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台碧-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皇上与她情深似海,我却总忘不了当初她与滕王在一起的情形。毕竟滕王曾有心娶你,我怕她对你不利。”
  武昭仪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了……岑三娘打了个寒战,急切的说道,“咱们能不能离她远一点?”
  杜燕绥苦笑:“不能。”
  “为什么?因为她能让你做从三品的将军,将来能帮你拿回杜家的爵位?你就这么看重权势?”岑三娘想着将来因武媚娘掀起的风暴就不寒而栗。
  她满脑子都是武媚娘生了公主掐死嫁祸皇后,一步步成为六宫之主的各种故事。今天武媚娘羽翼未封,抬举着杜燕绥引以为自己的助力。将来,杜燕绥这个对她知根知底的人,就会成为她的心头刺。要想一直得她宠信,比走钢丝还难以把握分寸哪。
  杜燕绥有些难过的看着岑三娘:“我想为杜家正名,想重复杜家昔日的尊荣。我却不是为了权势。三娘,你还不懂吗?皇上现在眼里心里都只有她。自我进宫,自她选中我,我还有拒绝的可能吗?杜家原就历经风雨,若我稍有差池,没准就是覆顶之灾。我一人,牵着整个家族,你,或许还有滕王。”
  他的声音很轻,眼神那样疲惫。仿佛一瞬间回到了乐游原见到他时,冷漠的连多说一句话都懒得。
  岑三娘像被迎头浇了盆凉水,冷静下来。
  一件件看似不关联的事,堆在一起就成了如今的局面。
  范玉书,方铭,滕王……他们都曾经是她也许会嫁的人,范玉书结巴瘦弱,家有悍母。方家家大业大,为争家产,宅斗不可避免。滕王冷酷,姬妾成群。好像都比杜燕绥麻烦。如今的结果却是,杜燕绥身处漩涡中心,是最容易沉掉的船。
  杜燕绥矛盾着,眷恋着,看着出神发愣的岑三娘,一咬牙说道:“三娘,你还是走吧。”
  岑三娘一惊。
  留下
  杜燕绥脸上漾开了笑容:“也许将来会平淡度日,粗茶淡饭,总也好过跟着我提心吊胆,勾心斗角的强。至少,现在我还有能力可以让你平静的淡出所有人的视线。”
  “我走了,你怎么办?”岑三娘眼里闪过一丝古怪。
  “你大概不知道,皇上提出让我娶你,我想大概也是昭仪的意思。我不娶你,皇上也不会让滕王娶你。我当时想,将你赐婚给个陌生人,不如我娶了你,还了你的自由,我心里也不用愧疚。没有你在身边,我少一重牵挂,反而更轻松。”杜燕绥笑了笑。
  这个坏心肝的家伙。岑三娘眼睛浮起了水汽,狠狠的一脚踹了过去。
  “哎哟!”杜燕绥猝不提防,往后仰倒,脑袋重重的撞在了车厢壁上。
  他揉着头,看见岑三娘飞快的抹了把泪,恶狠狠的瞪着自己。杜燕绥一时间有些急,伸手去拉她:“怎么哭了?”
  “能脱身我喜欢我高兴!”岑三娘一把挥掉他的手,转开了头。
  杜燕绥怔怔的看着她,心里隐隐感觉到阵阵喜悦,可这喜悦中又夹杂着酸楚,他不知道怎么安抚她,情急之下将她揽进怀里:“三娘,你别担心,我都会安排好的。你去幽州可好?万一有什么情况你可以找你大舅舅。哦,幽州苦寒。去苏杭吧,江南富庶,买个园子买些地,我让黑七去保护你……”
  岑三娘伸手抱住了他的腰,脸贴在他胸口,眼泪瞬间浸湿了他的衣袍。她没有说话,满脑子都是幼时的杜燕绥跟在滕王身边服侍的模样。他让她心疼。
  “……我哪儿都不去。” 如果需要,我会讨好武昭仪。她想做皇后,我帮她。岑三娘没有说出这句话来。
  她想到初来乍道时,曾想过,是否在遥远的感业寺里有个先帝的才人。命运兜兜转转,她真的来到了长安,认识了那个将李唐江山捏在手中的未来女帝。
  杜燕绥浑身一震,低头看岑三娘。
  她仰起脸,眼里噙着泪,闪烁着他看不懂的光芒:“我不去幽州,也不去江南。我喜欢长安。”
  杜燕绥看着她,突然笑了:“那你喜欢我吗?”
  这人,这人……岑三娘顺手拿起身边的靠枕狠狠的向他砸了下去。
  杜燕绥轻松挡住,胳膊收紧,看着岑三娘气恼的像虫子似的在怀里扭动,低下头在她耳边说道:“你想走,我现在也不肯了。”
  他先前不是这样说的吧?岑三娘呆呆的望着他。
  杜燕绥松懈的把头往她肩上一靠:“为了凑聘礼,家里倾家荡产了。我没钱再娶了。”
  就因为这个?岑三娘气得半死。
  “山不过来,我会过去的。”杜燕绥轻声在她耳边说道。
  岑三娘呆了呆,昨晚她洗澡自言自语说的话都被他听到了?
  “三娘,我头疼,让我靠着你睡会儿。”他很自觉的把脑袋移到岑三娘腿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睡了。大概连赴两局酒宴累了,不多会儿他就发出浅浅的鼾声。
  岑三娘磨了磨牙,却不忍心叫醒他,只得将心里各种念头压了下去。
  作者题外话:晚上再有了
  
偷听
  第二天一早,岑三娘卯初就起了床。
  天还黑着,起居间的灯已经亮了。她听到院子里传来阿秋和夏初低低的碎语声。
  罗汉榻上杜燕绥也睁开了眼睛,头枕在颈后,侧着身问她:“怎么起来了?”
  岑三娘趿了鞋去净房:“前几日是祖母和母亲体恤,昨天回来也让尹妈妈来说让歇着不用去请安。今天再不去,我都不好意思了。”
  她说着闪身进去。
  杜燕绥眨了眨眼睛,身手敏捷的从榻上起来,抱着被子枕头飞快的掀了帷帐上了床。床里似乎还留着岑三娘的味道,他深吸口气,翻了个身继续睡。
  岑三娘从净房出来,吃惊的看了眼空空的罗汉榻,嘀咕道:“这厮早起练剑去了?脸都没洗哪。夏初!”
  听到她喊,夏初端着水从起居室进来,阿秋则去叫方妈妈准备早饭了。
  净了脸,岑三娘坐在妆台前让夏初梳头,一边挑选着钗环:“今日不出门,别弄高髻了。梳个螺髻,用几只钿子如何?”
  “少夫人今天正式去给太夫人和夫人请安,会不会简单了点?”夏初麻溜的用桃木梳理顺着头发。
  岑三娘摇了摇头:“衣裳选件亮色喜庆的就行了。我估计今天祖母会留我说说府里的事。头上插多了东西,脖子疼。”
  夏初应了声,将头发往上梳起,盘旋成螺形,轻声说道:“少夫人过了门,管家是情理中的事。只是太夫人会不会觉得您太过急切?”
  “若是嫁到别人家我自然不会主动。可国公府不同。祖母年纪大了,母亲身体不好,燕婉这一两年便会找婆家。我看祖母巴不得我早点熟悉府里的情况。”岑三娘说着,从镜子里给了夏初一个鼓励的眼神,“你别担心说错,心里想什么告诉我好了。我也不见得事事能想得周全。你放心,我也不会一副要抢过家事担身上的模样,祖母要塞给我,我嘴里也会推辞几句的。”
  夏初放了心,笑道:“奴婢也是想到哪儿说哪儿,万事有少夫人作主,奴婢可不敢擅拿主意。”
  梳好头发,夏初取了两件衣裳给岑三娘看。一件樱桃红大袖碎花连身裙,一件粉色窄袖配杏黄高腰襦裙。
  “窄袖的吧,如果祖母再让一起吃早饭,我侍候布菜方便些。”岑三娘选中衣裳换了,突然想起来了,“姑爷外穿的衣裳这季够了,中衣里衫却极少。我记得箱笼里有好几匹茧绸,你去找方妈妈领来比着大小裁了。好在不用绣花样,缝布我还是会的。”
  夏初抿嘴直笑:“不是奴婢说您。少夫人还是学着绣花吧。学会了那天给姑爷缝个荷包啥的都好啊。”
  岑三娘的脸垮了下来:“将布料缝一块我行,绣花我真做不到。荷包么,改天上街买个精致的,就说我做的好了。反正他也不知道。”
  阿秋从门外进来,笑道:“方妈妈说早饭就早备好了,问少夫人是现在用,还是请安回来再用。”
  “赶紧端盘点来。趁姑爷不在,我偷偷先吃两块。祖母留不留早饭,我都心里不慌。”
  “不等姑爷了?”
  “你没见前天去请安,他在祖母那里吃的像小猪拱食一样?我哪好意思。我先垫两块点心去。阿秋,你去找找,看姑爷是不是在后园里练剑啥的。催他快点回来换衣裳去正屋。”岑三娘说着进了起居间。
  杜燕绥躺在床上先还听得津津有味,越听越不是滋味。本想装装睡让岑三娘哄他起来。躺在床上他也有理由啊,不想让丫头们知道他睡榻呗。谁知岑三娘压根就没往床上瞅一眼,这会儿起来从卧室出去倒显得他作贼似的。他飞快的下了床,支开后窗跳了出去。穿着件中衣装模作样的打拳。
  果然一会儿工夫,阿秋就绕到了园子里,见着他上前行礼:“姑爷,少夫人请您回去,别误了请安的时辰。”
  杜燕绥收了拳,嗯了声:“好。”
  等他绕道回了院子,进了起居间,看到岑三娘装容整齐,正在饮茶。桌上光溜溜的,就一杯清茶。杜燕绥磨了磨牙,笑咪咪的凑近了:“呀,好香。”
  “是么?这瓶刨花油的味道还算不错。”岑三娘站起身,催促着他赶紧去洗漱换衣。
  杜燕绥应着,走了几步又回头,满脸不解:“怪了,这刨花油咋闻着像点心的味道呢?”
  岑三娘吓了一跳,干笑着推搡着他:“鼻子真灵啊,厨房那么远,你都能闻着点心味。哎呀,你倒是快点。”
  杜燕绥撇了撇嘴去了。
  “夏初,你能闻到点心味吗?”岑三娘疑惑的问道。
  夏初嗅了嗅,有点拿不准了:“您刚才用了两块蜂蜜蒸糕,好像是有点甜香味。”
  “狗鼻子。”岑三娘嘟囔了句。
  等到杜燕绥收拾好出来,两人去了正房,半路上杜燕绥突然说道:“三娘,你给我做个荷包好不好?”
  岑三娘一惊:“啊?荷包?”
  杜燕绥瞟了瞟她道:“对啊,等我回去消假时,穿你亲手做的衣裳,腰间挂着你亲手做的荷包,羡慕死那帮小子去!”
  岑三娘紧张了:“皇上放了你几日假啊?”
  “十天!还有六天,能做出来吗?我陪着你做。”杜燕绥一脸幸福样。
  陪着她做?岑三娘呆了半晌。
  “送我个荷包嘛,你瞧我这个,都磨出毛边了,还是娘几年前给我做的。燕婉只爱武艺,女红不行。我娘病了之后也没精力给我做了。好不好?”杜燕绥可怜兮兮的托着腰间一只蓝色缎面的荷包。
  “哦,好……吧。”岑三娘心里打定主意,偷梁换柱。一时也不悚了,笑嘻嘻的跟着杜燕绥进了正气堂。
  作者题外话:明天再更啦;周末愉快。出门吃饭去了。
  
静好
  张氏卧病在床,没有起身。
  杜老夫人一大早就起来了。穿了件家常襦衣,额间系了岑三娘元宵节送的那条抹额,梳了个圆髻,插着几只碧玉簪。简单中透出华贵。
  她跟着杜如晦享尽尊荣,又因丈夫过世,两个儿子的遭遇受尽世人白眼。大起大落,一双老眼看透了世间百态。如今瞧着唯一的孙子做了将军,娶了媳妇。老夫人欣慰之即,又有些不安。
  人老了,活不了多少年了。那种重新拿回爵位,让国公府名副其实的执念从杜燕绥回到长安之后,就盘恒在她心里。
  岑三娘能否是杜燕绥的贤内助呢?老夫人心里没有底。
  用过早饭,杜老夫人并没有急着留岑三娘聊府里的事,慈祥的说道:“燕绥还有几天假期,正好让他将府里的事情都交给你。待他去消了假,这国公府就由你管着了。老身也享几日清福。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尽管问他便是。这几日早间就不用来请安了。府里人少,晚上一起过来吃饭,也热闹些。”
  岑三娘恭敬的应了。
  出了正气堂,岑三娘睨着杜燕绥道:“祖母的意思是,国公府原来是你在管家?”
  杜燕绥回了她一个灿烂的笑:“三娘你真聪明。”
  他心里苦笑,国公府早成了空架子,祖母不好意思开口,把这事推自己身上了。他嘴里从善如流的说道:“我回来以前,府里大小事情都是她和燕婉操持。我回来以后,燕婉专心照顾母亲,府中事情都由我和杜总管商量着办,大事回祖母一声即可。”
  他悄眼望去,岑三娘并没有半分生疑,反而有些高兴。杜燕绥一想就明白了。岑三娘也巴不得由自己说给她听。
  想起府里的情形,岑三娘能接受吗?杜燕绥无比苦恼。
  “今天我要和方妈妈商议院子里的安排,还有我的陪房也从隆州来了。现在安置在外院住着,我还没见着人呢。反正也不着急,你慢慢告诉我好了。”岑三娘得先把自己带来的陪房安顿好了,才有精力去管国公府的事。所以,她也不太着急。
  杜燕绥灵机一动,何不趁岑三娘和方妈妈商量事情的时候找个由头,他笑道:“那我坐旁边听着好了。院子里有什么不知道的尽管问我。”
  两人说着回了院子。
  岑三娘叫了方妈妈来。杜燕绥拿了卷书坐旁边看。
  方妈妈坐了下方的圆凳。她原先是管厨房的,开口就从厨房说起:“少夫人,国公府只有一个大厨房。有个管厨房的吴妈妈,还有两名厨子,都做不来南方菜。你看是不是再买个厨娘回来?这几日都是奴婢给您单做的菜,日后忙起来,怕是不能常去厨房。”
  杜燕绥竖着耳朵听着,接口说道:“三娘习惯吃南方菜,那就添个厨子。”
  “那不用呢。”岑三娘想起了岑知林,脸上露出了笑容,“九哥儿将阿富一家三口都带了来,借给我使。阿富他娘厨艺甚好,让她去厨房好了。你去告诉她,让她也学着做本地菜,府里忙碌起来,也能搭手帮忙。”
  方妈妈应了。又道院子里下人太少,是不是添买些粗使婆子和丫头。
  岑三娘只带了四个丫头。两个小丫头逢春和暖冬都还在方妈妈手下调教着。指望将来能帮上忙,并不打算用来做粗活的。
  说到要买人,她就问杜燕绥:“府里买下人是要让杜总管去办吗?我还不认得他。”
  杜燕绥找到了话引子,对方妈妈说道:“妈妈先下去吧。我和少夫人先说说府里的情形。”
  “也是,方妈妈你先下去吧。等姑爷给我说过,我们再议。”
  方妈妈行了礼退下了。
  “怎么了?有什么为难的事吗?”岑三娘心想该不会是杜总管奴大欺主,主子添几个粗使丫头婆子都拦着不让吧?
  杜燕绥笑嘻嘻的望着她:“你猜。”
  岑三娘被这两字噎得半晌没回过神来。杜燕绥笑容灿烂,眼神闪烁,瞧着瞧着,岑三娘便明白了。她眉毛一挑:“你不好意思说?府里差钱差到买不起下人的地步了?”
  杜燕绥顿时尴尬起来。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哪。岑三娘感慨着,伸手握住了他的,柔声说道:“我早就知道啦,你告诉我实话好不好?不然我大手大脚的花销,坐吃山空怎么办?”
  杜燕绥歉然的看了看她,轻声说道:“三娘,让你委屈了。”
  “真会说好话,哄人高兴。”岑三娘白了他一眼,笑道,“帐册呢?赶紧交出来吧。”
  “跟我来。”杜燕绥站起身进了卧室,从床头柜子里抱出只匣子,把钥匙一并给了她:“府里公账和所有的银钱都在这儿。”
  岑三娘接过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几本帐册,旁边还有一只钱袋。她拎起来摇了摇,这也太轻了吧?她往桌上一倒,大小银锭滚落出来。她看了眼,呆了:“这才四十六两银子?”
  杜燕绥撑着下巴认真的点了点头。
  岑三娘一屁股坐下,又数了一遍:“你确信你鞋底没藏两张银票啥的?被我搜出来,你就死定了!”
  她的语气让杜燕绥心里感激不己,配合的大呼冤枉:“真没有攒私房钱啊!”
  喊完才细细说给岑三娘听。从三品有月俸禄米四百石。贞观盛世沿续至今,很大程度上可以从米价上看出来。如今三文钱能买一斗米。四百石等于四千斗。一两银能换一千文钱,也就是说,杜燕绥的月俸折成银两大概是十二两银子。官职田和永业田合在一起有三十五倾地,这个收入是算全年地里的产出。大概有三百两银子。还是去年封了从三品将军才有的。
  “因祖母在世,仍有国公夫人的诰命,皇上天恩,没有收回国公府的称谓。我爹被夺了国公爵,在职田和永业田却没有了。府里的产业只有两个庄子,大概一百五十倾地。连同我的俸禄,全年收入大概不到两千两。”杜燕绥苦笑。
  岑三娘用手指拨拉着桌上的几十两碎银,全明白了。
  享受不了国公的待遇,却还撑着国公的架子。杜老夫人没受两个儿子拖累,还有国公夫人的诰命,还得苦苦撑着场面。这场婚事,真如杜燕绥所说,倾家荡产了。
  见她沉默,杜燕绥心里也不好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着实让她为难了。
  这时,岑三娘深吸口气:“太好了,再等四五个月,就秋收了。今年风调雨顺的,这几十两银子撑到秋收不就行了?”
  杜燕绥扑哧笑出声来,忍不住伸手将她抱起放在膝上坐着:“我以为你要大哭一场呢!”
  岑三娘搂着他的脖子,眨了眨眼睛:“怎么我觉得你不是想夸我,而是在见缝插针的找机会摸摸抱抱呢?”
  她仰起脸等着欣赏杜燕绥脸红害臊。
  见他果然红了脸,岑三娘便闷声笑了起来。
  杜燕绥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她道:“你就不想想,在滕王身边那么多年,我脸皮早练得刀剑不入了。”
  “这红红的是啥?”岑三娘手指在他脸上刮了刮。
  杜燕绥若无其实的答道:“刚才羞着了。”
  岑三娘于是瞪大了眼睛:“原来你这么奸诈啊?”
  杜燕绥一本正经的看着她,微微一笑,眼里流露出一丝忧伤:“不控制住情绪,怎么应付得了王爷那脾气。三娘,有你真好。”
  他收紧了胳膊,让她静静的倚在怀里,喃喃说道:“母亲药石无效,太医说短就两三月,长不过一年时日。后事要打理。燕婉十七了,守孝三年,就耽搁了。婚事得尽快。祖母说已给她备好了嫁妆,可我不想让她委屈匆忙的出嫁。跟了王爷八九年,年年攒下银子都寄回府里了。三娘,我一穷二白……”
  岑三娘伸手拦在了他嘴边,轻声说道:“都会过去的。”
  早晨的阳光渐渐升起,从窗棂透进来。
  她偎依在他怀里,想起那句话:岁月静好。
  作者题外话:合成一大章发的。明天还是晚上更吧。祝大家周末愉快。
  
难题
  用了一整天,岑三娘终于对国公府的情况了解个大概。
  五进的大宅,前院正堂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每天需要四个下人打扫卫生。侍卫和车马夫小厮都住在前院的跨院里。
  后院正气堂里住着老夫人,张氏。跨院里住着杜燕婉。
  岑三娘和杜燕绥两人住的偏院其实也属于正气堂这一进,原来国公府的内书房所在。这一进还有座待客的花厅,在偏院与正气堂之间。
  正气堂后面还有三进的院落,以及一座花园。已锁了十来年,从没打扫过。偏院隔壁是原来的公主府,据说比起国公府来只大不小。当初奉旨赦建,如今被户部抄没了,也空着。
  国公府人少。尹妈妈是正气堂的管事妈妈,有四个小丫头侍候老夫人。张氏身边有两个陪房来的妈妈和两个丫头。杜燕婉院里是乳娘管事,也只有两名丫头。厨房如方妈妈所言,管事的吴妈妈和两名厨娘。府里另养着十名专做打扫清洁的粗使婆子丫头,每天有四人轮流在厨房帮工。
  府里总管事的是尹妈妈的大儿子赐了杜姓,名唤杜惜福。还有个小儿子叫杜知恩,做着府里的侍卫总管,负责府里的安全,车马出行。连侍卫带小厮,以及马夫轿夫,加起来才三十来号人。
  至于杜燕绥,身边就带着一个黑七。
  国公府的人手已不能再少了。如今才四月,秋收出粮卖了,也要九月才会有进账。四十六两银子连发月银都不够,几十口人还要吃饭……岑三娘叹了口气,默默的想,老夫人还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杜燕绥在旁边还说了句:“三娘,你可千万别想着用你的嫁妆来填补家用。杜家还没脸动用媳妇嫁妆。”
  岑三娘当即跳起来狠狠的掐了他一把,怒目而视:“敢情你早知道这情况,伙同祖母考我来着?”
  杜燕绥揉着胳膊,满脸堆笑:“我自然是和你站一起的。这样,你让我上山劈柴去卖,我绝无二话。”
  “如果我不接这账,我不信国公府就不过日子了!”岑三娘才不相信呢。
  杜燕绥掰着指头数给她听:“一,祖母会典当首饰嫁妆,二,母亲也会典当东西。三,后面三进院子里的家具摆设,祖父留下来的古籍字画墨宝都能典当。你不接手,至少府里有三条路可以撑到九月收粮。”
  说完朝岑三娘眨了眨眼睛。
  岑三娘一听笑了:“算你聪明。”
  杜燕绥像是突然想起,笑道:“我记得四月初厨房一次性采买过大量的米面油盐和柴禾,以备成亲时摆宴使用。”
  意思是每天吃饭只需要买菜切肉就行了。岑三娘又松了口气。
  她心里着急,叫来方妈妈和阿秋夏初,道是要熟悉府里的情形,从杜总管那里讨了钥匙,让杜燕绥陪着,开了锁去了后三进院子。
  筹银
  杜府的格局比较方整,院落设置都差不多。院子里不见树木,整整齐齐的铺满了青砖。
  四月的阳光照着砖缝里长出的青草,瞧着就生出了寥落之意。
  “当年祖父和祖母就住在这里。”杜燕绥轻声说道。
  承尘上的藻井蒙着厚厚的灰,斜撑上有蜘蛛结了网。
  岑三娘好奇的四下张望着,心想杜燕绥敢给自己支招,她就敢卖。
  方妈妈上前推开门,一股久闭的霉气传来出来。
  杜燕绥揽着她的肩轻巧的将她移到身后:“歇会再进去。”
  岑三娘深深吸得几口新鲜空气,估计差不多了,急不可耐的从他身后探出了脑袋:“空的?”
  杜燕绥只笑不语。
  岑三娘急了,提起裙子走了进去。家俱搬得干干净净,连张小几都没留下来。房梁上连片布都没有。干净的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
  最值钱的东西是正屋的家俱摆设。正屋空了,下人住的厢房那些粗笨桌椅能卖几个钱啊?她赶紧带着方妈妈三人继续往后面走。
  杜燕绥看着她的神态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叹了口气,跟在她身后。
  直到推开门,眼前一片绿意扑面而来,岑三娘这才彻底相信,国公府没有一件值钱家俱可以让她拿去典当变卖了。
  她狠狠的瞪了杜燕绥一眼:“你明明知道……”
  不准她动嫁妆,杜家拉不下这个脸。让她捧着四十六两银子生崽啊?岑三娘扭过头不看杜燕绥。明明知道早被卖空了,这不是逗她玩么?
  杜燕绥悄悄将手伸过去,握住她的。
  岑三娘用力甩开。
  当着方妈妈三人的面,她那好意思和他争吵,板着脸望着宽阔的花园不肯理他。
  杜燕绥扶着她的肩硬把她扳转过身,微笑道:“你既然接了帐目,迟早要来这里瞧瞧的。我有空,正好陪你来。告诉你了,你就没兴趣来了。万一你还能发现点什么值钱的东西呢?岂不就错过了?”
  “来窝耗子都会被活活饿死的,哪还有值钱玩意儿啊?”岑三娘嘀咕了句。
  “既然没有,那就借钱先花着呗。”杜燕绥倒是半点不急。
  “借?国公府找别人借钱过日子?”岑三娘心想,你们不怕丢面子?
  杜燕绥忍俊不禁:“私下交好的人家,拆借几个月又不是什么稀罕事。皇上都有缺银子的时候,大臣们没地方借了,去户部写借据的多的是。”
  岑三娘顿时松了口气。原来古代大户人家之间借钱是常有的事,自己只顾着想着面子问题,孤陋寡闻了。她没好气的瞪杜燕绥:“你心里有谱怎么不提醒我?”
  杜燕绥眨了眨眼睛:“我很好奇,如果你想不起去借钱,还有别的办法没有?”
  是啊,借钱总是要还的,还要算上利钱。九月收了粮卖掉,还了钱,手里一样的紧张。年底过年节。杜家亲戚多,外祖家,二堂叔家,隆州还有个堂祖母,还有尉迟府都要一一打点节礼。别人家送了礼,还得回。
  万一张氏过世,燕婉许了人家,都需要钱。
  岑三娘越想越愁,得想办法赚银子啊。自己的嫁妆杜家不想用,她还舍不得呢。可杜家就一百多倾地,又没有商铺啥的。怎么办呢?
  “走吧,我去借笔钱,先撑到九月。以后再想赚钱的办法。”杜燕绥握着岑三娘的手,转身出去。
  出了最后一道门,方妈妈拿钥匙锁了。岑三娘突然叫道:“等下。”
  方妈妈愣了愣:“少夫人可是掉了什么东西在里面?”
  “开门。”岑三娘等她开了锁,拉着杜燕绥重新走了进去。
  杜燕绥也疑惑了:“三娘,这些年母亲看病吃药,府里花销,后面三重院子的家什物品都典卖一空了……”
  岑三娘已走到正屋前,问杜燕绥:“这院子里有水井吗?”
  “为了防止走水,每重院子都有水井,就在厢房背后。”杜燕绥指了个方向。
  岑三娘扬声叫道:“阿秋,夏初,你俩去打盆水来。再找几块抹布。”
  两人朝着厢房去,不多时找到个木盆,打了盆水抬过来。
  “把这里擦一下。”岑三娘指着正屋前的回廓说道。
  阿秋和夏初挽起衣袖,依言拿抹布浸了水擦地。
  “好了好了。”岑三娘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地板,啧啧赞叹,“我就觉得正屋廊前的地板有些特别。原来真是金丝楠铺的啊。哎哟,太华丽了,像缎子似的。”
  杜燕绥低头一瞧,擦洗干净的那处显露出一团锦绣。木纹宛如金丝般,在阳光下灿烂无比。
  岑三娘仰头看他,目光有些惴惴不安:“你不要告诉我长安城家家户户都用这样名贵的木板铺地!”
  杜燕绥卟的笑出声来,伸手将她拉了起来:“滕王用得起紫檀,也不见得府里的地板都能用金丝楠。”
  岑三娘眼睛亮得像星星:“这么说,还值点钱么?”
  杜燕绥仔细的在廊前来回走了一圈,大笑:“保存完好,全起来卖了,两千两没问题。”
  岑三娘高兴的跳了起来,急声说道:“方妈妈,阿秋夏初,四下再找找看,别的地方是不是也用的这种木料。”
  听到正屋前这处回廊的地板能卖两千两,方妈妈三人也高兴起来,匆匆去了。
  几人在三重院子里找了一圈,也只有这处正屋前才有,不由有些遗憾。
  杜燕绥笑道:“这样已经不错了。回头吩咐杜总管去办。这事可不能声张。借钱过日子可以,国公府穷得把地板都起来卖了,传出去,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