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了,猫儿,听说了吗,圣人下了旨意,凡是那天躲避出京的勋贵、宗室、官员,不管是自己出京,还是只把儿女老人送出去的,通通都要受罚。”

    唐宓眸光一闪,向前凑了凑,跟二哥咬起了耳朵,“你是说,阿翁要受罚了?”

    王鼎没有骗王怀瑜,那天,他确实派人给王怀瑾送信了。

    王怀瑾收信的时候,唐宓就在跟前。自然没有错过阿爹无奈又有些感动的表情。

    唔,阿爹无奈的是越老越糊涂的王鼎夫妇。感动的,也是虽然老糊涂了、却不忘惦记亲生儿子的父亲。

    对于王鼎,王怀瑾尚有孺慕之情。而于王令齐来说,却是可以拿来跟妹子讨论的八卦人物。

    只见他撇了撇嘴,道,“没办法,圣人说了,他不想在他的朝会上看到傻子!”可不就是傻吗,连这么低级的流言也信,堂堂将军,统帅过千军万马的人物,居然笃信流言以至于犯了大错。

    如今秋后算账,圣人不能将所有涉事的百姓抓起来,却可以收拾几个蠢货。

    所以,但凡逃出去避难的权贵、官员,通通倒了霉。

    王鼎,没意外的被停职反省,顺便罚俸三年!

    唐宓摇摇头,她不想再说这个话题,因为阿爹会伤心。

    “对了,猫儿,疫区传来消息,老神仙改良了那个古方,现在已经开始治疗患者了。”王令齐吃了几粒樱桃便住了口,太甜了,齁得他嗓子疼。

    “太好了,这样,十八哥哥很快就能回来了?”几日不见,唐宓还有点想他。

    “是呀,他这次又立了一功啊。”王令齐有点羡慕,身为有抱负的贵公子,他也想报效国家。只可惜他还没有出师,先生让他不必急于一时。

    现在,他也只有眼馋的份儿。

    “立功不立功的不重要,反正缺不了他的官儿做。”重要的是平安啊。

    唐宓还是有些担心,尤其是前天发生了那样恶劣的事情,唐宓愈发觉得事情不对。

    而且她还有种预感,这是没完!

    “事情就是这样,再多的,我也查不出来。”平阳满脸疲惫,说话都没了力气。

    三天了,她都没合眼,现在还能站在皇帝面前,已经是她身体棒了。

    “折腾了一宿,他们什么都没干,这也太不正常了。”圣人眉头紧锁。

    身为皇帝,现在有人觊觎他的江山和皇位,偏偏这人隐藏的很深,查了好些天,一点头绪都没有,他如何不急?

    “阿史那鹰进京后跟谁来往密切?”圣人想了想,决定还是从胡人这边入手。

    平阳摇头,“他整日待在东西二市,没见他和谁关系莫逆。若硬说和谁有接触,还真有一个,齐王!”

    “谁?老幺?”圣人满脸的不可置信,与胡人里外勾结,欲对大梁不利的野心家是齐王?

    根本不可能!

 第190章 没完!!

    齐王,郑氏皇族里的一朵大奇葩,明明贵为亲王,却整日里往钱眼儿钻。

    自他成年后,为了钱,不知闹了多少笑话,硬是落下一个貔貅的绰号。

    对比,齐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用他的话来说,“貔貅怎么了,好赖也是龙子!”与他齐王的身份正相配!

    瞧见了吧,齐王就是这么个货色,平日里只在乎两件事:吃和钱。

    为了这两件事,他多丢人的事都能办的出来。是郑氏宗室里最让人头疼的存在。

    就这么一个打定主意跟钱相亲相爱一辈纸的大胖子,你说他野心勃勃、觊觎皇位?这话连最多疑的圣人都就不信。

    平阳身为长姐,自是了解幼弟的脾性。说实话,她也不信哪。

    可事实就是这样,放眼整个京城,就是齐王和阿史那鹰有过接触。

    圣人摇摇头,苦笑道,“这个事,我知道。连年征战,胡人早就打穷了,这次阿史那鹰说是来议和,其实是来要东西的。”

    平阳点点头,她也听说了。

    “要东西就要东西吧,偏偏阿史那鹰自作聪明,硬是弄来一个鲁班锁想为难咱们,结果被胖丫头轻易化解了。阿史那鹰顿时尴尬起来,也不敢跟朕开口,转而在京里四处钻营,寻门路、托关系,以便能跟朕多要点子东西。”

    作为大梁帝国的皇帝,京城的主人,阿史那鹰的种种小动作如何能瞒得过他?

    就听圣人继续说着,“京里的那些人,个个都是水晶心肝,知道朕不待见胡使,对他也就避而不见,也就老幺——”这个眼里只有钱的貔貅,才会不管不顾的凑上去。

    大殿里一片安静,圣人和平阳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良久,平阳才幽幽的说道,“只希望这次老幺能手下留情,好歹让胡使顺利出京。”

    圣人也是这么想的,阿史那鹰再不济,也是一邦使臣,大梁是礼仪之邦,若是任由齐王下手,把阿史那鹰折腾得太过了,就是圣人这个做皇帝的也不好收场!

    不过,让已经在磨刀霍霍的齐王放弃痛宰肥羊,这,可能吗?

    圣人不敢打包票!

    。。。。。。

    李寿离京五天后,唐宓便收到了他的飞鸽传书。

    李寿的信不长,除了跟唐宓报喜外,还告诉唐宓,他离京前给她准备了生辰礼物,都是一些黄白俗物,还请她不必推辞。

    生辰礼物?

    是了,马上就是五月,又是一年端午节,是唐宓的十三岁生日。

    过去几年,唐宓在梁州老家守孝,每年端午,李寿都会命人送礼物过去。

    哪怕是在他去北疆打仗,也没有忘了。

    不过,那时送的都是些精致、稀罕的小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都是用心准备的。

    似今年这般,直接送“黄白之物”,还是头一回。

    唐宓不禁有些好奇,二九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俗”了?

    心里想着,唐宓却没有告诉任何人。只在赵氏和唐元贞面前透了一句,说李寿给她准备了生辰礼物,这两天就会命人送来。

    赵氏和唐元贞也没往心上去,李寿每年都送,若是今年不送,她们才意外呢。

    只是,当李家的仆役拉着十几口大箱子过来的时候,王家人都吃了一惊。

    尤其是唐元贞,暗暗的翻了个白眼:臭小子,这么兴师动众做什么?知道的,是你小子在送生辰礼物,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丫在送聘礼呢。

    唐元贞自己都没有察觉,她对李寿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已经从最初的排斥,到随后的留校观察,到现在的名为嫌弃实则满意!

    赵氏也有些咋舌,“十八郎这是怎么了,竟送了这么多东西来?”

    她走上前,随手打开一个箱子看了看,却发现这个箱子里都是金银器物。再仔细一看,这些器物的样式极具异域风格。

    异域?

    等等,前几天坊间有流言,说是胡使丢了一些财物,齐王正帮着找呢。

    虽然不知道胡使具体丢了什么财物,但能惊动“貔貅”齐王,显然不是什么便宜货。

    赵氏想到了某种可能,表情变得有些怪异。

    唐宓也被李寿的大手笔给吓到了,心说话:二九兄,你不会又跑去打劫圣人了吧?

    虽然圣人富拥四海,私库的好东西数不胜数,但你坑人也不能按着一个人坑啊。

    唐宓随手打开一个箱子,咦,竟是上好的皮衣,什么紫貂皮、红狐狸皮、白狐狸皮,品质全都是最好的。

    说实话,饶是唐宓见惯了好东西,也不禁眼睛一亮。这般成色的皮子,也就只有番邦进贡来的能与之相媲美。

    番邦?!

    唐宓脑中灵光一闪,不会吧,二九兄,你还真去收拾阿史那鹰了?

    野猫事件,王家并没有外传,除了自家人,也就只有圣人知道。

    而以圣人对李寿的宠溺,这个消息李寿也定然知道了。

    听闻了整个事件,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猜得出来,那个跟萧皎皎搭讪的胡人,不是别人,应该就是阿史那鹰。

    至于他为何这么做,也好猜,无非就是唐宓解开了鲁班锁,不但让他计划落空,还让他在大梁君臣面前丢了一个大丑。

    所以,他想报复唐宓。

    否则也不会用野猫。

    因为京里的人都知道,安国公府的唐小娘子最喜欢小动物,乳名更是带了一个“猫”字。送只野猫,最有可能送到唐宓手上。

    虽然事后证明,野猫事件不过是虚惊一场,但到底让唐宓受了“惊”啊,而且还平白被关了几天。

    依着李寿对唐宓的重视,他如何肯放过阿史那鹰?

    偏偏人家是胡使,不好要他的性命,至少在大梁境内要保证阿史那鹰的安全。

    李寿只得另想办法。

    唐宓还不知道李寿故意让人给阿史那鹰和齐王牵线呢,但只这十几口大箱子的宝物,就足够阿史那鹰肉疼和麻烦的了。

    阿史那鹰确实有了大麻烦。这些日子,他东挪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给齐王的礼物。

    有了上次的教训,阿史那鹰不敢耽搁,直接把东西送到了齐王府。

    齐王眯着眼睛,仔细检查着每一口箱子,确定没有任何遗漏,这才满意的笑了。

    阿史那鹰抹了把头上的汗,正想松口气,耳边便响起了齐王的声音,“就这些?”

    阿史那鹰疑惑的看向齐王,心里已经骂上了:这还嫌少?!

 第191章 宿命?

    阿史那鹰的眼色变得有些不善。

    是,他现在是有求于齐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任由齐王戏弄。

    阿史那部落再不济,也是独立的一个国家,他则是代表部落的使臣,不是齐王的奴隶!

    齐王仿佛没有感受到阿史那鹰身上的低气压,继续说道,“不是我说你啊,你也太不会办事了。”

    阿史那鹰挑眉,他不会办事?哈,他倒想听听,自己怎么不会办事了?

    齐王见他这般,也没有客气,直接说道,“你不就是想求我阿兄多赏赐些粮食、盐巴和铁器吗?”

    阿史那鹰点头,没错,他就是来要东西的。

    齐王却笑得有些嘲讽,“那我问你,你准备进献什么宝物给圣人?”

    阿史那鹰一点都不含糊,掰着手指头数道,“上等皮毛六箱,大宛马——”

    齐王伸出一只手,“停,停。本王是说你进献给圣人的礼物,而不是你们阿史那部落进贡给大梁的东西。”

    阿史那鹰有点傻眼,“这不一样吗?”都是进献给大梁皇帝的。

    “那怎么能一样?”齐王翻了个白眼,“进贡给大梁的,是入国库。进献给圣人的,则入圣人的私库。明白了吧?”

    明白了!

    阿史那鹰又不傻,人家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还有什么不懂的。

    但,他不想懂啊。他这一懂,就要给大梁皇帝准备大大的一份礼物,这份礼物绝对不能比送给齐王的少!

    可问题是,他凑够齐王的这一份就已十分不易了,若是再准备一份,他非得当裤子不可!

    齐王见阿史那鹰满脸为难,脸一沉,冷冷的说道,“话,本王都跟你说清楚了。你求本王的事,本王可以帮你办。但,如果你不听本王的话,到时候,事情办不成,你可不要怪本王。”

    想求人办事,却连见面礼都不给,人家(也就是圣人啦)凭什么给你办?!

    这胡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当上使臣的!

    齐王鄙夷的看着阿史那鹰,那眼神,仿佛在看弱智。

    阿史那鹰那叫一个气啊,他当然知道送礼的必要性。否则,他今天也不会出现在齐王府了。可、可,他现在哪里有钱去置办另一份礼物?

    阿史那鹰的目光落到自己刚送来的十几口大箱子上,然后又看向齐王。

    齐王片刻都没有耽搁,立刻传下话去,“来人,将这些东西入库!”哼,进了他口袋的东西还想要回去?门儿都没有!

    阿史那鹰眼睁睁看着齐王府的兵丁飞快的将箱子抬走,那速度,真是令人咋舌啊。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要不要照做,全靠看你自己了。”齐王拍拍手,一边说着,一边端起茶盏,准备送客。

    “那——”帮我们向圣人求情的事呢?

    “放心,我既收了你的东西,自会帮你办事。明日我就进宫,好好跟圣人说一说。”齐王很是随意的说道。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只是圣人肯不肯答应,本王就不能保证了。”嘿嘿,他就去宫里溜一圈,说与不说,阿史那鹰哪里会知道?

    阿史那鹰似乎没有察觉到齐王的“应付”,想了想,他咬牙问道,“只要再给你们皇帝准备一份礼物就可以?”

    齐王楞了一下,旋即用力点头。

    “好,某这就去准备!”阿史那鹰也不废话,丢下这句话,甩袖便离开了王府。

    目送阿史那鹰离开,齐王扭头对身边的小太监说,“嘿,你说这胡人是不是傻啊,他听不出本王是在搪塞他吗?他居然还当了真?”这么蠢的人都能当使臣,啧啧,阿史那部离败落真心不远了啊。

    阿史那鹰大步出了王府,他身边的侍从气哄哄的说,“大人,那个死胖子分明就是在耍咱们啊。”

    侍从看得清楚,齐王根本就是收了东西却不想帮忙办事,故意找借口推脱。

    可看他们大人的意思,竟是把齐王的胡说八道当了真啊。

    “住口!也不看看这是哪儿,什么话都敢乱说!”阿史那鹰扫了眼齐王府门口的甲士,低声训斥道。

    侍从被阿史那鹰这么一骂,才惊醒过来,赶忙住了嘴。

    阿史那鹰带领侍从离开了王府,走出老远,他才低声说道,“齐王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侍从瞪大了眼睛,不是吧,大人还真信了那个死胖子。他急急的说道,“大人,如果咱们再准备了一份重礼,那死胖子再找其他的借口,又该怎么办。”

    这次是让给大梁皇帝送礼,下次是不是又要给太子、皇后送?

    这么推脱下去,还有完吗?

    阿史那鹰却笑了,“放心,这次一定能行!”

    一行人回到了四夷馆,留守的一个胡人匆匆的迎了上来,“大人,有消息了。”

    阿史那鹰眼睛一亮,快步进了房间,走在最后面的侍从顺手把门关上了。

    四夷馆的小吏瞧了,不由得撇撇嘴,“果然是蛮夷,行事这般畏手畏脚、小家子气!”

    房间里,那胡人压低声音向阿史那鹰回禀,“就在一个时辰前,平阳长公主的长子李寿,给安国公府送去了十八箱的礼物。”

    “十八箱?”阿史那鹰的声音陡然提高。不是他大惊小怪,而是他们丢的箱子数,不多不少,刚好十八箱!

    “小的偷偷去看过了,虽然箱子换掉了,但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咱们丢的东西。”

    咔嚓——

    阿史那鹰硬生生将胡床掰烂了,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李、寿!”

    好,很好,他记住他了!

    。。。。。。

    “李其珏,你再说一遍!”王怀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尖声喊道。

    李其珏淡淡的看了王怀淑一眼,不疾不徐的说道,“你自己做了什么,你自己清楚,无需我再费口舌。近两年内,我不想看到你,所以,你还是去城外的庄子吧。”

    他知道王怀淑不是什么纯良的女子,但还是没想到她会这般恶毒,竟害得他新纳的妾一尸两命!

    这样的毒妇,家里是不能待了。至少在他的长子(或长女)生下来之前,她不能留在李家。

    “庄子?李其珏,你、你竟打发我去庄子住?”王怀淑几近崩溃,这难道就是宿命吗,怎么她就是摆脱不了发配庄子的命运?!

 第192章 出头?

    六月,与京城而言,仿若一个分水岭。

    六月以前,京郊地震,接着便爆发了瘟疫,再然后便是那场几万人参与的京城动乱。。。。。。不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京城百姓更是人心惶惶。

    这也是那夜动乱发生后,圣人并没有深究的原因:京城的人心已经不稳了,如果他再大张旗鼓的问责、抓人,京城极有可能陷入更大的恐慌当中。

    “所以,圣人才只惩罚了一些官员和权贵,并没有追究普通的老百姓。”

    唐宓坐在要摇晃的马车里,柔声细语的跟弟弟分析前些日子京城发生的事。

    虽然她不介意有个“傻白甜”弟弟,但王家的门第摆在那里,赵氏也好、唐元贞也罢,不想把王令平养的太过“天真”。

    至少,该懂得道理、该明白的事,还是要知道的。

    所以,平常没事的时候,家里人便会跟王令平科普时政、新闻,并逐条予以分析。

    当然了,王令平也不是傻子,他只是太过单纯。这些日子被家里人科普,着实明白了一些事。分析起事情来,也越来越有条理。

    “嗯,阿姊,我明白了。法不责众嘛。”王令平胖胖的小手里攥着一块糕,一边听姐姐解析,一边大口大口的吃着。

    唐宓看得眼角只抽搐,心说话:弟弟唉,莫非你想向齐王看齐,要把自己吃成个胖纸?

    提到齐王,唐宓不禁想到了那个被齐王坑得很惨的胡使。

    啧啧,又是给皇帝送礼,又是给太子“表心意”,一波波的礼物送出去,阿史那鹰一行人险些变成叫花子!

    若不是四夷馆管吃管住,这帮子胡人都有可能流落街头。

    最后连圣人都看不下去了,他还真怕好好的胡使被齐王弄成乞丐,啧,这话着实好说不好听啊。

    就在齐王收下第三份礼物,正准备继续忽悠的档口,圣人发话了,下旨召见阿史那鹰。

    齐王这个不要脸的,一收到消息就跑到四夷馆表功,“瞧,本王说什么来着?说帮你,就是帮你。好了,别傻愣着了,赶紧更衣,然后跟礼部的这位大人去面圣吧。”

    齐王这般表现,连在场的大梁官员们都有些不好意思。无他,太丢人了!

    阿史那鹰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故意演戏,竟还向齐王道谢。

    这下子,连齐王都有点心虚了。这些年,他坑了不少人。绝大多数人,忌惮他的身份,知道被骗了也不敢计较,但脸色绝不会太好看,背地里的咒骂也少不了。

    而似阿史那鹰这样,被坑的那么惨,最后还真心实意跟他道谢的,这还是头一个哩。

    一起去传旨的小太监,悄悄将这一幕转述给圣人。

    圣人无语的同时,愈发同情阿史那鹰,连带着,他渐渐忘了阿史那鹰初来时的嚣张,以及故意为难他们君臣的事。

    看他被戏耍的如此可怜,再加上瘟疫的事得到了圆满解决,圣人心情正好,他大笔一挥,赏了大批的粮食、盐巴等物给阿史那部落。

    就在几日前,阿史那鹰押送着一车车的物资离开了京城。

    “。。。。。。这件事你怎么看?”唐宓轻啜一口茶,问道,“阿宝,你也觉得胡使可怜吗?”

    堂堂使臣,被人当猴子耍,消息传到外面,坊间的百姓嘲笑的同时又觉得阿史那鹰可怜!

    “可怜?他哪里可怜了?”王令平吃完糕,让丫鬟给他擦了手和脸,又灌了一杯茶汤,方慢悠悠的说,“他此行的目的不就是来要东西的吗?”

    唐宓挑眉,咦,有点意思哈。

    就听王令平继续说着,“圣人看着他‘可怜’,连当初鲁班锁的事都不计较了,还加倍赏赐了粮食等物资,让阿史那鹰圆满完成了人物任务,这还叫‘可怜’?”

    反正王令平没看出阿史那鹰哪里可怜了!

    唐宓眼里闪过一抹惊喜,不过她还是谨慎的问了一句,“阿宝,这都是你自己想的?”

    王令平乖乖的点头,然后带着些许迟疑,“阿姊,我这么想,对不对?”外头有那么多人说胡使可怜,他却觉得不可怜,是不是他错了?

    唐宓伸手揉了揉弟弟的胖脑袋,笑道,“阿宝说的很对呢。做事就是这样,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正像你说的,不管怎样,胡使完成他的任务,他便是成功的。”

    外人嘲笑两句又如何?只要自家得到真正的实惠,比什么都强!

    唐宓猜测,在阿史那鹰第一次被齐王坑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些,所以才会任由齐王敲诈,也任由他一次次的忽悠。

    不但如此,他还摆出一副心甘情愿的模样,把姿态放到了最低。同情弱者是天性,圣人也不能免俗啊。

    或者,圣人不是没看出阿史那鹰的计谋,只是他很享受对方的低姿态,加上本来也要赏赐阿史那部落,所以圣人也就顺水推舟了。

    让唐宓惊喜的是弟弟,阿宝看着“天真”,好似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事实上,他很聪明,能看透很多人都看不透的事!

    好,真是太好了!

    “阿宝,我再问你啊。。。。。。”

    马车里,姐弟两个有问有答,气氛很是融洽。

    而前边的马车里,气氛就没那么美好了。

    “阿婆,阿娘,三姑母的事,咱们要不要过问?”

    王令仪表情凝重,认真的跟两位长辈说话。

    “你想怎么过问?帮王怀淑出头?”唐元贞面沉似水,低声问道。

    王令仪知道阿娘不待见三姑母,说实话,他也不喜欢这个姑母,但站在整个家族的角度上,他又不能不管。

    “阿娘,姑母到底是王家的女儿,如今她被李家送到了庄子上。对外说是养病,实际上形同流放。李家把姑母送走前,连个招呼都不跟咱们家打,是不是太不把王家当回事了。”

    王怀淑去不去庄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家没跟王家提前说一声。王令仪在乎的也正是这一点。

    赵氏明白长孙的意思,她淡淡的说,“去庄子也没什么,李家又没休了王家女儿。”

    等到哪天李家把王怀淑休了,王家再出面给她做主也不迟。

 第193章 囧囧的大姨妈

    马车又在路上摇晃了一天,次日中午,一行人才抵达此次的目的地——骊山!

    因为皇家在骊山修建了汤泉宫,所以骊山周围的土地都被豪门权贵们占据,纷纷盖起了汤泉别墅。

    托王鼐的福,王家在骊山下也有一处别墅,面积不大,小巧的三进院子,足够一家人短期居住。

    王怀媛还有事没办完,依然住在国公府。这次王家跟随圣驾来骊山避暑,她便带着两个女儿一起来了。

    所以,柳佩玖和柳佩玉没有像往常一样跟唐宓乘坐一辆马车,而是跟在了王怀媛身边。

    刚一下马车,柳佩玖便蹦蹦哒哒的跑来找唐宓。

    “猫儿姐姐,上面就是汤泉宫啊!”

    柳佩玖站在山脚下,抬头望着海拔并不算太高的骊山。

    “是啊。”唐宓不是第一次来骊山,早些年,她还没有回梁州守孝的时候,每年夏天都会来骊山避暑。

    炎热的盛夏,泡在温泉里,喝点儿唐家庄子上自酿的百果酿,那滋味儿,别提多舒服了。

    在骊山,不但可以泡温泉,还能打猎、赛马、打马球。

    这里是皇家离宫,皇室、宗亲、权贵云集,都是同一阶层的人,想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队玩乐,简直不要太简单哟。

    “真有这么多好玩儿的?”听了唐宓的描述,柳佩玖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前世她也去过华清池,不过那时山上只剩下一些温泉汤池的遗迹。

    哪有现在的车水马龙、贵气十足?

    一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去那些铺满玉石的汤池去泡温泉,柳佩玖就分外激动,拉着唐宓问东问西的。

    “好了,阿玖,咱们刚到,什么都还没收拾呢,你别缠着猫儿了。”

    许是看在这些年柳佩玖对柳佩玉的陪伴,王怀媛对这个便宜女儿很是纵容。

    “是,母亲!”柳佩玖偷偷朝唐宓吐了吐舌头,然后怪乖乖的跑到王怀媛身边。

    “这孩子——”王怀媛看到了柳佩玖的小动作,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唐元贞也下了马车,扶着赵氏走了过来,正好看到这对“母女”的互动,不禁弯了弯嘴角。

    同样是穿越女,相较于王怀淑,柳佩玖就可爱多了。也更聪明,没把“穿越”当成万能,更没有蔑视土著、高高在上,而是很低调、很认真的融入大梁。

    认真?没错,柳佩玖就是很认真的活着。而不似王怀淑,整个人都飘着,仿佛玩游戏一般。

    玩游戏?呵,估计在王怀淑眼里,她们这些人都不过是一群npc吧。

    只是,唐元贞很想知道,如今被npc秒了的王怀淑,一个人在庄子里是否还舒坦?!

    一家人下了马车,然后去各自的房间安顿。

    圣人早就到了,听闻王家人到了,赶忙命人去给赵氏请安,顺便送去着进贡的新鲜水果。

    姜皇后安静的坐在一侧,听完圣人的吩咐,面色不变,唯有眼中眸光闪烁。

    “圣人,阿姨到底上了年纪,赶了两天的路,定是疲乏得紧,不如再派个太医过去给阿姨诊个脉吧。”姜皇后柔柔的说道。

    圣人眼睛一亮,赞许的看向姜皇后,“还是你想得周到。对了,再取些消暑的药材,一并给懿德夫人送去。”

    赵福掰着手指记着,确定圣人没有其他的吩咐,这才躬身退了出去。

    姜皇后主动“照顾”赵氏,虽然是慷圣人之慨,但圣人还是很高兴。

    姜皇后和赵氏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他最希望的便是两人能和和睦睦。哪怕是表面上的和睦呢。

    姜皇后示了好,圣人投桃报李,也乐得给她做脸,“阿清也到了吧,下午让她去芙蓉池玩玩吧。”

    汤泉宫的温泉池很多,除了皇帝、皇后、太子专享的汤池外,还有几个极好的。

    比如圣人提到的芙蓉池,就是诸多汤池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整个汤池里铺的都是上好的芙蓉玉。

    芙蓉玉是蓝田玉的一种,通体呈粉色,据说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再配上滋养、温润的温泉水,美容效果非常好!

    前朝时,芙蓉池便是公主们的最爱。

    新朝建立后,先帝心疼平阳长公主,直接把芙蓉池赐给了她。

    平阳不是那种贪恋享受的小女子,平常就很少来骊山。即使来了,也很少去芙蓉池。

    这般好的汤池总空着也不美,其他长公主、公主便惦记上了,她们倒也不敢明晃晃的争抢、霸占,而是跑去找平阳“借”。

    平阳是心怀天下的人,哪里会在乎这些琐碎?

    听了妹妹、侄女们的请求,她豪气的一摆手,直接把芙蓉池“借”了出去。

    就这样,芙蓉池成了半公用的公主池。

    有时,圣人或是皇后看重哪家贵女(或贵妇),也会赐浴芙蓉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