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未婚到底是没成亲,名不正言不顺,唐宓一个没出阁的小娘子,实在不好主动跟未来婆家的“亲戚”攀关系。

    所以她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接萧贵妃的话茬。

    萧贵妃也不以为意,她这么说,不过是显得亲近些,也好起个话头。

    否则,她无缘无故的召个没关系的小娘子入宫,定会引人侧目。

    萧贵妃还不想让人知道她吸食无忧散,且已经到了必须戒除的地步。

    “说起十八郎,我可是看着他长大,哎呀,这个孩子真是太聪慧了……”萧贵妃还是顺着李寿这条线,先跟唐宓寒暄着。

    来之前,唐宓还疑惑萧贵妃为何召她进宫,但看到萧贵妃本人后,她便明白了。

    萧贵妃是想问她戒除无忧散药瘾的法子!

    意识到这一点,唐宓说话的时候便有所侧重,几句话便引到了唐氏山庄。

    好个聪明的小娘子!

    萧贵妃面儿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已经竖起了大拇指。

    她什么都没说,唐宓只是根据她的观察便猜到了自己的意思,仿佛闲聊一般,不着痕迹的将解毒之法说了出来。

    如此,萧贵妃甚至都不必承唐宓的人情,因为唐宓只是跟她说了说自家山庄的一些趣闻。

    “难怪世人都说她是神童,果然聪明啊!”

    待唐宓走后,萧贵妃由衷的赞叹。

    郑烨一脚踏进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便笑着说道:“这般聪慧的女子,给您做儿媳,可好?”

 第224章 好事近

    萧贵妃猛地坐直了身子,“二郎,你疯了不成?”

    唐宓和李十八的亲事,乃是圣人做的媒,王、李两家正式换了个庚帖,六礼都过了一大半,如今只剩下了亲迎。

    虽然还差那么一步,但满京城的人都知道,李十八和唐宓是一对儿。

    除非有一个人死了,或是双方中某个人的家族阖族出了大问题,否则这个亲事是断不能中途毁约的。

    而自家儿子,居然想去拆散这样一对未婚新人,想去挖李十八的墙角?!

    作死,也不是这种作法啊!

    郑烨若真这么干了,慢说别人了,就是圣人那一关都不好过!

    萧贵妃跟圣人认识快三十年了,圣人是个什么脾气,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李寿对圣人而言,不单单是一个外甥,更重要的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

    是,郑烨是圣人的儿子,还是最得宠的那一个。

    可问题是,圣人不止一个儿子啊,现在存活下来的皇子足足有十来个,其中还有中宫所出的最重要的嫡子。

    就这十来个儿子,除了嫡长子郑煜曾在圣人眼前长大外,其它的皇子,圣人根本就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更不用说亲自抚养了。

    还有一点,儿子大了,固然会继承他的皇位,可也也会分夺他的权势。

    没准儿还会养出一个为了皇位不惜弑父的逆子。

    但外甥就没有这种顾虑了,李寿姓李啊,再受宠,他也只是个外姓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危机郑氏江山。

    更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最最重要的一点,李寿的母亲是平阳长公主,大梁赫赫威名的铁娘子。

    她的麾下,至今仍有数万精兵。

    军中,亦有不少她的旧部下。

    而且平阳长公主于新朝的建立是有大功劳的,如果她不是个女人,或许登基为帝的就不是当今了。

    单单看在平阳的面子上,圣人就不可能薄待了李寿。

    “儿子清醒得很!”

    被自家亲娘骂了,郑烨却不急不恼,语速依然平缓,“阿娘,我且问你,我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人!”萧贵妃很清楚儿子目前的处境。

    身负两朝皇族的血脉,听着挺高贵,但也让郑烨危机重重。

    姜皇后一系,以及先帝时的那群老臣,是不会容忍郑烨做大,更不会准许他问鼎那个位置。

    尤其是那些老臣,前朝末年,没少受戾帝的磋磨。

    战乱后、直至新朝建立,他们公报私仇,着实把萧氏皇族报复得不行。

    先帝当年之所以会善待萧氏,最大的原因便是萧氏也没剩多少人了。

    就那么几个人,对大梁造不成威胁,杀了也没有什么好处,留着或许还能给新朝刷一刷好名声呢。

    那些老臣,对前朝、对萧氏,可谓是结了死仇。

    现在,你却告诉他们,要让前朝戾帝的外孙登基做皇帝,你说他们乐意不乐意?!

    就算萧贵妇和二皇子再三表示自己不会为枉死的萧氏族人报仇,那群老臣也不会让二皇子出头。

    因为那些人都是千年老狐狸,深刻懂得不能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主宰的道理。

    左右都是圣人的儿子,太子既占着嫡长,又跟自己没有死仇,他们乐得推太子上位。

    至于二皇子,能当个太平王爷就不错!

    但萧贵妃和二皇子都不甘于这般,母子两个都瞅准了那个位置,想争上一争。

    既是想争,那就少不了帮手。

    郑烨身边围拢的多是前朝旧臣,人数不少,但掌握实权的并不多。

    萧贵妃和郑烨都想多拉拢一些可用之人。

    目前而言,二皇子最却的就是人。

    二皇子听了萧贵妃的话,点点头,道:“没错,咱们缺人啊。”

    萧贵妃看着儿子,表情严肃,“这跟你要挖李十八的墙角有什么关系?”

    萧贵妃可不认为儿子抢了李寿的未婚妻,就能给他引来足够多的帮手。

    二皇子微微一笑,“如果儿子没有记错的话,当朝五相中有两位都是唐太府的门生。”

    萧贵妃眼睛一亮,点头,“没错,除了两位宰相,六部尚书中也有两人出自唐氏门下。等等,莫非你是看中了——”

    唐太府,乃唐元贞的父亲,唐宓的外祖父。

    兰陵唐氏最后一位入朝的家主。

    二皇子颔首,“没错,儿子正是看中了唐氏在仕林中的影响。”以及唐家数百年的财产。

    想要拉拢朝臣,可不只是嘴上说说,他必须拿出实际的好处啊。

    而他郑烨,贵为皇子,手上却没有多少银钱。

    萧贵妃亦是如此。她甚至还比不上娘家没落的唐贤妃。

    唐家再怎么没落,好歹也是有传承的世家,给唐贤妃的陪嫁也足够多。

    萧贵妃却连娘家都没有,更谈不上嫁妆。

    她的私库里,基本上全是圣人的赏赐以及这些年的份例。

    就这,绝不够郑烨拉拢朝臣、谋求大业的。

    郑烨缺钱,非常缺!

    萧贵妃没有想到这一层,她暗自衡量着唐氏能给儿子带来的好处。

    这一细细琢磨,她发现,嘿,别说,唐氏虽绝嗣,但在仕林间的影响力很大。

    尤其是早些年,王怀瑾夫妇打着唐太府的旗号,又是写童蒙教材,又是出书的,着实出了不少风头,让唐氏门人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

    如今放眼整个大梁,蒙童启蒙,基本上都是用的《三字经》、《千字文》等书。

    唐太府虽然死了快三十年,但他的名望一点儿都没有减少,不少读书人都以唐氏门人自居。

    唐宓,身为唐家唯一的继承人,手中掌握的资源不是一般的多哇。

    萧贵妃微微眯起眼睛,在儿子期待的目光中,轻轻点了下头。

    唐宓回到家中,先去寸心堂跟赵氏回禀,然后又去朝晖院坐了坐。

    跟长辈们详细说了说自己在宫里的言行,并将自己的推测告诉了长辈,确定没有什么其它事,她这才回到揽月阁。

    刚坐下没多久,赵七娘便过来了。

    听到丫鬟的通传,唐宓放下手里的竹简,迎了上去。

    赵七娘笑盈盈的正欲跟唐宓说话,却闻到了一股发霉的味道,她不禁皱起了鼻子……

 第225章 天上掉馅饼

    赵七娘怀孕了!

    王家上下一片欢腾。

    赵七娘喜极而泣,抚着尚未隆起的小腹,心里将送子观音谢了不知多少回。

    更暗地里叹息:可惜无忧庵被烧了,否则她定要亲去还愿。

    王令仪十分欢喜,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家族的繁荣、血脉的传承。

    成亲三年,却没有一儿半女,他面儿上不显,心里却非常着急。

    但他喜欢并敬重妻子,不忍心给她增加负担,更不想让第三个人加入进来,只能按下那份焦急,反而劝慰妻子。

    如今,妻子终于怀孕了,不管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都是一份希望——能生就好哇,早晚都能得到可以继承爵位的儿子!

    王怀瑾也很高兴,他最器重的长子有了继承人,王家也有了传承者!

    唯有唐元贞很淡定,别人不清楚,她还能不知道儿媳妇为何会怀孕?

    唔,灵泉再一次用实际效果证明了它的神奇啊。

    唐宓很开心,她喜欢赵七娘这个大嫂,不想她与大哥因为子嗣问题而出现矛盾。

    “阿嫂,恭喜你!”

    此起彼伏的恭贺声中,唐宓轻声说着。

    “猫儿,谢谢你!”

    赵七娘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说她迷信也好,反正她就是觉得唐宓是她的福星。

    否则安国公府这么大,她怎么就偏偏在猫儿的揽月阁发现了异样,继而查出自己怀孕的呢?

    “大娘(赵七娘在王家的排行)怀孕是喜事,可有跟亲家报喜?”

    赵氏端坐在主位上,跟前跪坐着王令平,她一边摩挲着宝贝孙子的大头,一边笑盈盈的问着唐元贞。

    唐元贞赶忙直起身子,恭敬的回道:“好叫阿家知道,我已经命人去赵家送信了。”

    赵七娘久婚未孕,赵家比王家还要着急。

    尤其是赵七娘的亲娘,在拜遍了京城所有的送子观音后,无望之下,不止一次的暗示女儿给女婿纳妾,然后把妾攥在自己手心儿。

    在唐元贞看来,赵夫人为了女儿都要魔怔了!

    现在有了好消息,她第一个就想通知赵家夫人,唯恐她在忧心之下再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那就好,对了,怀孕头三个月最是要紧,大娘可要好生休息啊。”

    赵氏慈爱的对赵七娘说。

    赵七娘怀了孕,却没有就此就变得骄纵,她依然恭敬温顺,“是,阿婆,我省得。”

    唐元贞道:“阿家放心,我已经让大娘将手头上的事都交给了我,待她生完孩子,再帮我管家不迟。”

    赵七娘看向唐元贞的双眼中满是感激。

    因为她知道,婆母让她交出分管的家务,并不是夺权,而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她。

    “嗯,你办事果然最稳妥。”

    赵氏满意了,她和唐元贞虽然不是亲婆媳,但十多年相处下来,竟是关系无比融洽。

    赵氏和唐元贞这对“婆媳”感情和谐,唐元贞另一个真正的“婆母”却十分郁闷。

    “好好的,怎么就不让吸食无忧散了呢?”

    李氏有气无力的打了个哈欠,眼角挂着泪水,一脸的颓废。

    “是啊,太夫人,外头正经的药铺都不许卖无忧散了,如今想要吸食,只能去黑市。”

    一个尖嘴猴腮的婆子凑在李氏跟前,小声的说着。

    “黑市的无忧散太贵了,居然一剂要两百贯钱。”

    李氏吸了吸鼻子,觉得浑身疲乏得厉害。下意识的想吃一剂,但一想到无忧散的价格,顿时肉疼得直哆嗦。

    无忧散原本的售价就高,被圣人查禁后,黑市上流出的无忧散更是贵得离谱。

    饶是王家豪富,李氏握着王鼎的私库,她也舍不得每日两百贯的花销。

    可不吃吧,她又受不了。

    只能一边忍着肉疼,一边跟下人抱怨,一边畅快的吸食。

    拿着芦苇管儿,李氏呲呲的吸食完一剂,消瘦了许多的脸上顿时露出梦幻般的表情。

    她感觉自己仿佛在云端,飘呀飘的,那滋味儿,真是太美了。

    “呼,痛快,真是太痛快了,这般好东西,朝廷非要禁止,唉!”

    李氏眼神迷离的说着,“还有唐元贞,居然搞什么戒毒所,哼,生生得罪了那么多贵人。”

    这婆子估计是李氏新提拔上来的,过去没有跟唐元贞接触过,所以并不知道这位娘子的厉害。

    在她想来,唐元贞一个做儿媳妇的,就算过继出去了,血缘却断不了。

    面对李氏这个婆婆,唐元贞只有孝顺、恭敬的份儿。

    她是李氏如今最得用的人,顺着李氏的话吐槽唐元贞几句也没什么。

    所以,她撇撇嘴,说道:“可不是嘛。娘子(指唐元贞)是不知道外头的行情,她一个内宅妇人,哪里知道京中有多少贵妇吸食无忧散?”

    这些贵妇,吸食无忧散的时候,甚至都瞒着家里人。

    就算不瞒着,家里人也不会主动说出来,丢人啊!

    是以,朝廷登记吸食无忧散的人名单时,根本没有这些贵妇的名讳。

    躲过了强制戒毒,她们又染上了药瘾,只能继续服用。

    有买就有卖,朝廷只能禁明面上的买卖,却禁不住黑市。

    在朝廷不知道的角落里,无忧散横行无忌,而那些贵妇们,简直不把钱当钱了,每日大把大把的铜钱换回一小包的无忧散。

    就连李氏这般“节省”的人,都舍出了每日二百贯的花销。

    至于唐氏戒毒所,完全是贵妇眼中的异端,她们私底下交流的时候,没少咒骂。

    李氏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自然听说了不少,所以她才会埋怨唐元贞多事,平白得罪了那么多贵妇。

    唐元贞得罪人不打紧啊,关键是会连累王怀瑾和王令仪。

    李氏虽然不满王怀瑾的“不孝”,但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还是希望王怀瑾能过得好。

    再说了,只有王怀瑾过得好了,李氏才能保有现在的舒坦日子。

    否则,就王鼎现在的好色昏聩,李氏若没有王怀瑾这么一个出色的长子,让王鼎多少有些忌惮,他们家早就被那群小妖精造了反!

    婆子吐槽完唐元贞,又觑了眼李氏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说道:“太夫人,现在有个好消息——”

    李氏抬了抬眼皮,“什么好消息?你个老货,直接说就是了,卖什么关子?”

    婆子左右看了看,压低嗓门:“有人在京郊建了个庄园,说是在那儿吸食无忧散,每剂只需五十贯……”

 第226章 风起

    李氏和心腹婆子在屋里低语。

    窗外,有个人悄悄舔了舔手指,在窗纸上戳了个洞。

    而后她通过那小小的洞往里窥视。

    李氏和婆子的声音很低,奈何这人竟懂得唇语,将两人的对话“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第二天清晨,便有人将消息送到了朝晖院。

    唐元贞听完下人的回禀,面沉似水,看不出喜怒。

    待到傍晚,王怀瑾从衙门回来,唐元贞叹息道:“粮价又涨了,我已经命人从庄子上又调拨了一些粮食进城。”

    王怀瑾闻言,也有些担心,“唉,外头的流言更加猖狂了,竟有人污蔑圣人。”

    提前制造舆论攻势,目标直指当今皇帝,妥妥是要谋逆的前奏啊。

    王怀瑾心里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总觉得京中要有大事发生。

    “夫君,外头乱象初现,咱们必须多加注意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阖家的安危,自是要谨慎些。

    王怀瑾点点头,“咱们家有一百五十部曲,另外还有一百客女,安全上应该没有问题。”

    只要是不是大规模的兵变,王家便不会出事。

    唐元贞欲言又止,一副为难的表情。

    王怀瑾疑惑道,“娘子,我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唐元贞咬了咬牙,方道:“咱们这儿自是没什么大碍,我就担心新宅那边——”

    当日分家的时候,王鼎只带走了自己麾下的部曲,也就是二百人。

    而这些人,王鼎也没有全都安排在京里。

    所谓部曲,战时跟着主人上战场,闲暇的时候,要为主人耕种、做事。

    王鼎在京郊有田庄,庄上主要的劳动力便是部曲和客女。

    王鼎只留下二三十人看家护院,其它大部分人手都被他安排去了庄子干活。

    若是放在以前,王鼎还算清醒的时候,王怀瑾根本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

    可现在,王鼎被酒色所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跟侍婢厮混,还真不一定能察觉外面的异样。

    这几日王怀瑾一直在担心新宅那边。

    只是碍于赵氏和唐元贞,他没有说出口。

    如今被唐元贞先说了出来,王怀瑾暗自松了口气,却还要嘴硬,“那边有什么可担心的?再说了,咱们担心,人家也要领情才是。”

    都分家出去了,李氏却还不忘算计王令仪的婚事。

    一想到李家那几个在新宅“小住”的表小姐,王怀瑾就心里发冷。

    李氏,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王怀瑾的心理底线。

    王怀瑾现在都不愿意称呼她“阿娘”,足见被她伤得有多重。

    唐元贞却娇嗔一句,“又说混话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到底是夫君的亲娘啊。”

    没错,就是那句该死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管李氏做了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只因为她是王怀瑾的生身之母,她便似拿到了免死金牌。

    王怀瑾就不能跟她计较。

    一旦李氏有什么事,王怀瑾还不能推辞。

    否则,就是“不孝”。

    哪怕他过继出去,世人也会说一句“名分可断,血缘又岂能断”?

    李氏就像是跗骨之蛆,甩都甩不掉。

    还有一点,唐元贞是儿媳妇。有些话,王怀瑾能说,她却不能说。

    对于李氏,她非但不能直言其缺点,反而还要在王怀瑾抱怨的时候予以安慰。

    要不然,等日后李氏死了,王怀瑾再想起李氏的好处,或许就会在意唐元贞对李氏的态度,两口子也会因此而生出嫌隙。

    唐元贞可不想为了一个李氏,跟深爱的丈夫有了隔阂。

    左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唐元贞乐得做好人,“夫君,这个时候,咱们可不能赌气。外头越来越不安稳了,新宅那边老的老、小的小,还需要咱们看顾一二啊。”

    王怀瑾脸色有些难看,良久,方叹了口气,道:“娘子说得对,这不是赌气的事,我待会儿就去新宅那边看看。”

    到底是自己亲爹娘,他怎么可能真的不管不顾?

    就知道会这样!

    唐元贞垂下眼睑,嘴角噙着一抹坏笑:不知郎君见到李氏吸毒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反应!

    ……

    唐宓从老神仙那儿要了几张孕妇滋补药膳方子,亲自给赵七娘送了去。

    在摘星院坐了一会儿,她便回来了。

    回到揽月阁,吃了一碗解暑的茶汤,没心思看书,她便开始裁剪纸张。

    将上好的姜黄纸裁成正方形,然后仔细的折着,最后折成纸鹤。

    阿玖说过,这种纸鹤叫千纸鹤,只要她折满一千只便可以许下心愿。

    虽然理智告诉她,折纸鹤什么的太过迷信,根本没用,但她还是忍不住去做。

    不知十八郎在路上可顺遂。

    不知他何时抵达西北。

    不知他到了西北后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不知……

    她只知道,她想要十八郎平安归来!

    咕、咕咕~~

    窗外响起了熟悉的鸽子叫声。

    唐宓赶忙放下手里折了一半的纸鹤,起身打开窗子。

    白羽带灰点儿的鸽子扑棱棱的飞了进来。

    唐宓熟稔的抱起鸽子,解下它爪子上的竹筒。

    “阿陈,带小雨点儿去吃些东西。”

    唐宓把鸽子交给侍婢,自己则握着竹筒,坐在窗下准备看信。

    李寿的信很短,大概交代了自己的行程,然后没头没脑的写了一句话:“小心二皇子!”

    二皇子?萧贵妃所出的那位血统高贵的皇子?

    好好的,十八郎提他做什么?

    唐宓有些不解,却也没有往深处想,左右是跟她不相干的人,她没必要在意。

    此时的唐宓哪里知道,接了下的日子里,她将会跟这位二皇子有躲不开的纠缠!

    ……

    王怀淑肉疼的从黑市买来无忧散,按时按计量的给方氏服用。

    这天,她又盯着方氏吃完,这才回到自己房间。

    天边堆起了乌云,天渐渐阴沉下来,空气很闷,一场大雨在即。

    “哎呀,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王怀淑用力捶了下脑袋,表情很是懊恼。

    接着,她简单收拾了下自己的妆容,便匆匆去了书房。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明天便会有一场大乱,而李其珏完全可以在这次动乱中谋取政治资本……

 第227章 被雷劈了

    天边乌云翻滚,远处有隐隐的雷声传来。

    这样的天气,只要不是不懂事的奶娃子,任谁看了,都知道是一场大雨的前奏。

    某处豪奢、张扬的庭院中,一个中年男子望着天上的乌云忍不住狂笑:“天助我也,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雷,再大一点!”

    “雨,赶紧下!”

    “哈哈,哈哈哈!打雷,下雨,哈哈,老天爷,你就尽情的来吧!”

    男子双手伸向天空,笑得如癫似狂。

    好半晌,他才抹去眼角激动的泪水,嘶哑着嗓子对身边的人说道:“按计划,今晚行动!”

    “是!”

    深夜,龙首原上寂静无声。

    几个黑影晃动,很快就没入漆黑的夜幕中。

    天边,云层更加厚了,雷声由远及近,轰隆隆的巨响,宛若开山裂石。

    咔嚓、咔嚓~

    叉子状的闪电一道道的划过夜空,只把人惊得人心惶惶。

    哗啦啦——

    大雨,倾盆而下!

    唐宓坐在窗下,看着外面宛若混沌初开的景象,没有来的有股不安袭上心头。

    她手里折着千纸鹤,思绪却飞到了千里之外。

    唔,不知道二九兄那边可有这么大的雷雨。

    应该没有……吧。

    唐宓希望没有,这么大的雨天,行军打仗太遭罪了。

    李寿虽然跟在主帅身边,按理不会吃太多苦,但到底不如在家里舒坦啊。

    唐宓一边折着纸鹤,一边暗暗的祈祷:惟愿十八郎一切顺遂、平安!

    折着折着,困意席卷而来,唐宓竟趴在小几上睡着了。

    阿陈、阿苏等几个侍婢见了,赶忙将她唤醒,然后扶着她上了床。

    唐宓困极了,竟一夜好眠到天亮。

    自然醒来,唐宓只觉得精神好了许多,洗漱完毕,便去朝晖院给父母请安,兼用早饭。

    结果却听到了一个让她震惊的消息——昨夜,龙首原上的永安宫被雷劈了,还燃起了大火!

    “哈?永、永安宫着火了?大火烧了一夜,大雨都浇不灭?”

    唐宓的一双杏眼瞪得溜圆,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错。永安宫被雷火击中,大火烧了一夜,直到现在还没有熄灭。”

    唐元贞一脸凝重。

    龙首原发生的事,她居于内宅,为何知道得这般清楚?

    原因很简单,实在是那边的阵仗闹得太大了,京城的宵禁都挡不住慌乱的百姓。

    永安宫是什么地方?

    答曰,乃先帝重病时休养的地方。

    想当年先帝旧伤发作,几乎不能处理朝政,便由太子监国。

    太子纯孝,为了让先帝能安静养病,特意修葺了龙首原上的一处前朝宫殿。

    宫殿修缮完毕后,太子更是亲自命名为“永安宫”,希望先帝能够永远安康。

    太子这般孝顺,先帝很是欣慰,很快便搬了过去。

    只可惜,先帝在永安宫只住了半年便薨逝了。

    先帝去后,太子登基后,为了表示对先帝的敬爱,命人封了永安宫。

    或许是因为先帝在永安宫驾崩的,在世人眼中,永安宫便代表了先帝。

    如今,永安宫遭遇雷火,还被付之一炬,唐宓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外头还不定有怎样的流言蜚语呢。

    果然,中午时分,坊间便谣言四起——

    当今圣人郑宥前有杀父弑君,今又倒行逆施,终激怒上苍(或先帝),特降下雷火。

    什么?你说这是谣言?

    好,那你解释一下,为何京城这么大,雷火偏偏击中了象征先帝的永安宫?

    什么?你说是巧合?

    很好,那你再解释一下,为何昨夜那么大的雨,却没能浇灭永安宫的大火?

    对此,唐元贞却能够很好的解释。

    她拉着上朝归来的王怀瑾,低声说道:“我记得永安宫设置了避雷龙符?”

    王怀瑾点头。

    在大梁,匠人们就已经能够设置出完美的避雷设施。

    即在建筑屋顶四角加一个铜质的龙头,将雷引过来,然后通过龙口中的舌头引入地下的埋线,继而达到避雷的效果。

    当然,那时还没有雷电的具体科学理论,匠人们只是根据经验,知道那样设计可以避免雷火。

    唐元贞却知道避雷针的原理,细细的跟王怀瑾讲解:“……只需将龙口中的舌头引线破坏掉,龙符便从避雷的祥瑞变成了引雷的祸端。”

    雷引来了,火还远吗?

    王怀瑾讶然,“竟、竟有这样的事?”

    至于唐元贞为何知道这么多,王怀瑾并不感到疑惑。

    他的妻子有多么聪慧、能干,夫妻多年,他比任何人都知道。

    唐家私藏的古籍那么多,唐元贞是那些书的主人,自然知道书中记录的知识。

    或许,避雷龙符便是某本古籍中记载的。

    要不然,那些匠人又是如何设计的?

    王怀瑾对于妻子,有种蜜汁信任!

    唐元贞点头,“永安宫虽被大火焚毁,但残骸还在,尤其是地下的引线,应该没有被破坏掉。请匠人一看便知道。”

    王怀瑾暗暗将这事记下,然后又问起了另一件蹊跷事,“永安宫的大火为何水浇不灭?”

    唐元贞成竹在胸,“这也简单。地下有种褐色的液体,名曰石漆,可燃烧,水浇不灭。”

    “石漆?”王怀瑾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东西。

    唐元贞颔首,“没错,就是石漆,也可以称之为石脂、肥水,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水。”

    她嘴上说得轻松,心里也有些纳闷:大梁竟有人发现了石油?不会还有穿越同仁吧?

    不能怪唐元贞胡思乱想,实在是这个时空都快被穿成筛子了,只一个王家,就出现了三个穿越者。

    放眼大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