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京华郡主-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简单裁剪缝制的,什么花儿都没绣,委屈姑娘先穿着。”
  太后也说:“你身上这件太不合身,我让她们先赶一套合身的,你明日好穿。”
  许京华换上新衣,“这已经挺好了,还有织花。”
  她也不懂衣裳是什么料子,只摸着质地轻软,滑滑的,上面织了朵朵小花,穿起来鲜亮好看,便十分满足。
  “挺好,裙子虽然长些,正好盖过鞋子——鞋子今晚肯定是赶不出来的,你们也别着急,慢慢做吧。”太后上下打量一番,说道。
  宫女们答应一声,许京华换下衣裳,太后叫人服侍她去洗脸洗手,准备睡觉。
  许京华原先在家,哪有这种习惯,都是困了倒头就睡,却没想到洗脸还只是第一步。
  洗完脸,宫女们又簇拥着她坐到妆台前面,取出面脂,给她在脸上脖颈上、包括双手,都细细涂了一层。
  许京华觉得自己香喷喷的,探头照了照镜子,宫女还以为她是在看肤色,便笑着安慰:“姑娘每日早晚悉心保养,很快就白起来了。”
  “是吗?”许京华转回头,“大殿下就是这么保养,才那么白的吗?”
  宫女们都笑起来,安慰她那个答道:“那却不是,大殿下生来就长得白。”
  许京华想想,大殿下白归白,身上却没有这种香味,大概真的就是天生的白吧。不过太后娘娘为何说他心事重呢?她没觉得呀!心事重的人,不会像大殿下这样,认识第一天,就连早逝的生母都谈了吧?
  她算是没心没肺的了,要不是之前太后问起,大概也不会轻易谈起早死的娘……不对,好像是自己先问了,他才说的。
  许京华想到这里,有点糊涂,不由张嘴打了个哈欠,宫女们忙请她上床去睡。她这一天经历颇为离奇,也确实疲倦得很了,脱衣上床,刚一沾枕头,就睡了过去。
  到早上睁眼,天已亮了,内外却静悄悄的,也没人叫她,许京华一惊坐起,才看见脚踏上守着个宫女。
  “姑娘醒了。”宫女一笑,放下手中针线笸箩,转头扬声叫人,自己过来挂起帐子。
  许京华就要穿衣下地,那宫女忙说:“姑娘别忙,先让奴婢们服侍您洗脸漱口,再穿衣裳。”
  她乖乖坐回去,很快就有宫女端着水盆进来——她昨晚已经试过,想自己洗,结果撩的哪都是水,最后还得宫女收拾,今早就老老实实让她们动手了。
  洗完脸,许京华终于得空问:“我是不是起晚了?娘娘呢?”
  “不晚。娘娘练字呢,说等姑娘起来,再一起用膳。”
  “那我还是起晚了……”许京华小声嘀咕,“还让娘娘饿着肚子练字。”
  宫女笑道:“娘娘一贯起得早,但不会一起来就用早膳,总是要读几页书,或者写几张字儿,才叫传膳。”
  另一个宫女补充:“娘娘说,早起脑子灵醒,看书写字都有成效。”
  “那就好。”许京华松一口气。
  擦完脸,穿好衣裳,宫女带她去见太后,太后也正好把最后一张字写完。
  “京华来瞧瞧我写得怎么样。”
  许京华哪会瞧这个?心虚地走过去,往纸上看了一眼,见上面端端正正写满了字,“娘娘写的字好小啊。”
  太后笑道:“这是小楷。琰儿去上学前,又给你拿来一本描红本子,”她指指书案边上,“我就照着写了几张。”
  “……大殿下也太热心了。”
  太后放下笔去洗手,“他们从小读书的,只觉读书识字,同吃饭喝水一样,理所当然,是不明白我们的。”
  许京华问:“您明白我么?”
  “嗯,怎么不明白?”太后擦干手,过来拉着许京华,出去吃饭,“头一个,觉得识字难如登天,光坐在书桌前的那个功夫,自己都没有。”
  许京华点点头,她总觉得有那功夫,干点别的什么不成?
  “第二个,就算下了苦功认字了,又有什么用?我们又不能做官。”
  “就是就是。”
  太后笑了笑:“所以读书在我们心里,就是又辛苦又没有好处的事,谁要做它?”
  许京华重重点头:“就是就是。”
  太后拍拍她的手,“放心吧,祖母不逼你,咱们吃饭,吃完饭,也该有人来了。”
  有这句话,许京华放心地吃了四个肉饼,外加两碗五谷粥。
  太后又教她见了人怎么称呼,“各宫妃子,分不清就叫娘娘,准没错,自称可以称名,不然就称‘奴’。不用太在意,就算错了,在我面前,也没人敢挑。”
  又伸手摆弄了下昨日皇上给的金项圈,笑道:“有这个,尽够唬人了。”
  正说着,外面来人回报:“太后娘娘,各宫娘娘来给您问安了。”
  太后就携了许京华的手,“走吧。”
  她们从后殿过去,到前面西偏殿时,里面已经满殿香风,依次站了好些华服美人。
  许京华乍一进去不习惯,先打了个喷嚏,引得满殿美人都看过来。
  “这便是京华吧?”打头站着的美人杏黄衫儿、白绫裙儿,看着大约二十多岁,手里还牵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昨儿就听皇上说,京华真不愧是太后娘娘的亲孙女,又聪慧又懂事。”
  太后笑了笑,却没搭话,自顾松开许京华的手,在主位上坐了。
  那美人忙也松开孩子的手,正正经经同众人一道,给太后行礼问安。
  “都坐吧。”太后等众人坐下,才一指许京华,说,“贵妃说得没错,这是我那孙女、保定侯的女儿,叫京华,京华快见过各位娘娘。”
  许京华依言上前,跟着介绍的嬷嬷,分别给众妃嫔行礼,打头的胡贵妃一眼看见许京华脖子上挂的金项圈,不由一惊:“这……这护身符……”
  太后微笑道:“皇上看她瘦弱可怜,非要把章德皇后留下来的护身符和金锁给她,盼着能保佑她一世平安顺遂,我拦不住,也只好让她先戴着了。”
  这么一说,后面的嫔妃便都不敢坦然受许京华的礼,或多或少都侧身相让。
  等许京华回去太后身边坐好,才有人说话,“贵妃姐姐原来也不知道么?皇上怎么说话还只说一半?”
  许京华刚依次见过,还记得那是颜昭仪,却不明白她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瞧妹妹这话说的,我关切太后娘娘认亲,问过几句京华的事,也不至于还要问到皇上给了什么见面礼啊?”胡贵妃答完颜昭仪,转回头笑微微地看着许京华,“妾也给京华准备了一份薄礼。”
  她身后宫女便送了个小匣子过来,许京华转头看太后,太后点点头,自有太后身边宫女上前接过,却并不打开。
  许京华起身行礼道谢,胡贵妃见没打开匣子,略微失望,却又很快振作起来,推了推站在身边儿的女儿,“琼儿,快去见过京华姐姐。”
  那小姑娘上前两步,小声叫了一声:“京华姐姐。”
  太后让人把她领过来,同许京华说:“这是大公主。你带她去院里玩吧。”
  许京华松一口气,这屋子里香气太浓,她都快喘不过气了,忙答应一声,带着大公主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殿下:人没出现,只能字帖刷存在感了~
  京华:再见!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秋秋 10瓶;youran 2瓶;妞妞大魔王、柠檬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章 皇子们上线
  许京华牵着大公主出得殿门,刚深吸了一口新鲜气息,掌中小手就用力一挣。
  她下意识松开,低头看时,大公主已经扭头跑去阶下,一个穿蓝衣蓝裙的妇人迎上来,小声询问:“公主怎么了?”
  大公主回头看一眼许京华,小脸皱成一团,“我不想同她玩,她手扎人。”
  “?”许京华摊开手看了看,虽然擦了面脂,双手已经比以前柔软多了,但虎口手掌确实都有老茧,那小公主细皮嫩肉的,也有可能真扎得慌。
  她无所谓地舒展手臂,站在大殿门口伸了个懒腰,懒洋洋说:“那你看着她吧。”就提着裙子迈下台阶,大步穿过庭院,去了庆寿宫大门口。
  小屁孩挺拿自己当回事儿,好像谁愿意同她那种人嫌狗厌年纪的孩子玩似的,还斜眼看人——许京华决定收回那句“皇家的人都挺好的”。
  她溜达到大门外,有个从昨晚就服侍她的宫女也跟了出来,大约瞧出她不太高兴,低声道:“大公主是皇上长女,胡贵妃又得宠,因而从小骄纵。先帝大行后,娘娘郁郁不乐,皇上还提过要把大公主送来承欢膝下。”
  许京华好奇起来,却怕院子里人多,谁耳尖听了去,就又往外面走了几步,才追问:“那娘娘怎么说的?”
  “娘娘说没必要,庆寿宫里有大殿下呢。大殿下懂事体贴,很能宽慰娘娘。”
  许京华笑起来:“可不是么,大公主送娘娘这儿来,还承欢膝下,不添乱就不错了。”那么任性,到时候还得太后娘娘从头管教,娘娘看着年轻,到底上了年纪了,哪操的起这个心。
  宫女道:“姑娘说的是。胡贵妃因此,很有些失落,大公主也从那以后,不爱往庆寿宫来。”
  那么点儿小娃儿还挺记仇,不过有这一节,也不怪大公主不给她好脸色看了,许京华就说:“算了,不提了,咱们上哪溜达一圈?”
  “您昨儿回来,不是说海棠开得好么?奴婢陪您去折几支回来插瓶,可好?”
  “可以折吗?”
  “当然。其实宫里有定例,每日都会送新鲜的花儿到各宫去,或是给娘娘们插戴,或是插瓶观赏,不过,娘娘这一年都没心思,不叫他们送而已。”
  哦,对,先帝驾崩才一年,论理还是在孝期的,不过许京华看那些妃子除了没穿大红大绿,似乎也没有服丧,就等宫女和门上小内监打过招呼,在去采花的路上问她。
  “皇帝之丧向来以日易月,就是一日当一月的意思,二十七日便已除服。”
  皇家规矩果然和外面不一样,许京华向宫女道谢,“多谢姐姐告诉我,姐姐叫什么?”
  “奴婢翠娥,不敢当姑娘这称呼,姑娘有事尽管吩咐翠娥就好。”
  “翠娥姐姐几岁了?什么时候进宫的?一直在娘娘身边服侍吗?”
  “奴婢十七岁,进宫四年,是齐王殿下开府大婚后,才到太后娘娘宫中服侍的。”
  “叔父什么时候成婚的?”
  两个人说着家常,溜达着去花园,“三年前,殿下十七岁的时候。本来皇子十五六岁就都娶妃开府了,不过那两年先帝忙着重建京城,顾不上,娘娘也不急。”
  这么一说,大皇子岂不是也到年纪了?许京华就笑嘻嘻问:“那大殿下呢?什么时候成婚?”
  “大殿下还没选妃呢。”
  翠娥只说了这一句,便没下文,许京华追问:“怎么还没选?”
  “奴婢不知。”
  许京华转头看翠娥,她只回了个微笑,说:“前面有个小花园,就到了。”
  看起来像是不想说,许京华也没勉强,另问:“我听大殿下说,他还有几个兄弟,怎么方才没来?”
  “皇子殿下们早起都要上学堂,得下课后,才来给娘娘问安,姑娘待会儿就见着了。”
  “其他几位殿下,是像大殿下多一些,还是大公主多一些?”许京华本来想直接问人好不好相处,但刚才翠娥回避不答,让她隐约感觉到,有些话宫女可能不便说,就换了种问法。
  “殿下们都读书进学了,自然知书达理。不过,二殿下是大公主同胞兄长。”
  “那二殿下多大了?”
  翠娥看她什么都不知道,便依次说了一遍,“二殿下跟姑娘同岁,三殿下十二,四殿下八岁,周昭容还生了一位小公主,才两周岁,今日没抱过来。”
  许京华一听说这么多孩子,还多数都是比自己小的,就没了兴趣——她从小就不爱和比自己小的玩儿,傻不说,还一打就哭,忒没意思。
  反正太后娘娘也没多提,应当是都不要紧,应付一下就行。许京华把这些龙子龙孙抛到脑后,和翠娥折了几支海棠花,看旁边杏花开得好,也折了几支,一起带回去。
  回到庆寿宫时,人已经都走了,恢复平时安静,太后见她们两个捧着花回来,眼前一亮,笑道:“啊哟,京华这是带了满怀春色进来么?真好看。”
  “嘻嘻,翠娥姐姐记得我说海棠花好看,带我去摘的。”许京华捧到太后面前,给她细细瞧,“我还看见梅树上结了梅子,绿油油的,翠娥姐姐说,过几日可以摘一些来泡酒。”
  “嗯,你叔父最喜欢梅子酒,叫他带你弄。去把花插起来吧,咱们也点缀些迟来的春色。”
  许京华就兴致勃勃地和宫女们一起把花插入瓶中,插完花,太后让她洗洗手,坐下吃点心。
  “昨日怕你爹伤感,我一直没问,你娘那边可还有亲人?”
  “就算有,也不必找的。我记得我娘病中说过,当初跟着父母兄弟往幽州逃难,因她是女孩,又年纪小,走得慢,半路上她父母就把她丢下了。”
  太后听得面上变色:“竟有这等狠心的父母,那她后来是怎么到幽州的?”
  “遇到一对好心父子……”许京华说到这儿,略微犹豫,“不知道昨日我爹提过没有,我娘之前嫁过人的。”
  许俊没提,但太后也能理解,“你娘是嫁了那家的儿子么?”
  许京华点点头:“那家姓孙,一直对我娘挺好的,不过孙伯伯——我爹让我这么叫——孙伯伯很早就病死了,孙伯伯的爹也早就不在了,后来我娘嫁给我爹,也只以孙氏为姓,我都不知道她原本姓什么。”
  太后抬手抚了抚许京华后背,叹息一声:“那就只把你娘遗骨迁回来吧。”
  这是她娘的遗愿,本来他们上京都想直接带着的,是白参军找上门,为了赶路,才暂时搁置下来。
  “嗯。”许京华点点头,也小小叹息一声,“就是孙伯伯他们,以后没人给上坟烧纸了。”
  太后惊讶:“怎么?你们以前还……”
  “对啊,我爹说,要不是有孙伯伯父子,就没有我娘,更不会有我了。”
  太后又心酸又欣慰,揽住许京华道:“你爹说得对。放心,祖母派人去给你娘迁遗骨时,就让人把你孙伯伯他们父子的牌位寄到寺庙里,这样每年定时送个香油钱过去就成了。”
  “这个办法好!祖母真厉害,什么都难不倒您!”许京华发自内心称赞。
  太后摸摸她的头:“等你到祖母这岁数,也没什么难得倒你的了。”
  “可您年轻时就很厉害啊!自己一个人带着皇上,就能从北到南,找到建康去……也很辛苦吧?”
  太后望着孙女闪亮的眼睛,却只笑了笑,说:“虽然苦,但过去了。”
  她实在不忍让这孩子黑白分明的纯真眼眸,染上痛楚的痕迹,便不肯提当年,“只要你们这一辈,再也不用吃苦,平安顺遂一生,那我们不论多辛苦,都值得。”
  “好,大家都不吃苦,以后祖母就享儿孙福吧!”
  祖孙两个聊得起劲,等内监来回报说皇子们来问安时,太后还说:“都这个时辰了吗?快请进来。”
  许京华擦擦手,站起身,很快刘琰就带着他那三个弟弟进来了。
  刘琰今日穿了一件黑边绛纱袍,越发衬得他肤色白皙;他身后矮上半头的,大约就是二皇子,也很白净俊秀,同胡贵妃有几分相似。再后面的两个,还都面带稚气,只能看出这四兄弟,谁和谁长得都不太像。
  皇子们先给太后行礼问安,太后再把许京华介绍给刘琰之外的三位皇子。
  许京华自是要给皇子行礼的,二皇子同他生母一样,很是客气,侧身道:“京华妹妹不必多礼。”
  “瑜儿怎知京华是妹妹?”太后笑问,“你们两个应当同龄吧?”
  二皇子笑道:“孙儿生日大,虽还没问过妹妹,但先占个长,总是不错的。”
  太后失笑:“我都还不知京华生辰是什么时候呢。”
  许京华行完礼,走回太后身边,答道:“八月初三。”
  “那是瑜儿居长了,他二月里过的生日。”
  许京华从来没被人叫过什么妹妹,因此一听了就浑身不自在,更不肯开口管谁叫哥哥,便不吭声,只眼睛四处乱转。
  谁知这么一转,正撞上刘琰在偷笑,见她看过来,这位大殿下还冲她眨眨眼,许京华抿起嘴,回了两个白眼给他。
  “扑哧。”
  站在最后的四皇子突然笑出声,惹得大家都看过去,许京华也不例外。
  哪知那胖得下巴都圆了的小孩儿,居然正看着她笑——是看见她翻白眼了吗?这有什么好笑的?
  “瑛儿笑什么呢?”太后笑问。
  四皇子大概因为年纪小,不似兄长们那么拘谨,居然噔噔噔跑到太后跟前,答道:“娘娘,这个姐姐有意思,孙儿可以同她一起玩吗?”
  许京华:……不可以!我不要跟小胖孩一起玩!
  太后侧头,正看见孙女一脸抗拒之色,便笑道:“等你功课做完了,姐姐若是有空,自然可以。”
  小胖孩的圆脸蛋瞬间垮掉,直到和兄长们一起告退离去时,都蔫蔫儿的。
  “上学的孩子,真惨啊。”许京华感叹。
  刘琰:“……”
  许京华侧头看他一眼:“你不算,你长大了。”
  “……今天还想骑马吗?”
  “想!”
  “描一张大字,我就带你去。”
  “……”
  作者有话要说:  我怎么更新越来越晚了……
  发生了什么?
  啊!都是大姨妈的锅!
  看到评论区来了好多新伙伴,大家随便坐,坑里有的是地方(豪爽地一挥手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秋秋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youran、柠檬酱、妞妞大魔王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章 真香
  许京华才不会上第二次当,写什么一页大字,一会儿齐王叔父来了,她找齐王叔父带她骑马多好!
  然而她左等右等,直到吃过午饭,齐王也没来。
  太后看她一副望眼欲穿的样子,笑着劝道:“昨日傍晚才回去,你叔父大概正犯懒呢,别等他了。你喜欢踢毽子么?祖母叫她们陪你去院里踢毽子吧。”
  毽子简便易得,许京华在怀戎也常玩,如今在宫里百无聊赖,踢毽子好歹能动一动,她就换上男装,和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宫女,一起去院子里玩。
  宫里的毽子也是铜钱做垫,只扎的羽毛格外鲜艳好看,许京华拿过来掂了掂重量,把袍子下摆往腰里一掖,抛出毽子,抬左脚用脚背一勾,五彩毽子便飞过肩头。
  她左脚落地,微微侧身,同时右脚抬起,用外脚背一磕,毽子再次飞上半空。
  小宫女们欢呼喝彩,许京华笑一笑,向上一蹦,用头接住毽子,轻轻一摆,毽子飞向她左后方,她像后脑勺长了眼睛一样,左腿伸长抬高,又把飞走的毽子勾了回来。
  “许姑娘的腿真长啊!”
  东偏殿窗下,小内监杨静情不自禁感叹。
  同样扒窗偷看的大皇子殿下,扭头瞪人,杨静立刻站直,做眼观鼻鼻观心状。
  刘琰这才从容转头,继续偷看许姑娘大长腿踢毽子。
  许姑娘露了一手绝活,舒展过筋骨,已经接了毽子,在问小宫女们平时怎么玩。
  小宫女们叽叽喳喳,刘琰也没听出个数,最后只听许姑娘说:“那我们这样,四个人是吧,来,这样站,我踢一个给你,你排第二,踢两个给她,她踢三个……”
  刘琰看着许京华和三个小宫女站成个四方形,心说:“这也未免太简单了吧?有什么乐趣?”
  那边许京华又说回到自己了,“这样传回来,我就是五个了,依次往下六七八、九。谁要是踢掉了,就捡起来扔给下一个人,下一个呢继续往上加,等毽子传回掉了的人这里,接住了就算复活,可以继续踢,啊,要是你抛给下个人,她没接住,你也算复活,好不好?”
  小宫女们齐声说好,许京华就自己踢了一个,传给身边的小宫女,那小宫女踢了两下,传给对面,对面的踢了三下,又传给身边的人。
  这么转了一圈,传回许京华,她接到毽子,前三个都规规矩矩踢,到第四个突然用力,毽子飞起来老高,小宫女们惊呼一声,许京华却不慌不忙,放下右脚,上前一步,抬左腿从右腿弯后面伸出去,拿脚尖接了一下毽子,弹给下一个人。
  那小宫女猝不及防,勉强接住,却只踢了一下就掉了。
  “啊呀!”小宫女们齐声惊呼,又嬉笑起来,“掉啦掉啦。”
  大殿下也轻笑一声:“狡猾。”
  没接到毽子的小宫女有点懊恼,但她很快捡起毽子,笑嘻嘻看向下一个要接的人,“看好了啊,我要扔了。”
  那一个忙说:“你可不能扔太远,那样犯规!”
  “放心吧。”小宫女拿着毽子在手里,左晃右晃,突然出其不备,丢向了对面第四人的位置。
  第四人下意识想接,第三人忙冲去叫道:“我的我的!”她身手倒也灵活,不但顺利接到,还边踢边调整,退回到自己的位置。
  许京华帮她数着数,“三,四,五,六……”
  小宫女忙里偷闲,看了第四人一眼,“接着!”说话同时,右脚横扫,毽子向着第四人平飞过去。
  “啊呀!你好坏!”第四人一边惊叫,一边后退,好容易接下来,发现自己已经离原本的位置有好几步远,忙一边踢一边往回走。
  “踢个毽子也能这么热闹非凡啊……”杨静忍不住又嘀咕。
  这次他家殿下没瞪他,因为大皇子殿下看得津津有味,连午睡都忘了,直到许姑娘和那几个小宫女累了,进殿去歇着,大殿下才活动活动肩背,准备去上下午的课。
  许京华出了一身汗,心里舒服了,回去洗把脸,换回衣裳,和太后说了会儿话,齐王终于来了。
  “京华惦记你半天了。”太后一见齐王就说。
  齐王脸上带笑,笑意却和刘琰平素似的,显得不那么真,许京华一眼瞧出来,就想问,但话到嘴边,想起老爹的嘱咐,她又咽了回去,等齐王开口。
  “我是想早点来的,不过……”齐王略一停顿,“大哥一直腹泻,我就……”
  “腹泻?”太后先按捺不住,“怎么回事?”
  “我问了大哥,他说其实路上就有这毛病,但不太厉害,他就没吭声……”
  许京华也忍不住:“我就知道!有事从来不肯说!”
  太后拉住她的手,问齐王:“太医看过了吗?怎么说的?”
  “看过了,说是脾胃失调,路上大概也吃得略油腻,从今起一律清淡饮食,药方也换了,不过,人难免有些虚弱。”
  “虚弱?昨日不是还好么?这是腹泻了几次?”
  “寅时初突然腹痛,一连泄了四次才止,太医说,同昨日开的药,药性有些烈也有关系。”
  许京华又气又急:“他自己腹泻都不跟太医说,非得受这一场罪!祖母,我得去看看去。”
  太后还没开口,齐王先说:“京华先别去了,依你爹的意思,都不叫我把这事告诉你们,你去了,这不是把我卖了吗?”
  太后眉头一直紧皱:“怎么还不叫告诉我们?自己不保重,折腾地病了,再说什么不让我们担心,又有何用?虚伪得紧!”
  “就是。”许京华先帮腔,又给太后抚背,“娘娘别生气,我大约知道他想什么,昨日没提,想是觉着腹泻是小事,不碍的,另一个,怕污了您和叔父、还有大殿下的耳朵。”
  齐王道:“是啊,大哥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小时候,我难道没给他收拾过屎尿?”太后还是有些生气,但到底心疼更多些,“罢了,你让厨房的人精心些,时刻给他煮着粥,多少要放点盐,让他肚子空就吃一碗。”
  “您放心,王妃都安排了,大哥院里直接设了小厨房,赵嬷嬷亲自看着药和粥呢!”
  太后点点头,心里其实很想亲自去瞧瞧的,但身为太后,一旦出宫,必定内外惊动——最近大臣们在催皇上立太子,已经有老臣往她这里探口风,她不想跟大臣们站在一起,逼迫皇上,那就最好以静制动。
  “京华想去看你爹?”她转头问。
  许京华点头,太后道:“那就去吧,就说我说的,他这样是不孝,我很不高兴,让他好好听话养病,不长个几斤肉,别来见我。”
  “好,孙女记住了!”打着太后的旗号训斥老爹,这个差事,许京华喜欢。
  太后又说:“那这就去吧,早去早回,别耽搁到天黑。”
  齐王只得带着许京华出宫,路上还劝她:“你爹正不舒坦呢,你见了他少说两句。”
  其实许俊一直就不算身体康健,本身又有残疾,许京华已经习惯了,就笑道:“我知道,我就去看看他,跟他说我在娘娘那儿好着呢,让他自己好好养病。”
  “你爹命真好,有你这么个好女儿。”齐王笑道。
  许京华很同意:“是啊,命真好。”
  齐王大笑,叔侄两个就这么开开心心说了一路,到齐王府见到卧床的许俊时,俩人还都是笑嘻嘻的。
  许京华就带着笑把太后的话说了,末了道:“娘娘也是说的气话,我瞧她恨不得亲自来看你呢。”
  齐王附和:“是这样,不过娘娘不方便出宫,就打发京华来看看。”
  “我没事……”许俊声音还有点虚,脸色也不好看,但强撑着说,“跑肚子,止了泻就好了。”
  “肚子不疼了?”许京华问。
  “不疼。”
  “腿呢?”
  “腿也不疼。行啦,你回去吧,好好孝顺娘娘,不许淘气添乱。”
  许京华不肯走,坐下来把她昨晚到今日都做了什么,又跟太后聊了什么,只要能想的起来的,都跟许俊讲了一遍,才说:“我去拜见婶娘,然后就回去。”
  许俊听说太后打算派人去把妻子遗骨迁回来,还给安置孙家父子的牌位,点点头,说:“让娘娘操心了。你替我好好孝顺娘娘。”
  “知道啦。也别光指着我,我只是孙女,你自己好好吃饭吃药,早点自己孝顺娘娘,娘娘才高兴呢。”
  许俊气的,一拍床板:“到底谁是老子?等我好了,先打你这没大没小的混账一顿!”
  齐王赶紧拉着许京华走,“好了好了,大哥你歇着,我带京华见王妃去。”
  许京华笑嘻嘻地跟着齐王出去,一路过了几道门,才到王妃居处。
  王妃已得到消息,出门来迎,许京华赶着上前行礼,王妃一把扶住,笑道:“我听说王爷带着京华回来了,还惊奇呢,母后怎么舍得放你出来?今晚要住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