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人的疑问一出,其余人都不由得怔住了。

辨恶钟说李淑做了恶,那李淑究竟做了什么恶呢?

“说起这事我突然想到一事,你们还记得这条街上住着的一个寡妇吗?那寡妇将自己的骈头带到家里,还搞那事,被她男人抓到,她男人一口气没上来就直接去了。那一日天黑乎乎的,我隐约看到那寡妇的骈头,长得有些像李淑?”

“你是说李淑做得恶就是搞了人家女人,气死了人家男人?”

“人家是丞相,什么样的女人没有,看得上那寡妇?我看哪,肯定是位高权重,收了人家的钱,办了坏事……”

酒楼的二楼,一黑衣男人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这些议论声,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打着扇子离开了。

很快的,整个长安便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闻。

有说李淑与人偷情,害死人家汉子的。

有说李淑收钱,帮着人侵占别人家产的。

有说李淑当年逼走姚相,才有了今日的位置的。

活着的时候,满载赞誉、两袖清风的李丞相,恐怕不曾想到死后竟然臭名昭著。

若说这是某些人的目的,那他达到了。

“其余的我不知道,但是关于我爹是被李相逼走的事,不属实。爹对李相的评价,就是心善二字。”姚菀道,“这人与李相之间,肯定有血海深仇。”

卫谚道:“你确定李相是被谋害的?”

姚菀扭头看他:“难道不是?”

卫谚手里拿着一份案卷:“我已经差到了李相的具体死因。”

姚菀盯着他手里的东西:“给我看看。”

卫谚将东西放到她的头顶:“你能拿到就给你看。”

姚菀只高到卫谚的肩膀处,她本来就生得娇小,跟卫谚相比,就更小只了。她伸出手去够,卫谚越举越高,姚菀扒着他的肩膀,便挂在他身上,身体从他身上擦过,手一伸,便从他手里抢过了案卷。

卫谚有意逗弄她,结果小姑娘灵活的根本不给他机会。

不过卫谚还是有收获的。

“好软。”卫谚哑着声音,回味无穷道。

姚菀不明所以地瞪着他。

“莞菀好软。”

姚菀瞬间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脸一红,惹得卫谚心一荡,想去捏捏她的脸。下一瞬,他的脚上便传来一声剧痛,转眼,他的菀菀便不见了。

姚菀打开那份调查记录看了起来。

李相确实是中毒身亡的。

李相的心脏有一些毛病,一直在吃药。卫谚去查了李相吃的药及药方,便发现里面有一味药被换了。他吃得药不仅不能治好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这药是长期吃的,所以经手的应该是李相十分亲近的人。”

卫谚赞赏地看了她一眼:“这药是御医给的方子,但是药是过李夫人的手的。”

李夫人?

姚菀此时想来,便觉得李夫人很不对劲。她一直在阻止他们动李相的尸首,此时想来,恐怕就是为了隐瞒一些事。

“去拜访一下李夫人?问她对这件事怎么看?”姚菀问道。

卫谚点了点头。

这是这个案子的突破口。

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姚菀要去牵马,便被卫谚拦住了。

“这里到丞相府不过三条街的距离,骑马还得找地方拴马,我们不如走过去。这天下着小雨,骑马更容易淋湿。”

卫谚的话有理有据,姚菀便只得服从。

卫谚只拿了一把伞,姚菀要去拿伞,又被他拦住了。

“雨这么小,一把扇就够了,留些给其他人吧。”

卫谚拐弯抹角说这么多,不过想与她撑一把伞,雨中漫步。姚菀断案时挺机灵的一个人,遇着情事,便也成了一个傻姑娘。

两人打着一把伞,走出了大理寺,走进了小巷。

他们抄得近路,小巷里静悄悄的,基本没其他人。卫谚前后看了看,便伸出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将她搂进了怀里。

姚菀紧紧地靠着他的胸膛,热气腾腾的,姚菀脸发红,心却跳得厉害。

卫谚看着她红彤彤的脸,心痒痒的,终于伸出手,在她脸上掐了一下,心满意足。姚菀瞪他,卫谚突然笑了起来,笑得胸腔都震了起来。

两人走到丞相府外的时候,都已经恢复了正常,一派正经的模样。

李丞相已经下葬,丞相府一下安静下来,到处飘着白绫,竟有些阴气森森。

他们来了几次,管家都已经认得他们了。

“卫大人,丞相昨日就已经下葬了,已经过了吊唁的时间了。”管家道。

他满是褶皱的脸上堆满笑意,话里的意思已经透出一些不耐烦。

“本官是来找你的。”卫谚道。

管家顿时傻眼了:“卫大人的意思……”

“本官想看看丞相的住处。”卫谚道。

管家只得引着卫谚入府。

李丞相的卧房布置得大方朴素。入口处是一张屏风,上面绘着山水画,墙上也挂着许多山水画,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卫谚看了一圈:“李夫人没有住在这里?”

管家道:“夫人睡眠不好,怕扰着丞相,所以都睡在自己的院子里。”

“李丞相和李夫人的关系如何?”卫谚问道。

管家露出为难的表情:“奴才不好妄议主子的事。”

“这并未妄议,而是本官在问案。”卫谚严肃道。

管家顿时有种跪在大理寺朝堂被审问的感觉,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相敬如宾。我在府中待了十年,从未见丞相和夫人吵过架。”

“待李小郎君呢?”

“丞相大人脾性好,也从未骂过小郎君。”

“本官想见一下李夫人和李小郎君。”

管家道:“我立即去禀报夫人。”

卫谚和姚菀候在丞相府的厅堂里等着。

姚菀的眉头微微皱着,像是有些疑惑不解。

“发现了什么吗?”卫谚问道。

“我阿娘和阿爹的感情很好,阿娘的脾性也是好极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两人也会拌嘴,小吵一番。真正相敬如宾的,反而不像夫妻了。”

姚菀总觉得这对夫妻之间怪异的很,加上那药被换了的事,她觉得李夫人的嫌疑很大。
第五十章辨恶钟(七)
丞相夫人郑氏也是世家女。她脸色惨白,似乎还没有从丞相的死中缓过神来,她的长相并不出众,生着一张良善的脸,但是气质脱俗,端坐在那里,便有一股雍容的贵气。

姚菀盯着她看着。

人心是最可怕的东西。

她之前破过许多桩命案,许多凶手与普通人并无不同。他们混迹于正常人中,那张温和的皮下也需藏着一颗恶毒狠戾的心。

破案的过程,便是揭开人的那层皮的过程。

郑氏的皮下,藏着的究竟是罪恶还是无辜?

“李夫人,贵府公子呢?”卫谚问道。

李夫人面色淡淡道:“小儿顽劣,正由师父教导学习。”

李夫人话音刚落,窗外便响起一声“噗通”声巨响。郑氏的眉头蹙起,有些不快。

姚菀起身,便看到窗外一十岁左右的小孩落在地上,身上的衣服黑漆漆的已经辨不出原来的颜色,脸上也是一片脏污。

一小厮匆匆将少年扶了起来,将小孩的全身上下都检查一遍,见没什么问题才松了一口气:“公子,您吓死奴才了。”

“毓儿,进来。”郑氏叫道。

那小少年一脸不情愿的模样,小厮轻轻推了他一下,小少年才走进门来。

“这便是小儿。”郑氏道,“卫大人见笑了。”

姚菀盯着那孩子,这便是观音庙传闻中,郑氏求子得子,生下的孩子吗?

这小少年一脸顽劣,完全不像书香门第出生的孩子。

小少年站了一会儿,满脸的不耐烦:“没什么事我走了。”

他说着也不等郑氏说话,便转身离去了。

姚菀一直盯着郑氏的脸看着。

那一刻,郑氏的脸上没有痛苦和无奈,竟是有一丝厌恶。

厌恶,这种情绪从母亲身上体现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卫谚跟了出去。

“李毓。”卫谚叫他。

李毓走得很快,根本不理会他的叫声。卫谚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小少年在湖边站定,手里拿着一个石子,朝湖里扔去。那石子在湖面上激起两片水花,小少年撇了撇嘴,似乎极为不满意。

卫谚捡起一个石子,身体微倾,手上用力,石子便飞了出去,竟是一个漂亮的弧度,打出三连击!

李毓顿时对身旁的男人刮目相看,满脸赞叹道:“你好厉害,可不可以教我?”

“那你回答我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了,你为何不戴孝?”

“她不让我戴。”李毓道。

“你娘?你不喜欢她?”

“她也不喜欢我。”李毓道。

“李丞相呢?”

“他也不管我。”李毓道。

李丞相和李夫人只有这根独苗,按道理该十分宠爱才对,为何这般不理不睬?

不寻常,很不寻常。

厅堂中,姚菀和郑氏说着话。

“夫人与丞相是青梅竹马?”姚菀问道。

郑氏摇了摇头:“什么青梅竹马,他不过一个穷书生。那一年的科考,父亲是主考官,许多举子都登门拜访……”

她的思绪回到许多年前。

那一年,她正是如花的年纪,与众姐妹一起躲在帘子后面,偷偷朝外看去。

厅堂里聚集了一众青年才俊,他们一身白衣,侃侃而谈,年轻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张扬。她的目光最终落在角落里站着的那人身上,与其他人相比,他穿得格外落魄,身上只是粗布麻衣,这般时候,他手里还捧着一本书看着。

她突然想到前几日,在繁华的大街上,她丢了一串珠花,青年追着她走了三条街才将珠花还给她。

父亲姗姗来此,一众青年都围了上去,唯有他站被挤在角落里,从始至终,都未曾和父亲说过一句话。

他便默默地站在那里,脸上没有局促也没有难过。

事后,父亲问她对哪个举子印象最深。

她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张老实淡然的脸。

他父亲沉默了片刻,只说了一句:“此子将来定不凡。”

“后来,他高中状元,父亲便是他的恩师,他时常来府中,一来二去便与我相熟起来。”郑氏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他啊,第一次送我的东西竟是一本《诗经》,他自己誊抄的。说他木讷,这人却又有趣的很。”

郑氏说着,突然捂着脸哭了起来:“他说过要与我一生一世的,我们走过那么多苦难,他却先我而去了。”

郑氏脸上的爱意不似作伪,悲伤也不像作伪。

姚菀递给她一方手帕:“夫人请节哀。”

郑氏哭了一番,才冷静下来:“姚姑娘,你还有什么问的吗?如今整个长安传着的那些事,我听一次,难受一次。人言可畏,他们便随心所欲地将那些恶加诸在他身上。他不是这样的人,他这一辈子都没做过恶。”

“夫人和丞相从来不吵架?”姚菀问道。

“他有心悸的毛病,我跟他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而且,我们之间也没什么好吵的。”

“李丞相一直在吃药?”姚菀问道。

郑氏点了点头:“吃了十多年了。”

“那些药可是一直经由夫人手的?”

郑氏点头。

“那药也是夫人抓的?”

“那药是城东的回春堂那里定时送过来的。”郑氏道,“那药有什么问题吗?”

“里面有一味药换了,那方子本来可以治好丞相的病的,换了之后反而会加重他的病情。”姚菀道。

郑氏的脸色顿时变了,似乎很难相信,低声囔囔道:“怎么会这样?他向来不与人结仇的,为何会有人害他?”

“夫人,丞相出事前几日可曾有过特别的举动?”姚菀问道。

郑氏道:“秋闱刚过,最近正是放榜的日子,有许多考生上门拜访。他说,其中有一个考生很出色。他和那个考生很谈得来,那个考生似乎叫……何覃?”

何覃的才华素来出众,得到李丞相的赏识也是意料之中,难怪他不愿待在小小的地方。

从丞相府离去后,姚菀更加糊涂了。

她与卫谚肩并肩走着。

“郑氏对李丞相的感情不似作伪,而且能换掉李丞相的药的不止她一人。”

“我刚刚突然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要害李丞相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分工合作,有人将辨恶钟能辨恶之事弄得神乎其神,有人换了李丞相的药,有人将他引到辨恶钟前。”姚菀道。

“然后呢?”卫谚挑了挑眉看她。

“然后我觉得我们该去回春堂看看,李丞相的药究竟是谁换的。”

查出这一点,她便能大致猜出凶手是谁了。
第五十一章辨恶钟(八)
卫谚和姚菀朝着回春堂走去,刚走到半路,突然有人挡住了他们的路。

来人正是赵阿牛。

“大人,查到董掖给的那张纸的字迹出自何人了!”

辨恶钟送入长安,那些写着刑部大牢死囚名字的纸散落在董掖的面前,这里便是一切事情的起点。

写下这些名字的人与李淑的死肯定脱不了关系。

“谁的字?”卫谚问道。

“画圣吴能。”赵阿牛道。

对于画圣吴能这个人,姚菀并不陌生。何覃喜欢吴能的话,为了让何覃开心,姚菀去求过吴能。

吴能的画价值千金,且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他这人脾性很诡异。开心的时候热情好客,不开心的时候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谁都不见。且他不开心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开心的时候。

姚菀上次去见他,便是遇到他不开心的时候。姚菀在他门外等了整整三日,用各种办法逗他开心,最后还是以一道菜敲开了他的门。

这个线索对这个案子十分重要,卫谚和姚菀没有继续往回春堂而去,而是转了一个方向去了吴能那里。

吴能居于闹市,拥有一处院落,院子外的杂草已经有一人高。

卫谚刚要踩上去,姚菀便拉住了他。

“曾经有人为了讨好吴能,将他院子外的杂草全除了,后来这人便被吴能永远拒之门外了。因为这杂草是是吴能种的。”姚菀道。

“你为何知道?”卫谚问道。

姚菀:“因为我就是那个人。”

卫谚:“……”

“还好吴能的视力不好,第二次上门的时候,我身上放了香料,他便没认不出我。”

卫谚的脸色变得十分扭曲:“我可以笑吗?”

“可以。”

“哈哈哈!”卫谚大声笑起来。

他想象着姚菀为了讨好吴能,哼哧哼哧把人家的杂草除了,结果发现这是人家刻意种的……这拍马屁拍到马腿上的行径……越想便越觉得可笑,又觉得莞菀怎么蠢得这么可爱呢?

姚菀在一旁翻白眼。

卫谚笑完后,两人便绕过了杂草,直接从墙头跃了进去。

里面的院子倒是干净,干净得寸草不生。

只摆着几个石凳,吴能便坐在其中一个石凳上,手里拿着一壶酒,一边喝酒,一边吟诗。

姚菀和吴能有两面之缘,熟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这第三回,算是老朋友了。

“先生。”姚菀作揖道。

吴能顿时跳了起来,迅速冲到门口,打开门,看到外面茂密的杂草依旧还在,便松了一口气。

姚菀尴尬得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吴能看着她,冷哼一声,坐回了自己的石凳上。

卫谚往前一步,在他的身边坐下,将一张纸摊开放到他的面前:“先生认识上面的字吗?”

吴能醉眼迷离,盯着那张纸看了许久,然后道:“这字写得这么好看,当然是老夫写的。”

“那就请先生跟我去趟大理寺吧。”

吴能:“……”

他像是不明白卫谚的意思,傻愣愣地盯着他看着。

卫谚取出大理寺的腰牌,放到吴能面前。吴能盯着那腰牌看了好一会儿,嘟囔着道:“老夫不去,老夫字写得好看,难道还得坐牢吗?”

吴能起身,跌跌撞撞地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卫谚也跟在他的时候,进了他的房间。只见房间里一地的纸,有的上面写了字,有的画了画,当拿到其中一张画的时候,卫谚的脸色猛地变了。

姚菀也感觉到他的变化,凑过去看,也愣住了。因为那画上的不是别人,竟是李淑的夫人郑氏。

画上的应该是年轻时候的郑氏,但是轮廓和气质,一眼就辨认出来了。

姚菀的脑袋中瞬间闪过许多个想法,不由得看向吴能。

吴能的头发披散,胡子拉渣,醉醺醺的,根本看不出年纪。

之前她为了讨好吴能,调查过吴能的出生。

吴能出生世家吴家。吴家是朝中显贵,吴家子弟在朝中为官的并不少。但是吴能这人脾性十分怪异,竟是毫无功利心,一心扑在作画上,后来也终于一举成名。

两人看着画,吴能突然冲了上来,将两人手中的画抢了过去,紧紧地护着。

“李淑死了,先生很开心?”卫谚突然问道。

“我当然开心,李淑这个假仁义的伪君子!”

提到李淑的时候,吴能的眼中闪过一抹嫌恶的光芒。

“你喜欢郑氏?”卫谚问道。

吴能的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郑盈袖。”姚菀道出了郑氏的闺名。

“阿袖。”吴能终于有了反应,蹲在了地上,抱头痛哭起来,“阿袖,李淑死了,你终于解脱了,是我没用。”

姚菀和卫谚对视了一眼。

待吴能大哭了一场,姚菀方才继续问道:“众人都道李淑是个贤相,你为何说他是伪君子?我见过李相一面,他并不像坏人。”

“那是你被他骗了!他拆散了我和阿袖,还强迫阿袖嫁给他!”吴能说着,脸上满是仇恨。

“我不相信,李相明明是个好人!”姚菀作气愤状。

吴能更加气愤,趁着酒劲,便将心中埋藏着许久的往事讲了出来。

吴家和郑家乃是世交,他和郑盈袖自幼相识,可谓青梅竹马。那一年,他们约好在郑盈袖十六岁那一年,他便上门提亲,却没想到中间横插了一个李淑。

李淑是那一年的举子。那一年,郑父是主考官,所有举子都该尊称他一声“恩师”。

李淑上门拜访恩师,却于花园中遇到花容月貌的郑盈袖,对她一见钟情。

李淑是寒门出身,即使中了状元,与郑家的门庭也相差太远了,所以郑父是看不上他的。郑盈袖与吴能青梅竹马,对李淑也无意。

所以,郑盈袖根本不可能和李淑在一起。

“李淑这个卑鄙小人,抓到到阿袖爹爹的把柄,强迫阿袖嫁给了他!”吴能道,“我去找阿袖,让阿袖跟我走,但是阿袖说,她不能走,她一旦走了,郑家便完了。阿袖哭了很久,终究认了命,嫁给了李淑那个衣冠禽兽!”

“李淑死了,老天开眼,阿袖终于解脱了!”

吴能说着,便放声大笑了起来。

这一次,卫谚并未用请,而是直接让赵阿牛将吴能押到刑部大牢里去了。

“菀菀,你怎么看?”卫谚问道。

“凶手的目的不仅是要杀死李淑,还要他死在恶名之中。”

“当辨恶钟,这个由交趾国进贡,本来就充满神奇传说的东西进入长安的时候,凶手便觉得机会来了。”

“郑盈袖出生郑氏,借助娘家的势力,她可以查出刑部大牢中死刑犯,哪些是无辜的,哪些是有罪的。再由吴能将他们的名字写下来,撒到了董掖的面前。以董掖的性子,肯定会一探究竟,这便是辨恶钟能辨善恶的事彻底在长安传来,众人深信不疑。”

“郑盈袖是李相的夫人,再由她偷偷换了药,让李淑在辨恶钟前病发……”

“郑盈袖在演戏,她不喜欢李淑,所以也厌恶和他的孩子。”

李淑不仅死了,还死在恶名中。

“若是如此,董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为何要帮郑氏和吴能?”卫谚道。

他总觉得董掖隐瞒了极为重要的东西,让这个案子停滞不前。

他们还有几个疑团没有解开。

卫谚和姚菀又立即去了李府。

郑氏端坐在那里,脸上遍布着泪痕,面色惨白憔悴,甚至连头发都没有梳。

但是,在听了吴能的话后,姚菀觉得这个女人尤为可怕。

“吴能被抓了,如今正在大理寺的大牢中。”姚菀道。

听闻此事,郑氏的脸上没有丝毫惊奇,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发生变化。

“吴能说了一段旧事,是关于夫人的。”卫谚道。

郑氏摸索着手上的翡翠镯子,表情依旧没有变化,姚菀却能感觉到了她的紧张。

姚菀将吴能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郑氏突然站起身,将桌子上的茶杯狠狠地砸在地上,面露疯狂:“他在胡说八道!”

“夫人心中若是没鬼,为何这般激动?”

郑氏像是想到了什么,坐回了椅子上,抿着唇不说话。

“我累了,想要休息了,请二位回吧。你们大理寺若是真确定了我和丞相的死有关,便将我押入大牢,至于其他事,请恕不见。”郑氏说着,便拂袖而去。

两人看着郑氏离去的身影,她的脚步慌乱,惶然且惊恐。
第五十二章辨恶钟(九)
姚菀已经基本确认凶手就是郑氏了。

只是,他们还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就是必须找到郑盈袖就是凶手的证据。

天黑了,回春堂已经关门,他们只得第二日去。

夜里,姚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的都是一件事。吴能说当年李淑用胁迫了郑父,李淑不过一举子,用什么秘密挟持了世家的家主?郑氏像是藏着什么秘密,董掖也有秘密,他们的秘密是什么,会不会是同一个?

姚菀越想越睡不着,便干脆不睡了,刚推门,便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人。

卫谚露齿一笑:“我刚掐指一算,发现你睡不着,所以就来陪你。”

明明是自己也睡不着,卫大人的脸皮真是一日比一日厚。

两人都睡不着,便坐在屋顶看风景。

今夜月色刚好,月华如水,披在两人身上,和谐而静谧。

“风真大,都将我吹过来了。”卫谚坐得更靠近姚菀一些,还煞有介事道。

“……”姚菀翻了个白眼,坐得离卫谚远一些,“哎呀,我也被风吹过来了。”

卫谚连忙搂住她的肩膀:“风这么大,被吹到屋下就不好了。”

姚菀:“……”

论皮厚,卫大人计胜一筹,她认输。

“我的肩膀空着也是空着,让你靠一下。”

“我不靠。”

“客气什么?”卫谚挑了挑眉,“长安城不知道多少姑娘想靠呢。”

“那就给想靠的姑娘靠。”

“哟,我家菀菀吃醋了?”

姚菀再次认输,将脑袋乖乖地靠了上去。

感觉到耳边的呼吸声渐渐平稳,卫谚动都不敢动。

夜更深了,他小心翼翼地将她抱起,落在了地上,进了屋,放在床上。

黑暗中,卫谚坐在床边痴痴看了许久。真不愧是他看上的姑娘,真是越看越好看。

第二日一大早,两人没有去大理寺,而是直接去了回春堂。

回春堂的生意很好,店铺里全是人,等冷清下来,已经是晌午了。

“大理寺查案,我要见你们掌柜的。”卫谚道。

伙计看着大理寺的令牌,很快去将掌柜的叫了出来。

掌柜的是个四旬左右的中年人,颇有见识,见到大理寺的人也是不慌不忙的:“二位大人有什么要问的吗?”

“李淑的药方是不是你们这里抓的药?”卫谚问道。

掌柜的点头:“是的,里面有些药材只有我们这里有。”

卫谚拿出药方:“这药方本来是一剂治病良药,但是因为一味药改变了,却成了毒药。”

掌柜的没有丝毫惊诧,也没有隐瞒:“确实换了一味,但是这是抓药之人要求换的。”

“李夫人?”姚菀问道。

掌柜摇头:“是李丞相亲自来抓药的,我提醒过他换药的危险,但是他不听,一意孤行。”

掌柜话一出,姚菀和卫谚都愣住了。

这个结果明显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怎么会是李丞相自己来抓的呢?

李丞相明知道危害,还将药吃下去了,这不是自杀吗?

自杀……

姚菀这个念头一动,虽然是荒唐至极,但是许多事却又理清了。

若是杀死李丞相的凶手里有李丞相自己,那他为何抓药换了一味药,还走到辨恶钟前,这一切便都可以解释了。

“大人,不好了!”

人未到,声先道。

下一瞬,一个人影便冲了进来,朝着姚菀冲了过去。

卫谚反应迅速地站在姚菀面前,那个身影便钻进了卫谚的怀里。

卫谚脸上露出一个嫌恶的表情:“离我远一些。”

李修玉也迅速往后退了两步。

“大人,李夫人死了!”

这话一出,卫谚和姚菀都是一惊。

“究竟怎么回事?”卫谚问道。

“李夫人向来起得早,但是今日日上三竿,她的房门都没打开,下人们便撞开了门,就看到李夫人安祥地躺在床上,已经没了气息。房间的门窗都紧紧关着,没有破坏的痕迹,所以初步断定李夫人是自杀的。丞相府的下人六神无主,便来大理寺报了案。”

若是在这之前,姚菀还以为郑氏是畏罪自杀。但是这里刚刚有了转机,李丞相的药并非郑氏下的,郑氏为何自杀?

一行人又立即赶往李府。

短短的时间里,这座府邸已经由原来的繁华之地变成颓败院落,格外萧瑟。

门口上挂着的白绸还未撤去,迎风飘荡着,下人们也都哭丧着脸。

管家带着李小公子跪在门外。

李毓的脸上懵懵的,这接二连三发生的事终于让这顽皮的少年不知所措了。

卫谚推门进去,便见床上躺着一人。

郑氏穿着一身翠绿色的花裙子,头发并未盘起,而是少女时的发型,面上画着精致的妆容,若非胸膛毫无起伏,几乎与活人无异。

郑氏放在身上的手紧紧握着,像是紧紧捏着什么东西,姚菀不由得上前,刚要碰到她的手,一个小身影便撞了过来,推了她一把:“不准碰我娘!”

李毓护在床前,不肯任何人靠近郑氏。

管家连忙走了过来,拉住少年道:“少爷,卫大人也是为了查清夫人的死因。”

“什么死因,就是因为李淑死了,她才跟着去的。在她眼里,我什么都不是。”李毓吼着,声音里仇恨混杂着委屈。

“我恨你们!不喜欢我,为何要生下我!”李毓发泄了一顿,便转身走了。

姚菀掰开了郑氏紧紧抓着的东西,里面是一个红色的布包,布包里是一捆头发。

老管家叹了一声:“少爷说的虽然是气话,但是有些话是不错的。结发夫妻,这里面包的是夫人和老爷的头发,夫人是追着老爷而去的。这个家,终究没了。”

“管家,你在这李府呆了多少年了?”姚菀问管家。

老管家道:“十五年了。”

“管家,我有些话想跟你说。”姚菀道。

姚菀走出门,老管家有些忐忑不安地跟了出去。

“管家,李毓不是李相的孩子吧。”姚菀几乎是肯定的语气。

老管家惊诧地看着姚菀,终究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观音庙那个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只是,我想问跟李毓一样的问题,丞相夫妇既然不喜这个孩子,为何要将他生下来?”姚菀问道。

老管家低着头,不答。

“管家,这些事对案情有帮助,还请你不要隐瞒。”姚菀道。

“本官知你护住,但是阻碍办案可要治罪。”卫谚的声音响起。

管家连忙跪下去:“小人不敢。丞相和夫人成亲多年,感情很好,但是一直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