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永摇头:“初时我见了你还道是遇上了同道中人,不想我却是看走眼了。走吧走吧,你别再来了,看到你们这些人就烦。”
  王雱笑了起来,脸颊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那我就不来了!等蒙学修好我会让曹立来请先生,到时您可别偷偷跑啦,您还欠着我药钱呢!”


第四十五章
  外城屋宅租金比内城便宜; 但也不是人人都租得起。曹立相中一地儿,是居养院旁的空宅。
  所谓的居养院,是每年入冬后定时收养鳏寡孤独者的福利机构,里头住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
  此宅独居一老翁,无妻无子,不与旁人往来,也不参与科举,一生与书相伴。每逢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便张贴告示表示可以把半个宅子租出去; 换些租钱买书和吃喝。
  曹立见了老翁的告示; 当即上门去与老翁相商。老翁听他一半大少年说要办蒙学,讥笑道:“叫你主家来谈吧。”
  于是老翁见着了小豆丁似的王雱。
  老翁:“……”
  许是因为王雱年纪着实太小,再多的不合常理也让老翁无话可说。
  两边一商量,老翁不仅答应租出大半个宅院,还表示可以开放自己的一屋子书当“蒙学图书馆”。
  王雱欢喜得很; 老翁却又提了个建议:隔壁居养院有不少弃儿; 若是能让他们一起入学他愿意参一份子。
  原来老翁年轻时不屑情爱,老来倒觉寂寞,听旁边小孩欢声笑语少不了心生喜爱,平日里会买些吃食过去逗小孩们玩; 时日久了; 心中自是多了几分挂念。
  见王雱这半大小孩还敢提出租房办蒙学; 老翁也动了帮小孩们开蒙的念头。
  王雱听了; 一口应承下来。左右不是他负责教; 管束一群熊孩子的事儿就交给这老先生和柳先生烦恼去吧!
  于是两边交换了姓名,老翁与司马光他们一眼喊王雱一声阿雱,王雱则喊老翁“常爷爷”。
  常老头要参一份子,这改造工作自然进行得非常顺利。
  王雱挑了三间采光好的大房子当教室,又挑了间小房子当“教谕办公室”。大体定下来了,陆陆续续跑了几个木匠店,定做一批适合蒙学使用的桌椅。
  其中一个教室不是蒙学专用的,是王雱准备用来开夜校!
  在鄞县时,地方小,丁口简单街头巷尾都能说出彼此姓名,因而王雱要开什么“专题讲座”的时候大伙都很捧场。
  两三年下来,王雱对于这种专业培训班已经非常有经验。
  普通百姓入夜后娱乐不多,有些穷人家里为了省灯油会早早睡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许多老百姓的生活写照。
  王雱准备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定期给百姓搞搞培训,哪怕是干农活,也能学个更科学、更高效的堆肥法子!
  当然,方洪那边还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比如识字的提供图书校队岗位、雕版工岗位,会算数的提供主店分店及各工坊的会计岗位,愿意学制镜的提供配镜团队岗位,愿意到工坊干活的提供工人职位,薪酬优渥、福利健全!
  这些都是王雱的初步规划,具体能不能实现还得先实践实践。王雱一点都不着急,若是前期培训出来的人都能有个好差使,不愁没人来参加。
  只要这些培训班教授的方法比当前通用的方法先进那么一咪咪,那么这个“夜校”的影响就会轻松辐射到各行各业,甚至成为各行各业的风向标。
  王雱伸着圆短指头比比划划,指挥漆工把磨得光滑平整的“板面”涂上黑漆。
  瞅见这横在正中的新事物,常老头决定不耻下问:“这块黑漆漆的玩意有什么用?”
  “这叫黑板。”王雱给常老头解释,“它的小伙伴叫粉笔,黑板黑,粉笔白,写上去非常显眼。夫子讲课时遇到生字,当场用粉笔写到黑板上,这样就不用一个个教过去了。”
  这也是王雱答应让居养院的小孩一起过来上课的原因,有了黑板和粉笔之后给小孩开蒙就跟赶鸭子似的,赶一只是赶,赶一群也是赶。
  常老头问明白了,每日便搬张椅子坐在一旁监工,等工匠表示黑板能用了他第一个冲上去写了几个字。
  看着黑板上显现出清晰漂亮的字迹,常老头激动不已。有了这黑板与粉笔,只要有人愿意去教,哪怕山野乡间都可以让人认字学文!
  待王雱再过来,常老头免不了要问起粉笔是怎么做成的、造价几何。
  王雱笑眯眯给常老头介绍:“这东西取些白垩、石膏和别的一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搅拌,再将浆液倒入模子里等它成型就成了,方便得很。”
  常老头遍览群书,也听说过白垩和石膏,知晓它们都不是多金贵的东西,顿时更为高兴:“那敢情好!”
  蒙学修整完毕,王雱果然让曹立去请柳永。柳永口里让王雱别再去,心里却听想念王雱这位“小友”,曹立一请便施施然地应邀来了。
  柳永早年屡试不第,仕途十分不顺,直至五十来岁才真正高中。
  高中之后,上头看他不顺眼,第一任官职任满后迟迟不让他改官,让他在京城苦等两年。
  今年他已经六十六岁,仕途依然无甚建树,京官当了几年,也外放了几年,最终朝廷怜他年迈提高,给了他一个七品的屯田员外郎,只是个空领俸禄的虚职,并不需要做些什么。
  柳永第一任妻子十五岁嫁他,他与妻子有了龃龉,离家到处游历,不久之后妻子便病逝了。后来许多年后才再娶,三十多岁方得一子。
  儿子柳涚四年前早早登科,今年任满改官著作郎。二十五岁高中、二十七八岁改官,柳永心里是有些羡慕的,相比之下,他五十六七岁才当上著作郎,比儿子晚了不止一点半点。
  柳涚刚改官时,他们父子俩还是住在一块的,可柳永为人不羁,与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种种摩擦。共住不到两个月,柳永便自己搬了出来客居旅店,连病重也不让人知会家里半句。
  柳永这一生最不爱受拘束,唯一能拘住他的便是害他蹉跎了一辈子的科举。和儿子这一杠,就杠了半年有余。
  步入被修整一新的小小“蒙学”,柳永看见一老叟在那拉动屋檐上垂下来的绳索,绳索上头挂着个悬钟,一拉绳,叮叮当当的声响轻松打破四周的寂静。
  老叟见了柳永,松开了手里的绳索朝他笑:“你便是柳先生吧?”
  这老叟自然是常老头。
  两边互换姓名,柳永跟着常老头在这新修整出来的蒙学走了一圈,等看见那窗明几净的环境与新鲜的黑板粉笔,恍然觉得自己走到了另一个世界。
  蒙学正式开学。
  无忧洞中有家有儿的人也顺利被曹立收编,这些人本来就包揽了京城一些跑腿活儿,曹立给他们做了名册,按照王雱的指示男的给配上统一服饰负责城中送快递、送外卖的活计,把人训练好再扩展其他业务。
  女人能做的也不少,培训上岗之后可以从方洪那接一些精细活帮补家用。
  虽不能给他们人手一套房子,可他们的孩子都坐到了干净整洁的教室里,接受常老头和柳先生的启蒙教育。每日一早,曹立把人领到蒙学外站好,听蒙学里响起孩童们的朗朗读书声。
  即便他们还要辛苦地为温饱奔波,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随时有可能会被人驱赶出栖身的“无忧洞”,但,生活总算有了些许希望。
  他们的孩子将学会识字断句,以后说不得能成为了不起的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曹立选人的目光还是很可靠的,一直到九月大祭开始,整个编整过程都没有出岔子。
  事实上没被曹立编入名册的人也不少,都是些奸滑狡诈之辈,只是大祭将近,所有躲在无忧洞的人都得夹着尾巴做人,这些家伙才没开始反扑。
  司马光、王安石都随同朝中百官参加了九月大祭,这场折腾人的祭礼结束之后,“公租房”一带到处喜气洋洋。
  王雱一打听,才晓得是官家大赦天下并且给朝中百官升职加薪了,见者有份,每人工资都升一级。
  自古以来有什么比加工资更令人开心的呢?连向来正直又内敛的王安仁都很欢喜,割了三斤羊肉邀请王雱一家去吃。
  王安仁身体不好,得好好养着,不能吃羊肉这腥膻上火的东西,王安石又不喝酒,是以兄弟俩只一边饮茶一边闲谈。
  王雱吃得挺欢,耳朵却一直竖得高高的,听王安石与王安仁聊朝廷之事。在他们的交谈之中,王雱听到了一个名儿:包知谏。
  知谏是个官名,全名知谏院,听名儿就是个言官。所谓的言官,自然得积极对朝中众人指指点点,参这个一本参那个一本,可谓是专管朝野不平事。
  这位包知谏胆大包天,一连参了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好几本,见到官家就喷官家任人唯亲,把张尧佐这外戚给放到肥缺上!
  官家被他和其他言官喷得免了张尧佐的三司使(国家最高财政长官)位置,回头想给张尧佐别的肥缺上,又被这位包知谏喷了个狗血淋头。
  王雱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却暗暗嘀咕:怎么感觉这画风有点熟悉?


第四十六章
  既然蒙学顺利开学; 王雱也就没再往那边跑; 而是专心读书。比起出去“抛头露面”; 他还是更喜欢躲在后面当个清闲人。
  司马光给的两本书他早看完了,不过为了不表现得太突出; 王雱憋了好些天没去找司马琰; 只让元娘帮忙“鸿雁传书”; 写信和司马琰聊人生聊理想聊今天吃什么好。
  因着是元娘帮忙带的信,司马光没理由再拦下来看; 只能眼睁睁看着王雱在自己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地和他女儿书信往来。
  王雱到底是个闲不住的,憋了一段时间就憋不住了; 乖乖带着书去找司马光。
  一见着人; 王雱马上嘴甜地喊了声“老师”,然后大诉苦水:“您给我的两本书太难了,我这段时间日夜苦读; 灯油都比往常多耗了不少!我看哪,要是我再多读两本就要和我爹一样戴个护目宝镜啦!”说完他又问司马光眼睛好不好使; 需不需要配个护目宝镜。
  司马光向来是个严肃正经的人,听了他这番油嘴滑舌额头青筋直冒,板着脸让他坐好再说话。
  司马光虽然博览群书; 但家里从来不缺钱,自然不会像王安石那样熬夜看书把自己弄到近视,暂时不需要什么护目宝镜。
  司马光拒绝了王雱的提议; 正儿八经地考校起王雱来。
  一考之下; 司马光才发现王雱把书读得比他想象中透彻; 不管是整本书的内容框架还是书中的细枝末节王雱都掌握得极好。
  若说前头起意让王雱拜师是想光明正大管束这家伙、让他别整天缠着自己女儿,那么司马光现在已是见猎心喜,真心想把王雱收入自己门下好好教导。
  司马光拥有王安石、楼先生相同的绝技:我心里很满意,我偏就不告诉你。
  司马光平和地点点头,问王雱:“这段时间你果真都在看书?”
  从司马光的表情上看不出自己到底过关了没,王雱只能满脸无辜地与司马光对视:“那是当然,要不然我还能做什么啊!”
  司马光道:“最近我家的饭桌上可时常多出些新菜色啊。”
  这小子极其险恶,虽然没让他女儿去学做菜,却在信里天天列菜谱,大夸一顿“这菜贼香贼好吃,不信你试试看”。
  司马光绷着脸让女儿拿给他看过一段,这小子写别的不行,写吃的倒是头头是道,连他看了都觉得食指大动,恨不得立刻尝个鲜!
  会这么想的显然不是他一个,没过两天他女儿就拿着信在一边教她娘怎么做了。
  王雱更无辜了:“尝到了好吃的东西,不是该和好朋友分享吗?”他对朋友多好啊!
  司马光见王雱脸色坦荡荡,一点都不像有什么不良企图的模样(比方说骗他女儿学做菜),也觉得自己可能太敏感了。
  两小孩才多大啊,能懂什么?
  司马光揭过了这事,领王雱去书房给他上课。学生收了,总不能天天让他自己看书。
  王雱听司马光给他讲了半小时课,许多读书时一知半解的东西顿时豁然开朗。
  与他爹不同,司马光讲课中正平和,没有过多尖锐的观点。
  但这不代表司马光讲课枯燥。事实上司马光旁征博引起来连他爹都稍逊一筹,讲得那叫一个好。
  王雱听到精彩处,在他爹面前养出来的老习惯又犯了,自动自发把椅子往司马光那边挪,又是给司马光倒水,又是给司马光捏肩,不要太狗腿!
  司马光没好气地拍掉王雱乱捏的爪子,训道:“坐好,听个课都不安生。”他就没见过比这小子更活跃的学生。
  王雱振振有词:“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您给我讲课多累啊,得把你多年所学捋得清清楚楚再给我讲,费的功夫老大了。我琢磨着您讲久了肯定会口干,才会给您倒水;您坐久了肩膀肯定会酸,我才给您捏肩!这都是学生应该为老师做的,怎么能说是不安生呢?”
  “就你油腔滑调!”能把狗腿说得这般冠冕堂皇,司马光还挺佩服他的。司马光道,“这些小意讨好终归只是小道,你若是真想让我和你爹高兴,应当把心思都放在正事上。将来你学有所成、金榜题名,能踏踏实实做些为国为民的事,我与你爹才会真正觉得开怀。”
  王雱颇不以为然:“连小道都做不好,谈什么大道!”
  在王雱眼里为国为民是挺遥远的事儿,司马光的学问能让他服气,他就乖乖跟司马光学;他爹想干什么事,他就坚定不移地站他爹那边。至于更高尚的情怀,他暂时还不能领会。
  司马光也知道给半大小孩灌输这些思想为时过早,也就不再多说。左右有他和王安石在旁看着,这根好苗子绝没有长歪的机会。
  王雱表现良好,被允许去见司马琰。哪怕是通过元娘传信,许多信也不便在信上多提。见了面,王雱拉着司马琰坐在雕花的窗户前,就着院子里那金黄的秋色闲扯。
  王雱给司马琰讲了蒙学的事以及那位“包知谏”的丰功伟绩。
  司马琰显然也在她爹那听说过包知谏的丰功伟绩,肯定了王雱的猜想:“那就是你想的那个人没错。”
  王雱当场给司马琰唱了起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司马琰乐得不行。
  外头天色还早,天气也极好,秋光晴好,微风徐徐。王雱在屋里待不住,拉着司马琰出去扫荡国子学里的桂花。
  作为一座国家级示范性高等学府,国子学怎么可能没种桂花,王雱让司马琰拎着个布兜一路找过去,他负责摘,司马琰负责收着。
  国子学东边有株桂花树龄颇高,上头花开得最好,可以说是香飘十里。
  王雱两眼一亮,觉得这花老香,泡茶还是做桂花糕定然都是极好的,当即让司马琰在树下望风,自己手脚并用地往树上爬去,小身板儿十分灵巧!
  司马琰在树下往上看,王雱已经爬到挺高的地方,兴致勃勃地采摘着手能够得到的桂花。
  别人都是赏花的,王雱这家伙最俗气,就想做点桂花酱送馒头、晒点桂花泡茶喝,还有什么桂花糕啦、桂花饼啦、桂花夹心小汤圆啦。
  司马琰正想着,忽听有交谈声从拱门处传来。司马琰忙紧张地提醒:“有人来了!”
  王雱说:“你说错了,应该说‘风紧,扯呼!’,你真是没点望风技巧!”他边纠正司马琰边把自己藏在枝叶深处,假装自己不在。
  司马琰:“……”
  那她怎么藏?
  司马琰只能躲到树后去,等那几个说话的文士从穿过拱门往另一边走,她才松了口气,抬头瞪向坐在树上直笑的王雱。
  王雱见司马琰气鼓鼓的,顿时笑得更乐了:“以前没干过坏事吧?感觉怎么样?要不要爬到树上来看看?树上风景可好啦!”
  司马琰才不遂他的意:“桂花已经够多了,我们回去吧。”
  王雱也不强求,笑嘻嘻地从树上爬下去,跟着司马琰回她家分桂花。张氏见他们两人摘了这么多桂花回来,王雱身上还一身碎叶碎枝的,一下子看穿他干了什么坏事:“爬树去了对不对?”
  王雱说:“这都被师娘你看出来了!”他拉着张氏的手讨好,“小孩子要是连树都不能爬,当小孩还有什么意思啊?师娘你可千万别告诉老师和我爹,要不然他们又要吹胡子瞪眼了!”
  张氏见司马琰身上齐齐整整,知晓她没跟着胡闹,对王雱便纵容了许多:“行,我不说。”
  王雱又是嘴巴抹蜜猛夸张氏一顿,和司马琰分了桂花美滋滋地回家去,磨着他娘给做桂花糕和桂花酱。
  小妹对于王雱背着她跑去摘桂花的事很不高兴,吃桂花糕时还气鼓鼓的。于是第二天吃过早饭,王雱便带着小妹去敲司马琰的窗,喊司马琰再去摘桂花。
  最大的那株桂花树又遭了秧,被王雱爬到上头作威作福。
  小妹还是头一回见识到自家哥哥爬树,一双眼睛睁得老圆,哇哇哇哇地直叫,还拿着个小布兜在下头奶声奶气地喊:“哥哥,这里,扔这里!”时不时又觉得自己不能太自私,肉疼地绷着小脸说,“琰姐姐,也要!”
  王雱麻利地把满树桂花胡乱糟蹋了个遍。
  三个人正玩得起劲,一声咳嗽声在拱门处传来。
  王雱立刻抱着树干贴在上头,一动不动地装死。
  司马琰和小妹刚才是玩得太乐呵,压根没注意到拱门那边有人过来。这会儿抱着布兜往拱门那边一瞧,来的不是王安石和司马光又是谁?
  司马琰这会儿也想起来,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休沐日是凑一块的,今儿可不就得空了吗?司马琰忙乖乖巧巧地朝司马光两人问好。
  小妹也有模有样地跟着问好。
  王安石看了眼自家女儿,问:“你哥哥呢?”
  小妹想起王雱的叮嘱,立刻积极帮她哥打掩护:“哥哥,不在树上!”
  王安石:“……”
  王安石无语片刻,朗声朝树上喝道:“混账小子,还不快下来!”
  王雱无奈地从树上滑落地面,还指责起他爹的不是来:“爹你明知道我在树上还这么大声吼,万一吓着我让我从上头摔下来了怎么办?这么高的树丫子,一准会把我摔傻!”
  王安石骂道:“摔傻了正好,没那么闹腾。”
  王雱还想叫司马光给自己评评理,一对上司马光那写着“你怎么可以这种有辱斯文的事”的眼神立刻怂了,乖乖在两位大佬面前认错,要多诚恳有多诚恳,要多爽快有多爽快。
  王安石和司马光对视一眼,都想把他揪到书房好好揍一顿。认错认得这么溜,显见是明知故犯!
  好在两位大佬还赶着去修新一轮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暂时没空认真修理他,你一句我一句地训了他一通就抓他到书房看书去了。
  司马琰领着小妹走在后头,小妹还懵懵懂懂。
  她明明说哥哥不在树上,为什么爹还是知道哥哥在上面呢?她想来想去,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爹爹厉害呀!
  王雱这边被妹妹卖得有苦难言,柳永那边也遇到点难题:有人半夜破窗而入,毁坏了蒙学的大半桌椅。大祭已过,京城不再是戒严状态,一些偷鸡摸狗的家伙又开始冒头了!
  这显然是对曹立收编了无忧洞部分成员、抢走了大半的快递和外卖市场很是不满,蓄意报复来了!
  即便已经不管事了,柳永好歹还是官身,二话不说捋起袖子告官去。
  钱财事小,小孩子不能继续上学事大。
  知府刘沆一直没注意到还有这新开的蒙学呢,听柳永义愤填膺地来告也没放在心上,只表示晚上会派人去守着。
  蒙学收的学生还不算多,几间教室躲过一劫的桌椅凑起来还勉强够用,学生们过来后摆好桌椅、挤到一间教室里上了一天课。
  入夜之后,刘沆派了几个人悄无声息地守在外围,曹立则领着自己收编的人借夜色掩映躲在院子里,瞧瞧能不能来个守株待兔。


第四十七章
  无忧洞; 一直是开封府一大难题。刘沆接任开封知府一职以来; 大大小小的案子就没断过; 尤其是大相国寺那些可恶的三只手。
  初听柳永这蒙学的由来,刘沆不怎么上心。真凭小小的蒙学就能招安无忧洞那群乌合之众; 未免也太天真了!
  不过再天真; 这到底也是个办法; 总比那些什么都不愿意做的人来得好。
  是以刘沆还是派人过来伏守。昨天夜里常老头和柳永听到动静后起来了,这才保住了小半桌椅。白天蒙学没有趁那些人的意关闭; 入夜之后他们很有可能会再来!
  曹立抿着唇等候在月光照不到的地方。这差事是王雱给他的,比起以前单纯地死训苦役营那些人; 和无忧洞的人打交道要费更多脑筋。
  原以为蒙学顺利开学; 各种送餐、送货业务也顺利开展,他算是圆满完成了王雱给的任务,结果原来事情在这里等着!
  哪怕接下来一整个月都不眠不休; 他也会把这些人逮出来!
  什么东西对猫的存在最敏感?自然是老鼠,毕竟它们要是不够警惕肯定就活不下去。
  暗中捣乱这些人就是一群生活在下水道的老鼠; 他们对衙役的出没最为警觉,刘沆派出的人连守了几夜都没看到半个人影,纷纷打着哈欠回去向刘沆汇报这情况:一点动静都没有; 报假案的吧?
  衙役们身上都有巡逻任务,也都有家有室,总不能不休息不睡觉天天守着这小破蒙学。刘沆只能让人登门转告柳永; 说逮不到作案的人; 没法子了。
  柳永气闷不已; 却也不能怪刘沆不尽心。曹立这几天都睡得少,刘沆派人过来通知之后他反而大白天去空余的卧房里睡了一大觉,养足精神等着夜色降临。
  这一晚月黑风高,四周黑得几乎看不见人影。曹立早早躲到房梁上,等待着不速之客到来。
  开封城的夜市开到极晚,直至四更天外头才彻底安静下来。
  曹立已经伏在房梁上两个时辰,他正要伸展了一下手脚,却听外头传来撬窗的动静。
  他双目一凝,屏息等着外头晃动的人影翻窗进屋。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
  一共是七个。曹立竖耳听清了,见外头再没有动静,便从房梁一跃而下,三下并两下地挪过靠墙摆着的书柜把被撬开的窗户挡起来,把七个人堵在屋里来个瓮中捉鳖!
  那七人被从天而降的曹立吓了一跳,清醒过来见只有曹立一人,便晃起手中的铁锤等物要和曹立拼个高低。
  七个人对曹立而言虽有些吃力,但还不至于落于下风,他惊人的怪力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竟把七个不速之客一个一个摔到地上,还层层叠叠地用大活人叠起了罗汉。
  常老头和柳永听到动静点了灯找过来,见此情景当场愣住。
  曹立一敛刚才的冷厉与好战,面色平静地对常老头道:“有绳子吗?我把他们捆起来绑到大门外,等明儿府衙开门了再去叫衙役把他们带回去。”
  常老头忙去找来一大捆麻绳,都是修整教室时捆各种木材用的,结实得很!
  曹立说:“计算一下他们砸坏了多少东西,到时让他们赔。”
  若赔不起,那就签契书替蒙学干活,白干的那种。无忧洞内有家有室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漂泊无根的亡命之徒。
  只抓住有家有室这一部分人还远远不够!
  曹立垂眸看向叠成人肉罗汉的七个家伙,这些人虽然獐头鼠目、心术不正,但也未必一无是处,收拾收拾当牲口来驱使还是可以的,到底是人,总比畜生好驯养不是吗?
  曹立把人捆好扔在门口,默不作声地杵在一边守着。次日一大早,街坊邻里们早早醒来,便听到外头传来阵阵哀嚎与惨叫。
  爱看热闹的百姓们顿时围拢在常老头宅院外,对着门口高高的人肉罗汉指指点点。
  常老头和柳永睡了个踏实觉,醒来后常老头便接替曹立的位置守在一边,把这七个歹人的恶行给周围的人讲了一遍。
  得知这蒙学是好心人开给居养院的孩子们启蒙的,围拢过来的百姓都唾弃不已。
  围在四周看“人肉罗汉”的人越来越多,七个歹人做的事也口口相传,很快在整条街上传开了。谁家若是有什么烂菜烂果子臭鸡蛋的,都毫不吝啬地拿出来往这七个人身上砸。
  虽说平时这七人也被人鄙夷,可明晃晃地在阳光下被人捆起来指着骂还是头一回,一时都恨不得面前有个地洞让他们钻。
  还是负责巡逻这一带的衙役们听到动静赶过来,围在周围的人才冷静了些,腾出空让衙役走进人圈里。
  这案子一点都不复杂,无忧洞勤劳肯干的人都讨着了老婆——且不论出身和长相,到底都有妻有儿了。这几个人则无家无业,一天到晚游手好闲,脏事苦事都不愿干。
  眼见被曹立“招安”的人日子要好起来了,这些人便心生妒忌想要搞搞破坏。他们还说,想这么干的人不止他们,挺多人都准备动手来着!
  曹立处理完所有事才去找王雱汇报。
  王雱把曹立遣去收编无忧洞,本就是看这地方鱼龙混杂,能锻炼锻炼曹立的处事能力。听完曹立的汇报,王雱点头说:“这招杀鸡儆猴用得不错。”
  曹立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我应该早些料到这种情况。”
  王雱笑着宽慰:“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曹立不作声。跟在王雱身边越久,他越觉得王雱身体里住着的并不是个小孩,若是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王雱肯定算一个。
  曹立到底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好胜心强,免不了会在心里比较:若是王雱来办这事,会不会处理得更周全一些?
  王雱了解曹立的性情,也没多劝,放他走了。
  吴氏正要张罗晚饭呢,见曹立又匆匆离开,进王雱的书房问:“曹立最近在忙什么?怎么连留下吃顿饭的功夫都没有?”
  王雱笑眯眯:“忙要紧事。”
  ……
  柳涚,目前任著作郎。所谓的著作郎,是负责编著“日历”的官员。日历并不是一天一撕的那种日历,而是把朝中诸事按照日期编整好。
  说是编著,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人写下的记录整理整理而已,好处就是可以看看官家及朝中大臣每天都说了什么。
  朔日这日是著作郎相对忙碌的日子,毕竟朔望日要开朝会,需要记录的东西多得很。
  柳涚过完忙碌的一天,一同僚忽然拉住他,一副要与他说悄悄话的架势。
  柳涚忙问:“有什么事吗?”
  “今日我去了开封府衙一趟,听到了你爹的消息。”那同僚道,“听说他和人合开了个蒙学,不知怎地招惹了无忧洞的人,那蒙学遭了袭击,上百套桌椅被砸得稀巴烂呢!”
  柳涚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