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玉台碧-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她吃惊的模样,岑三娘微微有些放心,暗骂自己像惊弓之鸟,见着滕王身边的人就忍不住胡乱猜疑。滕王远在隆州,杜燕绥才回来没多久,他怎么可能出现在京郊。
两人见了礼,徐夫人热情的说道:“我是来还愿的,顺便摇支签瞧瞧。杜夫人怎么也在这里?”
岑三娘没有隐瞒:“母亲周年,做场**,没想到被大雨阻在了山上。看这天气,这两日就该停了,等路好走一点,再下山。”
徐夫人点头道:“我也是,来都来了,马车好不容易才上了山。在观里包了个院子,打算住几日待路好了再走。”
既然见了,岑三娘就请徐夫人去自己院里坐了坐。
屋里烧着地龙,徐夫人顺手将签文放在一旁,看到茶具,笑盈盈的道:“今日小妇人给您点杯茶吃吧。”
她动作流利的煮茶,没有提今年织锦阁的干股,岑三娘也没有问。这本来就是滕王送的。今年他不送,就算了。
徐夫人是个好相处的,不提干股一事,却说起了代销的羽绒服:“……今年已销了五千两银子了。回头妾身便把银子给您送去。”
蚊子再少也是肉啊。岑三娘笑咪咪的点了点头:“多谢您关照了。”
徐夫人又道:“现在销路打开了,杜夫人可以自己开店。织锦阁旁边就有铺面,原也是我家主子的产业,因织锦阁要不了那么大的门店,所以做了别用。如果杜夫人愿意,妾身就收回那家店面,把羽绒服单放在店里,另取个店名。掌柜都是现成的,您只管遣个帐房来就行。租金照市价八折,您看如何?”
相当于百货商场里买个专柜,自己经营。省时省力。
岑三娘觉得不错,就同意了:“店名不用取别的,就取羽绒服三字,简单方便。”
徐夫人抚掌大赞:“如此简单明了,甚少。待回去,您只管安排帐房先生来坐堂就可以了。”
她点了茶,两人慢慢饮了,又聊了些今年京里流行的冬衣款式,徐夫人便告辞了。
送走徐夫人后,岑三娘默算了下现在的产业,尚有几万两现银捏在手里。觉得像方家军服生意参一脚,做风投也未曾不可。等到哪天邹家又有商船出海,再投一笔去试试。别的钱,风景好的地方买个别苑买几块田,反正现世太平,做地主最安稳。
她突然想到刚进国公府接帐时,匣子里倒出来的几十两银子,忍不住笑出声来。她总算明白为什么人人都想当官进爵了。福利太好。
岑三娘正想着,却发现炕桌上放着一支签。她呀了声道:“阿秋,徐夫人求的签搁这儿忘拿走了。她应该还没走远?你赶紧给她送去。”
阿秋拿了签,去门口换了木屐,撑着伞追去了。
徐夫人辞了岑三娘出来,匆匆回了自己的院子。
她包的跨院在道观后面,位置较偏。看中的就是此处清静。
她叮嘱丫头守在门口,进了转身关了门。掀了帘子进了里屋,曲膝行了礼道:“王爷,杜夫人打算雨停后离开。她是来做周年**的。”
“本王和她倒是缘。”滕王嗯了声:“你与她说妥了?”
徐夫人道:“说妥了,回去就能把店开起来。”(还有一更)
☆、偷窥
偷窥
老君观占地宽广。。。时有信徒上山寄住。
阿秋追出来时已不见了徐夫人的踪影,只好找知客道人打听。问清楚徐夫人的院子的方位,撑着伞寻了过去。
这地方实在幽静,回廓两端是一大排厢房,都紧闭着房门,尽头低矮的白墙护着一方院落。
她拍了拍门喊了声:“徐夫人可在?”
不多时,一个丫头打扮的婢子前来开了门。
阿秋行了礼道:“姐姐,请问这是织锦阁徐夫人的院子么?”
那丫头认得她是岑三娘身边的侍女,就笑道:“正是,不知姐姐寻我家夫人可有事?”
阿秋便把那支签递了过去:“徐夫人抽的签忘拿走了,我家少夫人嘱我送来。”
那丫头收了签,又道了声谢。
阿秋口称不谢,转身走了。
丫头见她离开,这才关了院门。
阿秋走了一会儿,上回廊的时候,木屐踩滑,哎哟一声摔到了地上。
她慢慢的爬起来,捡起伞和木屐,揉着腰,慢吞吞的走了。
小院里面的厢房正对着道观的院墙,一角飞崖被墙围了进来,崖上褐色的草在风里无力的摇晃着。山缝间却有一茎野菊,顶着寒风绽开了花蕾。
她会像那朵野菊吗?会顶着严寒瑟瑟的绽放吗?
滕王想起了岑三娘被范家逼得主动找他帮忙的模样,又想起她跳进赣江里的决然。真把她逼进了绝境,她还会给他惊喜吗?
他轻轻笑了起来:“明年三月前赶制几千件送过去,蕃子们应该很喜欢。丝绵贵,用此物替代丝绵,还能换许多珠宝回来。本王赚了银子,给杜家挖了坑,极好极好。”
那笑声听得徐夫人心头一凉,禁不住怜惜起岑三娘来:“王爷,若征西军发现了蕃子身上的羽绒服,杜家怕是逃不过满门抄斩的下场。”
是啊,通外敌的罪名怕是逃不掉了。
可那又如何?
滕王想起蟠龙山被挖断的山丘,想起与杜燕绥的话,不由冷哼一声:“他知道本王的事太多了。有他在皇上身边,迟早会成为本王的心腹大患。”
当初您那样看重岑三娘啊。怎舍得看她上断头台?徐夫人无声叹息。
“宫里的人什么时候来?”滕王换了话题。
徐夫人收拾好情绪,轻声说道:“就这一两日了。王爷,杜夫人在山上,王爷要不从后山走,妾身担心被她瞧见。”
滕王想了想,轻叹了口气道:“无论如何,本王也要在这里坐镇,瞧着她入主凤位才会安心。”
既然滕王已做出了决定,徐夫人不再犹豫:“是。妾身这就去安排。”
阿秋一身泥,狼狈不堪的回了跨院。
馒头忍不住喷笑:“阿秋姑娘,你今天陪少夫人去三清殿也该替自己求枝签瞧瞧。再请老道给你算算,是否不宜出门。”
阿秋瞪他一眼:“再取笑本姑娘,将来叫少夫人给你娶个恶媳妇!”
“哎哟,还真凶啊!我看这恶媳妇非你莫属……”馒头大笑起来。
阿秋气得扬起手里的伞去打他。
馒头抱着头开跑,不住的回头挑衅:“哎哟,打不着!”
侍卫们哄堂大笑。
岑三娘闻声出了房门,看到阿秋满身泥水,踩着木屐追着馒头打,忍不住也笑了:“好啦,阿秋!瞧你摔成那样子,还不赶紧去换身衣裳!”
阿秋狠狠的瞪了馒头一眼,将伞朝他扔了过去,提起裙子去了厢房。
等她换好衣裳正要出门的时候,一种奇怪的感觉从她心里浮了起来。阿秋猛的拉开门。
馒头唬了一跳,手里端着的姜汤漾了出来,烫得他龇牙咧嘴,手却稳稳的端着碗:“少,少夫人让给你熬的,你趁热喝。”
阿秋愣了愣。
“快端过去呀,烫死我了!”馒头的脸渐渐的红了,也不知道是烫的还是羞的。
阿秋接过碗,真烫!她飞快的搁到了旁边柜子上,看到馒头用手捏着耳朵走了。她看了眼那碗姜汤,抿嘴一笑,叉腰骂道:“笨得要死!这么烫不晓得拿个托盘啊!”
馒头跑得更快,一溜烟就钻进了侍卫们住的倒座房里。
阿秋将嘴凑到碗边,滋溜喝了一大口,吹着气,这才用帕子垫了手,将一碗汤喝完。浑身热出了一层毛毛细汗,她舒服的吸了口气。想了起来,跑到门口大叫:“馒头!馒头!”
倒座房里发出阵阵哄笑声,馒头慢吞吞的支出了头:“……什么事呀?”
阿秋朝他招了招手,馒头慢吞吞的走过去,清了清嗓子,还没等他说话,阿秋一把扯住他将推进了房里:“呆着,别出声。”
让他进房了!她让他进她房间了!馒头的心咚咚直跳,血直往头上涌,脸涨得通红,紧握双拳站得笔直。
阿秋一把拉上门,在门外说道:“你在看我吗?”
门上糊的绵纸映出一个苗条的身影,馒头紧张的咽了口口水,声音颤抖:“在……我天天都看着你……我,我……”
门被拉开,阿秋若有所思的望着他。
“我,我,我……”馒头觉得嗓子眼被堵着了,他又咽了咽口水,深吸一口气。
阿秋说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她提起裙子飞快的奔向了正房。
她知道了,不用他说,她就知道了!馒头一脸幸福的走出了房门,傻笑着飘了回去。
“少夫人!”阿秋进了正房,见岑三娘正和逢春在分线,她紧张的说道,“少夫人,奴婢终于知道了。”
岑三娘看了她一眼:“知道什么了?上炕坐,别凉着了。”
阿秋走过去,低声说道:“徐夫人带着丫头住在道观里最偏远的小院里,中间是处回廓,一旁是院墙一边是一大排厢房。厢房门紧闭着,像是没有人住着。上回廊的时候奴婢脚踩滑了,奴婢叫了声,好像觉得哪不对劲。刚才把馒头关屋里让他看着我。就那感觉。少夫人,厢房里有男人在看奴婢。可是又静悄悄的。对了,那院子也太偏了,临着后山崖,离后门也不远。”
岑三娘放下了手里的线。
她静静的回想着与徐夫人相遇的情景。徐夫人冒雨来老君观还愿,却把抽中的签掉在了自己这里。证明她对抽签并不看中。如果是信徒,特意上香还愿,哪有不看中签文的道理。那她来这里又为了什么呢?
如果是特意和自己巧遇,她打探过自己的行程,还说起过帮自己开店。她究竟有什么目的?
不是岑三娘多心。徐夫人毕竟是滕王的人。她再好相处,明处是在做生意。谁知道暗中又有什么想法。
如果厢房里藏着侍卫,她是来见滕王的?
滕王为何又冒险离开隆州呢?如果真是滕王,这次倒奇怪了。他竟然没来招惹自己。
岑三娘被心里一连串的想法害得坐立不安。
她朝窗外看了看,雨下得小了,淋淋漓漓的还未停。
“阿秋,去做两样点心。我要去拜访徐夫人。”岑三娘做出了决定。
下午,她带着阿秋和逢春,点了馒头和几名侍卫陪着,去寻徐夫人。
此处果然僻静。不远处是道观后面。可守可退。
岑三娘暗暗看在眼里。
经过那排厢房的时候,岑三娘看到门果然关着。
她目不斜视的走了过去,吩咐道:“逢春,去敲门。”
还是那个丫头开的门,见是岑三娘主仆,笑吟吟的行了礼,进去禀了。不多会儿徐夫人就出了房门,沿着回廊迎了出来:“少夫人怎么来了?”
岑三娘进门笑道:“我离家十日了,见雨也小了,实在等不到天晴,打算明天一早就收拾下山。您要不要和我一起回长安?”
徐夫人迎了她进屋,请她在正厅坐了,笑道:“这里环境清幽。好不容易得个闲来还愿,我打算再多住几日。山路滑,您明日下山可得吩咐侍卫们多留意。”
“路上走慢一点,不妨事的。”岑三娘让逢春拿了食盒来:“丫头做了几道点心。您尝尝。”
徐夫人就叫丫头拿去装了盘,又煮了茶来,和岑三娘聊着闲话。
滕王站在里间,听到岑三娘的笑声脆脆的传来,怔怔的出神。她好像在自己面前从来没有这样自在的说笑过。
他突然极想看看她。偷偷看看她现在的模样。
他慢慢踱步走到房间的另一侧,手指沾了点茶水,轻轻的在窗户绵纸上润出一个小小的洞来。
不多时,他听到了岑三娘告辞的声音。
滕王站在窗边,看到她踩着木屐哒哒经过回廊。她穿着件蓝色出锋貉子毛的大袖衫,系着灰色的皮裙。披着灰白色的斗蓬。发挽了个单髻,插着一枝简单的猫眼石银簪子。领间的貉子毛被风吹着拂在她脸上,衬着脸越发小巧精致。因为天冷,她脸上冻出了红晕,眼神清亮得像水洗过的玉石。
她偏着头和徐夫人说笑,露出耳朵上的银丁香。折射着一点阳光,闪进了滕王的眼睛。他情不自禁的把手放在了窗户上,挡住了那个小小的洞。
他转过了身,望向山崖上那朵微颤的**,从窗户跳了出去,伸手摘了下来。
“王爷!”徐夫人回来,吃惊的看到滕王站在窗户外的院墙下。
滕王转动着那朵**,淡淡的说道:“不必担心。她如果知道本王在此,就不会来了。”
岑三娘回去的时候看了眼回廊。香粉洒了一地,没有痕迹。她带着人回了院子,吩咐馒头:“国公爷说你身手敏捷,你看过那院子的地形,可有把握偷听不被发现?”
馒头说道:“少夫人放心。我爷爷从前是老公爷手下的斥侯。我从后面山崖翻过去,能避开前面的厢房。”
“安全第一,如被发现,逃命要紧!明天我们下山后,你从后山绕过去。”岑三娘叮嘱道。
“是!”
明天再更了
☆、会面
会面
雨淋淋漓漓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晨雨势小了。。。空气中飘浮着一团团雨雾,呼吸间都能感觉到山间冬季的阴寒。
岑三娘缩了缩脖子,双手紧紧的扯着斗蓬将自己裹住。她瞅着在车边空地跳来跳去的馒头,却不叫他,上了车,又把逢春叫上来。却吩咐阿秋:“把早晨烙的饼给馒头送去。”
逢春眯缝了大眼睛笑,阿秋的脸就红了:“侍卫们都吃过早饭了,不如中午打尖再给他们……”
话未说完,就被岑三娘冷了脸瞪她:“宠坏你了,那来那么多话!”
阿秋不敢再说,去拎旁边的包袱。
“你拎着逢春的了。昨晚我让你们做的那个。”岑三娘叹了口气。
逢春捂了嘴笑得甚是可爱。
阿秋的脸更红,她飞快的拿了包袱,低着头朝馒头走去。
岑三娘想着馒头要从后山崖攀上去,天又冷又湿,昨晚连夜给他做了个精巧的背包。装了一皮袋烈酒。烙了十来张小馅饼。还包了一袋子饴糖。
背包是岑三娘画了图让阿秋和逢春赶的工。缝制却只让阿秋一人动手。阿秋知道岑三娘的意思,看着在空地上跳来跳去的馒头。想着他傻兮兮的端着滚汤的姜汤,她心里一热,有少夫人给自己作主,她怕什么?
阿秋脸上扬起了笑容,大大方方的走了过去。
侍卫们挤眉弄眼的偷笑着。
阿秋瞪了他们一眼,将包袱扔给了馒头:“少夫人给你的,你等会儿偷偷的看,别给他们瞧见了。”
“噢。”馒头紧紧的抱着包袱,嗓子眼又被堵住了,嘴皮动了又动,什么话都没说,就看到阿秋掉头跑着上了车。
马车缓缓的离开了老君观,沿着山道下山。
滕王站在山巅,望着马车渐渐消失在雨雾隐没的山林中,拢了拢斗蓬道:“回吧。”
他转身走回观里。徐夫人候在小院门口,见他带着侍卫回来,陪着滕王进了内室,赶紧吩咐丫头端姜汤来。
她抱着滕王脱下的斗蓬,面上的缎子都被雨雾浸湿了。徐夫人心里又是一叹,交给丫头用熏笼去烤干。
徐夫人蹲下身给滕王换了鞋,轻声说道:“王爷,那羽绒服的事她怕是脱不了干系,您看是不是……”
“再喜欢,也不必心软。”
滕王的眼神像外面的雨雾,寒意扑面而来。
“是。”徐夫人低低应了声,
老君山海拔两千多米,气势雄浑,传言老子曾在山上归隐修练而得名。连续多日雨天,下山的路湿滑难行,二十几名侍卫小心的护着马车,行走的格外缓慢。
绕过几道弯,馒头看着地形,驱马行至车旁,低声说道:“少夫人,我就这去了。”
岑三娘挑起帘子,故意让馒头看清楚车里的阿秋,轻声说道:“那个背包阿秋赶了一宵,里面的东西你应该用得上。记着,探不到消息没关系,安全第一。我们在山脚镇子打尖等你。”
馒头飞快的睃了眼阿秋。见她眼里透出关切,不由得挺了挺胸:“少夫人放心。”
他下了马,将缰绳扔给别的侍卫,滑下了山道。
马车继续前行,快午时了,才走到半山。刚拐过弯道,迎面碰上一支队伍上山。山道窄,马车便停了下来。
一名侍卫靠近马车轻声禀道:“少夫人,看服饰像是羽林卫。”
马车要让道,下方是深壑。岑三娘干脆下了马车。
那边队伍走了过来,中间也护着一辆马车。见岑三娘领着侍女站在道旁,那边的马车也停住了,帘子掀起,岑三娘不由得一怔:“胡公公?”
见是岑三娘,胡公公赶紧搭着小内侍的手下了车,上前见礼:“杜夫人怎么也在山上?”
岑三娘微笑道:“母亲周年祭,我和国公爷来做**。被雨阻了几日,祖母病着,国公爷就先回府了。这不,瞧着雨小了,我就赶着回去。胡公公怎么冒雨前来?”
胡公公叹了口气,低声说道:“皇上这几日总是梦魇,咱家奉旨请老君观的清风道长去做场**。”
岑三娘躬身道:“那可不敢耽误您。”
她吩咐侍卫下马,靠边让出道,请胡公公先行。
等到胡公公过去,岑三娘这才上了马车,缓缓下山。
和滕王勾结在一处的人居然是皇帝最信任的胡公公。他还有多少的力量藏在暗中?难道历史真不是她熟知的那个大唐?岑三娘震惊不己。
胡公公在羽林军的护卫下进了老君观。清风道长接了旨。安排他在观里住下,只等明天一早下山进宫。
既然来了老君观,胡公公下午就带了小内侍在观里游览。
极自然的遇到了上香还愿的徐夫人。
徐夫人是织锦阁的掌柜,宫里娘娘们也极爱织锦阁的成衣,她很自然的请胡公公去自己的院子吃茶。
胡公公嘱小内侍在门外侯着,和徐夫人一起进了正房。
进了正厅,徐夫人曲膝行了礼,转身进了东厢。
胡公公看了她一眼,拍了拍身上沾着的水雾,挑起门帘进了内室。看到窗边正挥毫作画的滕王,眼里一热,跪下行了大礼:“老奴见过小主子。”
滕王笔势未停,细细的在山石上画出一茎柔弱的**。他瞧了瞧,搁了笔道:“起来吧。”他转身看着胡公公衰老的模样,叹了口气道:“今冬寒冷,劳你长途赶来,受累了。”
胡公公听得这句话,心里暖洋洋的,激动的说道:“能和您再说上几句话,这点子路算得什么。”
“坐吧。”滕王坐在交椅上,亲手倒了杯热茶搁在对面。
胡公公摇头:“小人站着就好。”
滕王和声说道:“坐罢。”
胡公公见他坚持,这才在下首挨着椅子坐了半边。
滕王端起那杯茶送到他旁边的案几上,伸手按住了胡公公的肩,不让他起身。他回身坐了,沉默了会才叹道:“宫里头恐怕只有你还惦记着我。”
“娘娘的在天之灵也惦记着您。”胡公公的眼泪就落了下来:“若没有娘娘,小人早就死了。小主子吩咐老奴做事,老奴心里只有欢喜的份。”
滕王收起了对长安城那座宫殿的回忆,淡淡说道:“宫里怎样了?”
胡公公赶紧答道:“这几日连着阴雨,天气又冷。皇上头风发作更为厉害。以往皇上极爱皇后宫中的侍女给他**,如今疑了皇后,不愿去了。昭仪聪慧,去太医院学了手法,日夜陪着皇上。皇上发作的时候,常让昭仪给他读奏章,甚至有时他说,让昭仪写。越发离不开昭仪了。”
他越发离不开她。又疑了皇后。废后只是早晚的问题。她做了皇后以后呢?滕王想起了杜燕绥的话:“武昭仪重新进宫,嫌先帝取的媚字太过柔软,替自己造了个字名曌。取日月行空之意。王爷需谨记,女人最善变,尤其是能被先帝忌惮的女人。”
“那时候母妃见太子与魏王争得厉害,未雨绸缪,让你去服侍晋王。你在他身边十几年,对他和媚娘的事最为清楚。媚娘真喜欢他么?”滕王轻声问道。
这是他心里藏了很多年的疑问。宫里的人,他只信得过胡公公一人。却一直没找到机会问个明白。
胡公公对武昭仪又是佩服又是憎恨。她是先帝的才人,蛊惑了滕王,却又投入今上的怀抱。他知道自己的话对小主子甚为重要,不敢加一丝猜测,平实的讲述着他眼里看到的一切。
“……老奴不懂。”
是啊,那是个复杂的女人。能得先帝赐媚为名。却敢提着匕首去驯暴烈的狮子骢。她说是今上对她生情,让自己信她。然而她对今上却并非全然无情。他又怎么可能相信她。
“小主子,老奴不懂为何要助她做皇后。”胡公公不明白。这样的女人哪怕是被逼无奈进了宫,但她也背叛了滕王。
“她做了皇后的好处……日后你就明白了。”滕王话锋一转,“长话短说。我不要你做别的。如有一日杜燕绥犯事,皇上顾念旧情时,你提点他几句。”
胡公公想都不想便答道:“哪怕他是奉了先帝遗旨,却仍是背叛小主子之人,死不足惜。”
他说到这里,又道:“今日上山,正碰上杜夫人返家。王爷,徐夫人在观里,她可会猜到老奴与你的关系?”
“不用担心。眼下她不会说出去。等她想说的时候,已经迟了。”滕王淡淡的说道。
馒头背着背包,上了树,饮了口烈酒。夜色降临,雨势又大了起来。他拉上蒙面巾,紧紧双肩的背带嘀咕了声:“比包袱轻便,少夫人就是聪明。”
他轻盈的翻过矮墙,像猫一样,从阴暗处攀着木廊的廊柱翻上了屋顶。他趴在屋脊上,从包里掏出块黑色的油布盖在身上,小心的移开了一片瓦,把耳朵贴在了缝隙上。
中间隔着承尘,声音若隐若无的传来。
胡公公已经走了,屋里只有徐夫人在侍候着滕王。
“……大概三月吧,皇上会……丹华已去了……”
馒头急得抓耳挠腮,他一句都听不懂。他暗骂着道观的院子修这么好做什么,一边轻轻的将瓦揭到旁边。
瓦片移开,露出屋顶的椽子。下面是薄木板搭的承尘。馒头个头大,他瞧准房梁的位置,抓着椽子想要滑下去。
房梁在一步开外,他看了眼距离,只得放弃。脚勾住椽子,倒挂着探下身去。
声音更清楚了。
“……杜燕绥必须死。我可不想她手里还有握着兵权的大将。”
馒头一惊,她是谁?
“王爷,后院墙下有脚印!”
馒头想都没想用力勾住椽子翻了出来,脚尖用力在房顶上一点,朝外面跃了出去。
瓦片哗啦啦的掉进了天棚,发出咚咚的响声。
“屋顶有人!”
随着叫声,院子外面冲进来数人,朝着后院包抄过去。
馒头只觉背后一股大力撞过来,差点被撞岔了气。他攀住墙头跳了下去,飞快的朝着后山的树林奔逃着。
院里灯光亮起,滕王绕到后面,看了看墙边的脚印,眉头紧皱。
一部份侍卫已经追了出去。剩下的人围侍在他周围。
“王爷,屋顶移了个洞。”有侍卫上了房,察看着被移开的瓦说道。
滕王负手站在院子里,嘴角抽了抽:“原先不是见着我就躲么?本王又猜错一回。”
徐夫人站在他身边听得清楚,禁不住吃惊:“是杜夫人?妾身一点都没看异样来。”
“杀了那个人。如果没追上的话……”滕王不知道被听去了多少,想了想道,“下山。她一定在山下镇里打尖等着。”
侍卫们牵了马来,护着滕王从后山小道飞驰而去。
雨夜里,馒头矫健的奔驰着。追来的人都是好手,他不敢停。跑到一处低谷,馒头迟疑了下。
往左出山就是小镇。往右则进入伏牛山脉,要绕很久才能出去。
他一咬牙往右边奔去。身后有追来的人,他不能把他们引到镇上去。
跑了一程,他找了棵大树利索的爬了上去。
雨夜在山林中追赶,哪有那么容易。追来的人点着火把,黑夜里看到几点火光在林子里闪动。朝着小镇的方向追去,馒头轻轻松了口气。
只要追不到自己。少夫人还有二十来个侍卫保护着。对方人少,也疑不到她头上去。
他浑身已经被雨水淋透了。馒头取下背包,蓦然看到背包上插着一枝箭。他拍拍胸口心想好险。
他拿出包里的酒囊。心疼的发现已经被箭射穿了,酒漏得只有浅浅一点。他仰口喝了,嗅到浓烈的酒香,心里顿时生出一丝不安来。
他提起酒囊朝着不远处砸了过去。
发出哗啦一声。
人顺着树爬了下来,就地一滚,翻进了草丛中,耳朵紧紧的贴在地面。
不远处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朝着酒囊落地的地方走了过去。
不多时林子里传来轻轻的说话声:“应该朝这边跑了。不会远。”
馒头数着对方的人数,有三个人。
林子里亮起了火把,脚步朝着大树走来。来人围着树走了一圈,指着地上新鲜的脚泥:“就在这附近!”
雪亮的刀贴着灌木草丛挥砍刺着,离他越来越近。馒头一动不动的伏着,手抓紧了匕首。
晚上继续更
☆、确认
确认
山下的小镇因老君上的道观繁荣起来。。。镇上的客栈有四五家。岑三娘一行人包下了其中一家的跨院。
岑三娘拿着卷书和衣靠在床头看着,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心里想着别的事。
昨天就遣了名侍卫下山给杜燕绥报信。大概今早开了城门才能回府。
就算杜燕绥接了信赶来,算算时辰也要深夜了。
镇上的竹梆声敲了一下。一更天了。
“少夫人,你说,你说馒头会不会……”阿秋坐立不安,忍不住开了口。
岑三娘拿了卷书,和声说道:“山路难走,咱们下午才下了山。一来一去也要时间。馒头机灵,且放心吧。”
这时有侍卫前来敲门。
阿秋去开了门,侍卫站在门口恭敬的说道:“少夫人,有人送了张帖子,道是您在隆州的故人。送帖的是个小厮打扮的人。说他家主人也住在这家店里。如果方便,请您移步一见。”
阿秋拿了帖子进来。岑三娘打开一瞧,里面画了枝钗。她认出来是滕王送的点翠钗。他果然来了。
先前不见。紧跟着就下山寻到客栈里。他发现馒头了?还是他已经捉了馒头?
岑三娘放下书,吩咐道:“逢春随我去。阿秋你留下。”
逢春还小,又是个老实的新罗婢。往日少夫人都爱带着自己。阿秋的脸瞬间就白了:“少夫人,是不是馒头……”
“没有的事!你老实呆在房里,明白?”岑三娘打断了她的话,顿了顿道,“关心则乱,我不能让对方看出端倪。知道了吗?”
“是。”阿秋咬着唇,眼神有些慌乱。
岑三娘安慰她道:“你放心吧,国公爷应该在来的路上了。安心等着。”
她带了逢春,点了四名侍卫出了院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