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妆欢-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免她二人的地位被后起之秀越过,太后不得不早做打算。

    于是太后早早地从钮钴禄氏族中选出一位颇有容色的适龄女子,迫使皇上封了成贵人。

    成贵人钮钴禄·檀涴虽然因为名声在外而备受太后青睐,但是其实她从小久居关外,选秀之前才来到京城。那是因为她的父亲乃是奉天府府尹,所以一直居住在盛京。

    皇上并未因又得佳人而欣喜,反而为此事郁结于中,其余秀女便也无心再选,只想草草了事,却被皇后劝住。

    殿选那日,皇上见佟佳·斯舞果然样貌出众、仪态万方,便做主将她赐予皇长子奕纬为嫡福晋。

    奕纬即将大婚,皇后更进言为奕纬加封。

    皇上于是下了恩旨,封皇长子奕纬为多罗贝勒,择吉日与佟佳氏完婚。

    皇子婚后便要离开皇宫,在京城中择府第别居。

    皇后于是特意派人为奕纬张罗,府中的陈设布置以及一应饰品也着意添了许多。

    皇上对皇后此番的做法深表欣慰,更对佟佳一族的忠心青眼有加。

    此事若换做是太后,族中若有此等秀美清丽的女子,必然早早地就送到他的龙榻上了。怎会嫁与一个毫无即位可能也不受宠的皇子呢?

    最终为了制衡钮钴禄氏在后宫之中的势力,皇上仍是着意添了舒穆噜氏的彤贵人和赫舍里氏的常贵人。

    其中,彤贵人的封号“彤”是皇上钦赐的。舒穆噜氏乃是工部侍郎玉彰之女,可以算是这一拨秀女之中容貌最出色的。

    其余便只封了满军旗的郭佳氏为郭常在,尚佳氏为尚答应。

    汉军旗中只有赵氏中选,得以封为了常在。

    这位常在出身虽然不高,但是清丽脱俗,选秀时极得青睐。皇上还特意赐号“蔓”,是为蔓常在。

    出身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宝济氏也被封为了宝常在。

    新人很快便要进宫,宫中原本位份不高的老人儿心中难免不悦。

    后宫之中一向是以恩宠论成败,但是论资排辈也很重要。

    入宫多年的老人儿如果让未曾侍寝的新人压了一头,也是颇失颜面之事。

    于是皇后为了后宫和睦,也为了博得个贤良的名儿,便特意向皇上请旨,为后宫末流的妃嫔晋一晋位份。

    皇上龙颜大悦,果然嘉许皇后贤良。

    因此下旨晋封英贵人为英嫔,晋封禧贵人为禧嫔,晋封睦常在为睦贵人,晋封顺常在为顺贵人。其余两个侍过寝的官女子也封为了答应。

    至此,道光皇帝后宫,皇后座下,共有一位贵妃(全贵妃),二位妃(祥妃、静妃),三位嫔(恬嫔、英嫔、禧嫔),五位贵人(睦贵人、顺贵人、成贵人、彤贵人、常贵人),三位常在(郭常在、蔓常在、宝常在),三位答应(尚答应、吴答应、沈答应)。

    后宫之中,许久未曾有这么多莺莺燕燕了。

    禧嫔升了主位,于是不便再居于永和宫中。

    因此皇后为新晋主位娘娘和新入宫的小主们重新安排了宫室。

    谁知此事太后仍旧来插了一手。打乱了皇后的安排。

    于是,皇后仍旧居于储秀宫。

    全贵妃、成贵人居于承乾宫。

    祥妃、彤贵人、常贵人居于钟粹宫。

    静妃居于永和宫。

    恬嫔、顺贵人、尚答应居于咸福宫。

    英嫔、蔓常在、沈答应居于延禧宫。

    禧嫔、睦贵人、吴答应居于景阳宫。

    翊坤宫暂无主位,郭常在与宝常在分别居于东西配殿。

    皇后宫室一贯都是皇后一人独居。

    全贵妃的性子向来是不能容人的,奈何太后有意扶植成贵人承宠,全贵妃也只得接受。她表面上赌咒发誓要待成贵人亲如姐妹,暗地里仍是担心成贵人分了她的恩宠。

    祥妃做事一向张弛有度,对太后又忠心耿耿,因此太后特意让她领了辖制彤贵人和常贵人的差事。

    而静妃的永和宫只许她一人居住乃是皇上的旨意。。。

    三阿哥殁了的那场风波之后,皇上不知道静妃是否已被太后所用,便有意疏远静妃,再未踏足过永和宫。

    而静妃受皇命在宫中调养身体,一向也只能足不出户。

    此时的永和宫已几乎与冷宫无异。

    唯一开恩的是妃嫔间寻常往来并未禁绝。

    宫中之人惯是拜高踩低的,静妃在宫中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还连带着英嫔和禧嫔也都失了宠。

    恬嫔早早地就入侍潜邸,前两个月还颇得了些恩宠,此次皇上晋封后宫,非但没有将她晋为妃位,还平添了英嫔和禧嫔与她在嫔位上并尊,因此心中并不好受。

    静妃、英嫔、禧嫔都是十几岁的花样年华,而她却早已韶华不再,难以留住圣心,膝下亦无一子半女。

    选秀之后,更是新冒出三位贵人,各个家世显赫,花容月貌,不知哪位得到圣眷便可与她平起平坐了。

    眼看着新人就要入宫,后宫之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马上便要风云变色了。

第四十一回 紫禁城群芳斗艳 成贵人独秀含酸

    数日之后,新人们尽皆入了宫。

    东西六宫之中,尽是众小主与各宫主位娘娘们一一相见客套热络的身影。

    此时主位娘娘们一般都会赏赐些珍宝玉器予以笼络。

    伶俐些的新人小主也少不得上上下下地打点一番。

    一时间满宫尽是倾城之色,占尽风流。

    正值夏日,云清风暖。

    各处鲜花盛开,花香薰得人昏昏欲睡。

    正是“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寿康宫中,太后正在小憩。

    全贵人、祥妃、成贵人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等在外殿。

    不久,太后悠然转醒,只见淮秀正在寝殿内等着懿旨。

    太后慢悠悠地道:“都来了?”

    淮秀答道:“回太后,全贵妃、祥妃、成贵人都在外殿等候。奴婢是请她们进来还是扶您过去?”

    太后冷笑一声,道:“新人初入寿康宫,哀家自然是要在正殿接见。即便是哀家有心栽培她,也要看她是否能担当大任。”

    淮秀道:“太后所言极是,是奴婢糊涂了。”

    太后沉吟片刻,道:“贵妃性子急躁,不是后位的上佳人选,祥妃又不得皇上喜欢,不知这成贵人资质如何,是否可堪造就。”

    淮秀道:“看上去倒是灵巧有余呢。”

    太后笑道:“那敢情好。东西都备下了吗?”

    淮秀答道:“都备下了,全是按您的吩咐。”

    太后道:“好,随哀家去验验这位新人的成色。”

    淮秀于是连忙唤进来两个小宫女,一同服侍太后更衣梳头。

    少顷,太后打扮停当。

    身上穿的是蓝色缎地旗装常服,上面乃是凤穿牡丹的图案。周身遍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牡丹。

    头上梳的是“大拉翅”,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

    手上戴的是金镶玉珠护甲,用细金丝编织焊接而成,上部弧形,套环图案上缀五朵兰花,兰花以珍珠串和红绿宝石组成,兰叶为点翠装饰。

    淮秀扶着太后款款步出寝殿,进了正殿。

    小太监见太后来了,连忙报:“太后驾到!”

    全贵妃等尽皆跪下行礼。

    太后入了座,说道:“都平身吧。淮秀,赐座。”

    全贵妃、祥妃、成贵人方才落了座。

    太后对着成贵人一番细看。

    只见那钮钴禄·檀涴杏面桃腮,颜如渥丹,红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果然是个美人胚子!

    太后唤道:“成贵人,你且近前,让哀家好生看看。”

    成贵人答应着,轻移玉步,袅袅婷婷地走上前去。

    说起话来清喉娇啭,嘤然有声。

    走起路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再细看站姿,正是肩若削成,腰若约素。

    太后笑得合不拢嘴,连连道:“好,好。”

    全贵妃面露不悦。

    祥妃也心中一沉。

    太后笑道:“真是个好孩子。淮秀,扶成贵人落座。”

    成贵人连连称“不敢”,自己复又坐下。

    太后便又向她道:“祖制上入宫前几日不能侍寝,你无需着急,时机一到,哀家自会为你安排。”

    成贵人道:“谢太后。”

    太后转向淮秀,说道:“将哀家的礼拿出来吧。”

    小宫女走进来,托盘内放着一对银镀金穿珠点翠花簪。

    成贵人跪下谢了恩,欢天喜地收下了。

    太后点了点头,又对全贵妃道:“成贵人初来乍到,你是当姐姐的,自然要事事帮扶她。”

    全贵妃答道:“太后放心,那是自然。”

    太后又对成贵人道:“吃穿用度若有什么缺的,只管来跟我说。你阿玛将你藏的倒好,这次我可要好好地赏他!”

    成贵人道:“阿玛久在京外任职,几年都难得进京城一次。因此不曾来给太后请安。”

    太后笑道:“以后就把宫里当作是家里一样。家中可还有姐妹啊?”

    全贵妃与祥妃不自觉地对望了一眼。

    她二人都心知太后仍嫌不足,想要让皇上再纳成贵人的姐妹入宫。

    成贵人答道:“回太后,臣妾家中只有一个哥哥,并无姐妹。”

    太后心中稍觉失望。。。

    祥妃眉心一动,说道:“贵人妹妹,本宫与贵妃娘娘都是你的姐妹嘛。衣食上若有短缺,何必劳烦太后娘娘,只消来告诉本宫与贵妃娘娘便是。”

    成贵人施了礼,说道:“谢娘娘。”

    太后对祥妃说道:“你宫里的的彤贵人和常贵人可还安份守己?”

    祥妃道:“回太后的话,她们只是黄毛丫头罢了,每日只知顽笑。”

    太后冷笑道:“可别忘了当年的静妃和荣妃的教训啊。”

    祥妃道:“臣妾定然尽心竭力,照顾好二位妹妹。”

    太后向淮秀使了个眼色。

    淮秀入内殿端出两个红布蒙住的礼盒。

    另有两个小宫女也托着托盘走了出来,一个盘中盛的是一对金镶珠宝蝴蝶簪,另一个盘中则是金镶珠宝蟾簪。

    太后看了一眼盘中的珠钗,对祥妃道:“这些赏赐,你便带回去赏给彤贵人和常贵人吧。”

    太后又指了一下那两个由红布蒙住的礼盒,说道:“这是底下最新进贡的藏香,是个稀罕物件儿。除了藏红花等几十种中草药之外,还加入了珍贵天珠、金、银、铜、珍珠、珊瑚及喜马拉雅山圣地之高山药材,更有各种加持甘露丸,实在弥足珍贵。燃之于室内,不仅可以助眠安神,还可以平心静气,修身养性。哀家也一并赏给彤贵人和常贵人了。”

    太后边说边用余光留意成贵人的反应。

    成贵人见太后赏赐给彤贵人和常贵人的珠宝比自己的贵重,已然显出几分不悦。又见那珍贵的藏香竟然没有自己的份,不由得暗暗气得咬牙切齿。

    太后与淮秀看在眼里,彼此对视了一眼。

    太后心中烦闷,对全贵妃、祥妃和成贵人道:“时间也不早了,哀家也乏了,你们就跪安吧。”

    又转向淮秀道:“成贵人初来乍到,怕不熟悉寿康宫的路,你代哀家送送她。”

    全贵妃、祥妃、成贵人跪下磕头,然后慢慢退出去了。

    半晌之后,淮秀进了寝殿的门,见太后已卸下珠翠,又在闭目养神。

    太后听见脚步声,说道:“回来了?怎么样?”

    淮秀答道:“回太后,成贵人似乎有些不太高兴呢。”

    太后瞬间张开双目,怒道:“没用的东西!为什么我钮钴禄氏人才如此凋零,尽是这样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淮秀劝慰道:“太后息怒,成贵人毕竟年轻,放不下执念也是有的。”

    太后愠怒丝毫未减,说道:“不中用了!即便哀家抬举她,不过是再添一个全贵妃,资质完全不堪造就!”

    淮秀只得再劝道:“虽说成贵人年轻识浅,但是实在是颇具美貌,难保皇上不会动心。”

    太后摇摇头,叹息道:“美貌又有何用?听说彤贵人和蔓常在美貌更胜她一筹。”

    突然太后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对淮秀道:“祥妃办事,哀家倒是放心,只不过万一像荣妃一样警醒可就浪费了哀家的一番心思了!还有英嫔和禧嫔那里一定要派人看紧了,切莫让她们连成一线。”

    淮秀答道:“太后放心,奴婢知道怎么做。”

第四十二回 新贵初觐中宫 皇后再添臂助

    翌日,皇后独独将彤贵人和常贵人请到了储秀宫。

    正殿之上,只见皇后穿了一件藕荷色纱绣金凤牡丹纹旗装常服。一只金色凤凰乃是累丝金线所绣,凤尾缠绕整件衣衫。牡丹花有三种颜色,花团锦簇,寓意吉祥。

    皇后头上的凤钿布满栗色东珠,东珠下为镂空雕宝石浮花,下盘额是錾刻的花色珠宝以横行镶竖行的形式装点在坠珠钿子上,在钿子的正中间是鎏金制的钗饰,顶尖镶大东珠一,每层贯东珠各一,下均承以金丝凤,其上饰东珠各三,尾饰珍珠。

    珍珠坠子飘摇之际,皇后会用戴了镂空嵌丝珐琅护甲的手轻轻扶一扶。

    彤贵人和常贵人也是精心打扮。

    彤贵人身穿红色缂丝花卉杂宝纹夏服,头上插着垂下一排碧玺珠子的粉色碧玺玫瑰花簪子,手中的丝绢是淡粉色,暗绣海棠花,指间隐现一枚白玉整雕花卉戒指,几乎与纤纤玉手融为一体。

    皇后细看之下心中不免惊叹道,果然是格外出众,不输当年的静妃。

    再瞧常贵人,她身穿浅蓝色绸绣云鹤纹氅衣,梳的是小巧的两把头,中间装饰镶嵌珊瑚、绿松石和琥珀的银质簪子,耳朵上戴了一双描蓝点翠的金坠子。

    论模样,常贵人确实比彤贵人是稍逊了一筹。

    二位贵人为显恩宠,头上分别均插有昨日太后赏赐的金镶珠宝蝴蝶簪和金镶珠宝蟾簪。

    彤贵人簪上的蝴蝶与玫瑰相映成趣,恍若蝴蝶飞翔于花间。

    而常贵人发上则像是珠翠丛中隐隐露出一只宝蟾。

    皇后与知秋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皇后笑道:“好清雅的香气!二位贵人出门前可是曾薰过什么香么?”

    常贵人答道:“昨日太后赏下了名贵的藏香,臣妾好奇,便拿出试了试,果然能够助人安眠。今早已早早地去寿康宫谢了恩。”

    彤贵人也答道:“臣妾也试了,大内贡品果然卓然不同。”

    皇后笑道:“藏香可是宝物,只是本宫曾经听说,藏香的制法是依据诸佛菩萨密续经典记载,要按身心调养之法,不仅要加入心之良药肉豆蔻,肺之良药竹黄,肝之良药藏红花,命脉良药丁香,肾脏良药草豆蔻,脾之良药砂仁,还有麝香、红白檀香、黑香、冰片、当归等数十种中药草。这麝香一味可是与女子生育上大大有碍的,本宫奉劝二位妹妹还是浅尝辄止罢!”

    彤贵人与常贵人面面相觑,均是惊讶不已。

    皇后道:“太后许是不明就里,误赐了此物给你们。”

    知秋故意说道:“太后常年潜心礼佛,又怎会不知呢?”

    皇后也佯装恼怒,斥道:“休要多言!私自揣测太后乃是大罪!”

    彤贵人和常贵人吓得魂不附体,双双跪倒,口口声声道:“皇后娘娘救命!”

    皇后连忙让知秋将她二人扶起,笑着说道:“后宫中都是姐妹,本宫身为皇后,又怎么会不照拂你们呢?”

    知秋此刻正站在二位贵人身边,故作惊讶道:“贵人头上的珍珠隐隐透出红紫色的光芒,好生少见!”

    皇后趁机道:“可是太后赏的珠钗?可否借本宫一观呢?”

    彤贵人、常贵人连忙让随侍的宫女将珠钗取下,由知秋呈与了皇后。

    皇后仔细端详了半天,说道:“此物大不寻常,将那珍珠碾碎,再呈给本宫看。”

    知秋拿着两只珠钗下去了。

    皇后依然是满面笑容,招呼着彤贵人、常贵人饮茶。。。

    可那彤贵人和常贵人早已吓破胆,哪里还坐得住。

    少顷,知秋托了托盘回到了正殿,将托盘呈给皇后过目。

    皇后见了,笑道:“又是个稀罕物件儿,拿给二位贵人看看吧。”

    知秋将托盘端至彤贵人、常贵人面前。

    只见那珍珠已然碎裂,里面一团紫红色,不知是什么东西。

    皇后道:“二位贵人不妨闻一闻,可有什么不同吗?”

    常贵人鼓起勇气,略嗅了一下,不禁叹道:“好香啊!”

    皇后笑道:“正是了,这紫红之物乃是上好的麝香仁磨成的粉末。若是长久地戴在头上,只怕即使是专房之宠,也难以怀上龙嗣了。”

    彤贵人、常贵人大吃一惊,又是跪下,不住地叩首,口口声声喊道:“皇后娘娘救命!”

    皇后将笑容收起,叹了口气,正色道:“皇上虽然正当盛年,但是膝下唯有大阿哥一个儿子,每每思之总是寝食难安。本宫身为后宫之主,不得不为皇上周全琐事。本宫今日见二位妹妹都像是有福气生养的,必能够一索得男,实在不忍心让你们被这污邪之物断了大好的前途。”

    彤贵人跪着,哭喊道:“求皇后娘娘救命,臣妾愿效犬马之劳!”

    常贵人也附和道:“臣妾也甘为娘娘效命,只求娘娘保全臣妾性命。”

    皇后道:“这也不难。所幸太后所赐的只是寻常的发钗,本宫统领后宫,必能寻得一模一样的出来,让你们戴回去。只是祥妃其人阴险狡诈,口蜜腹剑,你们平日里可要当心了。按祖制,侍寝之后便可得晋封,到时本宫必会向皇上请旨,让你们择宫另居。”

    说话间,知秋已拿了一模一样的簪子出来,亲自服侍彤贵人和常贵人戴上。

    彤贵人和常贵人跪下谢恩。

    皇后又再笑了笑,说道:“平身吧,大家都是姐妹,以后便常来储秀宫陪本宫说说话儿吧。”

    知秋代皇后扶起二人,复又落了座。

    皇后向彤贵人道:“彤贵人生得好颜色,不知可有闺名小字?”

    彤贵人答道:“臣妾闺名舒穆噜·鸾音。”

    皇后微笑颔首,说道:“鸾凤和鸣,真是好意头。”

    随后转向常贵人道:“常贵人系出名门,本宫早有耳闻。你父亲文武双全,从前乃是福州将军,后官至闽浙总督,如今年迈,皇上特赐他体仁阁大学士之职。常贵人名门闺秀,想必定也有表字吧?”

    常贵人道:“谢皇后娘娘谬赞,臣妾表字云漪。”

    皇后道:“果然清丽脱俗。”

    说罢轻抿了一口茶,徐徐地道:“本宫年岁渐长,想要再为皇上延绵后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清江山万年,还要仰赖二位妹妹,如果诞下皇子,将来得以即位,便可成为母后皇太后,与本宫并尊。不知你们可有此心志?”

    彤贵人、常贵人一齐跪倒,说道:“但凭皇后娘娘吩咐。”

    皇后看了知秋一眼,主仆二人会心一笑。

第四十三回 初受皇恩日 三足鼎立时

    很快,新贵入宫三日之期便过了。

    后宫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猜测着,不知皇上会选谁侍寝。

    按照惯例,会是由位份从高到低,那么必然是在成贵人、彤贵人、常贵人中间了。

    傍晚,敬事房的太监托着满满一盘子的绿头牌进了养心殿。

    皇上心中也甚是犹豫。

    成贵人是太后的人,这些日子有意打压钮钴禄氏一族的气焰,不能半途而废。

    彤贵人容貌最为出众,可是怕落了爱好美色的口实。

    那便只剩常贵人了。

    皇上翻过常贵人的牌子,心想,常贵人父亲乃是一等一的忠臣良将,朕如此示宠施恩也是应当的。

    是夜,常贵人被抬进了养心殿。。。

    婉转承恩,不在话下。

    另一边,永和宫中,英嫔正在陪着静妃说话。

    静妃失宠的这些日子,英嫔仍是常来常往。

    而自从任太医被皇上正法,禧嫔便深居简出,无意承宠,隐隐有自弃之意。

    这时太医齐楚前来永和宫给静妃诊脉。

    静妃说道:“齐太医一向可还好么?”

    齐楚道:“托娘娘的福,微臣很好,只是时时惦记娘娘产后虚弱。微臣在太医院不受院判的重视,总是派微臣去偏远的宫里或者外派宫外奉旨为皇亲国戚诊治,所以常常不得空前来永和宫。今日侥幸得空前来,却还是误了时辰,打扰了娘娘的休息。”

    静妃道:“所幸那日之事并没有牵连你,否则本宫便于心不安了。”

    齐楚跪倒,说道:“娘娘哪里的话,微臣家道中落,妹妹又不幸被狠毒的亲戚卖到京城,沦落风尘。若不是娘娘见微臣有难,让风眠姑娘拿了五百两纹银,恐怕只靠微薄的俸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救妹妹逃出火坑。娘娘的大恩大德,微臣没齿难忘。”

    静妃叹了口气,道:“那日设局陷害皇后,本以为任太医指证皇后之后,院判施大人会推翻他所言,这样他再说出早早便下毒暗害之事便有几分可信了。谁知院判和一众太医竟然全都是太后的人,一并将矛头对准了皇后,反倒惹来皇上的猜疑。本宫当日请你在关键时刻说出三阿哥先天不足的真相,原本只是为保万一,谁知真的用上了。”

    静妃看了英嫔一眼,苦笑道:“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未能为荣儿报得此仇。”

    英嫔宽慰道:“姐姐,眼下最要紧的是养好身子,报仇之事咱们慢慢再寻时机。”

    静妃见齐楚仍跪着,连忙道:“齐太医,快起来吧。还要劳烦你看看本宫的病还有没有大碍了。”

    齐楚答应着,起了身。

    风眠拿出丝绢搭在静妃腕上,齐楚便号起脉来。

    少顷,齐楚回禀道:“娘娘,经微臣诊断,娘娘产后失调之症已无大碍。只是微臣想劝娘娘一句,女子孕产关系命脉,切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劳心劳神。此次微臣已用尽毕生所学,确保娘娘无虞,今后必定还能为皇上绵延后嗣。可是今后若娘娘再经产后大恸,恐怕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静妃心中感念,说道:“齐太医,多谢你。”

    随后便让风眠再拿出些体己银子出来,赠与齐太医。

    齐楚跪倒,推辞不受。

    静妃道:“齐太医,本宫这永和宫已像是冰窖一般,这些银子留着也是浪费了,倒不如送给你。京城米贵,你要安顿妹妹难免要买房置地,都需要银子。你且听本宫一言,好好雇一个媒人,给你妹妹找个好婆家,到时本宫再送她一份嫁妆。”

    齐楚闻言感激涕零,于是便千恩万谢地拿着银子退下了。

    齐楚走后,英嫔含泪向静妃道:“静妃姐姐为我姐姐报仇如此劳心劳力,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报答。”

    静妃握着她的手,笑道:“我们姐妹一场,都是应当应份的。”

    英嫔无意惹她想起三阿哥早夭一事,于是转了话头,说道:“姐姐还不知道吧?今晚皇上召幸了常贵人。”

    静妃道:“意料中事。这几日我见宫中如今的情形,皇后与太后已势成水火、分庭抗礼,而皇上却是站在皇后一边的。不仅是后宫,细细想来这些年前朝也有不少太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皇上要想事事自己做主,少不得要扶植自己亲信的势力来对抗太后。只是自从那一次构陷皇后的风波之后,皇上怕是将我们都划为太后一党了。”

    英嫔急道:“那可怎么办?不然容我找机会向皇上陈情。”

    静妃摇摇头,说道:“此时陈情皇上未必肯信,事已至此,我们就静观其变吧。”

    英嫔道:“今后新人们依次承宠,渐渐地皇上也许都想不起来我们是谁了。”

    静妃道:“那倒未必。你宫里的新人可堪造就么?”

    英嫔恍若大悟,说道:“那个蔓常在看着倒像是个人才。”

    静妃笑道:“那敢情好。你与她同在汉军旗,日后更要多多来往才好。”

    英嫔道:“只是蔓常在出身不高,怕是难以与成贵人、彤贵人、常贵人争锋啊。”

    静妃道:“皇上忌惮太后,对于太后举荐的人最多只是表面上的宠,毫无意义。皇后年老色衰,又没有子嗣,为了与太后抗衡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扶植新人。彤贵人和常贵人必会被她拉拢,为她所用。你我暂且置身事外,且看太后与皇后相斗,到了两败俱伤之际,蔓常在未必没有出头之日。”

    英嫔闻言大喜,笑道:“姐姐果然高明,这么说来,此时的失宠倒是我们的福气了呢。”

    静妃道:“却也没有那么乐观。关键是蔓常在是否能够忠心为我们所用。她的底细,要先请你母家代为打探。”

    英嫔道:“姐姐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不出三日,定然打听得明明白白!”

    静妃欣慰地笑言道:“那便是最好的了。”

    英嫔又问道:“那我宫里的沈答应呢?我见她的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出挑,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当着宫女就被皇上看上。”

    静妃叹息道:“可惜没有第二个和妃了。沈答应暂且不用。宫中争宠,并不是以人多取胜,太后便是想不通这一点。人多反而会让皇上起疑,觉得我们拉帮结派,不安于室。若是好的,一个便足够了。”

    英嫔会意,笑道:“妹妹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十四回 常嫔新贵得宠 太后深谋布局

    紫禁城自入夏以来,便淹没在一片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之中。

    仿佛那些逝去的人从来都不曾存在过。

    正是“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常贵人自从那日侍了寝,便很得皇上喜欢。

    于是连着几次敬事房的差事,皇上都是翻了常贵人的牌子。

    那常贵人在宫中的风头一时无两,可真是地地道道的贵人了。

    连续承宠了几次之后,皇上因格外看重她母家,又觉得她温柔体贴,端庄大方,便晋封了她为常嫔。。。

    既成为了主位娘娘,便不适宜再住在祥妃的钟粹宫。

    皇后于是将永寿宫拨了出来给她居住。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菱花扇窗。

    正殿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后院正殿五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三间。院落东南有井亭一座。

    大清入关以来居住过永寿宫的宠妃不在少数,它不仅与皇后所在的储秀宫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