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俪妃的创作黄金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裴清殊明白公孙夫人的意思——他们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填补上一辈人逐渐老去的空白。
  “您说的情况,我能理解。只是母妃情况特殊,我也没有办法让她再动笔,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帮上您的忙。”
  从公孙明亲自登门请他来吃饭开始,裴清殊就猜测出,可能是公孙夫人的书社有什么事情有求于他,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
  “是这样的,”公孙夫人抿了抿嘴唇,斟酌着措辞,小心翼翼地说:“其实也有很多年轻的写手,在沿着俪妃娘娘的路子继续创作。只是现在朝廷有规定,许多题材都不让写,对于作者们的限制太多了。您应该能想象的出来,有限的题材,若是重复得多了,也就失去了新意。所以现在小说的销量,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
  “这……”裴清殊有些为难地说:“这方面的事情,虽说礼部也有涉及,不过并不归我管辖,恐怕我就是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啊。”
  公孙夫人摇了摇头道:“我知道殿下改变不了那些规矩,也无意让殿下为了我们而为难。我是想着,大齐虽然有诸多限制,但是很多番邦国家,相对来说较为自由……能不能想办法,让我们书社和会同四译馆合作,将畅销作品翻译成外文之后,在海外销售呢?”


第139章 交锋
  把大齐的书籍翻译成外文,然后拿去其他国家销售?
  这样的先例倒也不是没有过; 只是以往四译馆翻译的; 都是儒家等学说的经典之作。裴清殊还从没听说过; 有翻译白话小说和话本的。
  不过; 这件事若是能做成的话,于大齐来说的确是有利无害的事情。一能促进大齐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二来也能让番邦国家更加了解大齐,扩大大齐在世界范围内、起码是在邻国的影响力。
  “我觉得您的主意很好,只是这件事情,我还要再和四译馆的相关负责人商议一下。”
  裴清殊对这方面的事情的确挺感兴趣,但他不好一口答应下来; 毕竟仪制司和会同四译馆虽然同属礼部; 但还是完全不同的部门。
  不过公孙夫人听了这话之后; 已经非常满足了,连忙端起酒杯,向裴清殊敬酒。
  临走之前,公孙夫人甚至还答应裴清殊; 说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做成的话; 就让给裴清殊其中的两成利。
  从俪妃的收入情况,裴清殊就能推测出来,这家书社的盈利情况很好。就算只是两分利,那也是非常大的一笔巨款了。
  裴清殊不好意思要那么多,但他也没有一口回绝。因为他突然想到,在他去礼部报到的当天; 裴清梁说的一句话——现在来大齐的使臣,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国家开始衰亡之兆。
  虽然大齐目前的国力已经不足以吸引众多外国使臣,但若是文化行业兴盛的话,同样能对大齐的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晋江书社作为民间最大的书社,若是完全由旁人掌控的话,裴清殊恐怕难以放心。很多事情,还是要他自己亲自参与,裴清殊才能放下心来。
  所以他和公孙夫人提出,自己出一笔钱,来买这所谓的两成利。以后书社若有什么重大决定的话,和他商量一下就好了。
  公孙夫人正想为她的书社寻找一个有背景的靠山,裴清殊正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两人可谓一拍即合。
  裴清殊本来都要走了,结果他和公孙夫人又就未来的合作事宜聊了一晚上。
  等裴清殊回家的时候,宋氏甚至都已经回府了。
  他来到后院的时候,宋氏正好在换衣服。
  裴清殊抱歉地说:“本来想去城门口接你的来着,结果被阿明叫去了公孙府,和公孙夫人商量了一下合作的事儿。”
  “合作?”宋氏好奇地看着他。
  裴清殊点点头,简单和宋氏解释了一下。
  宋氏听了之后,微微露出不赞同的表情:“殿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只是白话小说,真的能登得上大雅之堂么?不会到了国外之后,反倒被外邦人笑话吧。”
  裴清殊规划了一晚上,原本正在兴头上呢。宋氏这么说,颇有些泼凉水的意思。不过裴清殊知道,宋氏也是为了他好,所以他并没有生气,只是温和地说:“放心吧,明日我会和会同四译馆的人好好商议一下,怎么才能结合当地的情况,翻译出受当地人欢迎的文字。”
  宋氏还要再说什么,裴清殊就道:“已经很晚了,睡吧。”
  让裴清殊略感意外的是,向来被动的宋氏,晚上竟然主动钻进了裴清殊的被窝。
  他还以为宋氏折腾了一天,应该很累了才是。
  他笑了笑,问怀中的女子:“这么想要孩子啊?”
  见宋氏红着脸点头,裴清殊低下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轻轻亲了一下……
  ……
  第二天来到礼部之后,裴清殊先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安排好之后,便往四译馆走了一趟。
  诚如裴清梁所说,现在会同四译馆的差事十分清闲。裴清殊来的时候,里头安安静静的。几个译字员用手掌托着脑袋,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书,殿内一时只能听到簌簌的翻书声。
  小德子清了清嗓子,咳嗽了两声。
  几个译字员如同从梦中惊醒一般,猛地站了起来:“十、十二殿下!”
  裴清殊摆摆手道:“别紧张,你们馆长呢?”
  会同四译馆的现任馆长姓向,名文昌,是礼部里出了名的怪人。
  据说这个向文昌不善言辞,不爱交际,但精通六种外文。平时说话时甚至有点结巴,可一说起外文来便十分流利,连磕磕巴巴的小毛病都没有了。
  因为近几年来大齐和别国的交集日益减少,向文昌现在几乎没有公务可做,白天夜里做的都是同一样工作——翻译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但这只是自娱自乐而已,给不了向文昌太大的成就感。
  正因如此,听说了裴清殊的想法之后,向文昌简直两眼放光:“好、好啊!太好了!如果是您和公、公孙夫人要做这件事情的话,想来皇上一定会同意的!我这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就、就、就是如何在别国销售和推广我们翻译出来的书,需要铸印局的大使帮忙沟通一下,得到当地的许可才行。”
  向文昌生母早逝,父亲是一名流浪诗人。正因如此,向文昌从小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学会了多个国家的语言。
  不过他的语言水平虽高,他的年龄却并不大,不过比裴清殊大上个五六岁而已。
  两人聊着聊着,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午一起去了火房吃饭之后,下午,向文昌还向裴清殊引荐了铸印局的大使。
  几人凑在一起,商量了几天之后,裴清殊便带着书面计划去找皇帝了。
  为了让皇帝答应,裴清殊很有心机地选择了几本俪妃的经典作品作为他们翻译的首选。
  皇帝一听说能把自己爱妃的书籍翻译成外文,就十分感兴趣。
  皇帝倒没有想太多——他只是觉得,身为一个作者,俪妃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一定会很开心。只要一想到俪妃会开心,皇帝就很兴奋,所以可以说是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裴清殊一个外文都不识,所以他将翻译工作完全交给了四译馆。偶尔得空时,他会去四译馆看看他们的进度,除此之外暂时并不需要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裴清殊回京城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就把自己关于整顿官学的计划呈了上去。
  虽说裴清殊之前已经和皇帝提过这一条建议,可皇帝当时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是让他先拟定详细的计划,回头按章程递交给他的上司,再由礼部出面上呈给皇帝。
  对此,裴清殊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大齐的规矩就是,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直接给皇帝上奏的权力。裴清殊之前上的折子,若他不是皇子的话,皇帝压根都不会看一眼。
  这份整顿官学的计划,裴清殊和公孙明、傅煦等人一起商议了好几个月,可以说是非常详细周密,可行性很高。
  不过,裴清殊的直属上司裴清梁,就是一个滑不溜秋的活泥鳅。改制这种触动众多人既定利益的事情,他是不会领头的。
  但是裴清梁也知道,裴清殊是宠妃的儿子,也不能就这么晾着他。
  所以裴清梁选择了不答应也不拒绝,而是说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敢直接呈交给圣上,然后就把裴清殊的计划呈送给了礼部的两个侍郎,也就是左侍郎三皇子,还有右侍郎修鸿嘉。
  左右侍郎虽说都是二品,但大齐以左为尊,右侍郎修鸿嘉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完全是听命于忠亲王和三皇子的。
  三皇子看了裴清殊的奏章之后,凉凉地笑了一下,也不同一旁的修鸿嘉商量,就直接对裴清梁说道:“让人把十二弟叫来吧,我亲自和他说。”
  ……
  裴清殊往三皇子那儿走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大好的预感。
  果然,三皇子见了他之后,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质问:“十二弟,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种事情我能理解,只是你这把火,未免也烧得太久了一点吧?”
  裴清殊心中咯噔一声,突然觉得当年那个肆意妄为的三皇子似乎回来了,可又有哪里变得不一样了。
  “三皇兄这话,我怎么听不懂呢。”裴清殊定住心神,正色说道:“我上回去山西的时候,发现地方官学十分混乱,如果再不整顿的话,还不知要浪费大齐多少银子和资源。我虽入礼部不久,但官学是归仪制司管的,没错吧?我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提出建议,不知有何不妥之处呢?”
  和年长自己十岁的兄长正面交锋,说句老实话,裴清殊心里难免有一点害怕。
  不说别的,起码三皇子现在是个郡王,还是从二品的礼部侍郎。
  他呢?和人家比还差的太多了……估计在三皇子眼里,裴清殊还嫩得很呢。
  裴清殊猜得不错,不管后宫如何,起码在礼部,这里就是三皇子的天下,而不是他裴清殊的。
  三皇子在礼部经营多年,早已在礼部,甚至整个朝中站稳了脚跟。他主持了多次会试和殿试,结交了许多能臣。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若是不是皇子的话,三皇子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就算裴清殊是皇子,三皇子也不见得会给他多少尊重:“呵呵,十二弟,我还没说你呢。上回你明明说要去河南,结果不知怎的跑去了山西,你不想解释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么?”


第140章 请求
  “府试在四月份举行,我们怕赶不及; 便就近去了山西。正因如此; 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裴清殊说完; 刻意顿了一下; 幽幽地看向三皇子,“怎么,贪官落马,三皇兄难道不高兴么?”
  “高兴,我当然高兴了。”三皇子冷冷笑道:“只是我很心疼十二弟你啊!你看你这新婚燕尔的,就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还差点连命都丢了。不如再歇一段时间吧; 别瞎折腾了啊!”
  三皇子这态度; 裴清殊听着就来气。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的话; 裴清殊不想和自己的直属上司针锋相对。可他精心准备了这么久的计划,如果就这么夭折了的话,裴清殊实在是不甘心。
  “多谢三皇兄关心,不过那件事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我早已经没事了。这份整顿官学的计划; 我已经准备了多日。三皇兄若是觉得哪里不妥,咱们可以商量着修改一下。只是您若是这样直接将这份计划搁置的话……”
  三皇子高高在上地看着裴清殊,不屑地轻轻挑起眉毛:“如果我坚持要搁置的话,你要怎么样?仗着自己是受父皇宠爱的小儿子,就像要不着糖的小孩子一样,去父皇面前告我的黑状么?”
  三皇子三言两语之间; 就把裴清殊定位成了“恃宠而骄”的小孩子。不得不承认的是,三皇子这几年说话的功力见长。
  裴清殊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自己越是不能生气。不然就应验了三皇子说的,好像他是一个在闹脾气的小孩儿似的。
  他神情凝重,但并不激动地说:“整顿官学,乃是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怎可与小孩子要糖吃相提并论呢?在三皇兄眼中,国家大事便如同儿戏一般么?”
  “你少给我乱扣帽子!你一个十几岁的小毛孩,懂什么国家大事!还整顿官学呢,你这就是瞎搞!”三皇子突然暴躁地一跃而起,将裴清殊的奏折往地上狠狠一丢,“说的好听,还为国为民呢,你不就是想给自己搞政绩么!我告诉你,你做梦!只要我在礼部一天,就不会让你做这种得罪人的事儿!”
  三皇子暴怒起来的样子,面目狰狞,十分可怖。
  裴清殊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便不再浪费口舌,同三皇子争吵。
  “既然侍郎大人这么想,那我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告辞。”
  说完他捡起自己的奏章,转身便走。
  裴清殊走后,右侍郎修鸿嘉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小心翼翼地同三皇子说:“庆王殿下,十二皇子不管怎么说都是俪妃娘娘的儿子。俪妃现在可正怀着身孕……您这样对他,皇上不会不高兴吧?”
  “你放心吧,就他这套计划,父皇看了也不会同意的。”三皇子冷笑了一声,信心十足地说:“我这么果断地拒绝了他,搞不好父皇还要感谢我,为他省去了一个麻烦呢。”
  修鸿嘉心中一沉,感觉三皇子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以皇上保守的执政风格……恐怕的确很难支持裴清殊改制。
  之前裴清殊提出修改廪生制度,八成还是因为当时事情闹得太大,若是不做出些改动的话不好收场,皇帝这才答应。
  现在风平浪静的,皇帝愿不愿意改革制度,就很难说了。
  傍晚裴清殊下值之后没有回府,而是直接进了宫去,面见淑妃。
  说句老实话,淑妃虽然是贵妃,又有傅家这个强大的娘家在,可裴清殊知道,找淑妃帮忙是不现实的。毕竟后宫不得干政,要想让皇帝站在他这一边,还是得靠俪妃的枕头风。
  可他又不能直接开口求俪妃帮忙。不然皇帝就算是答应了,也是迫于俪妃那边的压力,心里头还指不定怎么想裴清殊。说不定在皇帝眼里,裴清殊就会变成三皇子所说的那样,像是一个和父母撒娇要糖吃的小孩子。
  裴清殊现在进宫找淑妃,多少有些受了委屈之后,找最亲近的人倾诉,寻求安慰的意思。
  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淑妃就带给了他一个更坏的消息。
  “敬妃被废之后,这四妃的位子就空出来了一个。听说皇上本想把宁贵嫔抬上来的,不过宁贵嫔不想在后宫中显山露水,只想安安静静地生活,便婉拒了皇上。”
  六皇子死后,原本就很安静的宁贵嫔,如同后宫中的一个影子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想来是真的无欲无求了。
  裴清殊点点头,有几分好奇地问:“那慎娘娘有希望么?”
  除了俪妃之外,七皇子和八皇子的生母慎贵嫔是唯一一个育有两位皇子的后妃。论资历的话,裴清殊觉得晋她为妃最合适。
  谁知淑妃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皇上要晋的,恐怕是安贵嫔。”
  “安贵嫔?”裴清殊十分意外地说:“可她进宫时间是最短的,还那么年轻……”
  “就是因为她年轻!”淑妃有几分不平衡地说:“皇上觉得自己冷落了她,耽误了安贵嫔的幸福。呵,皇上怎么不想想,我们这些服侍他多年的老人儿有多不容易呢!当年我是潜邸侧妃,还育有公主,这才得了个妃位,可她朱氏凭什么……”
  裴清殊心中一沉,似乎明白了什么:“恐怕这事儿,还和三皇兄有关吧。”
  尽管裴清殊很不愿意承认,但他发现,三皇子和皇帝的执政理念真的很像,都是那种遇事能拖就拖,尽量维持住表面和谐稳定的那种风格。
  淑妃听了,叹了口气道:“或许吧。当初安贵嫔进宫,为的就是朱家的脸面,还有为三皇子提供助力。没想到安贵嫔进宫没多久,俪妃就回来了,他们的计划这才搁置下来。要说起来我还真是没想到,皇后不行了,三皇子这几年倒是越来越受皇上的器重……以前他就是草包一个,看不出来竟然这么能干啊。”
  “能干什么啊。”裴清殊原本憋了一肚子的不满,当真和淑妃倾诉起来的时候,倒是平静了许多。
  淑妃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不行,殊儿,你不能就这么孤军奋战。你若是凭借一己之力,硬要皇上支持你改制的话,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你的品级不够,这样做难免会惹人非议,说你是靠皇子身份和裙带关系上位的,于你的名声有损。”
  “那……我该怎么办呢?”姜还是老的辣,裴清殊觉得淑妃说的很有道理。今天他来,也多少有几分请教淑妃的意思。
  淑妃提醒他说:“你仔细想想,除了忠亲王、老三还有忠亲王的儿子之外,礼部还有没有人有可能帮你说话?”
  裴清殊想了一圈儿,都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礼部的右侍郎修鸿嘉修大人和我的关系倒是还不错,只是他……”裴清殊苦笑了一声,“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淑妃瞪起眼睛,认真地说:“说不定他就是你的突破口呢。”
  “首先他这个右侍郎已经基本是被三皇兄架空了,没有什么实权的。就算他心里想帮我,也不一定能做得到。其次,这个修大人为人极其圆滑,向来唯三皇兄马首是瞻,他是不会愿意为了我而得罪三皇兄的……”
  “若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江山社稷呢?”淑妃还是建议他去试一试,“成与不成,总要试过方才知晓。”
  裴清殊有些被淑妃说动了。
  尽管这条路看起来很艰难,几乎和死路一样,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第二天一早,裴清殊提早来到礼部,先把自己的日常公务处理好之后,便带着自己昨日被三皇子丢到地上的那份奏折,去找修鸿嘉。
  修鸿嘉听说裴清殊来了,十分热情地将他迎了进去,还让人给他准备茶点。
  裴清殊忙摆手道:“不必麻烦了,修大人。今日我来,是想和您商量整顿官学之事……”
  修鸿嘉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说道:“十二殿下还是尝尝吧,明前的龙井,香得很呐。”
  裴清殊没办法,只得顺着他的意思,两人一起品茶。
  和三皇子不同的是,修鸿嘉虽然也在拒绝裴清殊,但他拒绝人的方式非常委婉。不是发怒,也不是讽刺,而是不停地和裴清殊打太极,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
  从茶叶聊到茶农,从茶农聊到庄子,从庄子聊到收成,再从收成聊到俸禄……
  裴清殊聊不下去了。
  “修大人,我也不和您绕圈子了。您比我年长三十多岁,比我所知的要多得多。大齐现今的情况,您应当十分清楚。若是再这样顺其发展下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修鸿嘉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消失了。
  “昨天三皇兄说我是为了个人私利,才想要整顿官学的,请您千万不要这样想。天地良心,我想要的,不过是这四海升平,国泰民安而已。明知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漏洞,我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修鸿嘉有点尴尬地说:“十二殿下放心,我知道您不是那样的人……”
  “修大人,请您相信我!”裴清殊也不知道修鸿嘉只是客气,还是真的那么想,“只要您愿意帮我把这份折子递交上去,我就可以把署名的权力让给您一半儿!若是出了什么问题,我来担着,保准不让您受到牵连。就请您帮帮我这个忙,帮帮大齐吧!”


第141章 希望
  修鸿嘉没有急着回答裴清殊,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他说:“我看十二殿下不像是个性情急躁之人; 为何会在这件事情上如此执着呢?”
  裴清殊苦笑了一声; 低声道:“因为我已经等了太久了……如果可以的话; 我也不想急于求成。可是……”
  这个国家所能留给他的时间; 真的不多了。
  当初公孙明给他的那个“潜”字,的确很适合年幼时尚未出宫建府的裴清殊。
  可是在他领了差事,正式进入朝堂之后,如果裴清殊再像以前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的话,那他要拿什么来争这个皇位?拿什么来守护这个国家?
  裴清殊本身的性格,并不是那种会和别人针锋相对; 起正面冲突的。
  可是他没有办法。
  正所谓“不破不立”; 如果他不抓紧时间; 尽快进行改革的话,大齐就真的没救了。
  这几个月的缓冲期,已经是他所能等待的极限了。
  修鸿嘉见他皱着眉头,欲言又止的样子; 心中忽然一阵感伤; 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其实殿下的心情,我能够理解。说句不该说的话吧,当年我初出茅庐,踏入官场的时候,我也像殿下一样,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的; 也曾经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妥协,渐渐地被周围的环境所改变了……殿下或许会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可事实却是,许多原本清醒着的人,不得不为了融入大环境而选择装醉。”
  裴清殊听了这番话之后,心中既酸涩又无奈。
  他长长一叹,苦涩地说:“罢了,是我为难修大人了。”
  说完他拱了拱手,就要离去。
  谁知就在这时,修鸿嘉却叫住了他:“十二殿下且留步!”
  裴清殊疑惑地转过身来。
  修鸿嘉笑了笑说:“您的确是叫我为难了好久,不过不是因为您让我上书皇上的事情。”
  裴清殊不明白:“修大人这话怎么说?”
  “您让我感到为难,是因为我等像您这样一位皇子出现,已经等了太久了,久得险些忘记了自己当年为官的初衷。”修鸿嘉说着,从裴清殊手中拿过了那封奏章,“我已经老了,老到已经不那么怕死了。所以我愿意为殿下,为大齐,尽绵薄之力。”
  裴清殊惊喜又意外地看着眼前这个留着一把长胡子,整日屁颠颠地跟在三皇子屁股后头的小老头儿。
  没想到像修鸿嘉这样看起来圆滑又世故的人,竟然愿意为了帮他而得罪三皇子,得罪礼部尚书,甚至得罪皇帝,和天底下许许多多利益相关之人……
  这完全出乎裴清殊的意料之外。
  修鸿嘉的态度,让裴清殊原本已经跌入谷底的心,升出一丝新的希望。
  看来这个国家,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愿意追随着他的脚步,去做出一些改变的。
  这种不是他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的感觉,让裴清殊心中倍感踏实。
  在修鸿嘉正式将奏折呈递上去之前,裴清殊又去宋府,拜访了一下他的岳父宋尧。
  整顿官学这样的大事,皇帝势必要拿去与阁臣们讨论。宋尧虽入阁不久,但因才华横溢,性情谦和稳重,近年来越发受到皇帝的器重。
  不仅如此,宋尧还与首辅岳安志趣相投,关系十分要好。可以说若是能得到宋尧的认可的话,裴清殊的改制之路,必然会走得更加顺利。
  好在宋尧并没有让裴清殊失望。适当地给裴清殊提了两个小建议之后,宋尧就向他承诺,一定会尽他所能,替裴清殊完成这次改制。
  等裴清殊走后,宋夫人好奇地凑过来问宋尧:“怎么样,十二殿下有没有向你抱怨昭屏还没怀孕的事儿?”
  宋尧颇为无语地说道:“十二殿下来找我,是来说正事儿的。”
  宋夫人理直气壮地说:“生孩子难道不是正事儿么?”
  宋尧好笑地说:“好好好,是正事儿。不过夫人,你也不要天天把这件事情挂在嘴上。要是昭屏听到,又要觉得有压力了。”
  宋尧说的没错,眼看着从大觉寺回来之后,自己的肚子还是迟迟没有动静,宋氏越发地着急了。
  常年给裴清殊瞧病的薛太医替她看过了,说她身子康健,没有什么问题。宋氏还是不放心,又悄悄地请给宋府看病的大夫瞧了,结果那大夫也说她的身子没毛病。
  看了几个大夫都无果之后,许是病急乱投医,宋氏不知怎么想的,竟把主意打到公孙夫人头上,想请公孙夫人帮她瞧瞧。
  因为公孙夫人身份特殊,在找她之前,宋氏先找裴清殊商量了一下。
  裴清殊听了,直接打消了她的念头:“这恐怕不成。当年我皇姐成婚之后迟迟没有身孕,母妃也请公孙夫人帮她看病来着。可公孙夫人说自己不擅长把脉,只是告诉了皇姐一些提高受孕几率的方法而已……”
  “那样也好啊。”宋氏是真的急了,“殿下就帮帮我吧!”
  修鸿嘉等人答应帮忙之后,裴清殊的心情好了许多,此时也有心思和妻子调笑几句了。他伸手摸了摸宋氏的脸,含笑问道:“你想让我怎么帮你,嗯?”
  宋氏红着脸说:“不是那个帮……”
  “那个是哪个?”裴清殊不依不饶地问。
  眼看着宋氏的脸一点一点变红,裴清殊觉得特别有趣。
  等到一番云雨结束之后,裴清殊宽慰她说:“你啊,就是想得太多了,心思过重,所以才会难以受孕的。你听我的,从今天开始不要多想了。多休息,放轻松一点,该有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了。”
  宋氏轻轻地点了点头,可她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显然并不是这样想的。
  裴清殊看出她心中似乎有什么顾虑,可是不愿意和他说的样子,就有些无奈:“昭屏,你心里到底在担心些什么呢?”
  “我……”其实宋氏担心的,就是七皇子妃林氏所说的那些话——万一钟姑娘进门之后,先她一步生下长子,将来她要如何自处呢?
  虽说钟姑娘身子孱弱,应当不会那么容易怀上,可这种事情是很难说的……
  看着宋氏吞吞吐吐的样子,裴清殊温柔地说:“你有什么顾虑,尽管告诉我。我们是夫妻,有什么事情都要一起承担,对不对?”
  宋氏咬着牙,非常艰难地开口道:“我知道殿下希望自己的长子也是嫡子,可我怕……怕我在妙珠妹妹和傅七妹妹进门之前,还是不能生下嫡子。”
  裴清殊最近都忙于公务,都没有想到枕边人原来还藏有这样的顾虑。
  宋氏的话,倒是提醒了裴清殊。
  如果他一直都没有嫡子的话,难道就能一直都不让旁的侧室生孩子么?
  这是不可能的。
  他需要孩子,不仅仅是嫡子,还有其他庶出的子女,来延续他的血脉。
  裴清殊早就想过了,他至少需要有五、六个儿子,三、四个女儿。光靠正室一个人,肯定是生不了这么多的。
  所以,他可以等宋氏,给她时间,但他也等不了太久。
  他在心中设置的期限是三年。如果成婚三年后他还是没有嫡子的话,也只能让庶长子先出生了。
  不过现在宋氏压力正是最大的时候,裴清殊当然不能这么说了,好像在逼迫她什么似的。
  他只是半调侃性质地说:“你先别想那么多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