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犬将军锦绣妻-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家人骨子里都是不甘心的,这和傅守仁也算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萧家从一个泥腿子爬成武安侯,保不准将来要冲着封王拜相的路子去。六皇子的确年幼,但萧妃更比其余的老人们年轻。皇后和皇贵妃都年纪大了,圣上敬重她们,却不会再让她们伺候。萧妃年轻貌美,更得圣上留恋……
  “朝廷里的事情母亲不懂,你看着办吧。”傅老夫人淡淡地道:“只是你要记着,咱们傅家不求那样泼天的富贵,千金难求的是安稳。”
  傅守仁忙道:“儿子一直记着呢。二十五日去明觉寺,咱们家里虽然是侯爷的姻亲,却够不上和皇亲结交,咱们只管陪着就好,别的不用担心。至于府里的人……儿子的意思是,明觉寺祈福之事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怕是到时候还会牵扯进皇室纷争中,咱们府里的人最好不要去那么多。不如就让二弟留在家里,大房和三房只带嫡出的子女去?您看行不行。”
  傅老夫人道:“庶出的的确上不得台面,在皇家跟前,没得丢了家里的脸。”说着,目光中寒意一闪:“谢氏处事不周、无才无德,她也一并留在府中吧!”
  傅守仁一愣,旋即惊道:“母亲!谢氏是我正室……”
  “她上不得台面!”傅老夫人冷道:“在家里犯错也就罢了,若是在皇族面前行差踏错,丢了体面事小,被宫里人处置才是整个傅家的祸事!这件事你不必多言,就这么定了!”
  说罢扭过脸去,不再理睬傅守仁。
  傅守仁为难地站了起来,还想再求,傅老夫人已经扶着丫鬟往里头去。
  ***
  为着要去明觉寺,三太太领着傅家上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得到了老夫人只允许嫡枝去参拜的命令后,府中庶出的子女和二房夫妇都有些失落。只是并没有人胆敢提出异议——因为这不是寻常的去庙里上香,这可是要拜见太后娘娘的!
  傅家是什么人家?三品的官家,没有封爵的,整个府里只有傅老夫人曾经作为诰命进宫叩拜过。如今要去和皇亲贵胄们打交道,怎能不谨慎?庶出的人身份不佳,又没见过什么世面,若是到了皇族跟前,走错一步、说错一句,或许都会惹来灭顶之灾。如傅柔仪这样胆小怯弱没能耐的,和傅德敏这样不学无术的败家纨绔,甚至本能地不愿意参与这种需要绷紧了每一根神经的大场合。
  只是,唯一对这个命令不满的人,就是那谢氏了。
  谢氏被夺权后成了府里有名无实的大房媳妇,府中上下的丫鬟婆子们都被三太太抓在手里,她的地位一落千丈。然而她还是想不到,傅老夫人竟会连参拜皇室这样的大事都不许她露脸,这简直是要把她贬损到泥土里!
  就算她犯了错,就算她不讨喜,她也是傅家的大房媳妇啊!
  谢氏不甘心,为此特意去景和院里跪着求,说是到时候傅守仁和同僚在一处,别的府中主母都随行在侧,唯有自己缺席,这岂不是很尴尬?落在外人眼里,怕是不知会怎么揣度,影响了傅守仁的官声也是有的。
  她求情的理由冠冕堂皇,然而傅老夫人不买账,回了话道:“你近来在府中行止多有偏颇,掌管后宅无能、教养子女不力,你这样的主母到了皇室面前,不小心再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可怎么好?再则,你是外室出身,跟在守仁身边只会招同僚嗤笑,从前守仁领着你出门应酬,遭受的白眼还少么!”
  傅老夫人一席话让谢氏半句都无从辩驳不说,还再次将她踩在了泥潭里。谢氏失了傅嘉仪、失了掌家权,本就心神郁结,再被老夫人骂得狗血淋头,一时气病了,在床上躺了好些日子。
  如此,日子很快到了九月二十五。跟着傅老夫人出门的人并不多,尤其三房夫妇自知身份不高,两个嫡子又年幼淘气,怕到时候真惹了祸,便没有带他们。大房这边,傅德曦和傅嘉仪两个自然不能去,嫡出的孩子只有傅锦仪和傅德明两人。
  普济寺建在皇城后的寿山上,离傅家并不近。一家人坐着马车,一路上遇上了不少达官贵人的车轿,有相熟的,便下车来行礼问安结伴同行。一来二去更耽搁时间,等到了普济寺时,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了。
  “咱们来得其实不算晚。”傅府隔壁的邻居、平阳伯府的大夫人笑着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又不是皇亲贵胄,来早了也进不去。这个点儿,太后娘娘正在里头跪经,身边陪着的都是上头的人物,咱们正好在外头参拜。”
  傅老夫人听得一怔:“在外头参拜?”
  不是能见到太后娘娘吗?就算见不到太后,好歹也要进去里头拜一拜佛祖金身和舍利子,不枉此行。
  平阳伯夫人解释道:“今日来的人太多了,怕叨扰了太后娘娘礼佛。只是太后娘娘既然叫咱们来,便不会给人没脸。晌午的时候普济寺里会安排斋饭,到时候凡是来的人,都能和太后娘娘一同进宝华殿外头那个硕大的厅堂里用饭。”
  说着,看傅老夫人仍然面有遗憾的模样,又笑道:“太后娘娘会在下午起驾回宫,等太后娘娘和上头的皇亲们都走了,咱们就能进去拜金佛了。”
  傅老夫人这才露出欣喜的神色来,笑道:“原来如此,这是皇家给咱们的恩典呢。”
  “说的是呢。”平阳伯夫人跟着道。
  众人都去了太后跪经的宝华殿外头参拜。如先前所料,来的人实在太多了,整个京城四品以上的官眷和有爵位的大族都来了。傅家众人跟着旁人一道在宝华殿外头专程待客的几个小厅堂里跪着。
  这么跪了一会儿,外头进来二十多个尼姑,为首的师太和里头的达官贵人们见了礼,笑着道:“后山供奉金刚菩萨和千手菩萨,今日也都允许施主们进去参拜。”跪着的众人里头,有些人是冲着大雄宝殿的舍利子来的,也不愿意去拜菩萨,便继续跪在这里。另有些人觉着国寺里的菩萨或许也和旁的地方不同,便站起来跟着这个师太走了。
  明觉寺地方大,供奉的菩萨多,便由不同的尼姑将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分着引走。引着傅家和平阳伯等几户人家的是一个年轻尼姑。这个尼姑走得很快,也不和众人搭话。众人看她抬着下巴爱答不理的样子,心道果然皇室养出来的人和常人不同,不过是个尼姑就倨傲成这样了。只是这尼姑不理人,大家倒更谨慎小心,更不敢多说话。
  却说这尼姑引着几家人去了不远处的另一个极大的宝殿。大家进去,只见里头别有洞天,殿内是一厅堂,厅堂后设数十间高大空旷的庙宇。面上瞧着,各个屋子里都装饰简陋,菩萨的身子看起来并非金身,墙上都有些斑驳了。
  四周的臣子、女眷们有那不大懂的,一瞧这些,便沉了脸色,心道:“都说这明觉寺里是天下供养的,佛教珍宝无数,这个尼姑却带我们来这样简陋的地方,肯定是不把我们放在眼中,不肯让我们去菩萨金身前头参拜。”众人心里不高兴,却并不敢表露。
  倒是其中有一位常年礼佛的夫人见了那菩萨,惊呼一声道:“敢问小师太,这可是高僧的肉身菩萨?”
  年轻尼姑急匆匆地在前头引路,闻言也不回头,只随意道:“明觉寺里供奉的菩萨大都是肉身的。”这话一出,众人也都跟着惊了。
  这肉身菩萨,其实就是此前的高僧们圆寂时打坐,死后的肉体便是菩萨了,据说这样的肉身不用药水便能够千年不腐。自然,不是所有的高僧都能化作菩萨,为了死后做肉身菩萨,临死前需要盘腿打坐数年,口中念诵经文不停,再加上这位高僧生前也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成菩萨。
  “哎呀,竟是真正的肉身菩萨呢,我说瞧着不像金装。”又有人开口赞叹道。其余那些原本觉着简陋的人,此时都听明白了,一时又惊又喜,忙和那懂的人打听这几位菩萨都是哪些得道高僧圆寂后化作的。
  那懂的人寻思着说了大概,到底也不完全知道,待想要去问那尼姑,对方已经不耐烦地将众人扔下,转身告退了。大家便跪下来参拜,傅老夫人显然也很高兴,将先前预备的一百两银票扔进了功德箱不说,又摘下自己的镯子扔了进去。
  大家跟风扔钱,傅锦仪不得不扔了几块银锭子。众人虔诚跪拜求愿,傅老夫人转过身来告诫家里小辈们道:“你们一个人只能许一个愿望。佛法里头讲究缘法,今天来参拜的人太多了,如果你许了很多愿望怕是一个都实现不了,还要帮着别人实现心愿。”


第七十五章 侮辱
  家里人都应下了,傅锦仪跪在傅守仁身后,双手合十许了一个愿望——让傅德曦的病尽快痊愈。
  几人许了愿又进里间敬香,傅老太太和几位大户的夫人都是念佛的,自然流连忘返。众人不过跪了半个时辰,前头又进来一个矮胖尼姑,打了佛号道:“前头斋饭摆上了,还请几位施主移步吧。”
  这还不到点呢,这么快就摆饭?大家互相看着,好在有那时常进宫拜见的命妇站出来道:“咱们快过去吧,皇家的斋饭不比别处,太后娘娘几位正主儿来之前,咱们这些做臣子的要先过去整饬。”
  众人这才恍然,在皇室跟前用膳可不得好生整饬。一般这种时候都会有不少宫人事先过来,给大家安排席位,检视每一个人的穿戴是否妥帖,并提点一些叩拜的礼数。这自然要花不少时间。
  大家连忙都跟上了那个矮胖尼姑,心里则越发小心了,都想道:宫里的规矩果然严厉,先是不让大家进宝华殿叨扰太后,还给赶到了别的庙宇里去拜菩萨;后要用斋饭了,又要提前召集过去预备着,以防觐见的时候出岔子。傅锦仪从前是做过侯夫人的,对宫中礼数并不陌生,只是她的幼弟傅德明和三房夫妇两个就吓得手脚抖起来了。
  好在很快就到了宝华殿前堂。只见里头已经站了不少人影了,一些皇亲贵胄们的面孔也瞧见了,想是刚被人从宝华殿请出来的。人虽然多,却不闻一丝杂乱,几个华冠丽服的宫女正给众人一一指派席位。
  傅家众人也不敢说话了。很快有一位长了年岁的宫女匆匆上前,指了后头偏侧的两桌席位给傅家人。
  今日祈福的人里不乏王公贵族,傅家能坐在堂里已经算不错,还有那些不如傅家的,不得不把席位摆在堂外的院子里顶着日头坐。傅老太太自然没有异议,刚坐下,那年长宫女兜了一圈又回来,脸上带着笑道:“是傅家的老太君么?”
  宫里人在臣子面前大多倨傲,这宫女年纪不小,约莫还是个体面的女官。傅家众人见她笑脸迎人,都觉得稀罕。只听那宫女道:“是前头的武安侯府请您过去呢。”
  哦,原来是武安侯派人来请的。傅老夫人了然,旁边坐着的另外几户人家则露出艳羡的神色。
  唉,看看人家,攀上了高门的女婿,竟还能坐到前头的席位上去……他们只能按着自家的官位爵位缩在这种偏僻的犄角旮旯。
  傅守仁心里自然得意,只是外头不显。他扶着母亲随宫人往前头走,果然瞧见了萧云天夫妇坐在前头第三排的席位上。傅家众人快步上前,傅妙仪忙迎上来了,福礼道:“祖母、父亲!快坐下吧。”
  傅妙仪穿着一身藏青色的二品诰命朝服,一头青丝绾成元宝髻,上插着宫中御赐的沉重的金簪,面上脂粉极厚。打眼一看,这侯夫人的威势倒真是名不虚传地,也是长了娘家傅家的脸面;但等走近了,众人仔细一瞧,却发觉她身子骨竟比几月之前瘦了许多,原本妩媚圆润的鹅蛋脸都成了锥子脸。
  这种变化,让傅老太太和傅守仁几个瞧着,都是一惊。
  傅家人已经许久没见着傅妙仪了。
  前些日子傅府里出了傅德曦被投毒的大事,后来更是把傅欣仪和谢氏都牵扯进去了,但即便如此,傅妙仪也没能回娘家一趟——在潘玉儿被毒打赶出侯府后,她的日子其实并没有好起来。
  她除掉了一个潘玉儿,本以为可以慢慢地哄着萧云天回心转意,再讨好婆婆苗氏拿回中馈来。只是——靶场里发生的那件事,根本就没那么容易平息下去!
  原来,萧云天因名声受损,在官场上颇为不顺。就在两个月之前,萧云天在兵部的两个同僚与他不合已久,抓着他名声坏了的把柄,向圣上弹劾他心胸狭隘、排挤异党。话说这两个同僚也是人才,能把萧云天“气量狭小”的恶名上纲上线成了“排挤异党”。这心眼小的人肯定会排挤人呀,这本没什么,无非是个恶名声。但排挤异党的下一句是啥?是拉拢同党啊!
  这两个词合在一块,那就是党同伐异喽!圣上最忌讳臣子这样做,看了那两人的奏折后,不论信不信,心里先沉了一下子。此后两日,圣上也没提这一茬,看似是把折子压下了,实际上却开始找些政绩不佳、办事不力等等错处来斥责萧云天。
  萧云天也算清醒,立即请他姑姑萧妃帮着吹吹枕头风。萧妃为了这事儿,跑前跑后地哄着圣上,又拿出了那两个同僚此前和萧云天结怨的证据,圣上这才放过了他。只是,虽放过去了,圣上心里却对萧云天记了个号,对萧家这几年的动作也开始警惕起来了。
  萧云天吃了这么大一个亏,除了对他那两个同僚恨得咬牙切齿外,回头自然又把火发到了傅妙仪身上。这件事情传到苗氏耳朵里后,苗氏一个乡野村妇自然不懂朝堂大事,她只知道千错万错都是傅妙仪的错!苗氏心里恨呐,傅妙仪这个女人不说给他们萧家做出了什么功劳,竟还给家里惹出这样的祸,耽搁了萧云天的仕途!
  苗氏从村妇变成老太君,她是吃了多少苦才有今天的呀!她看似愚蠢无知,却也明白——天大地大,大不过家里男人的官位!她今天享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丈夫和儿子有官爵在身!傅妙仪害了萧云天的仕途,那是她最不能容忍的!
  苗氏本就狠毒苛刻、平日没事儿还要找事的人,如今真动了大怒,可不得了。前头潘玉儿受家法被毒打还没过两日,苗氏便又对傅妙仪动了家法。她原本想赏傅妙仪二十个板子,只是前头傅妙仪被萧云天打狠了,腰上的旧伤有些严重,郎中说再打的话怕是会伤及性命。苗氏还不想传出打死儿媳的恶名,便想了另一个法子。
  那时候正值盛夏时节,她命傅妙仪跪在她院子的门槛外头,两只膝盖下头垫着房顶上揭下来的瓦片。傅妙仪头顶烈日,膝盖上的瓦片既咯得骨头钻心地疼,又被烈日炙烤地炭火一般。傅妙仪就这么跪了两天两夜,在日头底下晕厥了三次,都用冷水泼醒了接着跪。等跪完了,她的两条腿差点废掉,请的郎中说日后要落下一辈子的病根了。
  而潘玉儿交出来的中馈,自然也没落到她手里去,苗氏干脆自己拿来管家。寻常大户里都不会是婆婆管家的,这个差事虽然风光,但并不轻松啊,需要劳心劳力。苗氏倒好,她不识字,外头铺子账本看不懂、里头丫鬟月钱不会算,干脆随心所欲,乱来一气。于是,苗氏打理家事两个月,武安侯府外头的铺子庄子都亏了不少。
  傅妙仪在侯府受尽了折磨和屈辱,哪里能回娘家?又哪里有心去管谢氏的烂摊子?甚至……苗氏对她动用这么残酷的家法的事情,她都不敢给娘家报信……
  这两个月里,膝盖的伤痛日夜折磨她,中馈不知何时能回来,萧云天也待她不好,不准她出佛堂。也就今日要来拜见皇室,不得不带她出来撑场子。
  傅妙仪消瘦的模样,自然令傅老夫人心惊。只是前头那一次傅老太太险些摔倒,就是傅妙仪无意间闯的祸,傅老夫人因此宠上了小孙女傅锦仪,对傅妙仪已经不如先前喜爱了。而四周人都是小心谨慎的模样,显然此时不方便说话,她便静默地坐了下来,并未多问一句。
  傅老太太不问,其余的人更不敢问。大家一一入座,四周都是或熟悉或陌生的高门贵胄,不免让人心生紧张,无暇旁骛。
  武安侯萧云天也站起来朝傅老太太行了礼,苗氏对傅老太太只是点头致意。只是下一瞬,苗氏的目光就定在了正立在傅老太太身边的傅妙仪,一双眸子冷冷地挖了她一眼。
  傅妙仪吓得浑身一抖,连忙小步至苗氏跟前。苗氏慵懒地坐着,道:“这明觉寺地方真大,我走得脚疼。”
  傅妙仪犹豫了一瞬,随后,她在苗氏跟前跪了下来,开始给她揉脚。
  傅家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媳妇在家里伺候婆婆是天经地义的,可到了外头,竟也说跪下就跪下了?
  而更让她们吃惊的还在后头。
  傅妙仪前头双膝受了家法,旧伤未愈,此时跪着给苗氏捏脚简直是又一重酷刑。她疼得满脸惨白,根本就使不上劲,捏了十来下,那苗氏冷道:“早上没吃饭么?”说着一脚踢到了傅妙仪脸上。
  傅妙仪一个趔趄,却不敢起来,继续跪着给她用力地捏。
  不仅是傅家众人看得惊奇,四周另外几个高门大户也都兴致勃勃地看了过来。有人低低笑道:“这太夫人真够厉害的,在外头也不忘了教训媳妇!”还有人鄙夷道:“太夫人是她的婆母,婆母不高兴,一定是她这媳妇做得不对!听说啊,这武安侯夫人当初是急匆匆地嫁过去的,三书六礼都没走完……估摸是个狐狸精,不讨长辈喜欢!”


第七十六章 皇室
  旁人的嘲讽也就罢了,傅妙仪每回跟着苗氏出来,没有一回是不丢脸的;只是偏偏自己的娘家傅家还在跟前,这就令她难堪了。
  她原本是不愿意请娘家人坐到这个席位的,只是……这是萧云天提出来的要给傅家人做脸。
  傅老太太和傅守仁几个都看着,脸上渐渐就沉下来了。傅老太太对傅妙仪还是存了些疼爱的,更何况苗氏这样做,不是打傅妙仪的脸,是打他们傅家的脸。当下便朝三太太努一努嘴。
  谢氏被傅老太太锁在家里,如今出来后主事儿的女眷也就是三太太了。按理说,三太太作为傅妙仪的娘家人,肯定应该帮她出头。只是,三太太这段日子和谢氏正斗得风生水起。
  三太太装模作样地凑上去了,笑着和苗氏行礼。也不知说了什么,转眼就回来了,和傅老夫人道:“太夫人说了,侯夫人如今是萧家的人……”
  言外之意是娘家别多管闲事了。
  傅老太太的脸色越发难看了。那傅守仁倒是对傅妙仪真心疼爱,气不过想要亲自过去理论,傅老夫人却按住了他,淡淡道:“守仁,别只顾着心疼你这女儿。你该考虑的还是,日后这武安侯府……”
  傅老夫人声色低沉,傅守仁却是浑身一怔。
  他再次看向了武安侯府的坐席——太夫人苗氏肆意欺辱他的女儿,女儿傅妙仪跪在地上任劳任怨、不敢忤逆,而坐在最前头的武安侯萧云天正被一位同僚纠缠着,并没有理睬身后受尽屈辱的傅妙仪。
  傅守仁眯了眯眸子。
  武安侯府这棵大树……怕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依仗啊!从前傅华仪做侯夫人的时候,日子也不好过,那个时候他还嫌弃傅华仪无能,笼络不住丈夫的心、也不能给娘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可现在的傅妙仪,简直比傅华仪更不堪!
  他心疼傅妙仪是一回事,埋怨傅妙仪没本事是另一回事……毕竟,他的官途比什么都重要。武安侯府不看重傅妙仪,对傅家也不会给予太多帮助,这是肯定的。
  傅守仁心里沉甸甸地。他想着,傅妙仪如今这幅样子,婆婆欺压、丈夫不喜,可别等个三年又走了傅华仪的老路!武安侯府靠不住,那他是不是应该寻找另一颗大树了……
  傅妙仪忍受着膝盖的剧痛和火辣辣的难堪,她不能反抗,只能更加卖力地捏着婆婆的脚。好在这种折磨并未持续多久,很快,前头一列二十人的宫女进来,朝众人启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朝这边过来了。”
  众人纷纷站了起来,先是最后瞧了一眼自己的衣裳佩饰是否整齐,随后便肃穆地站着,厅堂里一时寂寂无声。
  很快,有三声清脆的击掌声响起来,等皇宫中的总管太监高呼了“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驾到”之后,大家一同跪下去,低头静默。再等着前头的脚步声临近了的时候,有人带了个头,众人齐齐道:“叩拜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大家自然都低着头,宫里的规矩是不能直视尊位,傅锦仪动也不敢动。上头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约莫是宫女们搀扶着几位主子落座了。又过了片刻,才听太后慢慢地道:“都起来吧。”
  众人便起身,前头几位亲王先落座,后头一群人跟着落座。只见首席上坐着数位宫中的主子,太后左手侧是徐皇后,右手侧是太子与三公主兄妹;再往下两侧便是邱皇贵妃和豫王;再往下,左侧是邱皇贵妃生的四皇子和五公主,右侧是萧妃和六皇子。
  其余宫里的主子们,并未得见。傅锦仪瞧着这架势,心里暗暗猜到了一点:这回太后娘娘出宫祈福的动作是不大寻常的。
  若是寻常的祈福,第一不会召集这么多王公大臣——这是因为佛法里有众生缘的说法,祈福的人越多,就越灵验;第二太后不会挑了这几位主子带出来。
  那皇后、太子殿下、邱皇贵妃母子等人,都是宫里最体面的主子。其余的三皇子、五皇子和几个公主等,或许生母不佳,或许为人惫懒无能,不受皇帝看重。而另一方面,宫中几位有脸面的主子都跟着出来了,没有一个漏的。
  这不得不引人深思……这次祈福,怕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傅锦仪从前做过侯夫人,对皇室纠葛还算通晓,她略微能猜到那个原因,但并不肯定。她唯一能肯定的是,今天这个日子比她想象中更庄重,可千万不能出一丁点的差错。
  赵太后对着下头的人扫视一眼,面目上平静地很。她笑道:“今日为国祈福,你们都能过来,可见都是些忠君爱国的臣子。”
  众人忙又跪下,口称不敢。傅锦仪从前做侯夫人,入宫觐见也是这个样子,并不觉得奇怪;倒是身边的傅德明是个半大孩子,跪来跪去、又要跪得结结实实,不免有些烦了,这次跪下去的时候腿就是歪的。
  结果这样的姿势没逃过傅守仁的法眼,等他站起来,傅守仁严厉地瞪了他一眼,又把他吓得直缩肩膀。
  众人再次起来了,坐下来,好在这回没有再跪了。上头太后露出了一丝笑来,徐皇后便命令宫人摆饭。
  大家这才一一看清了上头人的面目。这一看,倒是奇了——原来那今年已经七十高寿的赵太后,和寻常大户家里的老太太可是太不一样了。
  首先,赵太后生得好看——当初她做贵妃的时候就迷得先帝神魂颠倒,她这样的人老了之后,自然比其他的老太太更养眼。她的眉眼很灵动,鼻子生得挺拔,额头也很圆润饱满,这是标准的美人。
  其次,赵太后是个很瘦小的人。因着赵太后早年扶持圣上曾经插手朝政,行事颇为果决,很多没见过她的人都会认为她严苛、令人畏惧。但正相反,赵太后矮小瘦弱,整个身子缩在宽大的赤红色凤袍里,瞧上去空空荡荡地,显得很柔弱。
  今日来的臣子中不少人从前没见过太后。这次见了,他们都暗暗道:原来从前传言说先帝喜欢小巧玲珑的美人是真的了……
  若赵太后只是瘦小、貌美,大家也不会太惊讶。真正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赵太后的装束。
  长得好看是上天的福分,但当人到了七老八十,都是老妪一个了,也用不着太在乎什么好看。按理说,太后应该穿着暗沉素淡的衣裳、佩戴胡桃一类黯淡颜色的首饰,这不仅和她的年龄相符,也是历代太后为了表明自己忠于先帝、做一个合格寡妇的标准。但到了赵太后这儿……
  恩,怎么说呢。
  赵太后穿着的那件凤袍,是鲜艳欲滴的茜素红——要知道这种颜色只有年轻的皇后才撑得起来!一般上了年纪的皇后、太后,最好穿玄墨色或者藏青色,才不显得奇怪啊!
  这还不算,赵太后的前襟上佩戴了三串碧玺串珠,手腕上戴着的是白嫩的羊脂玉镯子,左胸口挂着的是金黄色的琥珀玉坠子配着浅胭脂色的穗子!她头上,那九只凤钗倒是宫中为太后、皇后特制的,样式还算规矩,可那凤位上坠下来的却是一串串拇指大小、金黄色的南海金珍珠!更遑论她还在耳朵上追了两颗荧光流转的红宝石坠子……
  被这么多鲜艳颜色包围的赵太后,脸上也是神采奕奕地,瞧不出她有什么七十岁老太太都会有的病痛。
  很多人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子。这赵太后……
  好吧,这也是好事。宫里圣上就没有一副好身子,赵太后比她的儿子硬朗多了。要是赵太后也是个病秧子,那这朝堂岂不是更不稳当了。
  不知情的人看看也就罢了,不少人知道宫里圣上抱病,再来看活蹦乱跳的赵太后,不禁唏嘘——这位赵太后估计会成为大秦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太皇太后……
  赵太后脖子上那七色的碧玺映着窗外射进的日光,差点没把大家的眼睛晃瞎,也把她身边那位不足五十岁的徐皇后晃得黯淡无光。恩,和赵太后相比,徐皇后脸上的纹路也不少,她又穿着绛紫色的朝服,乍一眼看上去竟好似她才是太后……
  这种反差令众人相当无语。
  “太后娘娘,今日奉上的斋饭是济慈师太主持的。”邱皇贵妃浅浅笑着开口。她说了很简单的一句话,说完后没有别的动作,静静地坐着。
  赵太后的眉眼就弯了一下子,笑着点点头。徐皇后亦笑道:“如此甚好,皇贵妃安排的人很妥当。”
  邱皇贵妃连忙笑着推道:“都是应皇后娘娘的吩咐。”
  众人很快发现,几位主子说话都很简素,但脸上的神色都一团和气。而徐皇后与皇贵妃相处和睦的样子,显然让人眼角抽搐。
  再看那传说中势不两立的太子和豫王两位殿下……此时他们两人隔得远,正端起手中的茶隔空向敬。二十九岁的太子作为长兄,笑着先饮了一杯茶,并命身边服侍的宫人端了自己的茶壶去给豫王倒茶。豫王比太子小四岁,他为了表示对长兄的恭敬,连忙又饮了两杯,笑意盈盈地拱手相让。
  若不是外头传出了风声,这俩人打眼瞧上去,简直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了……


第七十七章 刺客
  赵太后笑盈盈地坐在众人中间,似乎也对这么一大家子小辈其乐融融的样子感到高兴……那不知情的人见了,又怎能猜到她是为了圣上病重才过来祈福的?又怎能想到圣上这一病,那太子党和豫王党怕是要不死不休了。
  果然皇家就是这个样子……
  此时一样一样的斋饭陆续端了上来,众人瞧了饭菜的样式,都暗自赞叹。原来这明觉寺里的饭食和旁的寺庙还不大一样,虽然都是素食,但这里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