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宫秋_落花逐水流-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色的点子愈渐放大,皇帝的目色更浓,他知道是她。太熟悉的身影,那样瘦,那样小,就像很多年前在掖庭的雪场上,也是这样瘦瘦小小的身影儿,裹在红色的绒衣下,极艳丽的颜色,映得那场雪黯然失彩,她身后跟着一群跌跌撞撞大惊小喝的嬷嬷,捧的她似天上的明月,“小翁主,且注意脚下!”“小翁主,喝口热汤暖暖再顽罢……”“嗳哟,您磕着碰着啦,教奴如何向太后娘娘交代……”
她是陈阿娇,打小儿乖张跋扈的陈阿娇。皇帝眉头微攒,沉沉陷入往事中。很多年前,他居掖庭猗兰殿,也是这样的大雪天,堂邑侯府的小翁主随母亲馆陶长公主入宫谒君亲,昔年封胶东王的他与表姐阿娇打照面,她很小,得承馆陶姑姑美貌,那胚子已是十分出彩,漂亮的眼睛里总有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她的眉毛微微扬起,是乖张的,甚而有些跋扈。
高座上的父皇早已忘了他与猗兰殿的母亲王美人,这天却突发的好兴致,赏猗兰殿一枚上贡夜明珠,他极高兴,捧在手里左右看不够。阿娇来的时候,他正赏玩,乖张的小翁主颐指气使,他们两下里争辩,有了口角,阿娇竟失手打碎了夜明珠……
他闷声坐在门槛上,不肯说话,也不吃饭。小太监拉他起来时,他曳着大袖,眼泪大滴大滴往下掉。母亲自然是只肯说他的,那时,母亲正盘磨要借馆陶姑姑势力,重新获幸君前。
阿娇是无错的,即便有,也没有人敢说一句。
第10章 纱窗日落渐黄昏(10)
晚上的时候,落了一天的雪点子终于停下。猗兰殿前廊宫灯通透,亮如白昼,雪毯子一直遥遥延伸出去,汉宫飞檐落错,俱是一片银装素裹。
阿娇拉他到偏殿廊下,掌灯的宫人随侍在侧,宫灯映着她娇小白嫩的脸,睫毛下清晰地泛着一圈碎光,她白天疯闹的够了,吸了些寒气,此刻吸溜着鼻子,鼻尖通红。阿娇大咧咧地拂了下脸,故作神秘地看他,忽地从身后不知哪儿摸出什么东西来,小拳头握的紧紧的,递到他跟前,笑眯眯地说:“彘儿,你看!”
小翁主夸张地大笑,忽地摊开手,——他看过去,阿娇的掌下在滴水,那手已经冰的红彤彤了,手掌上乖乖躺着一枚雪球儿,色泽通透,仿是捏了又捏的。宫灯煌煌光影下,他清楚地看见,阿娇翘长的睫毛在轻轻翕动,似蝉翼,似蝴蝶的翅膀。她笑的可真美。
“这个……这个好,比‘那个’好……彘儿,它也会发光!”她把那枚雪球儿往前送了送,似在献宝。他怔忡着,却不太愿意看。他知道阿娇在说什么,她坏了他一枚夜明珠,便想赔他一枚同样会发亮的雪球,可是——她的雪球儿捏的再好,又怎么会比夜明珠更好呢?
那是他父皇赏赐的呀!
阿娇站在那里,仍然咯咯笑着,好似根本没有察觉他并不高兴似的,她伸出的手一直没有收回,掌上那枚莹透的雪球儿渐渐化了水,从她手上一滴一滴淌下来……
“彘儿,你拿呀!”阿娇笑着催他:“快要化掉啦!”
嬷嬷们将阿娇裹的像枚小绒球,生怕长乐宫老祖宗心尖儿上的宝贝疙瘩磕着、冻着,她背后似乎还在生着热气,那小手掌却冻的通红,她轻轻吸一口气,笑着问:“彘儿,你喜欢么?”
他从她手中突兀抢过那枚雪球,只顿了一下,便扬手,狠狠砸向外面通明雪地!一声轻微短促的闷响,雪霰子似尘土一般扬起……
他以为阿娇会哭,但她并没有。但那表情,却叫他终身难忘。他十六岁御极,此后见惯后宫莺莺燕燕,再没有在任何一位后妃脸上,见过阿娇当年的表情。
她的眼神渐渐黯淡下去,似有星芒垂落,忽地便在眼底凝滞。是失落,还有一丝丝难过,随着这寒天冻地的永巷,一并沉寂。
阿娇的手仍未收回去,那雪水沁着冻僵的手指骨,红的吓人,直到身后嬷嬷“嗳哟”一声叫了起来:“小翁主!这可怎生了得?冻成这样!没的作了病呀……”她才瑟瑟缩回了手,那有些惊惶的小表情,半点儿不像平时乖张跋扈的陈阿娇。
他抬头,看着阿娇被老嬷嬷牵着手,直往内庭里走去。
惶惶又是那年的光景。一阵冷风吹来,他微微缩了缩肩,很快又是庭庭帝王威仪。身边杨得意在旁道:“陛下,此处风大,不如折回长乐宫,与太皇太后一并用了晚膳,御驾再起罢?”
经杨得意这一声提醒,武帝猛地抽回思绪,眼前是长乐宫偏殿的小门儿,风正大,那雪却早停了。
她一步一个踉跄顶风往这边来,大红外氅已然蒙了一层轻薄的落雪,那靴子里多半是灌了风又浸了雪水,武帝微微攒眉,直为她冷,这样的天气,待回了寝殿,烫上热炉子,脚一并烘着,也怕是缓不过劲儿来,脚趾头直像有万千只蚂蚁钻着、拱着……
“那便回长乐宫吧,陪阿祖进了晚膳再返驾……”
武帝眼神远出,看也没看杨得意。
她的宫靴糊了满脚沿雪碴子,直冻得跺起来。仓促躲进边门时,才松一口气,身子有了些热劲儿。身后随行的两名宫人喘着气儿,忙俯身拍她大氅沾染的雪絮子,呼一口气,攒起满朵儿的白团:“娘娘,咱们进了角门,像里头讨一盏暖炉罢,这鬼天,北风跟刀似的,冻煞人!”
她吸了一口气:“没的叫人注意!咱们快去快回,哪来这么多事儿!”边门里停歇皇帝銮驾,她余光倒是觑见了,却没在意,只当是当差的内侍迎了风雪,落脚歇在这里。那两名随行小宫人平日里伶俐非常,此刻竟也没的眼色,未曾想到皇帝竟会停銮此处。这大大好的长乐宫,凤仪高阶,宫室叠嶂,天子当入正宫门,谁会想到,偏偏巧的,竟在这里遇见皇帝?
皇帝御色玄黄,朝靴亦有祥文,繁复层叠攀起,再上去,是玉带,君子佩玉以饰;玄色冕服刻十二章纹,五爪金龙自腰间攀附而起,帝威煌煌。
她哆嗦了一下。
皇帝眉头微皱,极小幅摆了摆手。
那杨得意何等颖慧,早已揣了圣意,亲自递上暖炉,因询道:“这是哪宫的‘娘娘’?怎地走偏门子?”
小宫人蕊儿接了暖炉,细心替陈后熏身上被雪絮子弄洇的湿处,只觉那内侍口气嚣嚣,不免有些气儿,因回道:“不说咱们,内侍公公不也没的走偏门子?”
杨得意原是想训她一顿,兀自一忖,碍于天子威仪,便不敢造次。只说:“这丫头好伶俐的嘴,半点儿亏不肯吃!”
阿娇在旁,只低头,不肯说话。
这一头可撞的不巧,本身是偷着摸来长乐宫,瞧外祖,已是大忌,怎地这样子不讨老天爷的巧,偏偏一头撞着这位宣室殿的主儿!
心跳的愈发快,那暖炉熏着半丝儿不生暖意,反是极冷,好似雪絮子落进了心里,化了开来,冰冷的雪水倾头倒下……
她实实打了个冷颤。
蕊儿抬起头,正要瞧清是哪家的内侍公公,这样的盛气凌人,不瞧还好,这一瞧,唬得她直将暖炉子也抛了出去,落在地上,火星子四溅。
蕊儿跪地,声音抖的不成样子:“婢……婢子拜见陛……陛下……”
蕊儿身后另一名宫人也依礼伏身拜道:“婢子拜见陛下!”长裙曳地,那一圈儿翻花边沿竟在簌簌抖动。
皇帝不叫“免”,眼睛直勾勾地瞧着眼前主仆三人,只她一人是站着的,那神情,凛然仍有些骄傲的意思。
皇帝居高,冷笑道:“陈阿娇,你哑了么?”
她轻轻一颤,这才跪下:“臣妾拜见陛下,陛下万年无极!”
红色大氅曳地,似一朵娇妍的花,在她膝下绽放。她前额发绺仍攒着雪絮子,此时遇了暖,化成了水,顺着发绺滴下。她双颊生红,被冻的似缓不过来,整个身子都是僵的,直挺挺杵在那儿,风一吹,似轻薄的空壳纸人儿,摇晃着,跪也跪不稳当。
“免,”皇帝略一顿,眉头微微皱起,这才叫“免”,她正要起,却见皇帝的手伸了出来,做了个“扶”的姿势,却并不明显,她自然不敢将手递上,皇帝讥诮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她再回神,皇帝的手已然收了回去。眼前是人主帝君,玄色冕服龙纹,耀耀天子之威,伸手不可及。
再不是方才能与她稍许说上话的表弟刘彻了。
长门宫,宣室殿,隔了那样远的距离。
她扶膝起身,腿打不稳,差一点儿又摔下。幸好身后宫女子扶了一把:“娘娘仔细脚下。”她这才借力站了起来,那膝盖受了寒气,仍有些哆嗦。
皇帝问话,却不可不答。陈阿娇觑皇帝,眼中仍是当年再熟悉不过的情状,她眉角微扬,蓦然有些倨傲:“陛下并无禁足令,妾居长门,未曾承圣旨,不可过长乐;况然当朝以孝治天下,外祖母病逝甚急,臣妾……”
皇帝打断她:“堂邑翁主乖张跋扈,如今见君颜,这份儿胆性倒是半点没变!”皇帝话里有点讥讽的意思:“你胆儿肥,跟朕说话,半分不怵,少承想有皇祖母庇护,朕会拿你没法子!”
阿娇叹了一声,低眉敛了丝儿气焰,这才道:“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臣妾怎会不怵?只是……阿娇念着皇祖母,这才敢犯君颜,望陛下恕罪!”
皇帝低头细细瞅她,只觉她比数月前清瘦不少,那双爱笑的眼睛,此时气焰全无,反倒沁着一丝苦意,陈阿娇……倒竟不似陈阿娇了。
“……氅子都沁了水,湿的顶透,你跑这儿来做什么?”虽是责备,难为的,却竟掩着半分不着意的关切。杨得意大概也明了君上的意思,忙着人提炭炉将陈后衣物熏干。两厢里,便这样僵着着。皇帝因说:“也巧,朕才瞧了老太后出角门,这鬼天,雾煞煞的,朕便要返御驾回长乐宫进了晚膳再走,你……单单是为太皇太后一桩事前来?”
陈后自然无从揣度君意,那些朝堂之上的弯弯绕绕,她一介女流又岂能盘磨的清?更不知武帝所指,另有含义,因道:“外祖母待我极好,阿娇不懂事,谁待我好,我便也待谁好。”
谁知这一句话正犯武帝大忌,皇帝登时变了脸色,冷笑道:“谁待你好,你便也待谁好?陈阿娇,初时朕是怎样待你的?朕十六岁践祚,一路走来,知你陈氏护位有功,朕感恩图报,保你陈氏满门荣华。——你呢?你怎样待朕?信那些腌臜巫术,魇咒朕?!”
第11章 纱窗日落渐黄昏(11)
前番皇帝收回皇后玺绶,黜阿娇于长门,皆因巫蛊事起,宫中老人凡有所耳闻的,都怨憎皇后心肠歹毒,大逆不道,竟用巫蛊之术魇咒皇帝,当今圣上仁心仁德,并无过分追究,甚至连“废后”的旨意都未颁下,只宣口谕,迁陈后于长门,于陈氏一门,仍是善待。
此番皇帝旧事重提,不免让她难堪。
陈阿娇并不知皇帝心事,朝堂繁冗,本就让皇帝抽身无暇,她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又是个不省事的,堂邑侯府最近的动向不单叫皇帝心惊,连长乐宫老太后都觉不占理儿,首先要拔手收拾的,便是私结朝臣的堂邑侯陈午。再者,另有妆奁藏书一事,让武帝心里好觉没趣,想起来,仍是深恨。帝王心沉,那几番心思,陈阿娇又如何能辨明?
她眼中有泪,却强忍着,抬起头,直视皇帝道:“阿娇被黜长门,是因‘巫蛊’一事,陛下听信谗言,陷臣妾不义……妾无言可对,但——”她停了一下,忽然眼中浅浅的光晕似烛焰偃了下去,她嘴角微微扬起,竟是在笑:“但——我陈阿娇行事敢做岂有不敢认的?那些腌臜东西,我并不知是如何跑我枕下的——魇咒皇帝,其罪殊大,我没有做过的事,绝不会认下!”她倒无惧,居然不再自称“妾”,与皇帝一派应对,皆是凛凛气概。
皇帝“哦”了一声,忽然笑道:“你的意思是——朕冤了你?”没等她回答,皇帝情状忽转,冷笑道:“你当朕会信你?”
陈阿娇似也不在意,因说:“陛下自然不信,若信,本宫今时岂会矮居长门,‘长乐奉母后’,都是要偷偷摸摸的?”她似在自嘲,倒引的武帝颇为有意地去瞧她。
帝后长久沉默,在这一方窄门下。再远处,宫灯连片,映的尚未化开的雪地皆是萤萤之色。杨得意御前服侍许久,尚揣圣意,因退一步,道:“陛下,天色不早啦,这北风啸的紧,咱们……尽早返长乐宫罢?太皇太后该叫晚膳啦。”
皇帝这才敛声:“摆驾。”
御驾行起,皇帝居前,两摆宫人随侍。杨得意见陈阿娇仍愣着,便俯身让礼道:“娘娘,请吧。”
阿娇心性不拙,顿时领会杨得意的意思,因道:“杨长侍,本宫谢过。”便随御驾直入长乐宫,一路人,浩浩而去。
甫行过玉阶,司礼太监已唱起:“陛下御行——幸长乐!”
那尖细的声音,一层一层盖过去,在空明大殿里回转,绕过重重帷帐。巍巍汉宫,在一场初雪过后,俱被这声音覆盖了。
宫人迎驾,齐齐拜下:“陛下长乐无极!”
武帝居然侧身觑她,那暖融的眼神直如初雪落进,又被这体温融化。他的瞳仁是漆黑明亮的,含着隐隐的笑意。她仓皇避开,忽听皇帝道:“皇后在御,尔等不见礼?”很轻的声音,絮絮如雪,他倒极少用这样的声音与宫人说话,尽难得的,是这一回,那话中还夹着三分打趣的意思,要教她难堪,却温软的仿佛只剩下宠溺。
当年,她宠贯六宫,确是事实。这汉宫掖庭,唯只偏爱年轻貌美的女子。
为首下拜的那位嬷嬷只觉好奇,不禁想随侍御驾的,是哪宫娘娘?怎不见司礼公公通传?况这苦天苦地的,太皇太后并不教养尊处优的后妃们大寒天来行谒,谁会随御前来长乐宫探视?
想来是君恩深重的新贵后妃吧?那嬷嬷不及多想,也不敢盯着宠恩在身的后妃细看,只觑见那名女子挂一身毛色极好的大红氅子,紧随君王身侧,便伏谒道:“婢子拜见夫人,愿夫人千岁永泰!”
身后众宫人也随嬷嬷下谒:“夫人千岁永泰!”
许久却未见主位叫“免”,众人心下些微有丝儿着慌,为首那嬷嬷壮着胆抬头觑了一眼,那着红氅的女子,在宫灯掩映下,极明艳。一双眼睛透着一股子妩媚灵气,睫毛轻轻翕动,圈进眼睑下一方光晕,嬷嬷只觉这位“夫人”好生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眼前端庄的美人姓甚名谁,只待细忖时,却听见皇帝对身旁美妇人笑道:“你瞧,她们错称你封位,若然在从前,……陈阿娇,你大概要把这宫殿都掀个底儿朝天吧?”
是帝王的玩笑话,这话怎么忖着,都有些要挑事儿瞧热闹的意思。
那嬷嬷被皇帝口中“陈阿娇”三字唬得一吓,怯怯觑那美人,这才惊觉眼前那人,的确是陈后的摸样,只不过比印象中略微清瘦些罢了。
阿娇笑道:“若是此刻身处宣室殿,陈阿娇的确要把殿室琉璃顶都给掀了!但……身在长乐宫,臣妾万事皆以阿祖为重,断不会生起小性儿来,扰了阿祖清静。”
皇帝竟一时语塞。见陈后那一副张扬的模样,倒尽生俏丽,颇有几分少年时候的样子。他一时心软,倒放了她过去。
皇帝因问:“皇祖母睡下了?皇后随朕前来,想着拜望皇祖母,一同进晚膳。阿祖若是已进过晚膳,朕便起驾回宣室殿。”
那嬷嬷忙行谒,回答君上:“陛下来的正是,太皇太后正要进膳,”言毕,又转向阿娇,神色里藏着一丝掩盖不住的欣喜,“娘娘请上座,前头太皇太后还时常念叨娘娘呢,这会子怕是喜不自禁呢——婢子这会儿便去禀。”
这长乐宫主奴一条心,自然偏倾陈后,毋论掖庭后宫是怎么个“雨露均沾”法儿,这太皇太后心尖上的宝贝外孙女儿,自然是阖宫仆妇一意维护的。陈后迁居偏殿长门已有些时日,累月来不透一丝儿风声,这次煌煌出现在长乐宫,竟是随行御驾,这里头有些怎样的弯弯曲曲,一时尽叫人捉摸不透。但总是个不坏的开始,皇帝既肯领陈后前来尽孝道,想来事情尚有徐缓的余地。太皇太后既会高兴,这长乐宫阖宫上下宫妇,自然是连心随着高兴的。
老太后被伺候的妥帖,帷幔重重,这一道儿望过去,只见线香袅袅,暖炉一个挨着一个摆开来,内室锦绣,好生的气派。有妥帖伺候炭火的宫女子,正俯身仔细捡炭、撩拨火星子,明炉烧得正旺,长乐宫内室,连片的火热。暖融融的,即便脱了外氅,也寻不见四九寒天的影子。
她刚被领入内室,早有伺候的伶俐宫女子接过湿漉的大红外氅,放在炭火前烘烤起来。又有一名小宫女儿递了黄铜手炉来,教她握着取暖。
这长乐宫拨来伺候太皇太后的宫女子儿,皆是经过严格训练千挑万选来的,每年掖庭初选最伶俐的宫女子,必是先送长乐宫,再拨猗兰殿'1'王太后处。太后王氏尽孝心,有时亦会将自己宫里使惯儿的、最伶俐最恤主位的年轻宫女子送与长乐宫,着命好生伺候太皇太后。因此,阖宫这一干人,做事极细、极好,伺候太皇太后,更是出不得半点儿差错。
太皇太后身边伺候的贴身嬷嬷因见阿娇这一身风雨里赶来的狼狈模样,打紧了“嗳哟”一声,忙道:“叫太皇太后瞧见了,莫要招人伤心!我的小主儿哟,怎地这样一身雪水?”因吩咐宫人搬了大椅来,自个儿索性亲上阵,连剥带扯地将阿娇大衣给脱了来:“小主儿,莫挨了冻,好生烤着火吧。教陛下在外面好等,老奴这会子就伺候太皇太后起床,咱们马上开膳,可怜见儿的,饿坏了罢?”
阿娇坐在黄袱垫上,晃着脚丫咯咯地笑,这满宫侍候有些年纪的嬷嬷们,都是看着她长大的,因此大多不拘礼,可疼她。很小的时候,她随母亲归宁,也是在撂了霜的冬夜,撒了欢地跑出去疯闹,地里积着雪,脚丫子踩上面,松松软软的,好似踩着软袄,她那劲儿上来了,闹的没完,一脚一个凹陷,不多时,化了的雪水沁入棉靴,湿哒哒的,她仍不在意,疯也似的在雪地里来回跑,后面串儿蚂蚱似的跟了一串宫娥太监,个个扯开嗓子喊她,提着的宫灯映得整片雪地萤萤生辉。直到她母亲发了话,差点出动羽林军将她捉回去,她才泄了气似的躲回长乐宫,因怕她母亲重话,她一溜儿便蹿进外祖母怀里,再不肯出来。窦太后抚她背,笑道:“我的娇娇哟,这样的性儿,天不怕地不怕的实皮子,竟也怵馆陶!”外祖母最疼她,见她湿了半截身子,紧叫宫人为她换新衣裳,那几个老嬷嬷也疼她,抱着又哄又喂姜汤,她的小脚丫子踩隔空的火炭煨暖,火星子在脚下哔啵有声,不一会儿便暖了,自脚底生起的那股子暖意涌遍全身,她歪在老嬷嬷怀里,不知觉的,竟打起了瞌睡……
就像今天这番的光景。宫女子弯腰拨火星子,手里的铜炉快冷下时,已有一名宫女子接了过去:“娘娘,婢子给您换过一盏罢。”她松手,很快接过新添上炭的又一盏铜炉,身旁的矮榻上摆着香茶,一盏线香袅袅吐烟。
帐幕叠叠,那一头似有了动静,那重帷帐渐渐矮了下去,似波纹涌动。老嬷嬷们已经撩起了帘子,那一头,太皇太后苍老喑哑的声音响起:“娇娇,心头肉肉哟,你可总算来瞧外祖母啦!”
第12章 纱窗日落渐黄昏(12)
陈阿娇因从垫了黄袱垫的小榻上站起来,有些生怯地立在那儿。想要喊外祖母,那称谓到了嘴边儿,却生生咽下。她有些发怵,只觉头晕脑胀,眼前的一景一物,竟似都陌生了。连外祖母的声音都苍老许多,喊她小名儿的时候,颤颤巍巍的,好像风一吹,那声音也要化了开去似的。
外祖母老了。
她和这汉宫,也见生了。
两边候立的嬷嬷打起帷幔,老太后在宫女子赵清蓉的搀扶下,徐徐行出。阿娇迎上去,才趋前两步,膝一软,便跪了下去:“阿祖……娇娇给外祖母请安。”
“嗳,乖囡囡,起吧。”老太后叹了口气:“娇娇果然又瘦了。”
她跪在那里,又伏首,实实磕了个头,才欲起身。窦太后身侧伺候的两位嬷嬷已领命来扶她:“娘娘起身吧,地凉的紧。”
“不打紧,”她娇娇俏俏略一笑,“长乐宫的地板子,都似火炉烫的,可热的紧,阿祖这里,可是阖宫最好的地儿,一点不凉。阿娇可愿跪,祝阿祖长乐无极。”
老太后笑了,满额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娇娇这张甜嘴儿,尽哄老太婆。——怎么,我听她们说,你这一趟,是跟皇帝一道儿来的?”太皇太后上了年纪,衣着华缕,尽管保养得宜,却仍盖不住那一分儿龙钟老态的颓颓之色。一双苍老的手自金绣线的笼袖里伸出来,青筋毕现,瘦骨嶙峋,就这么搭在赵清蓉腕儿上,像枯树枝似的。
阿娇因闻得太皇太后提及皇帝,她面上自然尴尬,便说:“是娇娇擅作主张,带了两名宫女子,走偏门来长乐宫请安。不想在角门那边儿,巧是遇上了陛下銮驾,这冬日里寒气浸透,北风啸的张狂,杨长侍因怕陛下受凉,便在角门里歇停了銮驾,避避风头;阿娇正遇上,陛下便与我一同入殿,想上您这儿讨点吃食,暖暖身呢。”
窦太后笑道:“好不成样儿的,一个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凤仪天下的皇后,怪馋嘴儿,像小时候似的,尽赖哀家这处缠闹,哀家若说不给么,两边儿都是心尖上的肉肉,饿坏了孙儿,成个什么样子!哀家若给,你们烦闹的没法子,三天两头儿跑哀家这边,叫长乐宫管膳食,哀家这老婆子,喜好清清淡淡,哪像你们,年轻轻的孩子,尽爱山珍海味!”窦太后笑眯了眼,言语中明是“嫌烦”,实则句句露着高兴,天家伦常,与寻常百姓家无异,祖母自然爱儿孙绕膝的场面,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阿祖好生小气,娇娇讨点儿吃食,也怪扣扣索索的!”阿娇笑着,起了身连忙去扶窦太后,把身侧的嬷嬷都赶了边儿去,玩笑道:“饿坏了娇娇不打紧,外头等着的九五之尊若是冻着饿着啦,明儿个满朝文武可不要上个万把字儿的奏折么,‘愿陛下保重圣躬’,可烦呢,折子递了长乐宫来,莫要教阿祖把眼睛也熬坏了!”
窦太后笑着轻轻拍她手背:“长门冷清寂寞,可没把咱们娇娇熬坏,见你这么伶俐乖巧,阿祖便放心了;再挨阵儿吧,阿祖活着,定要教你重归椒房,凤仪天下。”因说:“娇娇说的是,外头还等着个‘九五之尊’呢,皇帝该笑咱们婆娘家家的,话头儿恁多,”便转身吩咐赵清蓉,“传膳吧。”
“喏。”赵清蓉拜下。
“传——膳——”
司礼太监尖细的嗓音唱起来,似入清水的墨,一层一层漾开,涟漪点点。绕着重重帷幔,在整座宫殿中四散。这悄静的汉宫,转眼晃入漆黑的夜色中。
冬日夜太长。
皇帝居中而坐,窦太后与陈阿娇随坐身侧。宫人们徐徐行来,膳碟传入。好难得的家宴,天家威严于此时,已是荡然无存。祖孙三人和乐乐围坐一团,长乐宫已许久不设宴,这一顿随来的家宴,让窦太后很是欢喜,气色看起来也好了不少。
席间阿娇无话,皇帝看起来也有些微妙的情绪,太皇太后活过这么多年,人老心思重,自然懂这些孩子心里的弯弯绕,只不点破,因说:“皇帝,哀家老啦,这几日来,愈发念旧,一个囫囵梦,都能梦见启儿,启儿出生时候的样子,那眉目眼神,孩子,皇帝,真像当年哀家在猗兰殿第一眼见到你时那样儿。你圈在黄袱裹子里,瘦瘦小小的,肉似的一团,哀家从王美人怀里把你接过来——嗳,王美人在哭,那时你父皇……大概不大喜欢她的,她得了麟儿,你父皇也少来瞧,她哭的好伤心。其实……说来也教人笑话,哀家是羡慕她的——她哭什么呢?好歹有封位、有儿子、有丈夫,哀家可比不上她!启儿当年出生的时候啊,咱们还在代国,那年景,兵荒马乱的,高祖皇帝早已驾崩多年,吕氏掌权,惠帝刘盈居位,朝中一脉皆是吕姓权臣,咱们呐,日子过的可苦!高祖皇帝留下这几个儿子中,便属你祖父威望最高,彻儿,功高震主啊,你懂什么叫‘功高震主’?吕太后戒心甚重,盯得咱们代国……几乎没有活路啊!”
皇帝听的很认真。窦太后喘了几口,赵清蓉连忙递上清汤,伺候老太后润喉,窦太后接过,缓了一下,又说:“……我与你祖父文皇帝刘恒,算是患难夫妻,这一路走来,从代国到长安,吃过不少苦头。”念及往事,不免是有几分唏嘘,窦太后眼中泛起泪光:“孙儿啊,好在你祖父重情重义,哀家以代王后身份入主中宫,位极皇后,凤仪天下,文皇帝待哀家之好,少数啊!文皇帝承天祚,御极大宝,掖庭永巷美人几数,多少貌美年轻的女子,日日夜夜盼君恩,你祖父一路行过,从未忘记哀家这个陪他在代国受苦受难的糟糠妻。彻儿啊,你祖父心里有数,这后宫女子,为承宠君前,没有一桩事儿是不能做的,她们爱皇帝么?当然!只是,文皇帝早已分辨不明,那些个莺莺燕燕的女子,爱的是他刘恒,还是皇帝丹陛下滔天权势——至少,文皇帝深知,掖庭年年选侍年轻貌美的家人子再多,巍巍汉宫,不计冕冠玄服、单单思慕他这个人的女子,只哀家一人!哀家数十年圣宠不衰,因什么?只因文皇帝性子太敏,哀家与他,是从代国一路扶持走来的患难夫妻,他比谁都瞧的清楚,旁的女子爱他,因他是皇帝;哀家思慕他,却只因他是刘恒。”
皇帝眉头微微锁起,似在深思。窦太后这番话,句句戳心。文皇帝性情敏达,他却也不拙。文皇帝能想明白的,他当然也能想明白。
这后宫女子,是因爱他刘彻,还是惧他帝王威仪?
她们是恭顺温婉的,皇帝要怎样,她们便应声附和。卫子夫如此,阖宫美人、夫人,无不如此。于她们而言,谁是‘皇帝’有何要紧?她们顺从思慕的是“皇帝”,而非他刘彻。
尽管刘彻就是皇帝。
只有陈阿娇是不同的。
他是尘泥时,她已在云端。陈阿娇自出生起,便注定要与这汉宫情缘深结,她高贵的母亲自然要为掌上明珠娇娇寻一门天底下最尊荣的姻亲,馆陶姑姑好大的心气,连王公贵胄都看不上,偏要与这普天下的主人——天家刘氏结姻亲。他与母亲王美人别居猗兰殿时,久不见父皇,但他的表姐陈阿娇,却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