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言]谁借走了笙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第二天,高力士就笑盈盈满面地来王府。问我是否昨天在织锦廊跳舞之人。他说,如若寿王妃想更飞黄腾达,皇上一定会促成您。说着,他过来耳语一番。
当天晚上,我便与李瑁决裂。他始终都不知,到底哪里做错,惹我如此生气。他抱着我说:“我一定改,我一定会改。你要我奋发图强,我都听你的。你不要走。”
走的时候,我看着李瑁,像孩子一般哭泣。他什么都好,却惟独不是我心头所好,非我所爱,也非我能爱。
不久,在高力士的授意下,我远去华山,带发修行,法名太真。这个时候,青鸾似顿悟,寻到华山来,执意要带我走。
我只是望着他:“青鸾,当初是你先放开我的手,那么,我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机会。我已心死,你明不明白?”
是在那天,青鸾终于抱了我。伏在他的后背上时,我看到一个女子凄楚转身的背影。
——她是杨玉筝。我名义上的三姐。青鸾的妻。那么温和贤淑的女子。杨府上下,就只有她,待我如亲姐妹。我知,我不能伤害她。
而青鸾,我终于决定,将你从我心头拔出,拔得干净彻底。
【伍】
义父说:“这么多年来,我已暗中收兵买马,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攻占长安改朝换代。”
我不明白,义父何以处心积虑地助我复仇,更甚过关心我的幸福。这么多年来,我虽有疑惑,却从不曾问过他。
他说:“玉环,我与你爹是八拜之交。他的仇,我如何能置之不管?”见我疑惑,他又问,“你不相信?”
我摇头。对义父我一直是心寸感激。他之于我的恩情,更胜过父母。我允诺他会全力复仇,再不会被其他心思阻挠。
我说:“不久之后,皇上便会召我入宫。到时,我们里应外合,我一定会得到我们杨家本来就该有的东西。”
再次见到李隆基。是在大明宫的玄武石台阶上。
我穿着御赐的绫罗绸缎,头戴金步摇,册封为贵妃。直接越了才人,婕妤,昭仪,九嫔之位。自然惹得众臣诽议。李隆基满眼只落在我脸上。
他预料不到,这种迷恋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他急切地走过来,扶起我。大声呵斥众臣退朝。
李瑁就站在一众皇子中间,愤愤地望着我。很久之后,我都忘不了他眼神中的凄凉。
李隆基是真的宠我。从来不会逆我的意。知我爱吃荔枝,便命人快马加鞭从岭南运来。他甚至疏冷一向心高气傲被他宠过的梅妃。都说梅妃的惊鸿舞倾倒众生,我便央李隆基为我作一曲能与之抗衡的舞。《霓裳羽衣曲》,是李隆基为我所作。受不住冷落的梅妃,一阕幽怨的《一斛珠》,终令她彻底失宠。
我虽有不忍,却在义父的仇恨灌输和青鸾的沉默中,愈发地放肆起来。杨家满门皆飞黄腾达,朝野怨声四起。
在义父的授意下,先是让青鸾入朝为官。谎称是我远房表哥,杨青鸾。凭着青鸾的才能,很快得到皇上赏识,委以重任。不久,青鸾便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接着,义父荐一个叫安禄山的胡人做边疆节度使,以牵住宰相李林甫。第一眼见到安禄山,我便知,他深藏野心,日后必会惹出事端。这样的人,正好为我和义父所用。
【陆】
我的侍女小莲有幽深的眼睛,干净的脸。常爱独自在无人的假山后面,一遍一遍跳着《霓裳羽衣曲》。跳到煞尾,她双手掩面,蹲下去哭。她是一个注定悲伤的女子,她得不到爱情。
她常艳羡地问:“如何令皇上那么痴恋?普天之下,娘娘您是最幸福的人。”
她不知,她始终不知,每个人的心上,都住满了伤口。无论哪一个伤口痊愈,另外的伤痕仍旧在。而幸福却是构架在伤口之上,一如万千花朵的凋零。
她说:“来世我一定要做像娘娘这样貌可倾城的女子。”她有倾慕的恋人。我曾见过她眼眸绽放的闪亮光芒,听过她喜悦的歌声,看过她千娇百媚的笑容。
可是,那天,她趁着给我梳头的缝隙问我:“娘娘,你不爱皇上,对不对?你接近他,不过是有其他的目的?如果你伤害了皇上,总有一天,你的心会疼。会那么的疼。”
我一惊,握住她握发的手:“你如何知道?”
她凄弱地笑:“您望向皇上的眼神,从来都是假意逢迎,而不是真心微笑。可是,您对杨青鸾大人,却是另一般柔情似水。”
我说:“小莲,你就不怕说出真相后,只有死路一条?”
“娘娘您不会。虽然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要仇视皇上,但我想总有理由。而且,就算所有人都误会您,但我知道,您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所以,请不要伤害皇上,我从来没有见过皇上对一个女子那般宠爱与呵护,哪怕是昔日的梅妃亦不曾。”
【柒】
小莲说得对。我不会杀她。因她说惟一一个看穿我心的人。我虽被义父的仇恨灌满。但我要给自己什么理由,放弃九岁那年的血腥以及多年来的不甘与忿恨。
此时,义父已加紧计划。在他和安禄山的精心筹谋下,李林甫终被革职抄家。唐明皇为讨我欢心,特命义父为国师,青鸾任大唐宰相,赐名杨国忠。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只待实际成熟,安禄山在北方发动兵变,便可轻取皇城。
我劝义父停止一切:“就算大唐亡了,隋朝复国了,那又怎么样?不过是更换了一个皇姓。可是百姓又将遭受多么惨重的创伤,离乡背井,沿街乞讨。而那些作战的兵士,他们还要死伤无数。难道你愿意看到那样的局面吗?”
义父冷笑:“时至今日,你认为自己还可控制全局?”他字字带恨。我不明所以。
临走之前,义父又丢下一句莫明的话:“你若真要破坏我的计划,别怪我无情。”
没多久,青鸾来找我。他对一切全然不知情。我虽让他警惕义父,却也不能说得太直白。以为他会懂,他却始终都不懂。
他先是紧张地张望四周,然后自袖腕中取出一笺纸:“杨花落,大唐亡。”
那是青鸾从义父书房中无意拾得。青鸾与我都不明白,义父写这六个字的用意。直到全长安都开始流传这首诗,群臣大动干戈地讨伐,我才知,义父想用这句谚语,让大唐亡得其所,顺应天意。
我亦终于明白,义父所说的无情,原是想让皇上在江山和我之间,择其一。他以为李隆基定会选江山,而他,便可借刀除掉我。谁知,李隆基当着群臣的面,斥责那只是无稽之谈。
【捌】
我问义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任何人都休想破坏我的计划。我策划隐忍了多年,一直在等待时机。眼看即将得逞,如何能收手?”
“可是,对大唐有恨的是我,我都决定放弃了,为何你还要在仇恨里执著?何苦。”
义父根本就听不进去。他望我的眼神,恨不得置我于死地。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即将攻入长安城,义父在此时倒戈。而青鸾惟一一次没有听他的话,他选择留在长安城,而不是与义父投靠安禄山建的大周朝。
他说,一旦我也走,玉环必死无疑。我不能走。他将一切罪名揽在身上。他问我是否还记得义父的笔迹。
他说:“皇上曾我义父的来历。给我看了两封信。一封是当年告密杨氏一门是隋朝王室之后,一封是不久前告密当今贵妃就是当年的漏网之鱼。两封信出自同一人之手。而那纸上的自己,与当日我拿给你看的六字字迹,一模一样。你明白吗?我是到今日方知,而我与你,却助纣为虐多年。我们都是傻子,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可是,那个人,我一直视他为父。”
没多久,中年的青鸾就在大殿上刎剑自杀。大多的鲜红,结束了一个生命。而我,我活了下来。青鸾纠结着最后一口气,望着我说:“玉环,请为我好好活着。”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青鸾能勇敢一点,能从义父的威势下,做回真正的自己。刻画司,我没有料到,他惟一的一次听从自己,却是结束了性命。
周遭安静无比,我看见素颜的玉筝,她跪在大殿之上。然后,她像青鸾那样,轻轻地用剑在脖子上划开一道痕迹。
她望着青鸾已经沉寂的脸,无助地笑:“你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人与另一个的相遇,是前世相欠。佛才令他们今世偿还。所以,我随你来了。你终于还是欠了我。”
不能同生,总算可以同穴。我知青鸾是可以爱上玉筝的,如果没有我。
青鸾死后,众臣的声讨,渐次微弱下去。安禄山的军队已在长安城外驻扎。
李隆基仓皇弃城而逃。逃往蜀地的马车上,他揽着我的肩,颤抖地说:“玉环,等这场战乱过后,朕就退位给皇子,多些时日陪你。朕是在国师呈给我关于你身世的奏折时,才发现,他是一个奸诈之人。他不知道,正是这份想置你于死地的奏折,恰巧暴露了他自己。我已查出,真正的乱党之后,并非杨氏一族,而是国师。是朕的错,太想保全江山,宁杀错,也不放过。”
【玖】
青鸾为我而死,也是因此,我才知道,原来青鸾之于我,只是前尘烟火流光,我记住了它的美丽,却记不住它的永远,是李隆基让我明白,什么是彼此信任,相濡以沫。
就在我以为能够与李隆基重新开始时,我与他再无机缘,途经荒凉的马嵬坡,万千甲士一声高过一声的请命。
白色的驿馆内,李隆基声音哽咽地问:“可不可以,再为我跳一曲《霓裳羽衣曲》?朕一生都会记住你。联是真的爱你,可是,朕老了。不能地不住大唐江山。你要原谅朕。”
他走出房间时,我才突然发觉,他真的已经老了,他再也无法意气风发地保护一个女子。
夜已经很深,侍女小莲捧着三尺白绫进来,眼眶有潮湿的泪。她与我说了很多话,她是那么地了解我,她知我的苦与悲,无助与挣扎。她问我,如若这驿馆被一片红色海洋包围,一定很好看,是不是?
“娘娘,能不能让我当一回像您那样的女子,头戴金步摇,绫罗绸缎,珠玉满身?”
我能见她眼眸深处的湖水。她的脸又泛起闪亮光泽。不容我拒绝,她已换上我的衫裙,对着铜镜笑了又哭,哭了又笑。
她说:“娘娘,我是不是很美?”我的侍女小莲,跪了下来,她有幽深的眼睛,纯净的脸,“请让奴婢代娘娘一死。就当作是奴婢惟一能为皇上和您做的事。我相信皇上也一定希望您好好地活着。”
她指给我看驿馆后荆草杂生的小路:“那条路上没有士兵把守,您只要逃出去,日后总有机会见到皇上,活着便有希望。”
逃出很远后,我躲在长长的荆棘丛中,看见白色的驿馆上空,红色的火焰,灼烧了整片天空。
我的侍女小莲,为了她仅有的暗恋,献出了生命,我一直知道,她爱的那个人,是皇上。可是,我从来不曾说出来。
【拾】
很久之后,我避居古佛寺,法名太真。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万缕青丝,皆抛成过往。我以为修行多年,自己再无俗世牵挂与眷念。我以为我真的忘了。
可是,再次见到他时,我才知道,原来我活下来的动力,竟只是为了想见他一面。
那日,已是太上皇的他和宠爱的妃子,突然驾临古佛寺祈福。我看着那个男人,温柔地扶着年轻的女子,轻声细语。我没有流一滴泪,我以为我是真的抛开爱恨纠缠。
可是,当年轻女子抬起头来时,我终于没有能忍住,簌簌地掉眼泪,她的眉眼,神情,甚至那一抹媚笑,一如当年的我,那么那么的相似。
年老的主持也微蹙眉望我,那一瞬间,我转过身去才发觉,原来他一直望着我。他眼里有惊喜,有疑惑。更多的,也许是无奈。
他握着女子的手,一直在颤抖。然后,在侍从的簇拥下,他蹒跚地向寺外走去。在门口处,他停下脚步,急切而笃定的问:“大师法号是否太真?”
我微微点头。我笑得太沧桑,已不复当年的倾国倾城,我甚至能感觉到自己脸上的皱纹在跳跃,他没有再继续问,只是与我对望。那是我与他之间,最后的沧海。
他走后,年老的主持递来一封信。她问我如何认识太上皇,又纳闷地说:“太上皇让我将此信交与你,并嘱我好生照顾你。更奇怪的是,他走的时候,眼角还噙着泪。”
我什么都没说,抽出信笺来看,原来是一阕他谱曲的《雨霖铃》。短短一百零三字,却诉尽相思与离苦。
我想李隆基,他是真的爱过我。就凭他明明认出我,却为保我周全,不与相认。就凭他宠一个与我长相酷似的女子。就凭那纸皱褶而泛满泪渍的纸笺,我便知道,他是真的爱我。
………………………………
《倾城笑。凤仪亭》
——我以为,每一场遇见,都会有一个完满的结果。
可我忘了,有些遇见即是劫难。一旦开始,将会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壹】
我第一次去长安,是秋天。骄阳正当空照。在凤仪亭的水榭边,我遇见一个黑衣男子,气宇轩昂,有着深邃的轮廓。牵一匹矫健的马,在烈日下笑出浅淡的细纹,潋滟的眼波折射出令人无处藏身的光芒。
我低头哼了一曲米脂的歌谣,似泉水一般美好而动听的歌声。
他的目光透过我,落到无尽的远方。在他清澈的双眸中,我望见一个狼狈的自己。衣衫褴褛,乌发蓬松,手臂的瘀伤仍在灼痛,左脸上趴着一块丑陋的胎记。
我从不曾美丽过。我是貂蝉。从远方的米脂涉水而来。
骄阳撒在粼粼的溪水里,让我的心无端地疼。是从未曾有过的感觉,哪怕伏在阿大肩头痛哭时亦不曾。他望我一眼,我就觉得整片天空都在歌唱。花满长安。杨花纷飞。
不远处有年轻的女子背对着我,红裙曳地,蹲在水榭边的台阶上,似在低泣,又似在抚弄溪水。有一个少年仰起头,满是疑惑,满目星光地望着我。
那是我对长安最初的印象。
我记住了一个眼底有戾气的男子。
很多年之后,我总是相信有这样一个人,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我的幻觉里。他应该与我的爱情一并天长地久,生生世世。
【贰】
那一年,董卓已经明显老去,鬓发如霜。站在长安瑟起的风里,似一株濒临枯死的植物。手指斑驳,两目无光,黯淡得一如夜空里随时会消散的星辰。
我不知,他何以会从众多流落街头的人中,将我带至太师府。亦不知,他看我的眼神中,何以会有灼灼的光。
他跟我说他老了的时候,仿佛望见一个女子站在米脂的尽头,当街长哭。满城的叶子尽数睡在尘埃里,如同落叶归根。
我没有任何话对他说,虽然我们应该如此地血脉相亲。虽然那个总是哭泣的女子,会从后背搂着我,让我记得原谅他。可,我如何能够原谅。我不止一次对她说,如果让我找到他,我一定会杀了他。
后来,她被村人架在柱子上活活烧死。只因十多年来,她一直不肯说出我父亲的名字。
我对董卓的恨,是从家乡米脂那场盛大蔓延的火势开始。没有一个人去救她。她曾是这个村子里最漂亮的女人。她曾被无数男人热烈地追求与仰慕。
我也没有奔出去救她。因为阿大拉着我。他说我出去只会与那场大火一并埋葬,村长不会放过我。他哭着拉紧我的衣襟,貂蝉,你一定要活着。
彼时,我们躲在大片大片油菜花遮掩的田埂上,遥望那张逐渐被烧焦的容颜。那是我最后一次与她相见。
她的红色嫁衣,尚被我放置在行囊的最底层。她在前一晚终于告诉我他的名字。她说,如果你找到他,记得将这件嫁衣还给他。那是我与他之间唯一的信物。你要替我还给他。
记忆中,她从未如此绝望过。
阿大说,貂蝉,你不属于这里。你应该去一个能盛下仇恨的地方,永远都不要再回来。阿大是我儿时的玩伴。每天都会背着桑木去市肆上卖。他是个忠厚隐忍的少年,有良善仁慈的心怀。
我问阿大,如果我永远都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我?阿大没有答我,只是低下头哭泣。
半晌,他说,貂蝉,当我想你时,我就会去找你。天涯海角,无论你在哪里,我总是会找到你的。
那晚,也许是月亮太过于悲伤,而躲进了云层。没有一颗星辰的夜幕,绵延了整夜的潮水。
我在少年阿大的注视下,离开了米脂。很决绝地离开。
【叁】
那天,在太师府的亭阁中,我看见萼娘,风情妖娆的女子。十指艳红刺目,手握孔雀绿的团扇,穿绛紫色衣裙在亭子中翩翩起舞。婢女围成一堆正低声议论。
我抓住一个侍婢,问了,才知,她是太师府新来的舞姬。
心生疑惑。凭直觉,我猜她的身份绝不止舞姬这么简单。一个地位卑微的舞姬,不会穿丝质的艳裙,不会在太师府的凉亭随意起舞,不会惹得一众侍女的艳羡。
很快,就被证实。披着盔甲的将军,站在一角,凝望凉亭的方向。恨不得这眼底情意能化作春风秋雨,拂去她眉间的忧伤。
有侍婢惊慌地想要去告诉萼娘,他轻声止住。良久良久,他才悄无声息地退场,生怕惊扰了紫衣舞姬的雅兴。他的脚步,击成一堵又一堵的伤。黯然神伤。
我认出他是凤仪亭水榭边的黑衣男子。他经过我身边时,抬眸扫了一眼。只一眼,便移开。
他眼底为她隐忍的风情,我懂。可是,在同样的时刻,他看不到我眼底的伤。他感觉不到,在他将那个女子装进心里时,而我装下了他。是不是每一种开始,都必须经过万千隐忍,方可以泅渡至岸?
来到长安后,我的脑子不断浮现出一些片段的画面。
白衣似雪的少年,双眸清澈如星辰一般,眉目如画。他站在帝的身边,周遭是纯白的大树与天空,有硕大的青鸟停在枝桠上。白裙曳地的女子,捧着蟠桃圣果,迎着少年的方向微笑。可很快,她唇边的笑意褪至唇角,寒凉直抵心内。
我总是被这样的梦境惊醒。
【肆】
将红色嫁衣放到董卓面前时,他颤抖着手接过去。他的手一寸一寸地细心抚摸,仿若抚摸另一个女子所有逝去的年华。
在他的眼里,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已经老去的男人。而我恨他至极。我没有料到,当他听到我娘死去的消息时,会悲怆得用手抚住了双眼。
那晚,他喝了很多酒。我什么都没有说。我甚至冒出一些奇怪的念头,希望他会一醉不醒。这样,他就能在梦呓中与我母亲长相守。
他不断自言自语。讲那个开满野山菊的部落。讲所有所有,憧憬却未来得及发生的故事。讲自己的懊悔,以及膨胀的野心,讲一个朝代即将面临的尘埃落定。
他说,璃,当初我为什么没有听你的话呢?为什么我再也不能对你说出我的后悔?为什么我们再也无法相见?璃,如果能够重新开始,该有多好?
我没有再留下来听他的忏悔。因为想要听这些话的女人已经不在了。说与不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柔如水的月光,皎洁地挂在树梢上。风凉云低。
我再次遇见那个男子。他正在月下舞剑。一袭黑衣,剑光寒凉。若不是习习的剑声,我并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见到是我,他微笑地俯下头来,貂蝉。
他唤我的名字。他说,我是吕布,董太师的义子。我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你?
凤仪亭的水榭边,你牵着一匹马。
不是。他说,也许在更早以前,我是见过你的。
他就站在那里微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和纯澈的双眸。有一种疼,似要穿透心脏般铺泄在我柔弱的身体里。
我忽然问他,你是赤童吗?
赤童。这个名字于我而言一直是陌生的。可是,在吕布对着我笑的一瞬间。我忽然想到一个叫赤童的少年。
他不是阿大,不是米脂的任何男子,是我幻觉里臆造出来的人物。而我相信,他曾经是存在的。
【伍】
董卓是从遇见我的那一天,开始对世事心生倦意。
他说,在他的家乡嵋坞,他辜负过一个女子,现在是时候回到她身边去了。
我有些恼怒地问他,是否爱过我的母亲。
你应该问她,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如果不爱,她不会至死,都不愿在族人面前说出你的名字。
董卓就站在那里苍白地对我微笑。那样子在我看来,更像一个人临死之前的释然。他什么都没有再说,只是将那件嫁衣重又放回到我手上。我不知他是何意。
在他转身从我身边经过时,我问他,为什么你拒绝与我相认?他仍然没有答我。
整座府邸都肃穆得静止无声。我对着他的背影说,当我强大到可以杀你的时候,我一定会来取你的人头。
然而,全长安城的人都知道,董卓是不死之身。就算用最尖锐的戟,也杀不了他。虽然如此,仍然有勇士前仆后继地行刺,终究落得暴尸长安的下场。
近来,太师府加强了戒备,防一个有黑指甲的杀手。听说此人武功造诣极高,他的剑落下时,能瞬间致命。每次行刺失败,都可以成功逃脱。
我对董卓说,既然这么多人都希望你死,为什么你不遂了他们的愿?
他们杀不了我。
我冷笑,你将我留在府里,就不怕养虎为患?
他说,我留下你的原因,你比我更清楚。
是的,我一直以为,他留下我,只是不希望他的女儿流落街头。
【陆】
夜凉如水。在长安街以北的地方,我遇见一个黑巾蒙面的女子。有烈火一般妖娆的身姿,露出一双孤傲不桀的眼。她说,我知道你。琉的女儿。
我惊住。琉是我母亲以前的姓氏。在米脂,这个姓已逐渐被人淡忘。她是如何得知?就连我都不曾知,为何娘总是避讳提及自己的姓氏。
她说,我们琉族女子的手背上都会有图腾。这是我认出你的标志。
女子告诉我,她也姓琉。琉是一个没落部族的姓。
她说,你是琉族女子,所以你应该与我站在同一阵线对付最奸诈的敌人。
我才知道,她口中的敌人,原来是董卓。
她又说,我就是那个黑指甲的杀手。董卓是一个丧心病狂,背信弃义的伪君子。我们的族人从来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可是,有一天,董卓为了向朝廷邀功,居然派人歼灭了整个村子。
末了,她带我去那个村庄。是在离长安数百里的一片森林后面。像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却遍处都是残败塌陷的房屋,一地的枯叶,偶有刺目的白骨。
要不是亲眼见证这颓败的荒凉,我一定不会相信,曾有那么盛大的杀戮洗劫过这里。
女子说,你之所以避过那场劫难,仅仅因为你是琉璃未出生的女儿。她粼粼的双眸中,婉转着清淡的愁。
她又说,多年来,为了不被认出,为了接近董卓,我不惜毁掉自己的容貌,在上面涂着一张又一张绝色冷漠的面具。这个计划原本并不需要将你牵扯进来。可是,师父说我的脸再也无法易容。在明日的月圆之夜,我就会容颜尽毁。
只要在第二场雪落之际,天地汇合,让吕布将戟刺进董卓的心脏,那一切就都结束了。关于整个琉族的仇恨,也可以瓦解了。
在女子揭下面纱的瞬间,我竟然看到,她是萼娘。太师府的绝色舞姬。
她说,我易容的那么多张面具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萼娘。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愕然,心里有一丝预感,却仍旧等着她给我答案。
因为只有萼娘,真正被一个男人爱进了心里。我从不曾怀疑他的真,但我给不了他完满的结果,于是我只得将自己置在尘埃中。明天之后,再没有一个叫萼娘的人存在。你猜他会不会有一些难过?会不会记得我?
他不会。
他会。
他不会。
我于是答应了他。因为彼此都想被证明。
替我易容的,是萼娘的师父,神医华佗。一个貌美的女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华佗还只是一个技艺不湛的学徒。她遇到了曹操,他许给她掷地有声的诺言。为此,她找了他很多年,终生未嫁良人。她逐渐成为天下皆知的名医。
我问她快乐吗。她说,有些女子,要的并不是杯水之爱,我只是希望他可以将我记在心里。永远永远。
【柒】
貂蝉不再。除了董卓时常会在貂蝉曾待过的小屋里叹息之外,再没有人会注意她。
而我成了萼娘,有绝世之貌。在每个为吕布跳舞的时日,我总是扬起最美的微笑。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拥有这张脸多久。
那是在吕布出征的前晚。我为他跳舞助兴。他喝了很多酒。大吐一场之后,他抱住了我,不停地唤我萼娘。
萼娘。烙成了心殇。使得我硬下心肠。
终于待至雪落。那一轮明月,似一块染水的绸缎,轻轻一捏,便哪里都是伤。
我在凤仪亭的水榭边等两个人前来赴约。穿绛紫色舞裙,摇孔雀绿团扇。水榭的另一边,一个青衣女子正妩媚微笑。
盈盈一笑间,相思染。我总觉得似曾相识。
在她身后的远方,董卓正策马前来。
他问,你是舞姬萼娘?为何你有琉璃的亲笔信笺?见我冷漠着一张脸,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到我手臂的图腾上,万分惊讶地说,你是貂蝉?
我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
我还在等一个人。吕布。我相信凭着他对萼娘雾中花水中月般的朦胧之爱,他不一定能很好地认出我来。
【玖】
董卓死了。百姓几乎要与天齐贺。可是,他们不知道,没有了董卓,还会有别的人。比如曹操。他几乎可以权倾天下,挟太子以令诸侯。他不会放过吕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