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没有疫病,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也会引起京城百姓的大恐慌。人在恐惧之下会做出怎么的举动,任谁也不敢说。

    若是再有居心叵测的人推波助澜,京城极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骚乱。

    以上情况,不管发生了哪一种,都够圣人这个大梁皇帝喝一壶的。

    如今证实那只野猫并没有感染病毒,王家的人也没事,赵氏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面对唐宓,她不禁多了几分怜惜:可怜的孩子,原本她不必隔离的,可为了安全起见,硬是自己关了自己的禁闭。

    唉,似唐宓这般懂事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唐宓看到赵氏眼底的心疼与怜惜,心里不禁生出一股暖流。

    她想了想,还是跟赵氏说了自己在一本古籍上发现了可以治疗疫病的良方。

    “果真?”赵氏原本盘腿坐着,听了这话她两条腿都垂了下来,瞧这姿势,下一刻就能站起来。

    唐宓点点头。

    赵氏惊喜不已。别人不知道,她却十分清楚,为了这场瘟疫,圣人急得焦头烂额。太医院几乎都派空了,医术好的太医全都被派去了疫区。

    甚至连京城及附近的名医也都征集起来,全都奔赴了疫区。

    圣人不惜许下重赏,满天下寻找可以治愈疫病的医学圣手!

    赵氏太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了,所以也容不得有半点差池。

    她郑重的对唐宓说,“猫儿,此事非同小可,绝非儿戏啊。”

    唐宓当然知道这事有多重要,她用力点点头,“阿婆,我都明白。”

    赵氏还是谨慎的问了句,“你,有几成把握?”只要有五成胜算,赵氏就敢把唐宓推荐给圣人。

    唐宓认真的说道,“七八成吧。”

    赵氏再也坐不住了,猛的站了起来。

    她围着屋子走来走去,表情很是凝重。

    唐宓又道:“另外,十八哥哥还请来了贾老神仙,请他帮忙验证这个方子。”

    “什么?十八郎居然把老神仙也请来了?”赵氏无比惊讶。

    要知道,因为年纪的关系,老神仙已经有十多年不曾出诊了。连圣人病了,也轻易请不到这位老先生呢。

    十八郎是怎么做到的?

    赵氏又惊又喜。

    有了唐宓的古方,如今又有贾罡出手,这场瘟疫有解决的希望了!

    。。。。。。

    “行啊,你小子,真是长本事了,连阿舅我都请不到的人物,你小子都能请来!”圣人酸溜溜的说道。

    若是换成其他人,听了这话,心里定会打鼓。

    可李寿是谁啊,根本不会在意舅舅的酸话。

    不过,今天他还有事相“求”,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决定还是哄一哄圣人阿舅!

    “阿舅,老神仙也听说了疫病的事,他是怎样的人品,阿舅您也清楚吧。”

    圣人点点头,对于贾罡这种灵魂真正高贵的人,他还是非常尊敬的。

    因为发自内心的尊敬,哪怕自己病了,只要不是太医院无法治疗的绝症,他都不会惊动老神仙。

    李寿继续道,“以老神仙的为人,他岂会坐视疫病肆虐?就算我不去请,老神仙也会主动出山的。我,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所以啊,阿舅,您老就别吃醋了。

    圣人的表情缓和下来,唔,这才对嘛,十八郎这小子怎么可能比自己这个做皇帝的面子大?

    哼,这小子就是走了狗屎运!

    李寿见圣人脸色好看了许多,暗暗给自己竖了个大拇指,并暗自唾弃,阿舅还真好哄。

    哄好了圣人,李寿开始进入正题,“阿舅,您之前说,谁若是能解决这场瘟疫,便给谁重赏。这话,可当真?”

    圣人没好气的横了外甥一眼,“朕一言九鼎。怎么,你还怕朕会亏待了老神仙?”

    圣人知道,自己若是有功不赏,不等御史弹劾,他自己的良心就先过不去,啧啧,那可是老神仙啊。

    李寿摇摇头,“不止是老神仙,还有一个人,她找到了可以治疗疫病的方子。”

    “哦,还有这样的能人?”圣人眼里闪着亮光。眼见外甥这般上心,他脑中生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呃,你说的那人,不会是王家的那个小娘子吧。”

    知道那丫头是个神童,可也不能“神”成这个样子啊,居然连瘟疫也能治疗?!

    李寿一副“阿舅你真英明”的表情,“没错,就是胖丫头!”

    圣人明白了,外甥今天进宫是来给唐宓要赏赐的呀。

    “阿舅,您不会觉得刚刚封赏了胖丫头,这次就不再封赏了吧。”李寿绝不会让唐宓吃亏,这边事儿还没做,就先跟圣人谈起了条件。

    圣人直觉得脚好痒,好想踹这个“有了媳妇忘了舅”的混小子。

    李寿仿佛没看到圣人那便秘一样的脸色,继续帮唐宓要好处,“胖丫头现在是县君,再升一级,就该是郡君了。阿舅,您说是不是?”

    圣人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没错。”

    李寿眼睛一亮,舔着脸凑到圣人跟前,“阿舅,您可是皇帝啊,一言九鼎。”

    圣人悄悄转了转脚踝,嘴上却跟李寿道,“只要那丫头真能拿出办法,朕不吝啬一个郡君的诰封。”

    李寿满意了,决定这就出宫去王家给胖丫头报喜。

    而就在李寿转身离去的当儿,圣人一脚踹了出去,如愿将小白眼狼外甥踢出了太极宫!!

 第174章 眼缘

    贾罡今年八十三岁了。

    在古代,医疗条件不是很好,人的寿命普遍不高。

    就算是在大梁,四海平定,百姓生活日渐富足,平均寿命也只有五十来岁。这已经比前朝好了许多。

    所以,在古代,活得长久也是一种优质资源啊。

    比如说吧,人一旦活到了七十岁,哪怕是普通百姓,见了官员不必下跪。一旦活到了八十,即便是作奸犯科,也不会被定罪。

    而像贾罡这般既长寿又有德行还救人无数的老人,真真是神仙一样的存在。

    以至于在得知贾老神仙要来的消息后,整个王家,上上下下都非常激动,那热切的模样,就跟后世的脑残粉见到心水的偶像一般。

    “不错,你小子不错,梁州一战打出了咱们梁人的气势!”

    贾罡个子不高,体型微瘦,头上的白发有些稀疏,只挽了松松的发髻。

    老人家已经年逾八十,气色却很好,略显消瘦的面颊上有些许老人斑,但却十分红润。

    尤其是两只眼睛,目光灼灼,透着岁月沉淀的睿智。

    他扫了眼亲自跑到大门外迎接的王怀瑾,抿嘴笑道。

    “老神仙谬赞了,那都是小子应该做的。”王怀瑾有点受宠若惊,他真是没想到自己在梁州抗击胡人的丁点儿“小事”,远在京城的老神仙竟然知道了。还毫不吝啬的给予了好评。

    王怀瑾,堂堂国公爷,竟像个不经事的小迷妹,听到偶像夸他,激动的涨红了脸。

    “你不必过谦,好就是好嘛,”老神仙人品好,但脾气一点都不温和,坊间至今还流传着“贾四正怒怼无道昏君(也就是前朝戾帝啦)”的段子。

    对于贾罡的直脾气,百姓们也十分理解。在他们朴素的想法里,坚定的认为:有脾气的人那都是有本事的,而老神仙,医术那么高,又救死扶伤的,脾气直一些也是应当的。

    尤其是这些年贾罡上了年纪,愈发往“老小孩”的方向靠拢,行事说话更是直率得一塌糊涂。

    “你小子比王狗儿和王二牛都有出息。”贾罡毫不客气的喊出了王鼐兄弟的“曾用名”。偏他有这个资格,就算是王鼐还活着,贾罡也敢指着他的鼻子叫他“王狗儿”,而王鼐还得陪笑应着。

    没办法,谁让贾罡是老神仙哩。

    王怀瑾苦笑两声,恭敬的引着贾罡往里走。

    赵氏带着一众女眷早早的侯在了二门外,见贾罡走了过来,赶忙屈膝行礼。

    贾罡停了下来,含笑对赵氏说:“懿德夫人,好久不见了。”

    赵氏赶忙回道,“老神仙面前,妾身哪里当的起‘夫人’二字?”

    贾罡显然跟赵氏略熟悉些,开玩笑似的说,“你为大梁教养出一个好圣人,如何当不起一个‘夫人’的称号?!”

    赵氏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惶恐之色,“老神仙,妾身不过是个乳母,有什么资格教养圣人?圣人英明神武,那是先帝太后教养得好,更是圣人自己努力,实不与妾身相干啊。”

    虽然圣人确实是赵氏一手养大,并兼职教导的,但身份放在那里,赵氏还真不敢应承。

    贾罡撇撇嘴,“没意思,你还跟十年前一样,忒小心谨慎了。”所以他才不愿跟这些老狐狸打交道,一点都不真。

    赵氏笑了笑,没跟贾罡计较。

    柳佩玖站在人群中,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话说,老神仙什么,不该是笑如春风、仙风道骨,一开口就是悲天悯人吗?

    可眼前这位倒好,口无遮拦,把毒舌当成了风趣,实在是跟她想象中的“老神仙”不太一样啊。

    最起码,在柳佩玖的脑补中,贾罡应该是孙思邈、李时珍一样的人物啊,可为啥她看到了一个任性的瘦老头?

    “你就是胖丫头?”贾罡被众人拥簇着进了寸心堂,刚在主位坐下,老先生便一指头指向了唐宓。

    又是胖丫头!

    唐宓心里把李寿问候了一百零八遍,小脸上却没有任何表露,笑盈盈的起身给贾罡见礼:“唐宓见过贾大夫。”

    她没像别人那般称呼贾罡“老神仙”。

    在唐宓看来,贾罡就是一位医术出神入化的大夫,唤他一声“贾大夫”,再合适不过。

    赵氏和唐元贞却赶忙给唐宓使眼色。

    贾罡盘膝坐着,听到唐宓的话,一双深邃的老眼里闪过一抹亮光。

    “好,好一个贾大夫,老朽可不就是贾大夫嘛。”

    他身子往前倾,“胖丫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老神仙,而不是像你一样叫我贾大夫?”

    唐宓眼波流转,几乎是想都没想,脱口道,“我猜是因为您的姓氏!”

    姓贾什么的,真是太虐了,不管配个什么好字,一加上姓,意思就全变了。

    而一旦做了官,或是有了职位,就更尴尬了。就像贾罡,一叫他贾大夫,就立刻变成“假大夫”了,同理,叫神医、神仙什么的也不行。

    时间久了,人们干脆就省掉姓氏,只呼贾罡为老神仙。

    “聪明,不愧是名满京城的神童。”贾罡用力拍了下大腿,又问道,“那你知道老朽是什么时候‘丢了’姓氏?”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在场的人都能猜的出来,只是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出口。

    唐宓例外。

    她一歪脑袋,满脸的天真烂漫,“我猜啊,一定是您成了‘神医’之后。”

    “哈哈哈,”贾罡仿佛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笑得前仰后合,嘴里还不住的说,“好,好好好。李小子没骗我,你果然是个有意思的胖丫头。”

    唐宓的嘴脸抽了抽,果然是李寿。本小娘子早就不胖了,偏偏他背地里一口一个“胖丫头”的叫着,现在好了,除了圣人,贾老神仙也开始叫她胖丫头了。

    “听说你手上有本先秦时的医书?上面记录了许多良方?”

    唐宓点头。

    贾罡一伸手,毫不客气的说,拿来给我瞧瞧!”

    唐元贞正想命人去揽月阁取书,不想唐宓也朝贾罡伸出了手,“您拿什么来换?”

    包括贾罡在内,众人皆是一愣。

    但很快,贾罡便反应过来,直直的看着唐宓。

    王怀瑾和唐元贞急坏了,夫妻两个频频给唐宓递眼色。

    唐宓却似没看到,定定的与贾罡对视。

    良久,贾罡发出爽朗的笑声,不停的用手拍打大腿,“好,好,哈哈,你个胖丫头,老朽喜欢!”

 第175章 各自忙碌

    贾罡一阵大笑,看唐宓的目光中带着明显的喜欢。

    王怀瑾夫妇见了,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贾罡只是个大夫,无品无级,但他的声望太高了,一生救人无数,其中就有不少豪门权贵、皇亲国戚。

    再加上老先生的年纪放在这里,就算王怀瑾是一品国公爷,在他老人家面前也不敢造次。

    唐宓方才的话,若是让外人听了,定会给她扣一个“没大没小”、“没规没矩”的帽子。

    最要紧的是,现在唐宓还需要贾罡的帮助,结果她一上来就跟人家摆出一副“交易”的架势,一旦惹怒了贾罡,人家来个拂袖而去,唐宓再去哪里找这样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

    再一个,圣人已经知道了老神仙出山的消息。如果真让唐宓气走了老人家,圣人那儿也不好交代啊。

    “这是我最新研制的丸药,可以解百毒,给你吧,权当我借阅古籍的代价!”

    贾罡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成人巴掌长短的白瓷瓶,略带肉疼的说道。

    唐宓根本不知道客气为何物,笑嘻嘻的伸手接了过来,小嘴儿甜甜的说道,“多谢贾老大夫。”

    接着,她冲着身后招招手。

    阿周端着个托盘走了过来,托盘上摆着一本手抄本,看成色,却是很新。

    唐宓将白瓷瓶收好,亲自拿起那本手抄本,双手捧到贾罡面前,“这是我誊抄的古籍,请贾大夫查阅。”

    贾罡挑了挑雪白的眉毛,嘿,这胖丫头戒心还挺重的呀,竟是连原本都不舍得拿出来。

    但等他翻开手抄本一看,才发现自己冤枉了唐宓。只见上等的姜黄纸上用端正的楷书写着一行行超大的字。

    没错,唐宓誊写的这本书,字迹清晰、端正,字体更是最适合老年人看的超大体。

    贾罡脾气直,却不乖戾。他不服老,可也不避讳自己已经年迈的事实。

    见唐宓这般体恤,老人家心里很是熨帖。再次在心里感叹,李小子没骗人,胖丫头果然又聪明又率真又善良?

    。。。。。。只能说,唐宓得了贾罡的眼缘,所以她不管做什么,在老人家看来那也是好的。

    贾罡仔细的读着手抄本,他的速度很慢,一边看,一边默默的在心里核对。

    古籍上一共记录了八十一个方子,具体针对了二十几种疑难杂症。贾罡每个方子都反复的研究。

    他惊喜的发现,这些方子大部分都非常对症,剩下几个方子不是不对症,而是连他也没有把握,需要进一步做验证。

    其中就包括这次京郊灾区爆发的瘟疫。

    不过,贾罡有预感,这个他不确定的方子应该也是有效的。

    贾罡看书的时间很长,足足用了半个时辰。

    在这段时间里,寸心堂非常安静,一屋子的人几乎是屏气凝神的看着贾罡。

    终于等到贾罡将手里的书放下,赵氏才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神仙,如何?”方子是不是真的有效啊!

    王怀瑾夫妇虽然没说话,但也都无比期待的看着贾罡——李寿可是说了,如果猫儿发现的这个方子有效,那么圣人就会给猫儿“升官”哩。

    王怀瑾两口子并不是多在乎一个郡君的封号,而是觉得,女儿的品级越高,她的将来就越有保障!

    贾罡没有看赵氏等人,而是笑着望向唐宓,“胖丫头,你觉得这个方子有效?”

    唐宓忍着额角抽搐的冲动,笑得很是自信,“我翻看了灾区瘟疫爆发后,所有染病百姓的病症记录,也查阅了全部的脉案,我有八分把握,这个方子有效。”

    想了想,唐宓又道,“您老估计也发现了,这本书上还收录了八十个方子,其中,有七十余个方子都是良方。按照这个道理推算,那个治疗瘟疫的方子应该也不是胡乱写的。”

    贾罡暗暗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他更好奇另一件事,“噫?你个胖丫头还懂医术?”

    唐宓的笑容快挂不住了,她是真心不想听到那三个字啊。

    “不瞒您说,我师从李克己。”

    李克己可是海内名士啊,而这年头的名士(或曰真正的饱学之士),并不只懂得四书五经,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医术、相人、占卜等杂项也多有涉猎。

    而李克己更是这类人的楷模,懂得学问不要太多哟。

    贾罡显然也是听过李克己大名的,闻言,不禁点头,“师出名门,难怪你小丫头这般出色。”闺阁女子,竟是连医术也通晓,原来如此啊!

    “这个方子具体如何,老朽还需亲去疫区验证,”贾罡转头对赵氏说道,“不过,正如府上小娘子所说,这个方子极有可能是真正的良方!”

    赵氏有些惊讶,“老神仙,您要亲自去疫区?”

    老人家都八十多岁了,怎能去那样危险的地方?

    贾罡摆摆手,示意赵氏不必多说。他是老了,可还能动弹。这次的事,关乎几万人的生死,他做不到坐视不理。

    “好了,时辰不早了,老朽也该走了。”贾罡直来直去,没有客套,直接站起身,临走前,他朝唐宓挥了挥手里的手抄本,“胖丫头,方子我可拿走了。”

    唐宓呲牙一笑,做了个“您请随意”的表情。

    贾罡又笑了,大步向外走去。

    走到门边,老人家又停了下来,扭头对唐宓说:“对了,忘了告诉你了,这次李家小子与老朽一起去,你要是有什么话想跟他说,可要赶紧去说啊,否则——”他们就要走了呢。

    可他说这话的语气,分明是在说“你再不说,恐怕就没有机会了”,言下之意,竟是“担心”李寿会一去不复返。

    唐宓觉得贾罡这话说的怪怪的,但又说不出哪里怪。不过,这会儿她没时间多想,她满脑子都是:这老头儿,真是乌鸦嘴,好好的咒二九兄做什么?

    虽然不信李寿会出事,但她心里到底有了阴影。

    送走贾罡后,唐宓便开始忙碌起来。先是按照古方抓了药,接着又郑重的将自己的护身符解下来,与药一起包好,然后命人给李寿送了去。

    李寿也没闲着,他准备离京前办妥一件事,即将野猫事件的幕后元凶好好“处置”一番。

    “阿史那鹰,竟敢对猫儿出手,真真该死!”

 第176章 悲催的胡使(一)

    再说阿史那鹰,那日大朝会结束后,他便阴着一张脸回到了四夷馆。

    将乌木匣子拿出来,再一次试着拆解。

    但也奇怪了,明明还是那个匣子,明明还是那个安装法,只因为少了一根木条,他就怎么都打不开了。

    阿史那鹰脑海里浮现出大梁皇帝那得意又有些戏谑的笑容,顿时一阵怒火在胸中翻涌。

    “来人,给我拿把斧头来。”反正已经输了,他也就没必要再保持匣子的完整性了。

    现在他更想知道,大梁皇帝写了怎样的回复。

    但直觉告诉他,绝对不是什么好话,否则大梁皇帝和那几位宰相不会露出那样戏谑的表情。

    侍从很快就拿来一把斧子。

    阿史那鹰抄起斧头,狠命的砸向那乌木匣子。

    嘭~

    咔嚓!

    乌木匣子顿时变成一堆碎片。

    阿史那鹰拿着斧子在碎木堆里拨拉,果然看到一张叠好的白纸。

    他丢下斧子,将那白纸捡了起来,走到榻边一屁股坐下来,展开白纸,准备仔细阅读一番。

    结果,他刚打开,只扫了一眼,脸色立马变得很难看。

    因为整张的白纸正中央,龙飞凤舞的写着一个大字——滚!

    “梁人,这是欺我阿史那部落无人吗?”阿史那鹰直觉得血气上涌,整个人都陷入了极大的愤怒当中。

    什么是打脸?

    直娘的,这就是啊!

    他们阿史那部落的脸,已经被梁人扒了下来,然后被丢在地上狠狠的踩踏!

    不行,他绝不能忍下这口气。阿史那部落的荣耀容不得半分亵渎!

    阿史那鹰没有立刻返回草原,而是就在了京城。

    当然了,他留在京城,不只是想找回面子,更重要的是跟梁人扯皮。哦,不对,是谈判。

    开什么玩笑,他来大梁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让大梁“资助”一些粮食、盐巴和铁器?!

    如今他什么还没弄到呢,怎么能走?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史那鹰十分忙碌,整日里想法设法的结交大梁的几位宰相。

    奈何宰相家的门槛太高了,阿史那鹰一个小小的胡使,根本就进不去。

    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忙了好几天,阿史那鹰终于明白了现实,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此路不通,便第一时间寻找其他的道路。

    阿史那鹰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知己知彼。是啊,他一个胡人,初来大梁的地盘,想要攻略某个人,必须先了解人家。

    而阿史那鹰打探消息的方法也简单,那就是“逛街”,即有事没事就往东西二市跑。到了地方,他哪儿也不去,找个人多的茶楼、酒肆就往里钻,一坐就是大半天。

    事实证明,阿史那鹰的功夫没有白费,他在京中各茶楼、酒肆混迹的结果,便是对京中的八卦了如指掌。

    当然啦,阿史那鹰没有错过那段时间最火爆的段子,即“京中昔日小神童智斗贪心狡诈大胡使”!

    初次听到这个段子的时候,阿史那鹰险些气得砸了那说书人的摊子。

    前文咱说了,阿史那鹰出身贫民,是部落的最底层,靠着自己的努力才一步步爬到今天的地位。

    似他这样的人,心性极其坚韧,自尊心也非常强。

    而有时候,过度的自尊就是自卑。

    阿史那鹰最得意的便是自己的能力,如今他的能力遭到嘲笑,尤其打败他的还只是个小娘子,这让他愈发不能接受。

    “好,好个安国公府的小娘子,竟踩着我的头扬名!”

    阿史那鹰多聪明的人啊,只在坊间待了几日便瞧出了问题——一两个酒楼说这个段子还属正常,京中却是每个酒楼都在说这个段子,仿佛偌大一个京城没有其他的新鲜事了,这背后定是有人指使啊。

    阿史那鹰不知道李寿和唐宓的关系,自然把这笔账记在了唐宓头上。

    不过,阿史那鹰到底是办大事的人,在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前,自然不会特特的跑去跟个小娘子计较。

    他暗暗将唐宓的名字记了下来,然后继续在各大茶楼、酒肆听八卦。

    很快,阿史那鹰便听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消息:京郊发生地震的小县城,忽然爆发了瘟疫!

    瘟疫?还在京郊?

    阿史那鹰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想方设法逃过四夷馆官员的“保护”,悄悄带着心腹侍从去了那个县城。

    经过一番谋划,阿史那鹰顺利的从疫区弄到了一批动物,正在他想着如何将这些动物送进京城的时候,偏巧遇到了王怀瑾一行人。

    阿史那鹰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通过安国公府的人的手将可能携带疫病的动物带进京城!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

    阿史那鹰冷笑的看着安国公府的车队离开,心里想着,接下来就等着“安国公府爆发疫病”的好消息了。

    呵呵,只是不知,京城也发生疫病后,大梁皇帝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为了谨慎起见,阿史那鹰从另一条小路回到了京城。他命人守在王家门外,密切关注王家的动向。

    果然,在王怀瑾到家的第二天,王家便有了动静。

    随后,王家更是在宵禁的时候跑出来一匹马。而那匹马竟一路狂奔进了太极宫。

    “那一定是大梁最神秘的锦鳞卫,”听到属下的回禀,阿史那鹰激动的哈哈大笑,“一定是疫病发作了,哈哈,一定是!”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阿史那鹰乐得手舞足蹈,原以为这次的任务可能会失败,没想到竟是柳暗花明,他有了更好的机会。

    “唔,我这就去找‘他’,只能疫病爆发起来,我们与‘他’里应外合,哼,大梁帝国,或许将不复存在!”

    阿史那鹰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

    。。。。。。

    短短几天的功夫,李寿已经调查出野猫事件的背后主使,看到阿史那鹰的名字后,他的脸上露出肃杀之色。

    “好叫十八郎知道,阿史那鹰这些天一直在京里四处钻营,应该是想买通某个权臣或是皇族,然后利用那人帮胡人争取利益。”

    一个玄衣男子恭敬的说道。

    “哦,他在找门路?”还把主意打到了皇族身上?

    李寿脑中飞快的冒出一个想法,他笑得很冷,“他既然想结交皇族,我成全他!”

    玄衣男子打了个寒战,心里默默给那个胡使点了一排蜡。。。。。。

 第177章 悲催的胡使(二)

    这日清晨,阿史那鹰像往常一样溜溜达达的走出自己的房间。

    “阿史那大人,又去东市吃茶啊。”四夷馆的小吏看到阿史那鹰出门,笑着打招呼。

    “是啊,你们大梁的茶汤实在是太有味道了,令人百吃不厌。”阿史那鹰总不好说自己不是为了吃茶,而是想去探听消息吧,只得笑着说道。

    “我们大梁天华物宝,不只是茶汤好喝,好吃的东西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说啊,东市王婆子胡饼,李家汤饼,还有。。。。。。”提起大梁的好东西,小吏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说着。

    小吏的脸上,更是带着浓郁的自豪感。

    他越说越兴奋,“不是某夸大其词,我们大梁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许多前来进贡的番邦使臣,在见识了我大梁的富饶、繁华后,根本舍不得走,有些人更是恨不是咱们大梁人啊~”

    小吏一边说着,一边别有深意的看着阿史那鹰,在他看来,阿史那鹰就是那些“乐不思蜀”的人。

    否则这帮子胡人都来了快一个月了,怎么还不走?每天更是点卯一样的去东西二市,分明就是被京中的繁华迷住了,根本不愿意走哇。

    阿史那鹰多聪明的人啊,哪里看不出小吏眼中那抹深意?

    他无比憋屈,谁羡慕大梁繁华而舍不得走了?他留在京城是有重要的事情好不好!

    偏这些话根本无法跟外人讲,再憋屈,阿史那鹰也只能忍着。

    含糊的跟小吏说了两句,阿史那鹰便出了四夷馆,一路朝东市而去。

    “客官,您又来了啊。”茶楼的伙计看到阿史那鹰,热情的上前招呼。

    对于这位几乎每天都来,且出手大方的客人,伙计是非常欢迎的。

    阿史那鹰点点头,坐到了老位置上,即大堂的角落里。

    “今天还是老样子?”伙计一边擦桌子,一边殷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