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氏当家时,被人撺掇“革新”,也险些在家学这个泥坑栽跟头。

    如今轮到唐宓管家,王氏担心,会有人不甘心看到她顺利接管李家中馈,而故意透出家学的问题。

    然后让唐宓去趟家学这摊浑水。

    若是唐宓败了,自然会落个没脸的下场。

    若是唐宓侥幸成功了,那对李家而言,不啻于割掉了最大的毒瘤!

 第349章 我们不一样

    说家学是毒瘤有点夸张,但它却是成为了李家当家主母眼中最棘手的问题。

    碰不得。

    可放任不管,又于心不甘。

    毕竟家学所耗费的银钱全都是李家的,这一笔开销,若是节省下来,完全可以置放置地。而不是被一群不知感恩的白眼狼任意挥霍。

    王氏作为庶子媳妇,没有资格管家。

    可她也是李家的一份子,眼看着李家的银钱就这么被人浪费,说不心疼是假的。

    再者,李家家学里被塞进来许多根本不是来读书的人,他们来就是为了家学里的种种免费待遇。

    这些人,毫无进取之心,自己是地上的烂泥,也见不得别人好。

    整日里打打闹闹,弄得学里乌烟瘴气,更多想读书上进的孩子都不能安心读书。

    王氏的儿子便在家学里,幸亏他是嫡支子孙,那些人不敢在他跟前闹腾。

    饶是如此,李远章还是受到了影响。

    教授李远章的那位李家族亲,也正是了解这些,才会拐弯抹角的劝李远章再拜个名师。

    王氏从儿子口中知道了家学的现状,她的心情很矛盾:

    一方面,想着唐宓有靠山(也就是李寿啦),若真出手整顿家学,未必不能成功。

    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唐宓会重蹈柳氏的负责,在家学这个大泥坑里跌个跟头,丢人不说,还有可能被柳氏抓住把柄失去管家权。

    毕竟,现在王氏还想抱唐宓(确切来说是李寿)的大腿哩。

    犹豫再三,王氏还是下定了决心,吩咐许妈妈:“一定要告诉阿韩,太夫人曾经整治过家学,结果被族人告了状,最后被老祖宗训斥!”

    许妈妈连连点头,见王氏没有其它的吩咐,便下去安排了。

    当天下午,阿韩捧着把瓜子儿,照例找一群小丫鬟闲聊。

    瓜子儿磕完了,阿韩也带着满满的八卦回到了桂院。

    “家学?”

    唐宓斜靠在隐囊上,阿周帮她轻轻揉着肩膀。

    “是啊,听说那里很乱,除了李家和李氏宗亲的子弟在学里念书,李家的姻亲,以及故交好友的孩子也都被送了来。”

    阿韩叽叽喳喳的说道,“因为学里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就算不读书,也能混个肚子饱,有些落魄户,便想方设法的进入家学混日子……”

    唐宓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这时,李寿一脚走了进来。

    阿韩赶忙住了口,恭恭敬敬的向李寿见礼。

    李寿摆摆手,一撩衣摆坐在了唐宓身边。

    唐宓坐起身子,给李寿倒了碗茶。

    “家学果然到了如此糟糕的地步?”

    唐宓问的是李寿,这厮消息灵通,她不信他会不知道李氏家学的问题。

    李寿轻啜了一口茶,微微点头,“尤其是李家分家后,家学的状况更加糟糕。”

    二房、三房、四房以及原本住在李家大宅的那些人,离开李家后,纷纷感受到了独自一家过日子的艰辛,正想方设法的从大宅这边讨好处。

    而家学,便成了重灾区。

    李寿缓缓将外面的情况仔细告诉唐宓。

    唐宓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摇头,“家学是家族传承的根基,决不能就此乱下去。”

    家学都成了这个样子,李氏焉能不败?

    “确实不能再这么乱下去了。”

    李寿的表情也不太好看,这几天,他除了跟猫儿耳鬓厮磨,闲暇时间便开始梳理李家的事。

    这不梳理还好,一梳理才发现,李家竟有这么多的问题。

    “嗯,明日你陪我回娘家,待咱们回来后,我要好好整治一下。”

    唐宓脑子里已经有了好几种整顿家学的办法。

    阿韩听着着急,碍于身份,又不敢轻易插嘴,只好挤眉弄眼。

    李寿眼角的余光瞥到这丫鬟的怪相,不禁有些失笑,“有什么话就说吧,没得憋坏了。”

    阿韩一听,赶忙收起了怪表情,怯怯的去看唐宓。

    唐宓也笑了,“还有什么话,只管说吧。”

    阿韩赶忙道:“好叫郎君、娘子知道,这个家学我们娘子碰不得啊。听说,当年太夫人就曾经提出裁减家学的用度,结果被族老闹了起来,老祖宗为了平息众怒,训斥了太夫人。”

    一个当家主母被当众训斥,这不啻于打她的脸、灭她的威风啊。

    有了这一遭,柳氏还怎么有底气管家理事?

    那时的柳氏已经嫁入李家多年,膝下也有了两个儿子。

    她们娘子呢,才进李家没几天,尚未生育,若是出了岔子,就算有郎君庇护,也未必能全身而退哩。

    阿韩是唐元贞千挑万选才选出来的陪嫁丫鬟,自然满心满脑的都是唐宓。

    李寿挑眉,“哦,还有人给你说了这件事?”

    悄悄给猫儿示警,这是哪一位的手笔?

    唐宓太了解李寿了,听他这么说,便笑着说道:“是阿嫂。这是她第二次帮我了。”

    唐宓多聪明哇,早在阿韩能轻易的打探到“四房”管事娘子的资料时,她便察觉到是有人故意在泄露消息给阿韩听。

    经过一番探查,唐宓发现,竟是王氏在向她示好。

    “王氏?”李寿脑中浮现出王氏的情况,勾了勾唇角,“她倒是个聪明人。”

    知道自家丈夫靠不住,先是以“同病相怜”的姿态,赢取了顾氏的怜悯,使得自己母子几个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如今见猫儿管家,又准备抱猫儿的大腿啊。

    不过,李寿却很喜欢王氏这样识时务。

    “阿嫂所出的二郎,应该也在家学读书吧。”唐宓略略有些疑惑。

    按常理,王氏更该挑唆着唐宓去整顿家学才对啊。

    李寿想起暗卫回禀的消息,不禁笑道:“她想给二郎寻个名师单独教授。”

    唐宓恍然。

    李寿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道:“也罢,她‘帮’了猫儿,我便送她一份回礼。”

    他要让李家所有人都知道,想让他李寿帮忙,必须对他的猫儿好。

    唐宓知道李寿的用意,看向他的目光满是柔情蜜意。

    第二天,唐宓和李寿回禀了柳氏,带着成堆成堆的礼物,欢欢喜喜的回娘家了。

    王氏也很兴奋,因为她的阿章告诉她,“阿娘,早晨我遇到十八叔了,十八叔问了我几句功课,说我学得还不错,让我继续努力呢。”

    啊啊啊,李寿这是要帮忙的节奏哇!

    王氏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另一边,李敬同却满脸阴郁的进了自家小院……

 第350章 教妻

    竹院。

    李敬同和小顾氏的女儿李远慧刚刚过了百日,小丫头白白胖胖的,正是最可爱的时候。

    饶是小顾氏这样规矩端方的人,面对这么软萌的小宝贝,也不禁露出慈爱、欢喜的笑容。

    她手里拿着个拨浪鼓,一边轻轻摇着,一边跟呀呀的女儿说话,“阿慧,看这里,看阿娘这儿。”

    小小女婴的眼睛还没有发育好,只能看清眼前模糊的人影,以及那色彩鲜艳的拨浪鼓。

    一双黑漆漆的眼睛跟着拨浪鼓转着,两只小手欢快的舞动着,似是十分开心的样子。

    见女儿这般伶俐,小顾氏的一颗慈母心几乎化成了水。

    嘭~

    厚厚的门帘被用力甩了一下,发出巨大的声响。

    李远慧顿时被吓得一哆嗦,接着便是哇哇大哭。

    “哦,哦,阿慧乖,阿慧不哭!”

    小顾氏心疼不已,赶忙丢下拨浪鼓,抱起孩子,不停的拍抚着。

    李远慧才几个月大,哪里听得懂母亲的话,小小个人儿哭得凄惨,小脸都有些红了。

    小顾氏恼怒不已,正想抬头看看是哪个胆大的奴婢,满肚子的训斥在看到来人的面容后立刻咽了回去。

    “表哥,你这是怎么了?”小顾氏小心翼翼的将女儿交给乳母,起身迎向李敬同,伸手要帮他褪去大氅。

    李敬同却一闪身,避开了小顾氏的手,气哼哼的说道:“怎么了?你说我怎么了?”

    小顾氏皱眉,她与表兄成亲三四年了,夫妻俩一直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表兄从未像今天这般失态,也从未像今天这般对她甩脸子。

    小顾氏左右看了看。

    抱着李远慧的乳母乖觉,赶忙躬身退了出去。

    室内的丫鬟婆子也不是没眼色的人,个个踮着脚尖,跟着乳母一起出去了。

    室内只剩了李敬同夫妻两个。

    小顾氏耐着性子,好声好气的跟李敬同说道:“夫君,您不说,妾身怎么知道?倘或是妾身哪里错了,您直说便是,妾身给您赔不是!”

    小夫妻私下相处的时候,小顾氏一般称呼李敬同“表兄”,而李敬同也会唤她“表妹”。

    表兄妹的感情非常好。

    但若是在人前,或是遇到什么重大事情,小顾氏会规规矩矩的喊一声“郎君”,且句句不忘用敬语。

    见小顾氏这般谦卑,李敬同一肚子的火顿时憋了回去,虽没有继续发作,到底不高兴,只听他没好气的说道:“还能为了什么?你知道吗,顾七入了弘文馆!”占了最后一个空缺!

    “六房的顾七?”小顾氏一愣,有些不相信的低喃:“不可能啊,我、我明明求了阿爹,阿爹说他会跟伯父说的。怎么就——”

    与李家一样,顾家也是大族,他们这一支共十六房,十房在老家,六房在京里。

    顾琰是大房嫡长子,顾氏和小顾氏则出身四房。

    跟小顾氏一样,李敬同口中的“顾七”跟顾琰亦是隔房堂亲。

    但再隔房,血缘再远,那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

    有合适的官职,顾琰第一个会考虑的永远只有顾家人。

    至于李敬同,唔,顾家的外孙兼女婿,倒也算亲近,可仍属于两姓旁人。

    左右又不是自己的女婿,顾琰不可能放着自家子侄不管,而去照拂一个李家人。

    李敬同似乎也想通了这一点,一屁股坐在榻上,不再跟小顾氏发火,而是愣愣的看着桂院的方向:“早知道该去找十八郎的,我俩再怎么不亲近,我也是李家人,是他的嫡亲堂弟,他不会不管我。”

    李敬同的这番话,仿佛一记耳光重重的打在小顾氏脸上。

    小顾氏是又难堪、又委屈,俏脸涨得通红。

    好一会儿,她才愤愤的说道:“表哥,你别急,我、我明天就回娘家,我要好好问一问伯父,他怎么能——”

    不等她的话说完,李敬同就抬起了手,“停停停,你也别去顾家了,这事儿,我不求顾家人了。”

    李敬同算是想明白了。

    李家子孙繁茂,顾家也不遑多让。

    换成自己坐了高位,有了官职也会可着自家人,而不是照顾什么堂房外孙、外甥。

    “可——”小顾氏不甘心,更觉得娘家人不给力,让她在夫君面前丢了脸,极力想找回场子。

    李敬同却不给她机会,“行了行了,这事儿就算了,你呀,以后也别整天‘伯父’、‘伯父’的挂在嘴边了,顾相的侄女太多了,估计也记不清你是哪一号。”

    李敬同倒不是故意挖苦妻子,他说的是实情,小顾氏这一辈的堂姐妹足足有二三十个,顾琰是大梁首相,忙政务还来不及,哪里会在意那些隔房的便宜侄女?

    小顾氏却觉得是被羞辱了,“表哥,你怎么能这么说?”

    把事情想通了,李敬同的心气儿也顺了,看到妻子又哭又恼,不禁有些心疼。

    他起身走到小顾氏跟前,拿帕子帮小顾氏擦去泪水,“好了,是我说错话了,我给表妹道歉,好不好?”

    见他诚心认错,小顾氏才觉得好受些,带着浓浓的鼻音,“那你以后不许拿话挤兑我!”

    “不挤兑,不挤兑!”李敬同耐心的哄着小顾氏。

    终于哄得小顾氏雨过天晴,李敬同才柔声道:“表妹,我知道你瞧不上唐氏的出身,但她现在已经进了李家门,便是李家人。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家族和睦,咱们也当跟她好好相处啊。”

    小顾氏抿了抿唇。

    其实丈夫刚才说的那番关于‘伯父’的话,她心里也明白。她这个出嫁女,在顾琰那位首相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

    小顾氏的父亲是家中嫡次子,四十多岁的人了,至今才只是个吏部小官,根本就帮不上他们小夫妻。

    顾家,确实靠不上。

    她也不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她心里也想让夫君有个好前程。

    可让她像王氏那样去讨好唐氏,她、她确实做不到啊。

    李敬同和小顾氏从小一起长大,哪里看不出她内心的纠结,忙道:“咱们和槐院那边不一样,你不必向唐氏卑躬屈膝,只需像正常妯娌那般待她即可。”

    千万别用那种看下等人的目光去看唐氏就好,也不要左一个“田舍奴”、右一个“寒门土鳖”的嫌弃人家!

 第351章 隐秘

    李敬同这边耐心教妻,李寿那边却欢欢喜喜的带着妻子回娘家。

    本来成亲第三天小夫妻就该去安国公府的,但那时他们住在公主府,有些事并不方便。

    唐宓也不想让家里人担心,跟李寿商量了一番,悄悄命人回安国公府说了一声,推说李家事多,她要十天后才能回家。

    赵氏和唐元贞自是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唐宓的话,也骗不过她们。

    不过,她们相信唐宓的能力,更相信李寿对唐宓的感情,所以并不为唐宓担心。

    只是想她!

    马车里,唐宓望着外面渐渐熟悉的街道,不知怎的,竟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明明只离开家不足半个月,为何她会觉得恍若隔世。

    唐宓的心跳不由自主的加速起来,李寿一直关注着她的表情,这儿见她这般,心知她是想家了,禁不住一阵心疼。

    轻轻攥住唐宓的手,李寿道:“都怪我,咱们该早些回来的。”

    唐宓摇了摇头,微微笑道:“现在回来也不晚。”

    那会儿李家那么多心烦的事,且他们又是愤而离席转道去了公主府,若那时回家,消息灵通的阿娘定会担心、着急,亦会当着面询问她。

    现在就不一样了,诸事已经平息,她也拿到了李家的管家权,再跟母亲说起来,也不至于让母亲担心她在李家站不稳脚跟。

    马车晃动,没多久便来到了王家所在的街区。

    门房早就在街口等候,眼见李家的马车过来,赶忙弯腰迎了上去。

    “十八郎,三娘,你们回来啦!”

    门房行了礼,然后又颠颠的跑回王家,迭声喊着:“三娘回来啦!”

    王家的侧门早已打开,一溜门房鱼贯而出,纷纷上前见礼。

    马车停在了门口,李寿跳下马车,然后小心的扶着唐宓走下来。

    这时,得到消息的王令仪、王令齐急急的迎了出来。

    “猫儿,你可算是回来了!”

    王令齐急吼吼的冲上来,拉着唐宓就是一通上下打量,见她小脸粉扑扑、红润润,显是过得很好的模样,这才略略送了了口气。

    王令仪到底是世子,虽然也满心惦记妹妹,却也没忘了招待便宜妹婿。

    好吧,虽然这个妹婿比他的年纪还要大。

    “十八郎。”王令仪冲着李寿拱了拱手。

    “大舅兄。”李寿称呼被自己小的王令仪为“兄”,一点都不觉得尴尬,反倒满脸喜滋滋。

    王令仪只觉得辣眼睛,好想再打这个叼走自家乖猫儿的狼崽子怎么破?

    强忍着把拳头往李寿那张笑脸上轰的冲动,王令仪又将目光转移到了妹子身上。

    唔,十日不见,妹妹一如既往的明媚可爱,全无半点疲惫或是委屈之色。

    看来,李十八对妹妹照看得还算尽心。

    思及此,王令仪的面部线条柔和了许多,热情的招呼李寿进门。

    一行人来到了寸心堂。

    赵氏、王怀瑾夫妇等早已在堂屋等候,唐元贞更是没了往日的沉稳娴静,不住的门口看着。

    王怀瑾亦是如此,一双眼睛都要望穿了。

    不多时,纷杂的脚步声响起。

    来了!

    赵氏等齐齐亮了眼睛。

    “阿婆,阿爹,阿娘,十八郎和妹妹回来了。”

    王令仪人还没进来,声音已经传了过来。

    “阿婆,阿爹,阿娘!”

    李寿和唐宓站在堂前,恭恭敬敬的跪拜行礼。

    “好好,回来了就好!”赵氏眼眶湿润了。

    唐元贞却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一把将唐宓搂进了怀里,嘴里迭声说着,“猫儿,猫儿,阿娘想死你了。”

    说着,她眼泪就滚了下来。

    唐宓也哭了起来。

    王怀瑾强忍着没有动,放在膝头上的双手不住的收紧,眼里一片酸楚。

    王令仪、王令齐两兄弟赶忙上前劝慰。

    好半晌,唐元贞才平复了心情,擦了擦眼泪,拉着唐宓坐到了自己的榻上。

    王怀瑾眼巴巴的看着,满是羡慕,呜呜,他也想跟宝贝女儿说说梯己话。

    女儿被娘子霸占了,他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女婿身上。

    轻咳了一声,王怀瑾道:“十八郎,咱们去书房坐坐吧。”

    王怀瑾又跟赵氏回禀了一声,这才起身,带着儿子女婿一起去了书房。

    男人们都走了,只剩下了一屋子的女眷。

    赵氏抹去眼角的水雾,笑着问道:“猫儿,这些日子可还好?”

    唐宓吸了吸鼻子,“阿婆放心,我很好。”

    长安一如既往的彪悍,“没事儿,猫儿,你只管说,如果李十八敢欺负你,我帮你揍他。”

    一边说,她还一边挽袖子,一副很乐意帮忙的模样。

    唐宓嘴角抽了抽,心说话,二嫂,您这是想帮我出气,还是为自己泄愤?

    不过,长安回护她的心意,她却能感受到,“二嫂,十八郎待我很好,真的。”

    “算他识相!”长安语气中难掩失望。

    赵七娘快要临盆了,艰难的挺着大肚子盘膝坐在榻上,只听她柔柔的说道:“李家其他人呢?可曾慢待猫儿?”

    她是世家,自然了解某些世家的嘴脸。

    在她们看来,自家小姑子是千好万好,可在那些唯姓氏论的世家眼中,只一个寒门,就足以抹杀唐宓全部的优秀!

    那些世家轻贱起一个人来,真真是让人冷入骨髓。

    唐宓莞尔一笑,绝美的面容带着几分俏皮,“十八郎不是吃素的。”

    得,大家伙都明白了。

    也是,有李十八这头忠犬在,她们根本无需担心猫儿会受欺负。

    具体事例,请参照李二十四娘。

    一屋子的女人都笑了。

    赵氏见唐元贞还是一副不放心的模样,心知她们母女定有梯己话要说,闲话了几句,便打发她们回朝晖院了。

    赵七娘和长安也乖觉,一个说要去厨房,一个说要去看看儿子,将整个上房留给了唐元贞和唐宓。

    目送两个儿媳离开,唐元贞又仔细将唐宓从头到脚看了一个遍。

    唐宓被她看得都有些害羞了。

    唐元贞忽的问道,“听说萧氏当众落你的面子了?”

    唐宓并不意外母亲知道这事儿。

    虽然李家极力隐瞒,可那日在场的李氏族亲太多了,到底有些许风声传了出来。

    “她现在被太夫人禁足了,每日只能在自己小院念经祈福。”唐宓丝毫没有隐瞒,缓缓将那日的情景说了一遍。

    唐元贞蹙眉,“萧氏不是个愚笨的,她没道理这般啊。”

    明知李寿受宠,她还要招惹,仿佛故意把脸凑上来找打一般。

    唐宓幽幽的说:“阿娘,李家的水比我想象的要深,而且,我总有种感觉,李家似乎有什么隐秘?”

 第352章 萧氏的杀手锏

    “隐秘?什么隐秘?”唐元贞皱起了眉头。

    唐宓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就是有种感觉,李家怪怪的。”

    唐宓说得不明不白,唐元贞却已经信了她。

    作为母亲,唐元贞非常了解女儿的某项神技能。

    用后世的话说,唐宓有着非凡的第六感。

    “十八郎怎么说?”唐元贞对这个女婿还是很信任的。

    “我还没跟十八郎说,不过我看他这些日子也在整理李家的事。”

    李寿回归李家十来年,却极少在家里住,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李家的事,他也不甚上心。

    但自从成了亲,小夫妻在桂院住下后,李寿便开始着手梳理起李家事来。

    唐宓没有问,却将他的忙碌看在了眼中。

    而且,唐宓敏锐的发现,李寿眉间的疑惑越来越重,看来,他似乎查到了什么。

    唐元贞想了想,道:“这样吧,我也让你父亲帮忙打探一下。李氏二百年没有分家,我总觉得有内情。”

    唐宓眼睛一亮,不愧是阿娘啊,一下子就抓住的问题的关键。

    对,就是这两百年不分家,让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好了,不说这些了,”唐元贞换了话题,“听说,柳太夫人将管家权交给你了?李氏家族庞大,事务繁杂,如今又是年底了,你可别累到了啊。”

    唐元贞根本不在乎千年李氏的中馈由谁掌控,她只担心女儿的身体。

    唐宓点头,“这几日我正在熟悉,等熟悉了就将家务分给阿周她们负责。“

    唐宓可不是老黄牛的性子,更不喜欢揽权,李家的中馈,对她而言还真没有多少吸引力。

    “嗯,管家没必要事必躬亲,要懂得用人。”

    唐元贞开始教授起女儿如何管家,“还要舍得分权,若是把所有事都捏在自己手上,累也要累死了。”

    她可不希望她捧在手心娇养的女儿成为王熙凤,为了管个破家而硬生生把自己累得流产。

    “阿娘放心,这些我懂。”唐宓乖巧的点头。

    “还有啊,那些老仆最是刁钻,”唐元贞还是不放心,继续捉着女儿教导,“对于这样的人,就要分化,打压几个出头的,然后抬举几个老实点儿的……”

    母女两个一个教一个学,硬是聊到了中午。

    王怀瑾那边,对女婿亦是连敲带打,并不断的灌输一个思想:要对猫儿好,不要让猫儿吃苦受累受委屈,要好好护着她。

    王怀瑾每说一句,李寿就拼命点头表示赞同。

    王怀瑾看到他这幅模样,不由得老怀大慰:孺子可教也!

    瞧李寿便又顺眼了几分。

    王令仪、王令齐和王令平兄弟三个则虎视眈眈的看着。

    待到了酒席上,王令仪和王令齐轮番灌李寿的酒。

    王令平年纪还小,不能吃酒,便在一边给两个哥哥加油助威。

    幸好李寿常年在军营,跟一众兵痞子们练出了好酒量,到底没有被灌得太醉。

    唐元贞看李寿满脸通红、浑身酒气,不放心他们就这么离开,看时间还早,便命人将他送去了揽月阁,让他睡个午觉,散散酒。

    揽月阁还保持着唐宓出阁前的模样,房间很干净,显是每天都有人打扫。

    床铺更是刚刚晒过,软软的,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对于揽月阁,李寿是再熟悉不过,想当初他没少爬这里的墙头。

    不过,走进闺房确实头一遭。

    他醉醺醺的躺在床榻上,有人给他盖上锦被,鼻端全是熟悉的香味儿。

    这让他很舒适,原本装醉来着,结果却真的沉沉睡去。

    直到日头偏西,李寿才悠悠转醒,睁开眼睛,恍惚看到榻前有个人影。

    他眯起眼睛,适应了下室内的光线,再看过去,发现竟是猫儿坐在榻前,手里还拿着卷书。

    “十八郎,你醒啦!”

    唐宓听到动静,抬起头,正好对上李寿惺忪的睡眼。

    “嗯,什么时辰了?”

    李寿坐起来,手扶着额头,唐氏烧春实在太霸道了,这回儿头还懵懵的。

    唐宓放下书,端来一碗醒酒汤,亲手喂到李寿嘴边,“酉初一刻,十八郎,头还疼吗?”

    李寿捏着鼻子将醒酒汤喝下,而后道,“时辰不早了,咱们——”

    唐宓点点头,“我都收拾好了,就等你醒来。”

    李寿闻言,也不耽搁,翻身从榻上下来,拉了拉皱巴巴的衣服。

    夫妻两个相携下了楼,一路往寸心堂而去。

    向赵氏、王怀瑾夫妇辞了行,李寿便带着恋恋不舍的唐宓离开了王家。

    王怀瑾和唐元贞以及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一直送到了垂花门,亲眼看着唐宓上了马车,目送马车缓缓驶出王家,仍用力挥着手,不肯离去。

    唐宓坐在马车里,身子却探出车窗,直到马车出了王家,拐出了巷子,她才坐回来。

    眼里仍带着泪,唐宓这一刻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再回王家,她便是个娇客了。

    “猫儿,你别伤心,咱们以后会经常回来的!”

    李寿见不得唐宓流眼泪的样子,拭去她眼角的泪花,将她揽进怀里,柔声劝着。

    “嗯~”唐宓带着浓浓的鼻音,将头埋进了李寿的怀里。

    李寿特有的气息将她紧紧的包裹起来,让她感到莫名的心安。

    ……

    榕院。

    思来想去,萧氏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将所有的丫鬟婆子都打发出去,一个人进了里间,从一处暗格里取出一个匣子。

    匣子不大,只有一尺见方,黑漆螺钿,带着精致的锁扣。

    萧氏取出一把钥匙,将锁扣打开,小心翼翼的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的取出来。

    她细细打量着这几样东西,最后将目光落到一本泛黄的册子上。

    “好,就你了!”

    萧氏取出册子,翻到某一页,然后拿笔将这一页的内容重新誊抄下来。

    抄完后,她将册子又小心翼翼的放回匣子里,锁好,重新塞进暗格里。

    将那张纸上的墨迹晾干,萧氏仔细的将纸折好,塞进一个信封里,涂上蜡封。

    “阿董,将这封信送到老祖宗手上,记住,一定要交给老祖宗本人。”

    萧氏将东西交给董宫女,郑重的叮嘱,“告诉老祖宗,我想让二十四娘回京过年,年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