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家想时光和年纪没有带走老太爷的愤怒,还是带走了他的力气,要是搁在以前,厅里的桌子早被拍碎了。
桌子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承受住了狂风暴雨,然后变得平静。
不会气晕了吧?管家神情不安,白面男子迈步走上台阶,然后听到一阵大笑从内传来。
身材矮胖胡须花白穿着锦袍如同乡下富贵翁的梁振捧肚子狂笑,胡子都被笑的飞起来。
管家又开始担忧会不会笑晕过去。
“真是可笑,可笑。”
“我从未见过这么可笑的事。”
“一个小丫头片子跟我如此大言不惭,如果是李奉安说还差不多。”
“嗯,这话应该就是李奉安说的。”
“呸。”
梁振重重的啐了一口。
“不要脸!”
这一啐让他的视线看到了门口,手一挥握着的信纸如同他的胡子一样飞舞。
“啊,小乌鸦,你来了。”
白面男子一步迈过门槛,俯身施礼,箩筐还背在身后:“武鸦儿见过老大人。”
梁振不耐烦:“不要虚礼,快来看这个天大的笑话。”
武鸦儿起身将箩筐解下放在脚边,轻松随意的坐在下首的椅子上:“什么笑话?”
管家进来不声不响的拎着茶壶给二人斟茶。
“死鬼李奉安要让他那黄口小儿承袭节度使。”梁振说道,再次大笑拍桌子。
管家及时的将茶杯拿起。
他们家可比不得剑南道李奉安有钱,茶杯不能随便的摔坏。
武鸦儿端着茶杯道:“老大人当然不会让他如愿。”
梁振靠回椅子上,不咸不淡的哼了声:“我当然要让他如愿。”
第五十一章 为了报复
梁振是个老者,但不是所有的老者都面目慈祥,他虽然大笑,脸上纵横交错的沟壑中却填满了戾气。
这戾气梁振填了二十年。
从被李奉安告状到皇帝面前,他明明有大功却被罚调离安北都护府那一刻起,当然这二十年间不如意的事多的很,但第一铲来自李奉安。
这也是他后续诸多不如意的源头。
如果不是李奉安,他梁振征战领兵半辈子怎能落了个如此下场。
梁振靠着椅子上神情冷冷。
“当年我根本就没有错,部署无错得胜半点不掺假,我对李奉安的处置也没有错。”
“他镇压叛乱本是冒进之举,分明是要全县民众送死,此等人物我压他一压有何不可?”
“他能在皇帝面前告我一状,颠倒黑白诬陷我,难道是靠的自己的功劳?他不过是靠的祖宗!”
“李奉安这个东西长的忠厚,实际上是头恶狼,心思恶毒,无法无天。”
“他现在死了是老天爷有眼,否则将来还不知做出什么恶。”
梁振和李奉安的恩怨,梁振也说了二十年了,大夏人人皆知。
武鸦儿点头:“虽然我没有跟李奉安打过交道,但据所听所闻,我认为老大人说得对。”
梁振的笑意让沟壑更深:“小乌鸦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不知道为什么别人总说你说话不中听。”
或许是因为别人只会说老大人你说的对,而武鸦儿则会在定论前加上一个我。
“因为属下总是说实话吧。”武鸦儿说道。
他将帽子摘下,整个面容露出来,年纪二十三四,因为肤色白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
“不过,大人既然知道这个人如此,为什么要让他如愿。”他问道。
这不是问话,是劝阻。
梁振嘲讽一笑:“李奉安说我一辈子不如他,这是天生资质,他儿子虽然是个黄口小儿,承袭了他的位置,也照样坐得稳。”
武鸦儿的视线落在桌子上,看到信封和散落的信纸下半遮半掩一本奏章,明白了事情的大概,笑了笑:“纵然是天生资质天生好运,临死前也是挣扎狂言,真是可怜又可悲,老大人不用同情他。”
梁振哈哈一笑捋了一把白胡须:“他在激我,想让我给他把这个奏章递上去,李奉安欺辱了我一辈子,死了也来算计我,不过。”他的话一转折,鼻子里冷哼一声,“他死了都要跟我斗,我又何惧跟他斗,他想为他儿子谋划,他想死后也紧握住自己的权柄,真是做梦。”
武鸦儿道:“老大人什么都不做,他也握不住了。”
“我知道,李奉安一死,剑南道节度使旁落他人,那块肥硕之地,呸,李奉安这头恶狼不知道囤积了多少财富,一群手下都敢拿着金棺材来恶心我。”梁振冷笑又呸了声,“剑南道节度使落在别人手里,剑南道早晚被瓜分败落,不过,败落在别人手里哪里有败落在他儿子手里更令人痛快。”
梁振一直站在二十年前跌倒的地方,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李奉安失败,还有什么比看到这个恨了几十年的人一辈子的心血毁在自己儿子手里更令人痛快。
明知李奉安这是激将法,梁振毫不犹豫的接了。
武鸦儿抬手抱拳:“鸦儿先恭祝老大人心想事成。”
梁振哈哈大笑,捋着胡子挤挤眼:“恭祝就对了,皇帝怎么会同意李奉安这种荒唐的请求,治他罪的还差不多,剑南道先败在他手里,就不用败在他儿子手里了。”
武鸦儿一笑端起茶杯,那边管家也终于将茶杯放下,梁振端起跟武鸦儿一碰,待要喝又停下,似乎这时候才想起对面坐着的是谁。
“小乌鸦你来了,怎么能跟我喝茶。”他瞪眼,“还有谁来了?”
管家将等候在院子里的其他男人叫唤进来,几个男人几个大嗓门瞬时将厅堂填满。
“摆宴摆宴,不醉不休。”梁振高兴的拍桌子。
管家端起茶杯应声是。
梁振又唤住他,对武鸦儿等人带着几分歉意:“不过我要先去见皇帝,你们暂且在家里住下,待我归来我们尽欢。”
事到如今梁振一刻也等不得,做事如同打仗,当然要一鼓作气。
梁振前脚出了京城城门,中五就得知了消息,诸人也都松口气。
“老不死的竟然真的去送奏章了。”中厚拍着椅子哈哈笑,“那以后有事就找这老不死的,不仅能办事我们还能出气。”
有一男子摸着下巴表示并不乐观:“万一只是告状不送奏章呢?”
梁振没有少在皇帝面前告李奉安的状,只是一次也没有占到便宜,但现在李奉安死了,没有办法再见皇帝再反驳,梁振的时机到了。
这绝对是那老东西干得出来的事。
“大都督不在了,先前那些惧怕的嫉妒的讨好的各种心思都必将出来作妖,这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和人,这一点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中五道,“大都督不在了,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在,大都督能做的事我们都要尽力去做。”
“梁振告状,我们诉冤就是。”另一个男人淡然说道。
厅内诸人点头,外边很快有新消息探到梁振是带着奏章去的,大家便松口气,不过最关键的问题也到了面前。
梁振递上了奏章也不告状,他就能说服皇帝准奏吗?
中五这时候笑了:“你们都忘了,本来就不是要他来说服皇帝的吗?梁振只是大小姐用来替换孟鸣的。”
梁振和孟鸣一样,只是报信的鸟雀发出鸣叫,而听到的那个人才是关键。
华丽的殿门被两个太监提着悄无声息的推开,深秋的风立刻涌进去,为身后行走的人扫过光洁如镜的地面,掀动垂地的白纱,白纱后有苍老的大嗓门。
“……陛下,李奉安给我送棺材京城人人皆知,这次更是打上门,实在是欺人太甚,老臣虽然已经卸下了这身铠甲,但也不能承受此等羞辱。”
“梁爱卿。”皇帝的声音亦是苍老,但很柔和,“李奉安已经死了,他怎么让人给你送棺材?他手下做的事,你不要也怪他。”
梁振的声音满是委屈:“陛下,他的手下都是他教出来的,他的手下不可小觑,陛下你看这个,这是我从那些下人身上搜出来的。”
背对龙案而坐的梁振将一个奏章拿出来。
站在轻轻飞舞白纱后的人向前一步,若隐若现。
第五十二章 且看糊涂荒唐
“李奉安的人上门打架,被我好好的教训了,打的他们狼奔豕突,他们被我打的身上的东西都掉了一地,嗯,陛下,虽然如此我也是受欺负的。”
“我一看这东西的内容,李奉安真是疯了,我就赶快来见陛下。”
“他竟然养了这么多兵,十二卫中可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他还有钱…。”
梁振打开奏章念着一串串的数字,人数兵马铠甲兵器以及屯粮。
龙案后的皇帝手支着头,他的年纪很大了,但肤色红润,脸上没有留下任何沟壑,也没有戾气以及其他的人间悲喜留下的痕迹。
他闭目养神,偶尔嗯嗯点头,表明自己还听着没有睡着。
那些数目是很惊人,但对于创造了前所未有盛世的一位皇帝来说,并没有激起一点波澜。
“朕记得李奉安年轻的时候,站在朕面前描述自己将会带出怎么样的神兵勇将。”皇帝微微笑,“朕告诉他养兵可是很费钱的,天下十二卫朕可没有那么多钱给他用,李奉安说他为朕养兵不用朕花钱,现在过了二十年,他真做到了。”
皇帝睁开了眼,眼中有对过往的追忆,更多的是对时光的留恋。
“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朕老了,李奉安也死了。”
死人永远不会犯错,他们的过往只会被美化,梁振可不是来让皇帝想念李奉安的,将奏章推到皇帝面前:“陛下,这些东西他可没有想交给陛下,他想把这些留给他儿子。”
皇帝的视线终于落在梁振身上:“他儿子?”
“是的。”梁振抓住机会一口气,“他的儿子一个十岁的黄口小儿李奉安写了奏章请求陛下让他承袭节度使,一个黄口小儿手握如此数目的重兵能做什么这些兵岂不是无主乱了套,如果被有心人挟持了小儿……”
梁振一口气用尽缓一缓,皇帝也将他的话终于听明白了,笑了:“这真是荒唐。”
正如他所料,这本就是荒唐的事,李奉安真是如同武鸦儿所说的,临死前挣扎狂言可悲可笑但不可怜,梁振振奋了精神,正待再火上浇些油,身后一阵风夹杂着香气,有轻柔的声音而来:“陛下,您原来在这里啊。”
这声音和气又慈爱,就像一个倚门含笑招手唤孙的老太婆。
但这声音传来的一瞬间,梁振这个征战一辈子的老将如芒在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脚步轻缓无声越过梁振,矮矮胖胖白白嫩嫩的全海跪在龙案前:“贵妃娘娘特意做了羹汤,却找不到陛下了。”
皇帝眼中的笑意如水荡漾开:“香儿一直在睡觉,朕怕吵到她才出来的,已经醒了吗?”
大太监全海应声是:“贵妃娘娘和梁国夫人用山上刚采的野果做了甜羹,到处找陛下呢。”
一直懒懒斜倚的皇帝坐直了身子,全海的手也随之抬起,皇帝搭住他的胳膊站了起来。
这就要走了?
“陛下。”梁振忙唤道。
皇帝似乎忘了他还在,哦了声:“李奉安已经死了,那些前尘旧事梁大人就放下吧。”
人死了,当初的对错便定了论,再也不会平反了,梁振心里悲愤:“陛下,李奉安给他儿子请承袭可是大罪……”
皇帝笑了笑摆摆手:“死人的疯言疯语,这奏章…。。”
“陛下。”大太监全海打断皇帝说话,白面团一般的脸上笑意盈盈,“奏章留在这里也跑不了,陛下吃过娘娘的心意后再来看可好?”
想到娘娘的心意,娘娘娇滴滴的小性子,皇帝便顾不得说别的,抬脚迈步向外走:“这奏章你放这里,朕知道了,梁大人先回去吧。”
如果让他带回去,还不知道他又趁机要说多少车轱辘话,听了二十年了没有新鲜的。
皇帝将那句这奏章你拿回去吧咽了下去,由全海扶着越过白纱走出去了。
梁振跪坐在地上看了看皇帝离开的方向,又看了看龙案,皇帝收下了奏章没什么不对吧?皇帝也说了李奉安这是荒唐,不过他死了就不跟他计较了。
死人真是好,只会被念着好,梁振拍拍腿站起来,看着桌上的奏章冷笑,就算你激我给你送奏章又如何?你能激将皇帝吗?你敢让你的手下跑来打皇帝的家门吗?
李奉安,你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你跟我比还是败了,至少我还活着,梁振忍不住得意,但他想到了李奉安的死。
死在战场上,被敌贼袭杀。
而他将来会死在床上,病死或者老死。
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这也没什么可得意的。
梁振时而高兴时而不高兴的离开了行宫,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府邸,不管高兴还是不高兴都抛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一醉方休吧。
李宅的厅堂里,中五等人听着打探来的最新消息,只是消息没有带来确定的答案,因为梁振看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一会儿大笑得意,一会儿破口大骂李奉安,这就是梁振一贯的日常。
不过皇帝也没有派人来抓他们。
“看来皇帝并没有生气。”中厚高兴说道,“皇帝当然更喜欢我们大人。”
皇帝生气也好不在意也好都不是这件事要的结果,中五没有半点高兴,该做的事都做了,现在就等最后关键一步了,中五有些紧张。
他以前从没有紧张过,因为有李奉安。
现在大都督不在了,大小姐行不行?
深秋的温泉行宫中弥散着男人女人们的笑声乐声歌声,令人迷醉,秋风也变得轻柔摇晃,心不在焉的抚着殿内垂下的白纱。
自从那一日皇帝不忍老臣在宫门前下跪日晒来这里召见后,这里好几日再没人来过。
皇帝本来就很少来这里,龙案上蒙上了一层寂寥的灰尘,其上的奏章书卷散落也没有人再动过。
一只白白胖胖的手将其中一本奏章拿起来,衣袖在上面轻轻的一扫,塞进了袖子里。
温泉水边,皇帝坐在亭子里,由几个罗衫半解头发被水气打湿的宫女捶腿,宫女们环肥燕瘦千娇百媚,但皇帝却没有看她们一眼,视线始终落在前方海棠花温泉池中。
池中有个白玉般的女子戏水,她的面容遮掩在水雾中,丰腴娇媚的身姿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
此景只应天上有吧。
皇帝眯起眼手指轻轻的敲着膝头迷醉,一只白胖的手伸过来打断了皇帝的迷醉。
“陛下,梁振送来的这个奏章是留着扔了,还是给崔相爷转送去处置?”全海问道。
皇帝有点想不起来什么奏章,他甚至都忘了梁振来过。
“这是李奉安的女儿替父写的奏章,李奉安心系剑南,请陛下准许他的长子李明玉承袭旌节为陛下稳固西南。”全海翻开奏章,捡了关键的话提醒皇帝。
皇帝想起来了哦了声:“人不一定是老了才糊涂,在生死面前也会糊涂,不用理会,这等荒唐奏章扔了吧。”
全海应声是,人并没有退开:“陛下,老奴觉得李奉安如此做也不是荒唐糊涂。”
第五十三章 君父的垂怜
在梁振家打架已经过去五天了。
中五站在厅堂里,数着瓶子里插着的五根签子。
这种小事在京城如同一个水漂,没有引起任何结果,估计连梁振都已经忘记了。
中五看着天色,今天又要过去了,他捏住摆在桌子上一根竹签看着瓶子,明天吧,明天如果还没有消息,他就要写信给元吉,按照原本的计划,请项云出面还走孟鸣的路子。
孟鸣毕竟是李奉安的好友,为李奉安说话合情合理至,至少在大家的眼里这样。
“中五。”中厚大声喊着走进来,脚步匆匆,“快去外边看。”
外边如何?中五握住竹签。
中厚喘气结束:“皇帝回来了,还和贵妃娘娘都骑着马,满城人都在看。”
皇帝不坐龙驾骑马穿城,与民同乐吗?皇帝是喜欢这样做,这些年越发的肆意,以前在皇宫与贵妃娘娘跳舞唱歌也罢了,后来甚至在皇宫招待文武百官他国使节的大宴上也与歌姬们共舞。
皇帝与大都督描述中的那个人完全不同了,中午没有面见皇帝的机会,但没有兴趣去看。
中厚倒是兴致勃勃的自己去看,但刚走出去又疾步奔回来。
“我说了我不去看。”中五不太高兴说道。
中厚指着身后,似乎被掐住了脖子的鹅,发出古怪的叫声:“宫里的太监来了。”
所有人都去街上看皇帝和贵妃娘娘了,几个太监站在李家宅前也没有引起围观。
这几个太监都是很普通的宫中制式衣帽,地位并不高,但中五不敢怠慢上前恭敬的施礼。
一个年轻的太监笑嘻嘻的问:“李大小姐的奏章是谁带来的?”
不知是福还是祸,中厚就要抢先站出来,中五阻止了他,外边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如果真有祸事,他进去应对反而更好。
太监好奇的打量他一眼:“你跟我走吧,皇帝要见你。”
不是立刻抓起来,而是皇帝要见他,虽然见之后也会有两种结果,但是希望还是有一半。
这是好事。
中五松口气又深吸一口气。
中五第一次进皇宫,皇宫的富丽堂皇天下人皆知,只是他没有心情观赏,见皇帝啊,他只是一个下人,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中五深深的吸气,思索着怎么做到最好,不堕大都督的脸面,以及说服皇帝准许公子的承袭,他被带进了一间屋子,引来的太监笑嘻嘻的拒绝了他递给的钱,没有留下一句指导,只让他在这里等候。
皇宫里也乱乱的,就像大街上一样喧哗,宫女太监们跑着迎接皇帝和贵妃的归来,中五站在这间屋子对比之下格外的安静,安静让他局促不安,门被人推开了,一个胖乎乎的老太监擦着汗走进来:“好忙啊好忙啊,虽然没多远,来来回回也是让人忙乱啊。”
他似乎在等候中五的应和,但中五只是僵硬的站在原地。
老太监并没有嘲笑中五的拘谨,和善的笑了笑坐在椅子上,一面斟茶一面问:“你是李氏的人,叫什么名字?”
“中五。”中五俯身恭敬。
“这名字有意思,李都督给你起的?”老太监笑问。
中五应声是:“我们几个是逃难的孤儿,大都督在路上捡到赏我们一口饭吃,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便请大都督给我们重新起了名字。”
“李都督心善啊,对无亲无故的孤儿都能救一命。”老太监感叹,又道,“陛下刚回来忙又累,让老奴全海来见你。”
中五听到前一句心微微沉,听到后一句整个人一软跪倒在地,叩头:“如今李都督的子女成了孤儿,还请陛下垂怜。”
“李奉安的兄弟母亲都还在世呢。”全海道,“你可不能这么说。”
中五不起身:“至亲唯有父母。”砰砰叩头呜咽,“还望公公垂怜。”
全海笑了:“别哭了,老奴也是这么跟皇帝说的。”
大小姐赌对了!中五的眼泪莫名的涌出来声音变得更加含糊,说了句自己也听不清的话。
全海没有不满,笑意更浓:“怎么哭的更厉害了。”
中五跪行抓住全海的衣角:“公公,何止大小姐和公子成了孤儿可怜,我们这种人也孤苦无依了,心里难过啊。”
全海看着跪在脚下的年轻仆从,如同看着自己的孙儿一般慈祥:“大小姐和小公子还小可以哭,你都这么大了,可别哭了。”
中五跪着点头,声音依旧呜咽。
“陛下是李奉安的君父,李奉安不在了,他的子女君父自然要管。”全海道,“喏,拿去吧。”
拿去什么?中五身子微微颤抖抬起头。
全海手中握着一明黄卷轴:“陛下封李奉安长子李明玉为剑南道节度使,替父掌旌节,另委任益州都督理军政民生。”
他简单的说了圣旨的内容,向前一递。
“接旨吧。”
中五颤抖着双手稳稳的握住圣旨,重重的叩头:“谢陛下隆恩,谢公公大恩。”
全海又笑了:“谢我做什么,你去吧,朝廷明日就会公布此事,太忙了,我也不招待你了。”
中五跪着拦住全海:“公公,请让我们小公子进京来谢恩吧。”
节度使无诏不得离开守地。
全海想了想点头:“那就来一趟吧。”
中五心里咚咚的打鼓,外边的传言都是真的,现在的皇宫里,说话最做主的不是皇帝,是大太监全海。
他甚至不用请示就直接允诺了。
“公公也见见我们小公子。”中五感激道。
全海笑眯眯:“好啊,我也认认人。”
中五举着圣旨离开皇城从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穿行而过,皇帝已经进了皇宫,街上围观的民众还未散去,大家都看到了这一幕,惊讶皇帝刚回宫就传了圣旨,惊讶这个举着圣旨的小民是什么人,更惊讶圣旨的内容是什么,掀起了新一轮的喧闹。
圣旨在手无人敢阻拦,中五穿过喧闹进了家门。
不用问不用说,看他的神情以及手里的东西,家里人都知道事情的结果,幸福来得太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庆祝。
“把好消息先告诉大小姐。”中五说道,这就是最大得庆祝。
好消息被即刻送出京城向李明楼而去,京城里也随之散开了。
正在送别晚宴上畅快痛饮得梁振听到消息,手里的酒洒了一身。
“是李奉安这个鬼从地下爬出来见皇帝了吗?”
第五十四章 见荒唐而不语
除了最能花言巧语的李奉安亲自来,谁能让皇帝做出这么荒唐的决定。
那个奏章梁振看过,是个人都只会觉得可笑荒唐。
皇帝怎么会准许了?
“皇帝也太荒唐了。”梁振将酒杯扔在桌子上。
酒桌上的人们都放下酒杯,这句话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接,骂李奉安好说,骂皇帝……或者该装作听不到。
“李奉安死了,我也赢不了他。”梁振脸上沟壑里满是丧气。
武鸦儿给他斟酒:“老大人,没有你,他怎能成?这次是他低头求你了。”
梁振看着重新被斟满的酒:“他是算计我,不是求我,这种荒唐的奏章为什么送到我面前,因为与他交好的人绝不会沾染这种荒唐事,也只有我这个仇人。”
对于仇人来说对手越可笑越荒唐越有利,不是麻烦是机会。
所以虽然明知这是激将,梁振还是毫不犹豫的接了。
“我的底气就是皇帝。”他端起酒杯,“一个黄口小儿怎么能手握旌节坐镇一方,提出这个建议的失心疯了,同意这个建议的也疯了。”
他没有喝酒,将酒杯举起倒在自己头上。
“小儿节度使,这大夏十节度使从此成笑话了。”
四周人慌忙起身劝阻,有夺酒杯的有拿着袖子胡乱的给擦头脸的。
梁振挥舞袖子指着天:“耻辱啊。”又伸手指着地,“李奉安,你死了,要大家都陪着你死,要大夏也陪着你死,你生前是个恶人,死后是个恶鬼,你不得好死。”
李奉安已经死了,没有办法再不得好死了。
“老大人醉了。”武鸦儿搀扶梁振,骂李奉安没事,再骂下去就该骂皇帝,这就不好了。
皇帝不是骂不得,以前在朝堂上有朝臣指着皇帝的鼻子骂,皇帝也不过是笑了笑,但正如梁振所说,现在皇帝很荒唐。
一个荒唐的皇帝就不好揣测了。
梁家的人也不敢再让梁振在这里喝酒,和武鸦儿一起将不肯走的梁振架回了卧房。
宴席未尽而散。
梁振的子孙要陪同武鸦儿等人继续饮酒:“你们来一次不易。”
卫军无令不得擅离,他们几个从漠北一路潜行,困难不仅是路途遥远。
武鸦儿推辞:“这件事引起很大震动,你们先忙去吧。”
梁振的子孙很满意武鸦儿的应对,梁振格外看重武鸦儿,在振武军将他从一个普通兵丁一路提拔,除了英勇善战,心思敏捷知进退也是很关键。
只是可惜了,提拔到一定级别后,就不单单以军功论了,还要有家世,这个武鸦儿身世不明,似乎是个孤儿。
梁振再爱才惜才也无能为力,他自己还功业未成身退呢。
但愿这个武鸦儿将来能有转运的时机。
梁振的子孙便将剩下的酒席摆到客房,让武鸦儿他们当作宵夜继续,武鸦儿没有再推辞。
梁家的主人离开,下人也被武鸦儿等人客气的送走,几个人说话便可以随意。
一个男人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着,啧啧有声:“这李奉安还真是厉害。”
“这是我大夏第一个小儿节度使。”另一个男人哈哈笑,“不得不说,梁老大人真不是李奉安的对手。”
他们说笑评论,武鸦儿一直默不作声,被人询问才抬起头:“李奉安吗?他一直很厉害,不需要这次的事来证明,不过…。。”
他微微皱眉,让双眼显得更加修长,增添了几分秀气。
“不过什么?”同伴问,又叹气遗憾,“不过还真是遗憾,原本想趁着李奉安死了,来看看能不能从剑南道分一杯羹,没想到李奉安一个死人还是捷足先登。”
“李奉安的儿子捷足先登不是关键。”武鸦儿看着诸人,“这件事的关键是李奉安的安排还是其他人的安排。”
诸人坐直身子,捏着肉端着酒的都放下来,不是李奉安还能是谁?
“那奏章是李奉安的女儿李大小姐写的。”武鸦儿说道。
剑南道的人当时打上门说的就是他们大小姐,但不是只是个名义吗?
“李奉安死的很快,很匆忙,如果他要为他儿子请封,刚死的时候岂不是更合适,为何等了这么久?”武鸦儿看着大家。
是的,死亡的消息传来皇帝正是最垂怜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皇帝的感情也是最容易消散的。
“如果真是他安排的也还好,捷足也不过先登一步,他毕竟已经死了,能安排他儿子守在剑南道,怎么守能不能守住,他安排不了。”武鸦儿捏着筷子慢慢的转,“但如果这件事不是他的安排是这位大小姐,可见李奉安的子女有守成之才,我们要分一杯羹才是不容易。”
诸人明白了。
“那位李大小姐也还是个孩子吧,她真能安排这个?”
“把梁老大人都耍了?”
“听说已经与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