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宋氏压力正是最大的时候,裴清殊当然不能这么说了,好像在逼迫她什么似的。
  他只是半调侃性质地说:“你先别想那么多了,说不定是我的问题呢?等忙过了这一阵儿,我就让薛太医来帮我把一把脉。”
  “殿下……!”宋氏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裴清殊笑了笑,温柔地说:“睡吧。”
  他也需要好好地睡一觉。
  明天醒来之后,又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他需要养精蓄锐,才能打赢这场仗。
  ……
  修鸿嘉将奏章在大朝会上呈递上去之后,朝堂上的反应有些出乎裴清殊的意料。
  听四皇子说,那些大臣们不是支持,也不是反对……他们就好像在看戏一样,关注点全都歪了——让他们议论纷纷的点是,礼部的老修是不是疯了。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突然想到了整顿官学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大朝会上,三皇兄脸色铁青,八皇叔神色尴尬,一言不发。”四皇子摇摇头道,“可惜啊可惜,这份计划到底不是修大人写出来的。若是十二弟你亲自上朝,陈述条钢,想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裴清殊的品级太低,又没有爵位在身,暂时不能参加十日一次的大朝会。因此每次大朝会结束之后,他和七皇子都会来四皇子这里,兄弟几个一起聊聊时政,互通有无。
  有的时候,容漾也会来和他们一起讨论。不过裴清殊感觉,最近这段日子,他在四皇子这里见到容漾的次数好像少了不少,也不知他在忙些什么。
  “那,父皇和大臣们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七皇子出宫之后,办差就和上学时一样,都只是马马虎虎而已。所以尽管他已经出宫好几年了,可到现在也还是从五品,也没能参加得了大朝会。
  四皇子看了裴清殊一眼,道:“大臣里头,有人附议支持,也有人反对。不过更多的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此不置可否。”
  裴清殊苦笑一声,看向四皇子:“这样的情况,想来四哥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别看裴清殊现在好像在很积极地改革一样,可是和四皇子相比,他简直都算是保守派了。
  许是经历挫败的次数多了,四皇子现在都能笑着说出这番话了:“是啊,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反对的人不多,是有希望的表现。可等日子久了,我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不了了之’。就和我们当初在庆华宫读书时的感觉一样,那种一拳打到棉花里的感觉,实在太令人绝望了。”
  “可是四哥,我看你好像并没有放弃改制的意思啊。”七皇子打了个哈欠,颇为幽怨地看着四皇子说:“天天叫我帮着干这个、干那个的……全都是些得罪人的事儿!”
  四皇子板起脸,一字一顿地说:“裴、清、安!”
  七皇子连忙往裴清殊身边躲了躲:“十二弟啊你都不知道,我每天要遭受多少个白眼的!工部的人现在都说我是四哥的狗腿子!哼!我不想干了,我要去礼部投奔你——”
  裴清殊好笑地说:“投奔我做什么?”
  七皇子挺起胸脯,特别有志气的样子,豪情万丈地说:“我要做你的狗腿子!”
  “噗……”原本裴清殊的心情还有几分沉重,被七皇子这么一搅和,他就是想沉重都沉重不起来了。


第142章 探病
  就在内阁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是否要实行这套官学改革方案之时,皇帝换上私服; 悄无声息地出了宫。
  公孙越病了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起初他还能坚持着主持钦天监的公务; 可最近几天时间; 他病得实在有些严重; 不得不告了假留在府中静养。
  这些年来,皇帝和公孙越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得知公孙越病倒之后,皇帝便十分担心。
  正好今日他被那些大臣们吵得头痛,皇帝干脆就悄悄地溜出宫来,去公孙府探病。
  公孙府里除了公孙越之外,就只有公孙明一个男主人在。所以得知皇帝来了之后; 公孙明赶紧出来迎驾。
  许是爱屋及乌; 皇帝对公孙明十分和颜悦色地说:“快免礼吧!你父亲怎么样了?”
  公孙明面露忧色:“回皇上; 父亲的身子还是很虚弱。一时半会儿的功夫……怕是难以重回钦天监办差。”
  “无碍,钦天监那边有你在,朕很放心。”皇帝和蔼地笑了笑说:“朕听殊儿说起过你,说你年轻有为; 智慧过人。”
  “哈哈; 十二殿下实在是过奖了。”公孙明嘴上这么说着,言语间却没有什么谦虚的意思。“您这边请。”
  公孙越虽然病了,不过公孙夫人还是将府内打理得井井有条。公孙越养病的房间里,既通风,又温暖。皇帝进去的时候,不但没有闻到难闻的药味; 甚至还能嗅到一丝鲜花的清香。
  不过皇帝一见到公孙越,就是吃了一大惊:“楚文君,几日不见,你怎么就病成这样了?!”
  只见公孙越脸色苍白,嘴唇发紫,面无血色,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见到皇帝来了,他本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不过被皇帝给拦住了。
  “楚文君,你快好好躺着,别起来折腾了。”皇帝眉头紧锁,担心地看着他说:“怎么样,太医怎么说?”
  公孙越用袖子捂住嘴,咳嗽了两声才道:“太医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臣自己知道……臣这病,都是报应啊!”
  皇帝完全不明白他怎么会这么说:“报应?怎么会!楚文君为我大齐做了这么多,是于国于民有功的大功臣,怎么就要遭报应了!”
  “泄露天机,必遭天谴……”公孙越咳嗽了两声,低声说道:“有时候臣就在想,如果当年不是我的话干扰了皇上的决定,皇上是不是已经按照太后娘娘的意思,立了六皇子为太子呢?如果六皇子享有太子的待遇,那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轻易地为人所毒害?”
  “楚文君,你怎么会这么想!”提起早夭的六皇子,皇帝叹了口气,难过地说:“其实说句老实话吧,朕当时犹豫不决,就是谁都不想立的意思。就算你没有提前告诉朕跃儿的命格,朕恐怕也是不会立他的……”
  “臣能理解皇上的为难之处,但立太子一事,也不能拖得过久了。就算皇上正值壮年,不想这么早立太子,可您也要尽早在诸位皇子之中挑选出一二合适之人,提早进行培养,教授其储君之道,这样您将来才能放心地把皇位传给太子啊!”
  这番话,公孙越其实早就想和皇帝说了。但是平时无缘无故的,公孙越不好将这话说出口,省得皇帝多想。
  但现在他病了,皇帝对他的警惕心正是最低的时候,加上话赶话说到了这里,公孙越才敢提。
  听了公孙越的话之后,皇帝沉默了。
  许久之后,皇帝方沉声开口道:“如今敬妃和皇后都成了这个样子,老大和老三是不能考虑了。按说老二的生母是皇贵妃,他在户部做得也不错,朕最该考虑的人选就是他……还有老四,他的品学和出身也都很合适……可朕这心里,还是比较偏爱俪妃所出的两个儿子。”
  公孙越一听这话,就是眼皮子一跳。
  “皇上,您说偏爱十二皇子,微臣还能理解。可十四皇子……他今年才几岁,陛下该不会生出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吧?”
  皇帝有些尴尬地说:“楚文君,你别多想,朕只是随口一说……十四这孩子,是朕亲自看着长大的,难免会多几分疼爱。不过朕也知道,立储乃是国家大事,朕是不会胡来的。”
  公孙越却不大信他这套说辞:“皇上,臣知道,十四皇子乃是幼子,又与您生得较为相似,只是废长立幼,乃是国之大忌,您可千万不要生出这样的念头来啊!”
  就算是公孙越,这样对皇帝说教,皇帝也有几分不耐烦了:“好了,朕都说朕知道了。楚文君还是安心养病吧,不说这个了!”
  明明是皇帝说的不提了,可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皇帝却又主动问道:“楚文君,你同朕说句老实话,你心里属意的太子人选究竟是谁?”
  公孙越微妙地轻轻一笑:“皇上心中,应当已经有答案了吧?”
  皇帝却突然话锋一转,说起别的来:“要说你家明儿这孩子,还真是不错,想来将来继承你的位子,定然是没问题的。”皇帝叹了口气,突然有些惆怅的样子,“要说起来,朕还真是失败。养了十几个儿子,除了早夭的清跃之外,没有一个能挑起大梁的,还不如你这一个。”
  “皇上何出此言呢?”公孙越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日,索性趁着今日将话说清楚,“十二殿下有锐意进取之心,却并不莽撞;有经邦济世之才,却并不狂傲,明明是最好的储君人选,又是您的宠妃之子,不知皇上还有什么顾虑呢?”
  “可殊儿毕竟年少……”
  “十二殿下再年少,也比十四殿下年长十岁……”公孙越说到这里,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
  皇帝吓了一跳,连忙叫人进来,替公孙越顺气。
  公孙越今天说了太多的话,已经没有精力再劝说皇帝了。
  皇帝见了之后,就叫他好好休息,钦天监的事情不用担心。
  “回去之后,朕就正式晋明儿为五官灵台郎。楚文君你就什么都不要想,安心把身子养好就是了。”
  公孙越说不出话来,只能虚弱地点了点头。
  几个月前公孙明刚进钦天监的时候,只是一个从九品的五官司晨。现在连晋四级,一跃成为从七品五官灵台郎,可以说是皇恩浩荡了。
  公孙明赶紧上前谢恩。
  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拍了拍公孙明的肩膀后,这才起驾回宫。
  皇帝回宫之后,难得没有去钟灵宫,而是一个人呆在乾元殿里,思考了许久。
  禄康安不敢打扰皇帝,可门外的那位主子,他又不能就这么晾着。所以在皇帝面前晃荡了一会儿之后,禄康安还是不得不说:“启禀圣上,安贵嫔娘娘求见。”
  每次想起这个年轻貌美的安贵嫔,皇帝心中就有几分愧疚。
  原本和俪妃重修于好之后,皇帝就不准备再纳新人了。可当时他迫于朱太傅的压力,不得不选了几个秀女入宫,安贵嫔就是其中之一。
  她还这么年轻,就守了活寡,皇帝总想给她一些补偿。
  思来想去,皇帝的补偿就是给安贵嫔抬位。旨意已经在起草了,颁明旨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
  安贵嫔虽然年轻,但还算懂事,平日里无事不会求见皇帝。所以她在这个时候来,皇帝只以为出了什么事,见了她便问她发生了什么。
  安贵嫔咬着嘴唇,含着眼泪说:“皇上,妾身听说,皇后娘娘病了,病得很重……可您下过旨意,不让人随意进出坤仪宫,所以太医也不敢去给她瞧病……”
  “皇后病了?当真很严重么?”老实说,皇帝虽然怨恨皇后,但他们毕竟是少年夫妻,皇帝也不想皇后就这么死了。
  “隔着一道宫门,妾身也不知道呀。”安贵嫔柔弱地伏倒在地上,“求皇上开恩,让妾身带太医进去看看皇后娘娘吧!”
  皇帝想了想,觉得皇后现在还不能死。皇后若死,朝臣必定会催促他立继后。以现在后宫里的情形,八成就是要立全皇贵妃了。
  那样的话,二皇子就会成为嫡子……到时候皇帝就是说不立他做太子都难了。
  皇帝想到这些事情就感到头疼,干脆大手一挥,直接说道:“去吧,要是出了什么事儿,记得及时告诉朕,先不要声张出去。”
  安贵嫔乖巧地答应了。
  ……
  公孙府那边,皇帝一走,公孙明便来到了裴清殊府上。
  他面上看着虽然平静,但裴清殊他们和他相处了这么多年,裴清殊一眼就看出公孙明心里藏着事儿呢。
  “怎么了?”裴清殊原本正在和傅煦讨论今日大朝会的事情呢,见公孙明这般模样,两人立马停止了讨论,好奇地看着他。
  “方才,皇上去探望我父亲了。”公孙明薄唇轻抿,神色凝重地说:“我虽然不在屋内,但我父亲,应当向皇上提了立储之事……”


第143章 整顿
  两人闻言,神色皆是一凛。傅煦看了裴清殊一眼后; 问向公孙明:“你可知道……他们是怎么说的?”
  “我父亲自然是支持十二殿下的; 只是皇上似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父亲碍于身子原因; 也说不了太多话……你们放心; 等他有所好转之后,我会再细细询问父亲的。”
  裴清殊忧心忡忡地说:“公孙大人的病当真如此严重么?”
  “父亲这病来的蹊跷,可皇上派来的太医瞧过了,我娘亲也看过了,都说父亲不是中毒,只是身体虚弱,说不上来是什么病。”公孙明苦笑了一声道:“所以我父亲总说; 他这是报应……唉; 可能这就是我们公孙家的命吧。听说祖父和曾祖父; 都没有活过半百……”
  裴清殊宽慰他说:“你也别太过于担心了,我看公孙大人平日里身体挺好的,可能只是劳累过度,休息一阵子就好了呢。”
  公孙明点点头道:“但愿吧。”
  裴清殊犹豫了一下; 问他:“我们若是过去探病的话; 会不会打扰他休息?”
  公孙明摇头道:“不会,想来父亲也有些话想和殿下说。只是今日怕是不行了,再过几日吧。”
  裴清殊听了,理解地点了点头。
  ……
  尽管这几天时间里,他们几个为了公孙越的身体状况颇为担忧,不过没过多久; 宫里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皇帝终于硬气了一回,同意了裴清殊有关官学整顿的提案。
  这次整顿的主要目的,就是将那些吃朝廷闲饭,但却不好好教课的夫子们给处理掉。
  新政策实施之后,无故旷课,或每个月请假次数超过三次的夫子,将被停薪。如果下个月再犯,则被停职。每次请假,也要扣去一部分的俸禄。这样一来,那些夫子们就不能因为自己备考等原因,而轻易地把学生们丢到一边了。
  其实裴清殊知道,这些夫子不好好教课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自己还没有放弃科举考试,在官学上课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所以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还有打算继续考进士的老师全都换掉。
  可他若是这般釜底抽薪的话,必定会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弹。所以裴清殊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手段,只是先严格要求他们保证上课时间。不过从今以后,官学招收老师和学生的标准也全都变了。
  以前只要是个举人,找些门路就可以来到官学任教。现在则要通过两重考试,试讲过后,通过当地官府和学政的检验,才能成为官学的老师。
  不仅如此,成为老师之后,每个季度还要进行考评,由学生们为老师匿名评分。若是分数太低的话,则会有被辞退的风险。若是连续两次都排名最末的话,则直接被辞退。
  这样看来,夫子们的压力自然是大了不少。不过和过去相比,官学老师的福利也有所提升。
  过去,为了培养人才,大齐的所有官学都是免费的。不过现在,学生们想要进入官学的话,需要交一笔学费。这样一来,授课老师们的薪资便有所提升。
  虽说现在的官学收取了一定的学费,不过这笔费用远远低于一般私塾所需要交纳的束脩。而且有了廪生制度改革在前,就算是最贫困的学生,只要成绩还不错,用朝廷发放的银米就足以让他们在官学读书。
  如果是没有抢上廪生名额的贫困学生,还可以担任助教,以劳动来抵消自己的学费。
  至于官学优于其他私塾的地方,就在于另一项新政策——以后每个月,当地官府都要派一名进士,到官学讲一天的课。
  不管私塾的夫子教得再好,没有进士的指点,考生们到底还是雾里看花,摸不透科举考试的精髓所在。
  若是能得进士指点,哪怕只是短短一日时间,所能取得的进步都是十分惊人的。
  所以说,新政策实施之后,不愁官学的学生人数会比以前减少。恰恰相反,为了防止报名人数过多,还要单独举行入学考试筛选生员。
  裴清殊他们根据大同府的官学规模测算过了,一个府级的官学,如果想要保证教学质量的话,最多可以同时容纳三十名秀才。
  因此,排名前二十五的考生可直接入学。剩下的五个名额,则由排名前五十的考生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争取。
  因为这些没有挤入前二十五名,还想进入官学的考生,需要额外交一笔钱,用于官学的建设。根据各省的经济条件,富裕一点的省为八十两银子,一般的省为六十两,贫困省则为五十两。
  当然,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官学所能容纳的学生数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裴清殊提议,让各地官学的负责人上书朝廷,说明自身目前的情况,再根据当地的状况决定招收多少学生。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学有上百所,统计起来难免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这也是之前三皇子他们不愿意去碰官学这一块的原因之一,因为实在是太麻烦了。
  不过裴清殊心细如尘,并不怕所谓的麻烦。他就怕自己整天闲着,没有事情可做。
  在修鸿嘉的支持、余文华等人的协助下,裴清殊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自己的这一整套官学整顿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下去。
  虽说那些原本在官学混日子的教员们,难免对裴清殊有所不满,但能多拿一些俸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好好教课的。一些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又怕丢人的,就在被辞退之前自发地辞职了。
  这些人离开之后不久,就有更多乐意好好教书,又没有条件自己开私塾的举人填补了上来。
  如果说裴清殊当初改革廪生制度,只是让贫困考生们对他心怀感激的话,那么这次整顿官学,则是让千千万万真心向学的学子,记住了十二皇子裴清殊的名字。
  就在裴清殊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延和二十三年岁末,俪妃在钟灵宫内产下一女。
  皇帝大喜,给小公主赐名为乐仪。
  新出生的小公主,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皇帝宠着,俪妃也不像之前生裴清殊和十四皇子时那样郁郁寡欢的了。
  裴清殊和十四一起去看小妹妹的时候,就见俪妃怀抱着女儿,难得一脸温柔。
  裴清殊本还担心十四会觉得嫉妒,结果十四一看到襁褓里的小婴儿,就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先跑去洗了手,又跑过来围着妹妹转来转去的,直把俪妃转得头疼,忍不住说了他一句:“老实坐好,别晃来晃去的。”
  “妹妹在看我呢。”十四好像没听见一样,兴冲冲地说:“她的眼珠会动诶!”
  裴清殊忍不住笑了:“瞧你这话说的,谁的眼珠儿不会动?你快消停会儿吧!”
  十四皇子却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他忍不住伸出手,期待地看向俪妃:“母妃,我能摸摸妹妹的脸么?”
  俪妃有点不放心地看着他说:“你小心一点,别伤着了她。”
  十四点点头,慢慢地伸出手,轻轻地在小公主脸上碰了一下,又飞快地缩了回来。
  “哇,好软,好好玩!”
  他一脸兴奋地问:“母妃,我能抱抱妹妹么!她好香呀!”
  “不行。”俪妃果断地拒绝了,“太危险了。”
  十四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地消失了,露出十分委屈的模样。
  俪妃却跟没看见似的,专心哄着怀中的小女儿。
  十四没有抱到妹妹,已经够伤心的了,偏生裴清殊还过来雪上加霜:“母妃,我能抱抱乐仪么?”
  俪妃抬眸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哇!”十四见了,立马大叫了起来,“不公平不公平,凭什么哥哥能抱妹妹,我就不行?!母妃偏心!!”
  俪妃懒得搭理他,直接丢出三个字来:“不许吵。”
  十四委屈地嘟起了嘴巴,眼泪都含在了眼圈里。
  裴清殊小心翼翼地抱起妹妹之后,温柔地哄着。他抽空瞄了一眼十四,笑着对他说道:“你还太小了,力气不够,万一摔到了乐仪怎么办?”
  十四噘着嘴问:“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抱妹妹呀?”
  “唔……八成是不行了。”裴清殊故意逗他,“等你长大了,妹妹也该长大了,不会再让你抱了。”
  小十四一听,竟然咧开嘴巴,绝望地哭了起来。
  看到十四红着小脸,哇哇大哭的样子,裴清殊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几分想笑。
  怀中的小宝宝也人如其名,不仅没有跟着十四一起哭,还咧嘴笑了。眉眼弯弯的样子,看的人心都化了。
  难怪俪妃会这么喜欢她了,这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谁都讨厌不起来吧。


第144章 担忧
  从钟灵宫出来之后,裴清殊又去了琼华宫里探望淑妃。
  眼瞅着新一年宫女小选的日子又要到了; 淑妃作为主管后宫人事的贵妃; 难免忙碌几分。
  不过看到裴清殊来了; 她还是立马放下手头的活计; 亲切地让他坐到自己身边来。
  “去看五公主了么?宋氏怎么没跟着你一起来呢?”
  裴清殊笑着答道:“昭屏喜欢孩子,我就让她留下,多陪妹妹玩儿了一会儿。”
  提起孩子两个字,淑妃神色一黯,压低声音问他:“你说你们两个,这都成亲快一年了,怎么宋氏还是没怀上呢?”
  裴清殊无奈地说:“母妃; 这话您也就在我眼前说说; 可千万别问昭屏。她压力太大了; 我怕她受不住。”
  淑妃有几分责怪地看着他说:“那我就问问你好了。宋氏寻医问药,求神拜佛,我是知道的。可你呢?成日里忙着礼部的那些事情,都没有夜夜宿在宋氏房内吧?”
  和母亲聊起自己的房中事; 裴清殊难免有几分脸红:“母妃可是冤枉我了; 我哪里什么都没做了,我也有找太医看过的啊?”
  “你?你找太医做什么。”淑妃不解地说。
  “我听人说,男子也有可能不孕……”
  “呸呸呸,那是极少数没用的男人,你身子康健,肯定没问题的。”淑妃特别笃定地说。
  “太医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啊,母妃您就放心吧。我和昭屏有孩子,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其实有一件事情,裴清殊一直瞒着淑妃没有说。
  这件事情,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宋氏的身体虽然没有什么大毛病,但公孙夫人看过之后,就说她天生就是那种不易受孕的体质。不是不能怀孕,只是不那么容易怀孕罢了。
  公孙夫人教了宋氏几个提高怀孕几率的小窍门,但这种事情,还是要看缘分的。
  现在他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放宽心,静待缘分而已。
  听裴清殊这么说,淑妃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催了,只能嘱咐他别把心思全都投入在公务上面,有空的时候多回家陪陪妻子,裴清殊都一一应了。
  说完小家的事情,淑妃又说起裴清殊在前朝的问题。
  “这次整顿官学的事情,是叫你在文人学子中间得了些好名声,可你在老三手底下大出风头,算是彻底地将他给得罪了。你可想过以后要怎么办?”
  裴清殊倒并不怎么担心:“当初我想去的就是户部,去礼部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想来不出两年,父皇就会把我从礼部调走了。”
  淑妃摇摇头道:“不,我总感觉老三的状态不大对劲。皇后被囚禁之后,皇上不知为何,反倒对三皇子多了几分关爱。这些年去建福宫避暑的时候,除了你们几个小的,年长的皇子里头就数他伴驾的次数最多。我听人说,他现在在前朝的势力也不容小觑,风头甚至盖过了老大和老二,可以说是皇子当中权势最大的呢。”
  “这倒是。”裴清殊客观地分析道:“大皇兄是武将,一门心思扑在军营里头。二皇兄的差事办的不好也不坏,没有什么大的政绩。四皇兄虽有才能,但过于理想化,在朝中树敌太多。唯有三皇兄,他现在处事圆滑,又培养了不少亲信……若不是皇后犯错被囚,这太子之位,搞不好还真有可能要落到三皇兄头上。”
  “不,皇后怎么样……还不好说。”
  听淑妃这么说,裴清殊心头一跳,连忙追问道:“母妃这话怎么说?”
  “你可能不知道,听说这半年来,皇后病了,病得还挺严重。皇上许是心软,想要留住她性命,便叫安妃时不时地去坤仪宫瞧瞧她。那个安妃,年纪虽轻,但她代表的是她背后的朱家。我总担心……朱家人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正在筹谋些什么,想要救皇后出来呢。”
  皇后生病的事情,裴清殊是知道的,但他不觉得皇后还能再被放出来:“母妃,这不大可能吧……您可还记得,皇后当初是因为什么被囚禁的么?只要俪母妃在一天,皇后就不可能出得来啊。”
  “可万一,他们就是想对俪妃下手呢?虽说皇上看的严,但以朱家的权势,和安妃的配合,也不是不可能的……”
  裴清殊觉得,淑妃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先不说俪妃本来就是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就说安妃为了救皇后出来,而想办法扳倒俪妃,甚至毒害俪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还有一种情况,”淑妃神色一闪,低声说道:“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母妃但说无妨。”
  “皇后若是活着,那就永远都是一个犯了错、失了德的皇后。可若她死了……只要皇上愿意保留她皇后的名分,那她生前所做的那些事情,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三皇子这嫡子的身份,也算是永永远远地保住了。”
  裴清殊闻言心中一惊:“不会吧,难道朱家人为了把三皇兄推上太子之位,能做到这个地步?”
  淑妃沉声说道:“这世上最难算的,就是人心。所以我说,你还是不要轻易得罪你三皇兄为好。”
  “如果可以的话,我当然不想得罪三皇兄了。可我和他政见不和,如果碍于他的权势,就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儿子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况且公孙先生已经和我说过了……”
  “公孙先生说了什么?”淑妃好奇地问。
  “天机不可泄露,我告诉您,母妃可不要告诉别人。”
  见淑妃连连点头,裴清殊才道:“三皇兄今年恐有大难,能不能熬得过去还很难说。”
  “什么?!这是公孙先生测算出来的么?”
  “是啊。”裴清殊还隐去了一些信息没有说。其实公孙越病重那一回,裴清殊去探望他的时候,公孙越就告诉了裴清殊——现在皇帝心里,早就把大皇子和三皇子排除在了太子人选之外,只是仍旧在二皇子、四皇子,还有他和十四当中犹豫罢了。
  不过公孙先生当时嘱咐过他,自己所告诉他的话,除了公孙明之外,都不能再叫第四个人知道,所以保险起见,裴清殊就没有对淑妃说,省得不小心害了公孙越。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你倒是好的……只是老三这人,经历的变故太多,又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