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宠书香-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龙氏亦意识到自己失了态,松开了元宁上前朝盛敏中一拜,唤了一声“夫君”,元祯也随之拜见父亲。
  元淳上前给龙氏和元祯见了礼。
  盛敏中微微颔首,执了龙氏的手,领着孩子们往府中走去。
  元宁瞧着爹娘如此恩爱,心里也开心,挤到元祯身边,被哥哥揽着跟在后面。
  早上盛敏中到了柊山书院的时候就派人往家里送了信,龙氏接到信是中午,立马就安排起晚上的饭来。
  菜肴都是龙氏精心安排的,既有家常小菜,又有珍馐佳肴,单糕点就备了四样,有元宁爱吃的杏仁豆腐,有盛敏中爱吃的酥炸腰果,有元淳爱吃的蜜饯金枣,还有龙氏最拿手的核桃香酪,都是龙氏亲手准备的。
  盛敏中、元慈和元淳父女这一路上尝尽了天下美味,但家里的菜总是心底最牵挂的那一道。
  当下便拿起筷子,大快朵颐。
  等到吃得差不多了,众人又转到园子里去。
  如今正是最舒服的季节,不热也不凉,风吹在脸上格外惬意。
  龙氏派人把柳姨娘和盛元惠也叫过来,盛府一大家子在湖边坐开来,一边赏月一边说话。元宁离开京城后的那年年底,盛文中回了京城,将盛元柔从族谱中除了名,带着韩氏和夏吟秋回了任地。
  盛敏中去年带着元宁和元淳还特意绕去看了盛文中。
  元宁看得出,盛元柔的事对大伯的打击很大,模样比起前年回家的时候,仿佛苍老了许多。
  父亲不止一次对元宁说过,大伯是个有才之人,在治理属地、为民请命这些方面比自己更适合做官。
  元宁以前对这些没有概念,以为父亲只是客套,在她心里父亲才是最厉害的。但这次随着父亲去了那么多地方之后再去大伯治理的边关,元宁发现大伯这些年在边关并不是她从前想象的那样怀才不遇,落魄不展。大伯治下的这座城池,繁华程度丝毫不弱于中原。他一边配合守城的将士抗击外敌,一边还于周边诸国发展边关贸易,不令百姓受穷受苦,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
  她也见到了韩氏曾经说要与元柔婚配的那个侄子,生得高大英俊,一身武艺高超,据说还算得上大伯与韩氏的半个媒人。
  当初有一次外敌入侵,大伯出去与敌方主将谈判,谁知对方是无礼蛮夷,竟然想暗算大伯,好在有这侄子相护,识破了对方的诡计,拼死护送大伯平安回城,自己受了重伤。
  大伯时常去探望他的伤势,这才认识了行医的韩氏。
  不过元宁觉得,大伯把盛元柔撵出去也好,往后她与盛元柔相见,不必在人前互称姐妹了。
  若是将来盛元柔自己寻了死路,也不会牵连到盛府。
  家里人不时询问着她们在路上的见闻,一直到夜深了才散去。
  细叶和春风早就将蓁蓁院整理了出来。
  她们俩原是跟元宁一般大的,如今见着亦长成了大姑娘,春风的个子还比元宁高了些。
  主仆相见,又是一阵感慨。
  元宁打发了丝绦和柳儿在外间休息,屋里仍如从前一般留细叶和春风伺候。
  她们俩给元宁备好了浴汤,放了香料和花瓣,扶着元宁入了浴桶,又端上来早已炖好的燕窝牛乳羹。
  元宁坐在浴桶中,将燕窝牛乳羹慢慢的喝了,闻着这久违的浴汤香味,这时候才感觉真的回家了。
  这三年来,虽然并未风餐露宿,大部分时候都住的官府驿馆,父亲虽贵为太子少师,但素来不爱摆官微,所到之处都是让当地官员务求节俭,元宁和元淳能够日日沐浴,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谈得上这般的享受。
  元宁看了看手中的燕窝牛乳羹,又看了看自己的手,顿时皱了皱眉。
  细叶见状,便问:“姑娘,这燕窝羹不合口味?先前我加蜂蜜的时候手抖了一下,怕不是放多了。”
  “我记得,从前的手跟这牛乳羹颜色是一样的,现在看着怎么不一样了。你们瞧瞧,我是不是黑了。”
  元宁爱美,在外游历时,不是带着冪篱,就是撑着油纸伞,只是出门在外,总免不了风吹日晒。
  细叶和春风三年没见到元宁了,要说美,元宁自然是比三年前那个还带着点婴儿肥的小丫头更美。
  但是肤色……从前的元宁,白白嫩嫩像颗珍珠似的。
  眼下嘛,似乎是比当初黑了一点点,虽然这一点点丝毫不损害姑娘的美。
  春风眨巴眼睛,示意细叶说话。
  细叶的嘴巴甜,便道:“姑娘这是刚回家,一路风尘仆仆的,等在家里好生休养几日,精神头养足了,自然跟从前一样了。”
  元宁的眉头蹙得更深了。
  元宁念书不大行,可她对美的追求却异常的执着倔强。
  “这么说,我是真的的变黑了?是还是不是?”
  “呃……”
  两个丫鬟不敢睁眼说瞎话,又不敢说话。
  “从明儿起,早上也给我端一碗燕窝牛乳羹来,再磨些珍珠粉进去。”
  “是。”
  “不止是早上,往后我在家就不吃别的汤水甜品了,一律给我上燕窝牛乳羹。”
  “姑娘,府医说过,这燕窝虽好,一日进一盏就足够了,要不除了早晚,别的时候我让厨房随时备着冰糖红枣银耳汤。”
  “好。”
  元宁一气儿吩咐完,这才觉得心安了些。
  细叶和春风扶着她出了浴桶,正在擦水时,门外丝绦敲了门。
  “正院的刘嬷嬷来了。”
  细叶见状,便过去开了门,过了会儿才回来。
  “可是娘亲有什么吩咐?”
  “卫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得知姑娘回了京,派人来说请夫人和小姐明日到卫国公府过府一叙。夫人叫姑娘早些歇着,明儿一早去卫国公府做客。”
  姐姐真是心急。
  但元宁也想早些见到姐姐。
  她如今也算是奔波惯了的人,也不觉得多累,待头发擦干,这才换好寝衣躺下。


第109章 
  次日一早; 元宁便早早起了床。
  细叶和春风给她梳妆更衣。
  元宁望见镜子里的自己; 顿时愣了愣。
  上边是彩绣黄色芙蓉花短衫,下边是葱绿色底折枝花卉散花裙,外边还搭着镂花缠枝宝瓶图样的薄烟纱织锦缎。
  “姑娘; 这是上个月夫人给你新制的衣裳; 比着四姑娘的身量做的,可是觉得不合身?”
  元宁与元惠年纪相仿; 小时候的个头差不多,龙氏便比着她的先给元宁做了几身。
  如今元宁虽比她高些,但差别不大,只是腰间略松一些; 旁的还好。
  “那倒不是; 我只是已经许久没穿得这样隆重了。”元宁展颜一笑。
  春风道:“夫人已经跟裁缝说好了,过两日上门,等拿了姑娘的尺寸再做几身。这两年宫中赐下来的布匹料子夫人都给姑娘留着呢!礼部那边也派人来要过好几次了; 这两年姑娘不在京城; 倒给他们省事了。”
  “就是; 要说隆重,姑娘那几套县主的礼服才叫隆重呢,这不过是京中贵女们素日里穿的常服。”细叶见元宁真是离京太久了; 便趁着春风给元宁梳头的时候; 给元宁说起近来京城里时新的东西。
  元宁亦津津有味的听着。
  等到梳妆完毕,元宁便去正院请龙氏。
  龙氏正指挥着几位嬷嬷清点带去卫国公府的东西。
  元宁几个月前便从家书中得知,元慈已经有了身孕; 她和父亲赶着回来,也是为着在元慈生产前回来。
  龙氏与卫国公夫人交好,一个月要往卫国公府跑好几回,但每一回都跟出远门似的,吃的穿的用的收拾出一大堆。
  “前几日庄子上不是说新摘了一批果子么?那个带上了没有,给元慈尝点鲜味。还有昨儿到的那一车鲜菌子,府里留一半就好,其余的全送过去,元慈是最好这一口的。”
  见母亲迟迟收拾不好,元宁便劝道:“娘,姐姐最主要是要见我们,她在卫国公府,要吃什么吃不到啊!”
  龙氏往日都纵着元宁,听到这话却不依了。
  “卫国公府的东西再好,哪有人这么用心的给她准备。再说了,即便是用心,哪里会知道元慈的喜好。她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我最清楚,以前我怀着她的时候,就想吃这种鲜果子。”
  “是,是,是,您是她的娘,自然是您最了解她的口味。”元宁只得作罢,陪着龙氏一起清点。
  昨夜清点装好了十箱东西,早上硬生生再装了五箱,龙氏还意犹未尽。母女俩明明起得很早,偏生日上三竿才出门。
  等赶到卫国公府的时候,元慈早已经等得急了。
  元宁看到她的时候,她挺着大肚子在屋里走来走去的。
  荷风见元宁她们到了,忙通传道:“夫人,少师夫人和三姑娘到了。”
  元慈回过头,见到母亲和妹妹,只觉得鼻子一酸,眼泪霎时便流了出来。
  元宁和龙氏忙上前,扶着她坐下。
  龙氏顿时急了,拿帕子给她擦泪:“是我不好,早上阿宁就说让我少带些东西,我磨磨蹭蹭的一直很晚才出门。”
  元慈一边吸着鼻子,倚在龙氏身上:“娘,我没事,我就是不知怎么地,自从肚子里有了他,就特别爱流泪,昨儿看到院子里的花掉了几朵,哭了一下午也停不下来,你知道的,我从前不是这性子。”
  “那是,从前我的姐姐那可是天塌下来也不会掉眼泪的狠角色!”
  “我真没出息,居然还让元宁这丫头给取笑了!”元慈看着长成大姑娘的妹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元宁亦看着大腹便便的姐姐,一面觉得欢喜,一面觉得感慨。
  等到元慈没哭了,她自己也哭了起来。
  “好了好了,都别哭了,一会儿我又停不下来了,”元慈见这么哭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拉过龙氏说话,“娘,你给我带什么好东西了?”
  “都是你爱吃的,”龙氏忙叫下人把东西都搬出来,果然元慈都很喜欢,吩咐厨房今天就把鲜菌子做出来。
  母女三人说了会儿话,卫国公夫人得知龙氏到了,派人来请龙氏过去。
  龙氏知道元慈元宁姐妹俩三年未见,都有许多话说,便过去了。
  元宁坐在元慈的身边,看着她鼓起来的肚子,只觉得奇妙极了。前世元宁没有生过孩子,元慈远嫁,生产的时候,元宁并不在她身边。
  眼前的元慈比从前胖了一些,她坐在阳光里,低头摸着自己的肚子,眼里全是笑意。
  “要不要摸一下?”元慈察觉到妹妹的目光,笑着说道。
  “可以吗?”
  “当然了。”
  元宁伸出手,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元慈的肚子。
  “别怕。”元慈将她微微发抖的手掌展平,贴到自己的肚子上。
  元宁只觉得摸起来硬邦邦的,一想到里面住着一个小人,就觉得很激动。
  “姐姐,我觉得他好像动了一下。”
  “是,刚才他踢了我一脚!”
  “哈哈,那你疼吗,姐姐?”
  “不疼,就是觉得有点发紧。平日里早上和晚上,他都爱踢人。有的时候我吃了辣味的东西,他仿佛也吃了一般,立马就会动起来。”
  “你吃辣?”元宁有些惊讶。
  她这个姐姐,可是从小嗜甜如命,糕点汤水自不必说,菜也最爱甜的。
  元慈苦笑着点头:“自打有了他,我就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动不动就爱流眼泪,从前最爱吃甜食,如今非但不能吃,连闻都不能闻。平日里胃口也不济,只有吃辣的时候能多吃一点。”
  “那太医怎么说?”
  “太医说等生完就好了,只是辣不能吃太多,否则也是伤身,我也节制着,一日里就吃一回,上回见到太子妃,她也说她怀胎的时候爱吃辣,抄了一份御膳房给她定的食单给我,如今我也照着食单在吃,总算觉得自己胖些了。”
  元宁在这方面完全没有经验,听得元慈这么说,只觉得怀孕真是一件辛苦的事。
  “姐姐,你和太子妃?”
  当年元宵灯会上的那一场闹,改变了元慈和林清的命运。林清虽然贵为太子妃,不知是否还记恨此事。
  元慈温文一笑:“开始我也是心存芥蒂,只是卫国公府与东宫的关系在那里,我自是要去走动的,太子妃不是坏人,彼此也知对方心性,总是能聊得下去。”
  谢蕴宜嫁给晋王之后,卫国公府与东宫的关系微妙了一些,但对太子而言,卫国公府仍然是可以拉拢的,林清是荣国公府的嫡长女,这点见识当然有,对元慈一直都是以礼相待。
  听到姐姐说起东宫,元宁忽然想起了另一个人。
  “太子妃生了?”
  “嗯,半年前生的,是位小公主。”
  难怪元宁在外没听到什么消息。
  若是小龙孙,肯定是举国欢庆。
  “那盛元柔呢?”
  提到盛元柔,元慈忍不住叹了口气。
  “我见过她几次,只是她被大伯从族谱中除了名,我也没什么由头与她说话,太子妃是个和善的人,想来她在东宫的日子并不难过。”
  “她的肚子就没有消息?”
  元慈摇了摇头,过了会儿才叹道:“没有也好,若是有了,以她的性子,难保不会生出什么想法。”
  元宁冷笑,盛元柔的想法,早在进东宫的时候就想好了罢。
  见自己的话惹得元慈蹙眉,元宁扭过话题:“对了,姐姐,太医可摸出来你怀的是男胎还是女胎?”
  “问了三个太医,两个说是男胎,一个说是女胎。”元慈对元宁毫无隐瞒。
  要说元宁自己,是喜欢闺女的,只是卫国公府不比寻常人家。
  元慈是世子夫人,总要生一个嫡子袭爵的。
  虽说往后还可以再多生几个,但若是头胎就是男胎,于卫国公府也好,谢氏宗族也好,姐姐都能早些站稳脚跟。
  “姐姐,姐夫如今是谁在伺候?国公夫人塞人了吗?”
  元慈这几个月有了身孕,不知道谢檀身边会不会有其他人。
  “自我嫁进来后,公公和婆婆就不管我这院里的事了。你这丫头倒懂得多,”这话龙氏问过元慈,但元慈没想到元宁这个没出阁的妹妹也操心起这些来了,“什么塞人不塞人的,你在哪儿学的?”
  “不告诉你!”
  “切!我告诉娘去,说你不学好,看她不收拾你!”
  “这就是娘念叨的呢,她总怕你有孕的时候,有人会趁虚而入。你还笑得出来,说明姐夫这阵子很规矩嘛。”
  元慈听着这话,极是受用,笑而不语。
  元宁见她得意的神色,便知她在卫国公府的日子好过。
  荷风在一旁换了热茶,插嘴道:“世子哪有什么人伺候,世子在屋里的时候,我连茶都不用端了。夫人要拿什么吃什么,都是世子亲自动手。”
  “哈哈,”元宁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元康曾说同情元慈夫君的话,没想到如今应了验。
  “世子待夫人可好了,除了这院子以外,世子还在国公府另辟了一处水榭给夫人,有书房、有琴房,还有一间屋子专门点茶用,都是只给夫人用的,除了夫人身边的人,谁都不许进出。”
  “这真的?”
  “真的,平日里连世子要去,都得夫人同意才行。”
  不愧是姐姐!
  元宁禁不住一乐:“看样子,姐夫是完全叫你给制住了。”
  这话刚说出来,便听到谢檀在屋外喊了一声:“是谁在说我坏话呢?”
  元宁顿时被呛住了。
  真是隔墙有耳,不能随便说人坏话呀。


第110章 
  元宁朝元慈吐了下舌头; 元慈哈哈一笑; 示意她不用怕。
  下一刻,谢檀便掀帘而入。
  元宁站起身,朝谢檀福了一福; “拜见姐夫。”
  这声姐夫听到谢檀非常受用; 决定不追究方才被说的坏话。
  “阿宁,你和岳父是什么时候回京的?”
  “昨日晚上到的。”
  当初元宁出事; 盛敏中带着她离京,原本年底要回京参加谢檀和元慈的婚礼,结果在南边某省巡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大科场舞弊案子,一查就是两个多月; 等到案子结束; 已经翻过年去了,索性没有回京。
  谢檀这个女婿,还没有正式拜会过他的老泰山。
  虽然他是三媒六聘将元慈娶进门的; 但没有得到岳父的认可; 总是还差点什么。
  “这次爹爹在各省巡视了多年; 除了你们成婚那年的那桩舞弊大案,后来还有好几桩案子,有些省的学政衙门虽没什么大错; 但问题也颇多; 爹今日要先进宫面圣,等回来还得把带回来的卷宗都整理一遍,爹的意思是; 等他忙完这一阵,再定个日子见你们。”
  “那我今日先给岳父写个帖子,等岳父来定日子。”
  这次盛敏中回京事先只送了封信给龙氏,谢檀和元慈都是前两天才得到消息。
  正式拜见岳父可不是小事,谢檀得将礼品准备妥当,确保不出差错。
  “不过如今姐姐这身子行动不便,爹爹的意思,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着那些虚礼,他来卫国公府也一样的。”
  元宁这话一说出来,元慈就不乐意了,“腾”地一声就站了起来。
  “我哪有行动不便,你瞧瞧,我哪里不便了。”
  谢檀和元宁相顾一笑,忙扶着她坐下。
  元慈却倔强着说:“我不坐,站着我更舒服。”
  这话却不假,如今她的月份大了,躺着或者走着都比坐着舒服些。
  她没怀孕的时候每日都要练剑,如今她也知道不能随便动,但平日里连走动都不让,实在觉得太过憋闷。
  元慈想着想着,突然莫名觉得委屈,眼见得泪水就要出来了。
  谢檀见她又要哭了,顾不得元宁还在屋里,急忙将她搂住。
  元慈一面擦泪,一面道:“都怨你,总不让我出院子。”
  “之前你总说腰不舒服,站久了觉得累,我才让你多躺躺。”
  “可我现在好了,不想趟了。”
  “那你想去哪里?我陪你去?”
  “不要你陪。”
  “那让阿宁陪你?”
  元慈听了这话,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可是你说的。”
  谢檀苦笑着望着了元宁一眼,“是我说的,你想让阿宁陪你去哪儿?”
  “上回大哥来看我的时候,说寻欢酒楼又出了许多新菜,阿宁还没去吃过呢,我得带她去尝尝。”
  “你要出府?”谢檀有些为难。
  元慈秀眉一拧,声音里立马带了些哭腔:“你刚刚还说可以?”
  莫说谢檀了,连惯会撒娇耍赖的元宁见了,都觉得头疼。
  “我说的,是让阿宁陪着你在府里走走。”
  “府里有什么好走的。”说完这一句,元慈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掉下来,怎么都止不住。
  “那……”
  元宁见谢檀如此为难,便出了个主意:“姐姐,我确实想吃寻欢酒楼的菜,酒楼既是大哥开的,就跟在自家没什么分别,不若叫他们把菜送到府里来,咱们在这边静静的吃,不是更好吗?”
  谢檀闻言,不住的点头。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只觉得元宁离开京城三年,当真是个懂事的大姑娘了。
  元慈却不依:“我天天都在家里吃,就想出去。阿宁,你不知道,上次我去酒楼,大哥给我做了一道蒜汁羊排,放在铁板子上,端上来的时候上面滋啦滋啦地冒着油,可好吃了,这要是等着他们端过来,早就凉了。”
  元宁还想再劝,谢檀倒点了头:“也罢,难得你有想吃的东西,要去就去吧,我送你去。”
  元慈得了这话,这才笑了起来,又道:“上回蕴宜回来看我的时候也说她也想去,等我叫上她,咱们三个一起去。”说着她又推了谢檀一把,“你快派人去晋王府送信。”
  “好,我这就去办。明日在酒楼给你们包一层楼,如何?”
  元慈满意地点了点头,元宁自然也说好。
  因定在明日,谢檀即刻便出去办了。
  “姐姐,你从前总笑话我,我现在发现,你的脾气可比我大多了。你这脾气,多是姐夫给你惯出来的。”
  元慈听了,也不否认。
  “你过的好,我也就放心了。”
  元慈听到元宁突然这么老气横秋的来一句,顿时忍俊不禁,脱口道:“那你呢?”
  “我?”元宁一愣,“我也过得很好啊。”
  元慈握住她的手,“你如今大了,懂事了,有些话我就挑明了问。阿宁,三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姐姐,三年前的事已经过了,我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元慈见她仍是不肯说,只得作罢。
  过了一会儿,又问:“那你跟陆行舟到底怎么回事?”
  元宁猛然听到她提陆行舟,顿时脸一红,垂下头支吾道:“没什么事啊……”
  “什么没什么事。”元慈一下就站了起来,正色道,“你在皇觉寺跟他呆了那么久,他就不该有点交代嘛!”
  见元慈的情绪上来了,元宁忙把她拉回身边坐下。
  “我在皇觉寺的时候,是他和泓济大师帮我治病,要什么交代啊。”
  “他又不是大夫,用得着他来治病吗?我看他早就对你居心不良啊,要不然怎么会对你的事那么上心。”
  “姐姐,人家是我的恩人,你不要这么是他……”
  元慈听着元宁的嘟囔,目光顿时幽深了些。
  “恩人?”
  元宁避过姐姐的眼神,低下头点了两下。
  “这么说,你对他是没有什么绮念了?”
  元宁不说话。
  “既然这样,那我就告诉爹娘,让他们给你物色夫君,若是陆行舟上门来死缠烂打,叫爹娘只管把他回绝了去!”
  “姐姐!”元宁急忙喊了一声,见元慈噗嗤笑了,便知道她在戏弄自己。
  她涨红了脸,“你就好好安胎,我的婚事不用你操心了,思虑太重对我的小侄子不好。”
  “我还不是担心你,还有两个哥哥,从前娘在家里老是说我,如今我倒是好了,没想到你们几个才是家里的难题。”
  大哥不愿意成家的事,元宁是知道的。
  不过元祯?他可是家里最乖的孩子。
  “哥哥怎么了?”
  “你这才回家,你是不知道。娘可是来我这儿一回就要念上一回。”
  元宁听得愈发好奇了,“哥哥到底怎么了?”
  “娘几次说要给他定亲,他都不同意,只说要等他考取了功名再说。连娘生气了,他都没松口。”
  前世哥哥娶的妻子叫何予薇,父亲是翰林院的编修,端的是贞静娴雅,温柔婉约。何予薇嫁到盛府的时候,元宁还没有出嫁,她是很喜欢这位嫂子的。
  只是这一世哥哥的手臂在万寿宫被砸伤,娶妻和进学都给耽搁了。
  “昨夜我回的匆忙,跟哥哥说了一会儿话,听他的意思如今左右手写字都不成问题了,如今正紧着功课,等着明年秋闱。”
  “功课上我是不担心他,我早跟他说了,就算今年去考,也必定能中的。但他似乎对名次很执着,想准备充分一些明年去考。”
  元宁垂首一想,“哥哥必是想等考中了功名,再谈嫁娶。”
  “没人逼着他现在就娶妻,他如今快二十了,凭盛府的声势,先把亲事定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大变。”
  元慈说的隐晦,元宁却明白她的意思。
  爹爹是太子少师,这本是虚衔,爹爹往后也不可能向从前那般辞官而去。要给哥哥说亲,对方自然是看中爹爹的身份地位,哥哥早一点晚一点中举,反倒是其次了。
  “左右不差这一年,就等过了这一年,叫他没什么说法。”
  元慈伸手戳了她一下。
  “你是不知,其实娘早就为他相看了几位姑娘,其中有一位何姑娘,家世清贵,何夫人给娘透过口风,也是极喜欢哥哥的。从前哥哥受了伤,人家便说等着他好。如今他好了,总该把事定下来才好。他等得起,人家姑娘等不起。”
  元宁记得何予薇与哥哥年岁相当,这样算起来,的确很大了。
  “娘是什么时候与人家说定的?这事哥哥知道吗?”
  “你知道哥哥那会儿是什么样子,连笔都握不住,都以为他那条手臂要废掉了,何家肯等,娘自然就同人家通了气。哥哥那阵子沮丧得很,娘便没说,等到他渐渐好起来的时候,娘去说,他却一拖再拖。先是说等手能写字了再说,如今书写如常了,又说要考功名,我看他就是找借口。”
  元宁这么听着,也觉得哥哥像是在拖。
  但她印象中,前一世哥哥与何予薇相敬如宾,过得挺不错的,要说哥哥厌恶何予薇,应当不至于。
  “哥哥见过这位何姑娘吗?”
  “应该是没有。你是说,他偷偷看了何姑娘,不喜欢人家?”元慈思忖了一会儿,自顾自地摇了摇头,“何姑娘我是见过的,说话做事都极具风度,相貌也属上乘,若他当真偷偷去见了,肯定也是喜欢。”
  元宁亦是百思不得其解。
  只是时间上岔开了一点,怎么事情跟前世完全不同了呢?
  她忽然灵机一动,不再去猜测个中缘由,笑道,“要不然改日咱们就让他们见一见,哥哥若喜欢上了何姑娘,这事不就解决了吗?”
  “这倒是好!”元慈拍掌赞道,“不如就定在寻欢酒楼,我下帖子叫上何姑娘,你让哥哥送你过来。”
  “只是明天就见,也不知何姑娘得不得空。”
  “那就后天,蕴宜是自己人,我一会儿派人去晋王府重新给她说说就成。咱们该怎么让他们见到呢?要让哥哥看清楚,又不能唐突人家何姑娘。”
  “的确。”
  想到要给哥哥牵线搭桥,姐妹俩都激动万分,当下便细细说了起来。


第111章 
  “大哥; 你在做什么呢?”
  元宁走进湖边小筑的时候; 元康正站在屋子中间发呆。
  他今日穿着一件鸦青色锦袍,相较从前沉稳了许多。
  听到元宁的声音,他转过头; 见到她; 方才堆起笑意。
  “阿宁。”
  “你在想什么呢?”元宁进了屋子,左右环视了一周; 没看到元祯的影子,“怎么只有你在,我哥哥呢?”
  “他吃过早饭就去给二婶请安了。你吃了吗?”
  元宁点头。
  昨日在卫国公府,本来是下午就要回的; 结果元慈硬要留她吃晚饭; 回来的时候时辰已经晚了。元宁便一早过来找元祯说去寻欢酒楼的事。
  “他这是怎么了,早上二婶派人来找他,现在你又来找。”
  院里哥哥去娘的院里是娘喊过去的; 难怪这么早就去请安。
  真不省心。
  元宁叹了口气; “还不是给他娶个嫂子的事。”
  说罢; 元宁又望着元康,“大哥,都怨你。”
  “怎么怨我了?”
  “你是大哥; 你不娶亲; 哥哥也说他不娶亲,不怨你怨谁?”
  元康摸了摸下巴,觉得元宁说得仿佛有些道理; 也不辩驳,只无奈的摊手:“下次他再这么说的时候,你就告诉他我是要准备做和尚的,叫他该娶就娶。”
  元宁一愣:“和尚?”
  元康看她如此惊讶,龇牙一笑:“你就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