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怪唐元贞胡思乱想,实在是这个时空都快被穿成筛子了,只一个王家,就出现了三个穿越者。
放眼大梁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不定在什么地方就出现一二两个穿越者哩。
“可以燃烧的水?”王怀瑾第一个反应是不信,水怎么能燃烧?
但这话是从妻子口中说出来的,肯定不会有假啊。
唐元贞仔细回想了下,“郎君可派人去高奴县寻找,那里便盛产石漆。”
王怀瑾答应下来,赶忙命人去高奴。
所幸高奴距离京城不远,王怀瑾派去的人第三天便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坛子黑漆漆的东西。
王怀瑾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石漆果然水浇不灭。
他不再犹豫,抱着那坛子石漆便进了宫……
第228章 昏迷
王怀瑾入宫,李其珏出宫。
李其珏的心情很复杂,兴奋,却仍有一丝的遗憾。
王怀淑没有骗他。
昨夜,龙首原果然遭遇雷火袭击,永安宫被焚毁殆尽。
但,王怀淑只是知道结果,却并不知道原因。
李其珏有了上次无忧散的教训,这次不敢再耽搁时间去调查,赶忙进宫回禀了圣人。
奈何圣人不信啊。
也不能怪圣人,好好的,李其珏空口白牙的说永安宫会着火,这事儿放任谁身上,谁也不会轻信。
不过,李其珏虽然没有证据,却言之凿凿,那坚定的态度,圣人也不禁有些嘀咕——
算了,大不了多派几个人去永安宫守着。
真若是有了意外,也可以随时照应。
抱着怀疑的态度,圣人加派了一队人马去龙首原。
结果,还不到半夜,龙首原上便雷电交加,四溢的火花顺着龙符蜿蜒而下,瞬间便引燃了横梁。
看守的兵卒迅速反应过来,纷纷拿着竹制的水枪救火。
只可惜,火势太猛了,人根本就不能靠近,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吞噬着豪华的宫殿。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太极宫,圣人站在高处,远眺着火光冲天的龙首原,嘴里喃喃道:“李其珏言中了,永安宫果然被雷火所毁。”
不过圣人忙着安抚永安宫被雷劈所引发的流言,没来及召见李其珏。
忙了两日,将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后,圣人第一时间将李其珏召进了宫。
圣人的意思很明确,你丫怎么知道永安宫会被雷劈?
李其珏闪烁其词,推说自己是看雷电如此迅猛,而龙首原位于高地,最有可能被雷火所袭,所以才会有此担心。
圣人一句话都不信。
他可没忘了那日李其珏坚定的模样,哪里有半分“猜测”,分明就是笃定,好不好?
但李其珏不说实话,圣人也不能对他用刑。
再者,李其珏明知道自己的说辞不能说服圣人,却还跑来提醒,这份“忠心”,圣人很是受用。
口头表扬了李其珏一番,又鼓励他再接再厉,圣人便将李其珏打发出来。
没有实质的恩赏,这多少让李其珏有些遗憾。
可到底在圣人面前刷了一遍存在感,李其珏整体还是满意的。
接下来,就是等待“那件事”的发生了。
王怀淑说了,那件事闹得很大,整个京城都乱成了一团,许多勋贵、宗室和文臣都被牵连了。
如果操作好了,他定能有所收益。
至于为何没将“那件事”回禀圣人,李其珏表示:他又不傻,这种事若是提前说了,圣人不怀疑他是同谋,也会怀疑他为何“先知”。
就目前而言,李其珏还不想把王怀淑推出来。
毕竟他也不确定王怀淑还能“预知”多少未来,若现在就将她推出来,未免早了些。
她还有利用的价值!
李其珏脑子里千转百回,也就没有留意与他错身而过的王怀瑾。
王怀瑾却看到了他,心里暗自嘀咕:这个时候,李其珏进宫做什么?
对这个便宜妹夫,王怀瑾没有多少好感。
这人,太凉薄、太功利了!
若不是王怀淑做得太过,将娘家人都恶心坏了,王怀瑾早就杀上李家找李其珏讨要说法了——王家女儿还活着,你丫就纳妾生庶长子,当王家都是死人嘛?
不过,李其珏到底有脑子,虽然不待见王怀淑,还间接的落了王家的面子。
但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依然亲自来王家给赵氏请安,做足了好女婿的模样。
也正是李其珏的这一点,才让王怀瑾哪怕再怎么看不上他,也没有彻底撕破脸。
看着李其珏匆匆而过,王怀瑾眼睛眯了眯,没有说话,只暗暗将此事记在了心上。
“哦?此物竟能水浇不灭?”
圣人听完王怀瑾的汇报,很是惊奇,命内侍将坛子抱了过来。
坛子里装着黑漆漆的液体,很粘稠,味道也很刺鼻。
圣人仔细看了看,然后对内侍说:“去拿个炭盆过来。”
他要亲自试验一番。
内侍答应一声,赶忙下去准备。
王怀瑾在旁边解说,指导圣人亲自试验了一把。
石油,自然是能在水里燃烧的。
看着水中火,圣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就那么定定的看着。
良久,火都没有熄灭,还是经王怀瑾提醒,用沙子才将火扑灭。
恰在这时,圣人派去龙首原的人也回来了,回禀道:“启奏陛下,永安宫的龙符果然被人动了手脚,埋入地下的引线不见了,而烧焦的横梁上有铜链的残骸。”
“他们把引线绕到了横梁上?”
圣人笃定的说道。
所以,大火才会从横梁烧起来。
那人回道:“是。”
圣人摆摆手,将那人打发出去,而后冷笑道:“好算计,朕竟不知他们还有这等人才,连避雷龙符都能利用。”
王怀瑾垂手肃立,没有吭声,就那么站着。
圣人看了眼王怀瑾,表情柔和了许多,“王卿,你娶了个好娘子哇。”
这对夫妻,真是算得上大梁模范夫妻了,恩爱也就算了,偏偏都这么能干。
又是出书、又是御敌,如今连引雷、石漆都知道。
啧啧,王怀瑾好福气啊,娶了个名门淑媛不说,这位名门淑媛还恁般出色。
女肖其母,唐元贞这般厉害,唐宓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吧。
圣人打从心底里为李寿高兴!
王怀瑾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圣人的称赞。
这狗粮吃得……圣人有些泛酸,挥挥手,将王怀瑾也打发出去。
不就是有个知心爱人嘛,他也有!
圣人忙了这些日子,身心俱疲,抬腿去了萧贵妃的宫殿。
萧贵妃神情有些慌乱,仿佛刚刚做了什么见不得的事。
圣人却没有察觉,跟萧贵妃抱怨:“阿罗,你是不知道那些人有多过分,竟使计让雷劈了永安宫……”
萧贵妃的手有些颤抖,脸色更是惨白的厉害,根本没有接圣人的话茬。
圣人也不在意,斜靠在隐囊上,闭着眼睛,继续抱怨着,“先是无忧散,接着又是雷火、石漆,朕不知道,他们接下来还有什么鬼魅伎俩。”
萧贵妃听到“无忧散”三个字的时候,整个人都僵硬起来。
当天夜里,姜皇后便接到了一个令她魂飞天外的消息——
圣人,昏迷不醒!
第229章 要变天了
姜皇后不愧是中宫之主,乍闻噩耗,经过短暂的惊愕、慌乱后,便迅速的镇定下来。
她立刻命人去东宫寻找太子,自己则带着一大群的宫女、内侍急匆匆的往萧贵妃的宫殿赶来。
“圣人!”
姜皇后三步并作两步,飞扑到榻前。
圣人躺在榻上,双目紧闭,脸色蜡黄,呼吸略微急促。
面对姜皇后泣血般的呼唤,圣人丝毫没有反应,依然昏睡不已。
“萧氏,到底是怎么回事?”
姜皇后接连呼唤了圣人好几声,见圣人都没有反应,她的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
强忍着心底的无措,姜皇后拿帕子擦去泪水,冷声喝问萧贵妃。
萧贵妃跪在一旁,身子瑟瑟发抖,声音也有些发颤,“回、回娘子的话,妾、妾身也不知道啊。”
“不知道?圣人在你这里无故昏迷,你却不知道原因?”
姜皇后的目光仿佛利刃,目标直指萧贵妃。
如果目光能杀人,这会儿萧贵妃约莫早就没气了。
萧贵妃第一次看到一向和善的姜皇后流露出如此骇人的气势,原就瑟缩的身子抖得愈发厉害。
她艰难的说道:“好叫娘子知道,刚才妾身陪圣人说话,起先还好好的,说着说着,圣人就忽然昏倒了。妾身吓得六神无主,这才命人去寻娘子。”
说到这里,萧贵妃似乎想到了什么,赶忙说道:“娘子明鉴,如果圣人昏迷的事与妾身有关,妾身又何必第一时间回禀娘子?”
姜皇后一窒。
萧贵妃说得不无道理。
如果她真有什么不臣之心,大可趁着皇帝昏迷的时候,假传圣旨,来个矫诏弄死太子,然后推自己儿子上位。
萧贵妃母子身后亦有不少拥趸者,想要这般谋夺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退一万步讲,就算萧贵妃没有谋逆的心思,暂时封锁皇帝昏迷的消息,留足时间好把自己摘出去,也在情理之中。
但萧贵妃没这么做,反而坦荡荡的直接将回禀了姜皇后,足见其问心无愧!
姜皇后别开视线,不再与萧贵妃对视,而是看向了昏迷中的皇帝,幽幽的说道:“话虽如此,但圣人毕竟是在你的宫殿里昏倒的,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萧贵妃脸色愈发难看了。姜皇后的话状似无理,却道破了一个事实。
皇权社会下,皇帝就是一切。
所以,姜皇后还是命人先将萧贵妃关了起来,然后请太医院的所有太医轮番前来问诊。
这时候,太子赶了过来。
“阿娘,阿爹怎么样了?”太子走得很急,额上都有了汗珠。
“噤声!”姜皇后看到儿子过来了,心里就踏实了,她低声训斥了儿子一句,而后母子两个齐齐看向给圣人诊脉的医正。
医正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搭在圣人手腕上的两根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老人家活了五十多岁,先后在前朝、新朝做太医,对宫闱内的污糟事儿再清楚不过。
但皇帝无端昏迷这样的情况,他还是头一次碰到。
医正已经感觉到,有一把横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劈下来。
“医正~~”姜皇后看出医正的紧张,冷声提醒道。
医正激灵灵打了个寒战,赶忙敛住心神,稳住手脚,细细的给圣人把脉。
“咦?”医正静静的把了好一会儿,眼中不禁露出疑惑之色。
但他不敢轻易说出来,只得换了只手继续把脉。
嘶~~
怎么回事?
医正的脑门上已经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儿。
他不敢回头去看皇后、太子急切的目光,咬了咬牙,开始翻检起圣人的眼皮。
瞳孔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啊!
“医正,圣人到底怎么了?”
姜皇后看出不对劲,低声询问道。
医正的心怦怦乱跳,犹豫好久,方小心翼翼的说道:“圣人的脉象平和,并无甚不妥之处。”
“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那圣人为何会昏迷不醒?”
姜皇后根本不信医正的话,有些急躁的低吼着。
“这……”医正也想知道哇,圣人明明没有什么问题,却一直昏睡。
但他清楚自己的身份,面对发怒的皇后,他本能的跪倒在地,“娘子恕罪,都是微臣无用,微臣、微臣实在诊不出圣人的病症。”
姜皇后定定的看着医正,只把他看得愈发瑟缩,这才冷声道:“你既然无用,那就换个有用的大夫来!”
医正领命,赶忙让自己的同僚轮番进来诊脉。
太医院十几名太医,个个心惊胆战,摸了脉,看了脸色,又检查了瞳孔,然后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众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从彼此的眼眸中看到了无措。
娘的,到底该怎么办?
最后还是医正壮着胆子问道:“娘子,不知陛下昏迷前可有进什么吃食?”
姜皇后已经问过萧贵妃,所以很笃定的说道:“不曾,圣人只是跟人说说话,突然就昏厥了。”
“……”医正彻底没词儿了。
不过,他到底在内城混迹多年,应对过各种阴私,如果抛开皇帝的身份,他完全可以控制得住。
压下心底的恐惧,医正说道:“圣人的情况有些复杂,臣等还需仔细研究。”
姜皇后紧蹙双眉,看了眼医正,又看了看昏迷的圣人,咬牙道:“本宫不管这些,本宫只要你们尽快唤醒陛下。”
医正等一众太医纷纷应道:“是,臣等定会竭尽全力救治圣人。”
姜皇后点了点头,而后对太子道:“大郎,国不可一日无君,明日你就代替你父皇去上朝吧。”
在听到圣人昏迷的消息后,太子就十分焦躁与担忧,这会儿见父亲仿若活死人一般躺在榻上,他更是心急如焚。
满脑子都是如何唤醒父皇,忽然听到母亲让他“监国”的话,不禁有些怔愣。
“阿娘,这、这——”是不是太心急了?
而且圣人出了事,应该召集首相和宗正前来,商议如何稳定大局。
就算是“监国”,也当有首相或是宗正提出来。
似姜皇后这般,似有些不妥啊。
姜皇后面沉似水,沉声道:“这什么这?我已经命虎贲进宫,南衙十六卫也紧急待命……京城乱不了!”
刹那间,太子觉得面前的姜皇后十分陌生……
第230章 小人得志
姜皇后当然要召集丞相和宗室进宫,因为有些事,根本就绕不过这些人。
不过,她没有召首相顾琰,而是找来了姜家的姻亲、五相中排行第三的柳大昌。
“……永安宫为雷火所毁,圣人心忧先帝,深感不安,特闭关斋戒为先帝祈福……”
柳大昌五十多岁的年纪,精瘦的面庞,留着三缕长须,不大的眼睛里精光闪烁,缓缓说道。
姜皇后点点头,“好,就按柳相公(相公:宰相的尊称)的说辞广布天下。”
圣人无故昏迷,这种事儿若传出去定会引起大乱。
所以,必须有个借口,以搪塞世人。
“是,娘子!”柳大昌难掩兴奋之色。
自拜相以来,已经十多年了,他一直被顾琰压着。
如今好不容易越过顾琰,哪怕只是暂时的,他的心里也无比痛快。
当然,如果能把“暂时”变成“永远”,那就更好了。
柳大昌眯起眼睛,掩住眼底的那抹野望。
“阿兄,千牛卫就交给你了。西北战事不停,京城流言满天飞,圣人又骤然病倒……太极宫不能乱,京城更不能乱。”
姜皇后十分镇定,一件件的将事情处理清楚。
“是,娘子只管放心!”姜鹤年,姜皇后的胞兄,也是姜清的父亲,无比激动的说道。
碌碌无为了半辈子,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到了快知天命的年纪,竟有如此际遇。
圣人得了怪病,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姜皇后悄悄问过太医,圣人若继续昏迷下去,根本挺不过半个月。
想到外甥是太子,一旦圣人晏驾,太子就能继承皇位,届时,他便是新君的舅父。
爵位、权势……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算现在太子还没有登基,圣人昏迷,太子监国,皇后垂帘,他们姜家也沾了大光。
这才第一天呢,姜皇后便将姜鹤年推到了千牛卫中郎将的位置。
手握兵权,拱卫京城,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所以,姜鹤年现在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竭尽所能的推太子上位。
他相信,只要太子做了皇帝,他们姜家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虎贲那边……”姜皇后微微蹙了蹙眉,虎贲中郎将是段成栋,这是铁杆帝党,绝不会听从她的调遣。
太子冷眼瞧着母亲一项项的安排事务,心中有种不好的感觉。
今天的母亲实在是太陌生了,陌生得让他感到可怕。
他不想把自己的生母想得太坏,可、可事实摆在眼前——父亲尚在昏迷,母亲就已经急着夺权了。
眼见着母亲将亲信一一安插下去,如今竟是连虎贲都想插手,他实在忍不住了,低声道:“阿娘,虎贲乃禁宫内卫,段将军亦是忠君之人,阿爹的事,不好瞒着他。”
明明可以正大光明的拉拢朝臣,为何非要偷偷摸摸,弄得像要谋反一样。
要知道,圣人昏迷,跟他们母子并无关系。
可让姜皇后这么一弄,却好似他们动的手脚。
是,圣人得了怪病,不省人事,确实不好声张出去。
但朝廷重臣、宗室长辈以及掌兵将军,还是要通知的。
如此,才能彰显他们母子的坦荡啊,也能更有效的稳定朝局。
姜皇后的种种举动,太子也明白,无非就是不相信那些人,只想推自己人上位。
但这样偷偷摸摸、任人唯亲,实在不是干大事的样子!
姜皇后听了太子的话,犹豫再三,终于点了点头,“大郎说得有理。来人,宣段将军入宫。”
不是她不想瞒着段成栋,而是瞒不过!
她频频的召见外臣,又提拔了自己的兄长,这些可以瞒过其他人,却瞒不过执掌禁卫的段成栋。
“阿娘,还有宗室那边——”太子再次提醒。
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不是谋逆篡位的逆子!
姜皇后揉了揉眉心,而后无奈的说道:“好吧,宣齐王进宫!”
她不想找宗正,因为那位是个极其刻板的老顽固,满心满眼里只有郑氏,绝不会任由外戚姜氏做大!
同为郑氏宗亲,还是齐王这样的人好打交道,不就是钱嘛,她给。
太子还想说什么,但见姜皇后已经面露不耐烦,他不敢再说,只得默默退到角落里。
等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悄悄溜了出去,跑到寝宫去守着昏迷的皇帝。
不多时,齐王和段成栋便先后进宫了。
姜皇后没有隐瞒,直接将两人带去见皇帝。
望着床榻上的圣人,段成栋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一双虎目中已经有隐隐的泪光。
齐王肥硕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唯有一双挤成一条线的眼睛里精光闪烁。
……
第二天清晨,百官按时上朝。
结果却发现大殿之上的龙椅空空,龙椅下首设了一个座位,太子正端坐其上。
顾琰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却没有丝毫表露。
他眼角的余光扫了眼身旁的四位同僚:唔,其它三位也都是满眼意外,唯有柳大昌面带得意之色。
“怎么回事?圣人呢?”
霍顺资格老,又是“鲁莽”的武将,率先打破了大殿上的寂静。
内侍高声道:“永安宫无端被雷火所毁,圣人忧心先帝,特闭门斋戒,为先帝祈福!”
哗~~
朝臣一片哗然。
这种鬼话,谁信?
就好像说某位贵女纯孝,特意去庄子为长辈祈福。
明明是流放(或是关禁闭),却硬要找个好听的理由!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丫给咱们玩儿什么聊斋?
霍顺正要张口,柳大昌站了出来:“没错,圣人已闭关。临闭关前,特命太子监国!”
顾琰挑了挑眉梢,这话,他一个字都不信。
还不等他说话,齐王又站了出来,“是极是极,阿兄确实闭关去了,直说永安宫大火,惊扰了先帝英灵,他要斋戒、念经!”
顾琰等其他几位宰相,相互看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霍顺左看看、右看看,吧嗒吧嗒嘴,将满肚子的怀疑咽了下去。
眼见朝臣们虽心有疑惑,但还是噤了声,太子紧张的心略略放松了些。
接下来就是开始处理朝政。
朝会结束后,顾琰等四位宰相都没有动身,而是朝圣人日常安歇的两仪殿而去。
……
“太子监国,皇后垂帘,阿爹执掌千牛卫,哈哈,我们姜家这次终于可以挺起腰杆说话了!”
姜清兴奋得无以复加,阿姑掌权了,他们姜家又兴起了,她也可以好好跟某些人算算账!
第231章 免费的“午餐”
圣人已经昏迷十天了。
太医们翻遍了手头上的医书,但对于圣人的病还是束手无策。
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一遍的诊脉,开一些滋补养气的方子,然后祈祷上苍,圣人千万别有什么事。
否则,陪葬的名单里一定有他们中的某个人——总要有人为圣人的驾崩负责,试问还有比太医更合适的人选吗?!
太子每日都要来寝宫给圣人请安。
坐在榻前,一边帮圣人按摩手脚,一边回禀白天处理的政务。
“……西北那边,儿臣与议事堂商定后,又调拨了五万府兵过去,由段成梁负责。”
“十八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儿臣怕姑母挂心,只得暗地里寻找……”
“京中的流言有愈演愈烈之势,儿臣下令京兆府仔细调查,可惜只抓住了一些小喽啰。不过,儿臣会继续追查,断不会让那些宵小之辈祸乱京城。”
“阿娘,阿娘很担心阿爹,只是宫中还需要她稳定大局,所以、所以她才没能时刻守在您的身边。”
“阿弟担心您,数次想来见您,儿臣恐泄露了消息,便将他劝了回去。阿爹,儿臣不是信不过阿弟,而是您这次病得实在蹊跷,偏又是在萧贵妃那儿出的事……儿臣实在不敢冒险!”
“阿爹,您快点醒过来吧,儿臣、儿臣害怕——”
说到最后,太子趴在圣人的胳膊上痛哭起来。
他刚刚弱冠,也曾大逆不道的偷偷畅想自己做皇帝的模样。
但真让他坐在两仪殿,跟一众老臣商量朝政的时候,他心里总有些惶恐,唯恐自己做得不好,会葬送郑氏江山。
他背后还坐着姜皇后,更让他感到不自在。
特别是姜皇后突然表现出来的强势,太子陌生之余,更多的是害怕与抗拒。
有时他甚至怀疑,如果父亲真的去了,他是不是还要跟母亲争夺权力?被姜氏外戚和那几位老臣掣肘?
尤其是随着圣人昏迷时日的增多,姜皇后行事愈加肆无忌惮,太子对她的戒备也越来越重。
现在,太子最希望的,便是父亲尽快醒来,好让一切重新回归正常!
躺在榻上的皇帝依然双目紧闭,但若是仔细观察的话,便会发现,他的睫毛似乎动了。
……
“阿姑,阿姑,我要跟杨大傻子和离,您要给我做主!”
姜清抱着姜皇后的胳膊直晃悠,撒娇的说道。
她真是受够了杨谏那个废物,刚成亲那会儿她就想和离,结果被父母骂了一顿。
后来她跑到宫里哭诉,又被姜皇后训斥了一番。
姜皇后的意思很清楚,杨谏这一支虽然败落了,但弘农杨氏依然繁盛,宫里还有个杨太妃,对圣人有大恩,圣人是断不会允许有人给杨家没脸的。
就算和离,也要忍上几年。
而且还要抓住杨谏的错处,如此,圣人也好、杨太妃也罢,也能有个交代。
偏偏杨谏自成亲后,就一直规规矩矩的,偶有荒唐,却没什么大错。
姜清为数不多的耐心几乎耗尽。
就在她想着如何再闹腾一番,好逼得杨谏跟她和离的时候,宫里发生了惊天逆转。
哈哈,如今朝堂上她嫡亲表哥做主,后宫又有她姑母把持,杨太妃早在圣人“闭关”的第二天也关闭了自己的宫殿,声称要礼佛。
京城则在她父亲的兵力控制下,他们姜家再次权贵们争相巴结的对象。
此时不和离,更待何时?
姜皇后忙了一天的朝政,累得不行,哪里有闲心跟侄女掰扯这些琐事?
她捏了捏鼻梁,略带疲惫的说道:“好,待会儿我就命人去跟杨太妃说一声。”
“阿姑,我就知道您最疼我了。”
姜清喜笑颜开,就差手舞足蹈了。
借着,她又想到一事,故作体贴的说:“阿姑,杨太妃毕竟是圣人的长辈,这几年杨家对我也不错,我跟杨谏做不成夫妻,是没缘分。不过,我想帮他再找一个更合适的娘子。”
姜皇后皱眉,阿清何时这般懂事了?
姜清成亲三年,整天上蹿下跳的闹腾,姜皇后没少给她擦屁股,也把姜皇后对她的感情磨去大半。
现在的姜清于姜皇后而言,不过是娘家侄女,再不是什么最宠爱的女孩儿了。
姜清脸上带着笑,眼睛里却似淬了毒,“阿姑,我觉得王家的——”
她刚吐出那个“王”字,姜皇后的表情便变了,双眼冷冷的看着她。
姜清硬是在姜皇后那骇人的目光中住了嘴,根本不敢吐出“唐宓”两个字。
姜皇后冰冷的说道:“阿清,我再最后说一次,不许招惹唐宓,现在不行,以后也不行!”
活这么大,姜清还是第一次看到姜皇后如此吓人的模样,她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姜皇后不放心,继续冷声训道:“唐宓是李寿的未婚妻,这门亲事是圣人做得媒,只要大梁仍姓郑,他们的婚事就不可能有变。”
姜皇后的意思很明白,就算圣人真的晏驾,太子即位,姜氏重回权力中心,姜清也不得针对唐宓。
圣人去了,平阳还在呢。
姜皇后没有被权利冲昏头脑,她清醒着呢。
这十来日,她看似强势,参与了朝政,提拔了自己人,但所言所行都在世人能够容忍的范围内。
究其原因,正是平阳长公主五个字!
只要这位大梁铁娘子在一日,姜家就不可能真的一家独大。
姜清,她又有什么资格去针对平阳的儿媳妇?
再一个,姜皇后很清楚,她的太子,跟李寿的关系也非常亲厚。
连带着,太子对唐宓也观感不错,甚至比姜清这个不省心的表妹要亲近得多。
所以,哪怕太子即位,李寿不靠平阳,单靠他跟太子的交情,依然能过得顺风顺水。
姜皇后厉声训斥了姜清一顿,只把姜清训得眼泪婆娑。
见姜清哭了,姜皇后这才缓和了表情,柔声道:“阿清,我是为你好,以后你离十八郎和唐宓远一些。”
“嗯,我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