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官-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三是奉命监军,四是充当某些特定事务使节。
这位汪太监这次南下巡视,是哪一种?看其作为更像是巡抚或者巡按御史,哪有用太监作文官之事的,不知可曾有诏书提前知会地方?”
邓同知陷入了深思,想不到还好,一旦被提醒了,确实是有几分可疑。
为了坚定他信心,方应物又悄声道:“晚生在旅途中,曾听到过有两个旅人闲谈,说是有个叫杨福的人,是从崇王府逃出来的内监,他招募了些无赖,打算冒充汪直在江南招摇撞骗。
当时晚生只觉得是无稽之谈,现如今亲眼目睹了,便不能不怀疑了。只要问问他诏书、印信、腰牌之类的事情,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连案犯人名都有了?邓同知猛然抬头,难道真是如此?
重新回到水榭中,方应物猛然发现,汪直看向自己的眼神有点不善,而别人的眼神则充满了同情和可怜。
难道在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有投机讨好权阉的奸贼向汪直解释过刚才那个笑话了?不过也好,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罢!
正当此时,忽然有杂役慌慌张张地闯进来,对邓同知道:“急递铺有加急诏书到了!”
什么诏书?难道是派遣新知府的诏书下来了?府县官员不约而同地想道。
汪直环视左右道:“诸君无需多虑!这是天子委任我巡视江南、浙江、福建的诏书!只不过我开始想微服私访,便将诏书扣在了南京不发。
谁料才到镇江便被认出来了,如此诏书不发徒惹人怀疑猜测。所以便又派人去南京,让此诏书继续传递,结果还是比我慢了一步到这里!”
方应物登时汗如雨下……这难道是真汪直?若是真汪直,自己刚才不是对牛弹琴,而是不知死活的对虎弹琴啊。
第九十六章 我会杀了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间,但方应物脑海中闪过了无数念头,难道真的出现了传说中的蝴蝶效应?
冷静地想,诏书是急递铺一站一站传下来的,应该不会有冒着灭族危险传假诏书的。这种行为太公开了,有点脑子也不会那么做。
汪直对诏书坦然自认,也能说明他是正牌汪直,而不是假冒货?若是如此,那么历史在这个节点走上了小小的岔路!假汪直不知道跑到哪里了,真汪直却来了!
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事件,应该也不影响各种大势。但问题在于,这个不经意的小岔路对他个人而言是很要命的,导致他对汪直的真假出现了严重误判,错把李逵当李鬼了。
方应物忍不住长叹一口气,这是过于迷信记忆的后果啊。下次要注意,不过还不知道有没有下次……
坐在汪直旁边的邓同知又流了一遍冷汗,果然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险些被方应物拖下水!
刚才他差点就去询问汪直的诏书、关防等事项了,幸亏又犹豫了一下,不然那岂不明摆着就是不相信汪公公么?
此子不靠谱!邓同知将方应物在心里打入了冷宫,断绝了结交念头,他可不想再被坑第二次。
至于其他人,从头到尾没有怀疑过汪直的真假,自然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心理活动。
这时候接风宴会已经进入了尾声,其实若没有方应物那不知死活的“笑话”,这次宴会对大多数官员而言是很乏味枯燥的。
一无诗词文学添彩,看汪直也不太像读书的,自然也就没有不长眼的起这个头;二无美姬助兴,当着太监玩女人,这不是找别扭么?
年少易困倦的汪直酒意上头,他打了个哈欠,细声细气地出言道:“请方公子留步,其余人散了罢。”
果然要算后账了!其他人或多或少的向方应物投了几瞥“保重”或者“自求多福”的眼神,慢慢退出了水榭。
当即又有一群仆役蜂拥而入,风卷残云般的以最快速度将水榭里的残羹剩饭撤下,又换了几套干净舒适的桌椅矮榻。然后关闭了朝着陆地方向的门窗,隔绝了外面人好奇的目光。
方应物脑子也急速地转动起来,在这间隙对汪直的性格进行了全面剖析。
其实汪公公不像另外几个著名权阉那般凶残,也不贪财,更多的是少年意气、飞扬跋扈、做事冲动较真,偶尔还能故作大度一把,做出优容大臣举动给别人看。
还是小心应对,寻找机会罢……
由于刚喝了不少酒的原因,汪直的脸颊现出鲜艳的酡红色,倒是越发显得很奇异的俊美。
他慢慢低头饮了一口茶水,又嫌弃帽子勒得头上难受,便一把将三山帽扯了下来,丢在一旁,这才感到松快几分。
此后汪直开口对方应物道:“你不必担心,我还不至于和你一个小小的秀才计较什么,但是有些问题我始终迷惑不解,想与你探讨一番。”
方应物不卑不亢地答道:“愿闻其详。”
“你傲然不跪,这我理解,士人风骨嘛,我就忍了;你自承来历,又不隐瞒与商相公的关系,这我也理解,师门传承嘛,我还是忍了;
但你为何变本加厉,又编造出那等下流的笑话?莫非我一忍再忍,反而是错了?你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我?”
方应物正要说什么,汪直却继续抢先说:“其实我知道,你要做那不畏权贵,坚持气节的人;我也知道,你们这样的人无论心里怎么想的,在人前必须要做出样子来。”
方应物斟酌片刻,又要说什么,结果汪直再次抢了话头:“其实我很欣赏正直有节的人,也愿意向陛下推荐这样的人……”
其实你个脑袋啊……方应物向来都是抢别人话头的人,何曾被别人如此抢话头!他就奇怪了,大名鼎鼎、权势炙手可热的权阉怎么如此碎碎念?
这汪直堪称近一年的大明政坛超新星,只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势如雷霆般的扫清朝堂,干掉了一批从首辅到侍郎的大员,按理说其人作风应该是杀伐果断这类的。
可这半天都是汪直自言自语自问自答,他到底是想问自己话,还是想自我催眠?
胡思乱想间,他又听到汪直尖着嗓门高声道:“其实我更知道,你们这样的正直之士是对国家有益处的,总比万安那等无能蠢材窃据高位好得多。但是你们这样的人,为什么容不下我!这是为什么?”
这次方应物十分无语了,政治斗争可不就是如此么,阵营之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立场问题不需要理由。
汪直连这点都没想明白,分明还是小孩子心理,到底是怎么提督西厂的?到底是怎么大刀阔斧大杀四方的?那么多朝廷大佬到底是怎么输给他的?
难道真应了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句话?莫非天子突发恶趣味,去年将锋利的宝刀拿出来,塞到了这位做事机灵聪明又敢动手的少年手里,任由他去胡乱挥舞?
结果乱拳打死老师傅,横冲直撞又忠心耿耿的汪直把那些让天子感到很腻歪的朝臣都修理了一遍——以当今天子的宅男性格,绝对干得出来这种闷骚暗爽的事情。
也难怪汪直这一年来看似威风其实成了孤家寡人,至少从宫里到宫外,除了天子和万贵妃之外没人真心认可他,虽然大家都慑于他的嚣张气焰做出服从模样。
而且瞧他的样子,在今天接风宴上喝多了罢?不然一个大权阉,居然开始胡言乱语,这跑题跑的都十万八千里了。
方应物怀疑,自己如果现在偷偷溜掉,他明天还能记起来么?
汪直嫌憋闷,又松了松领口,露出一片白皙的脖颈下方皮肤。“话又说回来,险些忘了留下你的原因了。我还是想知道,你为什么如此对待我?你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是什么支持着你面对我也敢放肆无礼?”
真他娘的是一个问题少年,方应物暗骂一句。
见方应物不答,汪直催促道:“别东张西望了,你放心,在这里不用刻意做出正气样子。我吩咐过了,没人能看得到这里面的情形,也没人能听得到这里的话,你有什么就说什么罢,出了这里就完全可以忘记,我也不会对外宣扬。”
方应物也渐渐发现了,这位年轻的汪公公具备有很强烈的沟通意愿和求知欲,不是二话不说就杀人放火的人。
方应物斟酌半晌,开诚布公道:“那么在下也就实话实说了,我之所以会如此胆大,就是认为你是假冒的!”
汪直听到这个很意外的答案,疑惑道:“什么?你怎会认为我是假的?你觉得天下谁能假扮我?”
方应物继续如实答道:“听说有个叫杨福的人,相貌酷似你。”
汪直嗤声道:“这我知道,去年在京师有人说他像我,几可以假乱真。后来得知他在街头曾被误认是我,骗取了别人钱财,败坏了我名声。所以他已经被我杀了,免得再生出后患。”
这个历史小细节怎么变成这样了?看着方应物郁闷的样子,汪直忍不住哈哈大笑,“你看似聪明伶俐,但还真是蠢货!怎么会死了心认定是假的?难道就不想想可能是真的么?”
这里面门道方应物说不清楚,他又不能告诉汪直他是一名穿越客,一时盲目迷信了记忆么?故而只能默默的被嘲笑。
“那你再说说,如果你先前知道我是真人,那么你会如何对待?”
“世间之事,没有如果。”
汪直又问道:“我还是不明白,我在京中抓的大都是贪赃枉法之人,这难道不应该么?你们这样的人为什么还极力反对我和西厂?”
方应物叹口气,汪公公脑子到底怎么长的?难道是从小在宫中这个封闭变态的环境下长大的原因?
看来很多事情,他本能的知道要去这样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也不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于是干下了惊天动地的事情后,就成了迷途的小羔羊。
方应物忽然觉得他很可怜,详细解释道:“打狗还需看主人,有的事情,自己人可以做,外人不可以做!你就是那个外人,因为你是天子的人!”
“是天子的人又如何?难道大臣不是天子的臣民?我听说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宫中教导自然如此,不会有人对你说别的话。但外面绝非这样,我们文人的理念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啪!汪直怒而拍案道:“这天下都是天子的,怎么能共治!”
方应物拱拱手道:“你应该多读读书,再多往深里想想,自然就懂了。”
汪直忽然嘻嘻的笑起来,“你很有趣,和你说说话,便感到很轻松。我越来越喜欢你了。”
我靠!方应物简直恶心得想吐,又感到浑身要起鸡皮疙瘩,极其难受。居然被一个娘娘腔太监说喜欢,这如何能忍!
若不是理智告诉自己,此人西厂提督,千万不可当面惹翻了,方应物早就唾弃几声,转身就走了。
汪直又幽幽叹道:“想找个人痛痛快快地说话不容易,别看你现在虚与委蛇,但你出了这道门,只怕转眼就会将我彻底抛之脑后罢。”
方应物忍着呕吐感,对这话是却有几分相信的,一个十几岁就提督西厂、御马监两大强力机构、掌握了巨大权力的人,而且是已经彻底站在正直人士对立面的反派大头目,同龄人里谁能与他正常说话?
不是同龄人的那些同等级大佬,谁不是几十岁年纪,又怎么去和十几岁的汪直正常说话?而且以残废之身,甚至连通过男女情感来宣泄都做不到!
难道这就是他对自己一忍再忍,甚至唠唠叨叨像个话唠的原因?
汪公公又开始神神道道地自言自语道:“不过我不想让你忘记了,所以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宫外没有人知道。”
这死太监越来越恶心了,方应物决定立刻要走人,哪怕拼着得罪他。便行礼道:“若无他事,在下告辞了。”
汪直对此置若罔闻,依旧自说自话道:“其实我本名不叫汪直,叫汪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芷。”
方应物不明所以,这是什么意思?
“我本是昭德宫的一名小宫婢……”
方应物很职业习惯的第一时间在心里做出了考据,昭德宫,皇宫里一处宫殿,如今应该是最得宠的万贵妃居住地。
不对,有什么地方不对头!方应物大惊失色,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汪直说的是宫婢?
在史书上,汪直不是昭德宫小内监出身么?
“只不过我一直扮作太监而已。”
方应物感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他感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崩溃了。
先前见汪公公带着点女气,这并不叫人奇怪。一个四五岁被阉了进宫,从小到大没接触过男人的少年太监,言行女里女气也是正常的,但谁能想到这是女儿身?
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在史书上能列入大明第四权阉的汪直汪公公,竟然是一位十几岁的萝莉美少女?
还是低估了成化天子的恶趣味啊,派出十几岁少年太监去整治大臣也就罢了,居然还是由少女假扮的太监!不愧是最像宅男的皇帝。
方应物呆若木鸡,又下意识的职业习惯起来……若汪公公真是女儿身,那么很多他身上的谜团便迎刃而解。
比如说他最后下场是被天子夺了权柄,发配到南京,然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结局了,也没人知道他哪年去世怎么去世的。
按说这样有名的大权阉,肯定惹人注目,怎么会连个具体结局也无人知晓,以至不见于史书?那么现在可以解释为偷偷嫁人了。
又比如说他捉摸不透的性格问题,根本不像是搞政治的。现在可以解释为,青春期少女脾气本来就是反复无常和叛逆别扭的……
汪芷看着发呆的方应物,不禁莞尔一笑,“这个秘密在宫外只有你我知道,如果从你这里传出了什么风声,我会杀了你,然后再自杀!”
第九十七章 你怎么不说话了?
她,男女不明雄雌莫辩;她,貌美如花心狠手辣;她,威势赫赫号令群雄;她,武功高强,还是反派终极大头目!
如果给了这些特征描述,让方应物来猜,他过去只能想起一个角色,那便是上辈子各种影视剧里的东方不败。
但是现在与眼前这位汪芷的相对照,他发现那些描述完全也可以套在她身上,只需要将武功高强四个字去掉,别的方面一丝也不差。
方应物从不可思议、难以置信、匪夷所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感到见证了一个真相,心里忍不住连连感慨一番。
女扮男装太容易被戳穿和识破了,时间长了根本瞒不住人,但是女人去扮太监,那还真是有天然优势,本色出演便可以。
一个众所周知的著名太监,抱着思维定式去看,举止女性化不是问题,说话声音尖细也不是问题,没人能想得到他居然不是阉人,并且更不会想到有可能是女人扮的。
正感慨时,便听到汪芷说:“我刚才问了你几个问题,你回答了,确实叫我恍然大悟,不读书确实不明理。我也想不欠你什么,你也可以问我两个问题。”
方应物不禁脱口而出,“你真的是女儿身?”
汪芷不悦道:“我难道骗你不成?这算什么问题,换一个。”
方应物又问道:“你为何要将此机密告知于我?”
“你比那些一根筋的人好,当面骂了,背后也骂,公开时大骂,到了私底下还骂,实在不可理喻。你至少还是公私分明的,虽然当着别人面也摆谱,而私底下却还肯对我心平气和地说几句实话,让我获益匪浅。
我方才也说过了,你这人很好,值得交下一份友情。所以要给你留一个深刻印象,免得你出了门就忘掉我。”
骗鬼罢?方应物一脸不信的表情。
汪芷对此嗤之以鼻道:“你们文人想事情就是弯弯绕绕,对你们说些实话,你们也疑神疑鬼的,不嫌累么?
想在三月时候,我抓捕了一个受贿五十两的官员,可他就是不肯相信只因为受贿五十两被捕的,一口咬定我这厂督要因为政争而害他。还有一批同伙为他奔走呐喊,骂我迫害官员、滥捕大臣,这真是可笑之极。”
方应物都不知道该说她心思单纯还是复杂了,这位女厂督真是一个奇怪的矛盾综合体,脑子里的想法令人捉摸不透。
也只有在宫中那个封闭的特殊环境里,才有可能会长出如此奇葩罢,还是个读书不多只会做事的奇葩。
好像在史书里,不知道出于内心自卑还是什么原因,汪某人在大肆打压朝臣的同时,却很喜欢去结交正直君子。她虽屡屡碰壁,但却乐此不疲。难道今天自己对她态度不恭敬,然后反而被她看对眼了?
“这个问题没意思,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我可是连身份秘密都说了,以真面貌相对,还有何不可言?所以你不必顾忌什么。”
他们之间,没有这么熟罢?方应物很不想再继续纠缠了,他也没什么好问的。要说起“秘密”二字,谁有他知道的“秘密”多?便随口问道:“你今年岁数是多少?”
汪直或者汪芷的岁数一直是个历史之谜,往大里猜是十八九,往小里猜是十四五,一直没有定论。如果能问得出来,也算填补了一项史料空白罢。喜欢考据的方应物想道。
汪芷轻轻地笑了笑,“没想到你对我的年纪如此感兴趣,从才子佳上时常看到,读书人动辄问别家女子芳龄几何、可曾婚配。你也是这样么?”
方应物心底一万分的古怪,将才子佳拿出来打比喻,这是无意单纯还是有意玩暧昧?
面对容貌亮丽,却罩上了绣有类龙形图案大红太监袍服的西厂提督汪芷,方应物一时恍惚。不知道应该把她当公公对待,还是当陌生女子对待了。
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种奇诡妖异的美感,简直不能直视。
只听汪芷继续道:“其实我自己也不很清楚。如果我入宫时是四岁,今年便是十五,如果我入宫时是五岁,今年便是十六。”
方应物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仍小小吃了一惊。原来她才十五六岁,比他依照史料估算出的十七八岁还要小!
不过看来,“女人的年龄是秘密”这种原则,汪芷身上是没有的……
就到此为止罢,能捡回一条命也知足了。方应物便道:“在下别无他事,就此告辞了!”
“你可是要北上么,我还要继续南下,不得清闲。江南风景虽好,怎奈天气湿热,汗水太多,黏黏糊糊地十分不舒服。”汪芷蹙眉道,又掐起贴在胸前袍子松了松。
这让方应物很眼晕,估计她多年扮演无性太监扮到习以为常,些许小动作也太不讲究了。
“下一个地方就要去苏州,王抚台如今在那里。其实对于王大人的忠义,我是十分敬佩的,真乃国之股肱也,虽然没见过面,但向来仰慕得很。”
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癖好又发作了么?方应物心里吐槽道。
“对了,听邓大人说,你是从苏州王大人那里过来的,似乎还是他的亲属?可否告知王大人是何等样人,近来忙于何事?也好叫我心里有所预备。”
方应物便答道:“王老大人他……”
刚说了个开头,方应物忽然心有灵犀,猛然惊省!
眼前这个人不是天真娇憨的邻家少女,而是天子密探大头目,并且是业绩十分出色的密探头目!她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找自己打听别人都干了什么!
只要自己嘴里再往下面说出一个字,就有可能被她作为借题发挥的依据。借题发挥的方式有无数种,这恰好是西厂最擅长的,比如断章取义、小题大做、故意曲解、改头换面、散谣传谣等等。
汪芷怎么起家的?正是以亲自刺探情报得到了天子信任,这是她的专业本行!
想到这里,方应物再次冷汗直流,隐隐约约发现自己可能触摸到了真相。
她并不喜欢来江南,但天子为什么还让她巡视江南,这绝对不是没理由的。难道是为了收拾王恕这个天子的眼中钉?
当今大臣,虽然很多都是胆小懦弱、逢迎拍马之辈,尸位素餐是有的,士风也颇为堕落。
但有一样好处,还不至于出现很多像严嵩、赵文华这样的人,为了博得天子恩宠而故意与其他官员自相残杀。因而文官里保留了很多正气之士为种子,一直忍到了弘治时代才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种状况下,远在江南的王恕仍然时时上疏进谏切责天子,一如既往的让天子厌烦,是天子心中一颗刺。
但天子还真找不到人去江南收拾这个名望满两京的老头子,就是首辅万安也不愿意蹚这个浑水,故而只有派汪芷亲自下江南去找找麻烦。
不然汪芷下江南为的是什么?既不是镇守地方,又不是采办购物,完全毫无道理。
想明白了她的目的,方应物便一通百通了。
至于汪芷为什么要从自己嘴里套话,那是因为谎言要想编得像,就要以真话为基础,现在她所干的事情就是套自己真话!
以王恕的名声,想捏造点什么让人相信不容易,但是如果从自己这未来外孙口中说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无论自己说出什么,到了她手里,就会成为任由拿捏形状的面团。
何况王恕老大人虽然正直,但在外人面前只怕也是有所保留。而在家中,面对自己这种亲属后辈,肯定相对随便得多。
只要有心,从自己嘴里不怕抓不到可以用来兴风作浪的鸡毛蒜皮事情——前提是合乎了天子心意,而且还让天子相信。这才是厂卫特务组织最可怕的地方。
这汪芷在前面卖萌了那么长时间,莫非就是为了等待此刻?她就像捕猎的野兽,可以潜伏三天三夜不动,只为了最后猛烈一击。
他方应物向来自诩聪明,心计也还可以,更是知己知彼。但也险些一步一步入了彀(gòu,使劲张弓,弓箭射程所及的范围,喻圈套、牢笼),差点就把自己便宜外祖父卖掉了。
难怪史书上说汪直生性狡黠!而他刚才左看右看,只看到个天真烂漫、不停卖萌的汪芷,实在没看出狡黠在哪里,结果原来如此!
再细想下去,这位女太监喜欢结交正直君子,但却屡屡被打脸,然而总是“衣带渐宽终不悔”,让世人嘲笑她心理自卑,有附庸风雅的癖好。
好像事实上确实如此,但这更可能是一种故作出来的姿态。一来千金市马骨,大海捞针也能捞到几个人才;二来可以诱使有道德优越感的人见了她时,不知不觉就将自己摆得高高在上,却放松了该有谨慎和提防。
这种姿态,可以称之为绵里藏针!她能在短短时间内崛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然西厂提督名头如此大,别人见了先小心三分,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这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封锁,对她这种密探头子是不利的。
而她却能做出折节下交、平易近人的姿态,又与名气反差极大,于是当面交谈时便能抵消一些自己的恶名影响,同时降低对方的警惕心。
方应物越想越汗流浃背,深深地感到后怕。他这次真正体会到了,即便自己熟读史书,但穿越到了这个时空中,仍然不可小觑古人。
女太监汪芷虽然看样子不大读书,却无师自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精髓,这应该是她的天赋和本能,也可能是从小在宫中环境训练出的结果。
至于她对自己主动自曝身份又玩暧昧,八成也是看到自己是同龄异性,便下意识利用美色优势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对自己是一种极大地冲击,让自己失去平常心。莫非这也是她的天赋和本能?
她当然不怕自己说出去,自己说出去只能被看做谣言。道理很简单,无法证实,谁敢让汪公公脱光光了来确认真假?只要不能确认,世人相不相信,她还就是西厂厂督。
而且,宫女和太监都是天子家奴,天子犯了宅男恶趣味派宫女出来当厂督,和太监有什么本质区别?反正都不是男人,大臣也无权擅自处置。
即便闹得不可开交了,最多将她召回宫去藏起来,另外再派一个比汪芷凶残十倍的太监出来。但坏了天子趣味的方应物则“简在帝心”了,没有一文钱好处。
拥有如此出色的天赋,难怪她在小小幼童年纪时,便能得到天子和万贵妃双重宠爱,果然有她的秘诀!
方应物再次回想起来,史书上用一个狡黠的黠字形容汪公公,真是盖棺论定,一点也没错。
“你怎么突然发愣半天,不说话了?”汪芷皱起眉头,很疑惑地问道。
第九十八章 逼良为娼
汪芷见方应物发呆,又催促了几句,方应物仍旧闭口不言,最后只道:“晚辈何敢言长辈,勿问也。”
汪芷便感到方应物太不识抬举,心里也起了性子,连连冷笑几声,“是不敢说,还是不屑与我说?对我讲大道理时,头头是道,谈及具体事情就闭口不言,这就是你的待人之道么?
我今日对你也算推心置腹,一切尽都坦诚相待,但你们文人偏偏如此多的肠肚。本来以为你是例外,但没想到你也不过如此!
方才还觉得你是谨言慎行的人,知道不该问的不乱问,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光明磊落。”
不该问的不乱问?难道刚才她主动提出回答自己两个问题,是为了测试自己么?方应物心里想着,依旧不回话,汪芷一定是看他年轻,故意使出了激将计,他不能上当。
这就让汪芷莫名其妙了,她不过是与方应物话家常拉近关系而已,怎么会引起了他的抵触?这种小文人的脾气,难道不是只要折节下交,就会感恩戴德么?
又仔细一想,方应物死活不愿与自己谈论王恕的事情,莫非是担心自己对王恕不利?想至此,汪芷真想大笑几声,这倒是提醒自己了!
如此她便不再虚与委蛇,指着方应物叫道:“方秀才!话说来说去,说得太多,险些走了岔路,其中误会越发大了。
如此我便也不遮掩了,你也看得出我是很欣赏你的,这里有一份功名前程送给你!”
方应物面上无动于衷,答道:“关于在下前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劳厂督费心了。”
这并非是他淡泊名利,相反,他对功名前程之类的东西比谁都上心。读书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积极进取。
但他也知道,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馅饼。谁知道这位不可小觑的女厂督又打着什么鬼心思?反正肯定不会是一见钟情发花痴。
汪芷脸色回复了平和,笑吟吟道:“你应当对我出京南下的原因很感兴趣,但却不敢问罢?我现在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一是要搜罗人才,二是外出散心。”
这倒是实话,她身边都是一群粗人,没什么文人士子,有时候很不方便,特别是与朝臣往来的时候,连个帮衬场面的都没有。而且某些朝臣根本不与她打交道,也需要个能上场面的人在中间应酬。
不过汪公公在京师名声太差,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人。所以这次南下,就是因为江南文人士子多,她打算搜罗几个合用的人放在身边使唤。
同时也是因为前一阵子在京城掀起的风波太大,她要出门避避风头。不过她当然不可能大海捞针的去寻人,自然有密探提前到各地打听消息,上报候选名单。
在苏州府出了一把风头的方应物就在这个名单上,评语很令厂督动心——年方十七,相貌俊秀、身世清高、少年老成、文采出众、善于应酬、言辞便利。
汪芷伸出一根细白的手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