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阿牛在里面坐着,他盘腿,眼神不知落在哪里。

李修玉在牢外坐着,脑袋靠在柱子上,发着呆。

李修玉突然扭头看了他一眼:“阿牛,你想不想逃出去?”

赵阿牛看向他,冰冷的眼神有了一丝暖意:“逃不掉的。”

“阿牛,你怎么这么傻?再过几年,他们自己就死了,你干嘛要杀他们?他们的命哪里比得上你的命?”李修玉道。

赵阿牛对上他清澈的眼眸,或许只有他觉得自己的命比那些人的命重要了。

“修玉。”赵阿牛叫了一声。

李修玉看向他。

“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说得你好像照顾过我似的。”李修玉的眼眶红了,“我才不要你关心!”

姚菀来看赵阿牛。

她和赵阿牛相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阿牛踏实可靠,姚菀早就将他当作一家人了。

知道赵阿牛是凶手后,姚菀心里是很难过的。她的目的是破案,但是第一次希望这个案子她破不了。

收起个人感情后,姚菀认真思考了这个案子。

她今天来看阿牛,既是来送别,也是来找他解惑的。

姚菀看着阿牛,道:“那些散落的白纸上死囚的名字是吴能的字迹,引林太傅去兴善寺的是李淑的字迹——另一个人,他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是个文人吧。当年,十王爷有一对双生子……”

“那只是传言罢了。”赵阿牛道,“你不用问我,我不会说的。”

姚菀便也真的不问了。

“替我跟大人说声'抱歉',然后帮忙照顾修玉。我欠修玉一个恩情。”赵阿牛道。

“好。”姚菀道。

一辆马车停在大理寺的牢狱外。

赵阿牛浑身上下被搜查了一个遍,没有留下任何凶器。他的手被反绑着,眼睛用一块黑布蒙上,便被人带了出去。

他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地行进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时间,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赵阿牛感觉到一股热气从脚底冒了出来,而后突然一声巨响,他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送凶手入宫的马车在路上突然爆炸了,整个马车都烧了,很快化为灰烬。”这则消息迅速传到了大理寺。

姚菀乍闻此事,一时都反应不过来。

她刚刚还见到阿牛,虽然知道阿牛难逃一死,但是却没想到这一切来得这么快。

“那马车是宫中来的……”姚菀道。

卫谚的脸色也并不好看:“那一位或许根本就没打算见阿牛。”

那场宫变、那段过往,是那一位最想埋藏掉的事,他又怎么会见阿牛,将旧事一点一点挖出来呢?
第六十六章辨恶钟(二十三)
赵阿牛死了,马车化为灰烬,连尸首都找不到。

这桩震惊京城的案子便以赵阿牛的死为结局。皇帝下令不必再查,这件事牵连太广,且涉及宫帏秘辛,越查会越发不可收拾。

大理寺中的宴会,实际上就是一场三司会审,但是赵阿牛说得一些事,三人都有默契的没有说出去。

真的有遗诏吗?

十王爷究竟是贤臣还是反贼?

再追究这些已经没意思了。成王败寇,凌驾于高位、决定人生死的,是当今圣上。

只是这个案子真的了结了吗?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姚菀坐在院中,望着湛蓝的天空,觉得这件事远远没有完结。

还有太多的疑点没有解决。

至少还潜藏着一个凶手。

他是帮凶,还是主谋?

阿牛的死令他悬崖勒马,从此收手,还是憋了一个大招?

十王爷最大的仇人是谁?

姚菀越想越头疼,便不敢再想下去了。

赵阿牛的死对李修玉打击很大,李修玉闷闷不乐许久,最终带着一个装着烟灰的坛子,离开了大理寺,离开了长安,不知去往何处。

赵阿牛和李修玉是卫谚的左膀右臂。

姚菀问卫大人断了左膀右臂的感觉是怎样的。

万年老处男卫大人开了一个荤玩笑,意味深长道:“没有左右手,有菀菀啊。菀菀,你什么时候嫁给我?”

姚菀不做声,卫谚便跟在她身后,就像一只大型犬,念念叨叨道:“菀菀,你答应我吧。”

有种姚菀不答,他便要跟到天涯海角的架势。

走了一段路,身后的人突然不走了,姚菀不由得回头,看着卫谚。

高大的男人肩膀耷拉下来,有些伤心:“菀菀是不喜欢我吗?”

姚菀的心瞬间软了,后退了两步,拉着卫谚的手。卫谚的脸上立即露出一个笑,勾过姚菀的脑袋,便在她脸上印下一个吻。

“我写信给我阿娘了,过一段时间,我阿娘跟阿兄会入京。这成亲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卫谚听得简直心花怒放:“那等阿娘入京后,我立即去提亲。”

“是我阿娘。”

“也是我阿娘。菀菀,你若是觉得吃亏,也可以叫我娘阿娘啊。”

“诶,我怎么觉得还是我吃了亏?”

“你嫁给我这样英俊潇洒的青年才俊,怎么吃亏了?”

说得好像也有道理。

这样高大俊朗的夫婿带出去,确实颇有面子,至少可以镇住姚鉴,不用忍受她阿兄的絮絮叨叨。

卫谚回卫府,将姚菀送回了住处。

“这么快就到了啊。”卫谚颇为遗憾道,“菀菀,你知道十八相送的故事吗?”

“知道。”

姚菀说着,便转身要进院子。

“菀菀,我们还没走到十八里路呢。”卫谚眼巴巴道。

姚菀提着裙子又走下了台阶:“那我送你回去。”

两人这般行为在别人眼里简直是智障,但是两人都没觉得,反而觉得甜蜜蜜的。

姚菀送卫谚到卫府门口,便见门外站着一人,手里正拿着折的桂花。

一会儿,卫婴宁便从提着裙子从里面走了出来。

卫婴宁娇弱得像朵娇花。何覃是个书生,身形修长瘦削,卫婴宁站在他面前依旧显得娇小。

何覃将手里的桂花递给了卫婴宁,卫婴宁接过,何覃不知道说了什么,卫婴宁的脸上便飘起了红晕。

卫谚的眉头微微皱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然后拉着姚菀的手走了过去。

何覃摸了摸卫婴宁的脑袋,卫婴宁便捧着花进去了。

何覃转头,便看到卫谚和姚菀两人。

他的眼神扫过两人交握的手,几乎不着痕迹,然后朝着卫谚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便转身离去了。

卫谚心中有心事,将姚菀送回了住处,便没有再坚持十八相送的戏码了,而是立即赶回了家中。

卫谚一回去,便碰到了老夫人。

“娘。”卫谚叫道。

卫老夫人道:“何覃来提亲了。”

“娘觉得怎么样?”卫谚问道。

“婴宁毕竟是县主,当初说得便是等他高中再议亲事。何覃也争气,如今高中状元……婴宁愿意便好了。”卫老夫人道。

“婴宁愿意吗?”卫谚问道。

“长兄如父,你好好问问婴宁的意思。”卫老夫人道。

卫谚到婴宁的院外的时候,婴宁正拿着一个花瓶在那里插花,见到他,便露出一个灿烂的笑。

“阿兄,花好香。”

卫谚盯着那桂花:“何覃用这一束花就收买你了?”

婴宁巴掌大的小脸上泛起了红晕,抿唇不说话。

婴宁就是朵娇花,要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呵护着,免风吹雨打和暴晒。卫谚难以想象娇花摔在地上的结果会是怎样。

“婴宁……”

“阿兄,你不赞同这桩婚事,是吗?”婴宁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很单纯,又像是能看透人心。

卫谚点了点头:“婴宁,你该找个一心一意对你好的男人。何覃心思太深,看不透,不适合你。”

“何覃想和我成亲。”

“他想你就嫁给他?”

“何覃救过我一命。”

“婴宁,报恩的方式有很多种。”

“阿兄,我也喜欢何覃。”

卫谚一时无话可说。

婴宁娇弱,也听他的话,如今却为了何覃与他争论。

看着婴宁小脸上倔强的表情,卫谚便没有再跟她争论了。

“阿兄,你跟姚菀姐姐什么时候成亲?我们可以在同一日成亲呀。”婴宁突发奇想道。

想到姚菀和何覃的那些旧事,卫谚恨不得他们俩一辈子都不见面。他对婴宁的提议完全没有兴趣。

卫谚沉默不言地回到了房中,便让人去将何覃地底细再查一遍。

他就这么一个妹妹,不能让妹妹落入火坑。他必须确认何覃要娶他妹妹是没有任何目的的。即使不是很喜欢,也会照顾好她。

赵阿牛的案子了结后,辨恶钟辨恶的传闻也不攻自破。辨恶钟被视为不祥之物,令兴善寺将其封箱藏了起来,一般人无法看见。

有一日,山上突然来了一个和尚,要见卫谚。

“卫大人,住持下山让小僧来告诉你一件事,辨恶钟不见了!”

辨恶钟不见了?

“那辨恶钟重五百公斤,需有十人合抬才抬得动,但是却从兴善寺消失了,还是悄无声息的。”和尚道。

卫谚将这件事和姚菀提起。

“这辨恶钟莫非自己长了脚走了?”姚菀想了半日,也只能想起这一个可能。

卫谚也搞不懂,究竟是谁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偷这一个不祥之物呢?
第六十七章辨恶钟(二十四)
秋深,落雨,滴滴答答。

卫谚看着姚菀,看了又看,忍不住道:“何覃来卫府提亲了。”

姚菀表情一怔。

她和何覃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并非说见面不识就是陌生人了。她为何覃入长安,兜兜转转,卷进几桩大案,心也归落他家。此时听闻何覃提亲的消息,心情也是极为复杂的。

她和卫婴宁几面之缘,她娇弱而聪慧,姚菀对于这个抢走她童养夫的小姑娘完全恨不起来。

“婴宁也是你的妹妹,菀菀,你得替她把把关。”卫谚勾着她的手道。

姚菀将那些乌七八糟的思绪赶出了脑子,尽着长嫂的责任,认真分析道:“何覃很有才学,做事认真,有些固执,但是为人沉稳,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卫谚自然希望婴宁选的是良人,但是听着这些夸奖的话从姚菀的口中说出来,他便有些心塞。

“只是,有一点,何覃的心思藏得太深,我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一辆马车缓缓驶入长安城。

马车中坐着一个中年美妇,妆容得体,身上穿得虽然不是什么华服,但是难掩雍容的气质。

妇人掀开马车的窗帘往外看着,一边看,一边轻轻地感叹。

她离开长安城是在十五年前,一晃十五年过去,身边的位置空了,这长安城也是物是人非,热闹如往昔,却也再寻不出一个熟悉的面孔了。

马车的旁边是一人骑着马,他穿着灰黑色的袍子,腰带随意地系着,露出壮硕的胸膛,他的手里拿着一个酒壶,一边骑着马,一边喝着酒,喝得醉眼朦胧。

他一张脸生得俊俏,姿态肆意风流,引得一众女子偷偷相往,有些还红了脸。

“嗝……”他打了一个酒嗝,“菀啊骗我,还说长安城有比我好看的人,让我来长长见识。这走了一路,哪里有比我好看的?”

马车中的姚母,听闻此疯言疯语,连忙将帘子放了下来,假装不认识外面的人。

姚鉴行了两步,面前突然蹦出了两个官差,两人手里的刀交叉,拦住了他的去路。

姚鉴自认俊美无双,但是却是个遵纪守法的好青年:“我犯了什么错了?”

“长安城有禁令,喝醉酒不得骑马。醉酒骑马属于醉驾。这位公子还是跟我们走一趟吧。”

“我……我只是个乡下来的,不知道有这些规定。”

无论姚鉴怎么辩解,他连人带马都被迁到了官府。连带着他阿娘也被连坐了。

姚鉴抬着头盯着府衙门口的巍峨的牌匾,上书“大理寺”三个字,总觉得有些熟悉。

他的脑袋乱哄哄的,被两个官差逮了进去。

堂上威严,姚鉴一个乡下来的,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于是开始耍赖。

“我没喝酒,你们怎么证明我喝了酒?”

“你手里拿着酒壶。”

姚鉴连忙将手里的酒壶扔了。

姚鉴恍然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他一转头,就看到自家妹妹正挽着阿娘的手,站在门口,一脸得趣的笑。

姚鉴的酒终于醒了一些了。

他想起来了!那个即将成为他妹夫的人不是大理寺卿吗?他被这个妹妹耍了!

“醉驾?!”姚鉴一脸问罪的表情。

“阿兄,你入了长安城可得收敛一些,不能那么好酒了,否则喝酒误事啊。”姚菀苦口婆心道。

“在长安城不能喝酒,那我还是回家去。”

“阿兄,你就想做一辈子的乡巴佬吗?长安城美女如云,你便不想找个比你好看的娶了吗?”姚菀道。

姚鉴的表情变得迟疑,而后勉为其难道:“那我就暂时不喝酒了。”

姚母的重点显然不在于此,她四处看了看,拍着姚菀的手道:“菀菀,你不是要让我见一个人吗?”

姚母说得很委婉,姚菀的脸还是不禁红了。

姚母看着姚菀的模样,心里还是开心的。她接到姚菀书信的时候,整夜的睡不着。

何覃的离去,对她的打击很大。姚母的秉性懦弱,这么些年,只能让姚菀在外面走南闯北,她心中诸多愧疚,也希望女儿能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当知道女儿遇到这样的人时,她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

姚菀也是好奇,刚刚卫谚都在的,此时去了何处?

卫谚穿着玉白色的长袍,上面绘着云纹,身上冷峻的气质收敛了一些,若非腰间挂着霜华刀,便是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了。

卫谚在镜子前看了看,确定自己一丝不苟后,才走出门。临走时,又觉得自己身上的腰带不是很配,又换了一根腰带。

卫谚生于富贵之家,出生的起点就比人高很多,本身又才华出众,一路走来可谓顺风顺水,从来没有这么忐忑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出了门。

姚菀、姚母及姚哥,三人在大理寺的偏厅中等着。

卫谚一踏入,三双眼睛便一齐落在了他的身上。

三个人的心思各异。

姚菀:卫大人穿白衣挺好看的,以后要让他多穿白衣。

姚母:这人看着沉稳,比何覃好多了。

姚鉴:他娘的,这人貌似长得比自己好看?

卫谚走上前去,先朝着姚母行了一个礼:“姚夫人。”

又朝着姚鉴作揖:“姚兄。”

姚母满脸慈爱地看着卫谚,将其余人视为无物。

“年几何?”

“二十有六。”

“好,好。”比菀菀大一些好,好照顾她,姚母满意,“可问明姓?”

“卫谚。”

“郑国公的卫家?”

“正是。”

“好,好。”郑国公一族,乃是京中贵族,根基深厚,姚父在的时候,便时常提起卫家,对其品行大加赞赏。

“家中有何人?”姚母问道。

“有母亲和一妹妹。妹妹不日将成亲。”卫谚道。

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下。

何覃呆在姚家那么多年,突然离开入京,这在姚母心中便是一个疙瘩。

姚菀开口道:“阿娘,要和卫大人妹妹成亲的是何覃。”

姚菀话音落,姚母便愣了一下。

她的眉头微微皱起。

何覃就像她半个儿子,何覃的离去,让她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她觉得何覃薄情寡义。亲疏有别,所以她后来暗自庆幸,庆幸看清了何覃的人品,否则自己的女儿就要落入火坑了。

“望他能好好待人家姑娘家。”姚母道。

这番见女婿,姚母见得十分满意。

从大理寺离去后,便去了姚菀的住处。

这住处已经变成姚家的了。

“菀菀,以后就让你阿娘和阿兄住在长安城吧。”卫谚道。

“这里距离卫府很近,以后你要看你阿娘也方便。”

姚菀便被说动了。

所以,她是打算让阿娘和阿兄常住,信中便让他们将能带的东西都带来。

这院子很大,加上姚菀共三人,住进去还是十分空的。

卫谚又从卫府支了两个丫头过来伺候姚母,还有三个粗工干杂活。这个院子顿时有了人气。

一家人忙活了许久,等忙完的时候已经晌午,厨工刚好做好饭。

姚菀挨着卫谚和姚母坐着,对面坐着阿兄。

身边的两人都往她碗里夹菜,筷子都碰在一起。

姚菀的心暖暖的,心里开心极了,便蔓延到脸上,满是笑意。

姚菀休沐,在家中陪母兄。卫谚则要去大理寺。

姚菀送他离去。

两人走到门口出,姚菀见四周寂静无人,突然勾下了卫谚的脑袋,踮起脚尖在他的唇上落下一个吻。

这吻如同蜻蜓点水吧,姚菀的脸却红透了。

她进了门,门关上。

卫谚摸着自己刚刚被她亲过的地方,也忍不住笑了。

姚菀挂上门,背靠在门上,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一抬头就看到姚鉴一脸被虐狗的表情,哀怨地盯着她。

“我也要去找个娘子!”姚鉴道。

他喜欢肆意妄为的生活,不像娶妻,不想被拘束,但是看着自家妹子这般模样,姚鉴也被勾得发了情,想要找个娘子亲亲我我了。

姚菀回到房中,姚母正坐在那里,纳着鞋。

姚菀进来,她便抬头看她。

“走了?”

“走了。”

“什么时候成亲?”

姚菀在她身边坐下,挽着她的手道:“阿娘,你就这么急着将我嫁了?”

姚母拍着她的手:“卫谚确实不错,比何覃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我就知道我女儿能遇着一个好的。”

姚菀红了脸,没有否认。

“等卫婴宁的婚事之后吧。”姚菀道。

没过几日,卫婴宁和何覃的成亲日子便定了下来,订在一个月后,良辰吉日。
第六十八章辨恶钟(二十五)
一个月后,卫府上下张灯结彩。

或许是陛下怜惜何覃的才华,又或许是因为郑国公府的关系,皇帝并未将何覃外放,而是留在了长安,做了个京官。官职虽然不起眼,但是他尚且年轻,起点比外放的官员不知道高了多少,又有郑国公府的关系,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皇帝还赐给何覃一个府邸,刚好成亲用。

姚母也收到了何覃的请帖。

何覃养在姚家,即使没有亲缘,也有情份,如今菀菀又寻到良人,姚母便不打算计较过往,所以便打算应邀。姚鉴却说什么都不肯去了,他跟着妹妹去了卫府。

姚菀陪着卫婴宁坐在她的闺房之中。

少女穿着大红的喜袍,喜袍很款单便愈加显得她娇小了。她面色粉白,脸颊绯红,嘴唇红艳,眼眸含水,端的一个美娇娘。

她的手紧紧地抓着姚菀的手,显得有些紧张:“姚姐姐,我有些怕。”

“嫁给喜欢的人,有什么怕的呢?该欢喜才对。”姚菀笑着拍着她的手道。

卫婴宁脸颊鼓起来:“那姚姐姐要是嫁给阿兄,会开心吗?”

姚菀刚刚还一副过来人老成的模样,此时却突然红了脸。

两个姑娘对视着,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

“姚姐姐,我真羡慕你。”

“羡慕什么?”

“你喜欢阿兄,阿兄也喜欢你。我从来没见过阿兄那样喜欢一个人,或者说,在你之前,阿兄根本就没喜欢过人。”

“何覃不喜欢你吗?”

“何覃待我好。”卫婴宁的眼眸里染上一些茫然,“我也不知道我喜不喜欢何覃。”

“我第一次见到何覃的时候,他不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但是却是我见过最温文尔雅的人,他的书卷气很浓,看人的时候眼睛能勾人魂。他救了我和我我阿娘,我便许他一件事,他说他想跟我一起入京。那时,我以为何覃对我一见钟情。只是有些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看法就会发生改变……”

姚菀怔了一下。

她以为何覃和卫婴宁是两厢情愿,却没想到是何覃提出的要求。

她突然浮现出那之前,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何覃的眼神,像是与她诀别一般。

那时,何覃便打算走了,他还没遇到卫婴宁。

何覃入京,依附郑国公府,是想要什么呢?权势?地位?

她一直以为何覃是个不注重的名利的人。

不过到如今,她或许根本就不了解何覃,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姚菀看到桌子上摆开的书册,上面的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

“何覃誊抄的。”卫婴宁道。

姚菀盯着书册,脑海中闪过一些异样的想法,转瞬即逝。

外面锣鼓喧天,迎亲的队伍到了。

姚菀和喜娘一起扶着卫婴宁出了闺房。

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而来。

新科状元本就是个俊朗非凡的青年,穿上大红的喜袍,更显喜气与俊逸。

姚菀站在卫婴宁的身边,看着何覃一步一步地走近。

何覃接过了她手中的喜绸,先是看了姚菀一眼,那眼神里的情绪晦暗难懂,看得姚菀怔住。他很快移开目光,看着卫婴宁,满脸都是深情。

新郎与新娘站在一起,便是一双璧人。

新郎背着新娘上了花轿,敲锣打鼓而去。

卫老夫人的脸上带着浓浓的不舍,眼泪夺眶而出。

姚菀便在一旁轻声安慰着。

她的精神有些不专注,脑海中回荡着的一直是何覃的那个表情。

何覃的那个表情让她想到何覃入京前最后一次见面的表情。

就像是……诀别!

今日是何覃和卫婴宁成亲的日子,本是大喜,为何要诀别?!

姚菀的脑海中上过许多细节,突然站起身,立即出了门,骑着马朝着刚刚迎亲队伍走过的路径追去!

郑国公府的临安县主要嫁给新科状元何覃,这件事轰动长安,甚至连当今身上都要亲自参加婚礼。

新科状元的府邸里,可谓满朝勋贵。

“迎亲的轿子回来了!”

“这位新科状元的命真好啊。”

“这一位前途不可限量,还是卫家有眼光,卫家将来必会受其惠。”

新郎和新娘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

”果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

何覃无父无母,他本意是让姚母坐首位的,姚母不肯,高堂之上便挂着两朵红花。

新郎和新娘牵着红绸拜了天地。

“皇上驾到!”

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所有的宾客以及新郎新娘都跪了下去。

很快的,一个五旬左右的威严男子便走了进来。帝皇穿着便服:“不必拘礼,朕今日来,一来恭贺何爱卿新婚,二是与诸爱卿同乐。”

皇帝在首位上坐下,两边是穿着便服的侍卫。

新郎向皇帝敬酒。

内侍试过之后,才将酒递给了皇帝。

皇帝像是十分开心,端着酒便一饮而尽。

礼成后,新娘被送入了洞房,新郎则留在外面陪酒。

皇帝撑着脑袋坐在那里,刚毅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朕记得临安还是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如今便已经嫁人了。”皇帝感慨道。

时光荏苒,一下竟是过了这么多年,小孩儿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两鬓半白。

时间再往前一些,那时候,他的那些兄弟还在,朦朦胧胧间,他似乎看到了他的那些皇帝……

皇帝突然清醒过来,脸微微发白。

“何大人,外面有人送来一份大礼。”府邸里的下人来汇报道。

“抬进来吧。”

大礼被抬了进来,确实是一份大礼,外面是一个黑色的箱子,那打造箱子的木头是沉香木。单单外箱都价值不菲,里面装着的东西更叫人期待了。

“这是谁送来的?”

“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众人都伸长了脖子,似乎想看看究竟装着什么。

何覃道:“开箱。”

“不可!”另一个声音响起。

众人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十分年轻的女子。

有认识她的,便知道她的身份,大理寺卿卫谚的准夫人,便是今日新郎官的嫂子了。

姚菀的目光便和何覃对上了。

姚菀道:“今日是状元郎大喜的日子,这箱子来历不明,还是不打开好一些。”

这时众人才想着,似乎未见到送礼的人?

何覃没有说话。

姚菀令人将箱子抬走。

箱子很沉,好几个人才将箱子抬走。

箱子被抬到了偏院。

当人都离开后,姚菀便自己打开了箱子,当看到箱子里的东西,姚菀的脸色一变。

这件事,既在意料之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过了一会儿,姚菀反而有了一种这样的想法—果然如此。

箱子里躺着的便是兴善寺消失的辨恶钟,辨恶钟案并没有完结。

姚菀的身后出现了一个人。

姚菀回头,便看到面无表情的何覃。

她脑海中的许多东西串成了一条线。

李丞相死前,和何覃有往来。何覃算是李丞相的门生了。

何覃的笔墨千变,要模仿一个人的字迹何其简单?

那个小孩说让他送信的是个女子,但是披风完全掩盖了容颜,只凭着一只手和一个手镯判断是女子的准确性又有多高呢?

还有那一日,自己去明府的路上,若非遇到何覃,被那么一耽搁,或许明演就不会被绑走了。

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很寻常的事,一旦开了一个豁口,便都变得极为可疑起来。

让姚菀真正怀疑的是辨恶钟,以及何覃和赵阿牛相似的容颜。

“何覃,你今日若是杀了他,你知道多少人要给你陪葬吗?”姚菀冷声道。

何覃穿着红袍,更衬得脸发白。

“当年他杀人的时候,便从未想过谁是无辜的。”何覃嘲讽的笑道。

他满脸嘲讽,眼神凶狠,这或许便是最真实的何覃。

她以前熟识的何覃,都是带了一层面具的,内里其实是个被仇恨折磨的血肉模糊的人。

“何覃,卫婴宁对你真心一片,你便用她的真心让她和她的家人堕入地狱吗?”

“你在乎的还是卫谚吧?”何覃嘲讽地笑了一声,“我忘了,你也是卫家的人了。”

姚菀脸色变了又变,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何覃,你何必将自己伪装成这般无情的人,让所有人恨你?”姚菀道,“这便是你之前抛下我和卫婴宁一起入京的原因吧?你已经计划好了报仇。”

喜袍下,何覃的双手紧紧握成了拳。

“何覃,你杀不掉他的。他是九五之尊,你知道他带着多少侍卫来的吗?阿牛已经死了,他临死前想得或许便是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你这样罔顾自己的性命,对得起他吗?”姚菀厉声质问道。

何覃脸上的狠戾消失,变得茫然起来。

“不,这也是阿牛希望的事,只要杀了他,大仇得报,我是生是死也没什么关系了。”

“如果不报仇,我还能做什么呢?”

他被仇恨折磨了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前的记忆停留在那一片血海中。

他和他的同胞兄弟紧紧挤在一个水缸里,看着刀砍在阿娘身上,温婉的阿娘变得血肉模糊,看着自己亲近的人一个一个死去。

何覃时常做着噩梦,噩梦里,他又回到了那一日,被人从水缸里拖了出来,脑袋被砍了下来。

“何覃,离开长安吧。”

第六十九章佳偶天成(一)
前几日,新科状元与临安县主成亲的事,在长安引起很大的轰动。街头巷尾皆是谈论那一日婚礼的事,有谈这门亲事来了多少显贵,有谈皇帝临场的亲事何其少,有谈状元郎必成大器。

这阵轰动还没过去,状元郎又引发了另一桩轰动。

这一桩事直接让整个长安城目瞪口呆。

状元郎挑灯看书的时候,烛光烧着了,将整个屋子都扫了,待找到的时候,状元郎已经化作一具焦尸了。

何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