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宅那些事儿[金榜]-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朱将军!”
“竟然是朱将军?”
“还就是他!”
张丹君回过头,果然就见朱抵穿着他那一身招牌似的大红衣服很招摇的出现在路的尽头。现在的朱抵已经不再在胸前挂璎珞了,而是在腰间跨一把大刀,那刀不宽,却长,带着一些弧度,看起来就像是剑,正是极有名的日本武士刀。而朱抵的这一把更是有名,据说是早年太、祖佩戴过的,虽然他老人家貌似没戴多长时间,却也是他遗留下来的物品,珍贵非常。往日都是供在宫中的,这一次两王谋逆,朱抵没少出力,待他回京,固安帝就把这把刀授予他了。
这是一把从外面看全黑的日本刀,从刀身到刀柄。因为保养得当,整把刀并不破旧,反而有一种浓墨似的黑,隐隐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阴森感。若是让别人带着这把刀,总会有些或庄重、或阴沉之类的感觉,而到了朱抵这里……刀还是那把刀,可朱二公子大大咧咧的往那里一站,立刻就把一切Q化了。
当然,此时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Q化,但他们也会有不协调不对劲古怪之类的感触。张丹君看了更是忍不住在心中冷哼:“跳梁小丑!”
张家的人来了一大堆,从妈子到丫头到管家林林总总的都不少。凉亭是装不下的,好在附近就是空地。张家就在这里搭了几个台子,摆了很多吃的,一是自家人有个落脚的地方,二来也能招呼其他人。
而朱抵带的人更多,除了南安王府的人,还有禁卫军,他们到了后直接就搭起了帐篷!不是那种随军的简单帐篷,而是华丽的能有几间房子的大帐篷,还有人在前面铺上了红地毯,再旁边是一把大伞,朱抵就坐在下面,有人要往他前面的桌子上摆瓜果,他却不满意:“去去去,没眼力的,都收起来。这人来人往的,荡的都是土。这是吃东西呢还是吃土呢!”
……
几个正准备吃张家点心的官员的手停在了那里,有心装作没听到吧,可的的确确是听到了。这再吃下去,有些别扭,可要再放在那儿……更不妥当啊!
一时间那几个人左右为难,其中一人比较聪明,直接拿着点心站了起来:“说起来这时间也不早了,怎么博荣兄还没到呢?”
一边说着一边做张望态,至于那点心就不知被他丢到那儿了?其他几个见了纷纷效仿,张丹君在旁边见了,嘴角都不由得抽了起来。荡什么土啊荡什么土啊!早先你们没有吃吗?
高老爷是文官,他交好的自然也就是文官的圈子。张老爷早先虽然是属于武官的,但他现在去了职,张丹君就是个实实在在的文官。所以此时十里亭处竟没几个能同朱抵搭上话的,当然不是没有人想来同朱抵攀攀关系。但文官是最讲究面子的,此时这个环境,别人都不上前,那不管他心中有什么想法,也是不好上前的。
而朱抵呢,也没兴趣应付其他人。他只是坐在那里,一边抚摸着美丽,一边想着一会儿他要不要同安姐见面。按说他是不太可能见到安姐的,但他都来到了这里,要是不见见,是不是不太合适?
“来了!”
他正想着,就听前面一声高呼,他抬起头就见张家的一个子侄骑马而来,人还没走近,声音已经到了:“回大哥,二姐夫一家已经到了三棵柳树那儿,再有一盏茶的功夫就要过来了。”
他这么一说,大多数人都站了起来,呼啦啦的就要往前拥去,朱抵一怔,也立刻跳了起来。
“近乡情怯。”此时高老爷心中不断的浮现着这个词。京城并不是他的故乡,但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结婚生子,几乎就是第二个故乡了。他知道这次回来的不同,还在天津的时候就有张家的人派来接了,而且不是简单的管家或者旁枝子弟,而是真正的张家子侄。这一路上也有张家人在打点,可越接近京城,他还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这次回京,父亲可有什么打算吗?”他的脑中不由得回想起出发前和安姐的一次谈话。那一次他刚同杨氏吃晚饭,抱着留哥逗弄了一阵。说实在话,早年他对孩子是没有多少耐心的,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哪有不喜欢的?可就是耐不住性子照顾。哪怕是心姐,他也只是兴致来了逗弄一番,要说长时间的抱着,那是绝不可能的。
可最近他明显和过去不同了。长时间的抱着留哥也不会缺乏耐性,就算留哥对他说的都是胡言乱语,他也能含笑应对。他想,也许自己是真老了。
那一天安姐端了一碟子红薯干,一碟子花生饼前来。那红薯干也就罢了,花生饼却是她自己捣鼓出来的,说是把花生捣碎了合着糖做的,本来是要做成糕点的,不知怎么却成了饼,不过味道倒不坏,就是有些偏甜,配茶却是正好。那一天安姐就泡了个菊花茶,说实在话他对安姐的泡茶技术并不怎么看在眼里。虽说不上丢人,但也不怎么正规,而且总爱捣鼓点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时候捣鼓的不错,有的时候就会令他觉得不是太好了。
那菊花茶就是用杭白菊加了一些碧螺春再加了一些枸杞而成,喝着倒也不错。他一边拿着花生饼喂留哥,一边同安姐说着闲话,正说着,安姐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打算?”他当时一怔,“什么打算?”
“父亲就没想过回去后会如何吗?是任地方还是留在京中?”
“这怎么是我的打算,应是看圣意了,不过若没意外的话,我应该是留京的。”这件事他也同自己的清客、手下反复商谈过。任命说的含糊,但并不是不能猜测。他现在是江宁知州,再往上就是府、道。以他这次的功劳来看,府有些小了,道则有些远了。而最重要的是,若让他在地方上为官,应该还在江南附近,若是那样的话,又何必让他进京述职?
而留京呢,他本就是翰林,这次又立有功劳,太高的不敢说,一个从四品的职位应该还是少不了的。
“那父亲自己是怎么想的呢?父亲自己是想留在京里,还是外派到地方上?”
当时他没有回答,虽然对这个女儿高看一眼,但有些话还是不好说的,而当时的安姐在沉默了片刻道:“我觉得父亲应该想清楚其中的关节,然后朝这个方面努力。其实,我觉得父亲更适合留在地方上,因为,像您这样能为百姓着想的官,已经不多了。”
其实安姐当时还有一句话没说——京城水太深,您还是不要在那里游了!
不过前面的话却令高老爷心中一动。他过去一直是传统文人的想法,觉得入内阁才不负平生所学,而这次江宁之任却令他另有感触。他也隐隐的觉得,比起留在京里,他的确还是更喜欢地方的。
“可要怎么着,才能留下来呢?”过去他会直接找张家,而现在他已经不想依靠张家了。
他正想着,就听前面一阵嘈杂,然后就见一大堆人拥了过来:“博荣兄,别来无恙啊!”
“高大人护国有功,令我等极为钦慕!”
“博荣你总算回来了……”
拱手的拍肩的,笑着叫着就过来了,他还没回过神,就淹没在了人群中。就在他忙着应付的时候,张丹君拽着轩哥来到他面前:“博荣你看这是谁?”
高老爷一怔,向前看去,然后就见一个瘦弱少年有些倔强的站在他面前。只见那少年下巴很尖,眼睛很大,眉宇间充斥着张氏的样子,高老爷眼前一热,险些掉下泪来:“轩哥……”
“父亲。”比起高老爷的激动,轩哥就显得有些冷漠了,他不像见到多日不见的父亲,更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张丹君见了连忙道,“自进了府,这孩子就没少念叨你。这次总算是盼来了!”
高老爷双手抱拳,对着他深深作了个揖,张丹君连忙去扶:“博荣你这是做什么?”
“这两个孩子可怜,全靠大哥帮扶了。”
“言重了言重了,都是一家人,万万不要说这个。”张丹君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乐开了花,他把身体虚弱的轩哥带出来,为的,一是要在众人面前亮个相,二来就是高老爷的领情,现在两个目的都达到了,那他这次的迎接就算是成功的!
“既来到了这里,咱们就快快回家吧,父亲大人也在家中等着咱们呢。”
高老爷一怔,正要点头,蓦地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高大人!高大人一路辛苦,我这里扎了帐篷,还请高大人进去修整一番!”
第146章
铜锣巷,张家大宅。
张老夫人的堂屋中挤满了人。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簇拥着张老夫人在那里说话;下面是七八个年龄各异的女孩。她们大的十六七的样子;小的不过六七岁。
年龄小的是不说了;大的却都围着静姐。这个说她手上的珠子好看;那个说她今天的裙子漂亮。静姐却一直冷着脸,直到一个十四五的姑娘道:“要不说老夫人最疼姐姐呢,这个砗磲玛瑙链是经过西藏高僧开过光的。早先大姐姐想要老夫人都没舍得;这次;就给了姐姐呢。”
那个姑娘捧着静姐的手啧啧称道,其实砗磲并不怎么漂亮,白色的;也不像珠宝那样会闪光。玛瑙也不是多珍贵的东西,但经过高僧开光就不一样了。保平安不说还能增加福气;要不早先张老夫人为什么看的紧紧的呢?
静姐看了她一眼,冷淡的抽回手:“关你什么事?”
那姑娘一怔,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早先热烈的气氛也降到了冰点,另一个圆脸姑娘看不下去了:“静姐姐你怎么这么说话?芝妹妹也是真心赞你的。”
“哪个让她真心赞了?我有让她夸我吗?她自己愿意说,关我什么事?”
一句话说的那圆脸姑娘也涨红了脸,正要再说什么,旁边的芝姐立刻拉住她的手:“八姐,不要说了,都是我的错。”
“什么叫都是你的错?你夸她一句就是错了?这还让不让人说话了?静姐姐,不是我说你,因为二姑的事,这段日子以来大家都让着你。夫人、老夫人更是宠着你疼着你,下面的姐妹们也都小心的讨好你,为什么?就是怕你不开心,咱们一家人……”
“哪个和你们是一家人了?”静姐冷笑着,“我娘姓张不错,我却是姓高的!”
她说完,站起身就向外面走去,弄的一堆人都手足无措,而这边的动静也引起了张老夫人的注意:“这是怎么了?静丫头,你要上哪儿?”
静姐回过头,微一沉吟:“回老夫人,我有点不舒服,想回去休息一会儿。待我父亲来了,老夫人再派人叫我吧。”
说完也不等张老夫人再说什么,转身就走,把一屋子人都给惊住了。
老夫人啊!张老夫人啊!除了张老太爷,她就是这府里最尊贵的了。不说她们这些在后宅中过活的,就是外面的爷们儿哥们儿哪个不要敬着些?而现在静姐竟直接走了?虽说这一年多她都有些阴阳怪气的吧,可这么不把张老夫人放在眼里还真是头一次!一时间满屋的人没一个敢出声,就算早先委屈的要死的芝姐同张小八也屏住了呼吸。众人都在偷偷去看张老夫人的脸色。
张老夫人此时气的要死!
她下面的玄孙都不知道见了几个了,现在却被一个小丫头给晾在了这儿。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此时张老夫人脑中反复出现的就这几个字,她暗暗的咬了下牙,几乎想让人把静姐抓回来,但她还是克制住了,高博荣,今天就回来了!他这次回来会如何现在虽还没有定论,但只凭他身上的那个一等勋章,张家就要同他搞好关系!
想到这里,她的手松了,叹了口气:“这孩子没了娘,就是心中苦闷啊。”
一句话,整个屋子都活了起来,大夫人连忙道:“可不是吗?要不都说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做官的爹呀。”
三夫人拿起手帕擦起了眼:“记得早先我刚进门的时候,二娘子才不过五六岁。穿着一身大红棉袄,扎着两个小辫子,就同观世音身边的玉女似的,让人见了就喜欢的不得了,谁知这一眨眼,怎么就没了呢。”
二夫人眼见上下妯娌都比自己反应的快,只有一甩帕子,唔唔开哭。一时间,倒把张老夫人的愁绪给勾了出来。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张氏,都是在她身前长大的。那时候的张氏美丽、聪明、乖巧。知道蹲在她身边给她捶腿,知道对下面人吩咐粥要熬的糯糯的,知道在她生辰的时候绣上一百个寿字。
庶出的姑娘,本就比别人艰难,又是在这大宅子里,所以就算有一些心思,有一些讨巧也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二娘子待她,也真的是实心实意的。她还记得那一年她感染了风寒,不知怎么,总是不好,夜里咳嗽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连太医也有些摇头。那时候她还想,是不是自己的大限到了?
当时她屋子里挤满了人,天天都有人来探望她,还有几个一站就是一天。唯独二娘子,虽也住在这院子里,却并没有时时跟在她身边。当时她还想,果然还小,连装模作样也做不彻底。就算她快要死了,到底也还活着,正是卖乖凑趣的时候啊。
而那场病到底没有带走她,后来她才知道,二娘子之所以没有侍奉在她跟前,是因为早先在屋中抄金刚经。整整一百遍的金刚经,就那么短短的时间里她就全抄了出来。
而抄佛经又和别的不同,是不能有错字、污渍的,一点不好整张都要重来。所以她的病好了,二娘子却大病了一场。自此以后,她就待这个孙女真正的不同了。
这是一个,真正和她一条心的。不管有再多的企图,二娘子都是真的把她当祖母看待的。
想到这里张老夫人眼圈也红了,早先的怒气也消散不少。她想,也不怪静丫头心中有怨气,张家,的确是亏待了二娘子。可这就是命啊!二娘子既然是张家的女儿,又怎么能不为张家出力?可谁又知道会正巧撞到了那么一桩子事上呢?
“说到底,还是年纪小,不懂事。”最后,张老夫人给静姐的行为下了这么一个定论,“派人到前面问问,博荣一家走到哪儿了?我听说他新得了一个哥儿,一会儿可要抱在我跟前让我好好看看。”
当下就有一个妈子应了声,房间里又恢复了早先的景象。只是张小八还有些愤愤的:“老夫人待那丫头也太好了!”
“谁让人家的娘死了呢?”另一个容长脸的姑娘开口,她在张家排行第六,是二房的幼女,她娘生了两个哥儿只有她这么一个姑娘,自小就非常娇惯。她娘是个不服输的,还有些二愣子的劲头,娘家又得力,在这府里过的一向滋润,她的日子自也跟着舒服。可这段日子她却要让着静姐,捧着静姐,偏偏静姐还不领情,仿佛他们所有人都欠她似的,为此她早就一肚子怨气了,此时有张小八打头阵,她立刻就跟了上来。
“死了娘不算什么,关键是人家的爹要高升了呢!”另一个身材矮小的姑娘闲闲的开口,从容貌来看,她是几个姑娘里最年长的,穿着打扮却最为朴素,虽然因为忌惮张氏,满屋子都没有穿红戴绿,但在细节处却极下功夫。只有这姑娘,唯有头上的一朵珠花,衣服也是极简朴的。
她这话一出却令所有人都是一僵,张小八道:“四姐,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小四道:“没什么意思,就是感叹一句,八妹要是听不过去,四姐在这里道歉了。”
她说着微微偏了下身,把张小八的一肚子话都给堵了回去,张小六正要开口,就见早先出去的那个妈子回来了,脸色却有些不对,当下就往张老夫人那边看去。
果然,就见那妈子趴在张老夫人耳边说了几句后,老夫人的脸色也变了:“君丹是怎么做事的?人怎么能没接过来?早先教他的都忘了吗?”
而此时,张君丹正在前面对张老爷解释:“早先都好好的,博荣已经要点头随孩儿回来了,可偏偏那个朱二来了!说什么他扎了帐篷,要让博荣去修整!博荣本来还有些犹豫,可那朱二,他、他……他竟然把博荣那么拉走了!”
说到这里,张君丹那是一个痛心疾首咬牙切齿。怎么可以这么不讲规矩呀!先来后到不讲也就罢了,连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规矩也不讲,南安王也是出了名的温文尔雅,下面的大公子也向有文名,怎么就出了这么个不讲理的东西啊!那么多人啊,那么多翰林大臣,那个朱二竟敢就那么硬拽的把人给拉走了!
张老爷听了这话也无语了,过了片刻才道:“那博荣就没有说什么?”
“博荣也是被惊住了,我看那样子也是极不愿意的,可那个朱二又怎么是个讲道理的啊。”
“这也就罢了,可高家总不能跟着他回南安王府,后来你怎么又没能把他们接过来。”
张君丹的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孩儿无能,不知为何,在那帐篷里修整了片刻后,博荣竟改了主意,说要先回高家梳洗一番,待过两日再来府上拜见父亲……”
一般来说从外地回来,总是要先回家的。所以迎接的人都在十里亭,这一是表示欢迎,一是不耽搁主人一家相聚,另外一个也是不太麻烦主家。张家虽然是高老爷的外家,但那还是外家,高老爷一家本是不该去的。但张家现在是巴不得和高老爷绑在一起,只有竭力相邀的。而高老爷早先则是情绪激动一时没反应过来。而待到帐篷里修整修整,再经过朱抵明示暗示一番也就明白了。
别说张氏现在已经不在了,就算还在,他也不该去张家。否则落在外人眼里,他高博荣又算个什么东西?张家这时候拿着轩哥、静姐引他过去,实是不安好心!
当然,他若是被引过去,那么就算之后反应过来也是一切不谈了,可还没过去就反应过来,那对张家必会有些别的看法。这一点张君丹无法直言,张老爷又怎么会想不到。他沉默了片刻:“这也就罢了,但那轩哥你怎么也没能带回来?我知道他们父子情深,可轩哥的东西都在这边,还吃着药,这贸然换地方,对他的身体也不好,这一点你没同博荣说吗?”
“……孩儿无能。”
张老爷来回走了两遍:“你先别换衣服,随我一起去见老夫人。”
张君丹恭敬的跟在后面,心中则想张老爷是真的老了啊。那东西高家不能派人来领吗?至于轩哥的身体,他又怎么好直说?虽说儿子对老子要讲究一个孝,但他们让身体虚弱的轩哥去迎接高老爷,总是不太厚道。
此时,张老夫人已经回到了暖房休息,本来那些人是为了迎接高老夫人安姐等人的,现在既然人不来了,她也不耐烦那么一圈人围着自己了。
她毕竟上了年纪,早先端着还不显,此时就靠在软榻上让一个小丫头给她捶腿,那边锅上已经炖了燕窝。见到张老爷父子,她半抬了一下眼,挥手让小丫头下去:“说说是怎么回事吧。”
张老爷把事情说了,张老夫人听了沉默了片刻:“现在要怎样,你们想让我把静丫头留下来?”
张老爷连忙笑道:“老夫人高见。”
张老夫人冷笑了一声,抬起身:“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轩哥都被带走了,留个静丫头有什么用?不过是让让外人看笑话!要叫我说,现在就应该赶紧的派人到高家问候,听听人家是什么意思。若不急呢,咱们不妨多留静丫头几日,若急呢,今天就帮她收拾东西,明天连着轩哥的东西一起给她送回去!”
“老夫人你这么说……那我们……”
“轩哥同静姐是张家的外孙,这一点,是怎么也不会改变的!若这两个孩子同咱们亲厚,自愿留下来那自没的说,可现在这情况,再强留那就是仇了!现在你们也别想别的了,谁让当初你们没给人家好脸色呢?老大,你别觉得我不是在说你,这个家往哪儿走现在是你掌握着方向!下面人虽然各有心思,可大面上,却是要看你的态度了!那静丫头早先对咱们是极亲厚的,弄到现在,就是你的态度不好!还有君丹,你现在也大了,别光听你老子的,他有什么不对,你也指出来,叫我说,今天就不该带轩哥过去!这轩哥没事还好,若是有个不妥,咱们十分的情面也只剩六分了!”
第147章
张老夫人已经很老了;虽然张老爷是她第一个儿子;却并不是她第一个孩子。在前面,她还有两个姑娘。而且早先她也是娘家的娇娇女;父母一直留到十七才打发她出门;所以现在她已经将近八十,在这个时代,已算是高寿。
往日她全副武装还不怎么显;此时却见她脸上的老年斑接二连三;皱纹层层叠叠;但她的一双眼却爆着精光,张老爷就算有满心的不服气也说不出来了;他有些懊恼他娘这么不给他面子;但还是恭恭敬敬的开口:“母亲教训的是;儿子这就派人到高家。”
“就让君丹去吧,也算是道歉。”说完转向旁边的孙子,“我刚才的话你可听清了,你这次可不是去做大少爷的。”
“孙子不敢。”
“你们都去吧。静丫头这边自有我。”
张老爷父子退了下来。张老夫人眯着眼沉思了片刻,过了一会儿就让人把席妈妈叫来了:“静丫头先前说身体不舒服,你去看看怎么样了,看她有没有什么想吃的。还有,你去见见曹妈子。”
她说一句,席妈妈就应了一声,之后见她没有其他吩咐,就走了出来。她没有直接去见静姐,而是先到旁边的小厨房里让人蒸了个虾仁蛋羹,又让人装了两样福瑞斋的点心,找了一个食盒提了这才往静姐处走去。
静姐和轩哥本是住在一处的。张氏把他们俩送来的时候自不会想到自己这么一去就回不来了。但她知道自己的这两个孩子,静姐是有些鲁莽,轩哥则又有些太过谦让。在高家怎么样都无碍,来到这里还是两人在一起更有个照应。何况曹妈子只有一个,分身无术,对别的妈妈,她实在不太放心。
好在那时候轩哥也不是太大,在后宅中厮混倒也勉强说得过去。所以一开始,高家姐弟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但江宁被围的消息传来后,他们俩的境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饭食上的差别。过去高家姐弟什么时候点东西,什么时候就有,想点什么就点什么。当然免不了打点,但张氏早对他们有叮嘱,所以他们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可现在就算拿银子出去了,也要落人一步,明明他们的人先到的,偏偏就要排到后面去。其次府中一些人见了他们虽还会亲热,却有些疏远了。
一次静姐同芝姐发生争执,公证的说那件事两人都有错,静姐错的多些,但并不是什么大事。可闹到最后却是轩哥被安排到了前面,再之后,就是张氏的死讯……
席妈妈脑子里过着这些事。想着一会儿要怎么同静姐说。
静姐的住处离张老夫人并不远,就在旁边的梧桐苑中。院子倒不小,有八个屋子,还有一个门房。就是景致差点,没有水池花圃,就有一颗高高大大的梧桐树,遮了半个院子。夏天还好,冬天却是会显得有些阴冷的。
张老夫人曾提议要静姐搬到她那里,却被静姐拒绝了。马姨娘也曾想把她叫到自己那里,静姐也没有跟着她走,就那么一个人带着妈子丫头住着,轻易不出来。
“也真是,太犟了。”席妈妈在心中叹了一声,抬眼已经来到了梧桐苑,守门的妈子看到她连忙招呼,曹妈子也走了出来,“原来是老姐姐,您怎么过来了?”
“还能是为什么?咱们老太太听说静姑娘身体不熟,担心着呢。这不,特意让我过来看看,姑娘还好吗?”
曹妈子一犹豫:“老夫人真是太有心了,可咱们姑娘……姐姐,屋里说话。”
席妈妈随她来到堂屋,静姐一直没出来,她关心的问了两句也不再多说什么。她知道张老夫人让她来看静姐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从曹妈子这里打听静姐的心思,同时把这边的意思让曹妈子知道,现在整个张家,也就曹妈子说的话静姐还能听进两句。曹妈子也知道这点,因此对于静姐的心思那是含含糊糊,对于席妈妈的暗示则表示领会了精神。
其实对于张家早先的做派,曹妈妈真有些看不上。可一来这天底下的腌臜事她实在没少见,二来她也知道这是大家族的常态。一大家子上上下下上千口,万不会因为哪个人而拼尽全力的,别说只是一个庶出的姑娘了,就算是嫡出的哥儿,那也是说舍弃就舍弃。第三她也不希望静姐姐弟同张家闹的太僵,现在张氏没了,张家就是他们的依仗!
因此听到张老夫人的意思她连连点头,最后道:“老姐姐,你面前我也不说那些虚的了。不说我们姑娘,就是轩哥,现在能依仗的,还能有谁?万事还要老太太多多费心了。”
席妈妈见她这么上道也含笑点头,又说了几句闲话就走了。她走后,曹妈子打开她带来的食盒,那蛋羹是已经凉了,点心却无碍。她就把那两个点心端出来来到旁边的屋里,静姐正趴在软榻那里,眼睛闭着,仿佛是睡着了。席妈妈一笑,走过去:“姑娘,起来吃点心吧。”
静姐没有动静,席妈妈道:“这是老太太专程派人送来的。”
静姐哗的一下坐了起来:“妈妈你也是宫里出来的,怎么这么没见识?老太太派人送来的怎么了?她送来的我就一定要吃?”
“姑娘不吃也没什么,但这点心老太太也是费了心思的了。你看看送的是什么,都是姑娘爱吃的!”
其实只从味道,静姐已经知道是什么了。福瑞斋的绿豆糕,绿豆磨的细细的,加着上好的雪糖。在天热的时候吃,又解暑又香甜。还有他们家的玫瑰饼,里面夹的就是鲜花,一年就卖这么几个月,别的时候想吃都没有。这些,的确是她爱吃的。想到张老夫人还记着这个,她也有些触动,但还是板着脸:“我不吃。”
曹妈子叹了口气,不再多劝。将盘子放在一边:“姑娘现在是个什么章程,是要这两天就回去呢,还是要再多住一段日子?”
“什么意思?”
“老爷带着轩哥回家去了,张家现在来问姑娘是什么想法呢。”
“爹带着轩哥回去了?没有派人来接我吗?”
“看姑娘说的,老爷这会儿还不知道到家了没有呢,就是来接姑娘也要到明天了。”
静姐咬了下牙,没有说话。
曹妈子说错了,没过多久高家就有人来接静姐了。本来,高老爷是真的想第二天再派人的,虽然他也想早点见到这个姑娘,可今天实在有些仓促。但安姐看出轩哥不太一样,再联想到静姐的脾气,就觉得不能耽搁,同杨氏说了。杨氏本是忽略了,经安姐这么一提醒,也觉得还是早早派人去接好,哪怕今天接不到呢,也要有个态度。
“还是我去接吧。”
“你?”
安姐一笑:“也是这些年没见了,说起来我也怪想她呢。而且我作为她的二姐,去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