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君,你回来了!”
唐宓的耳朵灵,李寿一进来,她便听到了。
抬起头,露出她如花笑靥。
李寿点点头,大步走到近前,探身一看,见书案上已经摆放了好几张墨迹未干的纸。
“这是——”李寿眼珠儿略略一转,便将这些纸上的内容看在眼中。
唐宓写完最后几个字,将笔放到笔山上,揉了揉有些酸麻的腕子,笑道:“过几日书院便开学了,我兼任几个班的书画先生,便想先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拟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来。”
唐宓不敢说自己学富五车吧,但她看过的书绝对破了万卷。
这样的学识,当先生是足够的。
只是,她生平第一次做老师,多少有些没底。
李寿拉住她的手,用帕子给她擦去指尖的墨迹,笑道:“我家猫儿自幼便有神童之名,随后师从李先生,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这样的人才,入朝为官都足够,就更不用说教几个学生了。”
唐宓被李寿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小声道:“我、我哪有这么好!”
李寿却用额头抵住她的头,轻轻摩挲着,嘴里叹道:“猫儿,你就是这么好。放心吧,你定能做个好先生、好山长。”
李寿说话的时候,他身上特有的香味袭来,将唐宓紧紧的包裹着。
唐宓闭上眼睛,丝丝淡淡的龙涎香在鼻端萦绕,天知道,她最喜欢这味道了。
像只小猫崽一样在李寿的脸颊蹭了蹭,唐宓喃喃道:“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老天给了她好的天赋,父母给了她好的教育,郎君给了她最大的支持,她定不会辜负!
“猫儿,努力归努力,可千万不要太过劳累。”
东庐书院确实重要,李寿还是更在意唐宓的身体健康,他可不想看到猫儿疲劳至极的模样。
“嗯~~”唐宓软软的应了一声,那声音仿佛一支轻柔的羽毛,轻轻拂过李寿的心。
爱人在怀,又这般甜糯可人儿,李寿若是还能忍,他就不是男人了。
他的手开始往下游走,最后环住唐宓那盈盈一握的腰肢,轻轻一提,竟将唐宓抱到自己腿上,他则垂足坐在了榻上。
唐宓被他一揉搓,小脸粉扑扑的,气息也开始紊乱。
但一想到这里是书房,唐宓还是深吸一口气,伸手按住李寿的大手,“郎、郎君,户部的事可还顺利。”
李寿将头埋在唐宓的颈窝,鼻息间满是馨香。
不是熏香,亦不是脂粉香气,而是一种淡淡的花香。
李寿抽了抽鼻子,细细辨认,唔,似是莲花的香味儿呢。
李寿猛地想起,猫儿刚出生时,王家满院的莲花瞬间绽开,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宅院。
那时王家下人们便暗自议论:啧,小娘子不会是莲花仙子托生的吧。
过去,李寿只当是无知仆妇的闲话。
直到与唐宓洞房,李寿才深刻体会到这番话的真正含义。
“还好,自从柳尚书回家‘静养’,部里的官员们便变得勤奋起来,”
李寿一边享受着淡淡的花香,一边轻声说道:“再有几日,户部积攒的陈年旧案便会彻底了结清楚。待陈密那边有了明确的结果,我便开始推行盐政改革。”
唐宓极力保持着理智,继续追问,“陈密那边有什么新进展?”
她家阿玖又要立功了呢。
唐宓很为有阿玖这么一个好姊妹而高兴。
世人都说阿玖是占了王家的光,占了她唐宓的便宜。
可唐宓却想说,这些年来,阿玖帮她甚多,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来,不管是有意间还是无意间,阿玖都帮了她不少大忙。
一旦阿玖说的这些事成了真,那么所得到的价值,可不是用银钱所能衡量的。
岭南以及琼州多产粮,改煮盐为晒盐,哪一件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跟这些相比,王家给柳佩玖的小恩小惠又算得了什么?
柳佩玖要出阁了,唐宓原就准备给她添一份丰厚的嫁妆。
现在看来,她准备的那些东西太简薄了,她要再厚厚的准备一份。
另外,圣人那边也需要给阿玖赏赐!
唐宓心里盘算着,刚刚因为李寿亲热而生出的旖旎顿时消散不少。
“陈密实验了两次,成功收获了海盐,他亲自尝了尝,比外头卖的青盐成色还要好。”
提到正事,李寿也收敛了不少,但依然抱着唐宓,嘴巴凑在她耳边,低低的说道,“而且,成本也如阿玖所言,确实降低了不少。”
海水取之不尽,阳光和海风更是不花一文钱,唯一需要耗费的就是人工。
但在阶级森严的大梁,人工什么的,真心不值多少钱。
李寿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只等天气再转暖些,他便命人大肆在海边“开垦”盐田。
待盐田产出海盐后,他便会直接将官盐的价格降下来。
这边是低价又成色好的官盐,那边是高价又一般的私盐,呵呵,李寿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百姓们该会如何选择。
唐宓闻言,也不禁高兴起来,“那就好。对了,阿玖还提出,可以让普通商贾加入进来。”
世家和地方豪强把控着盐场,那些商贾们更多的是二道贩子,只能靠着那些贵人们手指缝里流出来的些许利润。
可若是按照阿玖的建议,由官府发放盐引,想要卖盐,无论世家还是普通商贾,都必须向官府购买盐引。
世家肯定是不会理睬这些,但那些商贾为了高额利润,定会积极参与竞争。
商人逐利,为了银钱,他们会疯狂的抢占市场,争夺世家的市场份额。
世家和豪强们的盐本就贵,又被挤占了市场,时间久了,不用官府强令,他们也会渐渐退出。
李寿听了唐宓的转述,连连点头,“盐引自古有之,此法可行。”
官府毕竟不是商贾,买卖什么的,还是要靠商人。
“这个阿玖,看着憨吃憨玩、没心没肺,脑袋瓜儿竟也有这般好用的时候。”
李寿想到那个挡在唐宓身前,敢冲着他呲牙的小娘子,不禁轻笑出声。
“阿玖哪里憨了?”
作为柳佩玖的好姐妹,唐宓却不干了,猛地抬起头,气呼呼的瞪着李寿,“还有,阿玖本来就很聪明,以前她、她只是低调罢了!”
第407章 安排
“低调”的柳佩玖在干什么?
答曰:数钱。
你没听错,她就是在数钱。
偌大的方榻上,她盘膝坐在正中,跟前摆放着堆成小山的铜钱。
她家楚姨娘在旁边帮忙。
柳佩玖每数够一千枚,楚姨娘便用麻绳将铜钱都穿起来。
母女两个忙活了小半天,榻边已经堆了十来串穿好的铜钱。
许多见了太多次这样的画面,哪怕是面对堪比一个小民之家一年收入的“钱山”,楚姨娘也不再大惊小怪。
反倒在数完最后一枚铜钱后,略带失望的说道:“噫,竟是只比昨天多几百钱。”
要知道,这些钱中有四五成都是她家阿玖的呀,少几百钱,分到她家阿玖头上就是一两百钱哩。
而楚姨娘在柳家一个月的份例,也才一千铜钱呐。
“没办法,东市又开了一家布艺坊,所出的玩偶跟我们唐氏布艺的几乎一模一样,价格却低了三成。”
柳佩玖就着丫鬟捧着的温水洗手,又用澡豆将手洗干净,一边擦手一边说道。
后世有法律保护还挡不住盗版,就更不用说在没有知识产权一说的大梁了。
李寿确实有权势,能给唐氏布艺撑腰。
可京中最不缺有权势的人,随便一块砖头砸下来,都有可能砸中一个王公贵族。
不过是开个铺子抢生意,又不是什么大事,就算李寿再霸道,他也不能掐了人家的财路。
当初之所以能够利索的惩处安乐侯萧家,主要原因不是萧五娘开铺子跟唐氏打擂台,而是她窃取了唐宓的创意,还故意挑唆李二十四娘出头。
这年头虽然没有知识产权一说,但有“秘方”啊。
你随便盗用别人的“秘方”,虽然只是个什么娃娃机,但也是盗取,主家来砸场子,那是天经地义。
至于开个类似的店铺,就没太大的问题了。
仿制王大妞的布偶,这就更没什么,毕竟布偶自古有之,不是王大妞的创新,她只是将外形做的新奇、可爱一些罢了。
出了正月,东市便冒出一家“关尔布艺”。
关尔,关耳,合起来不就是一个“郑”字嘛。
外人一看便知道,这家布艺的背后老板乃是宗室。
柳佩玖偷偷让自家未婚夫查了一下,果然,“关尔布艺”正是安康郡王家的平宜县君所开。
其中还有好几个县君、郡君参股。
后台一点儿都不比唐宓差!
“唉,你说她们这些皇家贵女,又是俸禄又是食邑的,哪里就缺钱了,怎么还跟你抢生意呢。”
楚姨娘听柳佩玖说完关尔布艺的背景,叹了口气,没好气的嘀咕着。
柳佩玖笑了,“姨娘,这年头谁还嫌钱多啊。”越是贵人,越是需要银钱。
衣服首饰不要钱哪,各种享乐不要钱?
并不是皇家贵女就不缺钱了,有时,她们或许比她柳佩玖还缺钱哩。
数完了一天的收益,柳佩玖将钱都锁到了箱子里。
她将钥匙收好,拍拍手,坐到榻上跟姨娘聊天。
“姨娘,待我跟周浩成亲后,您跟我一起去周家吧。”
楚姨娘是柳佩玖生身母亲,更是她最亲近的血亲。
母女两个虽然没能常年生活在一起,但柳佩玖对她的惦念一点儿都不少。
至于父亲,呃,说句不孝的话,柳佩玖对他的印象真心不深。
这位柳家大郎是个念书念得有点儿迂腐的人,整日里仁义道德、满口的规矩礼法,对嫡妻很敬重,对唯一的嫡女也不错,而那些庶子庶女在他眼中,却如同小猫小狗一样。
至于姨娘和通房丫鬟们,在他眼中更是屁都不算。
有时,柳大郎还会瞧不起这些人,觉得她们卑贱。
卑贱你个羊驼驼!
柳佩玖心里不知骂了多少次,直接将亲爹视作渣男:你丫觉得妾侍们卑贱,就别睡人家啊。
哦,睡的时候爽了,提上裤子就看不起人家!
既然亲爹不靠谱,柳佩玖也就不把他当成亲人。
如今快出嫁了,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楚姨娘。
“又说孩子话了,我是柳家的姨娘,怎么能跟你去周家?”
楚姨娘笑骂了女儿一句,看向柳佩玖的目光中满是慈爱,她轻轻抚着柳佩玖的衣袖,“你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命也好,先是有娘子和小大娘照拂,随后又有王家三娘照顾,人家还帮你寻了这么好的一门亲事……阿玖啊,你以后安心过日子就好,不必记挂我。”
“姨娘~~”柳佩玖抓住楚姨娘的手,急急的说道,“怎么不可以?周郎说了,以后家里就我们两个人,没有其它长辈,您去了,也好给我帮个手啊。”
楚姨娘连连摇头,“不成,绝对不成。”她知道女儿心疼她,担心她在柳家受委屈。
可她也要顾及女儿啊。
女儿有个好婆家不容易,可不能因为她而毁了!
“我在柳家挺好的,娘子待我很好,我也住习惯了。”
楚姨娘爱怜的摩挲着女儿的手背,轻轻说道:“再者,我也不舍得你阿爹啊。”
这话,着实违心。
柳大郎的侍妾并不少,有名分的姨娘就有两个,没名分的就更多了。
最近几年,柳大郎做了官,还是京官,官做得怎么样不好说,官架子倒是摆了起来。
家中有王怀媛的嫁妆打底,以及老家的钱财支持,柳大郎是左一个俏丫鬟、右一个艳胡姬的往家里弄,那些人无一不是年轻貌美。
而似楚姨娘这样人老珠黄的“老人儿”,早被柳大郎丢到了脑后。
如果不是有柳佩玖这个女儿,柳大郎都忘了整日站在王怀媛身边侍奉的楚姨娘是谁!
“姨娘,阿爹他——”他根本就记不得你了,更是好几年都不进您的屋,您怎么还、还舍不得他?
“你不懂,阿玖,早些年,你阿爹待我极好的。”至少,他给了我一个你!楚姨娘眼中露出怀念的神色。
柳佩玖见了,慢慢泄了气,点头:“姨娘,我懂了。”
此之甘饴,彼之砒霜,她不是楚姨娘,所以无法体会她的情感。
“既是这样,那您就留下吧。”
柳佩玖咬着嘴唇,细细的想了想,而后下定了决心。
姨娘不跟她走,那么她就要安排好一切……
第408章 干架
傍晚时分,柳佩玖用过暮食,便拿着一本册子和一张新写好的契纸来到王怀媛所在的上房。
“阿玖来了。坐吧。”
王怀媛靠在隐囊上,跟前的矮榻上放着两个年纪不大的小豆丁,一个三四岁的模样,这会儿正拿着个九连环叮当叮当的拨弄着,另一个只有一岁的样子,撅着胖嘟嘟的屁股,吭哧吭哧的练习走路。
柳佩玖扫了一眼,她自是认得这两个小豆丁,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异母弟弟。
这两个小豆丁的生母都是柳大郎新纳的侍妾所生。
说来也奇怪,最近几年柳大郎弄回不少莺莺燕燕,这些人的出身都不高,但在一群丫鬟、胡姬中间,竟还有三四个家世清白的平民之女。其中一人,居然还是个落魄官家小娘子。
而这几个出身不错的侍妾,全都为柳大郎生了孩子,有男有女。
两个小豆丁的生母便是其中之二。
年纪最小的这个幼弟,生母便是那位官家小娘子。
柳佩玖隐隐有了个猜测,对嫡母愈发敬畏。
王怀媛将两个庶子抱到了身边教养,他们的生母比楚姨娘待王怀媛还要恭敬。
这会儿,两人都安静的站在后面,连乳母、丫鬟都比她们站得靠前。
柳佩玖发现后,暗暗点头,都是聪明人啊。
她按照嫡母的吩咐,乖巧的坐下。
王怀媛一边看着两个庶子玩耍,一边跟柳佩玖说话:“嫁衣绣的怎么样了?要不要家里的绣娘帮忙?”
柳佩玖脸色微红,呃,这些年她学习了不少技能,惟独女工这一项成绩平平。
说是绣嫁衣,根本就是唐宓请人给她绣好了,然后拿来让她扎上几针装装样子。
“多谢母亲关心,都已经绣好了。”
轻咳一声,柳佩玖厚着脸皮说道。
王怀媛当然知道嫁衣内幕,不过她也没有点破,笑道,“嗯,准备好了就成。对了,你今天过来是——”
这个庶女,整日里忙着跟唐宓做生意,忙得那叫一个脚打后脑勺,哪里有时间跑到她这个嫡母跟前做孝女?
“母亲,您也知道,我和猫儿姐姐在东市开了两间铺子,生意还不错,”
柳佩玖性格直爽,说话也不绕弯子,“前些日子我去霍家探望了阿姊,见她一切都好,我也为她高兴。只是,我看霍家的其它几个妯娌都有嫁妆铺子,衣裳首饰也格外鲜亮。我知道,有您在,阿姊自是什么都不缺的,可我还是想尽一份心。”
说着,柳佩玖拿出那张契纸。
王怀媛挑眉,冲着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
那丫鬟会意,走到柳佩玖跟前。
柳佩玖将那张纸递给了丫鬟,嘴里说着,“我在两个铺子都占了股份,便想分出一成赠与阿姊。不值什么,权当给阿姊添点脂粉钱。”
那丫鬟将契纸双手捧到王怀媛跟前。
王怀媛伸手拿起,展开看了看,而后笑道:“你也说了,阿玉什么都不缺。我给她的陪嫁铺子也有好几个,她并不缺脂粉钱。”
“母亲,这些年全赖阿姊照顾我,”柳佩玖说得情深意切,她这么做,也不是都是为了姨娘,她心里对柳佩玉也十分感激。
“尤其是我回到柳家后,跟几个姐妹一同生活,便愈发感激母亲和阿姊。”
这也是实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直到亲眼看到柳家的庶女过得是怎样的生活,柳佩玖才更加庆幸,庆幸自己有个好嫡姐,带她去了王家,让她能遇到猫儿姐姐。
否则,她将会和其它的姊妹一样,为了一盒胭脂、一支鎏金簪子就费尽心机的争斗,全无官家小娘子的体统!
王怀媛定定的看着柳佩玖,见她眼中满是感激,心知她没有说谎。
暗道一句:阿玉算是没白对阿玖好,这孩子,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好吧,你既一片诚心,我便替阿玉收下。”
王怀媛将契纸收起来,“阿玖,你是个好孩子,出嫁后好好过日子,家里你也不必担心,一切有我呢。”
楚姨娘本来就是她的陪嫁丫鬟,这些年也安分,王怀媛并不介意给她养老。
听了这话,柳佩玖一颗心彻底放了下来,起身恭敬的行了一礼,“多谢母亲!”
……
《氏族志》终于编订完成。
大朝会上,顾琰作为总编纂,亲手将成稿捧到御前。
圣人掀开一看,唔,他家在甲等。
圣人表示,他很满意。
但几个前朝就开始崛起的勋贵们,却有些不甘心。
算起来,他们跟郑家是一起发家的,郑氏都成了甲等,没道理他们连世家的边儿都沾不上啊。
虽然这话不敢当着圣人的面儿说出来,但他们还是提出了异议,并暗中收买了几个落魄小世家帮他们摇旗呐喊。
果然,在朝堂上,便有一位小世家出身的兵部主事唐修站出来帮勋贵说话。
将富贵了五六十年的勋贵也加到世家行列,圣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但绝大多数的世家却不干哪。
世家是何等高贵的存在,世卿世禄才能有资格加入。
那些寒门土鳖算怎么回事,不过是发迹几十年的暴发户,连世家最低的门槛(起步价:二百年)都没达到,居然还敢吆喝着载入氏族志?
顾琰、郑文渊为代表的世家豪门不干了,直接将口水吐到了唐修脸上。
各种难听的话轮番往唐修上砸,就差指着鼻子骂他是世家的叛徒了。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唐修也是有脾气的。
他家前朝时就败落了,虽没有跌出世家排行,但众世家对他们家十分冷漠。
想入仕,都找不到人推荐。
无奈之下,他投身军伍,跟随几个老将一路升到了兵部主事。
所以,在他心中,这些老将军可比那些世家可爱、可亲多了。
这次帮勋贵说话,有银钱的关系,也有仕途的原因。
但更多的,他看那些“高贵”的世家早就不顺眼了,一直就想让他们知道,时移世易,现在不是过去,世家早就该改一改了!
现在被人当头啐了一脸,唐修心里的怒火腾腾往上冒,一把推开鼻子前的手指,冷声道:“朝堂之上,圣人面前,几位竟这般放诞,哪里还有半分世家规矩?!”
不就是干架吗,他一个武夫,还怕了这些文官不成?!
第409章 尘埃落定
“打、打起来了?”
唐宓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李寿,“当着圣人的面儿,就在大朝会上?”
一群老中青男人,居然在那么严肃的场合打成了一锅粥?
李寿见唐宓瞪大眼睛、小嘴儿微张的样子很是可爱,忍不住用手指戳了戳她比水豆腐还要细嫩的脸颊,笑道:“是啊,就在大朝会上、当着圣人的面儿,一群人打在了一起。”
“到底怎么回事?好好的,怎么会打起来?”唐宓被激发了好奇心,捉住李寿的袖子连连追问。
“兵部主事唐修提出,卢、霍、方、牛等几家,前朝时就开始崛起,与先帝一道开创大梁盛世,富贵延绵,家风清正,可为世家。”
李寿扶着唐宓来到榻前坐下,细细的跟她讲道:“顾相斥他胡言,郑相骂他不懂规矩,李相更是一口唾沫啐在了唐主事的脸上——”
唐宓蹙了蹙眉头,心道这个李鸿锦好歹也是世家出身的读书人,怎的恁般粗鄙?
李寿仿佛听到了唐宓的心里话,摇了摇头,“在世家们眼中,唐主事乱了规矩,俨然成为世家‘叛徒’,就算是顾相和郑相啐他,都不足为奇。”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礼仪又算得了什么。
这不,为了世家排行,一群平日里最注重仪表、风度的朝臣们比市井泼妇还要泼辣,对骂、对打、互相揭短,硬是把朝堂闹成了菜市场。
唐宓想了想,倒也能很快理解。
李寿见状,便接着说道:“唐主事虽世家出身,却混迹军伍多年,早就养成了直爽、火爆的脾气。”
当兵的人嘛,最是快意恩仇。别人都啐到自己脸上了,他若是还能忍,那就不是军汉,而是赖汉了。
唐宓自家就是武将出身,结合了一下王鼎、王鼐的性情,她很能想象唐修被一群文臣围攻后的暴怒。
“所以,唐主事跟几位相公打了起来?”
李寿摇摇头,“唐主事性格暴躁了些,却也不是全然丧失理智,没有抢先动手,而是与几位相公据理力争,言明‘时移世易’,过去的规矩在现在已经不合适了,世家应该补充进新鲜的血液,而不是固守自封。”
唐宓挑眉,她听出来了,李寿的语气中对这位唐主事充满了赞同。
“顾相的族侄顾封,现任礼部郎中,年轻气盛,骨子里最是看重姓氏,自是听不得唐主事这番话,他趁着几位相公围着唐主事喝骂,一拳挥了上去。”李寿继续讲述,脸上带着些许的惨不忍睹。
啧啧,好好的唐主事,一下子就变成了乌眼青。
唐宓听了李寿的描述,也不禁吸了口冷气,真心替唐主事觉得疼啊。
“顾封一招得手,还欲再挥拳,却被反应过来的唐修一脚踹翻,”
李寿边说边摇头,“李相见了,大喝‘唐小儿、好无礼’,挥起手里的芴板便朝唐修头上砸去,兵部尚书、魏国公牛老将军见状,也冲了上来,帮唐修抵挡……”
李寿摊了摊手,“就这样,朝堂上打成了一锅粥。”
芴板乱飞,官帽都打掉了,待圣人看足了戏,命禁卫将朝臣们拉开时,光滑可鉴的地板上居然还有好几只朝靴。
那场面,李寿看了都有些无语。
唐宓就更不用说了,她实在想象不出那样的画面。
“圣人怎么说?”朝臣都打起来了,皇帝不得不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啊。
“圣人说,继续讨论。”李寿凉凉的说道。
作为圣人的亲外甥,李寿当然明白阿舅的想法。圣人致力于削弱世家,眼见有打破世家垄断、往里掺沙子的机会,岂有放过的道理?
圣人说是“讨论”,其实不过是给勋贵们发力的机会。
世家又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有兴盛的,也有衰败的,勋贵们只需找一些家道败落、生计艰难的小世家为他们发声即可。
左右靠战争起家的勋贵们最不缺钱,缺的只是好听的姓氏!
钱若不行,不是还有推荐入仕、提拔重用这个法宝嘛。
唐修为何宁肯背负“叛徒”的骂名,也要为勋贵摇旗呐喊吗?
还不是老将军们给出的条件足够吸引人?
这不,唐修脸上的乌眼青还没好,他便由从六品的兵部主事升到了从五品的兵部郎中,仕途一片大好哇。
小世家们虽然在世家排行中等级较低,影响也不如大世家那般大,但胜在人多啊。
一个家族发声没什么,但接连好几个家族都帮着勋贵吆喝,这、这就有些麻烦。
顾琰等几位权臣见此情况,又急又气——
急的是形势渐渐不受自己控制,世家的队列中极有可能被塞入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气的是世家中竟有这么多“叛徒”,为了蝇头小利就牺牲世家的集体利益,丢尽了世家的颜面,真真可恨又可怜!
情急之下,顾琰等开始寻找同盟,然后朝那些小世家试压。
这一日,郑文渊便找上了李祐堂。
李祐堂早就跟老祖宗和李寿商量过了,这场世家与勋贵的大乱战,他们李家还是不参与为好。
因为跟那几位世家出身的宰相不同,李家其实也在“衰败”的家族当中,相较于一味讲究姓氏,他们更在意实际的利益。
李祐堂作为第一个提出将郑氏列入氏族志甲等的人,已经被圣人用朱砂记在了屏风上。
唔,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啊,圣人为了提醒自己,将一些令自己满意和厌恶的人都记在了身后的屏风上。
满意的用朱砂,不满意的用墨。
圣人主政十五六年,屏风上已经密密麻麻的记了不少人名。
李寿眼睛好使,硬是在一堆红色的人名中找到了自家阿翁的名讳。
听了李寿的回禀,李祐堂无比兴奋,他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当官也当不了几年。
可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谁没做过指点江山的梦?
尝到了好处,在郑文渊上门来拜访,请求李祐堂“结盟”的时候,李祐堂委婉的拒绝了。
郑文渊拂袖而去。
但几位宰相再生气,也抵挡不住勋贵加入世家的步伐。
半月后,《氏族志》颁行天下,郑氏皇族以及几位勋贵悉数在列……
第410章 开学了
氏族志重新修订完成,皇家和勋贵们成功晋级。
但世家们并不买账,觉得这是单纯凭借官职大小、或是地位尊卑而排出来的世家排行,根本不符合规矩。
他们不认同,直接斥之为“勋格”。
然而,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那些在他们眼中根本不配做世家的家族还是加入了进来。
他们气愤之下,却也毫无办法。
因为他们嘴上不说,心里都清楚,世家真的在衰败。
若是换做以前,哪怕那些败落的世家,也有着属于世家的骄傲,绝不会为了些许利诱就没了骨气。
因为那些小世家,看清了现实,知道就算自己不出头,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脚步,与其这样,还不如帮勋贵们发个声。
如此还能为家里换取足够的利益!
世家内部的矛盾激化了,过去还没有放到明面上,所以大家即便心里清楚,也不会说出来。
可是圣人一部《氏族志》却如同放大镜,将这个情况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
更让那些还沉浸在世家迷梦中的人意识到,时代真的不一样了,世家这个尊贵了千余年的特权阶级,正在一步步被削弱、被瓦解。
最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