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傍晚,王怀瑾和唐元贞回到朝晖院。白天王怀恩一家搬家,王怀瑾身为国公府的主人,又是王怀恩名义上的弟弟,于情于理都该前去帮忙。
哪怕什么都不做,他人过去站一站也是好的。
唐元贞更不用说了,她是一家主母,摘星院大搬家,诸多琐碎,也需要她去查看、定夺。
比如,摘星院的摆件、陈设,全都是公中配给的,但考虑到他们都用惯了,小万氏也流露出想把那些瓷器、家具带到新宅的意思,唐元贞大方的一挥手,让人把东西都搬走了。
还有摘星院的丫鬟、婆子以及粗使奴婢,也需要重新划分。
对此,唐元贞表示,小万氏想带走那些只管带走,不必考虑什么分家份额。
小万氏听了这话,很不客气的将自己用的顺手的人全都带走了,只剩下一些看着就不怎么伶俐的歪瓜裂枣。
唐元贞见状,也没说什么,任由小万氏施为。
有了唐元贞的慷慨,小万氏几乎将整个摘星院搬空了。
而王怀瑾则带着王令仪小兄弟两个去王怀恩的新宅帮忙。
霍家和段家前来帮忙的人见了,纷纷在心里竖起了大拇指:这才是大家的做派,不管暗地里兄弟两个闹成什么样子,但在人前却是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不会让外人瞧了笑话。
如此忙碌了一整天,直到傍晚,王怀恩才彻底搬离了国公府。
“呼~”唐元贞捶了捶肩膀,面带疲色的说道,“总算都弄好了。过些日子,再寻人将摘星院重新清理一番,阿仪也大了,正好搬过去。”
摘星院原就是世子住的地方,当初是万氏耍赖,硬让王怀恩一家搬了进去。
今年唐元贞回到京城后,便筹划着这件事该如何处理。现在王怀恩主动离开,倒是省了唐元贞许多力气。
待猫儿的事情圆满结束后,唐元贞便准备重新装修摘星院,然后让王令仪搬过去。
王怀瑾见妻子如此劳累,伸手给她按摩起肩膀来,嘴里说着,“这些日子,娘子辛苦了。摘星院的事,不必着急,你身子要紧。”
夫妻多年,两人早已熟悉如家人,但听到丈夫这般贴心,唐元贞的心里还是觉得很甜蜜。
“我没什么,倒是郎君,您才是辛苦呢。”
唐元贞累的是身体,而王怀瑾是身心俱疲。
也是,任谁遇到李氏这样的亲娘,心也会受伤。
一想到李氏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居然还要攀扯猫儿,唐元贞就恨得牙根直痒痒。
人果然不经念叨,唐元贞刚想到李氏,便有关于李氏的事回禀到了她跟前。
“夫人,刘大夫和冯太医来了。”阿何匆匆走了进来。
王怀瑾按摩的手停了下来,与唐元贞对视一眼,夫妻两人在彼此的眼眸中看到了对方担忧的神色。
不会是猫儿那儿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吧?
唐元贞几乎是颤着声音说,“快,有请!”
不多时,刘大夫和冯太医走了进来。
刘大夫是王家的供奉,而冯太医是圣人知道王家的事情后,特意派来的。两人已经不眠不休的忙了三天,眼里充满了红血丝。
不过,两人的神色很是亢奋,显然有好事的样子。
“见过安国公,见过夫人,”两人躬身行礼。
王怀瑾急急的说道,“无需多礼,两位傍晚前来,可是有什么事?”千万别是不好的事情啊。
刘大夫和冯太医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最后由冯太医代表发言。
“回国公爷的话,我们此次前来,确实有事回禀。”
“什么事?”王怀瑾和唐元贞异口同声的问道。
语气里的急切,再明显不过了。
冯太医见状,不再卖关子,直接给出答案,“经过三天的观察、检查,府上十三位疑似感染疫病的人,并未出现疫病的症状!”
王怀瑾两口子都喜出望外,但为了谨慎起见,两人还是抖着声音问道,“你、你的意思是——”猫儿没事了?
冯太医笑着说道,“府上的十几位疑似患者,应该并没有染上疫病。”
呼——
王怀瑾和唐元贞同时长长的舒了口气。
老天保佑,他们的女儿没事。王家也没事!
悬了几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夫妻两个忍不住露出欣喜的笑容。
唐元贞甚至有心思开始算计人。
只见她双眼微微眯起,忽的开口道,“冯太医说‘应该’没有感染,也就是还不十分确定?”
她的声调上扬,尾音拖得长长的。
冯太医楞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
唐元贞仿佛没看到冯太医呆愣的模样,继续说道,“我听说,有的病毒的潜伏期很长,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的,这次疫病来势汹汹,只观察三天,或许还不能确诊啊。”
冯太医这下明白了,只是他还是有些疑惑,明明是好事,唐夫人为什么要故意拖延?
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被隔离的亲人,她们也能早点安心不是。
冯太医想不通,王怀瑾却在第一时间明白了唐元贞的意图:她是故意要让李氏多过几天提心吊胆的日子啊。
同样是被隔离,唐宓还能悠闲的看书,而李氏却像世界末日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多一天等待,对李氏而言就是多一天煎熬啊。
按理说,作为李氏的亲生儿子,王怀瑾该制止,并严词呵斥唐元贞一顿。
但,王怀瑾却什么都没说。他实在是被那天李氏的表现伤透了心。她可是猫儿嫡亲的祖母啊,她怎么能胡乱攀扯猫儿?!
单冲这一点,王怀瑾也想给亲娘一点教训。
多煎熬几天就多几天吧,反正不会掉一块肉。
很显然,王怀瑾这个大梁土著并不知道心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更不知道,有的人就算没病也能生生把自己吓死。
“冯太医,您说是也不是?”唐元贞含笑看着冯太医。
冯太医不傻,虽心里疑惑,但还是顺着唐元贞的话,用力点了下头,“唐夫人说得是,此次疫病非同寻常,确实该多观察几天。”
刘大夫也跟着符合,“没错没错,还是谨慎些好!”
就这样,王家十几位疑似患者并没有感染的消息被压了下来,而李氏这个当事人理所当然不知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着。。。。。。
第170章 再次打劫
事关唐宓,李寿的效率不是一般的快。
不到半天的时间,大叠大叠的疫病资料便被送到了揽月阁。
面对一堆的详细资料,唐宓也没询问是如何弄来的。
开玩笑,放眼整个京城,能如此快捷、高效的弄来这么多国家机密的人屈指可数。
而这为数不多的人当中,肯为唐宓一个小娘子去办这件事的,非李寿莫属!
唐宓和李寿相交十来年,两人熟得不能再熟,她自是不会跟他客气。
“把东西放到书案边。”唐宓沉声吩咐道。
“是,三娘。”阿姜带着两个小丫鬟,将大堆的资料小心翼翼的放在书案边。
“三娘,咱们会没事的,对吧?”阿周到底年轻,被隔离了三四天,心里难免慌乱。
虽然每日看到自家主子像往常一样看书,但她每每站在窗边往下看,都会看到那些全副武装的客女。
整个揽月阁也充满了石灰水和烈酒的味道。
种种异常,让阿周这个小丫鬟十分害怕。
若不是唐宓这个主人也在这里,阿周和另外三个小丫鬟早就崩溃了。
唐宓还没说话,阿姜一巴掌拍在了阿周脑袋上,“胡思乱想什么呢?我们当然会没事。你个小丫头也不想想,如果咱们真的被感染了,现在还会好好的、一点儿事都没有?”
真真年纪小,没经历过风雨,这些小丫头啊,光顾着害怕了,也不用用脑子。平常有个风寒,还会有点征兆哩,她们这可是疫病啊,怎么会半点儿反应都没有?
“奶娘,您的意思是,咱们没事?”阿周两眼亮晶晶的,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阿姜没好气的说,“咱们肯定会没事。”你个笨丫头,没见国公爷和夫人都八风不动的吗?
她们家三娘在家里有多受宠,别人不知道,她们这些下人最清楚了。
如今三娘也被关在了揽月阁,要是真的有事,国公爷和夫人第一个坐不住。
阿周被阿姜这么一骂,脑子猛的清楚起来。是呀,三娘也跟她们在一起呢。
外面的人可以不管她们这些下人的死活,可绝不会丢下三娘不管。
阿周刚想着外面的人,楼梯上便响起了脚步声。
“三娘,这是大郎(即王令仪)亲自送来的,说是从东市王婆子胡饼店买来的胡饼,刚出炉,还热着呢。”
小丫鬟手里端着个托盘,托盘上盛着几个热气腾腾的胡饼。
王婆子胡饼在京城颇有名声,每天胡饼出炉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排队等候,其中不乏豪门权贵。
但那些人家大多是派家中仆役前往,而似王令仪这般亲自去买的情况非常少见。
胡饼不值什么,就算是名满京城的王婆子胡饼也就那么回事,重要的是王令仪待妹妹的这份心意。
唐宓放下手里的笔,拿起一旁的湿布巾子擦了擦手,这才拿起一个胡饼,咬了一小口,轻轻点头,“都说王婆子家的胡饼好吃,确实味道很独特,你出去告诉阿兄,就说我很喜欢,阿兄费心了。”
“是!”小丫鬟答应一声,颠颠的跑下了楼。
唐宓不饿,一个胡饼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她看向阿周,郑重的说道,“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没事的。”
她心中已经走了六七分把握,只等跟疫区的具体病症印证完毕,便会有结果。
唐宓有预感,古籍上发现的那个良方应该可以治愈这次的疫病!
唐宓这边信心满满的查阅资料,另一边的李氏就没有这么好的兴致了。
今天是被隔离的第四天!
就在方才,她院子里的一个小丫鬟忽然发起了热,俏脸烧的通红,闭着眼睛直说胡话。
李氏和其他被隔离的人都被吓坏了,大呼小叫的喊来大夫。
被叫进来的是刘大夫。自从昨晚确定王家没人感染疫病后,刘大夫和冯太医都十分放松。两人甚至还排了个班,轮流去休息。
这会儿轮到冯太医休息,所以听到萱瑞堂有情况,刘大夫象征性的在脸上蒙了个棉布巾子,便抬腿走了进来。
“二太夫人,这个小丫鬟只是寻常风寒,并无大碍——”刘大夫一诊脉就确定了病情。
只是还不等他说完,李氏就已经不管不顾的喊上了,“不,不,一定是疫病。这小贱人染上了疫病。快,你们赶快把她挪出去,不把她挪出去,就放我出去。我、我不要死,呜呜,我还不想死!”
李氏早已频临崩溃的边缘,小丫鬟的“发病”,仿佛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彻底失控了。
“来人,给我把王怀瑾叫来,如果他还认我这个亲娘,就赶紧把我放出去!”
“还有,把赵氏和唐元贞也给我叫来,告诉她们,我要分家,对,分家,呜呜,分了家,她们就管不了我了,更不能关着我!”
“阿瑜啊,你快来啊,这些人要把我害死了,你赶紧来救阿娘啊!”
刘大夫无语的看着李氏,心道:国公爷这般出色的人,竟然有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亲娘。啧,好歹五六十岁的人了,竟是连个小娘子都不如。
萧皎皎拉着萧箐箐躲在角落里,静静的看着李氏发疯。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萧皎皎再次确定:李氏这人脑子有坑,靠不住!
。。。。。。
李寿再次进了宫。
他没有去见圣人,而是直奔圣人的私库。
“千年人参,天山雪莲,人形何首乌。。。。。。”
李寿逐一点着名,身后跟着的小太监一边心疼得直哆嗦,一边恭敬的将他点到的东西从箱子里取出来。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小太监的怀里就抱满了大大小小的匣子。
李寿数了数匣子的数量,心里大概估了估价格,觉得差不多了,这才意犹未尽的走出私库。
另一厢,圣人得到了消息,赶忙往私库这边跑。
结果还是慢了一步,只看到了李寿华丽丽的背影。
“臭小子,你、你给我回来!”圣人听完太监管事的回禀,心疼得在流血,几乎是跳脚冲着李寿的背影喊道。
李寿听到了舅舅的咆哮,脚下顿了顿,到很快又走了起来。
他要去请老神仙出山,正需要上好的见面礼。试问整个大梁,还有哪儿的东西比阿舅的私库好?
再说了,阿舅富拥天下,少了这点子东西,对他也没甚影响,对吧?!
第171章 老神仙
“哦?她真是这么说的?”唐元贞斜靠在贵妃榻上,闲闲的跟阿何说话。
“好叫夫人知道,二太夫人确实是这么说的。当时她的声音很大,不止是屋里的人听到了,连院子里的客女也都听到了。”
阿何垂手站着,恭敬的回道。
唐元贞嘴角上扬。
阿何继续说道,“方才,老将军(即王鼎)也被请了过去,应该就是为了这件事。”
唐元贞挑起一边的眉毛,“竟是连阿叔也被惊动了?”
啧啧,看来李氏是铁了心要分家,然后尽快离开王家这个危险之地啊。
唐元贞笑了,嘿,还真是意外之喜!
之前她故意压下那个消息,不过是想给李氏一个教训,让她多受几天煎熬。
没想到李氏竟这么“给力”,居然主动提出要分家。
莫非她是受了王怀恩一家的启发,觉得只要分了家,就可以解除隔离?
等等,不对啊,李氏被隔离着,消息十分闭塞。除非有人故意透露,否则她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王怀恩分家、然后搬离国公府的事。
有人?
是谁把消息泄露给李氏的?
唐元贞脑中闪过几个人,但最终她还是把目标锁定到了赵氏身上。
原因无他,放眼整个王家,只有赵氏有能力、有理由做这件事。
唔,看来尽管赵氏表面上什么都没有表示,心里还是十分不待见李氏啊。
也好,赵氏出手了,也就省了唐元贞费心思。
如果这次能把王鼎和李氏请走,那么,不管是对国公府还是对王怀瑾,都是一桩大好事。
“不只是老将军,二太夫人连三郎君(即王怀瑜)也叫了去,她、她说——”王怀瑾这个不孝子靠不住,她能依靠的只有王怀瑜了。
说到这里,阿何一脸的为难。
唐元贞淡淡的说,“你不说我也能猜到,约摸她又骂咱们郎君了吧。”
自从被隔离,李氏就没少骂王怀瑾。
对此,唐元贞很无奈,再一次质疑李氏的智商:李氏难道忘了,当初下令隔离的是圣人,王怀瑾多大胆子才能去抗旨啊。
是,你李氏确实是王怀瑾的亲娘,可问题是,王怀瑾不仅仅是李氏的儿子,他还是安国公府的主人,他要为府里一两百号人的性命负责!
那可是瘟疫啊,一旦是真的,不只是整个国公府要玩完,甚至连京城都可能陷入危机。
王怀瑾绝不想成为罪人!
结果,李氏这些都不顾,只顾着自己的安危!
如今,为了逃离王家,躲避被隔离,她居然把王鼎、王怀瑜都叫了去,难道她就不怕自己真的感染了病毒,继而会传染给丈夫、儿子?
唉,一个人自私成李氏这样,还真是不多见!
主仆两个正说着,外面响起了小丫鬟的问安声:“见过郎君!”
唐元贞赶忙从榻上坐起来,起身迎了出去。
王怀瑾的脸色很不好看,看到妻子,才勉强扯出一抹笑。
唐元贞关切的看着他,却没说话。
王怀瑾收起那抹笑,无奈的说道,“阿娘吵着要分家,阿爹和母亲都同意了。”
唐元贞一怔,赵氏也去了?
王怀瑾似乎看出了妻子的疑惑,苦笑道,“阿娘死逼着要把母亲请去,还非要母亲当场答应,否则她就、她就一把火烧了萱瑞堂。”
唐元贞:“。。。。。。”
沉默良久,唐元贞方道,“所以——”王鼎这一房要分出去了?
王怀瑾无力的点点头,“明天就请霍家、段家还有李家的人过来,分家!”
得,王怀恩刚分出去没两天,王鼎也要走了。
一家家的极品这么快、这么省心的搬离国公府,唐元贞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唔,这算不算坏事变好事?
。。。。。。
唐宓飞快的翻看着一大堆的资料,她强大的记忆力再次发挥了作用。
只短短半日的功夫,唐宓便将所有的资料和脉案看完,并把全部有用的信息印刻在脑海里。
接着,她又拿着这些信息跟古籍上的良方做印证。
好半晌,唐宓绝美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太好了,现在她有八成的把握,那个方子对疫病有效!
只可惜唐宓不是专业的医生,否则她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唔,若是能有个医术精湛的大夫在这儿就好了。
唐宓摸着下巴,兀自想着。
就在这时,窗户边传来一阵扑棱棱的响动。
“三娘,是小灰点儿。”阿苏惊喜的喊道。
她一边喊着,一边伸手将鸽子抱了进来。
唐宓想要阻止都来不及。
罢了,这只鸽子也一起被隔离算了。
直到现在,唐宓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安全的事。
不过,马上她就知道了。
因为刚刚从圣人那儿得到消息,李寿就迫不及待的给唐宓飞鸽传书了。
熟练的拿出纸条,展开,唐宓就被上面的信息惊了一下。
啥?她们并没有感染病毒?
那、那阿娘为什么不告诉她?就在两个时辰前,阿娘还来揽月阁探望她哩。虽然没见面,但唐元贞还是站在院子里跟唐宓说了些话。
内容无非是让她安心养着,不必担心疫病的事儿,还说让她别只顾着看书,多多休息才是正经。。。。。。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唯独没说最要紧的。
不过,唐宓了解自家亲娘。阿娘既然这么做,那么必然有这么做的原因,她要做的就是极力配合。
所以,看到这个消息后,唐宓脸上没有半点表露,更没有声张,继续往下看。
“噫?二九兄竟然把老神仙给请来了?”唐宓太意外了,禁不住轻呼出声。
阿苏好奇的问道,“三娘,什么老神仙?莫非这世上真有神仙?”
唐宓笑着说道,“老神仙虽然不是真的神仙,却是救人无数的神医。”
老神仙本名贾罡,字四正。出身医药世家,前朝时就是名扬天下的神医。
他医术医术了得,最难得的是品德高尚,治病救人,义诊赠药,是万家生佛的神仙人物。
前朝戾帝那般暴戾的性子,对贾神医也是十分尊重。
到了新朝,郑氏皇族更是把贾罡奉为老神仙。
只是这些年贾罡上了年纪,极少出来行医,小一辈的人对他便有些陌生。
唐宓却不一样,她的脑子太好使了,过目不忘、过耳不忘,对贾罡的事迹再熟悉不过。
她真是怎么都没想到,李寿竟把这么一位存在于传说当中的人物给请了来。
最最不可思议的是,李寿在信里说,贾老神仙是来帮她验证古方,一起想办法治疗疫病的!
第172章 不对劲啊
次日清晨,霍顺、段成栋再次来到王家。
还是寸心堂,还是赵氏主持,还是霍、段两人做见证,还是为了分家,只是分家的对象变成了王鼎一家,也多了李氏的娘家前来围观。
对于李家人,赵氏谈不上厌恶,但也不喜欢。王、李连姻这些年,李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白眼狼”!
李家人吃王家的,用王家的,连儿子的前途、孙子的学业也都靠着王家。结果呢,他们对王家非但没有丝毫感恩,反而处处嫌弃。
这样的人,赵氏实在喜欢不起来啊。
不过,到底是姻亲,人家又是来王家做客,该有的礼数,赵氏还是会顾及的。
不算亲热、却也不失礼的跟李氏的两个兄长打了招呼,赵氏便开始进入了正题。
今天分家和前两日不同,严格说来,王鼐、王鼎兄弟早就分过一回家了。
那是王家刚刚来京城的时候,先帝封赏诸多功臣。王氏兄弟战功彪炳,也都被圣人按功赏赐了爵位和住宅。
王鼎的爵位没有兄长高,宅院也不及国公府气派,但也是三路五进的大宅,位置也不错。
只是当时万氏想把两个儿子都拘在身边,没有让王鼎一家去自己的新宅,而是都留在了国公府。
两兄弟住在一起,但财产却做了分割。而王家是泥腿子出身,根本就没有什么财产,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财产便是王鼐两人打仗这些年的“积蓄”。
对此,两兄弟都很有默契的弄了个“私库”,用以保存各自的私产。
国公府的一切财产,严格说来,都是王鼐赚下的。王鼎一家在国公府基本上就是白吃白住。
不过,李氏却不这么认为。
她觉得,这些年里,她代赵氏主持中匮,王鼎帮王鼐支应外面的交际,他们夫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哇。
更不用说,国公府现在的主人是他们的儿子,赵氏平白得了这么好一个继承人,于情于理都该好好的补偿他们。
王怀瑾面无表情的听李氏絮叨,被亲娘伤了这么多次,他那颗渴望亲情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如今不管李氏做什么,他都感觉不到疼了!
赵氏听李氏诉说前些年管家的不易,心里腻烦的不行。都是千年的狐狸,你丫在老娘面前玩儿什么聊斋啊。
是,李氏确实为国公府做了不少,但也不是没得好处啊。管家什么的,暗地里弄点油水不要太简单哟。
赵氏就不信了,依着李氏的性子,她管家那些年会什么都没做。
现在不跟她计较也就罢了,她居然还有脸要“补偿”?!
呸!做梦!
赵氏不在乎钱,可也不愿当冤大头!
霍顺和段成栋越听越觉得不像话,两人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
以前没听说李氏是这种人啊!
在两人的印象中,李氏读过书,很有规矩,上能孝顺泼妇婆婆,下能教养出王怀瑾这样出色的儿子,军中不少老袍泽都暗地里羡慕王鼎的好福气,一个粗鄙的兵汉竟娶了这么一个贤妻良母!
可现在看来,李氏本人跟传言有很大的出入啊。
这哪里是什么有教养、守规矩的豪门贵妇?分明就是个无理搅三分的市井泼妇啊。
两人看向王怀瑾的目光充满了同情,而扫过李家兄弟的时候,两人眼睛里带着明显的嘲讽——嘿,就这样的家教,李家居然还敢标榜自己是什么书香门第!
李氏兄弟到底是做了官的人,多年在官场打滚,让他们多少有了些眼界和城府。
察觉到霍顺和段成栋异样的眼神,李氏兄弟心里一紧,这才发现自家妹子越说越离谱。
李家大兄赶忙咳嗽一声,“当年万氏太夫人不是给你们分了家嘛,一切按那个章程走。”
李家二兄也跟着说道,“对对!”
李氏有些傻眼。话说娘家人不是该给她撑腰吗,怎么第一个拆台的就是她的兄长?
李氏不解的看向两个哥哥。
李氏两兄弟给她一个狠狠的眼神,意思是:李信淑,你丫给老子安分些,你的女儿嫁人了,我们老李家还有好几个没出阁的小娘子哩,你若坏了李氏女的名声,老子定给你好看!
李氏却会错了意,以为哥哥们是惧怕赵氏,心里不禁有些气恼。
正想说些什么,一直安静如鸡的王鼎开口了,“两位舅兄说的是,一切就按当年阿娘的意思办。”
李氏急了,正要说话,王鼎一个眼刀飞了过来:蠢婆娘,你不是想赶紧分家,好快些离开王家这个瘟疫之地吗,怎么到了关键时候,却还为了仨瓜俩枣的跟赵氏墨迹?
再者,安国公府当家做主的是王怀瑾,王家的财产就算都留在安国公府,那也没有便宜了外人啊。
李氏这蠢货还唠唠叨叨的做什么?
不愧是夫妻多年,王鼎的眼神,李氏一下子就读懂了。
她猛的反应过来,是啊,现在要紧的是赶紧走人,财产什么的,大可以后再说!
想到这里,李氏不再纠结,重新跪坐好,又是一副文雅贵妇的模样。
没人提出异议,分家继续。
赵氏也没有真的按照当年的协议分家,她将李氏当家这些年国公府添置的产业分了三成给王鼎。
为何是三成?嘿嘿,这是王家族规规定哒:非承嗣子只能分得家产的三成!
很好,现在霍顺和段成栋明白王鼐为何会做出那样的规定了,他这是防着王鼎呢!
而赵氏的做法,却再次得到了霍、段两人的赞赏:不亏是教养过圣人的懿德夫人,做事就是大气!
谈妥了分家细则,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分家事宜了。
李氏急着走,也就没有在意一些琐碎,打包了嫁妆,拿好王鼎的“私产”,督促王鼎那一屋子的侍妾麻利收拾细软,一家人当天便搬离了国公府。
在踏出国公府的那一刻,李氏彻底松了口气,只是心底有丝不对劲的感觉,似乎哪里有问题。
只是她光顾着高兴了,一时没有细究,拉着王怀瑜,瞪着一群花枝招展的侍妾,跟王鼎一起往自家的大宅而去。。。。。。
第173章 李寿要官
王鼎一家搬走的第二天,揽月阁的隔离便解除了。
不过,本着唱戏要唱全套的原则,唐元贞还是请冯太医开了清热解毒的草药,让被隔离的人全都泡了个热热的药浴。
又命人用高度烈酒将揽月阁上下全都喷洒了一个遍。
足足折腾了一整天,揽月阁主仆几人才走出院落,来到人前。
“阿婆,让您担心了!”唐宓换了衣服,先去寸心堂给赵氏请安。
赵氏爱怜的摩挲着唐宓的小脑袋,柔声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这些日子,赵氏着实担心不已。
一来是心疼唐宓,唯恐这个唯一的小孙女真的得了疫病,然后发生意外;
二来也是为圣人忧心,京畿出现了疫区逃出来的动物,一个弄不好疫病就有可能在京城散播开来,要知道,京城可是有几十万人口啊。
就算没有疫病,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也会引起京城百姓的大恐慌。人在恐惧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