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姐姐,我叫卫婴宁,你可以叫我‘婴宁’,阿兄也是这样叫我的。”卫婴宁道,“姚姐姐,我听说你原来是推官,跟阿兄一样查案的,你真厉害。那个人肉饺子案还有送子观音案,阿兄说能破案都是你的功劳。姚姐姐,你真厉害。”卫婴宁的脸上写满了崇拜。
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姚菀以为卫婴宁是胆小的小兔子,等熟悉一些,才发现她是个小话唠。
待到马车停下来时,姚菀和卫婴宁已经混熟了。卫婴宁话少,没什么朋友,只觉得眼前的姐姐格外投缘,恨不得挂在她身上听她的那些见闻。
卫婴宁想,若是姚菀做自己的嫂子,那日子肯定会有趣很多。
“婴宁。”卫老夫人叫了一声。
卫婴宁这才恋恋不舍地放开姚菀的手臂,走到母亲的身边,挽住她的手。
兴善寺建在半山腰上,而香客的马车一般都停在山下,香客自行爬上山朝拜,这才显虔诚之心。
卫家的也不例外。
卫老夫人心情甚好,左手女儿挽着,右手未来的儿媳妇挽着,她雍容的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朝着兴善寺走去。
姚菀走南闯北的,体力很好。但是卫老夫人和卫婴宁,一个上了年纪,一个弱质纤纤,姚菀顾及着她们,慢悠悠地走着,待走到山上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时辰后了。
卫老夫人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在栏杆上坐下,由贴身嬷嬷打着扇子。
兴善寺入口往左,围满了人。
这有人的地方便有热闹。
卫婴宁拉着姚菀的手,眼睛亮晶晶的:“姚姐姐,咱们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吧?”
姚菀拉着卫婴宁的手往人群处走去。
那边缘处有围栏,围栏上挤满了人。姚菀和卫婴宁只得站在后头。
“看到了吗?那便是辨恶钟,由交趾国进献。”
“这辨恶钟大有来头。传闻一百年前,交趾国三皇子乃是个穷凶极恶之徒,竟嗜杀了父亲,篡夺了皇位,并将一众兄弟全部杀死了,唯有五皇子逃了出去。三皇子紧追不舍,追着五皇子进了沙漠。五皇子无路可逃,于漫漫黄沙中,看着三皇子的人越来越近,宛若来自地狱的恶鬼,表情狰狞凶残,举起手中的刀,朝他刺来……而就在那一瞬,地突然震动了起来,一阵强风吹来,漫天黄沙,待黄沙散去的时候,那地上竟然凭空出现了一个钟。三皇子一众人看着那钟,脸上突然呈现出惊恐的表情,那些平生所作的恶全部从眼前闪过,那些杀死的人都回来索命——这钟便是辨恶钟。”
“这钟在交趾国的皇宫里挂了许久。每一任皇帝即位前,都必须斋戒朝拜辨恶钟,这钟被奉为国之珍宝。这次交趾国竟将镇国之宝进献给我朝,陛下龙颜大悦,大赏交趾使者。”
“辨恶钟,真能辨恶?不过是传闻罢了吧。”
“这位兄弟,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交趾国将辨恶钟进献给我朝的时候,陛下与诸位大人也是如此认为的。刑部尚书董大人便说了一句,‘试试便知。’于是这一试,便不得了了。”
围观的人都被吊起了兴趣,不由得看下那个人:“这该如何试?”
“这还不简单,董大人从死牢之中挑出几个穷凶极恶之徒,这些人都是要秋后处斩的。董大人令这几个人往辨恶钟前一站,诸位猜发生了什么事?”那人刻意卖了一个关子,继续道,“半刻钟后,那些人的脸上皆露出惊恐的表情,嘴巴张大,眼睛瞪着,竟是生生给吓死了!”
“这钟太邪性了。皇帝便令人将钟放到兴善寺来,希望着佛门正气能够镇压住邪性。诸位若是不信,不妨去试试。”
众人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听得心里毛毛的,无人敢试。
卫婴宁听着,只觉得背后阴风阵阵,不由得拉住姚菀的手:“姚姐姐,这是真的吗?”
姚菀没有说话
恰在这时,那些人散开一条缝隙,姚菀便看到下方远处悬挂着一个钟,远远地看着,竟似有一股黑气萦绕之上。
姚菀眨了眨眼睛,再看去,那黑气却已经消失不见。
第四十六章辨恶钟(三)
姚菀住的厢房,刚好正对着辨恶钟挂着的位置。
那钟大约有一人高,一人可环抱,上面刻着一些古怪的花纹,初看像是神兽貔貅,再细看,又像是一些陌生古老的文字。姚菀盯着那些文字看着,觉得有些眼熟,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传闻是离这钟三丈之内看着,便能看到自己平生所作的恶。
众人虽然好奇,却也只远远地围观,谁也不敢靠近了看。
这辨恶钟却也着实有些邪性,姚菀远远地看着,便仿若置身于黄沙之中,感受着那黄沙遮天蔽日、脚下土地震动的情景。
辨恶钟,真能辨恶?
姚菀正在好奇间,突然见一人从不远处走了过来。
那人约不惑的年纪,身上穿着广袖宽袍,身上透出一股身居高位者的气息。
他朝着辨恶钟慢慢地走了过来,站在辨恶钟一丈左右的距离站定。
天突然黑了下来,空气中隐隐有雷声响着,很快的,雨滴便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打在他的身上。
阴森森的宫殿,血腥味充斥着每个角落,脚下是密密麻麻的尸首,他跌跌撞撞地走了过去。
闪电扯开了暗沉沉的云,照亮了前面的景象,只见一人站在他的面前,那人脸上满是血。
他吓得后退一步,心像是跳出了心脏,再一瞬,又照亮了眼前,只见一柄剑正刺入了那人的胸口处,鲜血从他胸口处流了满地,那已经是一个死人。
“父王!父王!”
幼童哀戚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里,原来是俩幼童死死地抱住了那死人的腿,那死人才没有倒下去。
“轰隆!”
又是一道亮光。
那哭喊着的幼童突然转身看向他,眼里充满了仇恨。
四周的一切突然模糊了,他朝着身后缓缓地倒了下去。
姚菀不禁站起身。因为她的面前发生了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那人站在辨恶钟前,初时正常,而后,脸色突然变了,变得狰狞扭曲起来,眼睛瞪大,眼球突出,嘴巴张大,像是看到了什么极为惊恐的事,然后就缓缓地倒了下去。
姚菀从窗户上爬了出去,以极快的速度冲到了那人的面前,伸手去探他的呼吸,便发现他已经没呼吸了。
这副样子,就像活生生被吓死的!辨恶钟真的能辨善恶?!
姚菀刚想抬头去看头顶悬挂地辨恶钟,两人突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大胆女子,竟敢伤害丞相大人!”
“你对丞相做了什么?”
姚菀不由得看向躺在地上的人。丞相,李丞相?这刚刚被辨恶钟吓死的竟是李丞相?
那两人冲到李丞相的面前,探了鼻息后,脸色全都变了。
他们是李丞相的贴身侍卫,如今李丞相突然一命呜呼,这看护不利的罪名他们根本担待不起,如今只能想着赶紧抓一人好交差,而眼前的女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拿下她!”
那两人根本不给姚菀解释的功夫,直接向她发起攻击。姚菀被动地应付着,很快落于下风,被那两人制住了。姚菀的手被他扭着,一动便痛苦异常,根本动弹不了。
姚菀觉得自己简直是飞来横祸。
“李六,你去通知丞相府,我押她去见官。”
那人押着姚菀走了两步,突然有人挡住了他的脚步。
那人瞪着来人:“你是何人,何故挡住我的去路,你与这女子是一伙的吗?”
“你不是要押着她去见官吗?我便是官?”
“你是什么官?”
“大理寺卿,卫谚。”
卫谚身上穿着一身靛青色的便服,袖口处是白色的花纹,头发用玉带束着,别有一番俊朗潇洒。
卫谚从怀里取出一枚令牌,递到那人的面前,令他能看得清楚。
乌黑色的令牌,上书‘大理寺卿’四个大字,气势灼人。
那人朝着卫谚跪了下去:“卫大人,我是丞相府的侍卫,负责丞相的安全的。刚刚丞相在辨恶钟前突然没了气息,这女子恰好在丞相身边。请大人为丞相府做主。”
卫谚看着那垂着脑袋的女子,不由得隐隐有些头疼。
他听闻姚菀跟着阿娘与妹妹上了兴善寺后,左思右想的,终于按捺不住,便也上了山,却没想到刚好碰到这一幕。
丞相暴毙于辨恶钟前,姚菀堪堪在场……
“将她交给本大人吧,本大人会查清丞相的死因的。”卫谚道。
那人便将姚菀交给了他。
卫谚连忙弯腰去将她扶了起来,只是扶到一半,那丞相府的家丁突然回头,卫谚连忙后退两步,双手负在身后,装模作样道:“本官要好好审审你。”
待那家丁的身影消失了,卫谚便收起了端着的姿态,咳了一声:“菀菀,你还真会为我添麻烦。”
姚菀也很无奈:“我就住在那间厢房里,看着李丞相走到辨恶钟前,大约半刻钟的时间,李丞相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的表情,倒在了地上,生生被吓死了。”
“你一人出行就出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所以说,你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跟我在一起。”
姚菀:“……卫大人,如今又添了一桩案子,丞相暴毙,难道这钟真的能杀人?大人,你得好好审理这辨恶钟了。”
“都说辨恶钟能辨恶,十恶不赦之人被吓死也就罢了,但是李丞相的名声甚好,乃是有名的大善人,怎么会被辨恶钟吓死呢?”卫谚道。
卫谚突然看向姚菀:“菀菀,你觉得这辨恶钟真的能令人看到自己的罪恶?”
姚菀想着今日所见所闻,突然变得不确定起来。李丞相确实是被吓死的,她亲眼所见。
卫谚自顾自答道:“我却不相信。我一定会将凶手揪出来的。”
卫谚起身,要朝着那辨恶钟走去。姚菀突然拉住了他。
卫谚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担忧,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菀菀是担心我干了什么坏事吗?”他望着姚菀,揶揄道,“卫某平生想干的坏事都是对着你的,若是这辨恶钟能让我看到,那我甘之若饴。”
卫谚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姚菀的手突然缩了回来,脸不由得发热。她不知道卫谚从哪里学来这一副脸皮厚的本事,反正她自己是自愧弗如了。
卫谚走到了辨恶钟的面前,伸出手抚摸着上面的花纹。这太阳当空的,摸着却依旧有一股寒气通过接触的地方传到自己的身上。
李丞相为何会出现在辨恶钟前?这里是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吗?
李丞相在临死前究竟看到什么,为何会呈现出那种惊恐的姿态?
卫谚觉得只要自己解开这些谜题,便可以窥见李丞相的死因了。
卫谚摸完了辨恶钟,便拉着姚菀的手朝着兴善寺的门口处走去。
“去何处?”
“回大理寺。”卫谚道。
“老夫人那里……”
“我会让人跟母亲说一声的。”卫谚道,“菀菀,你想着的不该是如何讨好母亲,而是讨好我。哦,也对,菀菀这是孝顺,提前侍奉公婆……”
姚菀突然不想和卫谚说话了。
飞云骑朝着山下飞去。
飞云骑上坐着两人,高大俊朗的自然是大理寺卿卫大人,而他怀里护着的人,只看到隐约身形,是个女子。
飞云骑从兴善寺到大理寺扬起了一路的灰尘,而对于整个京都就如同平静的湖泊,李丞相的死就像一枚石子,扔入了平静的湖泊中,平静的湖泊开始乱了。
第四十七章辨恶钟(四)
李丞相原名李淑,十二年前,姚相告老还乡后,当今圣上便擢李淑为丞相。李丞相为相期间,定下了许多政策,利国利民,为人所称道,且其为人面面俱到,是长安高官贵族里有名的老好人。
李丞相还身陷一些虚无缥缈的传闻里。
送子观音案中,观音庙香火兴起的传闻—夫妇成亲数年无子,妇人受仙人指点后来到观音庙,不久后怀孕并诞下子嗣。这传闻的原型便是李丞相与李夫人。
卫谚与姚莞回到大理寺后,便令人从吏部调出李丞相的生平,迅速浏览了一遍。
李丞相夫人郑氏,乃是郑家女,当年有名的才女,求娶的人踏破门槛,最终看中李丞相的才华下嫁。
李丞相有一子一女。长子十二岁,女儿堪堪六岁。
一家人甚是和睦。
从生平履历中,根本看不出李丞相做了什么恶,能被辨恶钟生生吓死。
“大人!”声音刚落,一人便跳了进来。
此人正是李修玉。李修玉最注重仪容,此时却鼻青脸肿的模样,白色的衣袍上也多了好几个脚印,看起来颇为狼狈。
卫谚问:“发生了何事?”
“大人,李丞相的尸首被刑部抢走了!”
李丞相之死非同小可,卫谚在路上便下了命令,令李修玉亲自将尸首带回大理寺,令赵阿牛去丞相府,争得丞相夫人同意后对李丞相进行验尸。
只说这李修玉正带着丞相的尸首归来,突然冲出来一群人,一句话不说便将大理寺的人胖揍了一顿,然后将李丞相的尸首抢走了。
那带头之人正是刑部尚书董掖。
卫谚差点被气得笑了:“董掖还真是无法无天了,之前大理寺和刑部之间便有不成文的规矩,这尸首谁先发现,案子便是谁的。董掖竟然明目张胆地抢大理寺的案子,还是这样的大案!”
卫谚气得不轻:“我去刑部走一趟,李修玉,你去查查李丞相为何要来辨恶钟前,姚菀,你去丞相府走一趟。”
两人听令后,立即去做自己的事。
姚菀骑着马来到了丞相府。丞相府已经收到了丞相的死讯,里面哭声一片。
姚菀敲开了门,将令牌举到了看门人的面前:“大理寺姚菀,求见李夫人。”
很快的,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匆匆走来,擦着头上的汗道:“大人,丞相出了事,全府上下乱成一团,丞相府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大人见谅。夫人乍闻此事,受到打击,晕了过去,恐怕见不了大人了。”
姚菀看了那管家一眼,管家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那我便告辞了。”
姚菀离去,管家悄悄松了一口气。
姚菀沿着丞相府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一处,跃过围墙,跳进了丞相府中。
这后院静悄悄的一片。
姚菀潜进一下人房,再出来的时候已经换了一身下人的衣服,又套出李夫人的住处,立即向李夫人的住处走去。
她一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妇人低低的哭声。
“他便这样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该如何?”
姚菀在门上戳开一个洞,往里看去,只见昏暗的房间里有两人。年约四旬左右、气质雍容的妇人,及一个小少年。妇人哭得梨花带雨,还没到晕过去的地方,而那小少年坐在那里,面无表情,脸上却无丝毫悲伤。
姚菀听到声音,刚想闪身,突然被人揪了起来。
姚菀一回头,便对上一双似笑非笑的眼眸以及一张颇为妖孽的脸。她前脚刚到,董掖后脚便来了。
姚菀看到他便觉得胸口疼。
“姚姑娘原来喜欢做侍女,我府上刚好缺,不知姑娘有意否?”董掖笑着道。
姚菀连忙摇头。
“大胆贼徒,鬼鬼祟祟地在丞相府作甚?你从实招来,否则本大人让你下刑部大牢招!”董掖突然变脸,厉声道。
姚菀:“……”卫大人,快来救我。
面对喜怒无常的刑部尚书,姚菀真的觉得很累。
“谁在外面?”妇人收了哭声,问道。
董掖身后的老管家走了出来,对着门里道:“夫人,刑部尚书董大人求见。”
那妇人起身,走到门口处,却没有开门。
“妾心中难受,形容不整,不便相见,董大人有话便直说吧。”
董掖对着屋里拱了拱手道:“夫人请节哀,死者已逝,生者由存。李丞相之死,董某深感惋惜。李丞相死因未明,唯有查明真凶,方可告慰李丞相的在天之灵。所以,董某请验李丞相之尸。”
妇人顿了片刻,道:“正如大人所言,死者已往,妾只望丞相安心离去。破案方式有千万种,还望董大人留丞相一个全尸,寻其他方式吧。董大人要验尸,妾是万万不同意的。还望大人速将丞相送回入殓,否则妾只能入宫求圣上做主了。”
妇人说着便哭了起来。只是语气强硬,根本不容验尸。
董掖也只得无奈离去。
姚菀毫无存在感地跟在董掖身后,一走出丞相府便准备开溜,下一瞬却被董掖抓住了。
姚菀:“……”她落在董魔头眼里,根本没有还手的权利。
“董尚书!”
姚菀绝望之际听到这声音,差点开心地跳起来。
董掖看着她瞬间开心起来的脸,语气阴森森的:“很开心?”
姚菀立即哭丧着一张脸。
董掖将姚菀紧紧地抓在自己身边。卫谚的目光在她身上扫了扫,又道:“董大人这般对卫某的未婚妻,恐怕有些不妥吧。”
董掖的眼睛微微眯起:“未婚妻?”终于放开了姚菀。
姚菀连忙跑到卫谚的身后。
董掖的目光在卫谚和姚菀之间徘徊,心情似乎更加不郁了一些。长安城里时常议论他们二人不娶妻之事,如今卫谚这般人居然都有了未婚妻,董掖自然开心不起来。
很快的,大理寺的人将董掖给包围住了。
“董大人,也请跟卫某走一趟吧。”卫谚骑在马上道。
“卫大人,你这是何意?”董掖满脸不快道。
卫谚道:“董大人,这问题该我问你才对。本官一直好奇你为何这般急抢走李丞相的尸体要审理此案,直到本官发现一件事,李丞相来辨恶钟前见得最后一人是董大人。本官很好奇,李丞相和董大人独处的一个时辰里,董大人对李丞相究竟说了什么话,导致李丞相急匆匆地赶往兴善寺,辨恶钟前。”
姚菀听着不由得悚然一惊。
她想到,这辨恶钟能辨恶的传闻,便是董掖将刑部大牢中的作恶之人,放到辨恶钟前,被生生吓死,才坐实的。
第四十八章辨恶钟(五)
交趾国进献辨恶钟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盯上了。
辨恶钟能辨恶,这是交趾国广为流传的,交趾国使者也向皇帝及朝臣普及了这件事。
董掖先利用死囚之事,坐实了辨恶钟能辨恶之事。李相死于辨恶钟前,死状惊恐,便可说明李相是被辨恶钟生生吓死。姚菀作为证人,完全可以证实这件事。
李相死了,还背上恶名。
董掖为何要这么做?
姚菀不禁看向董掖,董掖也正好看着她,像是看清了她心中所想,突然笑了一下,笑得姚菀毛骨悚然。
董掖坐在大理寺中。
卫谚道:“上次董大人请卫某到刑部一坐,今日礼尚往来,也请卫某也请董大人来大理寺一坐。”
董掖的眼睛微微眯起,扫了一圈大理寺的公堂:“大理寺比刑部破败许多,卫大人最近缺钱?”
卫谚道:“大理寺建寺于百年前,而刑部则建于十年前,大理寺并非破败,而是古朴。“
姚菀听着这两人不自觉开始斗起嘴来,不由得有些无语,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见了面便是这般。
“董大人为何要与李相打赌,让他来辨恶钟前?”姚菀问道。
那两人终于停止了斗嘴。
卫谚重复了一句:“董大人为何要与李相打赌,让他来辨恶钟前?”
董掖对于他重复姚菀的话很不屑,从鼻子上哼出一声。
卫谚道:“妇唱夫随,董大人嫉妒,也是情理之中。”
姚菀的脸不由得微微发红。
董掖更不屑了。
事情回到正题。
董掖道:“本官不过想证实辨恶钟是否真的能辨恶。”
“那董大人证实了吗?”
“本官不知道。”
姚菀总觉得董掖隐瞒了什么。
卫谚道:“董大人若再不从实说,那董尚书就要变成董囚犯,常住我大理寺了。李相乃是我朝之丞相,突然暴毙,如今民间传闻纷起,并非小事。陛下要本官速审理此案,还请董大人配合。”
董掖沉默了一会儿,便将那日发生的事说了出来。
那一日,交趾国使者带着辨恶钟从城门处浩浩荡荡地走了进来,那钟用一块黑布盖着,所有人都伸长了脑袋想要看清,却连一个角落都没看到。
“大人,您说辨恶钟真的能辨善恶吗吗?”
董掖嗤笑一声:“辨恶钟能辨善恶,那还要刑部作甚?要本官作甚?”
董掖话音落,突然天上便飘下了许多白纸,这白纸很晦气,百姓们见状便立即四处逃散。
董掖走了过去,捡起地上的白纸,便发现那些白纸并非白纸,而是写了字的。
“那上面写得都是刑部大牢里死刑犯的名字,有的用红色的墨写着,画着巨大的叉,有的则是用黑笔写着。”董掖道,“后来,我令人从刑部大牢里带了一些死刑犯出来,里面有些人的名字是用红色的墨写的,有些是用黑色的墨写的,这两类人带到辨恶钟前,红色墨写得全部被生生吓死,而黑色墨写得安然无恙。”
“本官重新翻查了这些活下来的人的案宗,便发现其中有可疑之处。本官对他们的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然后竟发现这些人都是无辜的。”
“无数个夜里,我一直问自己一个问题,辨恶钟真的能辨恶吗?”
姚菀听得目瞪口呆,流传于外面的版本简化了许多,真相比传闻更加恐怖。若是辨恶钟真能辨恶,那便是关乎鬼神了。
董掖其实已经动摇了。
经刑部判处的冤假错案,辨恶钟竟然能分辨出来,这种事情仔细想想,便觉得十分恐怖。
辨恶钟真的能辨恶,那还要刑部作甚?
诸如董掖、卫谚这种,他们断狱无数,心中的信仰便是凭着证据与推理断案,而这种信仰突然崩塌,对于断狱之人是十分可怕的。
姚菀几乎可以理解董掖为何要与李相打这个赌了。
李相的善人名声,是整个长安城都知道的。李相为相十载,一心为国为民,从未做过什么以权谋私之事,待百姓如亲人,路上见着人都面带三分笑意。
这样的人必定是不惧辨恶钟的。
这样的人,却死于辨恶钟前。
董掖先是狂喜,觉得之前的都是巧合,辨恶钟辨恶乃是一派胡言。
然而,再深思,董掖突然更为惶恐不安了。
若是辨恶钟辨恶是真的呢?李相这般善人心中或许也藏着一只猛兽……无数双眼睛都看不出来,辨恶钟却看出来了。
这便是董掖急迫地想要追查李相之死的原因。
他想要一个答案。
卫谚道:“李丞相的尸首,还有那些写着名字的白纸,一并交给大理寺吧。”
董掖离去后,卫谚问姚菀:“你觉得如何?”
“董掖还隐瞒了一些东西。”姚菀道。
“我与董掖其实是师出一门,入门的第一天,师父便说过,断狱者,敬鬼神,不信鬼神。董掖的这一思想根深蒂固,而这一次,他却动摇了,他刚刚所说的那件事不足以令他动摇,说明他知道了更多的事。”
董掖究竟隐瞒了什么?
这后面就像有一双手,推动着这些事的发展。
那双手针对的究竟是刑部的死囚,董掖,还是李丞相?
真相深不见底,甚至连一个角落都窥见不到。
董掖行事倒是果决,很快,卫谚要的两样东西便送了过来。
白纸上写着红字,画着大大的红叉,看起来十分触目惊心,一股冷意透着那张白纸传遍全身。
姚菀盯着那红字看着。
“大人,这字挺好看的。”姚菀道。
别人都只觉得这白纸晦气,上面用红色墨水写着字更加不详,唯有她看出字好看。卫谚摸了摸她的脑袋,挑着她的下巴,令她看向自己:“字好看,还是我好看?”
姚菀已经习惯了他的调情:“大人好看。”
卫谚觉得她嘴上像是抹了蜜,不由得想要尝尝。
李修玉在此时走了进来,咳了咳。
以往大理寺的一种大老爷们都是没家室的,李修玉倒是没觉得什么,如今随时随地都有两人在他面前秀恩爱,李修玉深感孤独。尤其这段时间赵阿牛还神出鬼没,他连一个吐槽的人都没了。
卫谚突然拉起她的手,往外走去。
“作甚?”
“李相的尸体必须验,我们必须征得李夫人的同意。”卫谚道。
两人一走出大理寺,到无人的地方,卫谚便勾着她的下巴在她唇上亲了一下,果然尝到甜蜜蜜的感觉。
卫谚带着姚菀,再次来到丞相府外。
“董掖上次亲自登门,被李夫人狠狠地拒绝了。”姚菀道。
“我与董掖不一样。”
“为何不一样?”
“因为菀菀你在我的嘴唇上抹了蜜,我一定将李夫人说得心花怒放。”
姚菀反应过来卫谚在说什么,脸一红,瞪他。
“菀菀是在气我对别的姑娘甜言蜜语?”卫谚故意会错意道,“我错了,以后只对你一人甜言蜜语。”
姚菀被他说得一张脸都通红了,卫谚才心花怒放,大笑了一声,敲开了丞相府的大门。
来门的依旧是老管家。
“大理寺卿卫谚求见丞相夫人。”卫谚彬彬有礼道。
“丞相刚去,夫人忙着处理府里的一众事务……”
“那本官便在这里等丞相夫人闲下来。”
老管家斗不过厚脸皮。
管家将卫谚请了进去。
李夫人脸色苍白,面带愠怒。
“卫大人,丞相已去,就该早日入土为安,你们何时将丞相的尸首送回来?”
卫谚道:“待查明丞相的死因。”
“我与董大人说过,你们破案的方式有千万种,为何要拘着这种不放?丞相活着的时候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死了还不能安心入土吗?”
“夫人,丞相死于辨恶钟前,如今整个长安都在传闻丞相人面兽心,他这般入土,真得能安吗?这并非唯一的破案方式,但是却能协助大理寺破案,尽快还丞相清白。”卫谚道。
李夫人后退了两步,坐在椅子上,脸上浮现出悲伤的表情。
半晌后,她才点了点头道:“你们验吧。”
得到丞相夫人的同意后,大理寺几位有名的仵作立即聚集在丞相的尸首旁。
丞相死去已有一日,浑身僵硬,脸色发青,意境散发出一股味道。
姚菀的鼻子很灵,一靠近,便觉得一股恶臭味扑面而来。她却没有离开,而是大睁着眼睛看着那些仵作忙碌着。
他们脱下他的衣服,剖开他的肚子……
仵作忙碌了半日,看着依旧睁着眼睛看着的姚菀颇为诧异,这剖尸验尸是十分可怕的一幕,一般人见了都呆不了片刻便相吐,而这姑娘却生生从开头看到了结束。
“死者是死于心梗死。”仵作道,“第一种可能,死者死前受到巨大的惊吓……”
姚菀不由得一惊,李丞相真的是被活活吓死的?
“还有一种可能,便是死者身前服了药。死者便是后者。”
第四十九章辨恶钟(六)
“听说了吗?辨恶钟真能辨恶,刑部那几个恶煞全部死在了辨恶钟前,还有李淑……”
“我便说那李淑不是什么好人,你不信,你看,辨恶钟一辨便出来了。”
“是啊,人不可貌相,那李丞相看着是个好人,没想到也是作恶多端。”
“欸,你们说那李淑究竟做了什么恶?”
晌午的酒楼里,一堆人聚在这里,如妇人一般讨论着这长安城里话题度最高的事。
那人的疑问一出,其余人都不由得怔住了。
辨恶钟说李淑做了恶,那李淑究竟做了什么恶呢?
“说起这事我突然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