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妆欢-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妃与荣嫔正在用茶。

    荣嫔闻着茶香,突然想起什么事似的,对静妃说:“姐姐听说了吗?张格尔的叛乱朝廷已然大胜了。我父亲也已飞鸽传书回家报平安。听说皇上命温宪大人回京面圣奏报前线战况,驿马换得快的话这两日应该就要回京了。”

    原来这荣嫔姓杨,她爷爷乃是当朝名将杨遇春。杨老爷子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曾任固原提督、乾清门侍卫、陕甘总督等职,一等男爵,并加太子少保,赏赐黄马褂。

    四川的杨氏一族乃是宋代杨家将的后代,人才辈出,忠勇异常。

    荣嫔继续说道:“可惜叛首张格尔还未捉到,我爷爷和父亲暂时不能还朝。”

    说罢,看静妃一双眼睛怔怔的,便问道:“姐姐怎么了?可是身体仍旧不适?”

    荣嫔念及她丧子之痛,本想说些杂闻消遣,不料却正中她的心事。

    “没什么,只是每日仍旧头晕目眩,精力不济。”

    荣嫔见状,起身告辞了,临别叹息一句:“姐姐……逝者已矣,我们活着的人还要设法活下去。”

    送别荣嫔,青郁瘫坐在榻上,怔怔地望着一室的琳琅珠玉出神。

    此时温宪已然下马,步行进入了乾清宫面见皇上。皇上大喜,询问战况之余,吩咐御膳房准备午膳,嘉奖温宪督军的功劳。

    突然青郁像是着了魔一般,找出一件湖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袷宫衣胡乱穿上,粗略插上花钿,冲出永和宫,冲进三月料峭的春寒里。

    风眠、雨落不知何故,赶忙跟上。

    行至养心殿外侧的夹道上,迎面走来了小禄子。

    小禄子远远的行了礼,避让静妃过去:“静妃娘娘吉祥!”

    青郁走到他跟前,问道:“禄公公,请问皇上可在养心殿?”

    小禄子回禀道:“皇上这会儿子正在南书房与温宪大人叙话呢。还吩咐奴才去御膳房传膳。”

    静妃拔下头上簪的足金雕花点翠钿子,放入小禄子手中,说道:“本宫有要事求见皇上,请公公务必帮本宫通传。”

    静妃正值盛宠,小禄子本不敢收她这样贵重的东西,但静妃执意要给,推脱不得,只得收了,快步去向皇上回禀。

    皇上因二阿哥夭折之事已许久不召静妃侍寝,害怕谈及无辜稚子平添彼此的心伤。

    静妃此番求见,十分意外。

    皇上吩咐高成亲自去接静妃进殿,又让小禄子告诉御膳房静妃娘娘也在南书房陪皇上一起用膳。

    温宪虽是外臣,他母亲和硕长公主却是皇上的亲姐妹,何况他常年随侍皇上身边,也见过后宫嫔妃,因此皇上一时也未想到避忌。

    静妃闻得皇上传召,扶正已跑得有些散乱的钗环,跟随高成进入南书房。

    “臣妾叩见皇上。”

    “爱妃免礼平身。小禄子刚来回了话,不知爱妃见朕所为何事?”

    青郁站起身,缓缓地抬起头。

    只见月白底色的衣衫上淡淡的湖青色纹路蔓延开去,更显得她肤白胜雪。

    她日渐消瘦的脸庞上毫无血色,嘴唇上的釉色也是淡淡的。

    抬眼间,一滴清泪静静地滚落,冲洗下一层薄薄的妆粉。

    真是我见犹怜。

    “臣妾……臣妾思念皇上。”

    皇上起身疾行了两步,扶过她,引她往殿内深处走去。

    “朕何尝不是呢?”

    说着便命高成拿软垫靠背来,乾清宫的宫女连忙伺候静妃入座。

    青郁落了座,抬头望了温宪一眼。

    她不由得愣住了。

    眼前人已不是她记忆里那个面若冠玉的清雅男子了。

    温宪半低着头,没有看她。

    他身着戎装,面色晦暗,满是塞外的风霜。面颊已瘦到凹陷,隐隐可见短须。

    那个京城里最惹人瞩目的少年,回不来了。

    温宪忽而抬头,目似朗星,怔怔地望向青郁,眼底似有无限的伤怀之意。

    两相对望之间,无数的心里话已然不用再诉说。

    皇上的声音打破了那一瞬间的沉静。

    “爱妃还不知道吧?新疆剿叛已然大胜了,温宪正是还朝向朕禀报此事。”

    转身又对温宪道:“朕差点儿忘了,你母亲也久不进宫了,不如召她入宫,与你相见。”

    说着遣高成去传召和硕长公主入宫见驾。

    午膳时分。

    席间,皇上少不得为温宪赐菜,又褒奖和硕长公主教子有方。

    温宪与青郁难掩情思,不时望向对方。为避嫌猜,每每目光相对之时便慌忙闪开。

    皇上兴高采烈,沉浸在边疆大捷和与青郁重聚的欢喜中。

    可席间的这一切隐秘的暗潮涌动,全都被和硕长公主看在了眼里。

    午膳已毕,皇上将静妃留下倾谈,遣高成送和硕长公主母子离宫回府。

    宫城外,马车溅起一路的尘埃。

    “宪儿,你侍奉在御前的时日也不短了,要知道轻重。不要感情用事,否则母亲也难保全你。”

    温宪低头不语。

    和硕长公主轻轻抚过他被塞外风霜侵蚀的脸庞,柔声道:“额娘知道,你与她早已有情,可是她如今已是皇上的女人。京城内外还有的是好女子,无论是满蒙汉,只要你看上的,娶回来当妻当妾都可以。”

    温宪仍是不语。

    和硕长公主见状也不再多言。

    马车渐渐远去了。

    温宪不知道,此时此刻真正的静欢正在公主府中等着他。

第十五回 痴情女难解鸳鸯梦 伤怀人退却温柔乡

    和硕长公主府第是依郡王的品级所建,分四进五重院落,院落由南向北分组排列为大照壁、前殿、大殿、仪门、寝殿五重。

    前有影壁御道,后有花园马场,府门,仪门,静宜堂,寝宫,耳房,厢房,配房,后罩房依列分布。

    温宪扶着长公主入了府门,有下人前来接驾,并且回禀长公主有客人到,正在大殿等着。

    温宪不愿见客,先行回房洗去一路风尘。

    长公主入得殿门,只见员外郎花良阿的夫人在座,并带着一个清秀的女孩。

    花良阿虽只是捐了个员外郎的闲差,但是夫人的来历却不一般。她乃是雍正爷第六女多罗怀恪格格与纳喇额附的曾孙女,身上亦流有爱新觉罗皇族的血液。

    纳喇又称作纳兰,亦是满洲大姓之一,属于叶赫那拉氏的分支。出名的人物有康熙朝的名臣纳兰·明珠和其子纳兰·性德。

    纳喇氏世受皇恩,迎娶过数位公主。

    此时夫人有女晋封了妃位,身份更是不同寻常。

    夫人带着静欢拜见了长公主。

    长公主从前并未见过静欢,倒是夫人有诰命在身,因此常来与公主闲话家常。

    长公主刚刚在宫内与静妃同室用膳,此刻见了静欢,实在是讶异不已。

    夫人笑着对长公主说:“听闻温宪公子回京了,长公主必然忙碌,此时登门打扰,诚非我所愿。”

    长公主言道:“夫人不必客气。只是这位姑娘有些眼熟呢。”

    夫人向长公主解释道:“自从静妃娘娘进了宫,我终日以泪洗面,忆女成狂。我家老爷知我心事,遇到这个姑娘与静妃娘娘模样相似,便认作义女,取名清欢,领回府中与我作伴。”

    长公主难以置信,世上竟有如此相像之人?

    夫人继续说道:“静妃娘娘能够入宫侍奉圣驾,是我府中的荣耀,可是却极难得能见到一面。好不容易得了个孝顺乖巧的义女,不愿她离京远嫁。可又不愿拖到她摽梅已过,嫁杏无期,因此今日带了来请长公主掌掌眼,若是有几分可取之处,便请长公主替温宪公子做主纳了去罢。”

    如此这般,长公主方知其来意。

    长公主上下打量着静欢,只见她身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淡粉色大云头背心。裙边、裤腿镶有粉红色绣花栏干,足着红色弓鞋。

    “多大了?”

    “十五。”静欢怯生生地答道。

    “可曾读过什么书么?”

    为掩饰身份,静欢只能谎称:“从前并未读过什么书,入府之后稍稍读了一些《女诫》。”

    长公主点点头。“倒是个灵秀的孩子。”

    转头对夫人说道:“只是这婚姻大事,我也要问过温宪的意思。”

    夫人回道:“那自然是应当的。”

    又再闲话半晌之后,夫人便带着静欢回府了。

    长公主唤来贴身服侍的雅瑟,神色清穆。

    “去看一下公子在做什么。告诉他准备用晚膳了。”

    这边厢,温宪还沉浸在午间重遇静欢的复杂情绪中。

    这一年多在外征战,颠沛流离,无异于自我放逐。

    最初从军的念头,本是带有几分自弃之意。

    尔后军营历练,每日经历的都是生生死死那样的大事,反将儿女情长看淡了。

    本来这世间之事就多有变化,相爱而不能相亲之人多如过江之鲫。心爱一人,只盼她平安喜乐便罢了。

    傍晚,公主府内,传晚膳。

    长公主不住地为温宪布菜。

    “宪儿,你瘦了那么多,多吃一点。”

    “多谢母亲。”

    未几,长公主试探道:“今日博尔济吉特府上的夫人到访,带了一个模样清秀可人的女孩儿来。看那眉眼跟静妃娘娘如出一辙。”

    长公主瞧了瞧温宪,只见他低着头,未见有任何反应。

    长公主继续说道:“说是因为思念独女,遇到这个长相相似的姑娘就带回府里认作了义女,改了个名字,唤作清欢。”

    温宪依然没有什么反应。

    “那夫人想与公主府结亲,宪儿你意下如何?”

    “母亲的意思呢?”

    长公主自然乐见其成。她知道温宪钟情于静妃,想来纳一个长相相似的女子也无不可,省得日夜担心他觊觎皇妃,犯下大错。

    “本宫觉得宪儿你已到了成婚的年龄,不如就纳了罢,身边也该有个知心的人。”

    温宪面无表情地说道:“母亲放心,孩儿不会做出不忠不孝的事情。娶妻之事,还是等孩儿返回新疆,捉住贼首之后再说吧。”

    长公主知道勉强也无甚意趣,便不再提。。。

    是夜,静妃留在了养心殿伴驾。

    烛光映衬下,眉不点而翠,唇不画而红,更显得她淡妆素颜,美得不加雕饰、浑然天成。

    “静欢,今日朕见你精神好了些,朕心甚慰,你还年轻,我们肯定还会有孩子的。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你想要什么?朕都赏你。”

    静妃答道:“臣妾有皇上的恩宠,别无所求。”

    “朕就加赐你母亲为二品诰命夫人,择日再请到宫里来,与你团聚。”

    “谢皇上。臣妾全家感念皇上恩德。”

    皇上走近她,略低下头,脸蹭过她的侧颜,在她耳边说:“朕不管旁人,朕只要你感念朕。”

    “臣妾……”

    话音未落,双唇已被皇上封住。

    她觉得更加头晕目眩了。

    恍惚中,眼前的人渐渐变了容貌,变得更加身长玉立、丰神俊朗。

    是温宪。

    她不自觉地迎了上去。

    温宪带着她艰难地通过了一条徜徉着溪水的山谷,转眼间豁然开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青郁紧紧地环住温宪,生怕再次失去了他。

    突然,皇上的声音打破了这一切。

    “静欢,朕觉得你今日与往常格外不同。”

    皇上在她额头上留下深情的一吻,转身睡去。

    星夜轮转,留她一人辗转难眠。

    隔日,长公主便托人向博尔济吉特府上带去了温宪的原话。

    静欢自然是不死心,每日依旧打起精神,静待时机。

    又过了几日,温宪入宫面见皇上,自请回军中继续平乱,捉回叛首,进献皇上。

    皇上见边疆战事大势已定,叛军余孽的清剿未出多久便会告终,于是将温宪留在御前,仍领着一等侍卫之职,并加封奉国将军。

    而静妃之母欣然领了诰命,进宫谢恩,顺便催促青郁促成温宪与静欢的婚事。

    “夫人放心,时机一到,我就向皇上进言。”青郁言不由衷地说道。“可是既然温宪大人暂时无心成婚,即便是皇上也不便相逼啊。”

    夫人胸有成竹:“温宪与静欢早就情根深种,只是碍于冒名之事不便向长公主明说,若是能得皇上赐婚,完婚后静欢再表明身份不迟。到那时郎情妾意,鸾凤和鸣,岂不是美事一桩么?”

    “夫人说的是。”青郁唯唯诺诺。

    送走夫人,青郁心有戚戚焉。

    她想,如果温宪知道了真相,会怎么看我?

    一个可悲可笑可怜的婢子罢了,不但冒名顶替攀附皇恩,还连累他不明就里神伤了一年有余……

    不能,不能让他知道真相。

第十六回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又是一年盛夏。

    这几日京中传说着一件奇事。

    据说有一日,皇上的亲信、御前侍卫温宪大人跨马经过集市,突然,有一个姑娘从人群里冲了出来,拦住了温宪大人的马。

    那马受惊跃起,踢伤了那位姑娘。

    随后温宪大人便把那位姑娘带回府中医治。

    此事一出,京中未出阁的少女们纷纷捶胸顿足,埋怨自己没有此等的谋略勇气,不然不就可以接近意中人了吗?

    又是一个十五月圆之夜。

    皇上依旧宿在皇后宫里。

    晚来无事,青郁早早地回了寝殿,准备休息。

    梳洗完毕,风眠、雨落都退下了。

    青郁放下篦子,从妆台起身,缓缓地往寝殿的榻上走去。

    突然,一个人影从纱帘里闪了出来。

    青郁大惊失色,张口便欲呼喊,却被那人极速从身后捂住了口鼻。

    “是我。”那人轻轻地说。

    温宪的声音!

    青郁的心剧烈跳动起来。

    温宪松开了手。

    青郁迅速地回过身来,满脸欣喜的望向他。

    可是映入她眼帘的却是一张严肃犹疑的面孔,没有一丝温情。

    青郁见状,脸上的笑意也僵了下来。

    温宪开口问道:“你是谁?”

    “我是谁?”青郁不解其意。

    “告诉我,你到底是谁?”

    青郁的心凉了。

    她幽幽地说:“你知道了,又何必问我呢?”

    “我府中有一个女子,说她才是静欢。如果她是静欢,那么你是谁?”

    “难道,她没告诉你,我是谁么?”

    “我想听你亲口说。”

    “我是皇上亲封的静妃,是这永和宫的主位静妃娘娘。”

    “那你为何要骗我?”

    “我从来没有骗过你。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谁,或者不是谁。”

    “可那日在梅坞,我唤你静欢,你为什么答应?我牵你的手,你为何不拒绝?”

    “我没有答应。”

    “你说谎!”

    “我没有,请大人仔细想一想,我到底有没有答应过。”

    温宪仔细回想了那日的情形,她的确没有说她是静欢。

    “可是我问你,有没有想过我,你说有……”

    青郁有些按耐不住了,她抢着说道:“是,你问我有没有想过你,我说有。我想过你,每日每夜,每时每刻。怎么?不是静欢就不能够想你?的确,你牵我的手,我没有拒绝。不是我不想拒绝,是我不知怎么拒绝。不如你告诉我,怎么拒绝一个你日思夜想的人?”

    青郁边说边逼近他,昂首直视着他的眼睛。

    他眼睛里的内容慢慢从怀疑、犹豫变成了一如当初的脉脉温情。

    温宪伸手揽过她,拥在怀里。。。

    她听着他的心跳声,已然醉了。

    温宪变了一副语气,温柔得仿佛早春的清风。

    “我也不知是怎么了,我每天都在窥探你的一切。为了你,忧思惊惧,像着了魔一样。我不管你是谁,我只知道我的心里全部都是你。”

    青郁脸颊上泛起两圈红晕,娇柔无限。

    “真的?”

    “真的。”

    温宪抓起她的一只手,贴在他的胸膛上。

    “静欢告诉我一切,我却不想相信,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我害怕你对我的注目,你对我的回应都只是为了完成他们安排给你的角色。”

    他抚着她的双肩,看向她的眼睛。

    “而不是真的对我有情。”

    青郁说不出话,她只感觉到双颊越来越湿润。眼泪一颗接一颗地滑落。

    她也无需再说。

    他们没有何时比此刻更明白彼此之间的心意。

    温宪俯下身去,吻干了她每一颗泪珠。

    青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里仿佛有一股奇异的力量驱动着她。

    她主动地伸手环住了他,迎向了他。

    他猛地将她整个儿抱起来,走向寝殿最深处。

    他们的心也一齐滑落到深不可测的渊谷。

    良夜,无眠。

    是梦吗?

    他们都不禁问向自己,问向对方。

    她已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抚过他的脸。

    从前他的眼睛里有一种深蓝色的忧伤,而如今却无声无息地藏着一种坚毅的神采。

    塞外的风霜也给他的原本白皙的脸漆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颜色,与她调琴抽线,玉笋芽儿一般纤巧的指尖作比,格外分明。

    他们额头相抵,彼此不禁哑然失笑。

    一瞬间千花竞发,万物生辉。

    琼酥酒面风吹醒,一缕斜红临晚镜。小颦微笑尽妖娆,浅注轻匀长淡净。

    夏日昼长夜短,转眼已快要破晓。

    她替他系好深绛色马褂上的琵琶襟,幽幽地说:“这后苑禁地,你以后不要再冒险来了。”

    他绾了一缕青丝在手,淡淡地说:“你以为我当上御前一等侍卫靠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地方,我想来就能来。”

    她想对他说,那好,你日日都来才好。

    可她说不出口,眼眶里已积了一汪清泪。

    “你回府罢,永远别再来了。这不是属于你我的地方,何况你府中还有人在等你。”

    温宪揽过她的肩,认真地说:“我们原不必如此,你合该为自己活着。”

    青郁心里飘过一丝无奈的冷笑。

    世间所有事,所有人,所有自认为强大的力量,在权力面前,在皇帝的威仪面前,都脆弱得不值一提。

    可怜如他们,早就没有了自我选择的机会。

    “你听我说,你好生回去,去提亲,三媒六聘。我会跟皇上说,请他为你们赐婚,一定要风光体面,名动京城。静欢,她样样都比我好,对你更是一往情深,你莫要负了她。”

    “可我只想要你。”

    “我惟有此身,早已许了皇家,今生今世,除非人死灯灭,否则都不可能脱身。”

    “你让我怎么面对她?她和你那样像。”

    “那你就把她当做我罢。只当是另一个我,一个侥幸逃出生天,仍旧可以流连于尘世的我,陪你,尽享人间烟火。”

    “我忘不了。”

    “那就不去忘。一辈子太长了,总有变淡的一天。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温宪闪进了微凉的夜色里。

    青郁觉得,她的心被什么东西抽空了。

    东风恶,欢情薄。

    这世上有的人命好,可以超脱凡俗,只想着郎情妾意。

    有的人却注定要困在这不见天日的宫闱,永远,永远地,斗下去。

    帝王权术,美人心计,不知何时才有尽头。

第十七回 公主府红鸾星驾到 永和宫碧霞君临门

    仲夏时节,午后。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一日,荣嫔又到访永和宫。

    人还未进殿就先声夺人。

    “我来给姐姐道喜啊!”

    青郁穿着一件丝绸刺绣独花枝花蝶纹氅衣,正在纳凉。

    “喜从何来呢?”

    “京中都已经传遍了,刑部员外郎府上的二小姐当街拦马……”

    荣嫔乐不可支,笑得花枝乱颤。

    “听说和硕长公主已经在派人问名纳彩了。这还不是喜事一件吗?依我看哪,姐姐这位义妹可真是不同凡响,有勇有谋呀!姐姐冰雪聪明已是令我大开眼界,可与这二小姐一比呀,真快要被比下去了!”

    青郁淡然一笑。

    “那是自然。”

    荣嫔本想好生顽笑一番,可是眼见静妃神色有异,虽不明就里,却还是连忙补救。

    “姐姐,我说笑的,可不许恼!”

    青郁有些无奈,仍对她笑笑,说道:“我们蒙古女子向来敢爱敢恨。若是遇到心爱之人不会如你们汉族女子那般矜持,我早就见怪不怪了。”

    荣嫔笑道:“姐姐说得正是呢!”

    青郁扶着她坐下,对她说:“你向我道喜,我还没恭喜你呢!听说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了?瞒得这样好,也不让我知道,咱们好一同乐一乐呀。”

    荣嫔喜形于色,转而又面有犹豫,对青郁说:“怎敢瞒着姐姐,只是这孩子来得不是时候,正值姐姐伤痛之时,我怕平添姐姐的烦恼。”

    青郁想到自己白白没有了的那个孩子,心脏肺腑像是被抽了一鞭子。但是仍然强颜欢笑。

    “我觉得这孩子来得正是时候,我必会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

    说着让雨落拿出她描的花样子。一张张展开给荣嫔看。

    “你看看,中意哪个,我绣个小衣衫给他做见面礼。”

    荣嫔看到一个祥云蝙蝠的纹样,笑着对青郁说道:“我瞧着这个的意头好。”

    说罢抚着肚子,莞尔一笑。

    “替他谢过姐姐了!”

    正在顽笑间,小太监传话,皇上驾到。

    青郁连忙携了荣嫔出来接驾。

    皇上见到二人,说道:“荣儿怎地在你这里?这倒好,省得朕再跑一趟。”

    说着话,青郁服侍皇上上座,她与荣嫔随侍两侧。

    皇上对荣嫔道:“边疆又大胜了!荣儿,你爷爷替朕收复了南疆西四城,朕打算等他斩获敌首就赏赐他为一等昭勇侯。不过,朕在想,赏赐你什么?”

    “臣妾替爷爷叩谢皇上圣恩。臣妾一家同沐皇上恩德。”

    皇上微笑着扶起她,说:“你好些将养着,待诞下皇子之日,朕即刻晋封你为妃,还要赐你一个好封号。”

    “臣妾谢皇上。”

    “快起来吧,有身子的人别动不动就行礼谢恩的了,朕特许你孕育龙嗣期间在朕面前,不用拘礼。朕好久没有听到过婴儿的啼哭了……”

    皇上说到一半,想起静妃还在旁边,自觉失言,便不再说下去,转头对着静妃说道:“今天一早,和硕长公主便进宫向朕回禀了温宪的婚事。温宪毕竟也是皇家血脉,这婚事马虎不得。朕想,事关你的母家,因此特来问一问你的意见。”

    “两情相悦,花好月圆,臣妾哪还有什么意见。况且和硕长公主府里的公子,自然是昂霄耸壑,国之栋梁,能嫁到这样的人家也是福气。”

    皇上笑道:“那就好。”

    随即话锋一转。

    “长公主的意思是虽然是你的母家,但是毕竟是义妹,不是嫡亲的姐妹,因此打算先让温宪纳她为妾室,日后若有所出,再扶正。”

    青郁冷笑一声。

    “和硕长公主怕是看不起我母家下五旗的出身吧。”

    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称为“上三旗”。余下的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称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贝子掌管,驻守各地。

    入主中原后,多尔衮将自己所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豪格统领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此后未再变动。。。

    而静妃母家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是出身蒙古,但是早已被编入满洲正蓝旗。

    皇上安慰她道:“先别急着恼。朕已经决定给你母家抬旗,入满洲正黄旗,你看如何?”

    抬旗是莫大的殊荣,一般只有皇后、贵妃的母家在下五旗时才会恩准抬入上三旗。

    皇上此举一是为了周全和硕长公主的颜面,也是为了安慰静妃失子之痛。

    青郁起身谢了恩,对皇上道:“那婚事?”

    “自然是如你所愿,朕这就传旨赐婚,将你妹妹赐给温宪为妻,择吉日完婚。”

    青郁闻之起身下拜。

    “臣妾谢皇上恩典。”

    皇上继续说道:“你此番嫁妹,于你于朕都是喜事一桩。朕会让高成准备两份赏赐,一份算作是你为妹妹备的嫁妆,一份是朕这个做舅舅的给温宪的贺仪。你看可好?”

    “皇上思虑周全,臣妾谢恩。”

    容嫔也插话道:“如此喜事,臣妾也要贺上一贺。年少时看过《诗经》,有一句是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我就送一面羊脂白玉屏风当做贺礼罢!”

    这杨荣儿乃是出身将门,所以诗书上不大通。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出自《诗经》的名篇《国风·召南·野有死麕》。讲的是质朴的乡间男女私定终身的故事。

    青郁似笑非笑,道:“多谢妹妹美意。等妹妹封了妃,后宫妃位可是四角齐全了,到时候我也送份大礼。”

    荣嫔笑语盈盈:“姐姐要赏我什么?何不提前说与我听,好让我提前有个念想。”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皇上见她二人姐妹情深,说道:“后宫之人若都如你二人般真心相待,朕就欣慰了。”

    谈笑了半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皇上先行回养心殿批阅奏章,尔后荣嫔也回宫休息养胎去了。

    偌大的永和宫,又重新回到死一般的寂静。

    如同此时此刻青郁的心。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翌日,青郁听闻和硕长公主已择了七月七日的吉日为二位新人完婚。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果然是好意头。

    在这样郎才女貌的大好姻缘面前,青郁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何等的不合时宜。

    那边厢,温宪正疲于应付各种人情往来。

    入宫当值每每总有同僚向他道喜,回府后无数世交朝臣快要踏平门坎,亦要迎来送往。

    如果这场婚事发生在两年前,多好。没有后来的那一切,他一定是千恩万谢、欢欢喜喜地成为新郎官。

    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曾经殷切盼望着的圆满,却变成他此刻最难接受的尴尬。

    千挑万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