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春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成七郎也是个人,是人做事就会留下蛛丝马迹,总能找到他下毒的罪证。
  “阿爹,你怎么来了?刚刚下朝多累啊。”还用说,肯定是晋王带着他来看好戏的,太贱了!
  圣人笑了笑,“听闻贺爱卿的女儿出了事,朕过来听听王爱卿是如何审案的。”
  贺知春嘟了嘟嘴,“阿爹你评评理儿,那余笙娘中了毒,怎么就关贺家的事儿?不过一个小娘子罢了。”
  贺知春得话音刚落,崔九笑眯眯的走了进来,“阿俏说得不错,余笙娘中的毒,的确是不关贺家的事。”
  他说着,领了一个小和尚进来,那小和尚一见屋子里这么多贵人,腿一软就跪了,“小僧昨日在庙中撞见过成七郎同余笙娘……那厢房原本应该无人,是以小僧直接推门而入想要洒扫,不料……成施主十分的生气,同余施主一道儿走了。”
  他说着,拿出了一个木漆的食盒,“这是当时他们留在桌子上的点心。小僧一看这是上好的素点,便没有舍得扔掉,供奉在佛前了。结果结果今日一早,便在佛前发现了死老鼠……罪过罪过……”
  “他二人都是我们寺庙里常来的香客,是以小僧知晓姓名,之后听到余施主回归佛主怀抱了,阿弥陀佛!”
  晋王脸一黑,“那还真是巧了,贺司农家中正愁如何脱罪,你就出现了……”
  圣人微微有些不悦,晋王这话说得阴阳怪气的。
  晋王自觉失言,讪讪的不再说话了。
  贺知春简直恨不得扑过去给崔九竖起大拇指,来的真及时啊!
  这样子中毒之事,不出大理寺就能化解了啊。
  贺知春想着,笑眯眯的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那庙中又不是小师傅一人,他若是拿了点心供奉佛前,这点心还毒死了老鼠,旁的大师们也都知晓的嘛。”
  小和尚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二人还添了香油钱,功德簿上有名字的,昨儿个咱们庙中有不少人见了二人,我拿了点心,得先问过管着供奉的师兄,才可以供奉,都是小僧犯了贪戒,这才冒犯了佛祖,罪过罪过。”
  圣人笑了笑,“那如此,的确是不关贺爱卿府上的事了。”
  贺知春转了转眼珠子,看了看晋王,突然说道:“成七郎为何要杀余笙娘呢?余笙娘中毒了的事情,只有在场的人知晓。阿爹,若是你收到了有人参贺府毒杀余笙娘的事,或者放出这样的流言……就把他抓起来,肯定有问题啊!”
  傻眼了吧?
  晋王为何带圣人来看好戏,定是因为大理寺有人去寻成七郎,他便猜到张仵作已经发现中毒的事情了,不然的话,这案子根本不用寻成七郎就可以定赵升平或者是贺知诗的罪了。
  晋王处心积虑搞了这么件事,目的就在攻讦贺家,怎么可能不让人参,不放流言?
  小哥哥,祈祷你府上的人,嘴不要太快,手下的人不要太早想着去抢功劳啊!
  就算晋王没有安排下去,及时刹住了车,凭她这句话,晋王也不敢拿这事儿继续含沙射影的说贺家下毒了。
  晋王脸色一变,贺知春勾了勾嘴角,你废了这么大力气,做妹妹的怎么可以不报答你呢?且等着。


第321章 房公忠言逆耳
  圣人笑而不语,只是眯着眼,轻抚了一下贺知春的额头。
  贺知春若有所思,决口不再提幕后黑手的事情了。
  话分两头说,那一厢贺家人接了贺知诗回府,又是跨火盆又是熏艾草,还逼着她吃了一碗白嫩嫩的豆腐脑,务必要去了她的晦气。
  全家人都很有默契的不提赵升平,若是有人问起这事儿,都只说家门不幸。
  而另一厢,晋王心急火燎回了府,让那些人都先不要放流言,然后去了房公府上,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双目通红。
  “房公快救救寡人……”
  房阁老神色莫名的看了晋王一眼,胸膛一起一伏的,过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有些忠言,实在是逆耳,老夫不知当讲不当讲。”
  晋王此刻的心情同贺知春面对贺知蓉的时候一样,你要么不讲,要么讲!什么叫当讲不当讲!
  “房公请直言,九郎一定铭记于心,知错便改。”
  房阁老深吸了一口气。
  晋王有些发憷,看你这个架势,是要讲几个时辰啊!他想着,端了桌案上的茶汤,恭敬的递给了房阁老。
  房阁老抿了一口,悠悠的说道:“你同一个十三岁的小娘子计较什么呢?她的确是很聪慧,也有气运加身,但是古往今来,比她厉害的小娘子不知凡凡,你看到有哪一个成为女帝了么?”
  不等晋王回答,房阁老又说道:“没有。就拿老夫的小女儿来说,她博闻强记,写得一手好策论,若是能科举,那是状元之才,胜出她的两个哥哥良多,可结果她还是只能成了外姓人,而她平庸的哥哥却能够继承某的爵位。”
  “再有那开赌坊的朱家,朱大娘子手腕毒辣,她的弟弟却是扶不起的阿斗。朱大娘子照旧是借着弟弟的名义才能掌家,她甚至连嫁人都不行,为何?她若是嫁人了,就不再是朱家人,生的孩子也不姓朱。”
  “你认为你比那阿斗还弱,李天宝数十倍胜于你么?并没有。光凭大王你是儿郎这一条,就已经完胜了李天宝。如今朝中看起来她的形势大好,那是因为圣人还没有明确的在朝堂之上提出要拿天宝公主当储君,一旦提出,不少老臣就会血溅当场,圣人他不敢张嘴呢。”
  圣人不提,下面的臣子也不提,谁还不是个人精了?
  说不定圣人自己个又打消了主意呢,那岂不是白拿头撞柱子了,大家都在观望中。
  晋王如同醍醐灌顶,他自幼同太子在一块儿,总是听他念叨李天宝帝命在身,乃是大威胁,不知觉的就把她当成了针对的对象。
  可是他越是针对李天宝,那就越是在给她抬轿,给她机会啊,就应该彻底的藐视她。
  “再说你做的那些事儿,当真是做多错多,老夫几次劝你,你都不听。”房阁老叹了口气,端起茶汤润了润口。
  “三县大比,你原本就不该应了。便是应了,就好好的拿出本事来。煤石祥瑞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李天宝的唯一依仗就是她有气运,若是你也有了?”
  可惜还是搞砸了。
  房公简直想要捶晋王两坨,叫你先买山再作秀,偏不听!
  “这次赵升平的事,更是一招昏棋。咱们大庆,寡妇再嫁不是难事,这赵升平一看就是个没有本事的,贺家说不定都想踹了他,你倒好,帮了他们大忙了。那贺余的女儿,再嫁怎么找也比嫁给乡野村夫来的有助力吧?”
  “就算大家都攻讦贺家投毒又怎么样?又不是什么致命的错处,随便找个仆妇出来顶罪就是了。若不能够一击毙命,就不要随意的出手。”
  脑袋瓜子不好,就莫要乱做事啊,做多错多!
  若是贺知春在这里,肯定要说,那是晋王没告诉你,他原本下手的对象是贺知书啊!
  房公想着都很绝望,“这下好了,扯出来了成七郎,还有朱家。朱家这种下九流,老夫早就劝你不要沾了,没得拉低自己的格调,你偏看上了那朱二娘子的美貌……”
  “李天宝出身大理寺,最擅长断案,朱家屁股是怎么擦都擦不干净的,他们沾惹了多少人命官司,某不说你也清楚,当断则断,不然就要扯出你来了。”
  晋王郑重的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朱家有恩于某,虽然有过错,但某也不忍心……此番是他们企图讨好某,才如此行径,的确是做错了。”
  接着又有些讪讪的说道:“李天宝肯定会将成七郎是朱家的人,朱家是某的人,这事儿说给圣人听的。那怎么办?”
  房公摇了摇头,心中叹了口气。
  晋王这孩子其实很有潜力,若是圣人亲手调教几年,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道明君;
  但他如今到底还年轻,而且他小时候拿李天宝挡过剑这事儿,就是他心中阴影,因此他一遇到李天宝的事,就容易过分的紧张。
  说起来圣人的几个孩子当中,太子阴郁,魏王偏激,晋王懦弱,只有天宝公主最肖圣人,有一种明面上要脸,暗地里不要脸,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快速应对的王八之气……
  “李天宝不会的,她已经意识到了,圣人并不反对你们之间的争斗。当初魏王同太子斗得昏天暗地的,党同伐异,背地里死了多少人,圣人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么?”
  不经历风雨,不见血的人,怎么当储君?但是你要掌握好这个斗争的度,还有水平。
  这就像是华山论剑一样,你们得打出高手风范,那才能当选武林盟主啊!可以打,要打得好看,但只能切磋不能动杀心,虽然有点粉饰太平,但这就是圣人的要求。
  圣人之所以废掉太子,那是因为太子有谋逆之心,杀手足屠君父,太作死了啊!而魏王,则是犯了大忌讳,他借助圣人一心想要打压的世家之力干翻了储君……
  现在不论是李天宝还是晋王,都不是储君,你若是手段高超的整垮了对方,那是你的本事,可你都整了些啥玩意啊!
  房公觉得有些辣眼睛。
  看着面前有些茫然的乖宝宝晋王,他又忍不住叹了口气,“你日后莫要同天宝公主对着干了,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孝顺圣人,多到他的跟前聆听教诲,同宗亲们多往来那就足够了。长郡县那块儿,你之前想的已经很好了。”
  “天宝公主她们说不定会成也书院,败也书院……”
  他说着,又顿了顿,“至于你手底下的那些人,已经上了折子的,现在应该还没有递去圣人案头,老夫帮你去处理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晋王认真的点了点头,对着房公深深的鞠了一躬,“李九日后就拜托房公了。”


第322章 扮猪吃老虎
  房阁老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若千斤,“老夫在圣人眼中,半分不如国舅。”
  晋王摇了摇头,“房公岂能妄自菲薄,阿爹常说您是大庆第一智臣,寡人若是有何不明之事,问您便能解惑了。”
  房阁老心中暗喜,拍了拍晋王的肩膀,“你先回去扫了姓朱的尾。今后不要莽撞行事了。”
  他没有看到的是,晋王上了马车之后,勾了勾嘴角,伸了个懒腰,对着赶车人说道:“去国舅府。”
  ……
  贺知春不知晓晋王又去哭唧唧了。
  她此刻正坐在贺府之中,直直的看着贺知诗出神,看到贺知诗原本委屈得想哭,现在都哭不出来了。
  她弱弱的说上一句,“阿俏为何这样看我?”
  贺知春回过神来,没有的事,我在想事情罢了。阿爹,我先回去了。”
  贺余看得出她心情并不是很好,“不用了晚食再回去,让你二哥送你回去?”
  贺知春摇了摇头,“崔九从御史台来接我,算算时辰也差不多了。阿爹这几日日子难过,可别动气,过一阵子风头过了,那便好了。”
  贺余笑了笑,“这点风浪算什么,阿爹一个糙老爷们,还怕他们骂么?阿爹忙着秋收的事呢。”
  贺知春这才放了心,一出门口,果然看到崔九正坐在马车前头,嘴中叼着一根兰草,正在若有所思。
  “你来多久了,怎么不进去?”
  崔九往马车里一躺,“也才来。某收到了消息,晋王府里的那个姓朱的小妾,三个月前就病死了。”
  崔九说着,有些嘲讽的笑了笑,“朱家还不知晓。你莫要再在圣人面前暗示这事儿是晋王指示的了。”
  贺知春点了点头,“我原本想着借着这个成七郎,再翻出小杨村那个寡妇的案子,整垮朱家赌坊,剑指晋王的。现在一看,晋王分明是一箭双雕,既想要害我贺家,又想要甩掉朱家这个烂包袱。”
  晋王虽然比贺知春年长,但其实也才刚刚接触权力不太久,之前朝堂之上,主要是太子党和魏王党,他总是在两个哥哥面前调和矛盾,并没有什么人关注他。
  因此像朱家这种想要借势的多金小家族,他也收了一些,能拿银子还方便行事。
  太子倒了之后,原本的太子党,几乎都被晋王接手了过去,他成了炙手可热的储君人选,原来还是你好我好的朱家,就不那么合时宜了。
  朱家虽然不起眼,但是赌坊势力错综复杂,就是一个马蜂窝。他们也不可能只依附了晋王一人,京兆府的关系定然都是打通畅了的。若是除掉朱家,要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
  以贺知春彪悍的性子,朱家伸手到了贺家头上,她定然是要发飙报复回去的,但是现在就尴尬了,不报复显得软弱可欺,报复简直是给晋王打白工啊。
  贺知春心情越发的恶劣,晋王简直就是心机深沉,扮猪吃老虎。
  崔九伸出手来,将贺知春拉上了马车,“那寡妇是小杨村的,若是牵扯出她来,明显就是你打击报复。朱家行为不端,错漏之事一大堆,你莫要插手了,让王闻林去解决朱家吧。”
  贺知春坐好了,拿了一颗梅子含在嘴中,马车便开动了。
  “王闻林出身太原王氏……”贺知春说了一半,又叹了口气,“王闻林的确是最合适的。”
  王闻林性子耿直,如今成七郎这案子又在他的手上,他肯定不会相信成七郎是醉酒掉入曲江中溺毙的,一定会继续查下去。
  王闻林可不是她李天宝的人,说起来还同晋王妃是同族。晋王想要壁虎断尾,怎么着也不能让他半点腥臊不沾吧?
  “若是王闻林不接茬儿怎么办?成七郎的死,凶手肯定也是不入流的小角色,查不到朱家的头上去。”
  崔九笑了笑,“傻阿俏,装君子装久了,都忘记自己个本来是啥样了么?”
  喂!兄弟,你这话就不中听了!
  我本来就是正人君子啊!
  贺知春气呼呼的想着,“咱们搞几个人拿了朱家的错处,去大理寺告状吧。嗯,要外乡人,丢了性命的,最好是特别无辜的,若是得罪过晋王那就再好不过了……”
  “把朱二娘被晋王害死了的事,告诉朱大娘子,然后说晋王要整垮朱家,朱家就算一开始不信,王闻林来查他了,他还能不信?朱家手中若是有晋王的把柄,就会狗急跳墙。”
  想借她的刀杀人,也想得太美了吧!至于坑了王闻林,王闻林也坑了她,把她赶出了大理寺啊!
  崔九弹了贺知春的额头一下,“你当某会变戏法呢,要求这么多!放心吧,找人某在行。你莫要再想着朱家的破事儿了,一个开赌坊的,不值当你费心思,让他们狗咬狗去。还是想着怎么弄好长塘才是。”
  贺知春点了点头,“待秋收之后农闲了,长塘一定能够惊掉长安人的下巴。”
  她现在一点钱都不缺,就缺干活的人,长塘要修路要开荒,要种树,要建书院……
  崔九皱了皱眉头,“书院的事情,某劝你同四哥千万要慎重,这书院的山长,一定要选好了,招什么样的门生,选什么样的夫子,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千万不要让圣人觉得你们是要结党营私。”
  崔九有自己的正事要干,没有办法分身去盯着三县大比之事。
  建书院同旁的事情可不同,你往朝堂上一站,开口道,嘿,某乃天道书院出来的,另外一个又说,嘿,某也是。
  这种关系自然就亲近了起来。
  贺知春若有所思,“原本我们是打算只收寒门子弟的,听你这么一说,的确是不行。寒门子弟没有天然的立场,不像世家子基本上都是同家族站在同一个方向。原本他们最容易选择的对象,就是圣人。但若是有了天道书院,那么日后可能会出现一个天道书院的派系……”
  如今朝堂之中已经有关陇世家,武勋新贵,若是再来一个学院派……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虽然这书院是她同魏王一道儿建的,但谁能保证里头不会出现一个强势的意见领袖,将这些寒门子弟全部聚集在一起?
  若她现在就是皇帝了,那么那个话事人可以是她自己,但是现在不行,她现在连皇太女都不是,就有门生了,圣人会如何瞧她?
  科举提拔寒门子弟,本来就是圣人用来对付那些话语权太大的世家的……她动寒门子弟的心思,不就是从圣人虎口中抢肉吃么?
  贺知春越想越是汗津津的。
  但是一转念,她便有了解决之道。
  崔九见她想明白,笑了笑,“阿俏现在要回公主府么?”
  贺知春闭了闭眼睛,将头靠在了崔九的肩膀上,“回去吧。心中憋闷,眼睛想闭着,可又睡不着。”


第323章 比比谁会装门面
  一晃已经进入了腊月,长安城中初雪微融,恰是见晴之日。
  赵升平案之后,王闻林狂扫朱家赌坊,扯出了一桩一桩触目惊心的旧案。朱大娘子进宫同圣人密谈一个时辰,回大理寺监牢之后,便悬梁自尽了。
  而朱家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一夜之间消失在了长安城,再也找寻不见。
  贺知春并不知晓朱大娘子狗急跳墙之时,同圣人说了些什么,但是朝堂之上有好几个晋王党,都悄悄的落了马,猜都猜得到,定然是同金钱往来有关系。
  晋王显然没有料到朱大娘子一介女流,竟然悄悄的握了他的把柄,等着反咬一口,只能都夹着尾巴做人,再也没有做什么小动作。一时之间,竟然兄友弟恭,朝堂之上也分外的和气起来。
  尤其是进入了腊月之后,圣人日日都合不拢嘴的,不为其他的,贺知礼给他分红利了。
  阮嬷嬷给贺知春披上了一件灰色的皮袄,笑道:“贵主又长高了几分,去岁的衣衫,拿出来一比都短了一大截了。”
  贺知春有些窘迫,她已经不记得孙皇后长什么模样了,更加不记得她是不是生得很高。
  她如今可比高糯都高出半个头了,若是继续长下去,不可想象……
  今日圣人下朝之后,要领着亲近之臣,去巡视三县,看看兄妹三人都做出了哪些成绩。
  贺知春不用上朝,便先在家中用了朝食,再去宫门口等着。
  阮嬷嬷塞给了她一个暖手雪花纹的镂空小手炉,用雪白的兔子毛做了个套儿,十分的暖和。
  贺知春上了马车,云霞同木槿一左一右的跟在她的身旁,阮嬷嬷年纪大了,如今已经甚少会远门了,只同邻家的岑老夫人聊天喝茶,在上个月的时候,岑长倩同贺知蓉的亲事终于说定了,两家也算是姻亲了。
  化雪之时最是冷的时候,贺知春坐在马车中饮着热茶,就听到马车外一阵奶声奶气的声音,“里头坐的可是天宝姑母?”
  贺知春一听,乐了,是元豆。
  她赶忙撩开马车帘子,果然看到元豆正站在马车外,鼻子冻得红红的,“元豆快上来坐,你怎么在这儿?”
  元豆笑了笑,“崔九叔领我来的,说姑姑这时辰回来。我娘肚子大了,出门不便,是以没有来。”
  贺知春捏了捏他的小手,把暖手炉递给了他,“别再姑姑面前装小大人了,快来吃点心。”
  元豆也是要当哥哥的人了,如今说话做事越发的有条理,长得胖嘟嘟的,小眼睛几乎都要看不见了。
  贺知春经常在想,魏王年幼之时,大概就是这幅模样。
  不一会儿,宫中便出来了大队的人马,薛贵和元魁赶了马车悄悄的融入了队伍之中。
  这离长安城最近的,便是晋王的长郡县。
  贺知春一撩开马车帘子,就皱了皱眉,“薛贵,这马车怎么恰好停在一个水坑面前了,元豆没有地方落脚了。”
  薛贵挠了挠脑袋,“贵主,没有办法啊,搁哪都是坑。”
  长安城来的官员们,也都遇到了这种情况。因为长郡县挖煤石,不停的有小车运煤石,这路基都被压得有些坑洼了,北地雨水少,平日里不觉得有何不妥当,村中的路哪里有不颠簸的。
  贺知春无语,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然后薛贵便将元豆抱了下来。
  圣人站在队伍最前头,一看到元豆笑眯眯的对着他招了招手,“元豆到阿爷这里来。”
  太子废了,魏王的儿子元豆,便成了他的嫡长孙。
  晋王见有不少人湿了靴子,有些羞愧的说道:“这路也一直在修,但是煤石太重,不一会儿又压坏了,儿想着日后再一道儿修。冬日天寒,便让百姓们先修房屋了。”
  圣人抬眼一看,顿时眼睛就亮了,只见这长郡县的屋子,家家户户都是新盖的,糊着崭新的窗户纸,因为入了腊月,不少人家都开始提前准备年节的吃食,发出阵阵的香味。
  不少鸡在院子里悠闲的走来走去,发出咯咯咯的声音。
  “上次朕来长郡,这里还都是小破屋,百姓们愁苦得很,如今竟然都住上新屋子了,九郎好样的。”
  贺知春瞧着心中也暗自点头,晋王这次简直是下血本的啊,应该是把小煤石矿赚的钱,全部都拿来给村民盖新房子了。因为看着房子的样子,都是规规整整的,一看就是有一队工匠一家一家的修整过去的。
  不少人也跟着圣人一道儿,开始夸奖晋王起来。
  圣人在村中转了一圈,心情又好了许多。
  元豆瞧着,突然开口问道:“阿爷,今日就是年节了么?怎么村中人人都不约而同的穿新衣?”
  他童言清脆,圣人一愣,若有所思起来,这一看来看去,就看出毛病来了,村里人穿的,大致都是差不离的衣服,应当是晋王统一给大家发放的……
  有几个促狭的,伸过头去往几家屋子里头一瞧,艾玛,家家户户连屋子里的家具都一模一样啊,这就有点尴尬了……
  晋王坦然的笑了笑,“衣服是某赠送给村民的,这不年节要到了么?他们听闻阿爹要来,都恨不得给阿爹看最好的一面。”
  贺知春心中就呵呵了,是你想给圣人看最好的一面吧!真能装!
  一行人又往贺知春的长塘县走去,去的正是天道书院所在的后塘山附近,那山脚之下,可不就是小杨村。
  众人一下马车,就傻眼了。
  若说之前晋王让大家看的长郡已经十分好了,虽然他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百姓们生活变好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这长塘县,一落脚就感觉到了不动。
  因为这里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而是铺了青石板,若说晋王是大手笔,那天宝公主简直是神壕啊!
  再看这道路两侧都种着各种树木,这时候贺余自豪的跳了出来,“圣人且看,咱们现在走的这条道种的是梅花树,东边种的是桃花树,南边种的是梨花树,西边种的是桂花树。这些花儿果子的,不光是好看,也能给村民们带来收益。”
  圣人放目一看,那一望无尽的梅花大道,简直美得他想要开口吟诗作赋……
  贺知春挑了挑眉,看了晋王一眼,论装门面,小哥哥你差远了啊!
  接下来让你知晓,什么叫拍圣人马屁的最高境界!


第324章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圣人正想着,就看到贺知春已经叫杨里正拿了笔墨纸砚来了,圣人那呼之欲出的诗欲,顿时找到了宣泄口,提笔一挥毫,写了一首。写完不够,又让那些才思敏捷的官员们,也上前来写上一首。
  贺知春心中无语,她一开始不明白,梅兰竹菊年年看,这些人怎么还能一见就诗兴大发。
  后来她觉得自己想明白了,你想啊,若是拿了个别的花,主家说来来来作首诗,丫的认都不认识是啥品种啊,还作诗?若是大家都作不出来岂不是尴尬了!
  梅兰竹菊就不一样了,咱们平日里就冥思苦想了几首,到时候主家说来来来作首诗,个个才思敏捷,倒背如流,佳作频出,岂不是雅致的美谈?
  贺知春觉得一定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她就不能看到一朵花,立马写出一首诗来!
  “阿爹与百官乡民共同吟诗作对,当真是一件风雅之事,这村中也有关于梅花的童谣,不若让那学上的村童,照着写下来,然后儿将大家今日吟的诗拓在碑上,也好让后人能够再现今日盛况。”
  圣人舒坦了,一不小心又要青史留名了,天宝这丫头,就是铺张浪费……
  百官舒坦了,一不小心又要文名远扬了,反正也不用某出银子……
  小杨村的百姓们激动了,天哪,他们村子要出名了,以后谁来看,蹲在村口收买路钱都要发啊!
  晋王扭头一看,嘴都要气歪了,贺知礼居然还在那里画圣人与民同乐图,他阿爹明明就是一个老头子了,哪里长得那么好看!你的眼睛里长了花吗?
  贺知春看了晋王一眼,看到没有?我可没有自己掏钱帮村民盖房子,也没有给他们买衣裳!
  圣人心情好,笑眯眯的问道:“这村子上还开了蒙学么?”
  贺知春点了点头,“这山上便有天道书院,学子众多。若是有那家贫的,可以来这蒙学中做夫子,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乃是双方都有益的好事。他们长大之后,也想为阿爹效力呢!”
  圣人哈哈大笑起来,他要是能够活那么久就好了啊!
  圣人说着,看到了贺知礼画的画,顿时惊为天人,“贺爱卿,你画得可真像!”
  百官伸头一看,喂,圣人过分了啊!这画上的人明明比你好看一百倍好吗?但骂完了又暗戳戳的去找自己,天!贺二郎,某能把自己扣下来回去当遗相,供子孙后代瞻仰不?
  某从来都不知晓自己长得这么俊朗啊!
  晋王也忍不住去找自己,一找到简直要气死了!为什么大家都美了一百倍,他却画得跟真人一模一样……这么一对比,就他最丑了啊!
  贺知春嘿嘿一笑,看到没有,比起你那么刻意,我这里那叫一个如沐春风,除了你,大家都舒坦了!你拍马屁只拍圣人一个,我一拍一群,还能特意漏掉一个!
  看完了梅花,圣人也同在晋王那里一样,四下里转了转,小杨村的房子也都是新盖的,但并不像之前看到的一样,整整齐齐大小一致。
  “圣人有些好奇,这是天宝给村里人盖的房子么?怎么大小不一,那么这些人不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么?”
  贺知春摇了摇头,“我怎么能给村民们盖房子呢?阿爹要我来长塘,是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我能够帮他们挖沟渠,修道路。但是建房子种田这种事,还得他们自己个来。不然的话,全天下的人都等着国家给他盖房子,给他们银子花,那怎么行呢?”
  “阿爹疼爱我,给我公主府不少厉害的泥瓦匠,我不过是让他们来帮了帮忙罢了,至于要盖多大的,就看他们自己有多少银钱,家中有多少人口,需要盖多大的才是。”
  圣人若有所思。
  一路上众人看了长塘的沟渠,又看了新开垦的大片荒地,这是贺知春打算来年栽种棉花的,然后便到了天道书院的脚下。
  这一站,众人又觉得有些恍如隔世起来。
  这里热闹非凡,简直如同到了坊市一般。
  那山脚之下,建的是整整齐齐的商铺,一个个都已经撩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