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侯-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办?是现在就奋力一搏还是等死?光州府的民众惊恐又绝望。
但随着兵阵,街上有熟悉的官差们的喊声,只不过今日喊的不是天气如何小心火烛市场内禁止斗殴牛马不得乱跑粪便不处理罚三百钱。。。。。。
“光州府捉拿叛贼,兵马进城。”
“民众禁止骚乱,不得冲撞,否则以匪贼论处。”
马蹄奔驰在大街小巷奔驰,这两句话不断的重复。
当看到只是话语冲破了门窗,兵马并没有冲进来,门窗后的人便大胆了一些。
有人打开了门,有人探出了窗,还有人走出来。
走过的一队队兵马没有理会他们,奔驰的官差也只是在马上将话重复一遍,又告诫:“不要乱跑乱喊。”
就这样吗?民众忍不住问:“叛军进城了?”
官差看着他们:“不是进城,是一直在城中。”
民众们哗然,果然有叛军,光州府要完了,世家们逃走的原因终于印证,乱哄哄喊声未起就被官差们厉声压下。
“是叛贼不是叛军!”
“不许喧哗!”
“叛贼已经被控制,武少夫人亲自去捉拿!”
“无关人等不得传谣,不得暴动,违者以叛贼同党论处!”
在官差一声声的呼喝中,尤其是叛贼已被控制,武少夫人亲自捉拿这句话,骚动的人群渐渐安静,看到一队队官兵从街上穿过,并没有杀向他们,而在其他地方有民众们探头,然后试探着向官兵们的方向走去。
官兵们视若无睹,只快速的奔跑,官差们也没有喝止,想到先前的喊话,的确只要求不传谣不暴动,并没有说让大家闭门锁户禁止在街上行走聚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穿过街道,追向官兵们的方向。
黄家宅子已经被官兵围着水泄不通,在一片森寒兵械中,骑在马上穿着白衣的女子格外醒目。
日光下闪闪发亮,修长的脖颈,完美的腰身,只有神仙才能雕刻出来。
但黄家门前的男人们看着这个女子并没有感受到半点神仙之气,只有死亡的鬼气。
黄阿宵发出一声大笑。
“真是胡言乱语,我黄氏怎么会是叛贼?”
“武氏你这是陷害,栽赃。”
“这朗朗乾坤之下,武氏你要血口喷人杀平民了吗?”
武少夫人没有回答他,回答他的是站在前方的元吉。
“你们煽动光州府辖下十三县二十六户人家搬离光州府。”他说道,说罢一摆手,“带证人。”
兵马中便有七人走出来,看到这几人,民众们骚动嗡嗡,这是大家熟悉的几家老爷。
黄阿宵冷笑逐一喊出他们的名字:“还以为你们的父亲你们的母亲你们的祖宗真病的要死了,原来还能出门。”
那七人有的面色羞愧,视线躲闪,有的则一步走出再无回头路,面色坦然。
一人不理会黄阿宵的嘲讽,对黄氏这边抬手施礼,再转向武少夫人兵马和民众这边:“我等是由黄氏召集然后商议决定搬离光州府。”
他开了口其他人也不再躲闪纷纷出来,将在哪里商议,商议了几次,在座的都有谁,决定的搬离顺序是什么样,一次走多少才能让民众们更加恐慌。
在他们的讲述中民众听的不时响起一阵阵喧闹,震惊,不可置信。
黄氏等人神情平静,或者漠然,或者不屑冷笑。
“我等说完了。”那七人说完对众人再次一礼,抬袖子掩面,“我等有罪。”
黄阿宵笑了,冲他们抬袖子:“还没说完啊,你们怎么不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商议这些?”
这七人身形微微一僵,用袖子将脸掩住,似乎羞惭的这辈子都不会把脸露出来,更听不到黄阿宵的话。
黄阿宵也没有再喝问他们,也对着武少夫人和民众一礼:“没错,这是我家召集的,至于为什么,是因为武少夫人索要钱粮田地,逼的我们不得不离开。”
黄阿宵召出账房,账房门展开了一张长长的账册,写着何月何时交了多少钱多少粮,而且还有官府的大红印章的收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们哪家哪户不都如此?”黄阿宵再看掩面的七人,“我煽动你们?这外边兵荒马乱,如果不是你们活不下去了,我让你们走,你们就真敢走?”
民众们再次哗然议论嗡嗡,那七人掩面更深。
“官府收你们的钱粮有什么不对?”元吉淡淡道,“是谁保你们在光州府内衣食无忧吃喝玩乐富贵依旧,秋赏红叶冬赏雪,三日宴请五日游园?是官府和官兵,商人们请官府官兵护平安要付钱,你们为什么不该付钱?”
民众们的喧哗便停下来,也对啊,这有什么不对?应该的啊。
“民众们没有钱没有粮,他们就来做工。”元吉道,“你们不想出钱出粮,也可以出工,你们不想出钱出粮也不想出工,还想在光州府享福享乐,那可不行。”
黄阿宵的面色有些懊恼,他忘了现在对面是民众,这些民众虽然能受世家操控,但其实跟他们并不是一心的。
这种理由在民众面前不管用。
不待他再开口,元吉已经不追问这个了。
“煽动世家也罢,你们要走便走,但你们竟然还在城中传谣言蛊惑民众。”他说道,一摆手。
便有官兵又推了十几人出来,这些人或者是伙计或者是流民或者是商人打扮,皆被绑缚,噗通跪下来将自己的身份来历说了,然后说收了黄家谁谁多少钱,有什么谣言是自己在哪里什么时候说出去的,甚至当时什么人在场都能说出一两个。
而那一两个民众恰好也在看热闹,惊讶的指证,自己最初就是他说的,什么两脚羊,什么叛军打来了,井水枯了等等。
想到让自己惊惧夜不能寐的消息原来是假的,民众们发出嘈杂愤怒的骂声。
黄阿宵在一片骂声中纹丝不动,神情平静又倨傲:“口空无凭,说是我们安排人传谣,怎么不能是你们安排他们栽赃?”
这种事,都是口舌官司,不过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怕什么。
元吉没有与他论证,而是又道:“造谣是用口舌杀人,除此之外,你们还装贼用刀杀人。”
他再次摆手。
“把良村劫匪凶手带上来。”
黄阿宵神情微变,只见一群人被带上来,为首的十几人护卫打扮被绑缚押送,后边的则是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童。
“这几人你们可有认得的。”元吉道。
官兵便将绑缚的十几人拉拽起头发,将他们的面容展示在人前。
人群涌动,片刻之后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喊声,喊我认得,喊人的名字。
站在门前的黄氏诸人神情难掩惊骇,这些人不是已经借着护送陶然离开了?竟然被抓住了?陶然呢?不不,最关键的是,这些护卫到底是黄氏的人,在黄家在光州府长了几十年,他们有父母,有亲朋,有好友。。。。。总有人会认得他们!
而当这十几人被拉拽露出面容,原本或者战战兢兢或者面如死灰呆滞的十几个孩童,有些陡然变得激动,大喊大叫着冲过去,对那十几人开始挥打。
“是他!”
“他杀了我娘!我还记得他!”
有喊出话的,有的则只会哇哇大哭,哭喊让天地间瞬时安静下来。
围观的民众不用问就知道他们是什么人。
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被父母亲人舍命护住的都是孩童。
良村一百多人丁,如今只余下这十几人。
不知道他们怎么度过那绝望悲痛的时刻,将亲人的惨死,凶手的相貌烙在心中。
黄家的下人竟然是劫杀良村的匪贼,这意味着什么?
民众们没有质问没有议论,所有的视线都看向这边,安静比喧嚣还可怕。
“这些护卫是你们黄氏安排假扮匪贼,洗劫良村。”元吉道,“他们已经招供画押,现在我们要拿你们问罪。”
做任何事都思量过最坏的情况,黄家门前的男人们在短暂的惊恐后就恢复了冷静。
“怎知这不是你们屈打成招!”一男人站出来喊道,神情愤怒。
“这是我黄家护送亲人上京的护卫,你们竟然劫杀他们。”另一男人喊道,上前一步,“你们仗着手里的兵马,捏造证据血口喷人陷害我黄氏。”
黄阿宵公子将袖子放在身后,不急也不怒,只淡淡道:“无有官府无有朝廷之令,你们休想进我家大门。”
他的话音落,便有仙音从天而落,那位一直安静不言不语的武少夫人终于开口了。
没有质问没有指责罪,她看着黄家的大门,只道:“拿人。”
她一声令下,站在最前方的一排兵便向大门冲去。
“你们敢!”
黄家的几人愤怒的喊道,还有两个男人冲上来,挥舞着手。
“你们要想进门,就从我们的身上过去吧!”
话音未落,他们迎上了冲过来的兵,噗嗤一声,长枪刺穿了他们的胸膛。
愤怒的喊声变成了惨叫。
叫声未停,噗嗤一声,长枪从他们胸前拔出,血如泉涌,同时一只脚踩过来,踩断了他们最后的惨叫,踩着他们软到的身体,迈了过去。
踩过去了。
不是踩着身体。
是踩着尸体。
站在这两人后方一步之遥的黄阿宵脸色瞬时苍白,血,尸体,已经到了眼前沾着血的长枪。。。。。
他发出一声尖叫,向后退去。
街上的民众也在此时终于回过神,发出尖叫。
带着官员们冲过来的知府恰好看到这一幕,身子一软,嗓子发出嘶哑的喊声。
杀,杀人了!
武少夫人,杀人了!
第一百六十章 不能饶
血腥气在冬日凌冽的空气中散开。
倒在地上的尸体,踏着尸体走过的士兵,鲜红的血,森寒的兵器,惨叫的人群。
这一幕刺激着黄家的诸人围观的民众以及官员们。
光州府现在是人尽皆知的安稳富乐之地,但并不是说这里的人没有见过血,光州府是经历过被围城半个月的,还有叛军冲进了城里烧杀。
那些悲惨惊恐的遭遇,人们选择了忘记。
现在这一幕打开了大家的记忆,围在四周的民众尖叫着向四面逃去。
“振武军抓劫杀良村凶贼!”
“所有人等不得妄动!否则以凶贼论之!”
围住黄家大宅的兵马足足有四层,里面两层向内而站立,外边两层向外而站,此时骚动初起,兵马刀枪抬起,发出齐吼,近千人的兵马声如雷震,一声一声,滚滚落地。盖过了尖叫哭喊,震住了乱跑的人群。
在官兵震住惊乱的民众后,官差们在民众中穿行,他们的声音不如官兵齐吼,但胜在行动灵活。
“那是杀害良村一百多人的凶徒!”
“振武军武少夫人在抓凶徒!”
“你们又不是凶徒怕什么!”
不再乱跑动不再乱喊的民众也渐渐回过神来,那是凶徒,振武军在抓凶徒呢,就跟振武军杀叛军一样。
当初光州府被围困,振武军在外杀叛军,比这个场面血腥可怕多了,他们可没有丝毫的害怕,还激动欢喜大喊大叫,争相爬上城墙看。
现在振武军也是在杀贼,只不过不是城外,而是城内,对方也不是凶狠的兵马,而是富贵的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不是兵马,为什么也害人成贼啊,民众们变得安静,看向黄家大宅神情悲戚。
外边的惊乱没有影响内里,一声令下之后,除非一声令停,前方刀山火海都不能阻止。
要阻拦的两个男人变成了尸体,其他的人们纷纷后退,黄家到底不是平民百姓,官兵动手的那一刻涌出来一群群护卫。
护卫们没有铠甲,但手里有兵器,噼里啪啦一通对战,虽然没能阻止振武军前进,但将黄阿宵等人护在了身后。
身后就是黄家高厚的大门。
他们不是官兵,没有守天子国土百姓的责任,但他们有守住主人家的责任,握着刀枪的护卫们发出喊声,就要冲上去与官兵们厮杀。
“住手。”
门内传来苍老沉厚的声音。
伴着这声喊,半闭半开的黄家大门被人拉开,黄老太爷一个人走出来。
“武少夫人,我是这家的主人,我出来了,不用闯门了。”
听到他这话武少夫人抬了抬手,元吉喝令兵停。
看到黄老太爷站在门前,黄阿宵等人也终于回过神,跌跌撞撞的跑过去,有哭有喊有愤怒。
“都住口。”黄老太爷喝止他们,视线扫过门前的尸首,地上的鲜血,肃穆待命的官兵,同为世家的证人老爷们。。。。。。
那七家老爷们已经不再掩面,当良村劫难凶手被押上来的那一刻,他们就放下了袖子,神情惊骇又恍然,然后便是愤怒和后怕。
“老太爷,这些凶徒真是你们指使的?”一个老爷喊道,他又悲痛又愤怒撕心裂肺,伸手按着胸口直不起来腰身,“怎能如此丧心病狂啊!”
黄老太爷没有理会他,看向那些被绑缚的护卫们,护卫们被孩童抓打,将头埋在地上一动不动。
“武少夫人,这些护卫的确是我家的。”黄老太爷看着武少夫人,“自从决定要搬家,家中遣散了很多人,他们这些人一向被我看重,就此散去我也不舍,于是给他们另寻了一条路,让他们去投奔我的亲戚,没想到他们竟然。。。。。”
说到这里仰天长叹,泪水从眼中滑落,余下的话不用再说,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意思了。
护卫是他家的,但已经被遣散。
遣散的护卫被安排去投奔黄家的亲戚,要背井离乡,要重新去投新主,前途茫茫未知,于是心生邪狞,丧心病狂,铤而走险,干脆成贼。。。。
所以这些护卫杀人并不是他指使的,他不知情,他们黄家不知情。
说谎怎么就这么理直气壮呢?元吉等人的神情有些惊讶又好笑,不待他们要拿出这些护卫的详细供词,站在台阶上的黄老太爷噗通跪倒从台阶上翻下去。。。。。。
安静的民众再次响起惊呼。
黄阿宵等人也大叫爷爷跌跌撞撞扑过去,跌滚到台阶下的黄老太爷并没有昏死,而是撑起身子跪在地上。
“武少夫人,但这是我的罪责,这是我黄家的罪责。”他一脚跌的满脸都是血,精美的衣服花白的头发滚了尘土凌乱,将手抬起在身前拜了又拜,佝偻的身形再无往日富态,“我愿意认罪受罚入牢,我愿将黄氏家产全部奉上赎罪。”
他的头在地上重重的叩下,一下又一下。
“只求放过我的家人,他们是无辜的不知情的。”
耄耋老人头撞在地上,这场面让民众们再次屏住呼吸雅雀无声,脚下似乎都感受到震动。
老人小孩弱小无助,总是让人不忍睹目。
黄阿宵喊声祖父放声大哭:“罚我,罚我,我愿认罪受罚,放过我祖父啊。”
他也以头撞地,翩翩公子跌落泥水中,没有半点往日的风流倜傥。
更多人扑过来,黄家大门中也涌出老弱妇幼,他们都在黄老太爷身后跪下叩头。
老弱妇幼哭声喊声震天。
适才官兵齐吼喝令不得乱动,知府等官员也站在了原地,此时终于回过神,看着这场面他们神情复杂,有欢喜有悲凉,当然更多的是如释重负。
知府深吸一口气走到武少夫人身边,看着恍若坐在云端的女子。
“少夫人,黄家败了。”他低声道,“就到这里吧。”
武少夫人看他一眼,道:“不行。”
知府不可置信,怎么?还不行?家产奉出,黄老太爷入罪,黄家已经算是完了,在光州府翻不了风浪了。
这还要怎么样?
耳边有仙音跌落。
“谋逆之罪,当然九族株连,问罪当杀。”
一声当杀,穿透了哭喊。
黄家的哭喊声瞬时一停,但下一刻再次震天。
她,要,斩草除根,杀光黄家!
黄阿宵跳起来,如果退一步能太平就退一步,但退一步对手却咄咄逼人,何必再忍!
他喊道:“血口喷人!我们没有谋逆!”
黄老太爷也不再叩头了:“武少夫人,谋逆可不是只说说就是啊。”
。。。。。。
。。。。。。
那些护卫行径虽然罪大恶极,但并不是谋逆。
要想以这个定罪谋逆,不合情理,不能服众啊。
武少夫人没有说话,解释论证不需要她来做,她只需要下命令。
元吉抖开两张纸:“这是查缴的贼首马江与黄家公子阿宵的书信来往。”
马江这个名字,民众们陡然听到有些陌生,但很快便想起来。
淮南道原观察使,在叛乱刚起时就投了叛军,成了安德忠的座下,带着兵马占据了半个淮南道,也是与光州府多次对战的主力。
“这一封是马江叛乱后与你家写信,劝黄氏一起投叛军。”
“这一封则是马江给黄家的回信,表示很高兴黄家愿意相助他,将会派兵马来协助,期待共创大功。”
“煽动搬家,下令护卫劫杀良村,散播各种谣言,让光州府陷入混乱,一切都是为叛乱做准备。”
元吉的声音响彻四周,冲击着众人的耳膜,如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惊呆了。
“你胡说八道!”黄阿宵红了眼,愤怒的喊道。
元吉将信向前一递,在寒风中呼啦啦飘动:“马江原为淮南道观察使,他的笔迹,应该很多人都认得。”
信纸飘在知府的眼前,他一咬牙接过只看了一眼就闭上眼,面色铁青。
其他的官员们都围过来看一眼,瞬时也都变了脸色。
“你们,你们!”更有官员怒不能言指着黄家诸人。
“马江的确给我写过信,劝我投降,但我黄氏岂是不忠不义无君无父之徒?我写信叱骂了马江,这件事我没有瞒着人,亲朋好友是知道的。”黄老太爷深吸一口气站起来,佝偻身形站直,“我黄氏要是想反叛,难道会等到今日?我黄氏如果要反叛。。。。”
他看向武少夫人。
“你们振武军现在不会在光州府。”
“如果说我是因为你们苛刻相待为了保住家财,为了保住地位,现在勾结了叛军。”
黄老太爷哈哈一笑,笑声沧桑苦涩。
“我在叛军打来之前就应和马江夺下光州府,保住的家财和得到的地位,难道会不如现在?”
视线再落在知府手里拿的信,不屑又轻蔑。
“马江的字迹知道的人很多,假造一封信不算什么难事。”
“只凭一封信就定我黄氏谋叛,我不服,我黄氏不服。”
这倒也是,别的不说,他们多练习一些,大概也能模仿马江的字迹,官员们神情又变的犹豫。
在民众眼里这个耄耋老人形容狼狈又有别样的凌然,不像真的坏人啊,是有什么误会吧,四周响起了低低的议论。
黄老太爷上前一步。
“我愿意认罪下牢,问罪当斩也没有丝毫的怨愤,以我的性命以我黄氏的家产来偿还遇难百姓的冤屈。”
花白头发随着老人蹒跚飞舞,枯皱的脸上有哀求又有刚烈,凹陷的双眼看着武少夫人,向她伸出双手,发出悲戚一问。
“这样武少夫人,都不肯放过我黄氏一族吗?”
黄氏在光州府为世族之首,积攒的威信根深蒂固,黄老太爷先跪求认罪自辱,不吵不闹坦然沉稳反驳,转瞬就扭转了形势。
知府轻叹一声,再次诚恳低声对武少夫人道:“少夫人,黄氏难以翻身了,如果再不停手,在民众眼里,他们反而要被同情了,这件事就到这里,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不是我不放他们一条生路。”武少夫人说道,声音清亮,又似乎有些木然,“是国法难容,谋逆之罪,抄家灭族。。。”
说道谋逆之最抄家灭族这句话,女子的声音发涩,似乎在舌尖上滑过黄连。
“。。。。。我又能奈何。”
这个女子有时候真是孩子一样倔强,知府有些急了,不待他说话,元吉先开口。
“黄氏谋叛当然不止是一封书信。”他说道,“我们还抓了马江的奸细。”
说罢摆手喝一声带上来,两个兵丁押着一个清瘦的男人走上来。
“这是黄家一间首饰铺子的账房,这家铺子属于黄家公子阿宵所有。”
“黄阿宵,你可认得他?”元吉一声喝问。
黄家产业众多,除了大账房,黄老太爷不会都认得,更何况是给孙子们当零用钱的小铺子。
黄老太爷看向黄阿宵,却见黄阿宵神情大变,他的心里顿时一声糟糕,还没来得及说话,黄阿宵已经大喊着向后退去。
“我不知道他!你胡说!你冤枉我!我没有与他有过书信来往!我只是与他说过。。。。。”
黄老太爷一伸手将他拉住,大喊一声阿宵截断他的话。
但这没有用,元吉在那边替他说出来了。
此人什么时候进的光州府,什么时候遇到黄阿宵,什么时候到铺子里当账房,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了什么谈话。
伴随着讲述,一件件证据拿了出来,有乡镇记录过往人等的册子,有官府登录的外乡人入工信息,而在这两件册子记录上,此人的信息截然不同,所以被官府列为监察对象,也因此发现了诸多可疑。
又拿出了此人身上搜到的信物,一件马江淮南道衙的腰牌,一件尚未送出藏在小竹筒的密信。
最后喝问此人坦白交代,或可得一条生路。
此人抬头凄然一笑:“各为其主,各有其责,我既然失败了就该死,我也没想活。”
闭口一句话不说。
但他说不说也不重要了,此时里外都已经看呆了,随着元吉的讲述响起一阵阵惊呼议论。
黄家这边也没有了哭喊做戏,终于开始真的惊慌。
“阿宵!”黄老太爷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孙子。
黄阿宵面色发白看看那账房又看祖父,再看围过来的家人们,他一把抓住黄老太爷的胳膊大喊:“祖父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与他预谋,我没有写过信,我只是知道他的身份,我,我没有上报。。。。。”
听到这句话,黄老太爷神情灰败,看着这寄予厚望的聪慧的孙子,嘴唇颤抖只问一句:“阿宵,你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叛军始终没有被击败,安康山坐进了京城,乱世混战不停,曾经的功业官权都被推翻打乱,哪个少年不想建功立业?尤其是他这样有家有身份有才华的年轻人。
他这么聪慧,他看透一切,他头脑灵活,他只是想多一个机会,多一条路。。。。。
他没有做反叛的事,他什么也没有做,所以他什么都没了。。。。。。
黄阿宵面色死灰跌坐在地上。
“黄氏与贼有谋,所有人收监问罪。”武少夫人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敢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知府没有说话,也没有再阻拦。
但黄老太爷猛地转过来厉声喊道:“慢着!”
他伸手指着武少夫人。
“武氏,你一不是将,二不是官,你有什么资格论我家之罪?”
他又伸手向天。
“我大夏上有皇帝,下有官府,你武氏何来定罪断生死?”
“你,莫不是造反吗?”
这个老家伙,老而不死是为贼,知府大怒上前:“那本官下令,给我拿下他们!”
黄老太爷长袖一甩:“老儿我要告御状!我要申诉!抬匾额!”
匾额?是什么东西?知府不解,旁边长史哎呀一声想起来了。
“大人你来这里时间短不知道,黄氏祖上曾经因为瘟疫时救济灾民,被慧帝赐予大善之家的御笔匾额。”他说道。
御笔吗?那还真不能拦了,知府面色一变,原来这是黄家最大的后路。
他是大夏的知府,他不能拦住大夏皇帝的御笔,只能让黄氏去告御状。
但如果黄氏离开了光州府,他可就奈何不了了,更何况朝中有黄氏亲朋好友。
怎么办?知府不由看向武少夫人。
黄氏必须除掉,否则这一场风波就不算了结,人心就不能安定,李明楼握紧了缰绳,一手在身前无意的摩挲。
就在她要再一声令下的时候,远处传来喊声。
“圣旨到!光州府接驾!”
圣旨?
所有人都愕然回头,喊声劈开了一层层的民众和兵马,十几匹骏马疾驰而来,马上兵将拥簇着一个红袍太监。
太监手中高举明黄卷轴,在晦暗的冬日里闪闪发亮,他发出高亢的喊声。
“圣上有令,武氏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进封楚国夫人,掌淮南诸道,威武以安黔黎。”
啪嗒一声,刚接过匾额抱住的黄老太爷松开了手,匾额砸在他脚上,溅起满面土色。
怎么可能。。。。。
楚国夫人,掌淮南诸道?李明楼看着驰来的兵马和太监,神情惊讶,她不知道呢,握着缰绳的手松开,抿嘴弯弯一笑。
她的丈夫又送她礼物了。
(本卷终)
第三卷 淮南有主
第一章 事有落定
太监,拿出了腰牌,圣旨,明黄黄龙纹缠绕,护卫铠甲精良,身后禁军令旗飞扬。
虽然太监不认得,圣旨没打开,但无需验证,这一切都是真的。
武少夫人不再仅仅是武少夫人,是楚国夫人,而且不只是诰封,她还有了封地,且令其掌管。
除了名称不同,她就是淮南道的节度使。
从现在起,武少夫人就是淮南道的主人了,这里的官员她可以管,这里的税钱她来收,这里的兵马她调动,这里的民她守护。
知府正官帽抖衣袍上前一声令:“将黄氏诸犯拿下!”
这一次兵马涌上,黄家的护卫们不知所措纷纷缴械俯首,民众们没有再惊恐,而是愤怒,还响起了抓得好的喊声。
黄老太爷坐在地上手里还半抱着匾额,没有再哭惨求罪,也没有愤然反驳,身边黄家的男女老少哭喊乱跑,他视而不见,手抚过匾额上的大善之家四字。
有兵伸手将他拉起,从他手中拿走匾额,黄老太爷没有挣扎,像个朽木一般僵硬被架着经过武少夫人身前时,他抬起头哈哈一笑。
“武氏!黄氏败了。”他一双眼狠狠的盯着犹自在马上的女子,“不是败给你!是败给这乱世!是败给这天!”
如果不是乱世,哪里能有她一个武妇封诰拜将,如果不是天,她一个武妇哪里是他们黄氏的对手。
李明楼看着他点点头:“你说得对,人的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