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灼华年-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了这一句,苏梓琴方才醒悟今世的她们本是陌路,她略感遗憾,低低叹了一声:“我所求不多,便是远远一望,晓得故人安好便可。”
“瞧你说得这般缠绵悱恻,到好似前世里跟春暖或者雨浓有过什么纠葛?”陶灼华难得地与苏梓琴开了句玩笑,正色与她说道:“今日腊月二十三,我是一定要回陶府去过小年。你若是愿意,我便回禀德妃娘娘一声,咱们一并同行。”
涟涟波光在苏梓琴眼前荡漾,她抿唇轻笑道:“陶灼华,你果然没有白活一世,明明身为质子,不过几年的时光,到在大阮皇宫里混得风生水起。”
便如德妃这般圣宠优渥的女子,一年也不晓得能有几次机会出宫。陶灼华却由仁寿皇帝默许,每逢年节都可回到陶家,风头早盖过了昔年昌盛将军的遗孤叶蓁蓁,不再是当年寄人篱下的姿态。
苏梓琴求之不得,晓得陶灼华还要去长宁宫,便随她一同走这一趟,又命人早将些时预备下的礼物一并送给德妃娘娘。
两姐妹这般并行,令进宫过小年的何子岑与何子岱兄弟十分愕然。
何子岑的记忆止于大阮城破的那一年,何子岱却能继续往下延伸。他分明记得陶灼华隐居在洋溪湖畔的那四十年中,每每提及瑞安与她的家人,都是恨得咬牙切齿,从未对苏梓琴有过一丝友好。
两人拭目以待,都想瞧瞧这对姐妹之间究竟还有什么故事往下顺延,待听到竟是向德妃娘娘辞行,一同往陶府去过小年,不由都有些吃惊。
两姐妹从长宁宫回来,陶灼华只怕黄氏措手不及,便命和子先往陶府送信。
她更衣之后约着苏梓琴低调出宫,两人共乘一辆从外面瞧着极为普通的黑漆平顶马车,沿着东大街直奔陶府而去。
陶府已然加入当地商会,如今是波斯王的姻亲,府上时常往来的又是何子岑等皇亲贵戚,黄氏接待苏梓琴这样身份的人物已然大显从容。
她听了和子的传讯,只是诧异陶灼华何以将仇人之女公然带进府中,却也晓得陶灼华必定有她的道理。只命人往前头支会了陶超然父子一声,便照旧有条不紊地领着陶春晚预备晚间的辞灶。
碍着对方的身份,从前想并做一桌的家宴便只得讲究男女有别,重新分做两桌。黄氏指挥着内院的管家在花厅里摆两张朱漆曲腿束腰的紫檀木嵌螺钿圆桌,中间拿八扇绘有金玉满堂的琉璃座纱制屏风隔开,上头铺大红四合如意纹的金边锦缎桌布,摆下全套绘有金线兰纹的乳白色老窖碗碟,这才细瞧厨房开出的菜单。
陶府的菜式并非全然走精巧继致的路子,而是带着大家族特有的醇厚,更似一坛老酒的历久弥香,经得起用餐之人细细推敲。
黄氏瞧得十分满意,见并无更改之处,只吩咐再多加一盅桃胶炖的雪蛤,给这些女孩儿们美容养颜之用。一想起陶春晚姐妹,黄氏眼前却不由自主闪过何子岚娇怯怯的那幅笑颜,不觉略略叹息。
晓得她今夜无缘来此,黄氏只吩咐厨房里多留一盅,以待叫陶灼华替她带回。
未及午时,陶灼华与苏梓琴的马车便从正门入府,沿着正中水磨石的大路一直行至垂花门前,方在花墙旁边停下,两人在丫头的搀扶下姗然走下车来。
苏梓琴抬眼瞧去,一树小梅飘雪的花墙下头,女孩子与她母亲手挽手、肩并肩含笑而立。
☆、第四百二十五章 糖瓜
物是人非,玉屑随风,又是琼瑶匝地,花墙似是长得一眼望不见头。
苏梓琴远远望去,风儿卷起陶春晚身上披风的一角,露出里头浅桃红绣着月白色散枝花的锦裙。艳若桃梨的女孩子将为人妇,明眸间那幅顾盼飞扬的神态在前世的她身上从未出现。
霓裳红妆,明眸璀璨的陶春晚浑然不晓得自己前世经历过怎样的哀伤,她眼波如水,从苏梓琴身上悄然掠过,再定格到陶灼华的身上,暖暖的笑意便就灿烂绽开,如花树的盛放。
“灼华,你可来了,我与母亲已然等了许久。”陶春晚亦嗔亦怒,却连忙将暖着的手炉递给陶灼华,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却故意弃苏梓琴于不顾。
直待黄氏悄然拽了一下她的衣衫,陶春晚才不得不回过头来,随着黄氏敷衍地冲苏梓琴行了一礼,唤了句:“皇后娘娘”。
没有了前世的记忆,陶家人对自己这幅态度是在情理之中。苏梓琴此刻只愿故人安好,到没有一丝一毫的感伤。她落落大方地受了黄氏与陶春晚的礼,笑容依旧似云锦般堆砌:“夫人,陶姑娘,我今日不请自至,来得实在有些冒昧。”
瞅瞅无人注意,陶春晚鼓着腮梆子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心想天底下竟还有这种无情无趣之人,明明晓得自己不受欢迎,却还要来坐什么冷板凳。
黄氏自是不能抹了陶灼华的面子,只堆着和煦的笑意,冲苏梓琴微微欠身道:“哪里,皇后娘娘大驾光临,陶家蓬荜生辉,快请您进里间说话。”
苏梓琴便含笑点头,吩咐沉香等人将带来的礼单子呈上,黄氏依礼道了谢,随手便将礼单子递给了管事嬷嬷,显见得并不放在心上。
从前只晓得陶家泼天富贵,苏梓琴以后商贾出身的人家必然多些铜臭气,到诧异何以陶氏姐弟那般清静无染。如今见到陶家普通丫鬟婆子的行事,苏梓琴这才觉竟是大家族的百年底蕴,恍若含着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
黄氏含笑往里让,众人这才在丫头、婆子们的簇拥下一同进了正屋的暖阁。
陶灼华早便打点了年礼送来陶府,今日到不用多此一举。她只命茯苓打开包袱,寻出何子岚托她送来的桌屏呈给黄氏,道是六公主今日要参加宫里的团圆宴,不能随着她同来,特意给黄氏捎来了节礼。
苏梓琴冷眼瞧着,陶灼华在大阮宫中实在泾渭分明。她与德妃娘娘和木昭仪等人交好,早将谢贵妃连同叶蓁蓁一派弃若敝履,却不晓得明明何子岚前世与瑞安有些交情,她却依旧对这位神秘的六公主青睐有加。
黄氏却只是瞅着桌屏上那春夏秋冬四时一年景的花卉赞不绝口,她手指轻抚着何子岚绣出的那几簇桃花娇酡的嫩蕊,一叠声地夸赞她的手艺精巧。
因在座的都是自己人,黄氏也不忌讳,便轻叹着说道:“那么好的模样性情,偏从小就没个做母亲的疼惜。堂堂的金枝玉叶,身上却没几件像样的好东西。我这里私心瞧着,吃穿用度到不及你们姐妹多矣。”
苏梓琴前世里曾在芙蓉洲与何子岚打过几回照面,对那个不阴不阳的女子实在并无好感,听得黄氏极尽唏嘘,她心底的诧异便更泛滥。
听得陶灼华与陶春晚都连声符合,苏梓琴也只是略赞了两声何子岚的手艺,敷衍地笑道:“夫人与六公主相熟么?听您的意思莫非她是个可怜人?”
黄氏便低低婉叹道:“相熟到说不上,她不过是随着灼华过府,略见了几回。我也只是瞧她手下有些针线功夫,猜得她事事都需亲力亲为,所以有些感慨。”
有苏梓琴在座,大伙儿说起话来总是多些拘束,陶春晚才不顾什么礼节约束,只推说是与陶灼华一同更衣,拖着她去了里头的套间说话,半日也不见出来。
黄氏身为主母,自是不能似女儿那般随意,只得吩咐丫鬟重换好茶,再摆些果品点心的攒盒,殷勤招呼苏梓琴莫嫌陶府简薄,略尝一尝新出笼的糕点。
昔日阶下囚,今朝堂上人。苏梓琴望着眉眼婉约间隐含贵气的黄氏,由衷庆幸她如今亦是苦尽甘来,前世悲惨的记忆没有留下一丝印记。
方才的礼单子上有单为陶春晚预备的几样首饰,是她依着从前陶春晚的喜欢精心挑选。如今趁着女娃儿不在,苏梓琴便向黄氏略提一提。
“明年陶小姐的好日子,我大约无缘亲见。今次随着灼华姐姐过府,除却给夫人请安,再便是替陶小姐添妆。方才那礼单子上列的明白,有几样东西是单给陶小姐的,请夫人莫显简薄。”
怨有头、债有主,纵然瑞安在陶家人乃至陶灼华的身上都上不可饶恕的错误,究其因果,也与苏梓琴没有多少关系。
想陶灼华被苏世贤接入陶府的那一年不过是十岁的稚龄,苏梓琴更比她小着一岁。从前两个女孩子之间有些嗑嗑拌拌的口角到也正常,尤其是如今听陶灼华的意思,苏梓琴已然站在瑞安的对立面上,就更不该是陶府的敌人。
黄氏连声谢过她的好意,对于陶春晚这样明明白白地讲爱憎写在脸上有些过意不去。她扬声冲里头唤道:“你们两个好了没有?春晚,皇后娘娘特意给你添妆,还不快出来谢恩。”
重新换过衣裳的陶春晚经不住陶灼华的催促,两人一同挑了帘子出来。陶春晚依旧是敷衍地谢了苏梓琴的好意,并不关心她给自己添了些什么嫁妆。
午饭是摆在暖阁里,黄氏一再请苏梓琴上坐,苏梓琴推辞道:“今日既是随着灼华姐姐来此,便只是个家宴。夫人您若一定要如此客气,便是嫌弃梓琴不请自至了。”
陶灼华笑嘻嘻推着黄氏坐了主位,她与苏梓琴在两边相陪,陶春晚坐了下首,这才准备开席。席上黄氏又说起晚间的辞灶,命人上了盘新熬的糖瓜。
彼是陶春晚与苏梓琴芥蒂渐消,她指着糖瓜冲黄氏笑道:“母亲这是心疼旁人吃饭,要先拿糖瓜封咱们的口吗?”
☆、第四百二十六章 拈花
陶春晚一幅娇俏俏的模样,她含了一枚小小的姜丝糖瓜在口中,说话极是清脆,宛如珠落玉盘,听得苏梓琴忍俊不禁。
黄氏纵然端庄自持,瞅着自家女儿这一幅娇憨的模样,也不由得扑哧一笑,拿食指点着陶春晚的额头道:“便是拿糖瓜来了还封不住你的口,依母亲看还是要拿一盘子饴糖来才好,总要叫你无法张口。”
陶灼华便笑倒在黄氏怀里,又扯着陶春晚的衣袖不断打趣,一顿饭吃得和乐非常。苏梓琴挑了块佛跳脚中的参丁慢慢咀嚼着,略感羡慕地瞧着面前这三人。
一家子其乐融融、有说有笑的场面在普通人家瞧来是极为寻常,在苏梓琴的前世与今生里却是从未经历。记忆里瑞安从不曾将她抱在怀里,也从不曾对她这样亲昵,唯有的父母关怀都是来自苏世贤那里。
她有些出神地望着陶春晚与陶灼华两个守着黄氏撒娇,眼前不觉一热,生怕失了仪态,便忙忙端起盏热茶,叫那茶气氤氲遮住自己的双眼。
午后陶灼华陪着苏梓琴去瞧了一眼忍冬。隔着两扇柴扉,苏梓琴清晰地瞧见了忍冬如今的模样。陶家对她并无苛待,虽是养在柴房,一日三餐却顿顿不缺,还找个了丫头每日给她梳梳洗洗。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少了从前的趾高气昂。
“她如今依旧是神志不清么?”苏梓琴指着柴房里头正拿手指绕着自己头发玩耍的忍冬,皱着眉头问陶灼华。
陶灼华不屑地笑笑:“大约一辈子都是这个样子了吧,自作孽不可活,我只要一想起前世里就是她拿了疑似天花的毒药害了茯苓,这心还是锐锐地痛。今世她虽落得这么个下场,到底保全了一条命,说到底还是我不够心狠。”
冬风徐来,吹动苏梓琴的发丝。她笼了笼身上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冲陶灼华感慨笑道:“不必在这里咬牙切齿了,这些人连个马前卒都算不上,你又何必计较她的死活。”
苏梓琴全幅的注意力都放在即将与刘才人的会晤上头。她怅然立在柴扉前,冲陶灼华认真说道:“你也晓得,我在大阮住不了几日,初五之前就得返程,刘才人那里务必请你玉成,有些个事情我需要当面同她说清。”
虽有苏梓琴与李隆寿的承诺,陶灼华到底猜不透如今的刘才人是个什么心思。当年允了景泰帝托孤,实在未曾想到后头还会牵扯这许多。
她淡淡回道:“话已经使人递过去,今日还没有回音。再等个一两日,若是那边没有答复,我便再替你走一趟。成与不成,只看你们双方的诚意。”
苏梓琴并不相逼,只是微微点头。由得丫鬟婆子在后头相随,姐妹两人一前一后往陶灼华在陶府的闺房暂且歇息。
隔着远远的花墙,绕出一道月洞门,再穿过几道回廊,方是陶超然父子所在的前院。行至花墙时,苏梓琴停下了脚步,远远凝望着前边,半晌不曾挪动地方。
姐妹二人在长公主府时曾有番深谈,陶灼华晓得苏梓琴与陶雨浓之间的友情其实越过了陶春晚。陶家其他人身陷囹圄时,陶雨浓因为故做拜倒在瑞安石榴裙下,曾有过短暂的自由。
那时节瑞安大权已掌,李隆寿与苏梓琴不过是她掌人之物。同是天涯沦落人,陶雨浓曾跟那时的苏梓琴深有交集,两人谈古论今,算得上半路知音。
想来苏梓琴今世牵挂陶雨浓之心亦是出自一片赤诚,陶灼华深感其意,冲她说道:“晚宴上你便能瞧见雨浓,不过他大约同你说不了几句话。”
“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如何?只是远远一望,晓得故人安好,未尝不是我所求的心安”,苏梓琴读了些时日的佛法,到好似略有小成,话里话外总有份禅意。
折一枝凌寒的迎春,苏梓琴递到陶灼华身畔。陶灼华接在手上,冲苏梓琴莞尔一笑。有些东西终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语诉说。
拈花微笑,终是心心相印了。
此时此刻,曾经敌对的两姐妹立在迎春飘香的花树前,却好似瞧见了夏日缤纷,景如清莲,佛心初现。便在这一刻,两人才真正放下芥蒂坦诚相对。
花厅里摆下的晚宴已然预备齐整,黄氏极富心思,两桌之间以一道纱制屏风相隔,既全了男女大妨,又不影响两桌人隔着纱屏说说笑笑。
位子是陶灼华携同黄氏安排,她特意将苏梓琴挪在自己旁边,陶雨浓又刚好坐在外桌的末座。这样苏梓琴抬眸间隔着屏风便能望见陶雨浓,这一晚上能好生瞧瞧故人的模样与姿态。
陶家如今已经不是大裕的子民,见着故国的皇后娘娘不必再行跪拜大礼。只为尊重的缘故,陶超然依旧携了儿子隔着屏风向苏梓琴恭敬一拜。
霁月清风的华服少年脸上笑容依旧,虽然有些疏离的客气,到不失爽朗的习性。苏梓琴极有礼貌地回礼,脑海前盘旋的全是前世里陶雨浓明知山前无路,却依旧坚强乐观的形象,鼻端蓦然一酸,便悄悄低下头去。
有些话此去经年,依然言犹在耳。前世的陶雨浓曾对苏梓琴说过,他只愿远远守望陶灼华的幸福,却并一定要徒增她的困扰。如今苏梓琴便拿这句话来劝解自己,相逢何必曾相识,她只要远远瞧着,他过得幸福安乐便好。
陶春晚自来话多,瞧着酒席已开,便与陶灼华聊起方才的辞灶,一时间又是叽叽呱呱。陶雨浓方才随着父亲祭祖,并未瞧见黄氏领着女孩儿们辞灶,不觉多问了两句,陶春晚更如打开了话匣子,一时之间无法关上。
陶超然虽为家主,对一双儿女向来宽厚,更兼着陶灼华在座,慈爱的神情从未消退。他面含欣慰瞧着这几个小儿女,颇有初为家翁的感慨。
黄氏将家宴安排得热闹隆重,虽然正主子不多,依旧没有丝毫懈怠。便是连同下头服侍的丫鬟,亦是一色银红锦缎小袄,立在两侧分花拂柳一般。
☆、第四百二十七章 乏味
吉庆的丝竹之音隔着竹帘袅袅奏起,六道精致的小凉菜堪堪摆过,丫鬟们给陶超然父子面前的汝窖金线盅里添了陈年的花雕,女眷这边则是殷红的西洋葡萄酒,盛在夜光杯间格外璀璨。
八道点心伴着果碟一同摆上,蒸、炸、烤、煎,甜咸酥脆各有千秋。
汝白色的老窖椭圆大碟上绘有细致的金色缠枝花卉纹,此时才有各色大菜次第纷呈,暗合着五谷丰登、八方来财、吉庆有鱼的寓意,林林总总摆了一桌。
苏梓琴冷眼瞧去,以泼天富贵形容陶家的家资毫不为过。老窖旧瓷的金边碟年代久远,放眼宫中也寻不出几套,如今却公然摆上了陶家的家宴。
西洋葡萄酒海外泊来,本就价值不菲,若要再寻这个口感与色泽,更是千金难求。寻常的鲍参肚翅并不入陶家的餐桌,今日摆上的全是山珍野味,食材之精细大出苏梓琴的预料。
舒缓的丝竹之韵和着酒意的半薰,辞旧迎新的家宴上笑声始终不断。酒至半酣,陶春晚娇憨地唤着父亲,等不及要欣赏那院的烟火。
陶超然宠溺地一笑,便唤了陶雨浓一同起身,父子两个带着几个小厮去点燃早便备在院里的烟花爆竹。伴随着哔哔啵啵的声音,无数的焰花爆竹齐齐腾空,一时间陶府的后院恍若蝶飞鸢舞,霎时花树银花。
烟花醉,烟花坠,两岸青柳江边垂,烟花易冷逝流岁,无与怨谁,今朝方悔,往事已矣不可追。
苏梓琴心下默诵,唯愿前世不堪的过往亦如这些易碎的烟花,再不是陶雨浓的羁绊,而是归还这个阳光少年以最明媚的岁月,方才对得起他一颗皎皎之心。
西洋自鸣钟铛铛打了七下,宫中豪华的夜宴也拉开帷幕。
前几年都是谢贵妃的一枝独秀,如今却不得不与德妃娘娘平分秋色。两派越来越鲜明的势力变得明晰,谢贵妃已然有心无力。她凝望近在咫尺的帝王,却不得不承认两人之间确实已然有了距离。
谢贵妃不敢往前追溯那一点距离是从何时开始产生,却也晓得伴随着德妃娘娘彻查先皇后香消玉殒的开始,帝王便对自己存了猜忌之心。
鹰嘴涧的刺杀案最终不了了之,仁寿皇帝也并未因此责罚身为刑部尚书的魏大人,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整个宣平候府的雪藏。谢贵妃瞻前顾后,心间一直戚戚。
幸得年前自榆林关那边传来佳音,有小股的鞑子进犯,何子岩亲率骑兵,在钱将军的指挥下打了漂亮的一仗,歼灭鞑子近两百人。
战乱迭起,武将方有用武之地。榆林关沉寂了几年,鞑子竟又趁机做乱。
钱将军上了一封奏折,除去重申西部屯兵的重要性,便是盛赞何子岩虽为皇子却能身先士卒,这一仗打得不骄不馁,颇有将才之风。
奏折中兴许有夸大的成份,何子岩不折不扣地赢了这一仗确是不争的事实。仁寿皇帝圣心大悦,年前特意派人前去犒赏三军,还难得地去长春宫坐了坐,守着谢贵妃赞了何子岩几句。
何子岩为谢贵妃带来的光环暂时盖过宣平候府的失意,谢贵妃心里虽然不舒坦,到底也有理由光鲜地立在人前。她一身真红大衫配着蓝底金绣鸾凤霞帔,头上的凤冠熠熠生辉,依然是宴会上最明**人的那一个。
闹纷纷你方唱罢他登场,上头是姹紫嫣红守着仁寿皇帝百花争艳,唯愿帝王多瞧自己一眼,下头端然坐着的何子岑等几位少年已是味同嚼蜡,殿外漫天的焰火也点不起些许的情绪。
何子岑心之所致,唯有心上人一双皎皎眉眼横若春山,他坐在这里度日如年。
阿西恪守中原的礼仪,今日着了件朱红色四合如意纹的礼服。也不晓得是那礼服的领子太硬,还是他座下的锦垫膈人,纵然换了千百个姿势,依然是感觉浑身不舒坦,不由苦着一张脸冲何子岱暗皱眉头。
记着陶春晚悄悄向他夸赞过陶府的五色饺子好吃,阿西今夜本不欲参加宫中宴饮,而是想悄悄溜去陶府一饱口福,却被何子岱拖进宫内。此刻他再看何子岱,便是一幅苦大仇深的模样。
何子岱自是记挂着陶灼华约了苏梓琴同行,想要去陶府瞧瞧动静。他寻来寻去寻不到借口,唯有从阿西身上下功夫。如今见阿西愁眉苦脸的模样,情知此计可成,便故意不去瞧阿西,只望再给他添上把火。
何子岑思念佳人芳踪,难得地动了些小心思,瞅着阿西眼望席间歌舞升平无情无绪的样子,招手唤了他身边来坐,悄悄问道:“想不想你的陶姑娘?”
阿西本就已经蠢蠢欲动,被何子岑一问,再也难以坐住。只是如今的阿西早不是初来乍到如的那一张白纸,半年多的调教,跟着何子岱很是学了几分痞子的功夫,不愿叫何子岑白占这个便宜。
少年人眼睛明亮,何子岑与陶灼华之间的情愫暗生,他们几个有目共睹。阿西便斜了他一眼道:“我自然是想着我未来的新娘子,要约着子岱走一趟陶府。不晓得有个人想不想我妹妹,咱们把他留下枯坐在这里才好。”
何子岑不想阿西长进若此,自己到弄了个大红脸,何子岱却是听得清楚,向阿西轻轻一挑大拇指,赞了句青出于蓝。
几个少年人的调笑,其实都带着些想要去做件坏事般的跃跃欲试,这个口子一开想刹也刹不住。
阿西得了何子岱的称赞,更是乐不可支。他有些无赖地望着何子岑道:“有些人明明喜欢我妹妹却不敢说,我妹妹金枝玉叶,难道非要在他一颗树上吊死?我要同我父皇说,另给我妹妹寻个好人家。”
半年多的历练,阿西的中文滚瓜烂熟,只是却不通于典故,何子岑听得他这几句话胡搅蛮缠,不能冲着他发脾气,只瞪了何子岱一眼道:“果然近墨者黑。”
近日何子岱时常听得他俩斗嘴,到也颇有意思。如今见何子岑将矛头对准了自己,不觉扑哧而乐,笑出声来。
☆、第四百二十八章 红衣
席上依旧是陈辞滥调,除却诸人满口天佑大阮、社稷安康之类的冠冕堂皇话,便是阖宫嫔妃围着仁寿皇帝争妍斗奇,何子岑他们这些晚辈们都是个点缀。
眼见阿西与何子岑谁都不肯先开那个口,何子岱眼睛滴溜溜一转,一手一个将两人拉在身畔,低低问道:“阿西方才也说了,要去看他未来的新娘子。咱们趁着无人注意,去陶家讨杯酒喝,误不了子夜回宫即可,你们说好不好?”
两人打了半天的嘴官司,为的就是这个算计。如今被何子岱一口中叫破,自然都表示同意,何子岑难得任性一回,撺掇着诸人快些离席而去。
何子岱往席间一描,见何子岕不知何时已然离去,唯有何子岚无情无趣坐在最末的位子上,宛若泥塑木雕,到带着几分楚楚可怜。
他心下一软,便冲何子岑道:“今日连叶蓁秦也不在,六妹妹已经发了一晚上的呆。咱们一起走了显得不仗义,便把她也捎着,咱们这一趟快去快回。”
何子岑自忖有他们兄弟几个相陪,再领一小军侍卫,带着何子岚一同走走到也无妨。便招手唤了赵五儿来,叫他去问问何子岚可愿同行。
何子岚本是昏昏欲睡,碍着对仁寿皇帝一片仰慕,不愿中途早退。如今听得赵五儿悄悄传过来的话,眼前倏地一亮,光芒竟盖过了殿外火树银花。
说不出什么缘故,陶府已然如同块磁石,深深吸引着一颗少女的芳心。
她不敢置信地抬起璀璨的双眸,透过轻歌曼舞的伶人望向何子岑,充满了期待与迟疑,见对方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霎时便笑靥如花。
何子岑只命人悄悄给德妃娘娘传了个信儿,便与何子岱、阿西几个前前后后从宴席上开溜。他对何子岚颇为体贴,见她只披了件哆罗呢的披风,还特意叫小环回去取大毛的衣裳,又命人在马车上替她端下盆炭火。
不常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事,众人心里都有几分雀跃。他们悄悄从西华门溜出宫去,一队人直奔位于槐阴胡同的陶府。
只为轻车简丛,何子岱派出护卫不过二三十人,都是身着便装,多半围在何子岚的马车四周。小年夜里路上寥寥无人,唯有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大红的灯笼,被风扬起些鞭炮的碎屑,隐隐传来几声孩子的欢笑,显得极是喜庆。
几个年轻人轻裘宝马,听着马蹄得得,有种恶作剧得逞的小欣喜在心头作祟。
道路两侧的桐叶早便落尽,光秃秃的枝叶高大挺拔,何子岑不觉忆起夏日满目苍翠的模样,正与阿西谈天说地,不妨前头两声清越的鸟啼,两只大鸟展开羽翼腾空而起,往着西南方迅捷地飞过。
阿西目力极尖,兴奋地喊了一声:“大雁,居然是大雁。”
大阮地处苦寒,此刻天寒地冻,大雁早该南飞,不晓得这对雁儿却因何滞留在此。何子岱因见那对大雁羽翼遮天,好似比平常的鸟雀更加斑斓,一时好奇心起,手腕一翻便取出了阿西给他制做的弹弓。
他扣了一粒铅丸,拉开弹弓上的牛筋,便对准一只正从头顶盘旋而过的大雁。
“什么人,敢碰我的雁?”对面不远处,一骑红衣女子骑在马背上黑发飞扬,她连接冲破了几名护卫的包围,手上弯弓搭箭直指何子岱,怒气冲冲地喝道。
何子岱本来尚在犹豫要不要出手,被这女孩儿话语一激,拉着牛筋的手微微一松,手腕一翻间那铅丸便挟着千钧力道射出,直奔呼啸而过的大雁。
女孩子见状一声大喝,手上弯弓同时松开,带着红绫的羽箭跟何子岱射出的铅丸在空中碰撞,两下力道之大,竟发出呲呲的火花,同时掉在地上。
那雁儿受惊,立时便振翅腾空,口中还发出嘎嘎的叫声,显得极为惶急。
女孩子哨呼连声,绵长而又轻柔,似是与它相应,又似是抚慰和命令,两只大雁盘旋片刻,便长啸一声,便直奔西南方飞去,转瞬间便消逝在夜色里。
瞧着大雁安然无虞,女孩子这才拨转了马头,手上弓箭并未收起,而是直指何子岑怒喝道:“天子脚下、朗朗乾坤,你仗着手上有几分功夫,便敢当街射杀旁人之物么?”
就着远远近近的灯火,何子岱瞧见红衣女孩儿瞪着一双杏仁美目傲然骑在马上,露出丝睥睨的神情。她身披火狐貂裘,并未扣上兜帽,一头如瀑的黑只以丝带松松挽系,宛若流水一般飘扬在脑后。
火红的骏马、飘逸的红衣,被夜风漫卷的火狐斗篷,女孩子整个人宛若一团风中的烈火,又似是盛绽的玫瑰,在夜色中格外夺目。
举目四望,女孩子只是孤身一人,并未有其他随从,马上也未悬挂有关府邸、身世的徽记,何子岑兄弟一时到想不起这是京中哪号人物。单看她方才矫健的身手,便该是将门之后。
女孩子有些轻蔑地瞥了一眼便装侍卫们围成的包围圈,扬起红色的马鞭指着何子岱骂道:“这是想要以多胜少的节奏么,难道本姑娘便怕了你?我好端端地驭雁行驶,碍着你哪根筋,你凭什么想要射我的大雁?”
这一番闹腾,再瞧着红衣女孩儿方才出声驱策大雁,何子岱早瞧明白原来这本是旁人饲养之物,他贸然出手的确有些唐突。
他本想好声好气陪几句不是,大年节下各自一拍两散便是。不承想红衣女孩儿不依不饶,拿马鞭指着何子岱道:“果然京城多纨绔,我刚一入京便碰上个不知好好歹的泼皮户,今日本姑娘便要教训教训你,免得下次还会贸然出手。”
何子岱被她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又听得什么纨绔、什么泼皮户的字眼,一时火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