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妻驾到之世子倾城-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看见对面的苏曼卿,她又不乐意了,也不知道这个小丫头是用什么法子哄住了母后,实在讨厌的紧。
荣音的表情不加掩饰,皇后脸色隐隐发黑,自家儿子多优秀的人?
怎么就摊上这么个没脑子的儿媳妇,她甚至怀疑,儿子这么多年还没把凤麟和凤霄斗下去,就是这个蠢儿媳拖的后腿。
这么一想,心里那口气更是不上不下的。
正要开口提点两句,身后伺候的嬷嬷轻抚了抚她的手,被嬷嬷这么一提醒,她眼中的怒气渐渐消散。
敛下眸子,面无表情道,“都尝尝吧,这些点心都是刚送来的。”
看出了皇后心情不好,太子妃也不敢再找苏曼卿的茬,苏曼卿自然也不会自找没趣,一时间,凤仪宫里安静了下来,只有几人宫女的来回走动声。
终于,到了午时,御膳房送来了膳食。
因着太子妃在此,膳食里有许多滋补对孕妇有益的吃食,这让荣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肚子里这块肉来的太是时候。
她略得意的瞧了苏曼卿一眼,故意大声道。
“多谢母后体恤,准备了儿臣爱吃的。”
瞧瞧,皇后再喜欢那个小丫头,在该偏心的时候,还不是偏向她肚子里这块肉的,这小丫头拿什么跟她比?
苏曼卿不答话,像是没看见她挑衅的那一眼,反而上首的皇后,只觉得自己额头突突的跳,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个蠢货。
她费尽心思,在这一年间对苏曼卿百般照顾,为的就是让远在林东的凤珩知道,她和太子会照顾好他的亲属。
这也是一种人情往来,特别是,她已经收到消息,林东之事解决的差不多了,不多时凤珩就要回来了,这么好的机会,让凤珩死心塌地为儿子办事,偏偏这个蠢货时不时就来捣下乱,她真的快忍不住了。
正当气氛凝结,皇后满眼怒火快要喷发之际。
宫殿外突然传来太监的传话声。
“皇上驾到——”
正在用膳的三人皆是一惊,刚刚的想法也抛到了脑后。
皇后整理了一下仪容,带着两人起了身到殿门迎驾。
还未出殿,皇上就到了。
“见过皇上。”
三人行礼,凤鸠的视线在三人身上扫过,笑道。
“哟,阿珩家的丫头也在啊,还有荣音,身子骨如何?”
苏曼卿抿着唇浅笑,也不答话,荣音却是老老实实回答了一番。
“多谢父皇体恤,孩儿在儿臣肚子里很乖。”
“那就好。”
凤鸠落座,“你们也坐下,正好饿了,陪朕一起用膳吧。”
“是。”
三人跟着坐下,负责伺候的贴身嬷嬷,已经悄然退去,去御膳房继续传膳去了。
皇上在这,自然不能就准备这几个菜。
用膳期间,众人都是食不言寝不语,不过皇上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她们。
“阿珩家的小丫头,阿珩去林东也有一年多了,你们最近可有联系?”
被点名问话,苏曼卿不敢不答,咽下口中的食物,她回道。
“上一次书信联系还是一个月前,近来没有。”
“哦?那小子也太不负责了。”
皇上挑眉打趣,“怎么样,朕给你们赐婚的时候,可没定下完婚日期,趁着现在有机会,要不要反悔啊?”
这话听似打趣,可皇帝金口玉言,苏曼卿可不敢当玩笑话听。
她作小女娇羞状,也不直接说要不要,而是含羞说了句,“阿珩哥哥待民女极好,民女……”
“那就是不要了。”
凤鸠也不意外,哈哈大笑,“行了,朕跟你开玩笑的,阿珩那小子正在林东帮朕办事,要是回来知道朕把他的未婚妻给弄没了,还不得找朕算账啊。”
苏曼卿不语,一副被打趣到羞于见人的模样。
之后,皇上就没再故意问什么,用完膳之后,就离开了。
他这一离开,苏曼卿直接出了一身冷汗,之后连太子妃都懒得再应付,跟皇后告了罪便匆匆离开。
回到凤王府,她瘫坐在房间,怎么都觉得无法平静。
回想在宫里时,皇上宛若打趣一般的话语,她却只觉得心头发凉。
其实这一年间来,皇后召她进宫多次,可每隔几次,她便能无意撞见去凤仪宫的皇上。
若是换成刚来京城那会,她什么都不清楚,也许不会在意,可人是会成长的,随着哥哥进入朝堂,她也知道了不少秘闻。
比如,皇上和皇后的关系并不大好,特别是这一年多来,越发冷淡。
皇上宠爱的后妃,是二皇子的母妃,庆贵妃。
所以,皇上平常并不太去凤仪宫,而每次去凤仪宫,恰好都是她在的时候。
每次皇上来,总会状若打趣的问上她几句话,有时是她小时候的事,有时是跟凤珩有关的事,有时则是她自己都不清楚的问题。
次数多了,苏曼卿也察觉到不对劲了,总会挑些简单的答案回答。
就如今天一样,能不回答就尽量不回答。
“步依,小哥哥有来信么?”
心中静不下来,苏曼卿召来了步依。
“没有。”
步依问道,“小姐可要给王爷写信?”
“嗯,你拿纸笔来。”
最近这半年来,她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次从宫里出来,心中不平静,便会看看凤珩的来信,或者自己给他写信。
如他一般,她不敢跟他报忧,只是说些寻常的见闻,比如木圆圆和李德宝的亲事,再比如哥哥他们在官场上的事,最后才会隐隐提上一句,皇后又召她进宫了,还遇见了皇上。
将信寄出去,苏曼卿心中多了分平静,她终于明白,凤珩如今对她的意义。
从小时候的依赖,成为现在的依靠,精神支柱,在她还未察觉到间,凤珩这个人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分割。
见她神色疲惫,步依轻轻给她按了按肩,问起了宫中的事。
“小姐今日又见到皇上了?”
“是啊。”
“小姐其实不用担心的,皇上只是凑巧去了凤仪宫罢了。”
*
步依问道,“小姐可要给王爷写信?”
“嗯,你拿纸笔来。”
最近这半年来,她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次从宫里出来,心中不平静,便会看看凤珩的来信,或者自己给他写信。
如他一般,她不敢跟他报忧,只是说些寻常的见闻,比如木圆圆和李德宝的亲事,再比如哥哥他们在官场上的事,最后才会隐隐提上一句,皇后又召她进宫了,还遇见了皇上。
将信寄出去,苏曼卿心中多了分平静,她终于明白,凤珩如今对她的意义。
从小时候的依赖,成为现在的依靠,精神支柱,在她还未察觉到间,凤珩这个人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分割。
☆、303、林东赈灾
凤珩对苏曼卿,一向是报喜不报忧。
每次顶多说些,平安,一切安好,等我回来。
要么就是,林东哪里又解决了一些隐患,百姓们已经不再怨气冲天,可他自己所受的伤难一个字也不提。
但步依知道,有些事,步杀和步离不会瞒她,但是绝对不准透露给苏曼卿就是了。
步依还记得,王爷刚去林东的时候,曾在路上遇上一次刺杀,那一次,王爷跟三皇子等人走散,后续一连被追杀了大半个月,直到到了林东,追杀才停歇。
这件事,步离传消息回来的时候,曾经猜测过,说背后下手的人,很有可能就是皇上。
外人一直不知道,觉得凤王府受尽圣宠,唯独她和步离、步杀,永远不会觉得。
因为他们是步兵堂的人,是曾经凤王一手培养起来的人,也是无奈不甘见证如今那位皇帝,怎么覆灭凤王府的人。
从回到京城的第一天起,他们就知道,皇帝不是恩人,是仇人,是敌人,是以后势不两立的人。
“容我想想。”
苏曼卿不太想事事都告诉凤珩,他离京太远,真的有什么事,一时半会也赶不回来,反而还得担心会不会影响到他。
步依抿唇不语,心里却寻思着,小姐不愿说,她却是得说的。
她被留在京城保护苏曼卿之外,另一个就是为了随时通告凤珩苏曼卿在京城的状态,这是她的任务,不可能瞒着自己的主子。
特别是,从林东那边传来的消息隐隐证明,王爷应该快要回京了。
*
林东与华安交界处。
这座小镇本来位于华安,不过只需出城两里路,便属于林东地界。
因此在凤珩来到林东的时候,便将这里当成了暂时的营地。
至于凤霄……
在来的路上,他们这一队人马遇上了刺杀,之后又遭遇了逃荒的百姓,不知是护卫真的不敌,还是凤霄巴不得他死在那,所以故意跟他分开了。
凤珩对这个结果也不意外,皇帝把凤霄派出来,为的是监察他办事,另一个也是为了让他有能力跟其他两人争。
越是在京城待得久,凤珩看皇帝的想法就越是准。
凤霄对于皇帝来说,是儿子,也是棋子。
京城的状况,一向是太子和二皇子之间暗斗不断,凤霄虽然偶尔会插上一脚,实际上分量并不大够。
这一次林东之行,可以说是一场镀金之旅,不过失败的代价,很可能是命。
从这一点上来说,皇帝对于自己的几个儿子,何其心狠。
等凤珩一路平安到达林东,便接到消息,说三皇子已经得救,现在人在华安县。
两人虽都在华安,不过一个南一个北,相隔甚远,显然不能在一起办事,凤霄是故意的,凤珩也乐得独自一人清闲。
于是皇帝这次派出的救灾队伍,莫名其妙分为了两个阵营。
凤珩在朝臣中名声不显,这一行中的其他人主要跟着的还是凤霄,所有人都到了华安县,包括赈灾的粮食,凤珩这边反而显得有些可怜。
不过他早就准备好了会遇到这种境界,到林东的第一天,便拿着御赐的旨意,带着自己的护卫找到了城中的知府,要求这些官员配合自己。
乍一来便各种提要求,此地官员自然有些怨气,即使明面上应了,暗地里也是阴奉阳违,凤珩出手斩杀了好几个贪官,这才杀怕了这些胆小如鼠的人,他在城里的行为,这才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之后便是漫长的救灾过程。
目前瘟疫感染的地区,最主要还是林东一带,华安一带只是小部分有人发病,凤霄去的那部分,就是完全无碍的一片。
想必他赶到华安县,也是有人专门打听过之后,给他出的主意。
凤珩是来救灾治瘟疫的,自然不能跟他一样。
将最近一片的粮食征集起来之后,他派城中的守城士兵运送了清水开始奔赴林东。
也不是直接深入,就在城外不远处,缓慢朝外蔓延。
遇见逃离的饥民,便发放下粮食,也不是随意发放,凡是想要活命的,就要做事。
首先便是要配合大夫查看有无人患病,患病的百姓会被分割开来。
身体完好的一部分,将会接受凤珩的指派,比如继续为后续的灾民运水运粮食,再比如去寻找各种药材。
凤珩离京前,也做了许多的准备,瘟疫一时半会也许还治不好,不过手底下的人早就弄出了防范瘟疫的药,给这些百姓喝下之后,便无须担心这些人会被感染。
有了这味药方在,凤珩压根不用担心瘟疫会继续蔓延。
短短几日,这一片的百姓就安定下来,每日有活干有饭吃,就是那些之前得了病的人,还是无人能救,一一死去。
随着消息渐渐流传出去,这一片地方有位大人在赈灾的消息便不胫而走,灾民们纷纷涌入。
开始的时候,人一多难免有些不同的声音,不愿做事的,想直接伸手讨食的,还有人打算直接强抢的。
被凤珩手底下的人一连杀了上百个,这些灾民终于怕了,战战兢兢按照规矩办事,有了他们带头,后续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里的无形规矩。
想要有饭吃有水喝,就得做事。
用同样的劳动,换来自己一天的口粮。
就这样,这片区域暂时稳定下来,之后一年多,都是整个林东最稳定的区域。
远在华安县的凤霄最初听闻消息的时候,完全不当回事。
凤珩的做法虽好,可他也想的太简单了。
那么多灾民,除去得瘟疫死去的,就算每日给他们找事做,哪来的那么多粮食给他们用?
以为粮食不要钱?
按他来说,还是杀了好了,反正也不知道得没得瘟疫,要是传染给他怎么办?
不止凤霄这么想,京城里得到消息的皇帝,几位皇子,包括跟随凤霄来到华安县的几位大臣,大家都觉得凤珩的行为不长久。
可是他们等啊等啊等,从刚来华安,等到了一年后,也没见凤珩那边出现什么变故。
每每粮食用完,他总能弄来新的粮食。
开始凤霄还不清楚他粮食哪来的,可后来自己派出去办事的一些人回来了,说是华安各地的无良富绅,都被人抢了。
有些是拿圣旨压人,明抢,还有些干脆就是提刀上门,对这些毒瘤,凤珩丝毫没有手下留情。
听闻这个消息,凤霄脸都气绿了。
“你们怎么办事的?我不是让你们先收集粮食么!”
他也不是真的草包,草包能在太子和二皇子的争斗间,一直混到现在?
来华安还刻意跟凤珩走散,来到这么一个好地方?
他早便清楚,自己这一次来,不一样要有多少功劳,只要不犯错,再加上有苦劳,回京就能封赏了。
功劳不功劳的先不说,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做的,想要赈灾,最首要的就是粮食问题。
而从京城带来的粮食并不多,父皇早就有命,其他的会后续从其他地方调来,华安本地的粮草也可以征用,如有违抗,格杀勿论。
所以他来华安不久,便派了人出去征集粮食,用的也是跟凤珩一样的借口。
只不过他不是想着全派送给百姓,而是想着,万一用不完,留些买了换钱财回京也是好的。
谁知人派出去了这么久,手底下的人却十分没用,压根就没征集到多少粮食,反而让凤珩抢了先。
“殿下喜怒……我等……”
为凤霄办事的那些大人冷汗直冒,“我等按照殿下的吩咐照办了,不过那些地方官和富绅十分抗拒,所以便想着婉转行事。”
其实就是,那些地方官和富绅也会办事,一看见人上门,首先就是好吃好喝好美人的招待着。
现在的华安是什么地方?
受灾地区,连饭都吃不饱,连水都没得喝,即便华安县没怎么受影响,可他们是来赈灾的,日后还得靠百姓口口相传殿下的好名声,做戏还是要的。
以至于,一行人来华安县待着之后,基本没吃过什么太好的东西,即便吃了,也得藏着掖着。
所以官员出门办事,被人这么招待,那自然是满意的,再加上那些人会做人,还不待开口,就乖乖把好处奉上了。
“听闻大人为三皇子办事,来华安赈灾,着实辛苦,这些是小小心意,也算是我为百姓尽一份心意。”
钱送了,粮食也送了些,足够交差,他们自然也不会太计较。
所以便拿着东西给凤霄复命了,之前凤霄看到这些东西,分明是满意的。
凤霄听出了婉转行事四个字的意思,反手就是一个杯子砸了下去。
“废物!你被人耍了还不知道!”
什么好处,什么钱财粮食,只怕那些地方官和富绅拿出来的,也就是九牛一毛。
当然,要是换成之前,他也不会在计较这些事,毕竟这种现象在哪里都是一样。
可有了凤珩的事,他就做不到不计较了。
这些地方官和富绅在给了他钱财和粮食交差之后,剩下的更多都被凤珩弄走了,别管是明抢还是征集,反正粮食到了凤珩手里,让他这边处于弱势,便是那些官员不会做人。
“去,砍几个杀鸡儆猴,真以为凤珩那种身份能跟本皇子相提并论!”
见凤霄是真的怒了,办事的大人不敢犹豫,连忙带了一队护卫离开了华安县,这一走,铁定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
一年半后的林东,大旱早已过去,整个林东都变得平静不少。
再也没有绵绵不绝的逃荒队伍,也没有动辄动乱的百姓,凡是还没离开林东的人都知道,林东东面有一座城,那里有一位来赈灾的王爷,给了他们平静安稳的生活。
百姓们按照凤珩的要求,早就重建了家园村落,而大半年前,大旱便结束。
只是瘟疫和大旱带来的后果,还没有消除。
比如大部分地方还是干旱的厉害,偶尔下的一点雨完全不起作用,也种不出粮食,他们还得靠凤珩那边接济度日。
“听说了么?凤王爷派人来咱们村了!”
“凤王爷?是那个凤王么?”
“废话,除了那个凤王还有那个凤王!”
“天啊,是凤王,凤王派来的人肯定有他的意义,咱们快去看看。”
如今的林东,一听到凤珩的名字,百姓们无不尊敬爱戴,一群人刚听说凤珩派人来了,连忙围了过去。
来的是凤珩手下的护卫,是步杀他们操练出来的,叫林晨。
“诸位乡亲,今日我是奉王爷的命令,前来帮你们挖水井的。”
众人一阵激动,现在生活已经好了,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水源,去年林东大旱,死人无数,凤王爷来了之后,却派出了十几支队伍,在林东各地四处寻找水源。
还别提,真找到了几处,这几处之后都打出了水井,附近的百姓,全靠这几口水井维持着生活。
他们这村落附近,也有一口井,准确来说,是围绕着这口井,他们后来才建造的村落,附近如他们一般的村落,足足是四五个,四五个村落公用一口井水,每天还得走上十里山路,实在不方便。
当然,能活着已经很好了,经历过灾难,他们越发懂得珍惜。
“挖水井?在哪挖?”
“就是啊,远不远?我们可以帮忙的。”
“对对对,我们愿意帮忙。”
他们早就明白,付出才能有所得,况且这水井打好,也是给他们用,大家自然分外积极。
这么多百姓毛遂自荐,林晨心中还是高兴的,感觉王爷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自然有大家帮忙的地方,我先看好位置再说。”
“这个自然。”
一众人让开地方,让林晨四处查探。
林晨一行人只有三人,三人围着村落附近转了遍,按照经验观察了土壤,植被,地势走向,终于寻了一处。
“王爷说的没对,一年前不出水源的地方,现在已经恢复了。”
林晨低低跟同伴说道,心里敬佩的无以复加。
这个村落去年大旱时,他们四处寻找水源,也曾经来勘查过,可惜结果却是没有水源。
可现在,找到了,也就代表这一片的地下水恢复了,大旱的影响彻底过去了。
☆、304、回京
林东与华安交界小城。
城中某座府邸。
林晨众人一连忙碌了近两个月,将林东大部分有村落的地方跑遍,找到水源点,之后才交给村民们自己打井。
他们也功成身退,回到了城中。
“王爷,事情办妥了。”
一身青衣的少年,正坐在桌前写信,浓黑的墨点在纯白的纸张上,落笔有力,窗外几缕阳光从窗台撒下,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也给姿容卓绝的少年,增添了几分暖意。
“地下水都恢复了?”
“是,都恢复的差不多了,只有个别地方还需要时间。”
“都恢复了啊……”
凤珩抬头,十八岁的少年,眉眼越发温润了,像是在这一年多间,抹去了所有锋芒。
他放下笔,“也差不多该回去了……”
林晨毫不意外,王爷来此,本就是来赈灾的,现在旱灾已经过去,瘟疫也早在半年前解决,自然该回去了。
京城,才是王爷施展抱负的地方。
“华安县那边是什么情况?”
“华安比林东恢复的早,不过三皇子无心赈灾,有些百姓如今还在漂泊……”
说到凤霄时,林晨并无尊敬之意。
只有经历过旱灾之事的百姓才知道,同样是赈灾,且华安情况比林东好的多,那位三皇子还弄成这个样子,简直可笑。
可怜了华安的百姓,遭受这种苦难。
“倒是他的作风。”
凤珩没想着贬低凤霄,因为这是林晨想茬了,华安并不比林东好到哪去。
他还记得,刚进京不久,遇上了华安增加赋税,官员贪污一事,经过那一闹,华安的底子也就跟林东差不多。
“你下去吧,告诉大家,做些准备,不日就回京。”
“是,王爷。”
林晨离去,他重新拿起了笔,想到远在京城的苏曼卿,眉眼不禁柔和了下来。
一刻钟后,他放下笔,唤来了步离。
“将这封信寄回京城。”
步离接过,想到刚刚林晨出去传的话,问道。
“王爷,是否要告诉苏姑娘,你将要回京的消息?”
“不了,先瞒着吧。”
凤珩眯着眼,想到昨日收到步依传来的消息,宫里头那位已经忍耐到极限了,回京这一路,只怕不平静,现在告诉她,万一路上耽搁了,也只是让她担心罢了。
步离动动嘴,想要说些什么,又想到什么,闭了嘴,“是。”
*
同一时刻,华安县。
“你是说,林东那边旱灾之事已经彻底解决了?”
“是的殿下。”
此人是被皇上亲自点名,派来赈灾的官员之一,在这一年多间,已经成为了凤霄的心腹。
凤霄脸色难看,“那个小子他有这种能耐?”
“殿下不必着急。”
刘兴摸着胡子,一派淡然。
“赈灾之事是父皇的命令,华安归我负责,林东归他,如今他比我先完成,听说林东那边百姓灾后生活过得也比华安这边好,这岂不是在说我不如他?”
凤霄是怎么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堂堂一个皇子,还比不上一个不受宠的王爷的。
“殿下,你过虑了。”
刘兴依旧笑眯眯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这会凤霄听明白了,“你有什么想法?”
“想法说不上,只是说个事实而已。”
刘兴侃侃而谈,“赈灾之事,是皇上的命令不错,可前来赈灾的队伍中,以殿下的身份为尊,其次,虽然来此之后,殿下与凤王就已经分开,各自负责一域,可其他人却不知,回京之后,要如何说还不是看殿下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将凤珩的功劳,并到我名下?”
“如何能说是并到殿下名下呢,赈灾之事是殿下负责的,本就是殿下的功劳。”
刘兴意有所指,凤霄的面容也渐渐转笑,“说的有理。”
也对,凤珩也就是个王爷,身份比他低,又不受宠,谁敢说东林那边,不是凤珩受他的吩咐前去赈的灾?
至于知道的那些人,嘿,有本事你们去京城跟人说,去其他地方跟人说。
东林的百姓再认同凤珩,也做不到告诉整个大凤的百姓吧。
如此一来,是黑是白还不是凭他说了算。
“所以,此次回京之前,殿下可要好好慰劳凤王一番,不能让有功之臣寒心。”
凤霄点头,“嗯,刘大人说的有理,就照你说的办。”
*
华安和林东交界小城,凤霄亲自带人前来慰问。
一路上,遇见百姓行人,凤霄手下的护卫便会上前询问。
“这位小兄弟,你们现在过得如何?”
他们口中的小兄弟,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穿的麻衣,面容还有些肌瘦。
“啊?”
被一群威严魁梧的护卫拦住,少年还有些慌,口中的话也结结巴巴起来。
“我……我……很好……”
“嗯,很好就好。”
护卫回头招手,“来人,给这小兄弟送上十两银子。”
沉甸甸的银子被塞到少年手中,少年如同烫手一般,急忙往后退去。
“不不不,我不能收。”
“能收,我们殿下一向体恤百姓,之前派凤王前来林东赈灾,现在也是想来看看,凤王可有阴奉阳违,这是你应得的,拿着吧。”
少年还是不收,不过眼神却明亮了很多。
“王爷可是好人呢!都是他救了我们,原来王爷是这位殿下派来拯救我们的,多谢殿下了。”
说着,他就有磕头谢恩,被护卫好说歹说的劝下了。
之后又拦了几个百姓,言语之中大同小异。
对凤王都是十分尊敬推崇,经过护卫宣传,凤王是三皇子派来赈灾的理念之后,这些百姓的感恩之心,也成功转移了一大半到凤霄身上。
凤霄坐在马车里,听的直乐,笑意止都止不住。
“刘大人,你这法子真不错。”
凤珩做的再多,费了再多心思又如何,还不是为他做了嫁衣?
“都是殿下的功劳,臣只是提了个意见罢了。”
等一行人到了凤府,见到环境简单,衣着普通的凤珩,凤霄又是一阵感慨的慰问。
“阿珩,辛苦你了。”
凤珩面色恭敬,“奉命行事,谈不上辛苦。”
凤霄依旧一副愧对他的样子,“本来我早就该来看你了,可惜华安事多,绊住了脚走不开,林东这边着实辛苦你了,你放心,等回京之后,我一定会为你向父皇请功。”
“如此,就多谢三皇子了。”
“咱们好歹也是兄弟,说什么谢不谢的。”
凤霄来此没待多久,也不愿意待。
凤珩为了赈灾,所有的钱财都花在了粮食上面,穿的是普通布衣,吃的也是粗茶淡饭,凤霄享受惯了,哪里受的了这个,扯七扯八说了一通,就带人回程了。
倒是步离这些人,听说凤霄来了,出去一打听,听到外面那些传言,气的想杀人。
“真不要脸,竟然说什么,王爷是奉他的命令来林东赈灾的,还说王爷对百姓这么好,也是他要求的!”
“自己在华安过的什么生活,心里没点数?天天大鱼大肉,歌舞升平,就他还好意思揽功?”
“享受完了,知道来慰问王爷了,我看他压根就没安好心。”
众人都是愤愤不平,对凤霄的影响跌至谷底。
相比众人,凤珩最为平静。
“无须在乎,不过是阳谋罢了,他想揽功就让他揽去。”
“怎么能不在乎,这分明就是王爷的功劳!”
林晨不平,“不行,我得出去告诉百姓们,那个三皇子就是个不要脸的混蛋。”
众人说走就走,一个个跑了出去,大有不说清楚就不回来的架势。
唯有步杀,没有附和,也没有冲动。
“王爷,接下来怎么办?”
“准备回京。”
“是。”
*
离京一年十个月,凤珩一行人,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同一时间,华安县的凤霄,也踏上了回京之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