所愿,嫁入了皇家。可那又如何?只说现在还没有名份,且还没嫁过去就得罪了安王府,等她真嫁过去了,又有什么好果子吃”
    据说是安王世子前去相贺,不想喝多了,走错了地方,冲撞了文淑。但文竹和文慧都能猜得出来,定然是文淑使了计策,这才有了冲撞一说。被人算计了,安王府怎么可能高兴的把人娶回去?
    但不管是谁冲撞了谁,这亲事却是做定了。陶氏不由得脸上带喜,对她而言,这个结果,却是比嫁入段家更让她满意。
    两年前,文淑便打了做世子妃的心思,但连边儿也没有轮到,就被长女文竺抢了风头。文竺溺水亡故之后,陶氏还想着把文淑嫁去做侧妃,最终还是不成。如今这亲事果然做下,虽还没有位份,待正妃过门之后,想来侧妃也就自然是自家女儿的。
    于是,面对文竹、文慧,甚至是汤氏,鼻孔都要朝到天上去。在陶氏的眼里,她已经是世子的岳母了,浑然不曾想过,只有正妻的娘家才是岳家,文淑再怎样也不过是个妾。
    只是让陶氏不爽的是,因冲撞之事,文淑在出嫁前,都不好再出门了。
    八月初五,老家的回信到了,说是待过了年,便由大少爷一家上京,顺带着将文竹的嫁妆送来,说是嫁妆,不过是公中出的银钱,到了京城再置办。信中还提到,小六子自立秋以来,身子便不是太好,让汤氏早些回去。
    汤氏一见便急了,嚷嚷着要早些回去。连中秋都来不及过,将回乡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初九。
    初八的傍晚,文竹与文慧又一次坐在客院的石凳上。因着怕到时候事情多,秦姨娘便在昨日置办了送别宴,宴上少不得虚情假意了一番,今儿个汤氏又被陶氏请过去说话。
    两人相对无言,连着青杏与青桔都躲在屋子里说着悄悄话。文慧这一去,便要远嫁千里,而文竹却是要留在京中了,这一生不知道几时方能见到。
    “这签文果然说的很准”文慧拿出一根泛黄的竹签,轻轻放到了石桌之上。
    文竹拿过来一看,“富贵荣华南柯梦”她不由吃惊的道,“这,这是兴化寺的那支签?”
    那年的冬天,跟着祖母,也是姐妹三人,在那大殿之上,求了三支竹签,不想却被小和尚混在了一处,分不出谁是谁的,但最后却是三人各拿了一支。
    “我的那支签应该也在,却不知道被收到了哪里”文竹说着叹了口气,“四姐莫要太过相信,那路家极讲诚信,家教定然也不好,路公子虽是白身,却指不定哪一日出息了也说不定。”
    文慧将竹签收起,却又道,“前些日子,咱们去红螺寺求的签倒也很准,轻风拂柳百花羞,江南一处,可不是红花绿柳之地?”
    文竹摇摇头,“却不见得,我那支签,还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呢?可是我却嫁到了京中,哪有如此准的事情,四姐姐莫要多想了”
    二人又说起文华来,文华虽然小,如今也要说人家了,一时又感慨起来,只盼着文华能嫁的离家乡近些。
    只顾着说话,却不想,院门出多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