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舅-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大家坐在一起说的内容,也不会是什么大秘密,温庭容听得漫不经心,喝茶的时候视线总忍不住往隔扇里面飘,小外甥女今天怎么这么可爱好看,方才来的路上他不敢多看,这会子忍不住多瞧两眼。
  李心欢也是个不老实的,趁母亲和伯母说话的功夫,时不时往外瞟,正好和温庭容四目相对,她浅浅一笑,脸颊耸起,肌肤白里透红,清丽可爱。
  温庭容喝了口茶,避开视线,强忍着不去看李心欢。
  中间的爷们聊了有一会儿了,李心质终于扛不住哈切连天,李怀韫觉得儿孙绕膝的感觉已经让他满足,便让嫡次孙赶紧回去睡会儿。
  李心质也没推辞,拱了手便暂时别了众人,回了前院去。
  朱芸扫了屋内众人一眼,对儿媳两个道:“朴一开了春还要去北直隶,他那院子算是空下来了,正好趁着他在,收拾收拾,等到他走了便让庭容住进去,也是十五六岁的小郎君了,再住在后宅恐惹人闲话。”
  若不是因为宅子小了,温庭容一个外姓男人久居内宅实在不妥。朱素素早就想提这事,现在李拂慈出了那事,她为了避免再出乱子,这会子正好趁儿媳都在,便把主意说了。
  朱素素自然是没意见的,吴美卿原先可能不太愿意别人抢了她儿子的院子,现在也不这么想了,温庭容那副长相和他的才气,生来就是祸害,连李拂慈都陷了进去丢尽了人,她巴不得他住前面去,省得殃及李心巧。
  又看了眼李心巧,吴美卿觉着自己女儿还是安全的——就李心巧这副臭脾气,跟温庭容那没嘴的葫芦肯定不对盘。
  用午饭之前众人都散了,老夫人让他们晚上再来千帆堂用年夜饭。朱素素在回去的路上便跟温庭容说了老夫人的意思。
  温庭容也没意见,本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再见李心欢不大容易,有些舍不得罢了……毕竟是他带大的外甥女,都习惯小丫头粘着自己了。
  还不等李心欢跟着父母亲回一步堂,吴畏竟然来了。他见过两老之后,便说要去见姑姑吴美卿。
  吴畏从千帆堂出来之后血液都是沸腾的,他可真想见李心欢,每次李家写的信他都会跟着李心质一起看,可惜甚少有提及李心欢的事儿,都不知道那丫头现在长成什么样了,是胖了还是瘦了,长高了没有……
  思绪有些乱,吴畏脚步越发快了,驾轻就熟地往幽篁居和一步堂这条路走去。
  过幽篁居的时候,吴畏顿了顿脚步,淡淡地朝里面瞧了一眼,想了想温庭容……在北直隶的时候他也想过,错过了乡试的温庭容该是什么心情?
  才发呆了一会儿,吴畏的眼睛就瞪大了,他心心念念的姑娘从幽篁居里出来了!强自镇定着,其实他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一双眼睛死死地定在李心欢身上,脸红心跳起来。
  李心欢出门也是一愣,不等身旁的丫鬟打着伞跟上来,小跑着到吴畏面前见了个礼,惊喜笑道:“表哥怎的到这边来了?”
  才几月未见,吴畏也长变了,和李心质一般变得黑了些,脱了公子哥儿的轻浮气,变得稳重成熟。
  吴畏把双手藏在披风里,弯起的嘴角根本压不住,笑眯眯道:“表妹长大了。”他就知道李心欢生得好看,脱了稚气之后果然是个清丽娇美的美人。
  李心欢害羞笑笑,吴畏便道:“才见过老夫人和老太爷,便想着再去姑姑和你母亲,因想着姑姑肯定要留我说话,便先来见你母亲,过会儿再去随遇堂那边。”其实他就是迫不及待来见这个小的了。
  李心欢缓声道:“其实……表哥可以先去见大伯母,正好在那边用了午膳再来见我母亲的。”
  吴畏一笑,道:“你放心,姑姑不会怪罪的。”
  李心欢心想,应该是的,毕竟大房和二房关系逐渐缓和,吴美卿只要不挑朱素素的刺儿,便不是那种爱斤斤计较的人,这些琐碎小事她不会真往心里去,更不会责怪吴畏。
  如此,李心欢便引着吴畏一道回去了。
  丫鬟在旁边打伞,吴畏与李心欢齐肩,为了避讳,他并没有躲在伞下,而是冒着鹅毛大雪前行。
  吴畏问她怎的从幽篁居出来,他听老夫人说他们才散了,李心欢应当回一步堂才对。
  李心欢解释道:“舅舅要搬去前院了,我想着去看看我还有没有漏在那儿的东西,尽数拿回来。”
  吴畏嘴角的笑容大了,依他看,温庭容早该搬出去的,没的惹人闲话。似乎在他去北直隶的期间,就惹出过事情来,只不过回家太匆忙,母亲还没来得及与他细说,只能等去了姑姑处,再细问。
  到了一步堂,吴畏见了两个长辈,便离去了。朱素素送他的时候还道:“你姑姑自要留你吃饭,我便不留了,路上雪大湿滑,我叫丫鬟送你去。”
  吴畏拒绝了,只要了一把伞去。
  去了随遇堂,吴美卿半嗔他不记得姑姑,竟先去了那边。
  吴畏忙讨好道:“这不是为了正好赶在姑姑处用膳么。”
  中午吴美卿传饭的时候,命人把李心巧也叫了过来。
  一段饭吃完,吴畏发现李心巧表妹也长大了,吃饭的时候颇有大闺秀的模样,不似以往那般大大咧咧。
  他不知道的是,李心巧自从吴美卿提过他们俩的好事过后,便逐渐晓事起来,因是见了他才颇为害羞,费劲地端着姿态。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的地雷和营养液喔~暂时没法加更报答啦,那我就剧透报答吧,明天~~~~嘿嘿,心神荡漾~~~


第52章 小像
  年三十晚上之前; 吴畏已经回去了,李心质也歇了个好觉起来跟着老太爷等人去祠堂祭祖。
  男人们拜完祖宗; 老夫人才领着一众女眷进去跪拜——不孝女李拂慈不在其中,谢远黛身子好了些; 也跟着来了。
  祭完祖,李家一行人浩浩汤汤去了千帆堂,丫鬟们早备好了杯盘碗筷; 脚炉手炉和热茶。
  屋内暖如春季; 李心欢一进门就一激灵; 外面实在太冷了。温庭容虽未进祠堂祭祖,但也跟着去了,这会子也跟着过来了; 见外甥女冻成这样; 忙趁人不注意的时候递了杯热茶过去; 遂自寻位置坐下,不再去看她。
  晚上一大家按长幼次序坐了一大桌; 一家子一道吃了年夜饭。
  饭罢,中间里扯了大桌和椅子; 重新摆上两滑圈椅,让李家众人按齿序依次坐下。
  铜盆里火焰旺盛,烧的银丝细炭; 一点子烟也没有,橘红的火舌跳动,焰尖泛着青蓝色光晕; 发出哔啵声。
  坐了没一会儿,几个爷们就走了,朱芸只留了几个女眷在这处一齐剪窗花。
  李心欢昨夜学的“青鸾献寿”窗花正好派上用场,果然博了个好彩头,老夫人赏了一只玉镯给她。
  李心欢当即戴上,大冬天里,那玉触肤生温,竟一点也不觉得冰凉,玉质温润不含杂质,一看就是极好的东西。
  李心巧真真是对不起名字里的“巧”字,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女工和手工却是不好的,眼下也有些不乐意。
  朱芸自然不会厚此薄彼,又叫棠梨拿了另一个花生的荷包递给李心巧,里面装的是一块玉佩,玉色也好,弥勒佛雕的逼真慈和,李心巧一眼就喜欢了,当即道谢,还抱着老夫人的胳膊撒了娇。
  最后是谢远黛得了一只玉簪,上好的羊脂玉,半点不比她们姐妹两个的东西差。谢远黛也道了谢,脸上笑容淡淡的,朱芸也未责怪。
  一屋子女眷闲话了有一会儿,约莫戌时中,吴美卿和朱素素两个已经困了,朱芸也笑道:“到底不如孩子们精神好,你们三个都回去吧,叫她们两个小的再陪陪我,若是待会儿天晚了,就让她们姊妹两个睡在我这碧纱橱里。”毕竟是成了亲的人,她不好多留,便让媳妇和孙媳妇都回去了。
  她们三人走后,李心欢和李心巧倒也还精神,一个剪寿字窗花乐此不疲,一个吃完了桌上的点心,反正都没闲着。
  朱芸本想强撑着点灯守夜,身子到底不如以往了,没一会儿她便困了,香薷先是过来多添了一条羊毛毡毯子,也叫不醒主子,便唤来两个妈妈把人扶进了内室。
  李心欢姐妹两个和屋里的妈妈打了招呼,便也携手回去了。方才两个小姐的贴身丫鬟都回去备着主子就寝的事情,便都走了,罗妈妈不放心两人就这么走,就让棠梨打着琉璃宫灯送她们回去。
  过了穿堂,就近先送的李心巧,再折回来送李心欢。
  路过穿堂的时候,棠梨打了个喷嚏,似是着了风,李心欢伸手要宫灯,体贴道:“棠梨姑娘回去吧,也没多久的路了,我自个回去,这灯我明早叫人送还过来。”
  棠梨不依,道:“这不行,万一姑娘在路上有个好歹,我回去可没法交——阿嚏!”
  李心欢直接拿了灯过来,笑着道:“快回去吧,没一会儿就到幽篁居,我叫舅舅院里的人再送我就是。”
  棠梨喷嚏不断,便只好应了,走之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出了差错。
  夜深人静,李心欢独自夜行,踩着厚厚的雪,听见“咯咯”声,提着宫灯在雪地里蹦来蹦去,走到幽篁居门前的时候,一个不防摔了一跤。她利索地爬起来看看灯坏了没有,见幽篁居里灯还亮着,便敲门走了进去。
  碧梧把李心欢带到温庭容跟前的时候,她身上的雪都没拍打干净,一看就是在雪地里摔了的。
  温庭容吩咐碧梧去打热水拿干净的手巾进来,又把李心欢手上已经熄灭的灯夺来,甩在一边,皱眉道:“提着个破灯也能摔了。”
  李心欢招呼他轻点,说是祖母的灯,明日还要还去,不能弄坏了。
  温庭容见她这副模样不悦道:“还管灯?你先管管你自己。我还真当你今个长大了——”没想到就是换了件衣裳而已,性子还是没长进。
  李心欢噘着嘴不说话,坐在屋里等碧梧和翠竹把热水手巾拿进来。
  温庭容捏了捏眉头,他今天是哪里来的错觉,竟然觉得李心欢不再是个孩子了……
  李心欢鼓着嘴不敢说话,悄悄从袖子里摸出个小荷包,上面的竹子是她自己绣的,颇有傲骨风韵。
  温庭容很快注意到她的小动作,抬头看着李心欢道:“是什么?”
  哪知李心欢吓得连忙把东西收起来,脸也红了一大片。
  温庭容愈发好奇,起身走到她身边,弯下腰就要去拿,李心欢便藏得更紧,拼命地往袖子里塞,双手背在身后。
  她这么藏着,温庭容更要看了,两手也往李心欢身后探去,圈着她小小的身体,低着头凑在她耳边问:“藏了什么怕我看见?”
  李心欢心跳加速,捏紧了袖子生怕温庭容看见,她是想送给他的,临到真要给的时候,却想退缩了。
  温庭容可不许她退,一把扣住李心欢的细嫩手腕,都没敢用劲,干脆又抱着她,硬生生把她手里的小荷包抢了过来。
  李心欢捂着脸不敢看温庭容。
  温庭容解开荷包,掏摸出里面的红纸小像,眉眼像极了自己,他戏谑地看着外甥女道:“倒是好手艺——还剪了谁?”
  李心欢支支吾吾没说出另一个人。
  温庭容难得笑道:“看来就剪了我一个,难不成我的面容你记得最清楚?”
  寒冷的冬天,温暖的屋子,亲密的人,暖耳朵的话。李心欢站起身,就想把温庭容手里的小像抢过来。
  她才多大的身板,哪里是温庭容的对手,被他掐着手腕根本不能反抗。
  李心欢闹着要他还给她。温庭容轻声道:“剪我做什么?嗯?”
  李心欢羞得说不出话来,只好先松了手,鼓着嘴又要了一遍,哪知温庭容收好了小像,贴身放在胸膛里——她怎好再去抢?除非扒开他的衣裳!
  这倒是李心欢没料到的,舅舅居然如此无赖,难不成他看中的东西便都要抢去?这也太不讲道理了!
  李心欢只觉浑身燥热,便也不待了,提着宫灯就走。
  温庭容拦她不及,便提着另一盏灯快步跟着出去。
  碧梧打了水进来见舅甥两个一个追着另个,便吩咐翠竹先把东西搁着,先回去休息,留她在这里当值就行。
  温庭容追出去之后,拦在了李心欢面前,不许她跑这么快,叫她慢慢走回去。
  静谧的夜,夜色凉如水,李心欢心如擂鼓。
  温庭容见她小脸通红,不知是气的还是冻的,趁着月色,鬼使神差地捏了一把,这事他早起见到她的时候便想做了,没想到忍到夜里,还是做了。
  李心欢气鼓鼓地看着他,正要说话,便被温庭容握住了双手,裹在他那双温暖的大掌里。
  李心欢只到他锁骨处而已,埋着头不敢说话,就任由他暖着自己的手。等到软绵的双手热乎了才抽回去,柔声道:“我该回去了。”
  温庭容也不留她,低低“嗯”了一声,道:“回去吧。”
  李心欢转身之后又转了回来,对上温庭容的双目道:“舅舅,新年快乐。愿你……来岁无忧。”
  温庭容嘴角浮着淡笑,也回了一句:“也愿我的外甥女,来岁无忧。”他还是老习惯,目送李心欢进了一步堂才旋身离去。
  *
  大年初一,李家各房各院的人都早早起来,给老夫人和老太爷拜年。每个人都得了红包,除了谢远黛的分量厚些,其余的人全是一样的。
  老太爷穿的精神抖擞带着两个儿子去前院,今日要来李家拜年的除了亲戚,还会有李拂一的同僚上峰以及退居南直隶但以前和李怀韫交好的旧友。
  这日李家送了许多“飞帖”出去,像李家这类官宦世家,来往的亲戚朋友数不胜数,若一一拜过去,不知道要拜到猴年马月,有些不太亲近的便派家中仆人带一份拜年的帖子去。
  同样的,李家也会收到别家的飞帖,前院管事就收了门前写了“接福”二字的红纸袋,里面就有许多“飞帖”。李拂一挨个查看过了,把自家遗漏了的,命人重新补了一份送到别人府上去。
  后院就由吴美卿和朱素素操持着,两个小的只偶尔出来见见客。
  李家在南京亲戚不多,族里人也少,朱家人基本都在京城,吴家除了吴美卿的哥哥,便也没有别人。初一这天基本是别人上门,李家人都没出去。
  初二的时候,李拂念出去走动了半天。吴美卿也回了娘家。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大家对古代一些民俗文化感不感兴趣,关于飞贴我在网上找了一段科普内容,给大家瞅瞅。
  宋代人开始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贺年片的雏形。明代的设计更加精致,帖上已印有吉祥如意等祝辞。长辈接受晚辈拜年后应送出压岁钱,因为岁,祟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保佑晚辈一年平安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
  以上就是我提到的“飞贴”,其实我觉得民俗宅斗还蛮有意思的,嗯……撒糖也很有意思,所以,这章甜不??
  甜的话,要记得收藏作者专栏啊!毕竟西瓜记糖铺口味不错,是不是呀?
  么么啾~(≧?≦)


第53章 回京
  初二这天; 吴美卿回去之后内宅之事皆由朱素素料理,她在议事厅处理完几件大事并数十件小事; 便被朱芸身边的棠梨叫去了千帆堂。
  千帆堂次间里,朱芸穿着深紫色五福捧寿厚锦褙子; 红综裙,梳了个精神的圆髻,依旧用一直白玉扁方绾着; 头戴顾绣抹额; 斜倚在金钱蟒迎枕上; 大腿以下部分盖着一张厚厚的羊毛毡子,脚掌旁边是酸枝木镂雕镶理石四角几,上边摆着铜胎寿字双耳熏炉; 点着宁神的檀香。
  朱素素进来行了一礼; 随即抬头看见老夫人头上的抹额; 那是她亲手做给婆母的。
  朱芸和蔼地笑笑,冲朱素素招招手; 叫她坐到自己身边来。
  朱素素便握着朱芸的手,坐上了绸夹棉毯子上; 略略交代了几句家里的事,说了些与去年出入不大的人情往来。
  朱芸笑呵呵道:“有你们料理李家,我很放心。今个汾儿回门恐惹你想娘家; 我才来找你说说话。”
  不仅是朱素素想娘家,朱芸也很想。
  朱芸父母去世的早,她自幼在伯父朱潜渊跟前长大; 和堂兄朱齐物情同亲兄妹,现在的朱家就是她的娘家。远嫁这么些年回去的时日并不多,尤其是这些年身子越发差了,一个不好还要叫白发人送她这半白发人,正是年节时候,叫她如何不想娘家。
  絮絮叨叨同儿媳说了许多娘家的事,朱芸叹息一声后笑道:“早在年前老太爷就写了帖子给大伯父拜年,算算日子,不是昨天就该是今天就要收到了。哎,伯父年事已高,早些年待我如亲生女儿,恨不能亲去跟前尽孝,真是愧疚!”
  朱素素软言安慰了几句,想说来日方长,又觉不妥,怕惹老夫人伤怀。
  朱芸抹了抹眼角泛的泪,欣慰道:“还好有你替我回朱家看看,等你回来说说京都之行,也可解我思乡之苦了。”
  朱素素是朱家的女儿,自然每年都要和丈夫女儿一道回北直隶拜年,只不过路途遥远,初二回去肯定是赶不及的,索性让吴美卿忙完回门的事,二房一家子再启程,赶在元宵节之前回来。
  这次回去,朱芸有许多事要叮嘱朱素素,除了带去她的问候,还隐晦叮咛儿媳,千万不要把家中这等乌七八糟的事说给朱家人听,省得徒惹老太公心烦。
  朱潜渊高龄七十四,朱素素心里晓得轻重,便答应替李拂慈瞒着,只要那边不细问,她就不提。
  又交代了几句其他的,朱芸让罗妈妈把她事先准备好的物事都装进了箱笼,命人抬去了一步堂,才放朱素素离去。
  因要离家,李心欢也忙碌起来,梅渚和峰雪帮忙收拾东西,她在一旁指挥着,等到东西都归置好了,她还想起小白被漏了。
  虽然兔子有丫鬟照看不会出岔子,李心欢灵机一动,想起来温庭容这些日没人陪,便用一张厚布把笼子一裹,拎着兔子去了幽篁居。
  初二这天雪后天晴,屋檐地落满了厚厚的雪,李心欢小小的脚印一路踩到了幽篁居,把已经三斤的小白送到了温庭容面前。
  掀开布后,温庭容眉毛一挑,这肉兔好生肥硕,看来外甥女喂养的十分仔细。
  李心欢郑重地交代道:“舅舅,我每日要喂三次蔬菜,还要陪她闲磕牙两次,你可不能在我北上的时候怠慢她。”
  温庭容提着笼子心情有点复杂,一只兔子而已,难道他还得当祖宗供起来?
  李心欢便又叮嘱了:“舅舅只当是我就成,你以前如何喂我,就如何喂她。”
  “那我怕是喂不起了。”
  李心欢:……
  沉默了一会儿,温庭容也不再逗她,只叫她安心地去。
  李心欢这才离去。
  第二日早上,天没亮的时候二房一家子就起来梳洗,他们出门的时候,温庭容一直在幽篁居门口候着,直到送他们出了影壁才停住。
  李心欢临行前,悄悄在温庭容身边道:“舅舅别怕,我虽走了,有小白在的。”她是怕温庭容一人在没有他们一家子的李家不自在。
  也不是头一次自己待着了,温庭容点点头,别了朱素素夫妇便回去了。
  京杭大运河没有修到南直隶,想从应天府到顺天府,须得先坐马车走陆路到镇江,再坐船上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过江南河和通济与永济两渠,最后从陆路到京都。
  这一路必多颠簸,若是遇上河面结冰,路程还要耽搁。
  好在李家二房运气不错,途中只因船只问题耽误了半天,四天的路程便到了京都。
  下了码头,朱家便有人来接。李心欢一路晕船,现在还晕乎乎地睡在朱素素怀里。
  等到李心欢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朱家。
  因李心欢晕船,在朱家的第一天基本睡过去了,第二日才穿得端庄郑重,随父母亲给朱家老太公、老太爷、老爷等长辈请安。
  老太公朱潜渊的长寿院里,子子孙孙聚了一堂,他穿着石青色窄袖直裰,踏一双碧纹皂靴,一只胳膊搁在乌木边花梨心木桌上,笔直地坐在上首,端起一杯柳青芙蓉遍彩茶碗,笑意融融地看着下面行礼的晚辈,让身边的妈妈挨个给了荷花、葫芦、花生等形状的荷包。
  李心欢得了个葫芦的,掂了掂,放在手里沉沉的,她抿嘴笑了笑,谢过了曾外祖。
  朱潜渊爱怜地看着李心欢,精神矍铄的面孔上带着宠溺之意,忍不住调侃道:“小心欢攥那么紧,要不打开来看看?”
  众人见李心欢小胖手把荷包抓得紧紧的,活像个财迷,一抬头发现大家都在看自己,讪讪地笑笑道:“曾外祖的心意,心欢自然要小心点收着了。”
  朱素素好笑地看着李心欢,这丫头在船上的时候就开始清点自己的箱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般财迷了。
  朱潜渊朝两边的婢女使了眼色,两丫鬟一个扶起李心欢,一个把地上的夹棉厚锦软垫拾了起来,退到一旁。
  明堂里,众人按齿序坐下,李心欢只比四岁大的玉哥儿大,玉哥儿又跟他母亲,也就是李心欢大表嫂韦晴柔坐一处,所以她一个坐在最末尾处。好在屋里有四个脚炉,门窗又关得严严实实的,也不觉着冷。
  一大屋子人坐在一处说话,李心欢作为个小孩子,在大人们相互报自家情况的时候,自然不能插嘴,只能竖起耳朵细细地听着。
  一家子约莫聊了半个时辰,李心欢只记住了几件事。一个是朱潜渊在入冬的时候病过一次,还好只是轻微咳嗽,三天就痊愈了。李心欢一家子听到此处都揪心了一把,一则是为老太公的身体忧心,一则是害怕朱齐物身为内阁次辅要丁忧。
  朱潜渊本人倒是很看得开,笑着劝解子孙:“生死有命,天下未平,阎王都不收我。”
  李心欢记住的第二件事就是“天下未平”的主角——内阁首辅尹正廉。虽然是自家人,朝堂之事议论的也不多,李心欢也就听了两耳朵,只知道这个首辅和中立派的朱家并不多合得来。
  因女眷在场,男人们也没太论国家大事,更多的还是家族的琐事。
  第三件事就是朱家一个庶出一支亡了,那支唯一的一个后人于冬月时候没了。
  说起死生大事,在座无不伤感。晚辈又怕惹老太公伤心,觉着大过年里说这也不吉利,便都说起开心的事来,比如玉哥儿吃鸡蛋的时候非要自己剥,结果剥出个小鸡崽吓了他一跳,哭了一上午,还把小鸡崽亲自给埋了。
  朱潜渊说重孙天性本善,这便是为学头一件要紧事。
  后面的话,李心欢基本没听到什么要紧的内容,坐在她旁边的三表哥朱正威——二表哥和三表哥是双胞胎,老二朱正阳不过先出来一会儿,便称了这么多年哥哥,这叫老三心里很不舒服。
  所以朱正威很喜欢李心欢——他终于也有个可以称兄的妹妹了,每年表妹来的时候,他都要逞逞威风,不过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他便不这样了,对小表妹更多的是疼爱。
  朱正威眼见李心欢都要打瞌睡,便凑过去小声同她说话:“表妹,今年一见,才觉着你猛然间长大了,像昙花乍然开了。”很是惊艳。
  李心欢也没仔细照过镜子,只晓得自己穿得很庄重,并不晓得她那双清雅秀丽的五官配上白嫩的脸庞有多明艳清雅。但她晓得,三表哥这个比喻可不是很好,便噘着嘴道:“三表哥怎么拿我比昙花,不好不好,应当是月月红意头才好。”
  朱正威也生得倜傥,长臂撑在桌上,笑望着李心欢讨好道:“好好好,月月红就月月红——要不扶桑如何?也是一年四季都开的花,我觉着比月季好看。”
  明明扶桑要丑一点。
  撇撇嘴,李心欢斜了他一眼,都十六岁的小郎君了,还这般不会说话,还怎么说媳妇呀!
  朱正威见李心欢不说话了,便自己找话说,先是问了吴畏和李心质在家好不好,李心欢回他:“哥哥们才分别了几日就不舍得了,我祖母好些年都没回来了,三表哥就不问问?”
  朱正威嘿嘿一笑,星目灼灼道:“姑祖母不是写信回来说身子很好吗?”
  李心欢没说话,祖母就是要强的人,又舍不得老太公和老太爷担忧,才一直报喜不报忧。
  朱正威拿胳膊撞了一下李心欢,又问道:“听说你那舅舅为学很是厉害,他什么时候上京来?与我们哥儿几个切磋切磋?”
  还不等李心欢回答,老二朱正阳低呵了朱正威一句,板着脸道:“心欢舅舅又干你何事?你管着人家什么时候上京来做什么?”
  李心欢暗暗赞赏,哥哥就是哥哥,比弟弟来的有威严,也晓事一些,温庭容什么身份?轻易不得回京,不然侯府还能继续当睁眼瞎,不认这个孙子吗?
  朱正威便也不说话了,只是看着李心欢的脸蛋手痒了起来。
  李心欢仿佛察觉到了朱正威的意图,淡淡瞥了他一眼,道:“三表哥和二堂哥吴畏表哥最亲近吧?”
  朱正威眼一睁,低声吃惊道:“你如何看出的?”
  一个德行……能看不出来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他们兄弟几个。
  这厢一大家子聚了一上午,在长寿院摆了午膳,吃过饭李心欢便随父母亲回了绿柳居。
  这院子原是朱素素出阁前住的,也更替了好几代主人,听说以前还是朱潜渊同发妻一起住过,后来他们夫妻掌家之后才搬出来腾给了朱芸。
  回来绿柳居,朱素素心中五味杂陈,李心欢跑到倒座房里,猜想着哪一间屋子是当年父亲找到母亲藏身的地方。
  不一会儿,朱素素让李心欢歇了会儿便带着她去各房各院走动。
  朱家如今人口简单,李心欢早上已经见过了朱潜渊,这会子便按着辈分去见了她亲外祖父朱齐物,也就是当朝次辅,以及她大伯朱忍成和大伯母当朝吏部嫡女杨润云。
  李心欢依旧收了很厚的红包,她低着头窃喜,叫跟来的梅渚好生收着。
  朱素素带着女儿见完了人,老太公朱潜渊身边的妈妈来了,说请他们夫妻去说说话。


第54章 回
  朱素素夫妇晓得老太公是火眼金睛; 恐怕上午在堂里聊天的时候,李家诸事还是没瞒过他。
  因是; 夫妻两个此去有点忐忑。
  李心欢上前抱着朱素素的胳膊低声道:“娘,我不想一个人待在院里; 我也去,我可以陪老太公下棋作画。”
  朱素素低头一看,女儿眼里带着点期盼的目光; 皱了皱眉; 道:“有梅渚和帘影陪着你; 乖,娘很快就回来。”
  李心欢抿抿唇,不敢再漏小心思; 点了点头便叫父母亲走了。她心里知道; 老太公肯定要提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