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萱-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萱觉得还行,她大约是太久没出门了,适应一下就好了。
  卫桓还是怕她冷,本想把披风解了给她的,不过被她拒绝了,只得作罢。
  待出了城门,风更大,一行人打马至城郊东营,登上看台,这位置却是个风口,风呼呼吹着。
  这回这么说卫桓都不听她的了,直接解了自己身上的披风,披在她身上。
  姜萱无奈,其实她感觉还好,这看台她又不是第一次来了,当然做好准备的,他又不是不知。
  只好由得他了。
  披风浸透他的体温,暖融融的,姜萱唇角还是翘起。
  当然,有这待遇的不仅仅她。
  徐乾比卫桓还紧张,程嫣去年伤过腹部,他老担心她受寒,一边蹙着眉心说她来什么来,另一边却已解下披风给她仔细系了。
  又取出备好的黄铜手炉,塞到她手里,叮嘱道:“侧过身,背着风。”
  “知道了知道了。”
  程嫣见卫桓已转身下高台,忙催促徐乾:“行了,你快去!”
  接过手炉,撵徐乾匆匆去了,一侧头,见姜萱看过来,她抱怨:“和个老头子似的,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比元娘她太。祖母还要唠叨。”
  当然,她语气如果没有挥之不去的一丝甜的话,可信度会更高一些,被塞了狗粮的姜萱笑道:“诶,再抱怨可就假了啊。”
  她打趣:“真真羡煞旁人,伯潜和嫣娘可是我见过的第一等佳侣了。”
  程嫣一贯是个大方的,不过这话她不认同,笑着反驳:“切,难不成你和二郎比不过?当平日我们的眼睛是瞎的不成?”
  她和卫桓?
  实话说,还真是差了点的。
  当然,单论夫妻感情和彼此珍视,她自信她和卫桓不逊色于任何夫妻男女的。
  只不过,若谈到志趣相投,倾盖如故,老实说,两人还差得挺远的。
  这又是另外一个境界了。
  徐乾和程嫣可还是灵魂伴侣,两人三观合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他们思想和精神上都是同步的,不但是夫妻还是知己。
  实话说,姜萱还挺羡慕的。
  至于她和卫桓吧,两人三观还是许多不合的。他说他努力改变,决心她信,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她,非因他本人理解并认可的。
  改变的是行为而非思想。
  所以吧,两人在某些事情上肯定不如徐乾程嫣二人合拍,这是事实也不需要否认。
  不过吧,姜萱也没气馁什么。
  卫桓很好的,只是成长环境太过恶劣了,她相信只要他愿意去感受,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亲情,兄弟情,战友情,还有许多。
  他大约永远无法成为那种天生仁者,但他肯定不会一直这么偏的。
  姜萱笑笑,也未打算说这些,只斜了程嫣一眼:“谁敢说你瞎?这么亮一双眼睛。”
  不过程嫣还是隐有有所觉,嘿嘿笑了两声,她悄声安慰:“早晚会好起来的。”
  “这六万降卒当初还曾说坑杀呢,现在还不是都收编了。”
  大约是了解不深,她比姜萱还乐观。
  姜萱笑笑没多说,只举目眺望卫桓身影。
  她相信他。
  不管如何,她都会陪伴在他身边的。
  ……
  检阅很快开始了,六万军士纵横列阵,秩序井然,气氛肃杀。
  卫桓由上而下俯瞰,训话过后,又率诸将入阵检视。
  接着才是军阵演练。
  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下先前的矿区劳改,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感,从戎的待遇和辛苦程度都比前者好太多了,劳改过后再被释放收编,这六万河间军非常庆幸,因此归附心甚强。
  算是错有错着。
  这六万河间军都是精兵,个人素质都很过关,竭力表现之下,精神抖擞士气如虹,这场演兵还挺精彩的。
  卫桓勒马于军前,训懈勉励一番,最后道:“有过嘉奖,有过则罚,严守军纪,不得有误!”
  他沉声:“诸将士听令!整军,回营!”
  “是!!”
  皮毛油亮的黑色膘马,年轻主帅一身玄色铁铠映着微微日光,愈发英姿勃发,威仪赫赫。
  姜萱唇角翘起,双目晶亮。
  卫桓没刻意回头,只他早注意到了,他就是极喜欢她这眼神,才惦记着叫她来的。
  这回被她这般看着,心下畅快自不用细说。
  待回城时,已是入夜了,两人便直接回了后院。
  沐浴梳洗,换了一身寝衣,姜萱情绪还颇高,偎依着他的肩膀轻笑:“卫府君果然英伟,真男儿也。”
  温柔依旧,只神态语调少了旧日那种包容,多了娇俏。
  其实有变化的不仅仅卫桓,也有姜萱,她如今更似一个恋爱中的少女。
  渐渐褪了以往那种若有似无的长姐姿态。
  卫桓不是没感觉的,他说不出来,只他心里却觉很重要的,隐隐欣喜难以言喻。
  “寻寻喜欢吗?”
  他凑近她的耳垂,轻轻吻着。
  姜萱大方承认:“嗯,我可喜欢啦。”
  说着瞅了他一眼。
  波光流转,卫桓被看得心一热,两只大手忍不住挪了挪,正心猿意马间,却被姜萱一巴掌拍开。
  她拧眉抱怨:“我还有些疼呢。”
  卫桓一听急了,“我看看。”
  看啥看啊你?
  姜萱大窘,一侧身挣了出去,给他一脚,“不许胡说!我睡了。”
  “怎么就胡说了,……”
  不看不放心的卫桓追上去,姜萱扯过被子卷了一圈:“去,你今儿自己一个被子。”
  “寻寻,寻寻,……”
  ……
  卫桓检阅过后,六万原河间军随即融入并州军中,被打散安排至各营,开始密密操演。
  已开了春。
  正月末,冰雪消融。
  风已褪去寒意,绿意冒头,冰水汇入河流水声哗哗,阳光渐暖,至二月初,土地开始变得夯实。
  卫桓下令整军。
  二月初四,他将率晋阳大营的十八万大军穿过井陉,重返石邑。
  在出发的前一天,晋阳接讯,正月下旬张岱第五次赴临淄,姜琨顶不住他的苦求,答应借兵十万。
  和预料中一样。
  这并没什么好让姜萱诧异的,只得迅当时,她却盯了那纸讯报好半晌。
  “阳信侯二公子,姜铄。”
  发报前,眼线听闻此次领兵的不但有阳信侯亲侄姜钦,还有二公子姜铄。
  姜铄。
  曾经姜萱的庶弟,而他的生母,正正是娄夫人。
  作者有话要说:桓崽是真的努力在改,要加油!!
  还有这姜铄,娄夫人的儿子,既然是既得利益者,仇人他也算一个了。
  寻寻姐弟算是正面遇上第一个仇人了。
  么么啾!明天见啦宝宝们~(*^▽^*)


第89章 
  姜铄是自动请缨的。
  张岱来了五次,铺垫得差不多了,姜琨“百般犹豫”后,终于咬牙答应借出十万兵马。
  调兵遣将需要些时间,春雪消融,已接讯晋阳兵马将动,张岱先一步赶回高阳。
  十万大军明日出征。
  外书房内,一道道军令颁出,姜琨又圈定以陈池为首的大小诸将领军率军,姜铄抢上前一步,单膝下跪:“儿子愿为父亲分忧!”
  “请父亲允许!”
  姜琨沉吟,他这儿子历练也有几年了,原也早该正式上战场,只不过,这次不是他亲自领军。
  正犹豫间,姜钦上前一步拱手:“叔父,我也去罢。”
  他去了能看着姜铄。
  见姜琨仍有些迟疑,姜钦又说:“况且,梁先生也在。”
  “父亲!儿子会听梁先生和大兄的。”
  “那好。”
  姜琨最后还是同意了,委姜铄为昭武将军,令他严听军令不得有误。
  姜铄大喜:“标下领命!”
  “好了,诸位且下去准备,明日卯正点兵,我为诸位壮行。”
  既应下次子,出征大军少不得调整一番,姜琨随即让众人散去。
  出了外书房,众人各自匆匆离去,姜铄和姜钦并肩而行,姜铄十分感激:“谢大兄了。”
  若非堂兄,恐怕父亲未必同意。
  姜钦摆摆手:“不过小事。”不过他道:“只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待下次叔父亲自领军再去也未迟。”
  “我都十八了。”
  正说话间,姜铄见母亲贴身侍女春杏从另一边的侧门进院,手里端的填漆茶盘上有一个汤盅,行至父亲外书房跟前。亲卫便进去通禀,待出来后,他接过汤盅,就让侍女回去了。
  侍女笑容满面福身,只待她离去后,那亲卫却没把汤盅端进房,而是随手交给个下仆拿了下去。
  姜铄神色暗了暗。
  “我们走吧。”
  姜钦也见了,他立即勾着堂弟的肩膀拍了拍,往另一边离去。
  看破不撞破,姜铄也知堂兄好意,顺从跟着出去了。
  “好了,回去准备吧,先专心战事,其余的莫想太多。”
  “谢大兄教诲。”
  姜铄转身离去。
  姜钦目送,直至姜铄身影渐远。
  他垂眸,遮住目中一抹满意之色,待再抬眼时,已恢复平常,也转身离去。
  ……
  姜铄去了舅舅府邸。
  一进门,却见母亲娄夫人也在。
  “二郎你请缨出征了?”
  “是。”
  娄夫人蹙眉:“你急什么?待你父亲出征再随军不迟。”
  第一次真正上战场,当然是跟着亲爹才保险,她一时气急:“沙场刀剑无眼,你怎不先和阿娘还有你舅舅商量一番?”
  母亲十分生气,姜铄却没解释什么,坐下沉默片刻,只道:“春杏今早往父亲处送的汤,亲卫转手就让下仆端走了。”
  娄夫人一窒,到嘴边的话就顿住了。
  厅内寂静片刻。
  也许是她年纪渐长,也或许是新夫人手段了得,具体也不知什么原因,反正姜琨对娄夫人渐渐有些淡了。阳信侯府后宅中好几处异军突起,娄夫人宠冠群芳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
  连带着,对姜铄也减了一些关注。
  这让他危机感大盛。
  “老三今年十五,也该入营历练了。”
  三公子,六公子年岁都近了,陆续就会入营,这两位母家也不错的,姜铄抿唇:“一旦那卫桓大败,只怕近几年都不会再有战事。”
  到时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甘心?
  娄夫人哑口无言,半晌恨恨道:“你有你舅舅在,老三老六怎及得上你?”
  只说归说,她心里也明白,娄兴在军中再是有底气有势力,这青州军还是姜琨的。大家都非嫡非长,谁能上位端看姜琨心意。
  娄兴缓缓点头:“二郎这么想没错。”
  可惜了,本月他正轮值守营,这次出征没他,娄兴说:“我已命麾下部将向君侯自荐,君侯应会酌情点选的。”
  有亲信兵马,确实能安心许多,娄夫人这才稍稍放下心。
  姜铄道:“阿娘放心,我会多听梁先生和大兄的。”
  梁尚是姜琨头等心腹,照应公子是必然的;至于姜钦,这么些年冷眼看着,为人也尚可,很关照堂弟妹们。
  娄夫人嘱咐:“梁先生只怕未能多分神,你多跟着你大兄。”
  娄兴点点头:“确该如此。”
  尤其战场,想得军功就得杀敌,梁尚一个谋臣是不会上阵冲锋,他叮嘱:“一且谨慎,凡事多听多思,切切莫贪攻冒进。”
  “我知了舅舅。”
  ……
  半日时间匆匆而过,当夜,姜琨召诸僚属臣将于议事大厅,被点出征的一行将领出列接过兵符,他令:“此次战事,诸位务必不留余力,全力歼杀并州卫桓!”
  “标下领命!”
  接着迅速散去,奔赴营寨。
  姜琨稍留了留陈池姜钦等为首几个,目送众人散远,他才道:“尽力保全自身,不可多损兵将。”
  他和张岱是多年紧密盟友不假,但终究还是有你我之分的,以得胜为前提,战损当然是己方更轻为好。
  这个不用多说的。
  最后一句:“二郎第一次上战场,汝等多多照应。”
  因姜钦不动声色的挑拨,姜琨对娄兴生了猜忌,同时还有娄夫人,这才是她渐失宠爱的真正原因。
  姜琨确实将视线更多的放在其余儿子身上,但这也不代表他放弃了姜铄,多年疼宠不作假,且姜铄是他目前唯一长到成年的儿子,还是颇重视的。
  他特地嘱咐姜钦:“大郎,你盯紧些他。”
  姜钦抱拳:“叔父放心。”
  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最后姜琨眯了眯眼:“但凡敌寇,一律格杀,不得有丝毫心慈手软!”
  意有所指,说罢还特地看一眼侄儿,姜钦顿了顿,拱手:“是。”
  “去罢。”
  齐齐应喏,快步出了议事大厅,黑黢黢的夜色下,姜钦自厅内带出一丝沉重无声消散。
  他瞥一眼身侧,姜铄特地等在门外,正与他并肩前行。
  微微挑了挑唇,很好,达成了他预料中的最佳结果,不枉他费心一冬。
  “大兄。”
  “嗯?”
  “父亲下晌也嘱咐过我了,提防敌寇,不管遇上谁,一律杀之。”
  其实并没有,姜琨并没指望才上战场的儿子能杀卫桓姜萱姜钰三人,是娄夫人和娄兴特地提醒他注意提防,倘若真遇上,切记先下手为强。
  当年的事情,虽没明说,但姜铄还是知道的,若有机会,当然是要斩草除根。
  ……
  并州,晋阳。
  姜萱压下那纸讯报,若真是姜铄率军,那将会是她遇上的第一个仇人。
  临淄城头下那一抹艳蓝血花在眼前一闪而过,她捏紧了手中的纸笺。
  半晌,她吐了一口气,侧头对目带担忧的卫桓说:“没事,你别担心。”
  当天傍晚,她又接了一则讯报,是裴文舒私下送来了。
  他在临淄的眼线比她深入太多了,青州这次统军大小将领,被点选的又有哪些营部,一一详述。不出意料都是精兵老师,战斗经验丰富,战力十足。
  果然有姜铄。
  姜萱神色已不见异常,她去了卫桓外书房,将讯报给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卫桓遂提笔,拣选着撰抄了一部分,又命召张济等人来。
  张济等人未到,姜钰却来了。
  被叫进来后,也不叫卫大哥阿姐,他撩起甲衣下摆,“啪”一声单膝跪下大案前:“我愿冲锋阵前,请府君允许!”
  少年眼睛都是红的,自从在姐姐处得悉此讯后,他就下定决心。
  姜钰年纪小,才十四岁,从军归从军,但遇上战时,卫桓是不会将他放在阵前,只都安排他跟在姐姐身边。
  这本是爱护,姜钰自听从,只这会,他欲亲手斩杀仇敌!
  他是男丁,是母亲的儿子,姐姐上不了战场,很该他来。
  他已经长大了!
  卫桓只道:“你未必能遇上姜铄。”
  这是事实,近百万大军厮杀,碰不上太正常了。
  “我知道。”
  姜钰大声:“我必服从军令,绝不敢让卫大哥和阿姐蒙羞!”
  遇不上犹自可,只他必须去!
  “好!”
  卫桓站起,亲手扶起他,叫薄钧进来,“即日,姜钰正式编入亲卫营。”
  “省身克己,不得有误!”
  “是!”
  “去罢。”
  姜钰跟着薄钧出去了。
  姜萱没说什么,担忧是有的,但她很理解弟弟,卫桓也安排得很妥当。
  目送胞弟仍显单薄的背影走远,手心一暖,卫桓将她拥在怀中。
  她收回视线,闭目靠在他的肩。
  ……
  这天夜里很早就睡下了,难得卫桓没缠她,明日大军开拔,他怕她精神不济。
  亲了亲她的眉心:“快睡罢。”
  姜萱“嗯”一声,蹭了蹭,寻了一个最舒适的位置,阖上双目。
  一夜无词。
  翌日四更,晋阳州牧府内灯火通明。
  姜萱替卫桓披甲,先送了他出城点兵,而后她匆匆梳洗,换上一身软甲,和张济等人各自跨马赶往城外。
  鼓声震天,旌旗招展,黑压压的大军往东开拔。
  二月初六,过井陉。
  二月初九抵达石邑。
  两军汇合一处,共三十五万。
  卫桓重新整军。
  当夜接讯,位于高阳的河间大军已动。
  张济道:“张岱已动,冀州又是其掌久控属地,不宜按部就班攻城;固守石邑也不妥。”
  现在情况和去年不同,久守必失,长困必弊,张济建议:“我们应当屯兵定陵渡口、扶阳山、冶平,互为犄角,又与石邑首尾呼应,固守待攻。”
  太行山东麓,地势复杂,其中石邑往东往南,有三处要隘。定陵渡口乃定水重要渡口,扼守则断绝河间军自东北方向分兵突袭的可能性;扶阳山和冶平则是东南二方向的大军必经之地,筑垒固守,可阻挡河间大军的正面进攻。
  得援后的张岱号称五十万大军,虽据己方判断这里头有些水分,但实际应也有将近四十五万,在对方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张济认为该固守要地,稳站伺机再攻。
  这和卫桓的想法不谋而合,他颔首:“文尚说的是。”
  应战方案定下,卫桓立即下令分兵,刘振率五万兵马奔赴定陵渡口,而陆延则领十万兵马筑寨守扶阳山,而他本人领徐乾贺拔拓等将率主力于冶平。
  令下,立即发兵,石邑城门大开,大军出,潮水般往三个方向急涌而去。
  ……
  与此同时,十万青州军一路急行抵达冀州,已堪堪与张岱汇合。
  张岱大笑出迎,“陈将军许久未见,得汝等相助,大敌必克!”
  又看姜钦和姜铄:“二位贤侄一路辛劳,快快进来!”
  一番寒暄,迎入中帐,十万青州军安置已提前准备妥当,因而忙而不乱。
  梁尚与众人笑语互相见礼,又朝姜铄拱了拱手:“二公子。”
  姜铄不敢托大,忙拱手回了一礼:“梁先生。”
  他笑道:“我得父亲委任为将,如今在军中,只有昭武将军姜铄,并无二公子,梁先生称我仲明就是。”
  这话说得漂亮,张岱立时大赞,梁尚也捋须点头,中帐喧声气氛甚热。
  不过青州一行也没多留,目前还在行军当中,大敌当前,正该好生养精蓄锐,说得一阵,众人便散去各自休息。
  张岱要送,被姜钦等人婉拒了,使个亲卫带了一带路就是。
  姜铄的营帐就在姜钦不远,两人同路,姜铄道:“据报卫贼已出石邑,正于扶阳山三地筑垒营寨。”
  算算路程,还有三日就到了,他道:“此次我等必痛击此贼,将寇首尽数斩杀!”
  十八岁的少年人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首次随军出征的意气风发,即便急行军多日,姜铄一张生得甚肖似其母的俊隽面庞也未见太多疲态,说话时微微抬起下颌,信心十足。
  姜钦微微一笑,只道:“既如此,二弟正该养精蓄锐才是。”
  兄弟说了一路行一路说,不多时就到地方了,于是告别,各自回帐。
  已入夜,姜钦立在原地,看姜铄背影没入沉沉夜色中,他微笑了笑。
  转身回帐,帐内各色热水膳食已备妥,冯平跟随入内,他低声说:“看来,二公子战意十足。”
  语气有些意味不明。
  姜钦笑了笑:“年轻人,初次掌兵,皆如此。”
  冯平眸中闪过一抹不平,说到底,亲儿子和侄儿还是很不同的,姜铄一个没上过战场的黄毛小子,初次上阵就捏了数万亲信兵在手里。
  娄兴把自己经营多年的亲信兵马足足拿出了一半,这里头当然少不了姜琨默许及安排,甚至他本人也遣了些亲信营兵来。
  姜钦淡淡:“不必气愤。”
  反正,姜铄是不能活着回去的了。
  他不死,姜琨就没有借口正式参战,这便和姜钦所求相违背了。
  需知今日局面,可是他费心推动了一冬,才最终成事的。
  冯平问:“主子,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伺机而动。
  姜钦道:“不急,他暂时不能死。”
  姜铄一旦传出死讯,姜琨就该大怒悲恸挥军西进了,这就会打乱了他的盘算,让他此行最大目的落空。
  姜钦筹谋一冬,促使姜铄请缨而出,为的就是对方如今手下的数万亲信兵马。
  这么些年,姜琨一直把他带是身边,端是极看重,只这种情况下,他是想悄悄收拢兵马却是极难的。
  机会难得。
  倘若姜琨和娄兴一来,他就错失良机了。
  所以,姜铄要战死,但却不能死得太快,最好就是伤卧不起,无法掌兵理事。
  后续,再死不迟。
  只不过,不管是死还是伤,都得借力,姜钦不紧不慢解下护腕:“我们伺机行事。”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想要姜铄死的人很多啊!
  中午好呀宝宝们!给你们一个大大的么么啾!明天见啦~(づ ̄3 ̄)づ


第90章 
  大梁昌和十年仲春,并州卫桓和冀州张岱兵锋相接,西冀州再度爆发大战。
  二者倾尽全力,交战兵马高达八十万,天下瞩目。
  并州军扼守要隘,加紧挖掘壕沟垒筑营寨,在张岱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至前,堪堪完成拒敌重要工事,并在不断加固夯实当中。
  梁尚张岱权衡过后,急行军抢攻扶阳山,陆延据寨严守,并立即发急报至冶平。
  卫桓接报后,即时率大军来援。
  连夜急行军,黑漆漆的夜色中大军过处,如闷雷滚过般地皮都在颤动,人置身其中,更觉心震神撼。
  姜萱却已习惯了,卫桓回马,低声问她:“可困乏了?”
  “没事。”
  她挺好的,不必顾忌,“再快些也无妨。”
  卫桓细细打量,见她精神头不错,这才放心,重新驱马上前。
  姜萱目送了卫桓,又回头看姜钰。
  姜钰一身亲卫精甲,正和徐晏在说话。
  徐晏是徐笙次子,徐乾堂弟,比姜钰大三岁,今年十七,颇肖父兄极勇悍,如今正任屯骑校尉。他和姜钰处得不错,是好友。
  姜钰自从知晓姜铄之后,情绪便有些不对,姜萱细细开解了,又托徐晏等小伙伴多留心一下。
  小半月下来看着已如常,他如今和徐晏并骑而行,二人不时侧头说话。
  姜萱便不再看了,她弟弟骑术比她还好,这是下苦功练过的,比她轻松,她顾好自己就行了。
  急行军两个昼夜,抵达扶阳山大寨。
  大寨据险而筑,把整个谷地夯出一堵数十丈高的城墙上去,此时暮色四合,来攻的河间军才刚刚散去,矢石焦火凌乱,血腥处处。
  陆延迎了卫桓,诸人登上城墙,刚好还能眺望退远的一线河间军,陆延说:“这梁尚果然颇有能耐。”
  他们选中的筑寨地点不但险要,且前方也有多适合天然陷阱,陆延是一边筑寨一边命人多处布置,不想却被梁尚一一识破,或破坏或紧急避开,河间军安然无损直至寨前。
  是号人物,不负阳信侯第一谋臣之名。
  “不必气馁。”
  卫桓道:“如今不过战事初兴,互有进退乃常事。”
  现在才是战事前期,双方都在不断试探敌军深浅,寻找突破机遇,还不是全面大战。
  陆延点头,他也知。
  众人回到中军大帐,围着舆图看了片刻,张济道:“既然大军已至,明日我们声东击西如何?”
  这处位置被最终敲定的原因,是因为自后方还有一条隐蔽山道可绕到寨前左侧,山道工事一筑,能出不能进,正适合用来突袭。
  大军到了兵力充裕,这突袭战策便可提上日程了。
  “奇兵出后,河间军左翼一乱,寨门一开大军杀出,可杀河间军一个措手不及。”
  张济点了点舆图:“若顺遂,可胜一局。”
  既有地利,战策并不需要怎么商议,卫桓随即敲定,命诸营好生养精蓄锐,并令徐乾明日率二万骑兵,穿小道袭击河间军左翼。
  徐乾锵声领命。
  ……
  是夜,各自休息准备不提。
  翌日。
  河间军果然再度卷土重来。
  只不过,梁尚道:“算算时日,并州援军该赶到了,张侯,且传令各部,多多留神。”
  张岱颔首,传令下去,眯眼望高高筑起的黄土寨墙,面色阴沉冷哼一声。
  他这是想起卫桓,梁尚没多理,只吩咐命人传令陈池,多多关注姜铄。
  陈池难免有些烦的,这是打仗不是过家家,他不但要指挥青州军配合张济,还得注意保存实力,偏偏还摊上一个初上战场的二公子。
  姜铄也乖觉:“陈将军无需分神我,我会跟紧大兄的。”
  话罢,就打马往姜钦方向去了。
  陈池一想也好,毕竟他率军冲在前头反更危险,于是就点了自己十几个亲卫跟过去,严令务必紧守二公子。
  “大兄!”
  姜铄打马过来,眺望并州寨墙一眼,蠢蠢欲动:“听闻,那卫贼应已率大军主力赶到了。”
  差不多能好好战一场了吧?前几天都是己方强攻对方不出,攻城没人敢让他去,他也算憋得久了。
  姜钦微笑,拍了拍他的肩:“急什么,仗有得你打的。”
  他心情也不错,并州大军主力来了好,有深入的交战,他才有可能找到可趁之机。
  堂兄弟两个举目远眺,俱心下蠢动,只心思各异差之千里。
  说话间,战鼓已经擂响了,前方爆起一阵震天喊杀,先锋军已如潮水般涌向并州寨墙。
  乱箭齐发,火石激射,昨夜才清空的壕沟又被檑木滚石和尸首填满,后面的河间军踩着同袍的垒出的平地疾冲而上,沿着云梯往上攀登。
  并州寨墙上木石火箭如雨,不断有中箭者重重摔下,河间军一波紧接着一波。
  按梁尚判断,并州军今日应会正面迎战的。但日已近午,仍未见动静,他愈发警惕,这时忽听左翼爆起一阵如雷喊杀,他立即侧头看去,却远方一阵混乱,却是有一大队并州骑兵从山岭中突兀杀出。
  同时,并州几处吊门“轰”一声同时被放下,并州军潮水般涌出。
  “果然。”
  他冷冷一笑,提声喝道:“张侯,且按先前布置行事!”
  梁尚早就防备并州军突袭了,忖度了几个方案,包括如今的声东击西前后夹击之策。
  令旗挥舞,河间军立即收缩结成鱼鳞阵,既防且攻。
  只并州突袭骑兵占据地利,疾冲而下非常凶猛,鏖战一个多时辰,左翼渐渐有些抵挡不住,梁尚当机立断,对张岱说:“不宜再战,我们应缓缓撤军。”
  撤军也是事前安排好的,有条不紊,河间军并未吃亏,梁尚和张岱边退边商议:“失于地利,看来,这扶阳山是不宜……”
  “报!”
  梁尚的话被打断了,来者是陈池遣来的讯兵,他侧头看去,见后者一脸急色,“不好了!”
  “二公子腹部受伤,伤势颇重!”
  梁尚大惊失色:“你说什么?!”
  ……
  姜铄受伤自不是偶然。
  也算天助姜钦,局势突变时,他和姜铄恰好身处左翼靠近外缘。
  本来颇安全颇平静位置,姜铄尚在抱怨怎么还轮不到他们上前攻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