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寿一脸的无辜,“这你可冤枉我了,我什么都没做!”
唐宓撇嘴,她才不信。
李家到底是世家,再器重李寿,也不可能为了个小辈如此低三下四。
李寿摊手,“好好,我说我说。前两日,朝中有人弹劾李家的几位郎君,圣人在朝会上点名申斥了阿翁他们,还让他们多反省。”
唐宓恍然大悟,原来是圣人暗中出手了。
不过,这应该还不足以让李家彻底低头吧。
“就知道瞒不过你,”李寿笑了笑,道:“圣人已经任命顾相公(也就是顾琰)为《氏族志》总编纂,郑相公(即郑文洲)为编纂。”
“没有李家?”唐宓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李寿冲她竖了个大拇指,点头,“没有。”
“所以,李家急了!”同为一等世家,李家却不能插手《氏族志》,他们如何能甘心?
这绝不是单纯的面子问题,而是切实的家族利益。
不能插手《氏族志》,也就不能保证自家继续留在甲等。
世家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李家繁荣了近千年,有许多姻亲故旧,可仇人也不少。
没准儿哪个仇家就会借着这次重修《氏族志》的机会,狠狠的陷害李家一把。
事关自家的特权地位,李家不得不防。
所以,李家必须加入到编订《氏族志》的工作中去,必须掌握主动权。
“圣人果然最疼你。”唐宓不由得感叹一句。
李寿却忽的问了句,“猫儿,你也觉得阿舅待我太好了?”比亲生儿子都好。
“圣人待你确实很好,”唐宓看着李寿的眼睛,缓缓说道:“但这些都是你应得的……”
第333章 唯利
“是,在世人眼中,你备受圣人恩宠,过得比太子、及诸皇子还要恣意、风光。”
唐宓握住李寿的手,低声说道:“可谁又能知道,你为圣人又做了什么!”
恩宠这种东西,最不牢靠了。
比如姜清,她还曾经是姜皇后最宠爱的侄女儿呢,可现在呢,姜皇后恨她恨得什么似的。
现在姜皇后拿回了凤印,你且瞧着吧,日后有姜清的苦日子哩。
而圣人的恩宠更靠不住。
或许,圣人待李寿确实比亲儿子还亲,但谁又能保证,他能继续恩宠下去?
更不用说,亲生父子还有反目成仇的时候呢。
还是那句话,靠山山倒,唯有自身的强大才最牢靠。
李寿,并不止是靠着母亲、舅父才得到今天的地位,而是付出了太多的辛苦,是用才能、用汗血拼搏来的。
“当年你以一人之力挑战世家,为圣人推行科举开了一个好头;随后去西北,真刀实枪的厮杀,”
唐宓将李寿为圣人做的事,桩桩件件的说了个清楚,“无忧散事件,庚辰之乱……这十多年来,大梁的每一桩重大时间里都有你的影子。”
唐宓缓缓的将李寿的手贴放到自己脸上,轻轻摩挲着,“郎君,你为大梁立下了汗马功劳。圣人再怎么厚待你都不为过!”
掌心传来温润的感觉,李寿很舒服,他笑了,“我就知道,猫儿是这世间最懂我的人。”
正如猫儿所言,别人都只看到了圣人对他的无上宠信,却没人发现他的努力付出。
只有猫儿。
就是他的阿娘,有时也会感慨,“还是你阿舅疼你啊。”
没错,阿舅确实疼他,可他的所作所为也值得阿舅疼惜、爱护!
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李寿不会把他与阿舅的感情想得太过功利,但有些事,心中必须有数。
他感激阿舅对他的抚养之恩,以及这些年的宠溺,可有时,他也希望,别人能知道他对阿舅、对这个王朝的付出。
他李寿绝不是一个凭着圣人的恩宠就肆意妄为的纨绔!
猫儿看到了,猫儿理解他,这、足够了!
“不过,二皇子这件事,还是再转圜一下吧。”
唐宓沉默良久,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不是她怀疑圣人与李寿的关系,但圣人与二皇子毕竟是亲父子,现在圣人可以为了李寿而惩罚郑烨。
事后,郑烨受了罚,圣人没准儿又会觉得儿子可怜,一个弄不好,会埋怨李寿多事——不就是“抢亲”吗,再说又没抢成功,何必这般咄咄逼人?
人心这个东西,真的很难把握。
唐宓一心为了李寿,不得不把所有的问题想清楚。
李寿勾了勾唇角,伸手将唐宓揽入怀中,低声道:“猫儿,你放心吧,我有分寸。”
他当然不会让二皇子真的待在皇陵无法回京过年,也不会让萧贵妃有机会在圣人面前上演苦肉计,在恰当的时间,他会给郑烨“求情”哒!
回到公主府,没有意外的,果然看到了李家派来的人。
听了李家大管家传达完老祖宗的话,李寿和唐宓对视一眼,而后道:“今天下午我还要进宫一趟,待从宫里回来后,我便与娘子一起回家。”
李家大管家终于得到了准信,喜不自禁,连连点头,“好好,老奴这就回去回禀老祖宗并郎君知道。”
将李家大管家打发出去,平阳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不是刚从太极宫回来吗,怎么还去?”
李寿没说话,唐宓笑着解释,“李家做足了低姿态,郎君需要有所回馈啊。”
李寿点头,缓缓将《氏族志》的事说了一遍。
平阳撇撇嘴,“不愧是李家,无利不起早!”
李寿额角抽搐,提醒亲娘,“阿娘,我也姓李!”他也是市侩的李家人,好伐?
平阳翻了个白眼,“你是在郑家长大的,跟他们不一样!”
李寿:……
中午,夫妻两个在正堂陪平阳和王显用了一顿午膳,稍作休息,李寿便一个人进了宫。
唐宓则留在院子里,将平阳、圣人还有皇后送的礼物整理了一番。
一个时辰后,李寿从太极宫回来,与唐宓一起向平阳夫妇辞行。
“这就走了啊!”平阳很不舍。
李寿抽了抽嘴角,“阿娘,您这两日就要去西郊大营练兵,就算我留在公主府,也见不到你,好吧?”
别弄得像生离死别好不好?
自家阿娘根本就不是一个常年能待在公主府的闲人。
就在前几日,平阳还在骊山行宫呢。
也就是李寿成亲,平阳才拨冗从军营回来。
“小兔崽子,就知道拆老娘的台!”平阳被儿子掀了老底,恼羞成怒,一巴掌抽在了李寿的后脑勺。
王显似乎习惯了这对母子的相处模式,依然挂着风淡云轻的笑容,静静的在旁边看着。
王婠姐妹则笑得肩膀一耸一耸的。
唐宓也是捂嘴。
一番笑闹过后,李寿和唐宓带着大堆的东西,往李家赶去。
与此同时,尚书省的官员带着圣人的旨意来到了李家。
旨意很简单,任命李祐堂为编纂,加入到《氏族志》的修订工作中。
“阿爹,还是您老想得明白啊。”
握着新鲜出炉的圣旨,李祐堂对自家老子真是心服口服。
李家老祖宗笑眯了眼睛,满是老年斑的脸上泛着红晕,“不说这么多了,待明日你便去找顾琰,好好商量一下定级的事情。”
“是,儿子省得。”李祐堂恭敬的应道。
李家老祖宗又问道:“十八郎他们回来了吗?”
这次回答的是李其琛,“好叫阿翁知道,他们还没有回来,应该在宵禁前就能到家。”
李家老祖宗满意的点点头,而后又沉下脸来,严肃的说道:“萧氏那里,你再好好敲打一下。以前看她挺明白事理的,怎么最近总犯糊涂?她若觉得在家里待得不舒服,可以去庄子,二十四娘不是也在庄子上吗,干脆让她们母女做个伴!”
李其琛脸上难掩疲惫之色,他揉了揉眉心,恳切的说道:“阿翁,萧氏已经知道错了,还请您饶过她这一次吧。再者,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少个二十四娘就已经够惹人侧目了,若是萧氏也不见了,外人还不定怎么非议呢。”
“不想惹人非议,那就看好了她,别让她再出幺蛾子!”李家老祖宗才不怕外人的口舌呢,还是那句话,只要有切实的利益,面子什么的,能当饭吃吗?
第334章 是图
桂院。
李寿和唐宓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院落,进了院门,发现院内处处都挂着红绸,十分的喜庆。
奴婢们穿着统一的服侍,来来回回的很是忙碌。
唐宓陪嫁来的四个大丫鬟、十来个小丫鬟,除了阿周、阿苏跟着她去了公主府,其他人都留在了桂院里收拾。
经过几日的打理,桂院的各色家具、摆设、器皿等物都铺设完毕。
基本上都是唐宓喜欢的、习惯的样式。
且桂院的装修风格,也是李寿参照了揽月阁的房样子进行的。
所以,唐宓一进门便有种熟悉的感觉。
“见过郎君、娘子!”
沿途的奴婢纷纷停下来行礼。
唐宓点了点头,没说话,继续往正房而去。
来到正房前,上了台阶,在廊下褪去鞋子,只着罗袜进了堂屋。
堂屋里炭火烧得很热,地板下面通着暖道,踩在上面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唐宓环视四周,各色摆设都十分合她的心意,愈发觉得满意。
四大陪嫁丫鬟中留在李家的阿方和阿韩,领着几个小丫鬟走了进来。
小丫鬟的手里或是端着热水,或是捧着干净的棉布巾子,或是拿着澡豆等物。
“郎君,娘子,先擦擦手吧!”
阿方带领众小丫鬟站在一旁,躬身对李寿唐宓说道。
唐宓点点头,伸手接过温热的湿巾子,先递给李寿,让他净手、擦脸。
李寿没有推辞,擦了手,洗了脸,又涂了些防干裂的面脂。
唐宓也洗手净面。
夫妻两个收拾完,阿韩又带着小丫鬟奉上了滚滚的茶汤和点心。
略略吃了几口,唐宓开口问道:“这几天家里可还好?”
阿方赶忙回道:“好叫娘子知道,咱们院里一切都好。太夫人很是照拂,不管是奴婢们需要什么,都极力满足。”
阿方的意思很明白,他们桂院很好,只是李家的其它院落就不怎么好了。
尤其是榕院。
李寿稍作休息后,跟唐宓说了一声,便起身去了书房。
他也需要了解家里的情况。
李寿走了以后,阿方等几个丫鬟不再拘谨,滔滔不绝的说起了这几日李家发生的事。
“您和郎君走的当日,太夫人便将娘子(指萧氏)关了起来,美名其曰‘祈福’,实则就是禁足,李家上下都传遍了,”阿韩说得眉飞色舞。
她是唐元贞给唐宓选的陪嫁丫鬟,是唐宓临出嫁前才来到唐宓身边。
年纪不大,只有十四岁,生得是脸圆眼圆身体也圆,看上去就像个可爱的邻家小妹妹,憨憨的,甚至还透着几分傻气。
这只是表象啦,其实阿韩很机灵,人也聪明,嘴巴更甜。
绝对是打探消息的一把能手。
尤其是她的那张小圆脸,无害又可爱,让人打眼就喜欢,不知不觉间就会对她吐露些什么。所以,阿韩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探到最有用的信息。
唐元贞把她给唐宓,就是让她给唐宓当“狗仔”。
阿韩也没有辜负了唐元贞的期望,刚进李家,便跟几个积老的世仆搭上了话,着实打探了不少消息。
“上下都传遍了?”唐宓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李家是世家,上千年的传承,最重规矩。
就算萧氏犯了错,她仍是主子,岂容下人们随意非议?
“是啊,仆役中还有人说,萧氏就是糊涂了,她在李家是什么地位啊,若非大郎君(即李其琛)护着,她早就下堂了,”
阿韩仿佛竹筒倒豆子,将打听来的消息全都说了出来,“她不说好好的待在榕院,居然还敢惹事儿。下人们还说,萧氏这是在嫉妒娘子您呢。”
嫉妒?
唐宓可以理解。太夫人柳氏越过萧氏,将传家宝和管家权全都交给了她,萧氏曾经是公主,骨子里的骄傲定然忍不下。
所以,她才会在新妇行礼的时候,当众给新妇没脸!
但,唐宓依然无法想象,李家的下人竟敢这么议论萧氏,这已经不是没规矩了,简直就是胆大妄为。
或者,有人指使!
唐宓心中隐隐有了个猜测,不过她还需要证实。
只听她对阿韩道,“你去打听一下,李家有关萧氏的流言,都是从哪里流出来的。还有,李家其它各房的情况,也需要仔细探听。”
唐宓每说一句,阿韩都点一下头。
待唐宓交代完,小丫头拍着胸脯保证,“娘子放心,奴婢定会打听清楚。”
唐宓这边关注着榕院和李家其它各院的情况,榕院里,也有人在谈论她。
小小的佛堂里,萧氏跪在佛像前,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表情甚是虔诚,全然没有半分勉强或是怨毒。
念完七七四十九遍心经,萧氏这才起身,缓步走出佛堂。
刚迈出佛堂,董宫女便凑了过来,附在她耳边低声回禀:“公主,十八郎和十八娘回来了。另外,家里刚刚来了尚书省传旨的官员——”
萧氏不等董宫女说完,便接口道:“圣人任命李祐堂做《氏族志》的编纂了?”
句式是问句,语气却甚是笃定。
董宫女点点头,没有说话。
萧氏冷哼一声,“果然是李家,真真市侩得令人恶心。”
董宫女吓了一跳,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外人,这才略略松了口气,低声劝着:“公主,这话可不能再说了。”
她们公主在李家的处境很是艰难,如果再传出公主对李家老祖宗不敬,还不定有什么惩处呢。
萧氏满脸不屑,还想说什么。
董宫女赶忙说道:“想想二十郎和二十四娘吧,他们还要娶妻、嫁人呢。”尤其是二十四娘,如今还在庄子里关着。
若萧氏再犯错,便更加不能给二十四娘求情。
提到自己的一双儿女,萧氏脸上的冷色终于缓和了几分。
但很快,她又露出苦笑,“我越是这样,我们母子才会越安全。”
李家不需要一个面面俱到、八面玲珑的前朝公主,而是需要一个动不动就犯错的糊涂蠢妇。
唯有这样,才能让李家有理由不让萧氏外出交际。
如果只因为萧氏的亡国公主身份就不让她管家、交际,那么世人只会嘲笑李家没有世家骨气、只知阿谀皇族。
虽然事实如此,李家已经做了XX,却还想要个贞节牌坊。
“可、可二十四娘怎么办?”董宫女心疼自污的公主,可也惦记二十四娘。
萧氏嘴角勾起一抹嘲讽,低声道:“放心吧,那个老怪物不会把我们母子三人赶尽杀绝——”因为她手里还有李家觊觎的东西。
第335章 狗血啊
“再说说李家其它的人吧。”
听完了榕院的八卦,唐宓端起茶碗,随意的说道。
“是。”
阿韩应了一声,缓缓说道:“李家百忍堂这一支一共十二房,八房在老家赵郡,四房在京城。咱们十八郎是大房。
百忍堂分了家,咱们大房留在了李家大宅。
大房共有两位郎君,大郎君也就是十八郎的父亲李其琛。
二郎君李其璜,娶妻顾氏,还有一妾袁氏,共育有四子三女。长子李敬轩,袁氏所出,今年二十九岁,家族排行十三——”
“等等,你说李家二叔的这位长子是庶出?”唐宓一口茶险些喷出来。
李家可是世家哎,最重规矩,哪有嫡妻尚未所出,便允许妾侍生下庶长子的道理?
这样乱规矩的事,不要说世家了,就是有点儿讲究的人家都不会出现。
提到这个,阿韩的眼睛biu的一下就亮了,无比兴奋的说道:“这事儿啊,还是李家的一个隐秘。”
唐宓放下茶碗,她发现了,世家李氏内部的狗血事真心不少,未免自己失态,她还是不要在听八卦的时候吃茶了。
“当年二郎君(也就是李其璜啦)年方十五,跟随先生外出游学,”
阿韩不愧是个合格的“狗仔”,刚到李家没几天,就打听到了李家极力隐瞒的一件往事,“那时天下已经出现了乱象,盗贼肆虐,山匪横行。二郎君他们行至河东的时候,不幸遇到了劫匪——”
是的,李其璜和驸马都尉王显一样倒霉,都遇到了劫匪。
只是人家王显比他幸运,危难关头,还有个从天而降的盖世英雌救了他。
没人相救,随从又都被凶残的劫匪杀了个干净,李其璜只能拼命的自救——逃跑。
逃跑过程中,李其璜慌不择路,一脚踩空跌落了山崖。
劫匪只当李其璜已经死了,便没有再追杀。
李其璜也确实险些死掉,一路从山崖滚下来,他受了很重的伤,被路过的一个农户女救了下来。
“这位农家小娘子便是袁氏。”阿韩仿佛茶楼里说书的艺人,讲起故事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唐宓自以为GET到了真相,接口道,“为了答谢袁氏的救命之恩,二郎君便纳了她做妾?”李家是甲等世家,就算是纳妾,也不会纳一个农家出身的女子。
李其璜若是纳了袁氏,绝不是羞辱,而是切切实实的“报恩”。
“不是,”阿韩用力摇头,如果李其璜真的这么做了,那就太寻常了,李家也无需隐瞒。
唐宓瞪大了眼睛,莫非还有她意想不到的神展开?
果然,就听阿韩八卦兮兮的问了句:“娘子,您没见过那位袁姨娘吧?”
唐宓摇头。她刚过门,连李家的正牌主子都还认过来呢,哪里会关注一个妾室。
不过,阿韩既然这么问,那结论只有一个,唐宓猜测:“她生得很美?”
“嗯,她长得可好看了,”阿韩有着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爱好,喜欢好看的生物。
那位袁氏,就是连阿韩这样的女人看了都忍不住心动啊。
阿韩一抹嘴边的口水,讲故事的同时不忘拍主人的马屁,“当然啦,她比起您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这话,阿韩说得就有些违心了。
袁氏和唐宓都是美人,只是风格不同。
唐宓的美,精致而高贵。
袁氏则美得娇媚、美得艳丽!
一双丹凤眼,仿佛能摄人心魂。
李其璜就直接被勾得五迷三道的,竟不顾身份,萌生出娶袁氏为妻的念头。
不过他到底世家出身,严格的教养早就镌刻到了骨子里,做不出那等私定终身的事。
李其璜郑重的给家里写了信,详细禀明了自己游学路上遇险幸而得到袁氏救助的过程。
并重点指出,若没有袁氏,他早就葬身荒野,不是伤重而死、就是被野兽当做餐点。
然后李其璜表示,袁氏虽出身农家,却识字知礼,所以他想聘为正妻。
信送了出去,却始终没有回音。
李其璜等了几个月,伤都好了,还是没有等到家族的回信。
他便以为家里是默许了,便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枚玉佩交给袁家,权作聘礼。
就这样李其璜与袁氏结为夫妻。
成了亲,李其璜便想带着袁氏回京。
不料,恰在那时,河东的义军攻陷了府城,杀了贪官,占据了官衙。
朝廷闻讯,派了大军来围剿。
一时间,河东打成了一锅粥。
相较于纷乱的府城和县城,反倒是乡下更加安全一些。
李其璜担心再在路上出现意外,便留在了袁家。
过了几个月,袁氏生下一子,便是李其璜的长子李敬轩。
又过了一年多,朝廷终于平定了河东的叛乱,时局暂时得到了控制。
李其璜趁机带着袁氏和儿子回京。
等到了京城,李其璜一家三口进了李家大宅,便傻了眼。
唐宓木着一张脸,“李家不会根本不知道二叔成亲的消息,并且还给他定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吧?”
“娘子,您真是太聪明了。”
阿韩竖起大拇指,小小的拍了主人一记马屁,而后继续道:“没错。许是世道太乱,李家根本就没有收到二郎君送回来的信,在某次宴集上,柳太夫人相中了顾家的小娘子,觉得她很不错,想到二郎君尚未婚配,跟阿郎(即李祐堂)商量了一番,便与顾家说定了亲事。”
李其璜回来的时候,李、顾两家都已经换了庚帖,只等李其璜归来,就让两人成亲。
结果,李其璜倒是回来了,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
有妻有子,妻子虽不是名门闺秀,却也是清白人家的女儿。
这下子,李其璜为难了。
一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经未婚妻,一边是对他有恩、且又有夫妻之实的心爱妻子,他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
李家,帮他做出了选择。
唐宓想都不用想便猜到了结果,“顾氏名门,且这件事本就与顾氏女无关,两家联姻自然不可更改。而袁氏,出身卑微,且没有父母之命,只能做妾。”
不做妾也可以,李家不认李敬轩,让袁氏做一个没名没分的外室!
这年头,妾可比外室强多了,至少有个法律认可的名分!
而妾所出的庶子也有继承权,外室子却是没有的。
袁氏为了儿子,只得忍了……
第336章 花房
“顾氏,是不是有问题?”唐宓表示质疑。
袁氏会认命,情有可原。因为她在庞大的李氏面前太过渺小,除了认命,再无第二个选择。
顾氏不同,她是一等世家嫡女,身份与李家持平。
她完全没有理由屈就一个有爱妾、庶长子的李其璜。
不过是换了庚帖,只要顾氏愿意,完全可以退亲。
除非,顾氏有着不得不“认命”的理由。
只可惜,阿韩不知道。她再能打探消息,也只是个小丫鬟,接触的也是李家的下人。
显然,顾氏的事,还没有达到李家上下皆知的地步。
阿韩不清楚,李寿却知道!
李寿从书房出来,回到正堂,正好碰到唐宓跟几个小丫鬟八卦。
他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见阿韩被唐宓问住了,便抬脚走了进来。
挥手将几个小丫鬟打发下去,李寿盘膝坐在唐宓身边,亲自为她解惑。
“二婶的父亲搀和进了戾帝的几个皇子的争斗中,惹恼了戾帝,被阖家发配到了岭南。”
李寿缓缓说道:“二叔回来后,祖父祖母迅速安置了袁氏母子,然后亲去顾家,将此事详细告知。并言明,如果二婶想退亲,李家绝无二话。”
唐宓蹙眉,李祐堂夫妇这么做,看似光明磊落,实则却有点那什么。
“二婶虽然喜欢吃荔枝,可一点儿都不想去岭南那等荒蛮之地。相较于去几千里外的地方吃苦受累,夫君有个爱妾、庶长子什么的,根本不重要了。”
李寿说着说着,语气中便带出了几分嘲讽,“如果退了婚,二婶就只能跟随家人去岭南。可若是继续婚约,她便能继续留在繁华的京城,继续过着富贵的世家生活!”
顾氏是个聪明人,自然懂得如何选择。
唐宓那种感觉更加明显了,她在李寿面前也不会遮掩,直接说道:“祖父祖母是不是知道顾家要被流放,所以才会将实情和盘托出?”
他们料定了顾氏不愿跟家人去受苦,所以才会那般?
李寿轻轻点了下头,而后又道:“二婶很快就嫁了过来,没过两年,戾帝驾崩,我外祖父占领了京城,建立了新朝。二婶的隔房堂兄顾琰才能卓著,且在新朝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外祖父任命为大梁朝第一任宰相。二婶的父亲也被外祖父赦免回京。”
唐宓:……
好可怜的顾氏,如果她能忍个两年,便能借着顾氏兴起的势头嫁个如意郎君。
而不是像现在这般,跟一个偏爱妾室、庶出子女的丈夫过着名存实亡的夫妻生活。
“二婶因此而恨上了戾帝,觉得当初若不是他流放了顾家,她也不会仓促嫁人,更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李寿喝了碗茶,接着说道:“二婶还迁怒萧氏,这些年,她们妯娌两个看似和睦,暗地里的争斗并不少。家里有关萧氏的议论你也听到了吧。”
唐宓点头。
李寿道,“是二婶的手笔。自顾琰拜了相,祖母便让二婶帮她一起管家。利用管家的便利,二婶针对萧氏做了不少小动作。”
唐宓有些无语,话说,李家是不是也太“功利”了,简直就是谁对家族无用,便会被弃如敝履;谁对家族有利,谁就能在家里横行。
比如顾氏,她的父亲落了罪,连累全家被流放,李祐堂夫妇就能正大光明的劝其“悔婚”。
可一旦顾家重新回到权力巅峰,李家便立刻让顾氏一个次子儿媳越过长媳来管家。
如今更好了,李寿成为新一代最出色的子孙,柳氏直接将李家的中馈全都交给了唐宓。
这、这……唐宓都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李寿将唐宓的“无语”看在眼中,说实话,他也很无语啊。
但他再瞧不上家里某些人的做法,他的血管里也流淌着李家的血。
现在他最想做的,便是竭尽所能的扭转李家的这种不良风气,使它能跟家族上千年的传承相匹配!
小夫妻又说了一些家里的闲话,见时辰不早了,这才起身去百忍堂给长辈请安。
李家老祖宗和李祐堂见到李寿两口子都非常高兴。特别是李祐堂,看向李寿的目光柔软得都要化出水来。
柳氏知道男人们有正事要谈,便借了个由头,带着唐宓离开了百忍堂,顾氏带着两个儿媳妇紧跟其后。
没错,别看李其璜是李其琛的弟弟,却早早的娶了儿媳妇,当上了祖父。
长子李敬轩今年已经二十九岁,比李寿还要大三岁,人家可不像李寿,守着个小娘子就等了十年。
李敬轩早早便娶了亲,妻子王氏,亦是世家女,只不过是庶出。名下的儿女都好几个了。
次子李敬同二十岁,几年前娶了嫡亲表妹,夫妻两个膝下亦是有儿有女。
王氏和小顾氏一左一右的拥簇着顾氏,态度很是恭敬。
小顾氏也就罢了,她是顾氏的侄女兼嫡亲儿媳妇,与婆母关系好,那是情理之中。
王氏与顾氏的关系,就有些让唐宓侧目了。
话说,王氏身为庶出儿媳妇,在嫡母面前恭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