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凰台_怀愫-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的,小禄子还跟说这差事,常办常有。”
  沉香手指头戳他一下:“闭紧你的嘴,里里外外的人问,你且得说是公主送的,都已经把事揽上了,哪能只得一半好。”
  小顺子是常在外头走的,赶紧点头:“这好差事往后还交给我,风风光光出去一回,还有得着厚赏。”姜家姑娘倒是大方,一给就是一把小梅花小海棠的银锞子。
  沉香气得拧他一下:“你就当自己是瞎子聋子,多的一句话都不许说,给公主惹了事儿,看我打不打你。”小顺子赶紧拱手作揖,笑嘻嘻退出去,把碧微捎带给卫善的东西留给沉香,沉香捧着盒儿进屋:“这事儿公主便不该管。”
  管得好那是人情,管得不好可不叫人说嘴,到底太子妃才是正经姑嫂,此时她还没进宫来,进了宫难免要听这些风言风语的,到时心里怎不难受。
  沉香跟着卫善这许多日子,又出过一趟远门,涨了见识:“袁相胡相都是立推正统的……”后头的话不再说,若是太子妃有子,等到秦显当皇帝了,她的儿子就是皇太子,一杆子往后支二十年,都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到时秦昰秦晏不过是亲王。
  卫善正在给林先生写信,问他当年那批旧人,可招揽回来了,咬着玉头竹杆计算这些旧人能回来多少,纵有十之一二也是好的。
  林先生作《大业英雄志》并不是专为了拍马,他肯搬离龙王山,在卫王庙前开了一间小茶寮,请了说书先生,轮番说卫王的这段故事,是为了把当年那些旧人再引回业州来。
  《大业英雄志》传得越远越广,能听见的人就越多,写到卫王这一段,有些旧事是旁人不知的,林先生把这些戏言嵌在书中,只要听见,活着的还有心回来的,自然就会回来。
  卫善不明白他说的旧人,除了军队还能有些什么人,当年卫家的兵丁都被正元帝收编,譬如姜家和周师良的人马,也都一样打散了,分派到各地去,这些人便是心里想着卫家,终究也难成势,也更别说什么一呼百应的话了。
  她正出神,冷不丁听见沉香这么一句,抬头便道:“沉香都能有这番见识了,我心里有数。”若连这点忙都不帮,那还说什么要报活命之恩,确是无人知道无人计较,可她心里明白,绝不能当作不知。
  沉香知道公主就是个倔犟性子,既说了这话,便是心里已经思量过,便不再开口,替她把茶满上,又问业州送来的新婚贺礼到了没有。
  太子大婚,前朝后宫一派欢欣,偏是此时有战报传来,大贺氏内乱,乌罗部族被铁利部赶出了汉人城池盐湖,趁乱攻进勿州,想抢些盐铁粮食,勿州离业州之间隔着平州辽州和建安府。
  魏宽进言再用贺明达,贺明达离开勿州更近,可贺明达是正元帝留给儿子加恩用的,听见便开口驳了,反把卫敬尧调派过去:“他也歇得够了,正好动一动筋骨。”
  卫敬容听见弟弟又往前线去,哪有不牵挂的,京城雪化霜融,可那儿却还是冻土,卫善嘴上宽慰她,心里也跟着犯疑,上辈子打这仗的是魏宽,魏宽断了一只手,还把人赶出勿州不说,还一直赶到了山北部,也就因着他这样悍勇,大贺氏这才诚心讲和,终正元帝一朝都未再进犯。
  战报八百里加急送上来,亲蚕礼那一天,卫敬尧打了一个胜仗,把这些骑兵游击赶出了勿州,乌罗部族的残兵分成两股,一股往草原逃蹿,一股往新罗去,这批人就是恶狼,既无吃又无喝,那儿虽然贫瘠,可总比冰雪未化的草原要好。
  高丽国君送来的求援书,到底是不是派军救援高丽,朝上分成两派,一派不愿意插手,高丽国两边都想讨好,一边给大业进贡,一边又还把自己当作大夏旧臣,乃是首鼠两端的反复小人,此时大夏鞭长莫及,求江宁王是怎么也求不来了,恨不得能亲身过来拜见正元帝。
  一派的意思便是此时救援,但也要让高丽伤筋动骨,免得还想对大夏臣服,既要救援,便断了和大夏的联系,也别妄想再娶大夏江宁王的女儿,两边结亲。
  太子大婚是大事,救援高丽反成了小事,到了二月二十八这一天,中门大开,太子妃乘金路进来,告拜天地,送入东宫。
  宫中处处宴饮,小顺子的差事又来了,这回是一只长匣之中两股金钗,卫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不知,小顺子跑了一趟,这回却没东西带回来。
  卫善这才松一口气,若是带了些什么回礼,小顺子要怎么这时候进东宫,把东西送到秦显手里,也不知道今日碧微还睡不睡得着。
  她翻出一坛子合花欢浸酒来,还是当日碧微亲手晾晒浸泡的,让小顺子再跑一趟,带了两盒金乳酥荷花酥去,洒上一小坛合花欢酒,让她饮后能安眠。
  沉香捧了盒子进来,是从清江送来的,还是那只桃花雪洞的小罐子,里头盛的却不是醋了,里头装着满满的金丝阿胶蜜枣子,卫善将要入宴,嘴上涂了胭脂,拿手指尖沾了一点尝尝,依旧还是没信来,也不知道他明白了没有。
  东宫苑里处处张灯结彩,新人进门,饮过合卺酒,结过同心结,从此宫中便有了太子妃。再隔两月那几位良媛承徽昭训也都要跟着进门了,连齐王身边都添了一位良娣一位良媛,都等着办喜事。
  卫敬容还在月子里,也穿上皇后冠服出来了,行礼的时候很说了些勉励的话,私底下又赏了一对儿合色葫芦的荷包,一人一只,一面是红一面绿,绣的百子石榴,太子妃夜里便把那香囊挂在帐中,第二日卫敬容又赏了一对儿金玉如意,珊瑚宝树,样样都是吉祥花色,盼她早日能为皇室开枝散叶。
  甄氏是她挑出来的,徐淑妃也赞脾性温柔,行事大方,虽是新妇,举止言行无一不妥,娘娘庶母们赏赐东西给她,她也各各都有回礼,只卫敬容得了她亲手做的一对鞋子,还给卫善绣了一个荷包。
  秦显倒瞧不出欢喜来,虽是新婚,也是请了安就去了紫宸殿议政,走的时候连头都没回,卫敬容伸伸手,把甄氏拉到身边,告诉她宫里哪个时辰请安,哪个时辰歇息,她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就多往丹凤宫来走动。
  卫善坐在一侧,心里有些烦恼,上辈子没经的事儿,这辈子都给碰上了,送了一对儿白玉环给甄氏,热闹还没完,前头就送了战报来,卫敬尧大胜,可却跌马来,伤了腿。


第121章 有女
  卫敬容一接着信儿便红了眼圈; 信中只说受了伤,又没说伤得如何,心内焦急; 急问消息:“人怎么样?除了伤着腿还有哪儿伤了没有?”
  卫敬尧是先被流矢射中; 力竭之后才跌下马的,身上除了腿伤还有箭伤; 卫敬容细问究竟; 眼泪便淌下来; 卫善赶紧抽出帕子给她拭泪:“姑姑仔细伤了眼睛。”
  正元帝亲自到丹凤宫来告诉妻子这桩事; 看她抱着孩子落泪,叹一声道:“敬尧这小子; 从来都是这么个莽撞样; 我派个御医去看看,也好安你的心。”
  卫敬容心中关切; 才要点头; 又生生忍了回去:“千里迢迢的去了; 说不准骨头都已经长好了; 倒叫人说他娇气; 阵前受伤; 还得陛下亲派御医。”
  “胡说,这是朕的小舅子,谁敢嚼舌头。”卫敬尧赶走了乌罗部的流兵散将,又威慑了高丽,间接算是帮了大贺部族酋长的忙; 这番用兵快速有效,正元帝正要褒奖他。
  卫平在帐前当了副将,他原来跟着秦昭,这回也一道上了战场,卫敬尧已经不能加封了,便给卫平加封,又笑眯眯的问:“我这儿可有人来问婚事,你看平儿年纪也大了,跟魏家那个小姑娘可还般配不般配?”
  卫善一时绕不过弯来,魏人秀比她还小上些,这会儿才十三岁多,怎么会有人提起她和哥哥的亲事,何况这两人只打过一两回照面,魏人秀怎么也不会提起这个来。
  卫敬容也跟着怔住了,卫魏两家从来不和,去岁两家互相走礼,打的还是卫善和魏人秀两个小姑娘的交情,正元帝还问过一回,卫敬容当时便说是小姑娘家投契,年纪相仿,这才互相送送东西。
  正元帝那时还道,两家一直不和,他也不好劝,小姑娘们倒先交好了,也是一桩好事,他是不是真心卫敬容心里清楚,此时谈起,收了眼泪,问道:“这魏家的姑娘也太小了些,怎么这会儿就定起亲事来了?”
  卫平的妻子要能独当一面,正元帝分明知道,还提起这一桩来,她拿软话推一推:“平儿都多大年纪了,我相看的都是同他年纪相当的,魏家姑娘实是太小了。”
  正元帝听她这样答,把目光扫在卫善的身上,卫善这一年里人高了,眉目也长开了,小小女孩子,一错眼儿就长大了。
  卫善今日穿的是秦昭送她的合色两面小袄,穿了玉色的这一面,绣着大朵金红牡丹,红玛瑙作扣子,衣裳华丽了,头发便梳得简单,一只金环两朵金花,米珠儿作流苏,旁的一样饰物也没有,可这点年纪便艳光动人。
  怪不得魏家那小子惦记着,正元帝一叩茶盏,看她大眼睛乌溜溜的转着,想说又不说的样子,笑一声:“怎么,善儿有什么话说?不想魏家姑娘当你嫂子?”
  卫善一心想着那份战报,饶是她不懂得战事,也知道这事没这么简单,林先生说小叔是空有侠心没有将才,卫修很不服气,林先生便把小叔打的那几场战拎出来,分明能一箭双雕的,他偏偏只是凭自己痛快,这毛病多少年也改不掉。
  这回竟然一次办了三桩事,想想也不是小叔的脾气,他要打便打到底,哪里还会留个尾巴,高丽国派的使臣已经在路上,据说又献美又献宝,这番知道大夏的手伸不到他高丽去,一心一意在要大业捞好处,还派人把大夏当年分封在高丽的归义侯捆了送进京城来。
  大夏立国也一样是把旧主赶出去,归义侯就是这么分封来的,扔在高丽多少年,也从来只当没有这个人,过得倒似个庶人,这回捆了来倒是装模作样,对大业表露忠心,连分封多少年的侯爷都捆来了,自然也就不能再重投大夏。
  卫善心里猜测是林先生的主意,既恰逢其事,正好假借这个由头,让叔叔退一退,卫敬尧的性子既不适合混官场也不适合带兵,可他正值壮年,只要他在,纵正元帝不留一只眼睛看着卫家,朝中也自有人会留一只眼看着卫家。
  倒不如对正元帝示弱,卫平才是个副将军,手里有兵也没打过几场像样的仗,正元帝心里他更是小辈,由他来执掌卫家,让卫敬尧退到幕后。
  心里这些念头正在轮转,听见正元帝问呆呆应上一声:“秀秀?秀秀比我还小些呢。”卫善怎么也不会想到,正元帝是假借了卫平的事,来说她的婚事,她还真不知道卫平喜欢什么样的姑娘,上辈子没娶到嫂嫂就逃出京城,也不知道后来哥哥娶妻了没有。
  卫敬容看她这样子,推了丈夫一把:“她懂得什么,还是个毛孩子呢,你怕不知,这孩子作弄昭儿,寄了一罐头醋到清江去,骗她哥哥说是酒。”
  正元帝一听反笑起来:“哦?还有这桩事?”想想秦昭从小确是对卫善不同,抱着背着,那会儿还道秦昭这孩子跟着王忠全学了些侍候人的本事,不料长大了倒还得用。
  卫善“腾”一下脸红起来:“我可没骗二哥,我又没说那罐子里头不是醋。”这点小事姑姑竟也知道了,想到自己还大言不惭,十分笃定自己不会吃醋的。
  秦昭还她的那一罐头蜜枣子,也不知道放了多少蜜,银签子插起一个来,扯丝粘蜜,牙都给糊在一起了,得用舌头一点一点的舔着吃。
  正元帝笑呵呵看着她:“也就你二哥受你作弄,这淘气的脾气不改,往后怎么嫁人?”卫敬容心知他是有意提起魏家来的,却猜度不出是为了什么,知道在他心里魏家袁相是卫家不能碰的,干脆提一提秦昭,看看他态度如何。
  卫敬容使了个眼色给侄女儿,卫善立时站起来,装作大羞的模样迈出去,一面走口中一面说道:“姑父太坏,竟拿这事儿打趣我。”
  上辈子正元帝可从来谈过她的亲事如何,那会儿怕她嫁给秦显,防范的倒仔细,也不知道姑姑和姑父在屋里会说些什么。
  宜春殿里有她的人,杨云翘那儿也有初晴的小同乡,丹凤宫里还真没有,问了结香瑞香也不会肯说的,心里好奇,怎么姑父突然就谈起她的婚事来了。
  等卫善出了丹凤宫,正元帝便道:“我们善儿也长大了,有人惦记上了。”
  卫敬容不问是谁先笑起来:“哪是这会儿才惦记上呢,你瞧见她身上这件小袄没有?合色的!”江南时兴的式样,合色的荷包,合色的鞋子,还有合色作鸳鸯带,用这个当作定情物。
  正元帝哪里懂得这个,倒是杨云翘曾给他做过双面鸳鸯的荷包儿,听见卫敬容这么说了,怔得一怔,想着她的衣裳是南边式样,看着卫敬容说不出话来。
  “这还有什么不懂的,只怕这回昭儿回来,就要提了,连赐的人都一个不留呢,我当娘的都没瞧出来,还是显儿告诉我的。”提起秦显,正元帝眉目一动,卫敬容跟着道:“兄弟这上头倒比母子更亲近些了。”
  提起兄弟,正元帝更不言语,挑挑眉头:“显儿倒没跟我提过。”
  “不跟你提,只是跟我磨个不住,我想想昭儿虽出身上差了些,可这些年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善儿要是愿意,依旧还是当秦家的媳妇。”卫敬容说完,如意便在小包被里动了起来。
  小儿眼睛还没睁开,先哼哼唧唧的扭,卫敬容立时抱着她拍起来,正元帝也被吸引住了目光:“这是要作甚?饿了?渴了?”
  卫敬容看他拿手笨拙去拍,生怕用大了力,心里竟一时酸涩:“饿了,不吃怎么长,我恨不得她也长以十四五岁,到能议亲的时候,要挑个什么样的人才好呢。”
  正元帝被这话茬到十五年后,养在身边的女儿,和亲生女儿怎么能相同,到底还是自己的女儿更亲,满朝文武数一数,光是想也觉得无人配得上。
  正元帝逗完了孩子,这才又道:“等她能成亲,咱们也都老啦。”想一想十五年后的光景,吴江已经纳入版图,世上再无大夏,笑着点点女儿的鼻尖:“到时候给咱们妞妞定个好夫婿。”
  丹凤宫中竟有一刻温情,正元帝夜里便留下来用膳,又叫人把奏折抱来,宿在偏殿中。卫善久等姑姑传唤不至,心里又担心小叔的伤势,写了信去问,还不如官驿送信更快。
  正猜测正元帝会说些什么,先接到了魏人秀的帖子,请她到魏家去作客赏花。这倒是一桩奇事,魏家的花园被魏宽和魏夫人拆得七零八落的,别个家里总养些花草,魏家是绝没有的,这么些年一回帖子也没发过,怎么突然就想起要请她赏花了。
  可既是魏人秀相请,她也没有不去的道理,回了帖子,着人把新得的茉莉宫粉给魏人秀送去,魏人秀得着宫粉很是高兴,她还是进宫宴饮看见过卫善一回,两人都不及说些悄悄话。
  魏人杰一直外头猫着,看见宫人走了,从屋子外头跳进来,急急问妹妹道:“怎么样?她来不来?”魏人秀看着哥哥的样子,小嘴一抿,总觉得这事儿悬,可看哥哥这模样,点头道:“来!你可不许惊着她,说好了,就光看看。”
  心里却打主意,要是卫善真能当她的嫂嫂就好了。


第122章 喜欢
  卫善第二日请安的时候把魏人秀请她请花的事告诉了卫敬容; 卫敬容手里抱着女儿,人半靠在榻上,秦昰趴在床沿去看妹妹; 觉得她脸也小手也小; 毛茸茸香喷喷,比什么黑白熊儿; 画眉鹦哥都要有意思得多了。
  “她怎么这样小; 她什么时候长大; 她怎么一直哼哼; 她什么时候长牙。”秦昰替还没满一个月的小妹妹提了十二分的心,看她光是喝奶; 又怕她吃不饱:“她什么时候能吃肉糊糊。”
  卫善“扑哧”一声笑起来:“你跟她这么大的时候; 可没有她这么乖,成日里只是爱哭; 闹个不住。”秦昰是个闹腾的孩子; 在肚子里就爱翻身打架; 生下来也不安份; 反叫卫敬容松一口气; 怕再是个弱的; 又养不住。
  听见魏家相请,看一眼善儿,魏人杰怎么也比不过秦昭,何况正元帝心里必不会愿意魏卫两家结亲:“她既请了你,你就去坐坐; 昨儿你姑父说的只是玩笑话,当不得真。”
  自然是玩笑话,也只能是玩笑话,卫善也知绝可能联姻,她原来把正元帝当作父辈长辈看待,跟着林先生久了,从他口里说出来,未有一句恭敬的话。
  卫平有时都会蹙蹙眉头,不论前事如何,正元帝已是天下主了,卫修更不必说,自他记事起,便没有卫敬禹,只有正元帝,反是卫善听的最多,跟着促狭起来,若真是联姻,他可不得从御座上跳起来。
  一面想一面忍笑,低头和秦昰一起逗着小如意,卫敬容看看侄女儿,心里约莫知道这怕是叫魏人杰给惦记上了。
  正元帝提了这一句,她一句话也不接口,特意提起昭儿来,让他知道昭儿早存了这个心思,显儿乐见其成,善儿绝没有自己去招惹那魏家的小子。
  王忠那儿卫敬容从没断过礼数,应时当令但凡有些什么贡物,也总给他送去一份,她刚想打听打听这话是从什么地方流传出来的,王忠便让他的小徒弟林一贯送了桃花鲊来,说是正元帝赏赐的。
  跟着便扯起了闲篇,说前两日陛下和魏国公就在紫宸殿里吃酒,陛下很是高兴,今儿想起要赐这个来,魏家也得了许多。
  既是魏宽提起来的,那除了魏人杰还有哪个,看善儿的意思,并没把魏人杰放在心上,抚抚她鬓边的珠花,看她身上换的这件品红色银丝挑线的裙子,笑一声道:“这又是昭儿送的?他倒知道你穿什么最相衬。”
  洗三那天也是一身红,裙摆上一片海水纹样用银丝金线相挟做攒珠绣,眼儿一扫还当是米珠串上去的,离得近了,才能瞧见是金银丝攒出来的。
  把她养到这么大,就盼着她过得舒心快活,魏家不论旁的,比起别家来也算是好的,可怎么能比得过昭儿,卫敬容不再多说,拍一拍她:“早去早回,别在外头耽搁。”
  卫善出了宫,先坐车回卫家,卫管事不在,家里大小事务都交给卫管事的娘子,外间再叫冯副管事跑腿,卫善回到家中,先把这十个月里走礼的单子回礼的单子拿过来看一回。
  谁家添了新丁,新家娶了新妇,娶的又是哪一家的,看礼单便一目了然了,胡成玉的小儿子还是没定下山东孔家的族中女,婚事耽搁了下来。
  反是袁礼贤的大儿子,秋闱中举成了进士,朝廷头一年开科举就榜上有名,袁相家必风光得紧,婚事也早早定下,虽不是山东孔氏一族,也是七姓其一,谢家的女儿。
  正元帝对胡成玉想娶孔家女怒成那个样子,对袁礼贤要讨谢家女当儿媳妇却一个字不字也没提起过,她拿着礼单细琢磨,冯管事躬身等着,知道家里一半儿是公主当家,立定了等她发问。
  谁知她看过一回,竟不再问,随手把礼单放下,问道:“家里暖房养了什么花,落琼去挑两盆来,咱们,再预备些点心酒水一同带到魏家去。”
  这么几步路原不想坐车,想一想还是避忌些,坐了车到魏家正门口,还当这回出来迎的依旧是管事娘子,谁知竟是魏人杰。
  自业州回来就不曾见过他,回来的这一路走得急,多是骑马坐车,等到换了船又不是出发时坐的宝船,魏人杰也不能再来敲窗户了。
  看他靠在门柱,脚尖不住磨着青砖地,整个人不情不愿的模样,卫善还发他是被他妹妹差遣出来的,掩口一笑:“怎么是你在外头,秀秀呢?”
  魏人杰都快一个月没瞧见她了,除跟妹妹打听,也没旁的法子,买上一包山楂糖丸子,两三样饴糖点心,问她宫里的热闹瞧得怎么样。
  小姑娘家能说些什么,告诉他卫善洗三宴的时候给小公主添了一盆子的金银花如意锞子,卫善那一天梳了什么头,穿了什么衣裳。
  魏人秀还当哥哥是随口打听两句的,她跟哥哥本就亲厚,只魏人杰没多少耐性,平日里坐在一处也少说话,更别说是小姑娘家添了什么胭脂,送了什么宫粉这样无趣的话。
  谁知哥哥竟然肯听,还越听越笑,魏人秀手上拆开糖点心袋子,呆呆问了一句:“二哥是不是喜欢善儿?”
  魏人杰也不知道那什么如意织锦海水纹样到底是个什么纹样,听见是红的,就知道她穿的好看,脸一定是雪白雪白的,眼睛是乌亮乌亮的,笑起来嘴角一翘,生气了就把手一叠……正傻乐着,冷不丁听见妹妹这么问,差点儿从椅子上滚下来。
  火烧屁股似的跑了,魏人秀手里捏着山楂糖丸子,半个都还没咽进去,还从来没见过二哥这个模样,怔怔坐了半天,原来二哥喜欢善儿。
  魏人杰梗着脖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卫善还盯着他,把他脸看得更红,随手一指,先迈两步到回廊里,才刚靠着门柱想了半天,见了她要说什么话,问问她这些日子在宫里舒心不舒心。
  可真的见着她了,竟不敢看她,拿余光瞥上几眼,她好像瘦了点儿,是不是进了宫反而不顺心,这些小事原来他从未理会过,听妹妹说了几回,秦昱光会告黑状,杨妃知道皇后生了个女儿,那欢喜的劲头掩都不掩不住。
  魏夫人自己不论人长短,也不许女儿论人长短,可魏人秀还是小姑娘,小姑娘们凑在一处,怎么会不说这些新鲜消息。
  这会儿看她瘦了,面颊肯定是尖了一点了,便疑心是不是宫里日子过得不痛快:“你,你要是在宫里呆不住,还不如回来,还能出城跑跑马,打打兔子。”
  回廊都走了一半了,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卫善看看他,笑了:“难免总有不痛快的时候,可也不能只顾着自己痛快。”
  魏人杰原来不懂的,只要想一想她也就懂得了,想问问是谁叫她不痛快了,可一条回廊走到头,也没问出来。
  魏人秀就在亭子里等着,魏家除了她屋子里头,就没旁的地方养花,为了把二哥留下,得把花会摆在院子里,特意去买了好几盆梅花,虽是花时可品种俱全,这个时节也是花了大钱,把魏人杰那点子家底掏空了一半。
  卫善还当是魏人秀想她了,这才找她过府,说说悄悄话,不意这么劳师动众的,玉蝶宫粉、绿萼洒金、还有乌羽玉、骨里红,开得最盛是一盆朱砂台阁,卫善拿眼儿一扫笑了起来:“光只请我,这些花也太可惜了些。”
  魏人秀看见自家哥哥在卫善身后连连摇头的样子,笑一声:“不可惜,是给你看的,就不可惜。”挽上她的手:“我怎么看你瘦了些?可是宫里事儿太多?”
  丫头沏了茶来,点心果子摆了一桌,卫善拿了一块梅花糕:“姑姑让徐淑妃襄理宫务,让我边上学着也帮帮手。”卫善偶尔也跟魏人秀吐露一点宫中事,譬如姑姑是怎么辛苦的,杨妃又是怎么拿乔的。
  次数多了,魏人秀就偷偷告诉她,说把这些话告诉了亲娘,问她要是往后自己遇上了又要怎么办,魏夫人只有一句话:“你那刀是当摆设用的?”
  两人拿这个打趣,凑在一处贴着耳朵说悄悄话,魏人杰就坐在栏杆上看着,沉香几个看见小姑娘们叙话,魏小将军却在,都不能多说什么,魏家的丫头更是装聋作哑。
  魏人秀摘下两朵梅花添在鬓边,问她:“你在宫里是不是挺为难的?姜姐姐和……和太子妃。”
  卫善手指头挠挠朱砂梅蕊:“那也没法子,姑姑说往后无论大事,再叙小情,姜姐姐只怕也不能到后宫去了,太子妃是很端庄大方的人。”她只怕还不知道,又或许是知道了,不曾提起过。
  魏人秀觑着她的脸色:“也怪不得你烦恼,我给她也送了一盆花去,她还了一盆来,这盆绿萼就是她送来的。”听说请了袁妙之过府论诗,等真的入了东宫,哪里还能论诗文呢。
  说着又道:“这回上巳她总躲不过去,你跟你新嫂嫂一道,我领着她,你也就不必为难了,好不好。”说着仰起脸来笑,惹得卫善捏捏她的面颊。
  “我承你的情,我们秀秀最乖巧。”卫善眉头一动,想起杨家两兄弟来,眉心一拧:“杨思召腿上的伤应当好了罢。”还没回去当差,小顺子也不能再往那儿走动,走一回青州,知道杨家这许多孤魂野鬼,又想起那个在她门前一头撞死的小姑娘。
  “听说是好了,可留下毛病来,走路有些不稳定,杨家还想跟袁家议亲事,听说袁相连眼孔都没扫过去。”魏人秀掩袖偷乐,杨思齐这样的人竟还想娶袁姐姐,怕不是失心疯。
  这必又是魏宽说的话,卫善一听,好奇起来:“当真?杨家一个个都是癞蛤蟆,见天想吃天鹅肉。”她眉毛一竖:“他既好了,那就叫他再断一回。”


第123章 情债
  卫善和杨思召不对付; 这个魏人杰是早就知道的,听了这一句这才想起来杨思召这么些年是怎么对卫善跟前跟后的。
  魏人秀冲口而出:“是……是你,把他腿弄断了?”那回打马球时; 魏人秀也坐在台上看着; 三家的人和晋王的兵丁混在一起赛马球,两个哥哥们打得都很好; 半场还进了球; 谁知好端端的杨思召就落了马; 跟着杨家姐妹就对她鼻子不是鼻子; 眼睛不是眼睛的,寻常宴会上见着了; 也不理睬她。
  那会就觉得古怪; 杨思召再不济也不至于连马都骑不好,自己手里拿着马鞭子; 竟还能绊住了马腿; 跌下来还把自己给踏伤了; 这桩事成了武将子弟中的笑谈; 杨思召腿好了也窝在家里躲羞; 不敢亲易出门; 怕被人怎么就跌了马。
  魏人秀瞪圆了两只眼儿,盯住了卫善,不意竟是她干的,卫善一句说破,也不否认; 干脆就认了下来:“是我求的二哥,这下告诉你了,你可千万不许说出去。”
  魏人秀也知道这事要紧,何况卫善竟没想着遮掩,还全告诉她了,心里一喜,把她的胳膊紧紧挽住了:“我保证不说,梦里也绝不说,要是我透漏半句,我就长满脸的麻,一辈子都不好。”
  小姑娘发这样的誓言,就已经是毒誓了,卫善拍拍她的脸儿:“你不会长麻子,你比澄粉汤圆还要白嫩。”两个人鸟儿似的叽叽咕咕。
  魏人秀笑了一会儿才想起来:“那你为什么要弄断他的腿啊?”她心里把卫善摆在前头,当时魏人杰笑杨思召跌了马,她还觉得幸灾乐祸实在不好,经过杨思齐一事,心里早已经把杨家看得低了,何况又是卫善干的,她要做什么,自然有道理。
  “你哥哥为着什么要弄断杨思齐的手,我哥哥也就是为着什么要断弄杨思召的腿,这一家子就没有一个干净东西。”卫善捏了一块小桃酥,手上托着帕子吃着,笑盈盈的咬了一口,到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